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核心素养教案设计)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逐句研读文本,精准把握 “颁发”“授予”“遗嘱” 等专业词汇的含义。“颁发” 侧重正式授予荣誉或奖励,自带庄重仪式感;“授予” 强调给予的权威性,多用于官方场合对个人或集体的嘉奖;“遗嘱” 指人在生前或临终时对身后事处理的书面嘱托。文中 “授予” 一词精准体现诺贝尔奖颁发的庄重性 —— 与日常 “给予” 不同,后者缺乏这种正式权威的意味,由此体会新闻语言客观陈述中传递信息的准确性。能模仿本文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概括生活中的事件(如学校奖学金发放)。概括时需像原文一样,用简练文字涵盖关键信息(发放时间、对象、标准及获奖学生简要情况),做到语言精炼、信息完整。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学会快速提取文本关键信息。例如从文中定位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时间、地点、获奖人物、设立缘由、颁发流程及最终结果,构建对新闻内容的整体认知。分析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理解各部分传递信息的作用:标题高度概括核心内容,导语扼要揭示核心信息,主体补充展开导语内容。通过这样的分析,培养逻辑思维和结构化思考能力,清晰梳理事件脉络。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文本客观冷静的语言风格中,对科学、文学等领域杰出成就的尊重与认可。文中无华丽辞藻,仅以平实陈述传递对获奖者贡献的肯定,体会新闻作品在平实叙述中展现的理性之美 —— 用客观语言准确传达信息,不掺杂个人情感却能让读者感知事件价值。尝试用客观语言描述身边值得关注的事件(如班级优秀学生事迹)。叙述时不添加主观赞美,而是通过列举具体行为和成就(学习成绩、助人事例、组织能力等),体现对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与奖项设置:该奖项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 诺贝尔的遗嘱设立,最初设有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后增设经济学奖。认识到诺贝尔奖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 —— 它激励无数人在各领域探索创新,由此感受全球对杰出人才的推崇。体会诺贝尔先生将遗产用于奖励后人的无私精神: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积累大量财富却未留给家人,而是设立诺贝尔奖鼓励后人在科学、文学、和平领域做出贡献。传承这种为人类事业奉献的理念,培养社会责任感,理解个人价值可通过社会贡献实现。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准确提取新闻六要素,全面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精准定位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时间(1901 年 12 月 10 日)、地点(瑞典斯德哥尔摩和挪威奥斯陆)、获奖人物(荷兰范托夫、德国贝林等领域杰出者)、奖项类别(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奖),以及 “根据诺贝尔遗嘱首次颁发” 这一核心背景。分析新闻结构,明确标题、导语、主体的内容和作用:标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直接点明核心事件;导语 “1901 年 12 月 10 日,首届诺贝尔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和挪威奥斯陆颁发” 概括主要内容;主体详细介绍设立依据、获奖情况及奖金来源。理解本文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的特点 —— 按重要程度呈现信息,方便读者快速获取关键内容。教学难点体会新闻语言 “客观、准确、简洁” 的特点,理解专业词汇和表述的精妙:如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 明确颁奖合法性与权威性,体现新闻严谨性;“首次颁发” 突出事件开创性,表明其在诺贝尔奖历史上的特殊地位。需理解这些表述在传达信息和体现新闻特质中的作用。理解诺贝尔奖颁发的意义及新闻报道的价值:诺贝尔奖是对科学、文学、和平领域杰出贡献的肯定,激励更多人投身相关领域探索,推动人类进步;新闻报道这一事件,能让更多人了解获奖者贡献、传播其精神,感受人类对科学文化进步的追求。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个人朗读、小组朗读、齐读等形式,感受新闻语言的节奏和风格。朗读时关注语句停顿、重音,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体会新闻语言的客观、准确与简洁。讨论探究法:设置有层次的问题(如 “新闻六要素是什么?”“标题、导语、主体有何作用?”“专业词汇有何表达效果?”),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在交流中分享看法、相互启发,分析文本结构、品味语言特色。情境教学法:创设 “新闻发布会” 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记者、诺贝尔奖组委会成员、获奖代表等角色。在模拟实践中运用新闻知识(准确提取信息、组织语言报道),提升对新闻的认知和运用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诺贝尔奖相关图片(诺贝尔肖像、奖章、颁奖典礼现场、奖项标志)、视频资料(颁奖典礼片段、诺贝尔生平及诺贝尔奖介绍纪录片节选);文本重点字词的解释和示例(如 “颁发”“授予”“遗嘱” 的含义、近义词及文中用法)。学习材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文本打印稿(每人 1 份);新闻六要素、结构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清晰展示六要素关系及新闻结构各部分组成和作用);拓展阅读材料(诺贝尔生平简介、历届诺贝尔奖获奖情况、相关趣闻)。互动工具:小组任务卡(含提取新闻要素、分析结构、品味语言等任务,明确要求和完成时间);评价量表(用于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的评价,涵盖参与度、回答准确性、表达清晰度等维度)。教学过程导入设计(约 5 分钟)展示诺贝尔奖相关图片(奖章、颁奖典礼现场、诺贝尔肖像),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奖项吗?它在全球有怎样的影响力?有没有了解过诺贝尔奖得主?”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简介:“诺贝尔奖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涵盖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等领域。从设立至今,涌现出许多杰出获奖者,他们的贡献推动了人类发展。今天学习的新闻,就记录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重要时刻 —— 这是诺贝尔奖历史的开端。”引出课题:“让我们走进《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看看这篇新闻如何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报道这一历史性事件,感受其中的意义和价值。”文本研读(约 20 分钟)1.初读感知,梳理要素发放新闻要素思维导图卡片,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用不同符号标注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标注时提醒学生关注关键语句。小组合作核对标注结果,推选代表汇报。汇报需结合标注符号,清晰准确地说明:“1901 年 12 月 10 日(时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和挪威奥斯陆(地点),诺贝尔基金会及相关机构、获奖学者(人物),根据诺贝尔遗嘱(起因),按规定流程为特定领域杰出贡献者颁发诺贝尔奖(经过),最终首届诺贝尔奖成功颁发,各奖项有了归属,获奖者获得荣誉和奖金(结果)。”教师点评:“大家准确找到了核心要素。注意‘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这句话 —— 它明确了颁奖依据,让活动有了合法来源,体现了新闻的严谨性,这是提取信息时需要关注的细节。”1.再读分析,拆解结构开展 “结构拆解挑战”:小组在 5 分钟内找出标题、导语、主体,用不同颜色笔标注并说明理由(提供彩色荧光笔方便区分)。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标注结果并说明理由:标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红色荧光笔标注):理由是简洁明了,直接点明核心事件,让读者快速知晓报道内容。导语 “1901 年 12 月 10 日,首届诺贝尔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和挪威奥斯陆颁发”(蓝色荧光笔标注):理由是浓缩核心要素(时间、事件、地点),概括主要事件,符合导语特征。主体(绿色荧光笔标注):理由是详细介绍诺贝尔奖的设立依据(诺贝尔遗嘱)、获奖情况(获奖者及成就)、奖金来源等,是对导语的补充和扩展。 对比拓展:“和其他事件报道相比,这篇新闻的导语非常精炼 —— 直接概括最重要的信息。有些报道的导语会加入背景或描述性语言,而本文导语更为简洁,这正是消息这种新闻体裁的特点。”1.精读品析,鉴赏语言聚焦关键表述:让学生圈出 “颁发”“授予”“遗嘱” 等词,讨论 “‘颁发’能否换成‘发放’?” 小组发言后,教师总结:“‘颁发’体现诺贝尔奖的庄重性和权威性,用于正式的荣誉授予;‘发放’过于随意,多用于普通物品分发,不适合这一严肃场合,因此不能替换。”语句赏析:提问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的‘首届’有何作用?” 学生思考后,教师补充:“‘首届’表明这是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具有开创性意义,突出事件的特殊性,让读者了解其在诺贝尔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客观表述作用:让学生找出文中陈述事实的语句(如 “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瑞士的迪南和法国的帕西”),分析作用。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这些语句准确传递信息,未加入个人情感和评价,体现了新闻的客观性,让读者真实了解事件情况。拓展延伸(约 15 分钟)1.相关知识拓展介绍诺贝尔生平:他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炸药并拥有众多专利,积累大量财富。但他在遗嘱中表示将遗产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奖励科学、文学、和平等领域的杰出贡献者。播放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了解诺贝尔。小组讨论 “诺贝尔为什么设立诺贝尔奖?”3 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用自己的财富鼓励后人在相关领域探索,推动人类进步,让更多人受益。”1.情境实践 “新闻播报”任务:以 “学校年度优秀学生奖项颁发” 为素材,写一则 150 字左右的消息。提供框架:标题:需含 “学校”“优秀学生”“颁奖”导语:时间 + 地点 + 事件(如 “10 月 28 日,我校年度优秀学生奖项在学校礼堂颁发”)主体:补充颁奖依据(如 “根据学校评选规则”)、获奖情况(部分优秀学生代表及事迹)范例参考:展示提前准备的范例,标注 “‘依据学校评选规则’体现规范性,和原文‘根据诺贝尔的遗嘱’作用相似” 等要点,明确写作方向。小组互评:用评价量表从 “要素完整”“语言规范”“结构清晰” 等维度评价,推选优秀作品在班级展示(作者朗读作品,其他学生点评)。课堂小结(约 5 分钟)知识回顾:通过 “问答接力” 复习 —— 教师提问(如 “新闻六要素是什么?”“导语是什么?”“主体介绍了哪些内容?”),学生依次回答,正确回答者可提出下一个问题。情感升华:播放诺贝尔奖相关短片(展现获奖者贡献),提问 “看了短片,你对诺贝尔奖有何新认识?”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诺贝尔奖激励人们追求进步、为人类发展做贡献。我们要以获奖者为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拼搏,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作业布置基础:熟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摘抄文中优秀语句并说明理由(要求语句有代表性,理由充分合理)。提升:以 “班级小型活动(如班会、小组竞赛)” 为素材,写一则消息(注意结构完整、语言简洁)。拓展:查阅资料,了解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下节课分享(说明其主要贡献及带给自己的启发)。板书设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消息)结构:标题——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核心事件)导语——1901年12月10日,首届诺贝尔奖在瑞典、挪威颁发(核心要素)主体——依据、获奖情况、奖金来源(补充扩展)要素:时、地、人、因、经、果语言:客观、准确、简洁意义:推动人类进步,传承奉献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