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沙槌 三角铁》教案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沙槌和三角铁,了解其演奏方法、音色特点,并用其为简单音乐作品伴奏。打击乐器学习是培养学生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的重要环节,这两种乐器常见且易上手。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已有简单节奏知识基础,但对乐器了解少。他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学习积极性高,但注意力易分散。在学习乐器演奏和团队配合时可能有困难,需教师多示范、多引导,通过有趣活动吸引注意力。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引导学生观察沙槌和三角铁的外形特点,感受其独特造型美。2. 让学生聆听这两种乐器的音色,提高对音乐音色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艺术表现1. 学生掌握沙槌和三角铁的基本演奏方法,能准确按节奏型演奏。2. 学生能用这两种乐器为简单音乐作品进行伴奏,增强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创意实践1. 培养学生分析节奏型、探索演奏方法的能力,激发创造力。2. 引导学生用身边物品模仿乐器声音为歌曲伴奏,发挥想象力。文化理解1. 让学生认识到音乐艺术的多样性,理解不同乐器在音乐表达中的独特价值。2.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认识沙槌和三角铁的外形、音色特点。2. 掌握它们的基本演奏方法。3. 能准确按照节奏型运用这两种乐器为简单音乐作品进行伴奏。难点1. 在演奏过程中,把握好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力度,使声音和谐、统一。2. 根据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情感,灵活运用沙槌和三角铁进行富有创意的伴奏。3.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沙槌和三角铁若干套、节奏卡片、音乐曲目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复习引入 节奏复习(1) 老师说:“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节奏知识,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老师说出一个节奏型,你们用拍手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然后老师说出几个简单的节奏型,如X X | XX X | 等。(2) 等待1 - 2分钟,给学生思考并拍手表现节奏型的时间。(3) 观察学生的表现,对表现积极且准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如“这位同学拍得又准又有节奏感,非常棒”。(4) 若有学生表现不准确,老师耐心引导,再次示范节奏型,让学生跟着模仿。(5) 总结学生的整体表现,说:“大家表现得都非常棒!看来大家对之前学过的节奏知识掌握得很扎实。”(6) 引入新课:“其实,在音乐的世界里,除了用拍手来表现节奏,还有很多有趣的乐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现节奏的魅力。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认识两种新的乐器 —— 沙槌和三角铁。”(7)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用这两种乐器为我们喜欢的歌曲伴奏,让音乐变得更加动听。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沙槌 三角铁》的奇妙世界。”(8) 在黑板上写下课题《沙槌 三角铁》。 1. 积极思考老师给出的节奏型,并用拍手表现。2. 认真倾听老师的评价和引导。3. 对即将学习的新乐器表现出好奇和期待。4. 关注黑板上的课题。评价任务 节奏准确:☆☆☆表现积极:☆☆☆反应迅速:☆☆☆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节奏知识,巩固旧知,为学习新乐器伴奏做铺垫。同时,用新乐器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新知 - 认识沙槌 观察沙槌外形(1) 老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手里拿着的这个乐器就是沙槌。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看看沙槌长什么样子。”然后展示沙槌,让学生近距离观察。(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如“大家可以大胆地说一说,你觉得沙槌像什么”。(3)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说:“大家观察得很仔细。沙槌通常是由一个空心的球体或圆柱体和手柄组成,里面装有一些小珠子或颗粒。”(4) 解释沙槌发声原理:“当我们摇晃沙槌的时候,这些小珠子就会相互碰撞,发出沙沙的声音。”(5) 提问学生:“大家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沙槌的声音?”然后给学生发放沙槌,让学生尝试摇晃。(6) 观察学生的体验情况,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如“拿好沙槌,别让它掉地上”。(7) 询问学生感受:“大家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声音很有趣?”(8)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回应。学习沙槌演奏方法(1) 老师说:“那现在老师教大家正确的演奏方法。我们用手握住沙槌的手柄,然后轻轻地摇晃,注意不要太用力,不然声音会太嘈杂。”接着老师进行示范。(2) 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练习演奏沙槌,老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3) 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如“这位同学握手柄的位置不太对,应该再往下一点”。(4)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如“这位同学学得很快,动作很标准”。(5) 再次强调演奏要点:“大家要记住,轻轻摇晃,控制好力度。”(6) 让学生再次练习,感受正确演奏方法带来的声音效果。(7) 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演奏,其他学生认真倾听。(8) 对上台展示的学生进行评价和总结,鼓励大家继续练习。 1. 认真观察沙槌的外形,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2. 兴奋地接过沙槌,摇晃感受声音。3. 模仿老师的动作,练习演奏沙槌。4. 上台展示演奏,倾听其他同学的演奏。评价任务 观察仔细:☆☆☆演奏规范:☆☆☆分享积极:☆☆☆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练习,认识沙槌的外形、发声原理和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探究新知 - 认识三角铁 观察三角铁外形(1) 老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沙槌,接下来看看另一种神奇的乐器 —— 三角铁。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着的这个三角形的金属乐器就是三角铁。它长得是不是很特别?”然后展示三角铁。(2) 引导学生观察三角铁的外形特点,提问:“大家仔细看看,三角铁有什么特别之处?”(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总结:“没错,三角铁是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金属棒和一个小金属槌组成。”(4) 演示三角铁的发声:“当我们用金属槌敲击三角铁的时候,就会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大家想不想听听三角铁的声音?”接着老师用金属槌敲击三角铁,让学生聆听。(5) 询问学生对三角铁声音的感受:“大家觉得三角铁的声音怎么样?是不是很清脆、很响亮?”(6) 鼓励学生描述三角铁的声音,如“大家可以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三角铁的声音”。(7) 对学生的描述进行评价和补充,丰富学生的感受。(8) 准备发放三角铁,说:“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发放三角铁,让大家亲自感受一下。”学习三角铁演奏方法(1) 老师说:“现在老师教大家如何演奏三角铁。我们用一只手拿着三角铁的顶端,另一只手拿着金属槌,然后轻轻地敲击三角铁的边缘。注意敲击的力度要适中,太轻声音太小,太重声音会太刺耳。”接着老师进行示范。(2) 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练习演奏三角铁,老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3) 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如“这位同学拿三角铁的姿势不太对,要拿稳顶端”。(4)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如“这位同学敲击的力度掌握得很好”。(5) 再次强调演奏要点:“大家一定要注意力度适中,这样声音才好听。”(6) 让学生再次练习,感受正确演奏方法带来的声音效果。(7) 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演奏,其他学生认真倾听。(8) 对上台展示的学生进行评价和总结,鼓励大家继续练习。 1. 好奇地观察三角铁的外形,积极表达看法。2. 安静地聆听三角铁的声音,描述自己的感受。3. 模仿老师的动作,练习演奏三角铁。4. 上台展示演奏,倾听其他同学的演奏。评价任务 观察敏锐:☆☆☆演奏准确:☆☆☆表达清晰:☆☆☆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聆听和练习,认识三角铁的外形、音色和演奏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探究新知 - 比较音色特点 小组讨论(1) 老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分别认识了沙槌和三角铁,也感受了它们的声音。现在老师想让大家比较一下,沙槌和三角铁的音色有什么不同。大家可以先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 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发言。(3) 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声音的轻柔、响亮等方面进行比较。(4) 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小组内其他同学的意见,共同总结。(5) 给各小组足够的讨论时间,约3 - 5分钟。(6) 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7) 对各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评价和总结,肯定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如“大家讨论得很热烈,也总结得很准确。沙槌的声音轻柔、细腻,像微风拂过;而三角铁的声音清脆、明亮,像阳光闪耀。”(8) 强调两种乐器音色的独特性和在音乐中的作用。音乐实践(1) 老师说:“接下来,老师播放一段音乐,大家听听在这段音乐中,更适合用沙槌还是三角铁来伴奏,为什么?”然后播放一段节奏缓慢、抒情的音乐。(2) 让学生认真聆听音乐,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引导,如“非常好!大家已经能够根据音乐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乐器了。”(4) 接着播放一段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提问:“那如果老师播放一段这样的音乐,又该选择哪种乐器呢?”(5) 让学生再次思考并回答问题,进一步巩固对乐器音色和音乐风格关系的理解。(6) 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根据音乐风格和情感选择乐器的重要性。(7) 引导学生思考在其他不同风格音乐中如何选择乐器。(8)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音乐欣赏和演奏中,多留意乐器的选择和搭配。 1.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2. 推选代表发言,表述小组讨论结果。3. 认真聆听音乐,思考并回答乐器选择问题。4. 倾听老师的总结和引导,拓展音乐思维。评价任务 讨论积极:☆☆☆总结准确:☆☆☆选择合理:☆☆☆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和音乐实践,让学生比较沙槌和三角铁的音色特点,学会根据音乐风格和情感选择合适的乐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分析能力。巩固练习 节奏型学习(1) 老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沙槌和三角铁的演奏方法,也了解了它们的音色特点。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些有趣的练习,看看大家能不能用这两种乐器为我们熟悉的歌曲伴奏。首先,老师要教大家几个简单的节奏型。”然后在黑板上写出几个不同的节奏型,如X X | XX X | 、X - | XX X | 等,并详细讲解每个节奏型的打法。(2) 老师亲自示范节奏型,让学生跟着拍手练习。(3) 对学生的拍手练习进行指导,纠正节奏不准确的地方。(4) 让学生反复练习,熟悉节奏型。(5) 提问学生对节奏型的理解,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6) 若有学生仍不理解,老师再次耐心讲解和示范。(7) 总结节奏型的特点和练习要点。(8) 鼓励学生自信地掌握节奏型。歌曲伴奏练习(1) 老师说:“现在我们选择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小星星》,我们先用沙槌为这首歌伴奏。老师唱《小星星》,大家用沙槌按照我们刚刚练习的节奏型演奏。”然后老师开始唱歌,学生用沙槌伴奏。(2) 观察学生的伴奏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如“大家跟上老师的节奏,很不错”。(3) 若学生出现节奏不一致等问题,老师暂停演唱,带领学生再次练习节奏型。(4) 让学生继续用沙槌伴奏,逐渐熟练。(5) 老师说:“现在我们换用三角铁为《小星星》伴奏,同样按照我们练习的节奏型。”然后再次唱歌,学生用三角铁伴奏。(6) 重复上述观察、指导和练习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用三角铁伴奏的技巧。(7) 增加难度,老师说:“现在一部分同学用沙槌,一部分同学用三角铁,一起为《小星星》伴奏。这样我们的音乐就会更加丰富、更加好听。”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分别用沙槌和三角铁伴奏。(8) 带领学生多次练习,直到演奏比较流畅,期间不断强调相互倾听和配合。 1. 认真学习节奏型,跟着老师拍手练习。2. 用沙槌为《小星星》伴奏,努力跟上节奏。3. 换用三角铁为《小星星》伴奏,继续练习。4. 分组与同学配合,共同为歌曲伴奏。评价任务 节奏准确:☆☆☆配合默契:☆☆☆演奏流畅:☆☆☆设计意图 通过节奏型学习和歌曲伴奏练习,巩固学生对乐器演奏方法和节奏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表现力。拓展创新 创意讨论(1) 老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沙槌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的创造力。如果我们没有沙槌和三角铁,能不能用身边的其他物品来模仿它们的声音,为歌曲伴奏呢?大家可以开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 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鼓励学生大胆想象。(3) 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启发学生从生活中的物品材质、形状等方面思考。(4)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选择合适的物品。(5) 给各小组足够的讨论时间,约5 - 7分钟。(6) 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创意想法。(7) 对各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评价和肯定,如“大家的想法都很有创意!”(8) 鼓励学生将创意想法付诸实践。实践展示(1) 老师说:“那现在大家就动手找一找身边的物品,试着模仿沙槌和三角铁的声音,为《小星星》再次伴奏。”然后学生在教室里寻找合适的物品,进行尝试和练习。(2) 老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调整物品的使用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模仿效果。(3) 提醒学生注意节奏和配合,与小组内同学共同完成伴奏。(4) 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时间,约5 - 10分钟。(5) 老师说:“现在我们每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创意演奏,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听听。”然后组织小组展示。(6) 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聆听展示,给予掌声鼓励。(7) 对各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和总结,表扬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8) 强调音乐创意的重要性和生活中处处有音乐的理念。 1.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创意想法。2. 寻找身边物品,尝试模仿乐器声音。3. 进行创意演奏实践,与小组同学配合。4. 展示创意演奏,聆听其他小组的表演。评价任务 创意丰富:☆☆☆实践积极:☆☆☆展示精彩:☆☆☆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课堂小结 内容总结(1) 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音乐时光。在这节课中,我们认识了沙槌和三角铁这两种有趣的乐器,了解了它们的外形特点、音色特点和演奏方法。我们还学会了用这两种乐器为歌曲伴奏,并且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身边的物品模仿乐器的声音。通过这些活动,大家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音乐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谁能总结一下?”(2)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邀请几位学生进行总结。(3) 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完善,确保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4) 再次强调沙槌和三角铁的特点、演奏方法以及音乐创意的重要性。(5) 肯定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和进步。(6) 提醒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关注音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7) 展望未来的音乐学习,激发学生的期待。(8) 最后,老师说:“让我们再次用沙槌和三角铁为我们今天的学习成果喝彩,演奏一段简单的节奏型。”然后带领学生一起用沙槌和三角铁演奏一段节奏型。 1. 回顾本节课内容,积极发言总结。2. 认真倾听老师的补充和强调。3. 感受自己的进步和收获。4. 跟随老师用乐器演奏节奏型。评价任务 总结全面:☆☆☆态度积极:☆☆☆演奏热情:☆☆☆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持续兴趣。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用沙槌或三角铁为它进行伴奏,并录制下来,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2. 要求学生观察家里的物品,寻找更多可以模仿乐器声音的物品,尝试用这些物品为不同的歌曲进行创意伴奏,并记录下来自己的创意过程和感受。拓展作业1.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合作,用沙槌和三角铁或自制的乐器为一首歌曲进行合奏,增进亲子间的音乐交流和互动。板书设计《沙槌 三角铁》一、沙槌1. 外形:空心球体或圆柱体 + 手柄,内有小珠子2. 音色:轻柔、沙沙声3. 演奏方法:握手柄,轻摇晃二、三角铁1. 外形:三角形金属棒 + 金属槌2. 音色:清脆、明亮3. 演奏方法:拿顶端,轻敲边缘三、节奏型X X | XX X | 等四、歌曲伴奏《小星星》《粉刷匠》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从复习引入到探究新知,再到巩固练习和拓展创新,最后进行课堂小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参与度高。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和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观察、体验、讨论和实践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3.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表现力。不足之处1. 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够,导致他们在节奏把握和乐器演奏上还有一些问题。2. 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讨论不够深入,老师的引导还可以更加细致。3. 拓展创新环节,由于时间有限,部分学生的创意没有得到充分展示和发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