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吉祥三宝》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吉祥三宝》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吉祥三宝》教案
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吉祥三宝》是《唱游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可爱的家》第3课内容。此歌由布仁巴雅尔作词作曲,3/4拍,宫调式,二段体。A段旋律简洁轻快,说唱结合充满童趣,结尾三声部合唱温馨和谐;B段节奏拉宽,衬词凸显蒙古族民歌特色,与A段对比鲜明。它在教材中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风格音乐,培养音乐感知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但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我管控和理解能力较差。教学中需多采用游戏形式,通过启发、引导、实践等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及时管控学生,管理课堂纪律,耐心引导,培养学生音乐兴趣,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创造,理解音乐抽象内容。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通过欣赏歌曲《吉祥三宝》,体验蒙古歌曲的风格特征。
2. 感受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
艺术表现
1. 能听辨三种人声及其特点。
2. 并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愉快地哼唱歌曲《吉祥三宝》。
创意实践
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团队意识。
文化理解
1. 通过聆听歌曲《吉祥三宝》,走进蒙古族音乐。
2. 激起学生对现在所拥有的幸福家庭的珍惜之情,激发学生以充满爱的歌声去回报父母和亲人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能听辨三种人声及其特点。
2. 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愉快地哼唱歌曲《吉祥三宝》。
3. 体验蒙古歌曲的风格特征。
难点
1. 准确听辨三种人声特点。
2. 把握歌曲中蒙古族风格的特色元素。
3. 激起学生对幸福家庭的珍惜之情并以歌声回报亲人。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视频导入 观看舞蹈视频
(1) 教师热情地向同学们打招呼:“同学们,欢迎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边看边思考: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呢?”然后播放蒙古族舞蹈视频。
(2) 当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大家看完视频了,谁能告诉我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呀?”
(3) 若学生回答正确是蒙古族,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非常棒,你观察得很仔细!”若回答错误,教师耐心引导:“再想一想,从舞蹈的服饰、动作特点来看,有没有其他的想法呢?”
(4) 接着教师提问:“你对蒙古族又哪些了解呢?”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蒙古族的知识。
(5)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于学生的正确表述给予肯定和补充,对于不准确的地方进行纠正。
(6)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蒙古族:“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他们的住所被成为蒙古包。蒙古人擅长射箭、骑马,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上他们还会在一起表演摔跤,在马蹄琴如歌如诉的音乐声中,偏偏起舞。”
(7) 教师展示一些蒙古族的图片,如蒙古包、那达慕大会的场景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蒙古族的生活和文化。
(8) 教师总结:“蒙古族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民族,他们的音乐和舞蹈也别具一格。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蒙古族的音乐,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吉祥三宝》。” 1. 观看舞蹈视频,思考视频中舞蹈所属的民族。
2. 回答教师关于舞蹈民族的问题。
3. 交流自己对蒙古族的了解。
4. 观看教师展示的蒙古族图片,感受蒙古族文化。
评价任务 回答准确性:☆☆☆
交流积极性:☆☆☆
观察仔细度:☆☆☆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蒙古族舞蹈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为欣赏歌曲《吉祥三宝》做好铺垫。
欣赏歌曲《吉祥三宝》 初听歌曲,体验歌曲情绪,了解人声分类
(1) 教师播放歌曲《吉祥三宝》,并提出要求:“请你仔细聆听歌曲,听完说一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 歌曲播放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大家听完歌曲了,谁能说一说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3) 若学生回答正确是活泼欢快的,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你听得很认真,感受得非常准确!”若回答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感受:“再仔细想一想,从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来看,它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4) 教师接着提问:“再听歌曲,思考:歌曲中又有几个人在唱歌?”然后再次播放歌曲。
(5) 歌曲播放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大家听完了,歌曲中有几个人在唱歌呀?”
(6) 当学生回答出是3个人后,教师进一步提问:“他们分别是谁呢?”
(7) 学生回答出爸爸、妈妈、女儿后,教师介绍三种人声:“爸爸的声音我们称之为男声,妈妈的声音是女声,女儿的声音是童声。”
(8) 教师说:“非常好!那接下来请你们再来听一听歌曲,这三种人声有特点呢?”让学生再次聆听歌曲,感受三种人声的特点。 1. 仔细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 回答歌曲中唱歌的人数和人物。
3. 再次聆听歌曲,感受三种人声的特点。
4. 与同学交流自己对三种人声特点的感受。
评价任务 情绪感受度:☆☆☆
人数判断准:☆☆☆
人声特点感:☆☆☆
设计意图 通过多次聆听歌曲,让学生初步体验歌曲的情绪,了解歌曲中的人声分类,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倾听习惯。
欣赏歌词 活动一:找出歌词中的问题 仔细聆听并思考
(1) 教师说:“刚才我们聆听了歌曲《吉祥三宝》,这首歌曲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的形式特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回答的非常准确,歌曲中的小女孩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向她的爸爸妈妈问了许许多多有趣的问题,你能把这些问题都找出来吗?”让学生边听歌曲边找问题。
(3)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聆听并寻找问题。
(4) 歌曲播放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大家找出来了吗?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的问题?”
(5)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于学生找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展示。
(6)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歌词:“这些问题体现了小女孩的天真可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
(7) 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跟着歌曲默读问题,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8) 教师总结:“通过找问题,我们对歌曲的歌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爸爸妈妈是怎样回答她的问题的。” 1. 思考歌曲的形式特点。
2. 边听歌曲边找出歌词中的问题。
3. 与同学交流自己找到的问题。
4. 跟着歌曲默读问题,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评价任务 问题寻找准:☆☆☆
交流积极性:☆☆☆
歌词理解度:☆☆☆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找出歌词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词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欣赏歌词 活动二:分角色读歌词 出示问答歌词,分角色读一读
(1) 教师展示问答歌词,说:“歌曲听完了,我们已经找出了小女孩的问题,那爸爸妈妈是怎样回答她的问题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读一读吧!”
(2) 教师先示范读一遍歌词,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和情感。
(3) 教师邀请学生与自己分角色读歌词,教师读爸爸妈妈的部分,学生读女儿的部分。
(4) 在分角色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语气和节奏,让朗读更有韵律感。
(5) 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对于读得好的地方给予表扬,对于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
(6)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生生分角色读,让学生互相配合,感受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
(7) 教师巡视并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8) 教师总结分角色读歌词的情况,肯定学生的表现,为下一步的演唱做准备。 1. 观看教师示范读歌词。
2. 与教师分角色读歌词。
3. 与同学进行生生分角色读歌词。
4. 听取教师的评价和建议,改进自己的朗读。
评价任务 朗读语气准:☆☆☆
角色配合度:☆☆☆
节奏把握好:☆☆☆
设计意图 通过分角色读歌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内容,感受家庭的温馨氛围,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欣赏歌词 活动三:跟着音乐角色唱一唱 跟着音乐角色唱一唱
(1) 教师说:“让我们隔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吧!我唱爸爸妈妈的部分,你们唱女儿的部分。”然后播放歌曲伴奏。
(2) 教师引导学生跟着伴奏的节奏和旋律,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
(3)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演唱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4) 若学生演唱出现困难,教师暂停伴奏,进行单独的教唱和示范。
(5)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演唱,发挥自己的表现力。
(6) 演唱结束后,教师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大家唱得很不错,声音很自然亲切,让老师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7) 教师再次播放歌曲伴奏,让学生继续演唱,巩固演唱效果。
(8) 教师总结演唱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1. 跟着教师和音乐伴奏,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
2. 遇到困难时,接受教师的单独教唱和示范。
3. 大胆发挥自己的表现力,投入演唱。
4. 听取教师的评价和总结,为后续演唱做准备。
评价任务 演唱声音美:☆☆☆
节奏把握准:☆☆☆
表现力展现:☆☆☆
设计意图 通过跟着音乐角色唱一唱,让学生初步体验演唱歌曲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理解歌名含义 讲解歌名含义
(1) 教师介绍:“这首《吉祥三宝》是内蒙古音乐人布仁巴雅尔作词作曲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吉祥三宝’是什么意思吗?”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于学生的独特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
(3) 教师解释:“‘吉祥三宝’的意思是说,我们每一个家庭里都有三个人组成:爸爸、妈妈和孩子,希望家家都能吉祥如意。”
(4)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重要性:“在我们的生活中,爸爸妈妈给予我们很多的爱和关怀,我们应该珍惜这份幸福。”
(5) 教师播放歌曲《吉祥三宝》的演唱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歌名的含义。
(6)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看完视频,大家对‘吉祥三宝’的含义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呢?”引导学生交流感受。
(7) 教师总结学生的交流情况,强调家庭的温暖和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
(8) 教师鼓励学生以充满爱的歌声去回报父母和亲人的爱。 1. 猜测“吉祥三宝”的含义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2. 观看歌曲演唱视频,感受歌名含义。
3. 与同学交流自己对歌名含义的理解和感受。
4. 听取教师的总结和鼓励,思考如何回报亲人的爱。
评价任务 含义理解度:☆☆☆
交流积极性:☆☆☆
情感感受力:☆☆☆
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歌名含义,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家庭主题,激发学生对幸福家庭的珍惜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感恩意识。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回家后用自然亲切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吉祥三宝》给爸爸妈妈听。
2. 与家人一起分角色演唱歌曲《吉祥三宝》。
3. 搜集一首其他蒙古族的歌曲,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拓展作业
1. 根据歌曲《吉祥三宝》的歌词,进行绘画创作,描绘出家庭温馨的场景。
2.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听了《吉祥三宝》这首歌后的感受。
3. 尝试改编歌曲《吉祥三宝》的歌词,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爱。
板书设计
吉祥三宝
蒙古族风格 3/4拍 宫调式 二段体
人声:男声 女声 童声
歌词问答 家庭温馨
演唱:自然亲切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蒙古族舞蹈视频和歌曲演唱视频,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参与度较高。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了解歌曲《吉祥三宝》,包括歌曲的风格、歌词、人声等方面,教学目标达成较好。
3.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分角色读歌词和演唱歌曲,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了音乐的乐趣,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不足之处
1. 在教学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后面理解歌名含义和课堂小结部分有些仓促,学生的交流和表达不够充分。
2. 对于一些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演唱指导上还不够细致,部分学生在演唱时音准和节奏把握还存在一些问题。
3.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没有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