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主城区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有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期末考试
高2026届生物试题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90分钟。
2.试卷总分100分。
3.试卷页数14页。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每题1分,21-30每题2分,共40分)
1. 植物激素对黄瓜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下列有关黄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比值较低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
B.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广泛分布,乙烯的合成遍布在植物体各个部位
C. 重力会使生长素沿重力刺激的方向不对称分布,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
D. 植物激素由内分泌腺细胞产生,对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 研究人员为研究生长素的特性进行了相关实验。图甲初始时A中的琼脂块①和②均不含IAA,图乙表示水平放置幼苗的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A中处理后的琼脂块①和②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可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
B. 图甲实验可以说明胚芽鞘感光部位是在胚芽鞘尖端
C. 图乙中纵坐标所示数值越大,说明生长速率越快,曲线CD代表水平放置幼苗的茎
D. 由图乙可知,生长素对根和茎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且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
3. 关于顶端优势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修剪苹果树时,果农应摘除侧芽,使苹果树向上长高,以提高产量
B. 欲获得较大胸径的杉木,在其幼苗时应去除顶芽,以促进侧枝生长
C. 栽培棉花时,棉农对其进行“摘心”即去除顶芽促进侧芽发育,以提高棉花产量
D. 圆林工人为使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经常修剪,目的是剪去侧枝,以维持顶端优势
4. 人工合成的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参与调控植物的形态建成。如图为GR24对某草地早熟禾总根长的影响,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与处理天数6天相比,12天组的1umol/LGR24处理不利于草地早熟禾总根长的增加
B. 与0.5μmol/L相比,1umol/LGR24施用于该植物的根,抑制根的生长
C. 一定浓度的GR24处理6天,可显著提高草地早熟禾的根系总根长
D. 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
5. 毛束象是一种喜食植物嫩梢、幼叶的害虫,对某地的毛束象种群进行调查,发现毛束象成虫危害主要发生在雨季,其余时间无分布,其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b点数量小于a点,可能是由于幼叶成熟,食物来源减少所致
B. 为有效防治毛束象,应在a/2时控制种群数量
C. 调查说明毛束象的种群数量受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D. 调查毛束象的种群数量时,若选择病害较重的植物进行统计会导致结果偏大
6. 勺嘴鹬主要以昆虫、甲壳类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属于极度濒危物种,中国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是勺嘴鹬重要的迁徙中转地之一,近年来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只有在特定季节才能在条子泥湿地观测到勺嘴鹬,这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
B. 条子泥湿地能成为勺嘴鹬迁徙中转地,可能含有大量昆虫、甲壳类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C. 条子泥湿地成为当地的热门旅游打卡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条子泥湿地中各种生物具有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7. 红树林是陆地和海洋交错带的湿地生态系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红树植物富含有毒性的单宁,可阻碍动物摄食,体现了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B. 红树林遭大量污水排入后,生态系统发生明显退化,说明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
C. 红树林是世界储碳能力第二高的生态系统是因为红树林生长繁殖迅速,具有较高的同化量
D. 一般情况下,与非交错带相比,两种生态系统交错地带的红树林中,物种之间的竞争较强
8. 生态足迹反映了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一种用来衡量生态系统承受负荷的指标。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态足迹是指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土地及水域面积
B. 绿色出行、节水节能等生活方式会增加生态足迹
C. 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会减小生态足迹
D.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要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9. “综合生态园区”是一种创新的乡村发展模式,综合生态园区的建设通过实施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措施,维护和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只是保护物种多样性,其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
B. 该生态园区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又能提高经济价值,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C. 为提高人工林的经济效益,种植半夏、栀子等阴生植物,有利于增大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 通过延长食物链和增加消费者数量,不一定能提高综合生态园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0. 为研究放牧强度对某大针茅草原植被群落演替的影响,研究人员在该草原不同区域设置不同放牧强度进行实验,调查各草原植被种群的盖度(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在草原群落中可以反映种群优势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放牧强度/% 物种数 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g·m-2) 草原植被主要种群的盖度/%
大针茅 羊草 糙隐子草 冰草 冷蒿
0 11 140 20 16 12.8 10.2 8.2
5 12 148 15 19.2 9.6 12.2 6.2
10 17 170 10 22.4 6.4 14.3 4.1
15 14 150 5 25.6 3.3 16.2 2.2
20 9 90 0.9 27.2 1.7 16.7 1.6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草原植物分布不均匀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影响该分布特征的环境因素有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等
B. 随着放牧强度增大,该草原群落了发生了初生演替,各植物的生态位发生变化
C. 不同放牧强度下,该草原群落的优势种主要是羊草
D. 放牧强度为10%时,草原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最有利于生产
11. 潮间带的水坑中主要生长着浒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岸蟹主要以滨螺等小动物为食,其主要天敌是海鸥。浒苔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角叉苔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有人选择大小、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A、B),把B坑中的滨螺全部移入几乎无滨螺的A坑,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目的是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
B. 移入滨螺后,A坑中岸蟹数量下降的原因是浒苔数量减少
C. 在滨螺移出后,B坑中岸蟹种群呈现“S”形增长
D. 在滨螺移出前,B坑利于岸蟹躲避海鸥的捕食
12. 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组成成分及各营养级的部分能量值(单位为J·m-2·a-1)如图甲所示,甲中第二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流动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未体现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图甲次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3.5×107J·m-2·a-1
C. 图乙中的通过②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再次被初级消费者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
D. 该草原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且需要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三要素
13. 《齐民要术》记载了一种称为“动酒酢(“酢”同“醋”)法”的酿醋工艺,“大率酒一斗,用水三斗,合瓮盛,置日中曝之。七日后当臭,衣(指菌膜)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数十日,醋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醋酸发酵的最适温度一般为30-35℃,该过程属于放能反应
B. 加水稀释的目的是避免酒精浓度过高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C. “衣(指菌膜)生”是由酵母菌在发酵液表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D. “挠搅”有利于酒精与微生物的充分接触,且可增加溶解氧
14. 以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液为原料,通过发酵获得了大量的微生物菌体,即单细胞蛋白。酵母菌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生产单细胞蛋白通常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
B. 单细胞蛋白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脂质和维生素
C. 淀粉或纤维素水解液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能量
D. 大规模生产单细胞蛋白的中心环节是发酵罐内发酵
15. 甘加藏羊是甘肃高寒牧区的优良品种,是季节性发情动物,每年产羔一次,每胎一羔,繁殖率较低。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研究人员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胚胎工程技术提高藏羊的繁殖率,流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藏羊甲需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其卵巢卵泡发育和超数排卵
B. 藏羊乙的获能精子需要与藏羊甲的MⅡ期卵母细胞受精结合
C. 受体藏羊丙需和藏羊甲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保证两者的生理状态相同
D. 后代丁的遗传性状只取决于藏羊甲和藏羊乙,与藏羊丙无关
16. 如图示植物原生质体制备、分离和检测的流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可以利用酶解法或添加盐酸以去除细胞壁
B. 步骤②吸取原生质体应放入无菌的低渗溶液中清洗
C. 原生质体密度介于图中甘露醇和蔗糖溶液密度之间
D. 台盼蓝检测后应选择蓝色的原生质体继续培养
17. 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仅设置一个对照组不能排除二苯胺加热后可能变蓝的干扰
B. DNA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该原理可用于纯化DNA粗提物
C. 研磨液在4℃冰箱中放置几分钟后,应充分摇匀再倒入烧杯中
D. 将溶解的DNA粗提物与二苯胺试剂反应,可检测溶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杂质
18. CD163蛋白是PRRSV病毒感染家畜的受体。为实时监控CD163蛋白的表达和转运过程,将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与CD163基因拼接在一起,使其表达成一条多肽。如图是基因表达载体的一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拼接过程需除去CD163基因中编码终止密码子的序列
B. 终止子的作用是使翻译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
C. 为保证CD163基因正确连接在基因表达载体上,一般使用双酶切
D. 若该拼接基因在受体内成功表达,则可直观显示PRRSV病毒易感部位
19. 如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疫苗的部分过程,其中PstI、SmaI、EcoRI、ApaI为四种限制酶,且它们切割DNA分子,形成的末端均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疫苗的核心工作
B. 图示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可以用限制酶PstI和EcoRI切割质粒
C. 利用PCR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检测抗原基因是否转录了mRNA
D. 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存在有利于将含有抗原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20. 某同学将质粒DNA进行限制酶酶切时,发现DNA完全没有被酶切,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质粒DNA突变导致酶识别位点缺失,更换正常质粒DNA
B. 限制酶放置过久可能导致活性丧失,更换新的限制酶
C. 酶切位点被甲基化修饰,换用对DNA甲基化不敏感的限制酶
D. 酶切条件不合适,调整反应条件如温度、pH、酶的用量等
21. 研究人员以野生型水稻和突变型水稻(乙烯受体缺失)等作为材料,探究乙烯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组别 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 根系长度
① 野生型水稻 +++ +++
② 突变型水稻 + +
③ 突变型水稻+NAA + +++
④ 乙烯受体功能恢复型水稻 +++ +++
注:+越多表示相关指标的量越大
A. 获得第④组恢复型水稻原理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B. 第③组与第④组对比说明乙烯与NAA可协同促进根系生长
C. 第②组与第③组对比说明NAA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
D. 实验结果说明乙烯可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进而调控根系的生长
22. 科研小组在某区域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图1表示该地区某种啮齿动物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图2表示林区的红松果实、某种小型鼠(以红松果实为食)和革蜱的数量变化的周期性波动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b~c段时间啮齿动物种群数量变化是一直减少
B. 图1若在d时间,少量该种啮齿动物从其他地区迁入该地区,则此动物在该地区的K值将减小
C. 图2曲线③和①不能明显体现捕食关系,推测是小型鼠繁殖能力强所致
D. 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分析处理照片和视频,可了解该区域内的动植物的物种丰富度
23. 评估种群灭绝概率往往采用种群存活力分析法,该方法认为,如果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则该种群可以维持存活。如图为某地大熊猫种群存活力的分析结果,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环境阻力越大,大熊猫初始规模越小,灭绝的概率越高
B. 环境阻力中包含影响大熊猫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C. 按照种群存活力分析的标准,当环境阻力增大到0.02时,大熊猫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为180只
D. 为了更好的保护大熊猫,科研人员还需要从群落的生态位角度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24. 中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国家之一,草原总面积将近4亿公顷。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含有6条食物链,鹰占第三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
B. 牧民捕杀了大量的食虫鸟后,那么短时间内狐狸和鹰的数量基本不变
C. 调查草原中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应将土壤的表层土拨开后再用取样器取样
D. 若鹰的同化量增加1kJ,鹰只通过③④两条途径获取食物,且两条途径提供的能量比例为2∶1,则至少消耗牧草的能量大约是58.3kJ
25. 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与脲酶活性可反映土壤的肥力状况。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脲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分组如下:不施肥(CK)、有机肥(M)、化肥(NP)、麦秸还田(S)、有机肥+化肥(M+NP)、麦秸还田+化肥(S+NP),其中,NP中氮肥为尿素,麦秸未经处理直接还田,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M、NP和S三种施肥方式中,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最大的是NP
B. 研究还表明,与CK组相比,S组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据图a分析,其原因是麦秸还田对微生物的数量几乎没影响,不能增加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含量
C. 施肥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脲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D. 氮参与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氮的循环效率
26. 假设某个稳定生态系统只存在一条食物链。研究人员调查了一段时间内这条食物链上其中4种生物的相关指标(如表,表中“—”表示该处数据省略)。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这4种生物在食物链中的排序,正确的是( )
物种 流经生物的能量(kJ) 生物体内镉浓度(μg/g) 生物承受的捕食压力指数(一般情况下,数值越大,生物被捕食的压力越大)
① — 0.03 15.64
② — 0.08 —
③ 1.60×10 — 1.05
④ 2.13×10 — —
A. ④①③② B. ①③②④ C. ④③①② D. ④②①③
27.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每毫升合格牛奶中细菌总数不能超过50000个。研究小组为检测某品牌牛奶是否合格,进行相关实验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步骤①中加入的牛奶不需要进行巴氏消毒法处理
B. 步骤②配制培养基时需加入琼脂并将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C. 图中所示计数方法统计结果比显微计数法计数结果小
D. 若步骤③中平均菌落数为45,说明该品牌牛奶合格
28. 紫花苜蓿易造成家畜鼓胀病,百脉根富含单宁,单宁与植物蛋白质结合,不会引起家畜采食后鼓胀。科研人员利用野生型清水紫花苜蓿和里奥百脉根为材料培育出了抗鼓胀病的新型牧草,研究主要流程如图,其说法正确的是( )
注:IOA可抑制植物细胞呼吸第一阶段,R-6G可抑制线粒体的功能。
A. 过程①常用PEG处理,杂种细胞团的形成是植物体细胞杂交完成的标志
B. 过程②为脱分化过程,杂种愈伤组织是排列规则的薄壁组织团块
C. 愈伤组织再分化为试管苗时细胞分裂素比生长素比值一般先高后低
D. 过程③为再分化,愈伤组织细胞分化时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29. 研究人员根据疟原虫pfcrt基因的序列,设计了F1、F2、R1和R2等4种备选引物,用于扩增目的片段,如图甲所示。为选出正确和有效的引物,以疟原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产物的电泳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关于引物F1、F2、R1和R2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R2引物可用于特异性地扩增目的片段
B. F2为无效引物,没有扩增功能,无法使用
C. F1-R2引物不能用于特异性地扩增目的片段
D. F1-R1引物可用于特异性地扩增目的片段
30. 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但胰岛素注射后易在皮下堆积,需较长时间才能进入血液,进入血液后又易被分解,因此治疗效果受到影响。科研人员研制了速效胰岛素,其生产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速效胰岛素的生产需要用到蛋白质工程和发酵工程
B. 大肠杆菌能转录、翻译出新的胰岛素,该胰岛素能正常发挥作用
C. 除人工合成DNA外,还可以通过定点突变技术获得目的基因
D. 可以用Ca2+处理的方法将新的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中
二、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60分)
31. 拟南芥通过调节激素水平协调自身生长和逆境响应(应对不良环境的系列反应)的关系,研究者对其分子机制进行了探索。
(1)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______和激素调节共同完成的,脱落酸在植物体中除了维持种子休眠外,试列举脱落酸的其他作用:______(至少答2点)。
(2)为研究基因S与种子萌发的关系以及基因S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对野生型和基因S过表达株系的拟南芥种子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处理方式及种子萌发率(%)如表所示:
MS MS+脱落酸 MS+PAC MS+PAC+赤霉素
WT OX WT OX WT OX WT OX
24小时 0 80 0 36 0 0 0 0
36小时 31 90 5 72 3 3 18 18
注:MS为基本培养基,WT为野生型,OX为基因S过表达株系,PAC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
a.分析MS组的实验结果,说明S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________功能。
b.请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完善概念图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TS基因编码的蛋白(TS)促进IAA的合成。研究发现,拟南芥受到干旱胁迫时,TS基因表达下降,生长减缓。研究者用野生型(WT)和TS基因功能缺失突变株(ts)进行实验,结果如图甲。
图甲结果显示,TS基因功能缺失导致________。
(4)为了探究TS影响抗旱性的机制,研究者通过实验,鉴定出一种可与TS结合的酶BG。已知BG催化ABA-葡萄糖苷水解为ABA。提取纯化TS和BG,进行体外酶活性测定,结果如图乙。由实验结果可知TS具有抑制BG活性的作用,判断依据是________。
32. 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效应。某地碳汇渔业模式:上层挂绳养殖藻类,中层挂笼养殖滤食性贝类,底层投放人工鱼礁并养殖刺参,其中贝类可以将CO2钙化为CaCO3。碳汇渔业能量流动关系如图1所示。海草是沿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碳汇,其过程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不投饵渔业”,又称“碳汇渔业”,是指充分发挥生物碳汇功能,通过收获水产品直接或间接减少CO2的渔业生产活动,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践行“大食物观”的举措之一。下列生产活动不属于“碳汇渔业”的是________。
①建设大坝鱼道,保障鱼类洄游
②开发海洋牧场,发展深海渔业
③控制无序捕捞,实施长江禁渔
④增加饵料投放,提高渔业产量
(2)据图1分析,贝类和刺参在该生态系统中作用是________。大气中CO2进入海洋水体后经________过程被利用,从而缓解温室效应。
(3)该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1所示的能量关系,贝类的同化量为________kJ/(m2·a),贝类与刺参所在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4)海草床沉积物的周围一般为无氧环境,试阐述无氧环境对海草碳储存的意义________。
(5)近年来,沿海海洋水域营养盐浓度过高引起了大型浮游生物海藻的快速生长,细菌活动能力增强,导致大气CO2浓度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回答2点)。
33. 麋鹿起源于长江、黄河流域,但不幸在本土灭绝。1985年起,我国从英国重新引入了39只麋鹿,定居在有马鹿、梅花鹿的江苏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
(1)图1是麋鹿种群的数量特征,[ ]________和[ ]________间接影响麋鹿的种群密度(括号中填序号,横线填名称)。
(2)图2是生物占据资源状态情况,若保护区的环境恶化,最可能先被淘汰的是梅花鹿,判断依据是_______。
(3)该自然保护区局部爆发了鼠患,图3曲线Ⅱ是管理人员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缓解了该鼠患。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环境而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__。曲线Ⅱ中a-d时间段的增长率变化趋势是_________。
(4)若要调查保护区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2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4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________只(结果取整数)。
34. 双特异性抗体是指一个抗体分子可以与两个不同抗原或同一抗原的两个不同抗原表位相结合,目前最常利用杂交瘤杂交法来制备。长春花是原产于非洲东海岸的野生花卉,其所含的长春碱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图1是某双特异性抗体作用图。图2是科研人员通过杂交—杂交瘤细胞技术(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杂交瘤细胞杂交技术)生产能同时识别癌胚抗原和长春碱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为了防止有害代谢物的积累,可采用_______的方法,以便清除代谢物。
(2)图2中①步骤,每隔2周用癌胚抗原注射小鼠1次,共注射3次,其目的是________。对③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________和抗体检测,才能筛选出足够量的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若④步骤的每孔中有很多细胞,阳性反应孔中的细胞还需多次稀释培养检测,其目的是________。
(3)图2方框内需要经过________次筛选,才能获取单克隆杂交—杂交瘤细胞。
(4)与直接使用长春碱相比,将长春碱与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合后给药,对人体的副作用更小,原因是________。
35. 土壤盐渍化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将水稻耐盐碱基因OsMYB56导入不耐盐碱水稻中,培育耐盐碱水稻新品种,其操作流程及可能用到的限制酶如图,其中bar为抗除草剂基因,Tetr为四环素抗性基因,Ampr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①~⑦表示操作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BamHI BclI SacI
识别位点及切割位点(5′→3′) -G↓GATCC- -T↓GATCA- -GAGCT↓C-
(1)过程①利用逆转录PCR以扩增获得cDNA,过程②利用cDNA为模板扩增0sMYB56基因时使用的两种引物的序列为(从5′端向3′端方向写出前10个碱基)________。
(2)根据基因表达载体的结构组成分析,Ti质粒中CaMV35S的功能是________。基因表达载体中,OsMYB56基因和bar基因转录的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3)过程④中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根瘤农杆菌时应先使用含________的培养基筛选,再使用含________的培养基;过程⑤应在含_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上筛选;过程⑦若要检测OsMYB56基因是否翻译,分子水平可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该培育耐盐碱水稻新品种的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
2024-2025学年(下)期末考试
高2026届生物试题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90分钟。
2.试卷总分100分。
3.试卷页数14页。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每题1分,21-30每题2分,共40分)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C
【17题答案】
【答案】B
【18题答案】
【答案】B
【19题答案】
【答案】A
【20题答案】
【答案】D
【21题答案】
【答案】B
【22题答案】
【答案】C
【23题答案】
【答案】C
【24题答案】
【答案】D
【25题答案】
【答案】C
【26题答案】
【答案】A
【27题答案】
【答案】D
【28题答案】
【答案】C
【29题答案】
【答案】A
【30题答案】
【答案】B
二、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60分)
【31题答案】
【答案】(1) ①. 基因表达调控、环境因素 ②.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2) ①. 促进种子萌发 ②. 促进 ③. 减弱 ④. 赤霉素的合成
(3)IAA含量下降;在干旱条件下ts的生存率高于WT
(4)在0~2μg的浓度范围内,随着TS浓度的升高,BG活性逐渐降低
【32题答案】
【答案】(1)①③④ (2) ①.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②. 藻类的光合作用、贝类的钙化作用
(3) ①. 5307 ②. 7.3
(4)无氧环境不利于细菌的细胞呼吸,减缓沉积碳被分解为CO2,减少CO2的释放
(5)大型海藻遮光抑制了海草光合作用,CO2的固定减少;细菌活动增强,分解沉积物释放更多CO2
【33题答案】
【答案】(1) ①. ④年龄结构 ②. ⑤性别比例
(2)梅花鹿占有的资源与其他两种动物重叠度大,占有资源最少
(3) ①. ef ②. 变大 ③. 一直减小
(4)86
【34题答案】
【答案】(1) ①. 抗生素 ②. 定期更换培养液
(2) ①. 加强免疫,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更多相应的浆细胞(B淋巴细胞) ②. 克隆化培养 ③. 保证分配到每个孔中的细胞数不超过1个,以获得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2 (4)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能将抗癌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在原位杀死癌细胞
【35题答案】
【答案】(1)5'-GAGCTCATGA-3'、5'-TGATCACTAT-3'
(2) ①. 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启动转录过程 ②. 相反
(3) ①. 四环素 ②. 氨苄青霉素 ③. 除草剂 ④. 抗原-抗体杂交 ⑤. 农杆菌转化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