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金色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文字运用: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思维能力: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抒写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母爱是世间最平凡却又最伟大的爱,她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像灿烂的阳光,像淙淙的春水,是悠悠的牵挂,是谆谆的叮咛。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展现母子间亲密情感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二、走近作者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修行:生命的证悟》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师:泰戈尔在美的领域里开垦、耕耘,他用微笑融化读者。读他的诗会使你的心灵变得纯静,会让你的精神寻找到一片休憩的家园。三、朗读感知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轻声朗读课文,初步领略诗文情感。生字词:嗅 (xiù) 摩 (mó) 衍(yǎn) 匿(ni) 笑祷 (dǎo) 告 沐浴 (mù yù)2.听示范朗读,引情入境。3.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深情朗读,体会其中的意味。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诵读点拨: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融入画面情景,边读边想象,要读出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及独特的感受。步骤:(1)学生吟读、体味。(2)学生互读、互评。老师就诵读方法与技巧方面适时指导。四、品读赏析1."我”借用什么表达对母亲的爱 "我"变成金色花后,主要做了哪些事 明确:“我”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嬉戏,看着妈妈工作。妈妈祷告时,悄悄开放花孵散发香气。妈妈看书时,将影子投在她所读的书页上。妈妈去牛棚时,求妈妈讲故事。2.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由此推断,他又会有一个怎样的妈妈呢 明确:孩子——天真、可爱、淘气、善良、孝顺……妈妈——温柔、慈爱、关心孩子……3.“我”变成一朵金色花,跟妈妈玩起”躲猫猫”,只是为了好玩吗 明确:不是,体现了孩子的活泼调皮,机灵可爱,对母亲无时无刻的关注,只是为了回报妈妈的爱,也体现了对母亲的热爱和彼此间的亲昵。4.“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不是别的花 教师补充:金色花树叶呈心形,金色花在印度受到大人小孩的喜爱和敬重。金色花树在印度又被称为“幸福树”。明确:作者想象孩子变成金色花,象征着孩子的圣洁可爱,也象征着母爱的金色光辉。孩子变成金色花,就变得隐匿起来,为妈妈做的事就变成了静悄悄的,不留痕迹,这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表现对妈妈爱的回报。孩子更成为了一个活泼的,调皮的,懂得爱与被爱的幸福的小天使的形象。5.妈妈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呢 孩子真的坏吗 明确:这是妈妈因担心而嗔怪孩子。6.孩子不回答妈妈的话,是不是不尊重妈妈呢 为什么不说实话,你能猜猜孩子这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吗 明确:不是。孩子淘气天真,想下次再玩,想在妈妈面前撒娇。齐读全文。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情画意的境界里。在头脑中想象画面,深情朗读课文。拓展延伸朗读泰戈尔的《仿佛》,说说你对诗歌的理解。仿佛泰戈尔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在游戏中间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 在我玩具上回旋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 所哼的那些歌调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 庙殿里晨祷的馨香仿佛向我吹来母亲一样的气息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 外望悠远的蓝天我仿佛觉得母亲凝住在我脸上的目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明确:这首诗,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怀念和依恋。全诗三节,每节都以“我不记得我的母亲”起笔,然后分别 选取三个生活场景,表达了母亲在“我”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母亲的爱须臾未曾离开,母爱的光辉在每个平淡的日子里,围绕在诗人的身旁。岁月模糊了母亲的容貌,却清晰了母亲的爱。布置作业1.读书活动:阅读《新月集》,并做好读书笔记。2.实践活动:回家做一件实事来让父母感受一下你对他们的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