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山地回忆》课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山地回忆》课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军民鱼水情
——《山地回忆》
一双普通的袜子,不过是一块粗布配上一些麻线纳成,但它又绝不普通,为什么呢?今天,我们来了解一段袜子背后的感人故事。

文化自信:体会作品中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色与时代精神,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语言运用:体会小说的语言风格特点。
思维能力: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一双袜子”在文中的作用。(重点)
审美创造:了解亲密无间的军民关系、美好温馨的军民鱼水情,培养对美的感知、欣赏与创造能力。(难点)
核心素养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荷花淀派”创始人。他的作品多以抗战为题材,善用诗与散文笔法,风格清新,富有诗意,展现人性美好,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课前尝试学习
关于《山地回忆》篇小说,孙犁先生曾这样回忆:《山地回忆》里的女孩子,是很多山地女孩子的化身。当然,我在写她们的时候,用的多是彩笔,热情地把她们推向阳光照射之下,春风吹拂之中。在那可贵的艰苦岁月里,我和人民建立起来的感情,确是如此。我的职责,就是如实而又高昂浓重地把这种感情渲染出来。
资料助读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以刻画__________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小说是明清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大类。
人物形象
三、小说的分类:小说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
知识积累
瘪( ) 土靛( )
玉黍( ) 盈余( )
袄襟( ) 剪裁( )
破绽( ) 爬山越岭
biě
diàn
shǔ
yínɡ
ǎojīn
cái
zhàn
课前尝试学( ) 裤褂( ) 穷山恶水( )
冀中( ) 炕台( ) 线锤( )
妨碍( ) 刨抓( ) 塞北( )
碛口( )

ɡuà
è

kànɡ
chuí
ài
páo
sài

阅读全文,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

故事梗概:
河边争吵——为“我”做袜——贩运红枣——买织布机——袜子下落——买布送人

1、这篇小说在情节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2、探究“一双袜子”在小说中的作用。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刻画出妞儿什么形象?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5、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1、这篇小说在情节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1)以小见大,聚集平凡琐事。情节围绕“做袜子”“买布料”等日常小事展开,展现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性温暖。
(2)在讲述故事时,则运用了倒叙与顺叙相结合的手法。
(3)情节简洁,留白丰富。如妞儿后来的经历等,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情感在留白中更显绵长。

2、探究“一双袜子”在整篇小说中的作用。
(1)“一双袜子”是贯穿小说主体部分的线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一双袜子”凝聚着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3)“一双袜子”体现了根据地人民的精神风貌。

3、结合文章内容,并做一些批注,说说刻画出妞儿什么形象?
示例:(1)“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
(心直口快、泼辣,甚至有点儿野蛮)
(2)“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虽然说话不好听,但是个热心肠 、爱帮助别人的姑娘)

示例:(3)“风吹红了她的脸, 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外貌描写,写出了女孩子生活的艰难困苦。)
(4)“每天早晨,我就到女孩子家里去洗脸。第二天去,袜子已经剪裁好,第三天去她已经纳底子了,用的是细细的麻线。”
(概括性描写,写出了她的勤劳能干。)

1、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细节描写概括出人物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还要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归纳出人物的品质。
归纳:妞儿是一个爽快率直、野性泼辣、顽皮爱笑、质朴善良、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的农村女孩子。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生活化、口语化。如初相识时女孩子与“我”的对话:“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这里用的全是生活化的口语,写出了女孩对战士生活的好奇和调侃,用词鲜活,生动有趣。
(2)个性化。如“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体现了妞儿泼辣率真的个性特征。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蹬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
描写了冰冻的河流,刺骨的冷风,罕见的阳光,从细节上写出了山地环境的恶劣,为人物的出场提供背景。
5、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山地回忆》这篇小说回忆“我”和妞儿一家交往的过程,通过河边相识、做袜子、贩枣买织布机等生活片段,塑造了一个爽快率直、质朴善良、勤劳能干的农村女孩子形象,赞美了纯朴真挚的人性美,表现了在抗战艰苦的环境中所建立起来的军民鱼水深情。
课堂小结
学了本文后,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1)感受到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纯粹与温暖。
(2)感受到军民的鱼水情深。
(3)理解平凡小事中承载的珍贵记忆。
拓展运用
本文是抗日战争题材的作品,同类作品你还了解哪些 与同学交流。有兴趣的话,拓展阅读孙犁的《白洋淀纪事》。
拓展运用
用读读写写的字词写一段话。
示例:记忆中,山里的日子总是充满艰辛与温情。爷爷常背着包袱,爬山跃岭去赶集,袄襟上沾满晨露和草屑。秋收时,金黄的玉黍堆满粮仓,那是岁月留下的盈余。每当山风激荡,母亲便坐在门前剪裁旧衣,针脚细密如她一生的操劳。那些年,我们走遍山南塞北,却始终走不出大山的怀抱。

收集文中体现“山地方言特色”的语句,用普通话改 写并分析表达效果差异。
原句:“明儿别到河里洗脸去了,到我们这里洗吧,多添一瓢水就够了!”
普通话改写:“明天别到河里洗脸去了,到我们这里洗吧,多添一些水就够了!”
表达效果差异:"明儿"是北方方言,意为"明天",比"明天"更随意亲切;“一瓢水”比“一些水”更生动具体。原句充满生活气息,能体现说话者的热情;改写后虽然意思不变,但失去了方言特有的亲切感和人物个性。

跨学科实践作业:
选择小说中最打动你的场景(如"河边争吵"或"做袜子"),用四格漫画或简笔画呈现,并配50字说明。
课后迁移运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