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是一个甜果果》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是一个甜果果》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我是一个甜果果》教案
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我是一个甜果果》是《唱游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可爱的家》第2课。此歌曲能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情感认知。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且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但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我管控和理解能力较差。教学需多采用游戏形式,教师要及时管控学生,培养其音乐兴趣。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纯朴情绪。
2. 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孩子的幸福感。
艺术表现
1. 能用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 准确唱好歌曲中的休止符。
创意实践
1. 根据对歌曲理解,选择合适节奏。
2. 挑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文化理解
1. 感受家庭和睦与父母的爱。
2. 引导学生关怀、爱自己的父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学唱歌曲,体验纯朴情绪。
2. 感受父母与孩子间的爱。
3. 用甜美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
1. 深刻体会歌曲情感。
2. 准确唱好休止符。
3. 选择合适节奏和乐器伴奏。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提问导入法、聆听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生问好与导入 师生问好
(1)教师热情地与学生进行问好歌互动,用欢快的语调引导学生整齐回应,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2)教师调整自己的声音状态,以亲切、温暖的声音向学生传递友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堂的轻松愉悦。
(3)教师关注学生的回应情况,对于声音洪亮、回应积极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4)教师通过肢体语言,如微笑、点头、挥手等,鼓励更多学生投入到问好歌的互动中。
(5)教师再次强调问好歌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这是开启音乐课堂的良好方式。
(6)教师引导学生调整气息,用平稳、流畅的声音完成问好歌。
(7)教师在问好歌结束后,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简要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8)教师鼓励学生在后续的课堂中保持这种积极的状态。
提问导入
(1)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自己的爸爸妈妈,你觉得你们的爸爸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2)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反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认真倾听,用眼神与学生交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
(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反馈,肯定学生的想法,如“你说得真棒,爸爸妈妈就是这样温暖的人”。
(5)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享和爸爸妈妈之间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6)教师在学生分享故事的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故事的深入讲述。
(7)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如“爸爸妈妈像太阳一样,给予我们无限的温暖,像雨水一样,滋润着我们,呵护着我们成长”。
(8)教师顺势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我是一个甜果果》,让学生对歌曲产生期待。 1. 与教师热情进行问好歌互动。
2. 思考教师提出的关于爸爸妈妈的问题。
3. 积极分享自己和爸爸妈妈的故事。
4. 对学习歌曲产生期待。
评价任务 问好积极:☆☆☆
回答踊跃:☆☆☆
分享生动:☆☆☆
设计意图 通过问好歌营造轻松课堂氛围,提问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出歌曲学习。
学唱歌曲 活动一:初次聆听与交流 聆听歌曲
(1)教师播放歌曲《我是一个甜果果》,提醒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教师在播放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反应,了解学生对歌曲的初步感受。
(3)歌曲播放结束后,教师给予学生片刻时间回味歌曲。
(4)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从歌曲中感受到的内容,如“谁愿意先来说一说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5)教师倾听学生的回答,用鼓励的语言引导更多学生参与交流。
(6)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歌曲。
(7)教师再次强调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加深学生的印象。
(8)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的情感是如何通过旋律和歌词表达出来的。
交流感受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适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3)教师鼓励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教师对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评价,肯定小组的合作成果。
(5)教师引导其他小组对发言小组的观点进行补充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
(6)教师总结全班的交流情况,强调歌曲所传达的温暖情感。
(7)教师再次播放歌曲的片段,让学生带着新的理解再次感受。
(8)教师鼓励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深入体会歌曲的情感。 1. 闭上眼睛聆听歌曲。
2. 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参与小组交流讨论。
4. 认真倾听他人发言。
评价任务 聆听专注:☆☆☆
感受深刻:☆☆☆
交流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聆听和交流,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感,为后续学唱奠定基础。
学唱歌曲 活动二:再听歌曲与体验情绪 再听歌曲
(1)教师再次播放歌曲《我是一个甜果果》,引导学生更加专注地聆听。
(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的搭配。
(3)教师在播放过程中,适时暂停歌曲,让学生说一说听到的节奏特点。
(4)教师鼓励学生用身体动作来感受歌曲的节奏,如轻轻点头、拍手等。
(5)教师观察学生的动作表现,对能够准确跟随节奏的学生给予表扬。
(6)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完整地感受节奏的变化。
(7)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的节奏是如何增强歌曲的情感表达的。
(8)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节奏在歌曲中的重要作用。
体验情绪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提出问题:“同学们,听完这首歌,你们觉得它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2)教师给予学生时间思考和组织语言。
(3)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不同的看法给予尊重和鼓励。
(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歌曲纯朴、甜美的情绪。
(5)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带着对情绪的理解去感受。
(6)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调整自己的表情和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7)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对能够较好表现情绪的学生进行示范和表扬。
(8)教师总结体验情绪的方法,让学生在后续演唱中更好地把握。 1. 专注聆听歌曲。
2. 用身体动作感受节奏。
3. 思考并表达歌曲情绪。
4. 尝试用表情和声音表现情绪。
评价任务 节奏把握:☆☆☆
情绪理解:☆☆☆
表现恰当:☆☆☆
设计意图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歌曲节奏和情绪,提升对歌曲的理解。
学唱歌曲 活动三:三听歌曲与画旋律线 三听歌曲
(1)教师第三次播放歌曲《我是一个甜果果》,同时展示歌曲的图谱。
(2)教师引导学生看着图谱聆听歌曲,提醒学生注意旋律的起伏。
(3)教师在播放过程中,用手指着图谱上的音符,帮助学生建立音符与旋律的联系。
(4)教师鼓励学生轻声哼唱歌曲,感受旋律的走向。
(5)教师观察学生的哼唱情况,对哼唱准确的学生给予肯定。
(6)教师再次强调旋律在歌曲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加重视旋律的学习。
(7)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旋律是如何表达歌曲情感的。
(8)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加深学生对旋律的理解。
画旋律线
(1)教师发给学生画有简单线条的纸张,让学生跟着歌曲和图谱画出旋律线。
(2)教师示范如何根据旋律的起伏画出相应的线条,如高音处画向上的弧线,低音处画向下的弧线。
(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线条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4)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开始画旋律线。
(5)教师巡视学生的作画情况,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6)教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用不同颜色或线条样式来表现旋律。
(7)教师在学生完成后,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8)教师总结画旋律线的方法和意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旋律。 1. 看着图谱聆听歌曲。
2. 轻声哼唱歌曲。
3. 跟着歌曲画旋律线。
4. 欣赏和评价同学作品。
评价任务 旋律感受:☆☆☆
线条准确:☆☆☆
创意表现:☆☆☆
设计意图 通过画旋律线,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旋律,增强对旋律的记忆。
学唱歌谱 跟唱歌谱
(1)教师引导学生跟随琴声唱一唱歌曲《我是一个甜果果》的歌谱。
(2)教师放慢琴声的速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跟上节奏。
(3)教师逐句教唱歌谱,对于较难的部分进行多次重复教唱。
(4)教师观察学生的演唱情况,对音准和节奏把握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5)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歌谱中的音符时值和节奏型。
(6)教师再次强调歌谱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这是唱好歌曲的基础。
(7)教师鼓励学生自己练习歌谱,遇到问题及时举手提问。
(8)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休止符教学
(1)教师指出歌谱里出现的许多休止符,包括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
(2)教师讲解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的含义和唱法,如“绿色的八分休止符,我们在演唱的时候要做到声断气不断,而黄色的四分音符表示停止休息不唱”。
(3)教师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休止符的唱法。
(4)教师让学生跟着自己的示范,练习唱有休止符的部分。
(5)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对于唱得准确的学生给予肯定。
(6)教师再次强调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让学生重视休止符的演唱。
(7)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休止符是如何增强歌曲表现力的。
(8)教师总结休止符的演唱方法,让学生在后续演唱中更好地把握。 1. 跟随琴声唱歌谱。
2. 练习唱有休止符的部分。
3. 认真听教师讲解。
4. 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评价任务 歌谱跟唱:☆☆☆
休止把握:☆☆☆
错误纠正:☆☆☆
设计意图 学习歌谱和休止符,为准确演唱歌曲打下基础。
学唱歌词 加入歌词演唱
(1)教师引导学生跟着琴声加入歌词演唱。
(2)教师先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着唱,熟悉歌词的内容和节奏。
(3)教师逐句教唱歌词,对于发音不准确的地方进行纠正。
(4)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演唱,不要害怕犯错。
(5)教师观察学生的演唱情况,对歌词记忆较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6)教师再次强调歌词在歌曲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7)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歌词是如何与旋律和情感相融合的。
(8)教师总结学生的演唱情况,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情感处理
(1)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应该选择用怎样的情绪去演唱歌曲?”
(2)教师给予学生时间思考和讨论。
(3)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不同的看法给予尊重和引导。
(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要用甜美、温暖的情绪演唱。
(5)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带着这种情绪去演唱。
(6)教师观察学生的演唱表现,对能够较好表现情感的学生进行示范和表扬。
(7)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调整气息和声音的力度来更好地表现情感。
(8)教师总结情感处理的方法,让学生在演唱中更好地传达歌曲的情感。 1. 跟着琴声唱歌词。
2. 参与情感讨论。
3. 带着情感演唱歌曲。
4. 学习情感处理方法。
评价任务 歌词记忆:☆☆☆
情感表达:☆☆☆
方法掌握:☆☆☆
设计意图 学唱歌词并进行情感处理,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回家后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我是一个甜果果》给家人听。
2. 复习歌曲中的歌谱和休止符唱法。
3. 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歌曲的旋律线。
拓展作业
1.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我是一个甜果果》录制一段伴奏视频。
2. 尝试根据歌曲的情感,创作一段简单的舞蹈动作。
3. 与家人一起分享自己学习这首歌曲的感受。
板书设计
我是一个甜果果
情绪:纯朴、甜美
休止符:四分、八分
伴奏:打击乐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提问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学生积极分享与父母的故事,课堂气氛活跃。
2. 在学唱歌曲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节奏和旋律,如画旋律线、讲解休止符等,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较好。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1. 在教学休止符时,部分学生理解和掌握较慢,教师给予的练习时间不够充足。
2. 对于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和创意,教师的鼓励和引导还可以更加深入,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力。
3. 在时间把控上,最后为歌曲伴奏的环节有些仓促,学生没有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