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金普新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2025.7(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7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次弟(dì) 苍劲(jìng) 沟壑(hè) 挑拨离间(jiàn)B. 追溯(sù) 演绎(yì) 眼眶(kuàng) 不修边幅(fú)C. 嘱咐(zhǔ) 羁拌(bàn) 襁褓(qiáng) 鸟语花香(xiāng)D. 驰骋(chí) 瞭望(liào) 狩猎(shǒu) 轻歌慢舞(màn)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古代书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记录着文明演进的历程,承载着岁月____的痕迹。无数山河在画家的笔下成为永恒,无数文士曾将胸中逸气 于纸墨之上。宣纸、绢帛作为书写与绘画的主要谋介,因其轻薄柔软的特性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一特性也使得它们在舒卷、张挂时极易受到损伤,因此,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 。A. 变动 披露 可是 顺势而为B. 变动 吐露 所以 应运而生C. 变迁 披露 所以 顺势而为D. 变迁 吐露 可是 应运而生3.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甘肃是“长城大省”,境内现存长城共3654千米,约占全国长城总长度的五分之一。②战国秦和汉、明三代长城的西端起点,均坐落于此。③跨黄河,踞高原,翻雪域,越沙漠,长城依山随势,起伏连绵。④在雄山峻岭、戈壁荒滩里,长城留下了古朴沧桑、浩气荡荡的历史气息。⑤在这里,古老长城在岁月点滴中永续生长。A. “现存”是动词,“起点”是名词,“历史”是副词。B. 第③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长城的气势磅礴。C. 第⑤句是病句,主谓搭配不当,应将“生长”改为“长存”。D. “雄山峻岭”“戈壁荒滩”“浩气荡荡”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4.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B. 韩愈,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C. 马克·吐温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救了被捕的朱赫来,因维克多的告密,被关进监狱。5. 在《水浒传》中,绰号是人物的“第二身份”。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完成下面的表格。人物 绰号 绰号由来宋江 _______ 他为人仗义疏财、急公好义,总是在他人危难时伸出援手。鲁达 花和尚 ______________ 青面兽 他脸上有一块青色胎记,且武艺高强、性格刚烈、勇猛如兽。6. 古诗文默写(1)无为在歧路,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3)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韩愈《马说》)(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虽有嘉肴)中,写出了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7.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甲] 卖炭翁(节选) 唐·白居易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 望月有感 唐·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诗前四句描绘了“宫使”横行霸道、趾高气扬的丑恶行径。B. 乙诗前四句描写了战乱下百姓田地荒芜、骨肉分离的凄惨景象。C. 甲诗后四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宫使”巧取豪夺的无耻嘴脸;乙诗颈联运用拟人修辞,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D. 甲诗通过叙写卖炭翁的凄苦遭遇,抒发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控诉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乙诗结尾借“明月”抒发了战乱下诗人思亲思乡之情。(二)阅读选文,完成小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选自《北冥有鱼》)【乙】啮缺①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②?”曰:“吾恶③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吾尝试问乎汝:民食刍豢④,麋鹿食荐,蝍蛆甘带⑤,鸱鸦诸鼠,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毛嫱、西施⑥,人之所美也。然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鹿见之决骤⑦。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途,吾恶能知其辩!”(选自《庄子·齐物论》,有删减)【注释】①啮(niè)缺、王倪:皆为虚构的人物。②子知物之所同是乎:你知道天下万物有共同的认可标准吗?③恶:怎么。④刍豢(chú huán):指家畜。⑤蝍蛆甘带:蜈蚣嗜吃小蛇。蝍蛆(jí jū):指蜈蚣,带,指蛇、⑥毛嫱、西施:皆为古代美人。⑦决骤:疾驰。引申为急速逃跑。8.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志怪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B. 去以六月息者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C. 尝试言之 尝射于家圃(《卖油翁》)D. 四者孰知正味 孰若孤(《孙权劝学》)9. 把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仁义之端,是非之途,吾恶能知其辨!10. 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然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11. 甲、乙两文都出自《庄子》,甲文描绘了“鹏徙南冥”的壮阔画面,塑造了大鹏_______、_______力大无穷、志存高远的形象:乙文通过_____的手法,告诉我们_____的道理。三、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被网友戏称为“苏超”的足球联赛,近日火爆出圈。江苏13个社区市各派一队参加,参赛球员既有职业球员,也有个体工商户、大学生乃至高中生。比赛的对抗激烈程度和体育竞技精神,吸引了无数观众,一票难求。参赛城市以“苏超”为契机带动文旅消费,促进城市间的文化交流。常州、徐州、镇江针对客队市民推出景区免票优惠政策,南京五台山体育馆周边多家酒店几乎满房。各地通过赛事链接文旅资源,创造了远超门票收入的综合效益,专家认为,“苏超”已成为城市的文旅“邀请函”,达到了“1+1>2”的效果。(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材料二】“苏超”赛事标识 将汉字“苏”抽象为运动员带球突破。汉字与足球运动轨迹巧妙融合,彰显地域特色与足球魅力。【材料三】“苏超”何以爆火?火在真实。依托于江苏足球青训、体教融合的良好基础,这一业余赛事踢出了职业级的专业水准。绿茵场上的激烈比拼与观众席的呐喊助威相得益彰,终场哨声响起前没有“友谊”可言,这种不服偷的精神让每一场比赛都激动人心。“苏超”爆火,还火在真诚。宿迁与徐州的“楚汉之争”,南通和连云港的“海鲜兄弟连”……热梗背后,是地域文化的生动表达,人们将历史、美食等融入“应援”,强化人与队的情感连结、人与城的身份认同。“苏超”爆火,更火在相互激励,“散装江苏”的调侃背后,是不同城市之间的“你追我赶”良性竞争。城市足球的竞争有助于凝聚起打造赛事品牌的强大合力。(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四】当前网络上关于“苏超”的热议中,满满皆是“万物皆可玩梗”的气氛,已经有人开始担心,过度娱乐化,会不会反而影响“苏超”接住“泼天的流量”。火热之下,“苏超”更需要冷静思考——赛事应该如何引导这种热情,将“爆火”化为“长红”,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提供经验。从世界一些国家的案例来看,低门槛的草根赛事是构建联赛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扩大足球人口的有效途径,更是打通业余联赛向职业联赛输送人才通道的前提条件。期待“苏超”能够在赛制设计、青训体系等方面做出更多探索,为中国足球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足球需要热闹,但不能只有热闹。让我们全心全意关注比赛,适度理性造梗玩梗。唯此,“苏超”才不会昙花一现,而将成为长久燃烧的火炬,照亮足球广袤的基层土壤。(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12. 对上述材料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苏超”所有参赛城市针对客队市民推出了景区免票的优惠政策,带动了文旅消费。B. “苏超”赛事标识将汉字“苏”与运动员带球突破融合,彰显了地域特色与足球魅力。C. “苏超”依托于江苏足球青训、体教融合的良好基础,使得这一业余赛事踢出了职业级的专业水准。D. “苏超”爆火,展现了江苏不同城市之间“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有助于凝聚起打造赛事品牌的强大合力。13. 根据【材料四】,说说“苏超”爆火能给中国足球改革发展带来怎样的启示?14. 小金和家人在晚餐时聊到“苏超”联赛的火爆现象,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补全下面的对话。妈妈:听说南京看球的地方酒店都满房了,这比赛就这么火?小金:妈,“苏超”现在爆火。你看常州等地将球赛与文旅资源结合起来,这是拿足球当_________,达到了“1+1>2”的效果。爸爸:我刷到视频里队员们拼得跟职业球员似的,_________让每一场比赛都令人激动不已。”小金:对呀!不仅比赛激烈,而且热梗频出。网上流传的宿迁与徐州的“楚汉之争”,南通和连云港的“海鲜兄弟连”……这些热梗背后是_________。(二)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老高的面馆①我常去的那家面馆就藏在离小区不远的街尾,门头檐下悬着褪色的红灯笼,映着“关中手工面”的木匾。那匾上的裂纹里沁着厚厚的油烟,像极了黄土高原的沟壑。②店主是对陕西夫妻,男的姓高,女的被熟客唤作嫂子,两人操着浓重的秦腔。后厨里老高手持长筷翻搅着沸锅里的面条,蒸汽模糊了他的身影,嫂子穿梭在桌椅间、端面、收碗、擦桌子,动作麻利得像一阵风。他们的小女儿妞妞从会爬时就在这面馆里长大。我常看见她趴在面案下玩面团,白嫩的小手粘满面粉。嫂子忙起来会吼她:“别挡路,娃,撞到客人啦!”可转身又往她嘴里塞块糖。③老高的案台上的面团堆得像小山,他抄起擀面杖“咚咚”敲打,案板震颤着发出沉闷的响声,惊得窗台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来。最绝的是扯面,他捏住面剂子两端,往空中一甩,面皮便如绸缎般展开,“啪”地摔在案板上,震起细白的面粉。④我曾数过,一碗面要经七次摔打、九道拉扯,最终变成宽窄均匀的裤带面。嫂子守着灶台,三眼煤炉吐着蓝焰,铸铁锅里的沸水翻涌时,像极了河流的浪花。她捞面的动作极利索,竹筷在锅里打个旋儿,便精准挑出几缕,抖三抖沥干水,装进蓝边碗。⑤浇头是现成的:红亮的油泼辣子、酸香的西红柿鸡蛋、稠浓的肉臊子,随客人口味任选。我总爱来碗岐山油泼面,看老高舀一勺滚烫的菜籽油浇在辣子面上,辣香混着蒜香腾起,瞬间激活味蕾。⑥我端过碗,拌了拌,挑起一筷子送进嘴里,面条筋道,辣子香而不燥,蒜末和醋的酸香在舌尖上跳跃。我吃得额头冒汗,他站在一旁点了一支烟。⑦“今天的面咋样 ”⑧“好吃,比我在陕西吃的还地道。”⑨我问他:“哥,咋想着来南方开面馆 ”⑩“年轻时候在工地干活,伤了腰,干不了重活,就琢磨着做点啥。咱除了种地,就会擀面。” “想家不 ”我问。 他沉默了一会儿,烟灰掉在地上:“咋不想 但回去了,又能干啥 在这儿,至少还有人吃我做的面。” 我没再说话,低头吃面。面汤上漂着油花,热气模糊了视线,我突然觉得,这碗里,装的不仅是面条和汤汁,还有他对生活的期盼。 后来我搬去城东,有了娃便很少出门吃饭,那家面馆自然有小半年就没去了。那天心血来潮特意去一趟,才发现红灯笼变成了灯箱,“面馆”变成了“菜馆”,新店主说他们一家三口回陕西了,据说老高父母身体越来越差了。 我站在店门口,就着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不知这一路上,老高带着妻女、拖着家当,会经历多少颠簸与困顿。回到家乡后,又如何一边照顾父母,一边撑起一家人的生计? 忽然听见风中似有擀面杖的余响——那声音让我想起妞妞六岁那年,有一次打翻面碗,老高举起笤帚却终究没落下,只重重叹了口气。那叹息如今想来,分明是揉进了八百里秦川的尘土,和那2000多里路的乡愁。(文/陈玮佳。《中国青年作家报》,有删改)15. 根据本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内容概括 夫妻做面 吃面闲聊 _________老高形象 _________ _________ 生活悲苦“我”的情感 赞赏 同情 _________16.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17. 从感官描写的角度赏析本文第⑤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18. 请简析本文第⑩段的作用。19. 结合本文内容,说说第 段中“叹息”一词包含的情感。(三)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小满的“满”指什么①小满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2025年小满始于5月21日。②凝聚着中华先民的生活经历和农耕经验的二十四节气,是岁时变化的概括与标识,小满也不例外。“满”,释义为“满,盈溢也”。小满,意味着“满而不溢”“满而不盈”,一般认为,“满”的具体所指,即为农事物候,一方面与作物的生长有关,另一方面与降水量相联系。③“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在北方,小麦被认为是小满节气的表征作物。此时,冬小麦等夏热作物开始结实,进入灌装阶段,籽粒日渐充实饱满,但还未完全成熟。“小满十八天,青麦也成面”,很多地方把小满之后的“十八天”视为收割小麦的重要时间节点。④“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在南方,小满之“满”,指代着雨水充盈。在这个时节,受夏季风等影响,南方地区降水逐渐增多。这时也到了蓄水种植水稻的时期,如果雨水偏少,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所以有所谓“小满不满,干断田坎”的农谚。⑤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富有哲理意味的节气之一。在节气体系中,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小暑大暑,表现出同构的对称之美,而小满之后,接续的是“芒种”而非“大满”。宋代马永卿提到,二十四节气其名皆可解,独小满、芒种说者不一。对此,有人认为,如果麦子“大满”收割则籽粒容易脱落,如果江河“大满”就会外溢,造成损失或危害。故而以芒种命名小满后的节气,也有人从文化角度解读,认为传统的中庸之道忌讳“太满”“大满”,正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物极必反,小满之名,充分体现了古代先民们的智慧,也体现了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哲学思想。⑥二十四节气是社会实践,也是知识体系。它不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实际影响,也引发着感悟与思考。由“满而不溢”到“满招损,谦受益”,也许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富有情趣的意会与自洽。但即便是在当代世界,将满未满的“小满状态”,何尝不是一种优雅的姿态。(文/孟扬,(人民日报》,有删改)20. 本文的题目有何作用?21. 简析本文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作用。22. 分析本文第⑤段中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23. 小普在爷爷麦田里看到麦粒饱满,黄绿色麦浪翻涌,说:“小满节气到了,可以收割麦子了。”请根据本文内容判断小普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四、作文(50分)任选下面一题作文。24. 请以“这就是我”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25. 按要求作文正确的路,不一定是轻松的那条路,但一定是让你变得更好的那条路。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金普新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2025.7(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7分)【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C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 ①. 及时雨 ②. 他身为僧人,却不受佛教戒律约束,且身上有大面积的花绣(纹身) ③. 杨志【6题答案】【答案】 ①. 儿女共沾巾 ②. 蒙络摇缀 ③. 而伯乐不常有 ④.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⑥. 教然后知困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7题答案】【答案】C(二)【8~11题答案】【答案】8. D 9. (1)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翔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2)仁与义的端绪,是与非的途径,我怎么能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呢!10. 然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11. ①. 硕大无比 ②. 善借长风 ③. 对比 ④. 万物没有共同的认可标准三、现代文阅读(36分)(一)【12~14题答案】【答案】12. A 13. ①举办低门槛的草根赛事;②在赛制设计、青训体系等方面做出更多探索;③全心全意关注比赛,不过度娱乐化。14. ①. 城市文旅的“邀请函” ②. 不服输的精神/运动员带球突破 ③. 地域文化的生动表达/彰显地域特色(二)【15~19题答案】【答案】15. ①. 面馆易主/离店归乡 ②. 勤劳能干 ③. 朴实无奈 ④. 担忧16. 比喻,把面皮比作绸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高扯出的面皮轻薄光滑的特点,突出了老高扯面技艺高超,表达“我”对老高手艺的赞赏。17. 视觉、嗅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菜籽油浇在辣子面后香气扑鼻的特点。18. 交代老高来南方开面馆的原因,写出老高生活的辛酸,为后文我担心老高回乡后一家人的生计做铺垫。19. 有不忍责罚女儿的疼爱,有对忙碌奔波生活的无奈,有对故土家乡的思念。(三)【20~23题答案】【答案】20. 交代了本文说明内容;运用疑问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1. 逐渐,从程度上限定,说明在小满时节,南方地区降水逐步增多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22. 作比较,突出说明了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富有哲理意味的节气之一。23. 错误。小满时节,麦穗籽粒还处在灌浆阶段,还未完全成熟。小满之后的十八天,是收割小麦的重要时间节点。四、作文(50分)任选下面一题作文。【24题答案】【答案】例文:这就是我我的书桌抽屉里,藏着一个铁皮盒子,里面装着些“不值钱”的宝贝:半块被虫蛀过的银杏叶、褪色的公交车票、还有颗裂了缝的弹珠。同桌总笑我是“破烂王”,可我知道,这些零碎里藏着最真实的自己。我总爱蹲在老槐树下看蚂蚁搬家。阳光透过叶隙落在背上,暖融融的,能蹲到腿麻也不挪窝。有次发现一队蚂蚁正费力地拖一块饼干屑,其中一只断了触须,却还是歪歪扭扭地跟着队伍走。我蹲在那儿数了数,整整二十七只蚂蚁,硬是把比它们大十倍的饼干屑搬进了洞里。那天回家,我在日记本上画了二十七只蚂蚁,旁边写着:“它们好笨,又好厉害。”妈妈看见时笑着摇头,可我觉得,能为这些小生命停下脚步,没什么不好。课堂上的我却像换了个人。数学老师总说我“钻牛角尖”,一道题非要找出三种解法才肯罢休。上次月考,最后一道大题全班只有我用了几何辅助线,步骤写了满满两页,虽然没能拿满分,却被老师贴在了黑板报上。同桌撇撇嘴:“费那劲干嘛?”可我就是忍不住——当笔尖在草稿纸上画出第一条辅助线时,像在迷宫里找到了出口,那种雀跃劲儿,比考了第一还快活。我还藏着个秘密:每天放学路过花店,都会停下来闻闻门口的玫瑰。老板娘认识我了,总说:“小姑娘,进来挑一朵吧?”我摇摇头,其实不是不想买,只是觉得远远闻着更好。就像我从不把“喜欢”挂在嘴边,却会在朋友生日时,提前半个月织一条歪歪扭扭的围巾;会在下雨天,把伞往没带伞的同学那边多倾斜十五度,自己半边肩膀淋湿也不吭声。抽屉里的铁皮盒又满了,昨天刚放进去一片图书馆捡到的书签,背面有陌生人写的字迹:“慢慢来,风景都在途中。”我摸着那行字笑了,是啊,我就是这样的人:会为蚂蚁停留,会为难题较劲,会把温柔藏在沉默里。或许不够耀眼,不够机灵,可这些笨拙又认真的样子,拼在一起,就是独一无二的我。这就是我,像那只断了触须还在赶路的蚂蚁,像那道绕了远路却通向答案的辅助线,平凡,却在自己的节奏里,认真地活着。【25题答案】【答案】例文:择路者言老木匠总说:“直木难成器,弯木不经凿。”真正能撑起大梁的木料,都得熬过斧锯的雕琢、烈火的烘烤。人生的路亦如此,看似平坦的捷径往往通向平庸,而布满荆棘的正途,却藏着让生命变得厚重的密码。敦煌莫高窟的画师们,在幽暗的洞窟里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修行。没有明亮的光线,没有便捷的工具,他们握着简陋的画笔,日复一日在石壁上勾勒线条。颜料调了又调,线条改了又改,哪怕只是佛像衣袂的一缕褶皱,也要反复描摹数十次。有人难耐寂寞转向俗世,而坚守的画师们,让飞天的飘带在时光里舞动了千年。他们选择的路,是与孤独为伴的苦旅,却在画布上留下了永不褪色的信仰。徽州古村落的建造者,用最笨的法子造最坚的桥。不用钢筋水泥,仅靠石块的咬合与重力的平衡,在湍急的溪流上搭建拱桥。每一块石头都要反复打磨,每一次堆砌都要精确计算,稍有偏差便可能前功尽弃。村民们花十年时间造一座桥,看似费时费力,却让这些石桥历经百年洪水冲刷仍屹立不倒。他们选择的路,是与耐心相守的慢途,却在大地上写下了关于坚守的诗篇。邻居张伯退休后迷上了修复旧钟表。那些布满铜锈的齿轮、断裂的发条,在别人眼里是废品,他却视若珍宝。拆解时要记清每一个零件的位置,清洗时要用软布一点点擦拭,组装时常常因为一个齿轮的错位就得全部重来。有人笑他自找苦吃,他却指着重新走动的钟表说:“慢工出细活,急不得。”三年时间,他修复了三十多座旧钟,每一座都滴答作响,仿佛在诉说时光的故事。他选择的路,是与琐碎纠缠的难途,却在时光里找到了对抗平庸的力量。这世间的路,从来没有白走的坎坷。那些看似费力的选择,那些咬牙坚持的时刻,终会像老木匠手中的刻刀,将我们雕琢成更坚韧、更丰盈的模样。走正确的路,哪怕步步荆棘,沿途的每一道伤痕,都会成为未来的勋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