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黔西南州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高二地理
(本试题共6页,共两大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毛里求斯是西印度洋上的热带小岛国,毛里求斯岛是一座火山岛。18世纪以来,甘蔗一直是该国的主要农作物,其甘蔗品质优良,制糖业曾是经济基础,有“糖岛”之称。近年来,该国制糖业不断萎缩,旅游业、金融业和信息通信业稳定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毛里求斯甘蔗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有( )
①水热组合好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海域辽阔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毛里求斯积极培育新兴支柱产业,最可能是发展( )
A. 现代服务业 B. 高新技术产业 C. 水稻种植业 D. 现代装备制造业
广东省东莞市的制造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2014年,当地开始推进制造产业“机器换人”,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纵向各环节(核心零部件制造、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生产系统集成)企业在东莞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生产系统集成环节技术含量高,企业主要由当地相关企业衍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推进“机器换人”前,影响东莞制造产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为( )
①政策②市场③劳动力④动力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4.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纵向分解并在东莞集聚,主要是为了( )
A. 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B. 促进技术交流与创新
C.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 便于集中处理废弃物
5. 工业机器人生产系统集成环节的企业在当地衍生,主要得益于东莞( )
A. 制造产业多样,市场需求大 B. 基础设施完备,交通便捷
C. 土地库存量大,发展空间广 D. 深受广州和深圳辐射带动
几内亚工业基础薄弱,马西(马瑞巴亚港至西芒杜矿区)铁路是该国运输铁矿石的专用铁路(采用内燃机车牵引),按照中国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并由中国企业设计施工。下图为几内亚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马西铁路首选内燃机车牵引,主要因为几内亚( )
A. 油气资源丰富 B. 电力机车安全性差 C. 电力供应不足 D. 内燃机车生产量大
7. 马西铁路建成后,几内亚( )
A.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B. 客货运输能力提高
C. 区域生态环境改善 D. 外贸竞争能力增强
8. 几内亚的铁路线多由沿海港口向内陆延伸,目的是( )
A. 利于制造业产品出口 B. 优化沿线城市空间结构
C. 促进产业向内陆转移 D. 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创汇
荷兰有“风车之国”的美誉,从13世纪开始围海造田,增加土地约6000平方千米,国土面积达到了41528平方千米。该国24%的国土低于海平面,1/3的国土海拔仅为1米。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如下图),城镇分布在“绿心”的周围,且分工明确,各具特殊职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荷兰围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A. 风力强劲,吹干海水 B. 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雨雾
C 地势低平,多浅滩 D. 海岸线平直,围海工程量小
10. 13世纪荷兰发展种植业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
A. 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严重 B. 工业无序排放,土壤污染严重
C. 受飓风影响,洪涝灾害频发 D. 国土面积狭小,耕地资源不足
11. 兰斯塔德地区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
A. 空间集聚 B. 技术创新 C. 市场拓展 D. 产品升级
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内储存碳的载体称为碳库,碳汇是从大气中清除CO2,碳源是向大气中排放CO2。下图为北极地区陆地生态系统(虚线框内)碳循环示意图,该系统在碳循环过程中对气候的反应敏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在北极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 )
A. 生物光合作用对大气起着碳源作用 B. 该系统对大气起着净碳汇作用
C. 气温升高会导致土壤碳排放量减少 D. 土壤呼吸对大气起着碳汇作用
13. 据图可知( )
A. 陆地生态系统净固碳量为1.73×109t/a B. 生物净固碳量为13.50×10 t/a
C. 陆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为8.70×10 t/a D. 土壤碳排放量为2.97×109t/a
14. 在北极地区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储量远高于其他碳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生物 D. 水文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与气温和土壤水分密切相关。研究人员对祁连山北坡山地垂直带土壤的碳分布格局进行采样研究,结论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祁连山北坡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 )
A. 与气温呈正相关,与土壤水分呈正相关 B. 与气温呈负相关,与土壤水分呈正相关
C. 与气温呈正相关,与土壤水分呈负相关 D. 与气温呈负相关,与土壤水分呈负相关
16. 祁连山北坡的垂直带变化与纬度地带性分异基本一致的垂直带谱是( )
A. 草原1~草原2~草原3 B. 草原3~云杉林~灌丛
C. 草原2~云杉林~草原3 D. 云杉林~灌丛~草甸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贺兰山东麓地处戈壁荒漠。1984年以来,该地区累积引种了30多个酿酒葡萄品种,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且重心向土壤更贫瘠的东南方向移动。目前,该地区葡萄酒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空间上呈井喷式扩张。当地积极从品质、品牌、市场、产业等四个方面合力,推进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下图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生产集群时空演变驱动机制。
(1)简析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的原因。
(2)分析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生产集群时空变化的隐性驱动力。
(3)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指出贺兰山东麓地区推进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势低平,滩涂广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唐朝初年(618年),长江口位于现在的扬州、镇江一带,江面上出现了西沙和东沙两个沙洲。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流域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崇明岛的面积从600多平方千米扩展至1200多平方千米,成为上海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农业基地。近年来,崇明岛部分区域出现岸线后退现象。下图为崇明岛变迁示意图。
(1)指出影响崇明岛形成的外力作用。
(2)推测崇明岛的自然演化过程(可从地质作用、水文特征、地转偏向力等角度作答)。
(3)简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生态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风光一体化的实质是将流域水电基地升级改造为流域可再生能源综合基地。雅砻江流域是世界最大的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基地,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是我国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增长快。截至2025年4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同比增长58%,历史性超过了火电装机。下图为雅砻江流域水风光资源开发示意图及柯拉光伏电站景观图。
(1)说明雅砻江水电基地升级改造为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的益处。
(2)简述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建成营运后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3)从供给的角度分析雅砻江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必要性。
黔西南州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高二地理
(本试题共6页,共两大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题答案】
【答案】1. C 2. A
【3~5题答案】
【答案】3. C 4. B 5. A
【6~8题答案】
【答案】6. C 7. D 8. D
【9~11题答案】
【答案】9. C 10. D 11. A
【12~14题答案】
【答案】12. B 13. A 14. B
【15~16题答案】
【答案】15. B 16. 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贺兰山东麓降水较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葡萄糖分积累;贺兰山阻挡了西北冷空气和风沙,利于葡萄生长;葡萄酒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市场订单的增加直接刺激葡萄种植面积扩大;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和农户参与葡萄种植与葡萄酒生产;产业链延伸,综合效益提升,促进葡萄种植面积扩大;技术进步与品种优化的支撑。
(2)地方政府通过土地政策、税收优惠、技术扶持等手段,引导企业向东南方向布局;葡萄酒品牌推广,倒逼企业集中布局以强化品牌效应,形成集群化发展;东南方向未开发土地成本较低,满足市场扩张需求;示范效应明显,葡萄酒生产集群可共享技术培训、共享品牌推广资源。
(3)优化品种结构,提升原料品质;强化集群协同,完善产业体系;打造区域品牌,拓展市场渠道;推动葡萄酒与文旅、艺术、康养产业联动,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18题答案】
【答案】(1)河流侵蚀作用、河流搬运作用、河流沉积作用、海水顶托作用。
(2)形成原因与过程:长江径流量大,侵蚀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到达河口;受海水顶托作用,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地转偏向力使长江主流偏向南岸, 北岸水流速度较慢,泥沙持续堆积,沙洲逐渐扩大并与陆地相连;地壳沉降为泥沙沉积提供空间,长期演化形成冲积岛。
(3)人类活动及影响:有利:大规模围垦增加陆地面积;建设海堤、 水闸等工程抵御潮汐或海浪侵蚀等不利:破坏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生物多样性;长江中上游水利工程减少入海泥沙,导致岛屿增长趋缓甚至局部侵蚀等。
【19题答案】
【答案】(1)水风光一体化可以形成能源互补,保障电力输出的稳定性;流域内风光资源丰富,建设一体化基地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了光伏和风力发电,加快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2)有利: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光伏板遮挡地表可减少水分蒸发,有助于干旱地区植被恢复,减轻风蚀。
不利:电站运营需要定期维护巡检,人类活动频率增加,干扰野生动物生存和迁徙。
(3)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需要加大清洁能源的供给以满足市场需求;能源基地年发电量大,能显著增加清洁能源供给,优化能源结构;水风光互补运行可提供稳定电力输出,减少对传统火电的依赖;促进可再生能源供给本土化,降低对能源进口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