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顺义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北京市顺义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具身智能”无疑是2025年的热词。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热点,它首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要理解这个概念,不妨先看它的对立面“离身智能”——以ChatGPT、DeepSeek大模型为例,它们能处理文字、图片,却无法直接作用于物理世界;而具身智能必须依托物理实体,通过“身体”感知并与现实世界进行交互。一个依靠抽象计算,在虚拟空间进行推演;一个通过“身体”与环境“碰撞”,在物理世界开展实践。通俗地讲,离身智能只需“动嘴皮子”,是个“理论家”;具身智能则需要在物理世界“干活”,是个“实干家”。
具身智能的“身体”形态多样,可以是机械臂、四足机器狗、人形机器人等,其中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智能机器人的最高形态。从概念范畴看,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形成了从大到小、依次包含的关系。
具身智能的价值在于让智能从“会说话”走向“会做事”。在工业领域,传统机械臂只能按预设程序作业,具身智能机械臂却能通过视觉、压力传感器自主辨别零件位置、感知抓取力度,完成设备检修等非标准化任务。在极端环境中,它还能代替人类执行高危任务,如机器狗进入地震废墟搜救,无人机在森林火灾中定位火源,轮式机器人在核污染区采集数据等。未来,它可能成为灾害救援的先头部队。
不过,具身智能发展也面临多重挑战:硬件成本高、电池续航短,制约着设备的推广;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快速学习、自主决策仍是难题;与人类协同工作时,需确保动作“温柔”,以免误伤人类,这对传感器精度和制动系统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难题的突破都需要技术研发与人文关怀同步推进。
(取材于韩维正的文章)
材料二
具身智能入选“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词”并成为北京、江苏等地相关产业培育方案的关键词。它与大语言模型等“离身智能”相比,意味着人工智能从“虚拟助手”向“实体伙伴”的跨越。
当前离身智能在特定任务中表现出色,如生成语言、图像等内容,完成围棋、象棋等规则边界明确的游戏,但主要扮演“虚拟助手”角色,“只能说,不会干”。而具身智能则赋予AI物理载体,使其具备感知、学习和动态交互能力。例如,杭州西湖区的“髋部助行外骨骼”设备,通过意图检测和人机交互技术感知操作者想法,帮助腿脚不使的老年人走向户外;极氪5G智慧工厂的人形机器人组团“拧螺丝”,开展多台、多场景、多任务协同实训,加速向工业需求靠近。
从技术趋势看,具身智能可以释放出更强的现实生产力。具备实体形态的AI采用更自然、高效的交互方式,有潜力在开放环境中执行开放任务,更紧密地嵌入现实世界,影响乃至重塑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认知科学角度看,它颠覆了笛卡尔将人的心智看作与身体分离的独立实体的传统观念。越来越多的学术观点认为,人的智慧是大脑、身体、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具身智能正是通过具象互动优化决策,推动认知革新。
面对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我们既要在战略规划、学科融合上超前布局,推动“人机共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也要应对技术对人类主体性的挑战,避免陷入单向度的技术功利主义,确保在科技进步中坚守人文价值。
(取材于李铁林的文章)
材料三
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其已进入国家战略规划。它是指智能体通过物理实体(如机器人、无人机等)与环境实时交互,实现“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一体化,颠覆了传统AI的“离身性”局限,强调智能的本质必须通过身体与环境的动态互动来塑造和体现。
其起源可追溯至图灵1950年提出的“机器能否思考”的命题,但早期受限于技术未能突破。1986年,机器人学家布鲁克斯提出“包容式架构”,主张智能应由身体与环境的实时交互自然涌现,确立了“感知—行动”闭环系统的可行性,奠定具身智能理论基础。进入21世纪,人形机器人的突破进一步推动了具身智能的发展。
近年来,技术融合推动具身智能从理论研究迈向实际应用,开启了人机深度协同的新纪元。计算机视觉、激光雷达实现毫米级环境感知,深度强化学习使智能体在仿真环境中通过数万亿次试错来优化策略,如英伟达IsaacGym平台支持百万智能体并行训练,OpenAI的Dactyl机械臂通过触觉反馈复原魔方,PaLM-E模型融合语言理解与机器人控制,展现语义交互潜力。
可以说,在应用层面,具身智能构建了“感知—决策—执行—协同”全栈能力链。工业机器人通过多模态感知技术(视觉+触觉+力觉)实现柔性生产。分布式协同技术依托群体智能算法,构建了多智能体协作网络。在智慧物流中,上百台AGV小车通过群体智能算法提升分拣效率300%。未来,具身智能将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养老等领域广泛应用,如康复辅助、远程手术、智能安防等,并向消费市场普及。
当前,全球主要国家已将具身智能纳入战略布局。我国需通过政策引导、产学研协同等举措,加快具身智能的核心技术攻关和商业化推广速度,为全球科技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具身智能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推动社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对于构建开放、共享、可持续的智能化未来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取材于王志闯的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离身智能依赖抽象计算,无法直接作用于物理世界。
B. 具身智能让人工智能发展成为物理世界的“实干家”。
C. 具身智能形态多样,其发展的目标是制造人形机器人。
D. 具身智能发展前景广阔,但有诸多发展短板需要补齐。
2. 根据材料二、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具身智能的理论基础源于笛卡尔“身心分离”哲学,强调大脑与身体的协同作用。
B. 在发展具身智能过程中,需要正视技术对人类主体性挑战,避免技术功利主义。
C. 具身智能的发展依赖多种技术的融合创新,如计算机视觉、深度强化学习等技术。
D. 作为推动社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具身智能的发展需政策引导,产学研协同。
3. 根据三则材料,下列关于具身智能应用场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工业领域中,具身智能机械臂仅能按照预设程序处理标准化任务。
B. 灾害救援中,机器狗、无人机等设备可以代替人类进入高危环境。
C. 医疗养老领域中,“髋部助行外骨骼”设备能辅助老年人行动。
D. 智慧物流中,多台AGV小车通过群体智能算法提升分拣效率。
4. 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阐释了具身智能的概念、应用及其与离身智能的区别。
B. 材料二探讨了具身智能的发展意义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C. 材料三梳理了具身智能的发展历程、技术支撑及应用前景等。
D. 三则材料均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
5. 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及链接资料,简述在社会智能化转型过程中举办机器人马拉松比赛和运动会之于我国具身智能发展的意义。
【链接资料】
2025年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举行。4月24—26日,无锡举办了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这两项赛事均验证了人形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的智能化水平。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环,字叔循,金陵人。其父一元固善士,所与交皆四方名士。环尤好学,重然诺,好周人急。
其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常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彼见母,念允恭故,必不遗弃母。”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见母大惊,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且环父与允恭交好如兄弟,今母贫困,不归他人,而归环家,此二父导之也。愿母无他思。”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来无所遇而返。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褊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箸;以母故,不敢大声语。
越十年,环为太常赞礼郎,奉诏祀会稽。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是日,环初度[1]。母见少子,相持大哭。环家人以为不祥,止之。环曰:“此人情也,何不祥之有?”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言终而气绝。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
(取材于宋濂《杜环小传》)
注释:[1]初度:生日。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好周人急周:救济
B. 谭谢不纳谢:感谢
C. 道嘉兴道:取道
D. 竟绐以他事辞去绐:欺哄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所与交皆四方名士伯章若无所闻
B. 重然诺然母愈念伯章
C. 母如其言交好如兄弟
D. 皆以母事之勿以困故轻慢与较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盍往依之 何不前去投靠他
B. 庶万一可冀 也许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
C. 令妻为制衣衾 叫妻子替杜环缝制衣裳
D. 何不祥之有 有什么不吉祥呢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环的优秀品质与其父为人处世的方式有一定关联。
B. 常母因为丧子无处可归,只能到儿子的朋友家落脚。
C. 常母担心杜家贫困、奉养艰难,故不愿意住在杜家。
D. 作者认为常母不懂感恩、脾气急躁,才导致她病故。
10. 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塑造杜环这一“义士”形象,请结合文本中具体事例进行阐释。
11.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
②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颜渊》)
③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子路》)
④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雍也》)
(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中孔子认为子女对父母的尽孝也需要遵循礼。
B. ②中孔子认为在政治上识人善任是非常重要的。
C. ③中孔子认为蛮夷之人也不能丢弃“恭”“敬”“忠”。
D. ④中孔子认为仁者要先付出艰苦的努力,后收获结果。
(2)根据四则语录,总结樊迟对待学习的态度,并概括孔子的教学特点。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东坡种花二首(其二)[1]
白居易
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漠漠花落尽,翳翳叶生初。
每日领童仆,荷锄仍决渠。
刬土壅其本,引泉溉其枯。
小树低数尺,大树长丈馀。
封植来几时,高下随扶疏。
养树既如此,养民亦何殊。
将欲茂枝叶,必先救根株。
云何救根株,劝农均赋租。
云何茂枝叶,省事宽刑书。
移此为郡政,庶几氓俗[2]苏。
注释:[1]本诗作于元和十五年,作者被贬忠州,任刺史。东坡是忠州城东的一块高地。[2]氓俗,即氓庶,老百姓。
12.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坡”句指春天将要过去,东坡的树木不知生长如何了。
B. “每日”句指作者每天带领仆人,掘地开渠引水灌溉树木。
C. “刬土”句指作者把铲土当做首要工作,其次是浇灌枯木。
D. “封植”句指培土养护后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枝繁叶茂。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中“殊”字与“殊途同归”的“殊”意思相同。
B. 诗中使用两个“云何”自问自答,意在深化主题。
C. 本诗语言质朴,内容平易,蕴深刻之理于日常之事。
D. 本诗传达出作者对归隐田园向往之意、真切感人。
14. 《唐宋诗醇》评论此诗“与柳宗元郭橐驼种树说同意,兼济之志也”,意思是本诗与《种树郭橐驼传》都表现出关心苍生的想法。请结合诗句简述作者是如何借种树抒发“兼济之志”的。
15.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句。要求:字迹清晰。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本心。
(2)杜甫《客至》中通过“______,______”的细节,展现诗人待客时因家贫而歉疚又真诚的情感。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运用庄周梦蝶典故表达惘然之感,而“______”则以南海鲛人泣珠寄托怅恨。
(4)陆游《书愤》尾联“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诸葛亮《出师表》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16.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①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改不了。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②(宝玉挨打后)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1)根据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湘云的言行,体现出了她开朗直率的性格。
B. 贾宝玉此处反应激烈,全然不顾在场人感受。
C. 袭人了解宝玉的脾气,及时调和,避免冲突。
D. 薛宝钗因劝说方式过于直接,遭到宝玉拒绝
(2)根据①的内容,解释②中划线句所指内容。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卧龙岗上的谷子
①二十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少年时,曾随大人去过一趟武侯祠。当时懵懂无知,走马观花,匆匆往返。前几日,我第二次拜谒卧龙先生,许多旧事又涌上心头。
②怀一份虔诚,几许幽思,沿着卧龙岗的中轴线,我依次拜谒了“千古人龙”石牌坊、诸葛井、岳飞手书《出师表》碑廊、诸葛草庐、三顾堂、关张殿等景点。一幅三国的风云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一时令我恍若隔世,怅然若失。一种不可名状的愁绪油然而生。诸葛亮生活的三国时代,宦官专政,民不聊生,群雄并起,天下纷争。这一段进程,是中国历史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乱世。所谓乱世出英雄,一个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英雄,应运而生。他们文韬武略,各领风骚。一千八百多年过去了,星移斗转间物是人非,沧海早已成了桑田。
③遥想当年先生纶巾羽扇,谈笑风生,眉宇间尽是英姿勃发之气。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胸怀丘壑,一时被惊为天人。当时水镜先生曾对刘备言: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安天下。于是便有了家喻户晓的刘关张三顾茅庐的典故。只可惜天意弄人,追随明主,却壮志未酬的卧龙先生因积劳成疾,含恨早逝,成为历朝历代人们心中永远的意难平。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先生早已成为智慧的化身,位极蜀汉宰相,去世后进了武庙,为百姓千秋万代顶礼膜拜。
④在武侯祠移步换景,我仿佛在三国的编年史中独自穿行。缅怀之情与敬仰之意相互交融,某个时刻,竟不知身处何处,魂在何方,仿佛梦游一般。当诸葛亮故居前那片金灿灿的谷子地突然闯入我眼帘之时,我的精神倏然为之一振:寻寻觅觅,我终于在这片谷子地里,找到了先生一千八百年之后的象征和化身。
⑤“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再次响彻我的耳畔。不由得暗叹:先生真是布衣之身,圣贤之才。此情此景,才符合一个人的生存之道。无论是在小说、戏剧或民间传说故事里,人们眼中的诸葛亮,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
⑥现在,这些接地气的谷子,终于把一个高高在上的神,还原成一个穿布衣,食五谷的庶民。民以食为天。唯有人间烟火,才可证明一个人真正在尘世间走过。诚如先生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绕不过民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排第二的“米”,便是吃什么的问题。“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便是当时广大北方地区农业种植的生动写照。不难想象,当年玉树临风,一表人才的诸葛亮一边在岗上开荒种地,一边在草庐挑灯夜读。春种秋收,自给自足,劳逸结合,知行合一。诙谐一点说,就是理想很丰满,先得吃饱饭。这种半耕半读的生活,为先生的书卷气,增添了几分朴素与恬淡。
⑦金色的谷穗已经成熟,低着害羞的头,深深地垂向大地。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阵秋风缓缓吹来,纵横交织的谷叶随风晃动,沙沙作响,仿佛在述说一段久远的过往。可以听到一位胸怀大志的青年人内心宏伟的抱负: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上报国家,下安百姓。为了这个目标,他可以呕心沥血,事无巨细,也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⑧抚摸着饱满的谷穗,我闻到了一丝淡淡的清香。清香在我的脑海间盘旋萦绕,仿佛先生一生的写照: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先生的一生,都在尽心竭力地做着一件事:让岌岌可危、风雨飘摇的汉朝江山起死回生。“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可叹造化弄人,天不遂人愿,无论他如何殚精竭虑,最终都是功亏一篑。六出祁山也好,五次北伐也罢,都无法改变汉朝日薄西山的命运结局。可谓时也,命也,运也。他和姜维,让拥有几百年国运的汉朝体面地谢幕,也算功不可没,历史会在这一页,给先生一个最为公正的评价。我们和诗圣杜甫一样,除了默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之外,竟无语凝噎。
⑨望着即将收获的谷子,我突然间有些释然。作为果腹的谷子,填饱过古人的肚子,直到今天,依然可以填饱我们的肚子。没有人能阻挡时间的脚步,就像没有人可以左右植物的成熟。一个时代终将过去。留给我们最好的结局,便是缅怀。缅怀不是矫情,也不是形式,它是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是自我审视和反复追问,也是一脉传承和长久反思。斯人已逝。先生褪去世间所有的浮华与虚妄后,终将还原成为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立体的人。
⑩在离别时,我不由地感悟到无论是偶然,还是必然,在卧龙岗上与一片谷子的邂逅,仿佛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机缘,让我和先生有了一次近距离的谋面。在他的面前,我可以抛弃一切的世俗杂念,让内心充盈“古来圣贤皆寂寞”的那份孤单。
那些名目繁多,典故颇多的遗迹旧物,其实都不如一株活生生的谷子来得更为贴切和自然。我们可以和谷子相向而坐,通过阳光和风,抵达彼此的心灵。我们在心灵的静谧之中,可以秉烛夜游,促膝谈心,同喜同悲,无限共情。那个时候,我相信可以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信仰和良知。它们是生命中的光芒和希望,让我们的人生,活得通透,活得更有意义。
(取材于樊德林的同名散文)
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安天下卧龙:潜伏的龙,潜力非凡的人才
B. 我的精神倏然为之一振倏然:突然,形容精神振奋的迅疾
C. 都无法改变汉朝日薄西山的命运日薄西山:事物衰败腐朽,临近灭亡
D. 在卧龙岗上与一片谷子的邂逅邂逅:与某事某人某物约定好相见
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行文思路独特,在历史追忆与现实感悟中形成了双重叙事空间。
B. 第⑤段引用《出师表》中的语句还原诸葛亮布衣形象,更具说服力。
C. 第⑧段旨在表达诸葛亮六出祁山、五次北伐的失败是由于天意弄人。
D. 作者将诸葛亮与谷子相联系,运用象征手法使人物形象更立体饱满。
19. 文中作者随着游踪的变化,情感也发生相应转变,请结合文本加以说明。
20. 标题“卧龙岗上的谷子”中“谷子”一词有多重含义,请结合全文分析。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21.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近日,顺义区企业招聘会在天竺镇文化广场举办。②来自智能制造、文化体育等行业的100家企业提供了机械工程师、产品测试工程师等岗位1729个。③此次招聘会特别推出了集成DeepSeek-R1等技术的“顺义就业小助手”小程序。④只需求职者用微信扫码添加,即可通过简单的微信聊天,享受到“岗位速配”“便捷面试”等多项就业帮扶服务。⑤这些服务使求职者提升了求职效率与竞争力,求职者的时间和精力得到了极大节省。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句中“举办”可替换为“举行”。
B. ②③句中的“了”字均不可删。
C. ②③句中的“等”字表意相同。
D. ④句中“只需”应放在“求职者”后。
(2)请改写第⑤句画横线部分,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使之与前面画波浪线语句结构基本一致。将改写后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
微写作(10分)
22.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和个人信息。
情绪价值是指在交往行为中获得情感认同和心理满足。近年来,青年群体对情绪价值的追求愈发热切,一时间,解压玩具、治愈盲盒、萌宠体验馆等“情绪消费”产品也随之兴起热度。
(1)有人认为这是当代人必要的心理调节方式,也有人质疑这仅是商业行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情绪问题。对“情绪消费”,你有什么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2)校学生会拟开展“给心灵放个假”主题日活动。作为策划人,你会为该活动设计一个怎样的核心环节?要求:简要说明核心环节的内容,重点陈述理由。
(3)总有一个瞬间让你获得了情绪价值,或温暖,或振奋……请以“那一刻的______”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苏武、圣地亚哥、焦裕禄在适应恶劣环境的同时,或对抗环境、或改变环境,展现出强者的风采。但也有人认为恶劣的环境往往会消磨人的精力与热情,因此强者也需审时度势,不能一味硬抗。对此,你有何思考?
请以“从真正的强者说开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最重要的一个词是“我们”,最不重要的词是“我”。也有人认为“我”很重要。有时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又存在着明显的界限。
请以“我与我们”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1. C 2. A
3. A 4. D
5. 实现了政策落地;展现了科技前沿成果;进行了仿真训练优化;体现了核心技术攻关;推广了具体智能机器人商业化应用;推动了新质生产力发展;增强了科技自信;构建了全球竞争力。
【答案】6. B 7. A
8. C 9. D
10. 本文将谭敬先与杜环对待张氏、杜环与常伯章对待张氏的态度分别进行对比,突出传主杜环扶危济困、好周人急的优秀品质。
11.【答案】(1)C (2)示例:好学,勤问;诲人不倦,耐心施教,因材施教。
【答案】12. C 13. D
14.
作者由“养树”联想到“养民”。
树木要想枝繁叶茂,就需固其根本,养民也需要养其根本、救其根株。
诗人倡导要均平租赋、减少扰民的苛政、轻刑宽法,这样即可让州郡百姓生活复苏。
15.【答案】 ①. 云无心以出岫 ②. 鸟倦飞而知还 ③. 盘飧市远无兼味 ④. 樽酒家贫只旧醅 ⑤. 庄生晓梦迷蝴蝶 ⑥. 沧海月明珠有泪 ⑦. 出师一表真名世 ⑧. 千载谁堪伯仲间
16.【答案】(1)D (2)参考:劝宝玉读书上进
【答案】17. D 18. C
19. ①初入武侯祠的怅然若失。
②在武侯祠内的缅怀敬仰。
③见谷子地时的精神振奋。
④离开武侯祠的释然共鸣。
20. ①物质层面:谷子是诸葛亮故居前的真实存在,勾连作者当下的探访与历史场景。
②形象层面:谷子象征诸葛亮布衣身份,消解其神化形象,将其还原为有血有肉的人。
③人格层面:谷子凸显诸葛亮自然质朴,谦逊务实,鞠躬尽瘁的人格特质。
④情理层面:谷子超越历史遗迹的形式化崇拜,成为直抵心灵的传承媒介。
21.【答案】(1)B (2)示例:求职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微写作、写作略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