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一、(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回溯人类文化发展那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每次重大的技术革新都同时带来一场( )一切的观念风暴,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引发强烈的不安。当印刷术诞生之际,人们满心忧虑手写文化即将走向衰落;当电子屏兴起之时,人们又为纸质书籍的未来命运而(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次次的事实证明,这些技术变革( )是阻碍文化发展的绊脚石,( )如同强劲的引擎,成为推动文化进步的强大动力。AI的出现,同样遵循着这一历史规律。它打破了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长期以来对人类个体的单一依赖模式,构建起人类与AI协同合作的全新关系结构。
在文学创作的实践中,AI能帮我们整理和查询资料,有时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和灵感,甚至对作品的修改有效建议。在这一过程中,。与此同时,AI让创作过程变得更加透明清晰,且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以往创作者们苦苦追寻,如同在黑暗深渊中( )的灵感,如今借助AI可以迅速获得思路启发。这正是创作领域祛魅的生动体现。创作者们必须在这全新的过程中,重新审视创作的意义与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否则将迷失在技术的洪流之中。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席卷 喜忧参半 并非……反而 摸索 B. 裹挟 喜忧参半 不仅仅……更 探索
C裹挟 忧心忡忡 不仅仅……更 探索 D. 席卷 忧心忡忡 并非 反而 摸索
2.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文学创作的实践中,AI能帮我们整理和查询资料,有时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和灵感,甚至对作品的修改提出有效的建议。
B. 在文学创作的实践中,AI能帮我们整理和查询资料,有时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和灵感,甚至对作品的修改有效建议。
C. 在文学创作的实践中,AI能帮我们查询和整理资料,有时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和灵感,甚至对作品的修改提出有效的建议。
D. 在文学创作的实践中,AI能帮我们查询和整理资料,有时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和灵感,甚至对作品的修改有效建议。
3. 填入文中划线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创作引入了全新的活力元素,AI打破了传统创作流程中个体思维的狭隘局限,使创作过程不再局限于个体孤独的单打独斗,而是形成了一种人机协作的创作模式。
B. AI打破了传统创作流程中个体思维的狭隘局限,为创作引入了全新的活力元素,使创作过程不再局限于个体孤独的单打独斗,而是形成了一种人机协作的创作模式。
C. 使创作过程不再局限于个体孤独的单打独斗,AI打破了传统创作流程中个体思维的狭隘局限,为创作引入了全新的活力元素,而形成了一种人机协作的创作模式。
D. 形成了一种人机协作的创作模式,AI打破了传统创作流程中个体思维的狭隘局限,为创作引入了全新的活力元素,使创作过程不再局限于个体孤独的单打独斗。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脑机接口能实现所谓的意念控制,被称为人脑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新一代人机交互和人机混合智能的前沿技术。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开始研究脑电波与计算机的连接,通过记录脑电图、简单分析脑电波信号,尝试简单地解读脑电波,并实现其与外部设备的互动。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神经科学的进步,研究者实现了通过大脑控制外部设备的初步实验设想。这一阶段的设备和接口仍较为笨重,信号解码精度有限,但为后期改进提供了宝贵经验。2000年,公认的脑机接口概念被正式提出。如今,脑机接口已成为脑科学、神经科学等领域最受瞩目的研究方向之一。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揭幕战上,截瘫青年朱利亚诺·平托就在脑机接口技术的辅助下为足球比赛开球;2016年,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过程中,我国航天员完成了首次太空脑机交互实验;2017年以来,国际上多个团队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帮助患者实现了“意念打字”“意念说话”等功能;2024年初,马斯克宣布首个植入大脑芯片的人类患者已经完全康复……
脑机接口的技术路径主要包括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侵入式脑机接口需通过手术等方式,直接将电极植入大脑皮层获取神经信号。此类脑机接口所获取的信号空间分辨率好,信噪比高,但成本高,安全性低,容易引发免疫反应和愈合反应,进而导致所采信号衰退甚至消失。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通过直接贴附在头皮上的电极采集神经信号。其优点是可以在头皮上直接监测到群体神经元的放电活动,操作简单,成本低,不用损伤机体,也不会引起免疫反应。但由于颅骨对信号的衰减作用和对神经元电磁波的分散、模糊作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记录到的信号空间分辨率低。幅值微弱且信噪比较低,这对后续信号处理算法的性能要求较高。随着算法不断进步,非侵入式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科技为人类服务,脑机接口不仅将为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也会对社会结构、经济模式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这也将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伦理问题。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潜在风险,将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
(摘编自明东《脑机接口:从科幻走向现实》)
材料二
从技术特性上看,脑机接口是一种可以读懂人内心的技术;或者说,有效使用脑机接口实现意念控制的前提,是要通过机器准确地“读出”使用者脑中的所思所想,即“读心”。这一环节使得大脑的信息即人脑深处的思想可能被彻底“坦露”在机器面前。这样的隐私如果仅为机器所“知晓”,似乎还不存在什么伦理问题,因为无意识的机器并不会利用这些隐私信息去“有意”作恶。但记载有隐私信息的机器一旦被其他人掌握和解读,则会因隐私泄露而面临后患。而且,这种泄露还可能有更多的方式甚至有更糟的后果,被用作恶意收集和利用他人隐私的手段。一些黑客可能通过无线技术手段对神经刺激疗法进行恶意的重新编程,产生有害的大脑刺激,并窃听大脑植入物发出的信号,进而窃取他人的隐私信息。即使是“正当”地使用脑机接口,也会“连带”地牵涉到隐私暴露问题,如为了监控和改善一个人的注意力而让他佩戴脑机接口头环时,也会同时发现其抑郁、焦虑、愤怒或疲劳等脑部活动状态,而其中就可能包含使用者所不愿透露的隐私情绪。
脑机接口的未来设想中还有所谓“心联网”或“脑云接口”,即通过脑机接口实现人脑与人脑之间或人脑与云端数据库之间的互联。如果你选择使用脑机接口,你“内心世界”的一切都可能成为网络上被“共享”的公共信息,你将完全失去内心的神秘性、神圣性、个体性,与那些没有使用的人就会形成一种新的不平等——我可以进入你的脑中直接读取你的心灵,而你不能进入我的脑中读我的内心。这种不平等将是心灵深处的不平等,是基于对隐私掌控的深层次的不平等,因为一旦人脑中的隐私被掌握技术优势的人所侵犯,失去隐私的人就会沦为完全服从他人的奴隶。当脑机接口有潘多拉魔盒之嫌时,还是宁愿放缓有关研究。
另外,最初用于治疗的脑机接口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增强,因为在将其用于治疗时就可能形成超出大脑“正常”标准的增强效果,甚至改变或提升健康的水平。如果健康人使用了脑机接口让自己变得更聪明,那么就会使一些人获得竞争优势而另一些人处于劣势,从而造成人与人之间新的不平等。富人们可能会让他们的孩子在年纪还小的时候就植入脑机接口,让他们在心理和身体能力上具有优势;而那些没有能力购买脑机接口的人毫无疑问会落后,从而可能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导致更大的贫富差距。
脑机接口的增强在引领我们走向未来发展的同时,也会引发未来伦理学新问题,这些并不现实的伦理问题在当前确实只具有“科幻”的性质。但如果没有人期待脑机接口在合理的时间内取得重要的进展,这种技术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提前思考未来用于增强的脑机接口可能产生的伦理道德问题,并预设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脑机接口健康地迈向未来无疑具有“未雨绸缪”的意义。
(摘自肖峰《脑机接口技术的伦理难题与应循原则》)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脑机接口已具有“意念打字”“意念说话”等功能,其前提是要通过机器准确地判断出使用者脑中的所思所想。
B. 侵入式脑机接口“成本高,安全性低”,是指手术费用高,且容易引发患者的免疫及愈合反应,导致手术失败。
C. 脑机接口的信息可以是来自使用者脑深处的思想,也可以是来自外部的指令,这就可能产生隐私泄露的危险。
D. 最初用于治疗的脑机接口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增强,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产生诸多社会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
5.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脑机接口的技术也日益走向成熟,发展前景广阔。
B. 两种技术路径各有优劣,但随着技术进步,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优势会更明显。
C. 脑机接口的发展可能造成新的不平等,这就需要从多个层面防患于未然。
D. 脑机接口已成为现在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就在于人们对它抱有极大的期待。
6.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一中脑机接口技术路径的一项是( )
A. 门禁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获取业主信息,辨识身份,确保小区安全。
B. 康复系统利用芯片发出的信号,让瘫痪病人通过控制机械臂来抓取物体。
C. 研究人员使用仪器监测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神经活动,精准调节异常脑区。
D. 游戏体验者通过意念控制虚拟角色在VR场景中行走、转身和探索环境。
三、(15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戴锦衣者,父文润,其先湖州之德清人,后为安陆人。安陆,今之承天府也。文润家州郭外,为兴府良医,事客宗皇帝。父戴隐君殁,文润以毁灭性,郢中人以孟子之语题其庐曰终慕,故锦衣家有终慕之堂。夫人徐氏,夫亡时年二十九,子经甫七岁,即锦衣也。家贫,克励清操,以拊其孤。及锦衣贵,终不改其淡泊,故锦衣家有高节之堂。
今皇帝以亲藩入继大统,国中旧臣皆用恩泽升。锦衣年甚少,补环卫,积功劳至指挥使。锦衣之职,于上十二卫最亲贵,兼领诏狱。士大夫被逮者,多见掠辱,少有全者;而锦衣恂恂然,为人尤仁恕,凡被系者,往往从其人问学,常保护之。御史杨府、给事中周怡、员外郎刘魁禁系累年,三人已赦出,相谓曰:微戴君,吾等安得生至今日乎 聂尚书豹亦在系,甚称锦衣之德。谢都御史存儒巡抚河南以师尚诏反锦衣奉驾帖往逮行数千里衣破敝谢公以一缣赠之却不受。锦衣今谢事家居,门庭寂然,其清素如此。锦衣名经,字伯常。归子曰:余寓京师南薰坊,锦衣时过从,示余以家所藏文字,为芟其芜而归之质,作戴锦衣家传。然余读华亭杨奉常之论,终慕,有旨哉!有旨哉!
归有光《戴锦衣家传》
材料二
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
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
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怒[注],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孟子·万章上》
【注】怒,无动于衷。
7. 以下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戴君微:没有
B. 锦衣时过从过:拜访
C. 共为子职而已矣共:共同、一起
D. 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胥:观察、考察
8.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皇帝以亲藩入继大统余是以记之
B. 其清素如此实迷途其未远
C. 为芟其芜而归之质公为我献之
D. 父母之不我爱不能喻之于怀
9. 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都御史存儒巡抚河南/以师尚诏反/锦衣奉驾帖往逮/行数千里/衣破敝/谢公以一缣赠之/却不受。
B. 谢都御史存儒巡抚河南/以师尚诏反锦衣/奉驾帖往逮/行数千里/衣破/敝谢公以一缣/赠之却不受。
C. 谢都御史存儒巡抚/河南以师尚诏反/锦衣奉驾帖往逮/行数千里/衣破/敝谢公以一缣/赠之却不受。
D. 谢都御史存儒巡抚/河南以师尚诏反锦衣/奉驾帖往逮/行数千里/衣破敝/谢公以一缣赠之/却不受。
10.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归有光,明代散文家,有书斋名为项脊轩,著有《震川文集》,是“唐宋派”代表作家,有人将归有光与欧阳修比较,推崇他为明代第一散文家。
B. “家传”属于传记的一种,是以记述家族重要成员事迹为核心的传统文体;“志”与“记”相同,是用以记人、事、物的一种文体;而“表”则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应“晓之以理”,不适合“动之以情”。
C. “谢事”指卸下官职,辞官归家,古代表示辞去官职的说法还有解官、致仕、乞骸骨、乞身、请老等,《陈情表》中“拜”“除”和“拔”“擢”则分别表示授予官职和提升官职。
D. 《孟子》是四书之一,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儒学的核心经典,通过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地位,对中国文化、政治、伦理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11. 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戴锦衣因其父母的缘故,家里设终慕堂和高节堂。其父去世时,他因过度哀伤而毁损了身体。其母抚养着孩子,始终没改变淡泊的生活态度。
B. 皇帝继承皇位后,国家的旧臣都因恩泽而升迁。戴锦衣当时年纪轻,只能负责打扫卫生的工作,后积累功劳做到指挥使,职位在十二卫中最显贵,还兼管监狱。
C. 孟子认为舜对父母又怨恨又思念,他借助长息和公明高的对话来解释说明孝子的心态,得不到父母的喜爱是不应该若无其事,淡然处之的。
D. 舜即使获得了美女妻子,甚至做了君王,达到了权力和财富的顶峰,仍然郁郁寡欢,思慕父母之爱。以此说明舜的“大孝”。
12.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大夫被逮者,多见掠辱,少有全者;而锦衣恂恂然,为人尤仁恕,凡被系者,往往从其人问学,常保护之。
(2)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
13. “终慕”出于舜的典故,请解释并结合材料一,概括其中“终慕”的表现。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3小题,共117分。
四、(25分)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桐川道中
吴潜
伊轧篮舆拂面风,桃花倚路笑相逢。
莺莺交啭春榆密,燕燕于飞烟树浓。
日午暂休欹客枕,年饥忽喜听村舂。
乡音到耳知家近,尚及锄犂伴老农。
注:诗人为南宋名臣,生活在南宋末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中选取“桃花”“莺燕”“村舂”“乡音”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画卷。
B. 诗人途中暂歇, “忽喜”写诗人听到村中舂米声,说明有粮食可食,感到无需担忧民生而心中大喜。
C. 诗歌通过“春榆”“烟树”“日午”等时间意象,以及“篮舆”“路”“村”等空间意象,形成时空的自然流转。
D. 尾联写诗人意识到离家已近,不禁萌生与老农一起耕作的念头。“尚及”透露出一种紧迫感,体现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以及隐逸情怀。
15. 赏析诗歌首联。
16. 有人评价吴潜的诗在平淡中蕴含着深沉的力量,也能展现儒家思想和“文以载道”的传统士大夫精神。你如何体会
17. 按要求填空。
(1)《老子四章》中说百姓做事情如果不能慎终如始结果就会_______。
(2)《屈原列传》中作者说《离骚》列举的事例浅近,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的句子是_______。
(3)《离骚》中作者借古代圣贤都推崇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来明志的句子是:_______。
(4)《蜀道难》中借助星宿来说明蜀道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
(5)《兰亭集序》中作者不同意《庄子·齐物论》中认为生死等同的观点的一句是:_______。
(6)_______,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孤舟上的精神突围
大唐元和二年(807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潇水畔的芦苇在朔风中瑟瑟发抖,如同贬谪士子战栗的灵魂。柳宗元抬眼望去,漫天飞雪将天地染成一片素白的宣纸。这位在政治漩涡中折戟的诗人,在渔翁蓑笠的褶皱里,窥见了中国文人深邃的精神图腾。
他代入了渔翁的身份,写下一首《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山水画中常见“计白当黑”的妙法,《江雪》恰似一幅大幅留白的水墨长卷,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就是这个情景的绝佳诠释。“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茫茫白雪留给天地间的,就是大片的“无”。空茫的天地间,唯有“孤舟蓑笠翁”的剪影倔强地蹲坐着。这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孤独的剪影,蕴含着柳宗元的寂寞、悲凉、愤懑和孤傲。当永贞革新的潮水退去,抑制宦官权势、中兴大唐伟业的梦想随之破灭,长安城里的同道故交纷纷遭贬,分赴各地任职,他也漂泊到永州任司马。寒江独钓的他,在山水间危坐成一座孤峰。他的垂钓不是隐逸者的闲适,而是守望者在蛮荒中竖起的精神旗织。渔翁在清冷的世界里垂钓,就如敦煌壁画里那些结跏趺坐的禅僧,在荒漠风沙中保持着内心的澄明。柳宗元将禅宗“孤光自照”的境界化入诗句,让漫天飞雪都成了照见本心的明镜。
永州的山水不是轻歌慢舞的佳人,而是淬炼灵魂的试金石。柳宗元的诗笔,在宣纸上洇开的不仅是水墨,更是一代士人精神突围的轨迹。那个在冰封江面上垂钓的渔翁,就是诗人自我投射的镜像——寒江是政治寒冬的隐喻,孤舟是精神独立的宣言,而钓竿则是丈量生命深度的标尺。
中国文人向来擅长在困境中寻找诗意栖居之地。陶渊明采菊东篱,王维坐看云起,而柳宗元独辟蹊径,在绝境中开凿出通向永恒的艺术隧道。他的钓竿垂向的不是江水,而是时间的深渊。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看见,那个冬日江畔的身影如何用孤独对抗虚无,用诗歌完成对命运的超越。寒江雪从未真正冻结,它始终在文化血脉里静静流淌。
谪居永州十年的柳宗元,在《永州八记》序言中说“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在给友人的书信中也写道:“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在矛盾的心境中,他寻求着自我纾解的良药,那就是永州的山水,就是大自然的丽景清音。这种心绪投射到诗歌中,便成就了另一篇经典之作《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这首诗起笔便勾勒出永恒的意象。西岩屹立在暮色里,浑厚而静穆,是大自然的缩影。渔舟不是停泊,而是“傍”着山岩,这个字里藏着天人合一的默契。夜雾漫过船舷时,船体与岩石的罅隙间生出某种神秘的共振,仿佛天地本是一具浑然天成的琴瑟,渔翁的蓑衣不过是根轻轻拂过的琴弦。这般静默的夜宿,已然超越了简单的叙事,成为东方美学中天人感应的完美注脚。
黎明时分,“晓汲清湘燃楚竹”的动作带着远古祭祀般的庄严。湘水与楚竹这对意象,在诗人笔下化作文明的图腾。汲水不是取水,燃竹亦非生火,而是以朴素的方式完成天地大道的仪式。当第一缕晨光穿透竹烟,渔翁的身影突然消失在山水之间,只听“欸乃”一声清响。这声摇橹的音符,恰似佛陀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的刹那,以最微末的声响叩开宇宙的玄机。此刻的山水骤然褪去朦胧面纱,“绿”得惊心动魄。这抹绿色不是颜料渲染的结果,而是自然本真的骤然觉醒。王维在辋川别业看“空山新雨后”的澄明,陶渊明在饮酒后体会“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而柳宗元却在一声橹响中参透了山水本相。当渔舟驶入中流,诗人蓦然回首,但见“岩上无心云相逐”,这朵云在晴空写就逍遥游的天书。
渔翁最终消失在云水深处,留下的不是隐士的孤傲,而是道心顿悟的澄明。苏轼夜游赤壁见“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张岱湖心亭看雪得“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皆承袭了这份东方特有的宇宙意识。渔舟、青山、流云构成的立体画卷里,藏着中国文人精神突围的轨迹:当庙堂之路断绝时,他们转身投向山水的怀抱,在扁舟一叶间寻得永恒的精神原乡。
渔翁形象在中国文化长河中始终泛着粼粼波光。从姜子牙渭水垂钓到严子陵富春江披裘,从张志和“青箬笠,绿蓑衣”再到柳宗元“晓汲清湘燃楚竹”,渔父始终是士人精神图谱中的重要坐标。这些烟波钓徒用竹竿丈量着出世与入世的距离,在江湖与庙堂之间划出优雅的弧线。
在《渔翁》诗中,“欸乃”的桨声,成为穿透政治迷雾的生命清音。这种从现实困境向审美境界的飞升,正是中国文人特有的精神救赎方式。
柳宗元笔下的渔翁,既有屈子“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傲,又带着庄子“相忘于江湖”的超然。当他写下“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时,云卷云舒的意象里分明流动着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的哲学沉思。
在永州十年,柳宗元完成了从政治人物到文化生命的蜕变。他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道:“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正是通过渔翁这个媒介得以实现的。菱衣上的雨滴,钓竿上的冰凌,都成了接通天地元气的导体。
千年后的我们,在重读柳宗元的渔翁时,依然能听见那声穿透时空的“欸乃”。渔翁的孤舟早已化作文化基因里的精神符号,提醒着每个在红尘中颠簸的现代人:真正的逍遥不在远方,而在当下与山水相看的瞬间。当工业文明的喧嚣遮蔽了心灵的原野,或许我们更需要这份“无心云相逐”的澄明,在永恒的山水间重拾生命最初的感动。
18. 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贬谪(dí) 战栗(lì) 褶皱 诠释
B. 旗织 倔强(juè) 愤懑(mèn) 独辟蹊径
C. 轻歌慢舞 洇开(yìn) 栖居(qī) 纾解
D. 罅隙(xià) 注脚 拈花示众(niān) 承袭
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作者用山水画中常见“计白当黑”的画法来赞扬柳宗元《江雪》这首诗歌创设的意境,诗歌以“留白”和“无”创造出中国诗歌史上最孤独的剪影,也是诗人柳宗元寂寞、悲凉、愤懑和孤傲的形象。
B. 寒江独钓的柳宗元,在山水间处境危险、孤独。他的垂钓并不是因为闲适,也不是隐居生活的调剂,他用垂钓来坚守自己的本心,保持着内心的澄明。
C. 文中作者用陶渊明、王维与柳宗元做对比,表达柳宗元可以在绝境中开凿出通向永恒的艺术隧道更加令人钦佩。
D. 本文以柳宗元作为中国文人的代表,品析中国文人的共性,当仕途受阻无法实现政治抱负的时候,他们会投向自然的怀抱,在山水自然中寻得永恒的精神原乡,获得精神上的救赎。
E. 本文运用比喻、排比、衬托等多种表现手法,语言严谨、深刻,有很高的文学审美价值。
20. 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借助柳宗元的两首诗《江雪》和《渔翁》来写明他的精神突围的。
21. 分析标题的意蕴。
22. 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六、(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老街人爱把食客分为三种。
一种为吃货。吃货是最招饭铺里待见的那群人,想生意兴隆,就要有成群结队的吃货。吃货只管饭菜顺口,呼呼啦啦尽往嘴里扒拉食物,撑得肚圆胃胀,打着饱嗝方舒服。一种称吃客。吃客是店里的老主顾,熟悉大厨手艺,而大厨也知吃客口咸口酸,调剂得吃客味蕾全开。据传有位吃客跟着大厨吃了十几年炒面,大厨换主家,吃客一路相随不离不弃。一日大厨有事,就让徒弟给吃客做了炒面。炒面上桌,吃客只吃了一口就吐了,说这不是你家大厨的手艺。徒弟只好把炒面端回。大厨一笑,把炒面倒回锅里,双手抓面揉搓了几下说中了。徒弟再端上去,吃客尝一口,嗯嗯,就是这个味。还有一种人被称为吃家。被称为吃家在老街就是最高荣誉了,他们类似于在电视餐饮大赛节目中的美食家评委,会吃会做会摆活,譬如今天要说的费爷。
老街很古老,九个朝代的皇帝都曾建都于此,老街人开店做生意也或多或少地滋生了些情怀,即便是用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期望能调剂出古都的文化底蕴,这样显得有格调、有格局。老街吃家就能把吃文化张扬得流光溢彩。
正是清晨匆忙时分,街上都是急匆匆奔走的人,许多人手里拿着早点,边走边吃。费爷一身休闲磨装,脚踏千层底布鞋,背着手,仰着头,平稳走在老街青石板路上。
23. 概括三种食客的特点,每种不超过15个字。
24. 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七、(4分)
2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在一代代中国科学家的努力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鸿雁”全球卫星星座通信系统、“祝融”号火星车等大国重器纷纷涌现,你能说出这些科技成果名称的文化内涵吗?请参考示例任选一个作答。
例:“鲲龙”水陆两栖飞机。鲲是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到的大鱼,化为大鹏;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物。二者都能游水飞天,“鲲龙”飞机水陆两栖的特点与之相似。
八、写作(60分)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快速反应的。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1. D 2. C
3. B
【答案】4. B 5. D
6. A
【答案】7. C 8. C
9. A 10. B
11. B 12. (1)被逮捕的士大夫,大多遭受拷打侮辱,很少有能保全自身的,而戴锦衣为人温和恭顺,特别仁慈宽厚,凡是被囚禁的人,常常向他请教学问,他也常常保护他们。
(2)入仕作官就会思念君主,得不到君主赏识就会内心焦躁。
13. (1)“终慕”将孝心和孝行一以贯之,不因为个人境遇的变化而改变。
(2)戴锦衣父因为父亲去世而极度哀伤,可见其对父亲的孝并没有因为父亲去世而终止;
戴锦衣谨记父母教诲,继承父母的美好品质,成为至善之人,品质获得钦赞;
辞官归家后还将他家收藏的文章拿给归有光进行修改。
【答案】14. B 15. (1)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诗的开篇以动态描写切入:“伊轧篮舆拂面风,桃花倚路笑相逢”。竹轿行进的“伊轧”声与拂面微风相呼应,营造出轻快的旅途节奏。通过视觉与听觉的交织,展现了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2)拟人。“桃花倚路笑相逢”则赋予自然景物以拟人化的情感——桃花如故人般倚路而笑,既点出时令,又暗含诗人对沿途风光的喜爱。
16. (1)诗歌描绘田园之乐,暗含对官场的厌倦。其“尚及锄犁伴老农”的渴望,既是对陶渊明式隐逸生活的向往,又是对坚守理想的忠贞。
(2)“年饥”“乡音”等细节,可视为对时局的隐喻,可见士大夫的忧患意识。
(3)“年饥忽喜听村春”一句,关切百姓生计,体现了儒家士大夫的民本思想。
【答案】 ①. 常于几成而败之 ②. 举类迩而见义远 ③. 伏清白以死直兮 ④. 扪参历井仰胁息 ⑤.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⑥. 臣生当陨首
【答案】18. D 19. BC
20. ①先总体分析两首诗的诗文内容,从意境入手分析诗文中的意境特点,然后深入分析柳宗元诗歌中呈现出来的突围成长的过程,剖析诗人心境,得出柳宗元的精神突围是回归当下,以澄净之心从山水自然中突围的结论。
②两首诗歌中自然景物的描写,意境的塑造,呼应山水自然的要素。共同意象“渔翁”即是柳宗元的化身,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21. 指逆境中的精神成长。
(1)被贬为永州司马,在蛮荒之地坚守本心,保持内心的澄明。
(2)在困境中寻找诗意栖居之地,借助诗歌的力量,在用孤独对抗虚无中创作出伟大的诗歌作品,体现对命运的超越。
(3)在矛盾心境中,寻求着自我纾解的良药,寄身于自然,实现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4)仕途之路无望时投身山水的怀抱,寻得永恒的精神原乡,平衡出世与入世,江湖与庙堂。
(5)看清政治迷雾,让现实困境升华为审美境界,实现从政治人物到文化生命的蜕变。
22. 柳宗元笔下“渔翁的孤舟”是中国文化基因里的精神符号,有东方特有的宇宙意识,是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代表,这是中国人的精神原乡,红尘中颠簸写出现代人在工业文明发展的今天,好高骛远、盲目浮躁的精神追求现状,明确现代人应回归当下,以纯真的初心从山水自然中获得智慧的人生哲思。
【答案】23. 吃货:只管饭菜顺口,追求吃饱喝足。
吃客:与大厨互相了解,认准一个味。
吃家:美食家评委,会吃会做会摆活。
24. 运用对比手法,将费爷和街上匆匆奔走的人做对比;运用细节描写,通过外貌和动作描写,写出费爷出场时悠闲稳当的状态,突出其老街吃家的形象。
25.【答案】示例:“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蛟龙是古代神话中拥有龙族血脉的神兽,能深潜海底,拥有统治四海之力。“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特点与之相似。
26.略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