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沙槌 三角铁》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沙槌 三角铁》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沙槌 三角铁》教案
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沙槌和三角铁,了解其演奏方法、音色特点,并用其为简单音乐作品伴奏。打击乐器学习是培养学生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的重要环节,这两种乐器常见且易上手。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有简单节奏知识基础,但对乐器了解少。他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学习积极性高,但注意力易分散。在学习乐器演奏和团队配合时可能有困难,需教师多示范、多引导,通过有趣活动吸引注意力。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引导学生观察沙槌和三角铁的外形特点,感受其独特造型美。
2. 让学生聆听这两种乐器的音色,提高对音乐音色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
艺术表现
1. 学生掌握沙槌和三角铁的基本演奏方法,能准确按节奏型演奏。
2. 学生能用这两种乐器为简单音乐作品进行伴奏,增强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创意实践
1. 培养学生分析节奏型、探索演奏方法的能力,激发创造力。
2. 引导学生用身边物品模仿乐器声音为歌曲伴奏,发挥想象力。
文化理解
1. 让学生认识到音乐艺术的多样性,理解不同乐器在音乐表达中的独特价值。
2.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认识沙槌和三角铁的外形、音色特点。
2. 掌握它们的基本演奏方法。
3. 能准确按照节奏型运用这两种乐器为简单音乐作品进行伴奏。
难点
1. 在演奏过程中,把握好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力度,使声音和谐、统一。
2. 根据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情感,灵活运用沙槌和三角铁进行富有创意的伴奏。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沙槌和三角铁若干套、节奏卡片、音乐曲目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引入 节奏复习
(1) 老师说:“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节奏知识,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老师说出一个节奏型,你们用拍手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然后老师说出几个简单的节奏型,如X X | XX X | 等。
(2) 等待1 - 2分钟,给学生思考并拍手表现节奏型的时间。
(3) 观察学生的表现,对表现积极且准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如“这位同学拍得又准又有节奏感,非常棒”。
(4) 若有学生表现不准确,老师耐心引导,再次示范节奏型,让学生跟着模仿。
(5) 总结学生的整体表现,说:“大家表现得都非常棒!看来大家对之前学过的节奏知识掌握得很扎实。”
(6) 引入新课:“其实,在音乐的世界里,除了用拍手来表现节奏,还有很多有趣的乐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现节奏的魅力。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认识两种新的乐器 —— 沙槌和三角铁。”
(7)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用这两种乐器为我们喜欢的歌曲伴奏,让音乐变得更加动听。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沙槌 三角铁》的奇妙世界。”
(8) 在黑板上写下课题《沙槌 三角铁》。 1. 积极思考老师给出的节奏型,并用拍手表现。
2. 认真倾听老师的评价和引导。
3. 对即将学习的新乐器表现出好奇和期待。
4. 关注黑板上的课题。
评价任务 节奏准确:☆☆☆
表现积极:☆☆☆
反应迅速:☆☆☆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节奏知识,巩固旧知,为学习新乐器伴奏做铺垫。同时,用新乐器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 认识沙槌 观察沙槌外形
(1) 老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手里拿着的这个乐器就是沙槌。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看看沙槌长什么样子。”然后展示沙槌,让学生近距离观察。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如“大家可以大胆地说一说,你觉得沙槌像什么”。
(3)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说:“大家观察得很仔细。沙槌通常是由一个空心的球体或圆柱体和手柄组成,里面装有一些小珠子或颗粒。”
(4) 解释沙槌发声原理:“当我们摇晃沙槌的时候,这些小珠子就会相互碰撞,发出沙沙的声音。”
(5) 提问学生:“大家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沙槌的声音?”然后给学生发放沙槌,让学生尝试摇晃。
(6) 观察学生的体验情况,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如“拿好沙槌,别让它掉地上”。
(7) 询问学生感受:“大家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声音很有趣?”
(8)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回应。
学习沙槌演奏方法
(1) 老师说:“那现在老师教大家正确的演奏方法。我们用手握住沙槌的手柄,然后轻轻地摇晃,注意不要太用力,不然声音会太嘈杂。”接着老师进行示范。
(2) 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练习演奏沙槌,老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
(3) 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如“这位同学握手柄的位置不太对,应该再往下一点”。
(4)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如“这位同学学得很快,动作很标准”。
(5) 再次强调演奏要点:“大家要记住,轻轻摇晃,控制好力度。”
(6) 让学生再次练习,感受正确演奏方法带来的声音效果。
(7) 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演奏,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8) 对上台展示的学生进行评价和总结,鼓励大家继续练习。 1. 认真观察沙槌的外形,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2. 兴奋地接过沙槌,摇晃感受声音。
3. 模仿老师的动作,练习演奏沙槌。
4. 上台展示演奏,倾听其他同学的演奏。
评价任务 观察仔细:☆☆☆
演奏规范:☆☆☆
分享积极:☆☆☆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练习,认识沙槌的外形、发声原理和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探究新知 - 认识三角铁 观察三角铁外形
(1) 老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沙槌,接下来看看另一种神奇的乐器 —— 三角铁。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着的这个三角形的金属乐器就是三角铁。它长得是不是很特别?”然后展示三角铁。
(2) 引导学生观察三角铁的外形特点,提问:“大家仔细看看,三角铁有什么特别之处?”
(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总结:“没错,三角铁是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金属棒和一个小金属槌组成。”
(4) 演示三角铁的发声:“当我们用金属槌敲击三角铁的时候,就会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大家想不想听听三角铁的声音?”接着老师用金属槌敲击三角铁,让学生聆听。
(5) 询问学生对三角铁声音的感受:“大家觉得三角铁的声音怎么样?是不是很清脆、很响亮?”
(6) 鼓励学生描述三角铁的声音,如“大家可以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三角铁的声音”。
(7) 对学生的描述进行评价和补充,丰富学生的感受。
(8) 准备发放三角铁,说:“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发放三角铁,让大家亲自感受一下。”
学习三角铁演奏方法
(1) 老师说:“现在老师教大家如何演奏三角铁。我们用一只手拿着三角铁的顶端,另一只手拿着金属槌,然后轻轻地敲击三角铁的边缘。注意敲击的力度要适中,太轻声音太小,太重声音会太刺耳。”接着老师进行示范。
(2) 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练习演奏三角铁,老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
(3) 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如“这位同学拿三角铁的姿势不太对,要拿稳顶端”。
(4)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如“这位同学敲击的力度掌握得很好”。
(5) 再次强调演奏要点:“大家一定要注意力度适中,这样声音才好听。”
(6) 让学生再次练习,感受正确演奏方法带来的声音效果。
(7) 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演奏,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8) 对上台展示的学生进行评价和总结,鼓励大家继续练习。 1. 好奇地观察三角铁的外形,积极表达看法。
2. 安静地聆听三角铁的声音,描述自己的感受。
3. 模仿老师的动作,练习演奏三角铁。
4. 上台展示演奏,倾听其他同学的演奏。
评价任务 观察敏锐:☆☆☆
演奏准确:☆☆☆
表达清晰:☆☆☆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聆听和练习,认识三角铁的外形、音色和演奏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探究新知 - 比较音色特点 小组讨论
(1) 老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分别认识了沙槌和三角铁,也感受了它们的声音。现在老师想让大家比较一下,沙槌和三角铁的音色有什么不同。大家可以先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 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3) 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声音的轻柔、响亮等方面进行比较。
(4) 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小组内其他同学的意见,共同总结。
(5) 给各小组足够的讨论时间,约3 - 5分钟。
(6) 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7) 对各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评价和总结,肯定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如“大家讨论得很热烈,也总结得很准确。沙槌的声音轻柔、细腻,像微风拂过;而三角铁的声音清脆、明亮,像阳光闪耀。”
(8) 强调两种乐器音色的独特性和在音乐中的作用。
音乐实践
(1) 老师说:“接下来,老师播放一段音乐,大家听听在这段音乐中,更适合用沙槌还是三角铁来伴奏,为什么?”然后播放一段节奏缓慢、抒情的音乐。
(2) 让学生认真聆听音乐,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
(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引导,如“非常好!大家已经能够根据音乐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乐器了。”
(4) 接着播放一段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提问:“那如果老师播放一段这样的音乐,又该选择哪种乐器呢?”
(5) 让学生再次思考并回答问题,进一步巩固对乐器音色和音乐风格关系的理解。
(6) 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根据音乐风格和情感选择乐器的重要性。
(7) 引导学生思考在其他不同风格音乐中如何选择乐器。
(8)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音乐欣赏和演奏中,多留意乐器的选择和搭配。 1.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2. 推选代表发言,表述小组讨论结果。
3. 认真聆听音乐,思考并回答乐器选择问题。
4. 倾听老师的总结和引导,拓展音乐思维。
评价任务 讨论积极:☆☆☆
总结准确:☆☆☆
选择合理:☆☆☆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和音乐实践,让学生比较沙槌和三角铁的音色特点,学会根据音乐风格和情感选择合适的乐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分析能力。
巩固练习 节奏型学习
(1) 老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沙槌和三角铁的演奏方法,也了解了它们的音色特点。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些有趣的练习,看看大家能不能用这两种乐器为我们熟悉的歌曲伴奏。首先,老师要教大家几个简单的节奏型。”然后在黑板上写出几个不同的节奏型,如X X | XX X | 、X - | XX X | 等,并详细讲解每个节奏型的打法。
(2) 老师亲自示范节奏型,让学生跟着拍手练习。
(3) 对学生的拍手练习进行指导,纠正节奏不准确的地方。
(4) 让学生反复练习,熟悉节奏型。
(5) 提问学生对节奏型的理解,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6) 若有学生仍不理解,老师再次耐心讲解和示范。
(7) 总结节奏型的特点和练习要点。
(8) 鼓励学生自信地掌握节奏型。
歌曲伴奏练习
(1) 老师说:“现在我们选择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小星星》,我们先用沙槌为这首歌伴奏。老师唱《小星星》,大家用沙槌按照我们刚刚练习的节奏型演奏。”然后老师开始唱歌,学生用沙槌伴奏。
(2) 观察学生的伴奏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如“大家跟上老师的节奏,很不错”。
(3) 若学生出现节奏不一致等问题,老师暂停演唱,带领学生再次练习节奏型。
(4) 让学生继续用沙槌伴奏,逐渐熟练。
(5) 老师说:“现在我们换用三角铁为《小星星》伴奏,同样按照我们练习的节奏型。”然后再次唱歌,学生用三角铁伴奏。
(6) 重复上述观察、指导和练习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用三角铁伴奏的技巧。
(7) 增加难度,老师说:“现在一部分同学用沙槌,一部分同学用三角铁,一起为《小星星》伴奏。这样我们的音乐就会更加丰富、更加好听。”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分别用沙槌和三角铁伴奏。
(8) 带领学生多次练习,直到演奏比较流畅,期间不断强调相互倾听和配合。 1. 认真学习节奏型,跟着老师拍手练习。
2. 用沙槌为《小星星》伴奏,努力跟上节奏。
3. 换用三角铁为《小星星》伴奏,继续练习。
4. 分组与同学配合,共同为歌曲伴奏。
评价任务 节奏准确:☆☆☆
配合默契:☆☆☆
演奏流畅:☆☆☆
设计意图 通过节奏型学习和歌曲伴奏练习,巩固学生对乐器演奏方法和节奏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表现力。
拓展创新 创意讨论
(1) 老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沙槌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的创造力。如果我们没有沙槌和三角铁,能不能用身边的其他物品来模仿它们的声音,为歌曲伴奏呢?大家可以开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 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3) 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启发学生从生活中的物品材质、形状等方面思考。
(4)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选择合适的物品。
(5) 给各小组足够的讨论时间,约5 - 7分钟。
(6) 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创意想法。
(7) 对各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评价和肯定,如“大家的想法都很有创意!”
(8) 鼓励学生将创意想法付诸实践。
实践展示
(1) 老师说:“那现在大家就动手找一找身边的物品,试着模仿沙槌和三角铁的声音,为《小星星》再次伴奏。”然后学生在教室里寻找合适的物品,进行尝试和练习。
(2) 老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调整物品的使用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模仿效果。
(3) 提醒学生注意节奏和配合,与小组内同学共同完成伴奏。
(4) 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时间,约5 - 10分钟。
(5) 老师说:“现在我们每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创意演奏,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听听。”然后组织小组展示。
(6) 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聆听展示,给予掌声鼓励。
(7) 对各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和总结,表扬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8) 强调音乐创意的重要性和生活中处处有音乐的理念。 1.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创意想法。
2. 寻找身边物品,尝试模仿乐器声音。
3. 进行创意演奏实践,与小组同学配合。
4. 展示创意演奏,聆听其他小组的表演。
评价任务 创意丰富:☆☆☆
实践积极:☆☆☆
展示精彩:☆☆☆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堂小结 内容总结
(1) 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音乐时光。在这节课中,我们认识了沙槌和三角铁这两种有趣的乐器,了解了它们的外形特点、音色特点和演奏方法。我们还学会了用这两种乐器为歌曲伴奏,并且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身边的物品模仿乐器的声音。通过这些活动,大家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音乐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谁能总结一下?”
(2)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邀请几位学生进行总结。
(3) 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完善,确保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4) 再次强调沙槌和三角铁的特点、演奏方法以及音乐创意的重要性。
(5) 肯定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和进步。
(6) 提醒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关注音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7) 展望未来的音乐学习,激发学生的期待。
(8) 最后,老师说:“让我们再次用沙槌和三角铁为我们今天的学习成果喝彩,演奏一段简单的节奏型。”然后带领学生一起用沙槌和三角铁演奏一段节奏型。 1. 回顾本节课内容,积极发言总结。
2. 认真倾听老师的补充和强调。
3. 感受自己的进步和收获。
4. 跟随老师用乐器演奏节奏型。
评价任务 总结全面:☆☆☆
态度积极:☆☆☆
演奏热情:☆☆☆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持续兴趣。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请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用沙槌或三角铁为它进行伴奏,并录制下来,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
2. 要求学生观察家里的物品,寻找更多可以模仿乐器声音的物品,尝试用这些物品为不同的歌曲进行创意伴奏,并记录下来自己的创意过程和感受。
拓展作业
1.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合作,用沙槌和三角铁或自制的乐器为一首歌曲进行合奏,增进亲子间的音乐交流和互动。
板书设计
《沙槌 三角铁》
一、沙槌
1. 外形:空心球体或圆柱体 + 手柄,内有小珠子
2. 音色:轻柔、沙沙声
3. 演奏方法:握手柄,轻摇晃
二、三角铁
1. 外形:三角形金属棒 + 金属槌
2. 音色:清脆、明亮
3. 演奏方法:拿顶端,轻敲边缘
三、节奏型
X X | XX X | 等
四、歌曲伴奏
《小星星》《粉刷匠》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从复习引入到探究新知,再到巩固练习和拓展创新,最后进行课堂小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参与度高。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和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观察、体验、讨论和实践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表现力。
不足之处
1. 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够,导致他们在节奏把握和乐器演奏上还有一些问题。
2. 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讨论不够深入,老师的引导还可以更加细致。
3. 拓展创新环节,由于时间有限,部分学生的创意没有得到充分展示和发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