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骑鹅旅行记(节选)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骑鹅旅行记(节选)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15课 骑鹅旅行记(节选)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基础知识积累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挣扎 挣脱 挣钱
B. 冠军 冠军 冠冕堂皇
C. 蔓延 蔓草 瓜蔓
D. 济事 济世 无济于事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缰绳 嘀咕 聚精会神 恍然大悟
B. 倒霉 缘故 垂头丧气 乌合之众
C. 派遣 算数 跃跃欲试 头晕目眩
D. 妨备 既然 得意扬扬 聚沙成塔
3. 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尼尔斯变成小人后,面对鸡的嘲笑,他聚精会神地反驳。
B. 雄鹅准备起飞时,尼尔斯恍然大悟,赶紧抱住它的脖子。
C. 猫把尼尔斯按在地上时,他得意扬扬,害怕得说不出话。
D. 面对牛的指责,尼尔斯跃跃欲试,低头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尼尔斯因为捉弄小狐仙,所以被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
B. 通过和动物的互动,使尼尔斯逐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C. 雄鹅能否飞向天空,是尼尔斯开始旅行的关键。
D. 尼尔斯的父母从教堂回来,发现雄鹅和儿子都不见了,非常着急。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你以前总爱揪我的尾巴,”牛说,“现在知道被欺负的滋味了吧?”
B. 尼尔斯心想:“要是能变回去,我再也不捉弄小动物了。”
C. 鸡群围上来,叽叽喳喳地问:“你是谁?怎么这么小?”
D. 雄鹅拍着翅膀,朝大雁喊:“等等我”!
6.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尼尔斯被变成小人后,动物们对他的态度,其实是他过去对待动物的“回声”。
B. 雄鹅飞向天空的情节,既是故事的转折,也推动了尼尔斯的成长。
C. 课文通过动物的语言和动作,侧面写出了尼尔斯以前的顽皮。
D. 尼尔斯阻止雄鹅飞走,仅仅是因为担心雄鹅离开会让家里有损失。
二、文学常识填空
1. 《骑鹅旅行记》是一部________(体裁),被称为“________”,它不仅是儿童文学作品,也蕴含着对成长和自然的思考。
2. 塞尔玛·拉格洛芙的作品多以________(国家)的自然风光和民间传说为背景,《骑鹅旅行记》中提到的________、________等场景,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3. 尼尔斯在旅行中遇到了许多动物,除了课文中的麻雀、猫、牛、雄鹅,还有________、等(根据作品内容补充),这些相遇让他逐渐学会了。
4. 课文中,动物们对尼尔斯的态度从________到________(变化过程),这一变化与尼尔斯自身的改变相呼应。
三、字词注音与解释
1. 注音:
缰绳( ) 嘀咕( ) 派遣( )
倒霉( ) 算数( ) 聚精会神( )
2. 解释词语:
聚精会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意扬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题目。
选段一
他一看见男孩,就竖起耳朵,睁大了眼睛,然后用一种混杂着愤怒和痛苦的声音说:“你过来!”
男孩走到牛棚里。那头老母牛已经站了起来,她的眼睛里充满了血丝,样子十分可怕。“你还记得吗?”老母牛说,“以前你经常用木鞋打我,把我打得鲜血直流。我忍了又忍,可你还是不停地打。现在你被变成这么个小东西,难道不是活该吗?”
旁边的奶牛也跟着说:“你以前拽我的尾巴,把我惹得好生气。还有一次,你把我的奶挤得太狠,我疼得直叫唤,你却哈哈大笑。”
男孩站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感到羞愧极了。他以前从来没想过,自己那些玩笑,会给动物们带来这么大的痛苦。
1. 选段中牛对尼尔斯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2. 牛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尼尔斯“感到羞愧极了”,这体现了他怎样的心理变化?
选段二
雄鹅越飞越高,男孩紧紧抓住他的脖子,生怕一不小心掉下去。地面上的房子、树木、河流都变得像玩具一样小。风从耳边呼啸而过,他觉得自己像一片羽毛,轻飘飘的。
“我们要去哪里?”男孩凑近雄鹅的耳朵大声问。
“跟着大雁飞,去北方!”雄鹅的声音里满是兴奋。
男孩忽然想起,昨天妈妈还说要把雄鹅卖掉。如果不是自己抱住它,雄鹅早就成了别人的盘中餐了。他又想起以前总爱拔雄鹅的羽毛,逗它生气,可现在,雄鹅却带着他飞向天空——这是他从未有过的体验。
1. 选段中对“飞行”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 尼尔斯回忆“妈妈要把雄鹅卖掉”“自己拔雄鹅羽毛”,这两处回忆有什么用意?
3. 结合选段,说说雄鹅是一只怎样的动物。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一只燕子的夏天(作者:林小夏)
我从来没喜欢过燕子。它们总在我家屋檐下搭窝,掉下来的泥土弄脏了台阶;有时还会叼着虫子飞过窗台,吓得我尖叫。我常拿竹竿去捅它们的窝,妈妈总说:“燕子是益鸟,别欺负它们。”可我才不管。
直到那个周末,我在院子里追一只蝴蝶,不小心摔进了菜窖。窖很深,四壁是滑溜溜的泥土,我怎么爬也爬不上去。太阳慢慢落山,天越来越黑,我又冷又怕,开始哭起来。
“叽叽——”头顶传来叫声。我抬头,看见一只燕子停在窖口的边缘,是我常捅的那窝燕子里的一只。它歪着头看我,然后扑棱棱飞走了。我心里更委屈了:连燕子都要嘲笑我。
过了一会儿,它又飞回来,嘴里叼着一根细树枝,往我手边扔。树枝太细,根本没用。它好像明白了,又飞走了。这次,它带来了另一只燕子,两只燕子一起往窖里叼草叶、小树枝,堆在我脚边。可这些东西还是帮不了我。
突然,我听见妈妈的声音:“你在哪儿?”是妈妈找来了!原来,燕子飞回家时,一直在妈妈面前盘旋、鸣叫,妈妈觉得奇怪,跟着它走到了菜窖边。
妈妈把我拉上来时,那两只燕子还在旁边飞。我看着它们,第一次发现燕子的羽毛是蓝黑色的,闪着光,不像以前觉得的那么“讨厌”。
那个夏天剩下的日子,我再也没捅过燕子窝。我甚至在窗台放了一碗水,看着它们飞累了落下来喝水。有时它们会停在晾衣绳上,歪头看我写作业,好像在说:“这次没欺负我们啦?”
现在我知道,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心思,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你对它们好,它们也会对你好——哪怕是你曾经讨厌过的燕子。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我”对燕子的态度有哪些变化?请结合文中内容说明。
3. 文中画线句子(“它歪着头看我,然后扑棱棱飞走了”)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 文章结尾说“你对它们好,它们也会对你好”,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这篇文章与《骑鹅旅行记(节选)》有什么相似的主题?
六、写作
请以“如果我是尼尔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求:结合课文中尼尔斯与动物的互动,想象自己变成小人后的心理和经历,体现“理解与成长”的主题。
第15课 骑鹅旅行记(节选)同步练习B卷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
1. D(解析:A项“挣扎”zhēng、“挣脱”zhèng、“挣钱”zhèng;B项“冠军”guàn、“冠冕堂皇”guān;C项“蔓延”màn、“蔓草”màn、“瓜蔓”wàn;D项均读jì)
2. D(解析:“妨备”应为“防备”)
3. B(解析:A项“聚精会神”应改为“气急败坏”;C项“得意扬扬”应改为“惊慌失措”;D项“跃跃欲试”应改为“羞愧不已”)
4. A(解析:B项缺主语,删“通过”或“使”;C项两面对一面,删“能否”;D项“儿子”未明确是尼尔斯,表述稍模糊,但A项无误)
5. D(解析:感叹号应在引号内)
6. D(解析:不仅是担心家里损失,更体现了他开始关心家人,是成长的表现)
二、文学常识填空
1. 童话(或“儿童小说”);瑞典的骄傲(或“童话经典”)
2. 瑞典;森林;湖泊(或“田野”“村庄”,符合作品中瑞典自然场景即可)
3. 大雁阿卡;狐狸斯密尔(或其他作品中动物);尊重与关爱(或“善良与责任”)
4. 愤怒(或“嘲笑”“指责”);逐渐接纳(或“理解”,结合后续情节合理即可)
三、字词注音与解释
1. 注音:jiāng shéng;dī gu;pài qiǎn;dǎo méi;suàn shù;jù jīng huì shén
2. 解释:
聚精会神:形容集中精神,专心一意。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四、课内阅读
选段一
1. 态度:愤怒、指责。原因:尼尔斯以前经常欺负它们(打老母牛、拽奶牛尾巴、挤奶太狠等)。
2. 特点:直接、直白,充满情绪(愤怒、痛苦),结合具体事例指责。作用:真实还原尼尔斯过去的顽皮行为,让尼尔斯(和读者)清楚他的错误,为他的羞愧和后续改变做铺垫。
3. 体现了他从“不以为然”到“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心理变化,是他成长的开始——他第一次体会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伤害。
选段二
1. 写出了飞行的新奇与刺激,让读者感受到尼尔斯从未有过的体验;同时通过“像玩具一样小”“像一片羽毛”等描写,反衬出尼尔斯体型的变化,以及他内心的震撼。
2. 回忆“妈妈要把雄鹅卖掉”,解释了尼尔斯阻止雄鹅飞走的深层原因(不仅担心损失,还暗含对雄鹅的在意);回忆“自己拔雄鹅羽毛”,与现在雄鹅带他飞行形成对比,突出尼尔斯的愧疚和雄鹅的宽容,推动他的成长。
3. 雄鹅是一只向往自由(想跟着大雁飞)、兴奋勇敢(第一次飞行却充满热情)、宽容善良(没有记恨尼尔斯过去的欺负,带他飞行)的动物。
五、课外阅读
1. “我”以前总欺负燕子,后来掉进菜窖,被燕子引导妈妈救出,从此改变了对燕子的态度,明白了要善待动物的道理。
2. 变化:从“讨厌”(拿竹竿捅窝、觉得它们弄脏台阶)到“感激”(被救后觉得燕子不讨厌),再到“善待”(放水上窗台、不再捅窝)。
3. 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歪着头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对“我”的关注,表现了它的机敏(或“善良”),为后文它引导妈妈救“我”做铺垫。
4. 这句话是文章的主旨:“我”以前欺负燕子,燕子却在“我”遇险时帮助“我”;后来“我”善待燕子,燕子也对“我”友好。这说明人与动物之间(甚至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善意能换来善意。
5. 相似主题:都通过“人与动物的互动”,展现“从欺负到理解”的过程,强调“善待他人(或动物)”和“成长中的反思”。
六、写作(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