资源简介 (共33张PPT)沁园春·长沙学习目标1.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这首词的语言艺术与风格特点。2.品味词中意象的活泼灵动,理解诗歌中运用意象来抒发情感的方法。3.感受革命领袖毛泽东改造世界的豪放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激发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知识链接沁园春·长沙词牌名题目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基本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通常为长短句形式,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规定了字数、句式和平仄。词可以分为 小令、 中调、长调三种,根据字数多少划分: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为59到90字,长调超过91字。知识链接沁园春·长沙词牌名题目词的流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以柳永、秦观、李清照为代表。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他又是一位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诗人、书法家。他在各时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革命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写作背景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向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整体感知找准领字找出全词中最重要的两个领字上阕中“看”领起后面写景句,下阕中“忆”领起后面关于回忆的内容。所谓“领字”,就是位于句子的最前面,用来带领句子的字。它是指将一个字或两三个字用在一句词的开头,以领起下文,贯通词意。它可以领起本身这一句,也可以领起下面两三句甚至更多的句子。一般在诵读时,应在领字后稍作停顿,由此形成顿挫与流利相结合的乐感。整体感知整体感知再读全词,展开想象,再看看这首词具体描述了哪四幅图画?(请用不超过六字短语概括)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任务一 于时空之间看青春姿态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思考1:“独立”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姿态?于萧瑟秋风中挺立挺拔伟岸坚毅无畏昂然清醒于奔流江水旁站立一人任务二 由眼中之景品心中之境诗人写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词来形容?有什么效果?聚焦炼字,感受语言之妙词句 精彩用词 表达效果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遍写出了树林红得范围之广染透争击翔写出了色彩之浓烈写出了江水的碧绿清澈之状写出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强劲有力的飞翔身姿鲜活地刻画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活泼的游动神态竞展现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任务二 由眼中之景品心中之境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视野广阔远视近视俯视仰视诗人描写景物的顺序是什么?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壮阔绚丽生机勃勃任务二 由眼中之景品心中之境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对比阅读:历来描绘秋景的诗词秋景的特点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凄冷、萧瑟、孤寂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这与一个人的哪些方面有关?与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毛泽东是杰出的政治家,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他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意象意象:融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雄伟壮阔的景象正是作者伟大心灵的回声“一切景语皆情语”,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实乃作者博大的心胸、昂扬乐观的革命精神的体现。思考3:诗人追问的“苍茫大地”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和“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界一样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任务三 从口中之问探胸中所想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苍茫大地:苦难、压迫、专制湘江霜天:蓬勃、自由、壮阔1.任务三 从口中之问探胸中所想任务三 从口中之问探胸中所想怅、问:对祖国命运的关切。词人想到了祖国的命运与革命的未来。提出了“谁是大地的主宰”问题:革命领导权的问题。这表明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任务四 在回忆之中寻少年身影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过渡作用词人从上阙的旧地重游,自然想到过去的同学,从而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任务四 在回忆之中寻少年身影思考4:诗人回忆中的同学少年是怎样的形象?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任务四 在回忆之中寻少年身影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年龄气质精神状态战斗行动针砭时弊宣传真理蔑视军阀敢于斗争热情奔放敢想敢做青春年少才华横溢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峥嵘岁月图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阅、赵恒惕等军阅的活动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11~191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中流击水图这三句的大概意思是什么?从全词看,有什么作用呢?1.大意: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2.结构:收束全词(以景结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内容情感:这一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都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问句再次抒发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青年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鲁迅有关青年的名言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 鲁迅“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鲁迅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其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李大钊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主题归纳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了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社会的凌云壮志作业学完本课,你对青春有什么理解?你觉得什么样的青春是有意义的?你打算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年华?想一想,写一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