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是一个甜果果》教案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我是一个甜果果》是《唱游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可爱的家》第2课。此歌曲能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情感认知。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且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但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我管控和理解能力较差。教学需多采用游戏形式,教师要及时管控学生,培养其音乐兴趣。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纯朴情绪。2. 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孩子的幸福感。艺术表现1. 能用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2. 准确唱好歌曲中的休止符。创意实践1. 根据对歌曲理解,选择合适节奏。2. 挑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文化理解1. 感受家庭和睦与父母的爱。2. 引导学生关怀、爱自己的父母。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学唱歌曲,体验纯朴情绪。2. 感受父母与孩子间的爱。3. 用甜美声音演唱歌曲。难点1. 深刻体会歌曲情感。2. 准确唱好休止符。3. 选择合适节奏和乐器伴奏。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提问导入法、聆听法、练习法教具准备课件、打击乐器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师生问好与导入 师生问好(1)教师热情地与学生进行问好歌互动,用欢快的语调引导学生整齐回应,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2)教师调整自己的声音状态,以亲切、温暖的声音向学生传递友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堂的轻松愉悦。(3)教师关注学生的回应情况,对于声音洪亮、回应积极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参与感。(4)教师通过肢体语言,如微笑、点头、挥手等,鼓励更多学生投入到问好歌的互动中。(5)教师再次强调问好歌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这是开启音乐课堂的良好方式。(6)教师引导学生调整气息,用平稳、流畅的声音完成问好歌。(7)教师在问好歌结束后,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简要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8)教师鼓励学生在后续的课堂中保持这种积极的状态。提问导入(1)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自己的爸爸妈妈,你觉得你们的爸爸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2)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反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3)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认真倾听,用眼神与学生交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反馈,肯定学生的想法,如“你说得真棒,爸爸妈妈就是这样温暖的人”。(5)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享和爸爸妈妈之间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6)教师在学生分享故事的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故事的深入讲述。(7)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如“爸爸妈妈像太阳一样,给予我们无限的温暖,像雨水一样,滋润着我们,呵护着我们成长”。(8)教师顺势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我是一个甜果果》,让学生对歌曲产生期待。 1. 与教师热情进行问好歌互动。2. 思考教师提出的关于爸爸妈妈的问题。3. 积极分享自己和爸爸妈妈的故事。4. 对学习歌曲产生期待。评价任务 问好积极:☆☆☆回答踊跃:☆☆☆分享生动:☆☆☆设计意图 通过问好歌营造轻松课堂氛围,提问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出歌曲学习。学唱歌曲 活动一:初次聆听与交流 聆听歌曲(1)教师播放歌曲《我是一个甜果果》,提醒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2)教师在播放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反应,了解学生对歌曲的初步感受。(3)歌曲播放结束后,教师给予学生片刻时间回味歌曲。(4)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从歌曲中感受到的内容,如“谁愿意先来说一说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5)教师倾听学生的回答,用鼓励的语言引导更多学生参与交流。(6)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歌曲。(7)教师再次强调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加深学生的印象。(8)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的情感是如何通过旋律和歌词表达出来的。交流感受(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感受。(2)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适时给予指导和建议。(3)教师鼓励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4)教师对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评价,肯定小组的合作成果。(5)教师引导其他小组对发言小组的观点进行补充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6)教师总结全班的交流情况,强调歌曲所传达的温暖情感。(7)教师再次播放歌曲的片段,让学生带着新的理解再次感受。(8)教师鼓励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深入体会歌曲的情感。 1. 闭上眼睛聆听歌曲。2. 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3. 参与小组交流讨论。4. 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评价任务 聆听专注:☆☆☆感受深刻:☆☆☆交流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聆听和交流,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感,为后续学唱奠定基础。学唱歌曲 活动二:再听歌曲与体验情绪 再听歌曲(1)教师再次播放歌曲《我是一个甜果果》,引导学生更加专注地聆听。(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的搭配。(3)教师在播放过程中,适时暂停歌曲,让学生说一说听到的节奏特点。(4)教师鼓励学生用身体动作来感受歌曲的节奏,如轻轻点头、拍手等。(5)教师观察学生的动作表现,对能够准确跟随节奏的学生给予表扬。(6)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完整地感受节奏的变化。(7)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的节奏是如何增强歌曲的情感表达的。(8)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节奏在歌曲中的重要作用。体验情绪(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提出问题:“同学们,听完这首歌,你们觉得它的情绪是怎样的呢?”(2)教师给予学生时间思考和组织语言。(3)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不同的看法给予尊重和鼓励。(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歌曲纯朴、甜美的情绪。(5)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带着对情绪的理解去感受。(6)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调整自己的表情和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7)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对能够较好表现情绪的学生进行示范和表扬。(8)教师总结体验情绪的方法,让学生在后续演唱中更好地把握。 1. 专注聆听歌曲。2. 用身体动作感受节奏。3. 思考并表达歌曲情绪。4. 尝试用表情和声音表现情绪。评价任务 节奏把握:☆☆☆情绪理解:☆☆☆表现恰当:☆☆☆设计意图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歌曲节奏和情绪,提升对歌曲的理解。学唱歌曲 活动三:三听歌曲与画旋律线 三听歌曲(1)教师第三次播放歌曲《我是一个甜果果》,同时展示歌曲的图谱。(2)教师引导学生看着图谱聆听歌曲,提醒学生注意旋律的起伏。(3)教师在播放过程中,用手指着图谱上的音符,帮助学生建立音符与旋律的联系。(4)教师鼓励学生轻声哼唱歌曲,感受旋律的走向。(5)教师观察学生的哼唱情况,对哼唱准确的学生给予肯定。(6)教师再次强调旋律在歌曲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加重视旋律的学习。(7)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旋律是如何表达歌曲情感的。(8)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加深学生对旋律的理解。画旋律线(1)教师发给学生画有简单线条的纸张,让学生跟着歌曲和图谱画出旋律线。(2)教师示范如何根据旋律的起伏画出相应的线条,如高音处画向上的弧线,低音处画向下的弧线。(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线条的流畅性和准确性。(4)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开始画旋律线。(5)教师巡视学生的作画情况,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6)教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用不同颜色或线条样式来表现旋律。(7)教师在学生完成后,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8)教师总结画旋律线的方法和意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旋律。 1. 看着图谱聆听歌曲。2. 轻声哼唱歌曲。3. 跟着歌曲画旋律线。4. 欣赏和评价同学作品。评价任务 旋律感受:☆☆☆线条准确:☆☆☆创意表现:☆☆☆设计意图 通过画旋律线,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旋律,增强对旋律的记忆。学唱歌谱 跟唱歌谱(1)教师引导学生跟随琴声唱一唱歌曲《我是一个甜果果》的歌谱。(2)教师放慢琴声的速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跟上节奏。(3)教师逐句教唱歌谱,对于较难的部分进行多次重复教唱。(4)教师观察学生的演唱情况,对音准和节奏把握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5)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歌谱中的音符时值和节奏型。(6)教师再次强调歌谱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这是唱好歌曲的基础。(7)教师鼓励学生自己练习歌谱,遇到问题及时举手提问。(8)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休止符教学(1)教师指出歌谱里出现的许多休止符,包括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2)教师讲解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的含义和唱法,如“绿色的八分休止符,我们在演唱的时候要做到声断气不断,而黄色的四分音符表示停止休息不唱”。(3)教师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休止符的唱法。(4)教师让学生跟着自己的示范,练习唱有休止符的部分。(5)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对于唱得准确的学生给予肯定。(6)教师再次强调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让学生重视休止符的演唱。(7)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休止符是如何增强歌曲表现力的。(8)教师总结休止符的演唱方法,让学生在后续演唱中更好地把握。 1. 跟随琴声唱歌谱。2. 练习唱有休止符的部分。3. 认真听教师讲解。4. 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评价任务 歌谱跟唱:☆☆☆休止把握:☆☆☆错误纠正:☆☆☆设计意图 学习歌谱和休止符,为准确演唱歌曲打下基础。学唱歌词 加入歌词演唱(1)教师引导学生跟着琴声加入歌词演唱。(2)教师先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着唱,熟悉歌词的内容和节奏。(3)教师逐句教唱歌词,对于发音不准确的地方进行纠正。(4)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演唱,不要害怕犯错。(5)教师观察学生的演唱情况,对歌词记忆较快的学生给予表扬。(6)教师再次强调歌词在歌曲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7)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歌词是如何与旋律和情感相融合的。(8)教师总结学生的演唱情况,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情感处理(1)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应该选择用怎样的情绪去演唱歌曲?”(2)教师给予学生时间思考和讨论。(3)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不同的看法给予尊重和引导。(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要用甜美、温暖的情绪演唱。(5)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带着这种情绪去演唱。(6)教师观察学生的演唱表现,对能够较好表现情感的学生进行示范和表扬。(7)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调整气息和声音的力度来更好地表现情感。(8)教师总结情感处理的方法,让学生在演唱中更好地传达歌曲的情感。 1. 跟着琴声唱歌词。2. 参与情感讨论。3. 带着情感演唱歌曲。4. 学习情感处理方法。评价任务 歌词记忆:☆☆☆情感表达:☆☆☆方法掌握:☆☆☆设计意图 学唱歌词并进行情感处理,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回家后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我是一个甜果果》给家人听。2. 复习歌曲中的歌谱和休止符唱法。3. 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拓展作业1.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我是一个甜果果》录制一段伴奏视频。2. 尝试根据歌曲的情感,创作一段简单的舞蹈动作。3. 与家人一起分享自己学习这首歌曲的感受。板书设计我是一个甜果果情绪:纯朴、甜美休止符:四分、八分伴奏:打击乐器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提问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学生积极分享与父母的故事,课堂气氛活跃。2. 在学唱歌曲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节奏和旋律,如画旋律线、讲解休止符等,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较好。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不足之处1. 在教学休止符时,部分学生理解和掌握较慢,教师给予的练习时间不够充足。2. 对于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和创意,教师的鼓励和引导还可以更加深入,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力。3. 在时间把控上,最后为歌曲伴奏的环节有些仓促,学生没有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