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数鸭子》教案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教材 《唱游音乐·人音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数鸭子》是《唱游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亲又亲》第2课的内容,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四四拍,六声宫调式。歌曲说唱结合,旋律音调以级进为主,接近语言韵律,极富童趣。歌词描绘小朋友数鸭子情景,反映富裕农民的幸福生活。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但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我管控和理解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及时管控课堂纪律。教学应多采用游戏形式,用启发、引导、实践等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其音乐兴趣。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通过学唱《数鸭子》,体验歌曲天真欢快的情绪。2. 感受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景。艺术表现1. 能用天真活泼的声音愉快地演唱歌曲《数鸭子》。2. 能用多种表现方式表现歌曲,如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加入人声伴奏等。创意实践1. 通过分组合作表现歌曲《数鸭子》,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团队意识。文化理解1. 通过聆听、学唱、表现歌曲《数鸭子》,感受当代农民的幸福生活。2. 体会歌曲所蕴含的时代文化内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体验歌曲天真欢快的情绪,感受歌曲描绘的情景。2. 用天真活泼的声音愉快地演唱歌曲《数鸭子》。3. 掌握用多种表现方式表现歌曲,如用打击乐器伴奏、加入人声伴奏等。难点1. 准确把握歌曲说唱结合的风格,唱好念白部分。2. 认识并正确运用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3. 通过分组合作表现歌曲,培养音乐表现力和团队意识。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课件、打击乐器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1) 教师热情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开农场的山姆大叔吗?今天山姆大叔又邀请我们去做客了,让我们坐上小火车愉快地出发吧!”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富有情境感的描述,营造出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2) 模拟小火车开动的声音和动作,带领学生一起“乘坐小火车”,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更投入地进入情境。(3) 到达“山姆大叔的农场”后,教师模仿山姆大叔的声音说:“同学们好,我是山姆大叔,欢迎来到我的农场!今天我们要和谁一起度过愉快的音乐课堂呢?你们听这是谁……”然后播放小鸭子的音频,引导学生猜测。(4) 当学生猜出是小鸭子后,教师进一步提问:“你能模仿小鸭的声音和它们打声招呼吗?”鼓励学生大胆模仿,活跃课堂气氛。(5) 对学生的模仿进行评价和反馈,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度。(6) 再次播放小鸭子的音频,让学生跟着音频一起模仿小鸭的叫声,加深对小鸭声音的印象。(7) 引导学生思考小鸭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如“小鸭子喜欢在水里游泳,它们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8) 以小鸭子为话题,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数鸭子》,让学生对歌曲产生期待。 1. 跟随教师的引导,想象乘坐小火车去山姆大叔农场的情景。2. 模仿小鸭子的声音和动作。3. 积极参与猜测和讨论活动。4. 对即将学习的歌曲产生兴趣。评价任务 参与度:☆☆☆模仿能力:☆☆☆兴趣激发:☆☆☆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利用学生熟悉的角色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自然地引入新课,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发声练习 引导发声(1) 教师说:“在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些发声练习,让我们的嗓子做好唱歌的准备。”向学生解释发声练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其目的。(2) 示范简单的发声练习方法,如“mi ma”的发音,用清晰、标准的声音进行示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和听到正确的发音方式。(3) 带领学生一起进行“mi ma”的发声练习,从慢到快,从低到高,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逐步适应发声的感觉。(4) 提醒学生注意发声的位置和方法,如“要把声音从丹田发出来,喉咙不要用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5) 对学生的发声情况进行观察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的发音和发声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发声。(6) 增加发声练习的趣味性,如将“mi ma”变成有趣的歌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练习。(7) 让学生分组进行发声练习,互相倾听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8) 对学生的发声练习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鼓励学生继续保持。 1. 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和示范。2. 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发声练习。3. 注意自己的发声位置和方法,努力纠正错误。4. 与同学互相交流和评价。评价任务 发声准确性:☆☆☆参与积极性:☆☆☆合作能力:☆☆☆设计意图 通过发声练习,让学生做好唱歌的准备,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为学唱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学唱歌曲 活动一:聆听体验 初听歌曲(1) 教师说:“今天,山姆大叔还为我们带来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数鸭子》,一起来欣赏一下。”然后播放歌曲《数鸭子》的音频,让学生安静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整体风格和情绪。(2)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歌曲的情绪,如“活泼欢快”“轻松愉快”等。(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肯定,强调歌曲天真欢快的情绪特点,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刻的印象。(4) 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跟着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韵律。(5) 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描绘的情景,如“歌曲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内容。(6)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聆听歌曲时的感受和想象,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7)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评价和引导,进一步挖掘歌曲的内涵和情感。(8) 总结初听歌曲的感受,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1. 安静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风格。2. 用词语描述歌曲的情绪。3. 跟着音乐晃动身体,感受节奏。4. 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评价任务 情绪感受:☆☆☆节奏感知:☆☆☆表达能力:☆☆☆设计意图 通过初听歌曲,让学生对歌曲的整体风格、情绪和节奏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唱打下基础。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唱歌曲 活动二:说唱练习 再听歌曲,分析特点(1) 教师说:“我们再听一遍歌曲《数鸭子》,大家仔细听听,这首歌曲和以前的歌曲相比有什么特点呢?”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2) 播放结束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学生找出说唱部分后,教师给予肯定,并解释说:“是的,这首歌曲加了念白,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歌曲。”(3) 详细讲解说唱风格的特点,如说唱结合、节奏明快等,让学生对说唱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4) 教师示范有节奏地念一念说唱部分的歌词,让学生感受说唱的韵律和节奏。(5) 带领学生一起拍手,按照节奏念一念说唱部分的歌词,从慢到快,逐渐熟练。(6) 对学生的念白进行指导和纠正,注意发音的准确性和节奏的把握。(7) 让学生分组进行说唱练习,互相倾听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8) 选择一些小组进行展示,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 再次聆听歌曲,寻找歌曲的特点。2. 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3. 跟随教师拍手念说唱部分的歌词。4. 分组进行说唱练习和展示。评价任务 特点识别:☆☆☆说唱节奏:☆☆☆合作展示:☆☆☆设计意图 通过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说唱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说唱练习,让学生掌握说唱的技巧和节奏,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合作能力。学唱歌曲 活动三:认识休止符 认识休止符(1) 教师展示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的符号,说:“同学们,这两个小‘鸭蛋’表示什么意思呢?”引起学生的好奇心。(2) 详细讲解四分休止符(休止一拍)和八分休止符(休止半拍)的含义和作用,通过简单的例子和比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3) 教师示范在节奏中加入休止符的打法,如“X X 0 X”(四分休止符)和“X X X 0”(八分休止符),让学生感受休止符的效果。(4) 带领学生一起练习打含有休止符的节奏,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掌握休止符的运用。(5) 播放歌曲《数鸭子》,让学生聆听,找出歌曲中所有的休止符,教师提示:“小鸭子藏了好多鸭蛋在歌曲里,帮它找出来吧……”增加趣味性。(6) 对学生找出的休止符进行确认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正确。(7) 让学生加入拍手动作,跟着音乐念一念歌词,注意休止符的停顿,感受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8)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让学生准确掌握休止符的运用。 1. 观察休止符的符号,聆听教师的讲解。2. 跟随教师练习打含有休止符的节奏。3. 聆听歌曲,找出其中的休止符。4. 加入拍手动作念歌词,注意休止符的停顿。评价任务 休止符认识:☆☆☆节奏把握:☆☆☆歌词念唱:☆☆☆设计意图 通过认识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让学生了解音乐中的节奏变化和停顿,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在歌曲中寻找和运用休止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现歌曲。学唱歌曲 学唱歌谱(1) 教师说:“接下来让我们来学唱下这首歌曲《数鸭子》,我们先来学唱一下它的歌谱。”明确学习任务。(2) 逐句教唱歌谱,一句一句地示范演唱,让学生跟着模仿,注意音准和节奏。(3) 对于较难的乐句,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和示范,如音程的跳跃、节奏的变化等,帮助学生掌握。(4) 采用师生接唱的方式,教师唱前半句,学生接唱后半句,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 完整地跟着琴声演唱歌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整体旋律和音高。(6) 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指导,及时纠正音准和节奏方面的问题。(7) 让学生分组演唱歌谱,互相倾听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8) 选择一些小组进行展示,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 跟随教师逐句学唱歌谱。2. 参与师生接唱活动。3. 完整演唱歌谱。4. 分组演唱并展示。评价任务 音准把握:☆☆☆节奏准确:☆☆☆合作演唱:☆☆☆设计意图 通过学唱歌谱,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音高,为演唱歌词打下基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互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完整演唱 演唱歌曲(1) 教师说:“歌谱学完了,请你们加上歌词再来跟着琴声一起唱一唱吧。”引导学生将歌词与歌谱结合起来演唱。(2) 带领学生跟着琴声逐句演唱歌词,注意歌词的发音和情感表达。(3) 对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指导,如发音不准确、节奏不一致等。(4) 完整地跟着琴声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完整性和流畅性。(5) 播放歌曲的伴奏音乐,让学生跟着伴奏演唱,进一步熟悉歌曲。(6) 提醒学生注意休止符的停顿,把握好歌曲的节奏。(7) 教师加入伴唱,与学生一起演唱,营造良好的演唱氛围。(8) 让学生分组随着琴声和音乐伴奏进行练习,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演唱水平。 1. 跟着琴声演唱歌词。2. 跟着伴奏音乐演唱歌曲。3. 与教师一起合唱。4. 分组练习演唱。评价任务 歌词演唱:☆☆☆节奏把握:☆☆☆演唱情感:☆☆☆设计意图 通过完整演唱歌曲,让学生将所学的歌谱和歌词融合在一起,提高演唱的熟练度和表现力。教师的伴唱和分组练习,增加了演唱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回家后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数鸭子》给家人听。2. 复习歌曲中的说唱部分和休止符的运用。3. 用简单的线条或图案记录歌曲的节奏。拓展作业1. 尝试为歌曲《数鸭子》创编新的歌词。2. 与家人一起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3. 收集其他具有说唱风格的歌曲,下节课分享。板书设计《数鸭子》说唱风格四分休止符(0 :休止一拍)八分休止符(0 :休止半拍)节奏练习:X X 0 X X X X 0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情境导入环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情境活动中,课堂气氛活跃。2.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知识。特别是分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3.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说唱练习、创编歌词、打击乐器伴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不足之处1. 在教学休止符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虽然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讲解和练习,但仍有个别学生掌握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2. 由于时间有限,在学生创编歌词和展示环节,有些仓促,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展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3. 在评价学生时,方式还可以更加多样化,除了语言评价外,还可以采用奖励机制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