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拉勾勾》教案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教材 《唱游音乐·人音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拉勾勾》是《唱游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亲又亲》第3课内容。它是一首优美的儿童歌曲,3/4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抓住儿童拉勾勾游戏特点创作,节奏平稳、舒展,三拍子增加亲切感,旋律用变化重复手法,使小曲在变化中统一。歌曲用金勾勾、银勾勾形容小手指,寓意友谊珍贵,能教育孩子友爱、团结。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但有意注意时间短。他们自我管控和理解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及时管控课堂纪律,耐心引导。教学中应多采用游戏形式,通过启发、引导、实践等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通过学唱歌曲《拉勾勾》,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2. 感受歌曲中友谊的美好和纯真。艺术表现1. 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愉快地演唱歌曲《拉勾勾》。2. 能用三角铁和简单的动作为歌曲伴奏。创意实践1. 能根据图片创编歌词,通过分组合作表现歌曲《拉勾勾》。2. 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团队意识。文化理解1. 学习用音乐的方式交朋友,体会友谊的快乐。2. 树立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能用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拉勾勾》。2. 能用三角铁和简单的动作为歌曲伴奏。3. 理解歌曲中友谊的珍贵,培养友爱、团结的意识。难点1. 把握歌曲三拍子的律动感。2. 根据图片创编合适的歌词。3. 通过分组合作生动地表现歌曲《拉勾勾》。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示范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课件、打击乐器(三角铁)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音乐律动导入 交流讨论(1) 热情地向同学们打招呼:“同学们,欢迎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上课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下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喜欢玩什么游戏呢?”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课间喜欢玩的游戏,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2) 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分享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肯定,如“你喜欢的游戏很有趣”“这个游戏听起来很好玩”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3) 在学生回答过程中,适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倾听和互动,例如可以说“听听其他同学喜欢玩什么游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4) 对学生提到的各种游戏进行简单总结,如“大家喜欢的游戏可真丰富呀,有跳绳、捉迷藏等等”,为后续导入歌曲做铺垫。(5) 接着,自然地过渡到自己上学时的游戏话题:“你们知道老师上学的时候课间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吗?我把这个游戏藏在了今天的歌曲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6) 播放歌曲《拉勾勾》的音频,提醒学生仔细聆听,同时可以做出认真倾听的示范动作,引导学生专注于歌曲。(7) 在播放音频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适时给予鼓励的眼神或微笑,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8) 音频播放结束后,及时提问学生:“听完告诉我是什么游戏。”引导学生回答出“拉勾勾”。 1. 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分享自己下课喜欢玩的游戏。2. 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3. 仔细聆听歌曲《拉勾勾》的音频。4. 回答老师的问题,说出歌曲中藏着的游戏是拉勾勾。评价任务 交流积极:☆☆☆倾听专注:☆☆☆回答准确:☆☆☆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喜欢的游戏,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藏游戏在歌曲中的方式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歌曲《拉勾勾》。学唱歌曲《拉勾勾》 聆听歌曲,体验情绪(1) 当学生回答出是拉勾勾游戏后,给予肯定和鼓励:“非常棒,就是拉勾勾!那么,玩拉勾勾游戏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的情绪。(2) 再次播放歌曲音频,让学生带着问题用心感受,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轻轻晃动身体,增强对歌曲的感知。(3)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如“你说得很对,玩拉勾勾的时候就是愉快、开心的”,帮助学生明确歌曲的情绪。(4) 结合图谱,向学生展示歌曲的旋律走向:“接下来,让我们跟着图谱,画一画旋律线,一起感受下玩拉勾勾游戏时愉快的情绪吧。”边说边在黑板上简单画出图谱的轮廓。(5) 示范用手指沿着图谱画旋律线,同时哼唱歌曲,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旋律的起伏,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韵律。(6) 邀请学生一起用手指跟着图谱画旋律线,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学生画得准确。(7) 引导学生观察图谱中旋律的特点,如哪些地方是重复的,哪些地方有变化,加深学生对歌曲旋律的理解。(8) 在学生画完旋律线后,再次提问学生对歌曲情绪的感受,强化学生对愉快情绪的体验。学唱歌谱(1) 充满热情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玩拉勾勾的游戏呢?”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接着说:“别着急,让我们先来学习下这首歌曲《拉勾勾》,一会儿我们一边唱一遍玩游戏,好吗?”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2) 教师先示范唱一句歌谱,如“5 3 1 | 5 3 1 |”,唱的时候要清晰、准确,同时强调音准和节奏。(3) 邀请学生跟着唱这一句歌谱,采用跟唱的方式,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多重复几次,直到学生基本能唱准。(4) 当学生跟唱比较熟练后,采用师生接龙唱的方法,教师唱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5) 逐句教唱整首歌谱,每教完一句,都让学生练习几遍,确保学生掌握。在教唱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较难的部分要重点讲解和示范。(6) 教唱完歌谱后,让学生完整地唱一遍歌谱,教师认真倾听,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7) 引导学生用“LU”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流畅性和韵律感,同时进一步巩固音准和节奏。(8) 再次让学生用“LU”哼唱旋律,鼓励学生尽量唱得自然、流畅,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1. 感受歌曲愉快的情绪,回答老师关于心情的问题。2. 跟着图谱画旋律线,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韵律。3. 跟着教师学唱歌谱,参与跟唱和接龙唱。4. 用“LU”哼唱歌曲旋律。评价任务 情绪感受:☆☆☆图谱跟随:☆☆☆歌谱演唱:☆☆☆设计意图 通过聆听歌曲和画旋律线,让学生充分体验歌曲的愉快情绪,为学唱歌曲做好情感铺垫。学唱歌谱的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跟唱、接龙唱等,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学唱歌曲《拉勾勾》(续) 加入歌词演唱(1) 在学生用“LU”哼唱旋律比较熟练后,向学生展示歌曲的歌词,说:“现在,让我们加入歌词,完整演唱歌曲啦。”引导学生关注歌词内容。(2) 逐句教唱歌词,先朗读歌词,解释歌词的含义,如“金勾勾,银勾勾”,可以形象地解释为用金和银来形容小手指,代表友谊很珍贵。然后再教唱这句歌词。(3) 教唱时,注意引导学生用亲切、愉快的感情来演唱,比如可以说“我们要用像和好朋友说话一样亲切的声音来唱”,并做出相应的表情示范。(4) 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着唱,每唱完一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如“这句唱得很有感情,但是这里的音可以再高一点”等。(5) 当学生基本掌握逐句歌词后,让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可以用钢琴为学生伴奏,增强演唱的效果。(6) 采用齐唱的方式,让全体学生一起演唱歌曲,营造热烈的氛围,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7) 接着,进行分角色演唱,如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前半句,一组唱后半句,增加演唱的趣味性和互动性。(8) 引导学生边唱边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奏,同时增强演唱的表现力,教师可以先示范动作,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做。加入动作表演(1) 对学生的演唱给予肯定和表扬:“同学们,你们歌声可真好听,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完美了!”激发学生加入动作表演的兴趣。(2) 向学生讲解动作的含义和做法:“接下来请你们两两成组,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唱一唱、跳一跳吧!”详细说明每个动作对应的歌词,如“金勾勾银勾勾:两人握手轻轻摇晃;小小手指勾一勾:两人手指相勾;金勾勾银勾勾:两人双手相握;我们都是好朋友:转一圈。”(3) 教师先进行示范表演,边唱边做动作,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动作的样子,同时强调动作要自然、协调。(4) 邀请学生两两一组进行尝试,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纠正动作,如“这里握手可以再轻一点”“转圈圈的时候要慢一些”等。(5) 鼓励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动作表演,提醒学生注意与同伴的眼神交流和动作协调。(6) 让几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动作表演,其他学生认真观看并给予掌声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欲望。(7) 对上台展示的学生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优点,如“你们的动作很整齐,配合得也很好”,同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8) 再次让全体学生跟着音乐进行动作表演,巩固所学的动作,让学生在表演中更好地感受歌曲的魅力。 1. 跟着教师学唱歌词,用亲切、愉快的感情演唱。2. 参与齐唱、分角色演唱和边唱边拍手拍腿的活动。3. 两两成组,学习并尝试动作表演。4. 上台展示动作表演,观看其他同学的表演。评价任务 歌词演唱:☆☆☆动作学习:☆☆☆表演表现:☆☆☆设计意图 加入歌词演唱能让学生完整地学习歌曲,理解歌词含义并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加入动作表演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歌曲的魅力。学唱歌曲《拉勾勾》(再续) 加入三角铁伴奏(1) 拿出三角铁,向学生展示并介绍:“你们瞧,老师还带来了一样打击乐器,它是三角铁。”让学生观察三角铁的形状和样子。(2) 示范三角铁的演奏方法,如用小锤子轻轻敲击三角铁的边缘,发出清脆的声音,同时讲解演奏时的注意事项,如敲击的力度要适中。(3) 邀请学生感受三角铁的声音,将三角铁递给学生,让他们用小锤子轻轻敲击,体验三角铁发出的声音。(4) 引导学生思考三角铁在歌曲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如“大家想一想,三角铁的声音加到歌曲里会怎么样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5) 再次播放歌曲音频,教师用三角铁为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让学生感受三角铁为歌曲增添的效果。(6) 邀请个别学生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其他学生演唱歌曲,给予伴奏的学生鼓励和指导,如“你的节奏把握得很不错,但是敲击的声音可以再清脆一点”。(7) 组织学生分组,一组学生演唱歌曲,一组学生用三角铁伴奏,然后交换,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伴奏中。(8) 对学生的伴奏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表现,如“大家的配合很默契,三角铁的伴奏让歌曲更加动听了”。巩固练习(1) 组织学生再次完整地演唱歌曲,这次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是否加入动作和三角铁伴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2) 在学生演唱过程中,教师用钢琴为学生伴奏,同时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的眼神和微笑。(3) 对学生的演唱进行全面的评价,从音准、节奏、感情、动作、伴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如“这次演唱整体音准很准,动作也很整齐,三角铁的伴奏也为歌曲增色不少”。(4)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如“个别同学在这个音上有点不准,下次可以多注意一下”“动作可以再自然一些”等。(5)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建议,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如音准不准的同学可以单独练习那几个音,动作不自然的同学可以加强动作的练习。(6) 再次邀请部分学生进行展示演唱,展示他们改进后的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7)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如“你觉得他唱得怎么样?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欣赏能力。(8) 最后,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总结和鼓励,为后续的音乐活动做好铺垫。 1. 观察三角铁,体验三角铁的演奏方法和声音。2. 个别学生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其他学生演唱。3. 分组进行演唱和伴奏的活动。4. 参与巩固练习,根据教师评价进行改进。评价任务 伴奏准确:☆☆☆演唱表现:☆☆☆改进明显:☆☆☆设计意图 加入三角铁伴奏能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合作能力。巩固练习环节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演唱和表演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力。音乐活动 编创歌词 引导观察与想象(1) 对学生之前的表现给予肯定:“同学们,大家表现得都很棒!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玩拉勾勾游戏吧!”然后展示相关图片,如跳绳的图片,说:“游戏结束啦,是不是还有点意犹未尽呢?让我们再来玩一玩其他游戏吧!请你观察图片,展开想象,对《拉勾勾》歌曲进行编创,唱一唱新歌曲《跳绳》。”(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提出问题:“请仔细观察图片,我们的绳子有什么特点呢?”鼓励学生从绳子的形状、颜色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3) 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观察和描述给予肯定和补充,如“你观察得很仔细,绳子又细又长,还有其他特点吗?”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观察图片。(4) 当学生回答出绳子的特点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将特点融入歌词:“你们的小眼睛可真亮!请你们把小绳的特点加入到歌词中吧:小绳细,小绳长……”启发学生进行歌词编创。(5)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尝试编创出不同的歌词,教师在教室里巡回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6) 邀请个别学生分享自己编创的歌词,对学生的编创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如“你编的歌词很有创意,把绳子的特点都写进去了”。(7) 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编创的歌词,让小组内的成员相互学习和借鉴,同时教师可以参与到部分小组的交流中,给予指导和建议。(8) 对学生编创的歌词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努力,如“大家编创的歌词都很精彩,各有各的特色”。演唱编创歌曲(1) 鼓励学生用自己编创的歌词演唱新歌曲《跳绳》,说:“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编的歌词,唱一唱新的《跳绳》歌曲吧!”激发学生演唱的热情。(2) 邀请个别学生上台演唱自己编创的歌曲,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给予尊重和鼓励,教师在旁边用钢琴为演唱的学生伴奏。(3) 对上台演唱的学生进行评价,从歌词的创意、演唱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如“你的歌词很有想象力,演唱也很有感情”。(4) 组织学生分组演唱编创的歌曲,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演唱,然后其他组进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5) 引导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注意音准、节奏和感情的表达,如“在演唱的时候,要像唱《拉勾勾》一样,用亲切、愉快的声音”。(6) 对学生的分组演唱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演唱表现,如“每个小组的演唱都很出色,大家的合作让新歌曲更加精彩”。(7)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编创更多的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8) 对整个编创歌词和演唱编创歌曲的活动进行总结,强调音乐创作的乐趣和意义。 1. 观察图片,描述绳子的特点。2. 进行歌词编创,将绳子特点融入歌词。3. 分享自己编创的歌词。4. 演唱编创的新歌曲《跳绳》。评价任务 观察仔细:☆☆☆编创有创意:☆☆☆演唱有感情:☆☆☆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图片编创歌词和演唱编创歌曲的活动,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音乐创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课堂小结 总结与鼓励(1) 充满感情地对学生说:“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引起学生对课堂总结的关注。(2)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如“我们一起学唱了歌曲《拉勾勾》,还编创了新歌曲《跳绳》,用三角铁伴奏,还加上了有趣的动作”,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3) 强调游戏和音乐在增进友谊方面的作用:“游戏不仅可以愉悦我们的身心,还可以增进友谊,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课的音乐游戏,我们班的同学们都能够成为好朋友,相互帮助,相亲相爱,一起健康快乐的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4) 对学生在本节课的整体表现进行全面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如“大家在这节课上都表现得非常棒,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唱歌、编创都很出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5)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小问题,提出改进的期望,如“个别同学在音准方面还可以再加强练习,相信下次会做得更好”,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6)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演唱歌曲,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如“课后大家可以多唱唱《拉勾勾》和自己编创的歌曲,感受音乐的快乐”。(7)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让学生回家给家人演唱歌曲,与家人分享音乐的快乐,说:“回家后,把我们今天学的歌曲唱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感受音乐的美好。”(8) 最后,与学生道别:“同学们,期待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感受音乐的魅力!”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1. 认真倾听教师的总结。2.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3. 接受教师的评价和鼓励。4. 明确课后的学习任务。评价任务 总结回顾:☆☆☆态度认真:☆☆☆接受鼓励:☆☆☆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小结,能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强化学生对友谊和音乐的认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布置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保持对音乐的热爱。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回家后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拉勾勾》给家人听。2. 用三角铁为《拉勾勾》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练习。3. 复习课堂上编创的新歌曲《跳绳》。拓展作业1. 根据其他游戏,如踢毽子、拍皮球等,再次对《拉勾勾》歌曲进行歌词编创。2. 与家人一起玩拉勾勾游戏,并用歌曲《拉勾勾》或自己编创的歌曲进行伴唱。3. 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儿童歌曲,下节课与同学分享。板书设计拉勾勾歌曲特点:3/4宫调式,一段体节奏:平稳、舒展旋律:变化重复歌词编创:小绳细,小绳长……动作:金勾勾银勾勾 - 握手摇晃小小手指勾一勾 - 手指相勾金勾勾银勾勾 - 双手相握我们都是好朋友 - 转一圈三角铁:演奏方法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教学方法多样,采用交流讨论、跟唱、接龙唱、分组合作等多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例如在学唱歌谱时,接龙唱的方式让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性高涨。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歌词编创和分组表演等活动,学生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合作能力,编创的歌词很有创意。3. 结合游戏和动作表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了歌曲的情感和魅力,学生在表演时充满热情。不足之处1. 在教学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编创歌词环节时间略显紧张,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展示自己的编创成果。2. 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够,在音准和节奏把握上,个别学生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及时给予更多的辅导。3. 三角铁伴奏环节,学生对节奏的把握还不够准确,教师在指导时可以更加细致和具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