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鸭子》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鸭子》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数鸭子》教案
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唱游音乐·人音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数鸭子》是《唱游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亲又亲》第2课的内容,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四四拍,六声宫调式。歌曲说唱结合,旋律音调以级进为主,接近语言韵律,极富童趣。歌词描绘小朋友数鸭子情景,反映富裕农民的幸福生活。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但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我管控和理解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及时管控课堂纪律。教学应多采用游戏形式,用启发、引导、实践等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其音乐兴趣。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通过学唱《数鸭子》,体验歌曲天真欢快的情绪。
2. 感受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景。
艺术表现
1. 能用天真活泼的声音愉快地演唱歌曲《数鸭子》。
2. 能用多种表现方式表现歌曲,如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加入人声伴奏等。
创意实践
1. 通过分组合作表现歌曲《数鸭子》,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团队意识。
文化理解
1. 通过聆听、学唱、表现歌曲《数鸭子》,感受当代农民的幸福生活。
2. 体会歌曲所蕴含的时代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体验歌曲天真欢快的情绪,感受歌曲描绘的情景。
2. 用天真活泼的声音愉快地演唱歌曲《数鸭子》。
3. 掌握用多种表现方式表现歌曲,如用打击乐器伴奏、加入人声伴奏等。
难点
1. 准确把握歌曲说唱结合的风格,唱好念白部分。
2. 认识并正确运用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
3. 通过分组合作表现歌曲,培养音乐表现力和团队意识。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
(1) 教师热情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开农场的山姆大叔吗?今天山姆大叔又邀请我们去做客了,让我们坐上小火车愉快地出发吧!”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富有情境感的描述,营造出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模拟小火车开动的声音和动作,带领学生一起“乘坐小火车”,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更投入地进入情境。
(3) 到达“山姆大叔的农场”后,教师模仿山姆大叔的声音说:“同学们好,我是山姆大叔,欢迎来到我的农场!今天我们要和谁一起度过愉快的音乐课堂呢?你们听这是谁……”然后播放小鸭子的音频,引导学生猜测。
(4) 当学生猜出是小鸭子后,教师进一步提问:“你能模仿小鸭的声音和它们打声招呼吗?”鼓励学生大胆模仿,活跃课堂气氛。
(5) 对学生的模仿进行评价和反馈,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度。
(6) 再次播放小鸭子的音频,让学生跟着音频一起模仿小鸭的叫声,加深对小鸭声音的印象。
(7) 引导学生思考小鸭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如“小鸭子喜欢在水里游泳,它们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8) 以小鸭子为话题,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数鸭子》,让学生对歌曲产生期待。 1. 跟随教师的引导,想象乘坐小火车去山姆大叔农场的情景。
2. 模仿小鸭子的声音和动作。
3. 积极参与猜测和讨论活动。
4. 对即将学习的歌曲产生兴趣。
评价任务 参与度:☆☆☆
模仿能力:☆☆☆
兴趣激发:☆☆☆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利用学生熟悉的角色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自然地引入新课,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发声练习 引导发声
(1) 教师说:“在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些发声练习,让我们的嗓子做好唱歌的准备。”向学生解释发声练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其目的。
(2) 示范简单的发声练习方法,如“mi ma”的发音,用清晰、标准的声音进行示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和听到正确的发音方式。
(3) 带领学生一起进行“mi ma”的发声练习,从慢到快,从低到高,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逐步适应发声的感觉。
(4) 提醒学生注意发声的位置和方法,如“要把声音从丹田发出来,喉咙不要用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
(5) 对学生的发声情况进行观察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的发音和发声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发声。
(6) 增加发声练习的趣味性,如将“mi ma”变成有趣的歌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练习。
(7) 让学生分组进行发声练习,互相倾听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8) 对学生的发声练习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鼓励学生继续保持。 1. 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和示范。
2. 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发声练习。
3. 注意自己的发声位置和方法,努力纠正错误。
4. 与同学互相交流和评价。
评价任务 发声准确性:☆☆☆
参与积极性:☆☆☆
合作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发声练习,让学生做好唱歌的准备,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为学唱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学唱歌曲 活动一:聆听体验 初听歌曲
(1) 教师说:“今天,山姆大叔还为我们带来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数鸭子》,一起来欣赏一下。”然后播放歌曲《数鸭子》的音频,让学生安静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整体风格和情绪。
(2)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歌曲的情绪,如“活泼欢快”“轻松愉快”等。
(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肯定,强调歌曲天真欢快的情绪特点,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刻的印象。
(4) 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跟着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5) 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描绘的情景,如“歌曲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内容。
(6)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聆听歌曲时的感受和想象,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7)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评价和引导,进一步挖掘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8) 总结初听歌曲的感受,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1. 安静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2. 用词语描述歌曲的情绪。
3. 跟着音乐晃动身体,感受节奏。
4. 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评价任务 情绪感受:☆☆☆
节奏感知:☆☆☆
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初听歌曲,让学生对歌曲的整体风格、情绪和节奏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唱打下基础。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唱歌曲 活动二:说唱练习 再听歌曲,分析特点
(1) 教师说:“我们再听一遍歌曲《数鸭子》,大家仔细听听,这首歌曲和以前的歌曲相比有什么特点呢?”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
(2) 播放结束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学生找出说唱部分后,教师给予肯定,并解释说:“是的,这首歌曲加了念白,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歌曲。”
(3) 详细讲解说唱风格的特点,如说唱结合、节奏明快等,让学生对说唱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
(4) 教师示范有节奏地念一念说唱部分的歌词,让学生感受说唱的韵律和节奏。
(5) 带领学生一起拍手,按照节奏念一念说唱部分的歌词,从慢到快,逐渐熟练。
(6) 对学生的念白进行指导和纠正,注意发音的准确性和节奏的把握。
(7) 让学生分组进行说唱练习,互相倾听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8) 选择一些小组进行展示,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 再次聆听歌曲,寻找歌曲的特点。
2. 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3. 跟随教师拍手念说唱部分的歌词。
4. 分组进行说唱练习和展示。
评价任务 特点识别:☆☆☆
说唱节奏:☆☆☆
合作展示:☆☆☆
设计意图 通过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说唱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说唱练习,让学生掌握说唱的技巧和节奏,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唱歌曲 活动三:认识休止符 认识休止符
(1) 教师展示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的符号,说:“同学们,这两个小‘鸭蛋’表示什么意思呢?”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详细讲解四分休止符(休止一拍)和八分休止符(休止半拍)的含义和作用,通过简单的例子和比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3) 教师示范在节奏中加入休止符的打法,如“X X 0 X”(四分休止符)和“X X X 0”(八分休止符),让学生感受休止符的效果。
(4) 带领学生一起练习打含有休止符的节奏,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掌握休止符的运用。
(5) 播放歌曲《数鸭子》,让学生聆听,找出歌曲中所有的休止符,教师提示:“小鸭子藏了好多鸭蛋在歌曲里,帮它找出来吧……”增加趣味性。
(6) 对学生找出的休止符进行确认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7) 让学生加入拍手动作,跟着音乐念一念歌词,注意休止符的停顿,感受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
(8)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让学生准确掌握休止符的运用。 1. 观察休止符的符号,聆听教师的讲解。
2. 跟随教师练习打含有休止符的节奏。
3. 聆听歌曲,找出其中的休止符。
4. 加入拍手动作念歌词,注意休止符的停顿。
评价任务 休止符认识:☆☆☆
节奏把握:☆☆☆
歌词念唱:☆☆☆
设计意图 通过认识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让学生了解音乐中的节奏变化和停顿,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在歌曲中寻找和运用休止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现歌曲。
学唱歌曲 学唱歌谱
(1) 教师说:“接下来让我们来学唱下这首歌曲《数鸭子》,我们先来学唱一下它的歌谱。”明确学习任务。
(2) 逐句教唱歌谱,一句一句地示范演唱,让学生跟着模仿,注意音准和节奏。
(3) 对于较难的乐句,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和示范,如音程的跳跃、节奏的变化等,帮助学生掌握。
(4) 采用师生接唱的方式,教师唱前半句,学生接唱后半句,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完整地跟着琴声演唱歌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整体旋律和音高。
(6) 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指导,及时纠正音准和节奏方面的问题。
(7) 让学生分组演唱歌谱,互相倾听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8) 选择一些小组进行展示,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 跟随教师逐句学唱歌谱。
2. 参与师生接唱活动。
3. 完整演唱歌谱。
4. 分组演唱并展示。
评价任务 音准把握:☆☆☆
节奏准确:☆☆☆
合作演唱:☆☆☆
设计意图 通过学唱歌谱,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音高,为演唱歌词打下基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互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完整演唱 演唱歌曲
(1) 教师说:“歌谱学完了,请你们加上歌词再来跟着琴声一起唱一唱吧。”引导学生将歌词与歌谱结合起来演唱。
(2) 带领学生跟着琴声逐句演唱歌词,注意歌词的发音和情感表达。
(3) 对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指导,如发音不准确、节奏不一致等。
(4) 完整地跟着琴声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5) 播放歌曲的伴奏音乐,让学生跟着伴奏演唱,进一步熟悉歌曲。
(6) 提醒学生注意休止符的停顿,把握好歌曲的节奏。
(7) 教师加入伴唱,与学生一起演唱,营造良好的演唱氛围。
(8) 让学生分组随着琴声和音乐伴奏进行练习,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演唱水平。 1. 跟着琴声演唱歌词。
2. 跟着伴奏音乐演唱歌曲。
3. 与教师一起合唱。
4. 分组练习演唱。
评价任务 歌词演唱:☆☆☆
节奏把握:☆☆☆
演唱情感:☆☆☆
设计意图 通过完整演唱歌曲,让学生将所学的歌谱和歌词融合在一起,提高演唱的熟练度和表现力。教师的伴唱和分组练习,增加了演唱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回家后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数鸭子》给家人听。
2. 复习歌曲中的说唱部分和休止符的运用。
3. 用简单的线条或图案记录歌曲的节奏。
拓展作业
1. 尝试为歌曲《数鸭子》创编新的歌词。
2. 与家人一起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 收集其他具有说唱风格的歌曲,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数鸭子》
说唱风格
四分休止符(0 :休止一拍)
八分休止符(0 :休止半拍)
节奏练习:X X 0 X X X X 0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情境导入环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情境活动中,课堂气氛活跃。
2.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知识。特别是分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3.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说唱练习、创编歌词、打击乐器伴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不足之处
1. 在教学休止符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虽然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讲解和练习,但仍有个别学生掌握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2. 由于时间有限,在学生创编歌词和展示环节,有些仓促,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展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
3. 在评价学生时,方式还可以更加多样化,除了语言评价外,还可以采用奖励机制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