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极地地区 第2课时 科学考察的宝地 保护极地环境 课件(共34张PPT内嵌视频)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极地地区 第2课时 科学考察的宝地 保护极地环境 课件(共34张PPT内嵌视频)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第2课时
科学考察的宝地
保护极地环境
1.结合资料,认识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价值,了解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的历程和意义。
2.通过搜集图文资料,了解极地地区生态环境受到的破坏,树立“保护极地、人人有责”的价值观。
学习目标
南极地区科考示意图
科学考察的宝地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
1.为何说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1)地下埋藏着丰富的__________;
(2)地上储存着大量的 ;
(3)海域及沿岸栖息着 。
矿产资源
2.说一说,南极地区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的原因。
,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___________。
天然实验室
合作探究
固体淡水资源
无数的海洋生物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
南极—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海洋生物资源
固体淡水资源
南极丰富的矿产资源
20世纪2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先后派出科学考察队,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70多个科学考察站。
国际考察队在南极大陆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已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我国在极地地区有哪些科学考察站?
秦岭站(2024年2月)
中山站(1989年2月)
昆仑站(2009年2月)
泰山站(2014年2月)
长城站(1985年2月)
图中中国的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
哪个科考站纬度最高?
哪个科考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秦岭站位于哪个海域沿岸?
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
昆仑站
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
太平洋罗斯海区域
思与学
为什么泰山科考站要设计成架空的碟形造型
泰山科考站具有碟形造型与架空设计,远远望去像是一个红色的大飞碟。为什么泰山科考站的造型设计成架空的碟形?
设计者解释,碟形造型视野开阔,能减少风阻,有利于大风通过;主体建筑架空离地,一方面有利于大风吹走下方的积雪,另一方面把主体建筑与冰面隔开,维持站内温度。
架空的碟形造型
防风
保温
防积雪掩埋
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北极石油开采
北极天然气开采
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4。
北极地区
油气开采
旅游业
航运业
渔业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地区渔业、油气开采规模逐渐扩大,航运、旅游业等悄然兴起。
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越来越繁,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规模远远超过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黄河站位置
在图中找出中国的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了解黄河站的位置。
位于斯瓦尔巴群岛
有(位于北极圈以内)
黄河站
(中国)
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黄河站
黄河站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
1、2月份是南极的夏季,又是极昼期,便于科学考察活动的进行。
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在极地独立开展科学考察工作、建立科学考察站、持续进行科学观测的国家之一。通过了解我国的科学考察站,可以认识极地科学考察的价值。
1.阅读图11.1,找出我国的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秦岭站。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1一2月?
了解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
活动
长城站
泰山站
中山站
昆仑站
秦岭站
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世界科学家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2.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的中国科学家,对南极科学考察的科学价值有一段形象的比喻。阅读之后,分组讨论南极科学考察的价值。
地球这个大系统内的一切要素变化的迹象,如气候变化、火山喷发、厄尔尼诺现象、人类活动甚至太阳活动等,都可以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记录”在南极冰盖的积雪和冰川里。这样,我们从南极的冰盖上取雪样或钻冰芯,就如同医生从人的耳朵上取一滴血一样。医生化验血样判断人是否健康,我们就化验雪样判断地球的健康状况,而深层的冰芯则会告诉我们地球的历史状况。
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4。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地区渔业、油气开采规模逐渐扩大,航运、旅游业等悄然兴起,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也越来越频繁,极具科学考察价值。
3.在图11.2上找出我国的黄河站。收集有关资料,简要说明北极科学考察的价值。
保护极地环境
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地区的冰川、海冰消融速度加快。
过度捕杀鲸、海豹等极地野生动物,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石油泄漏,导致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
开展极地旅游,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全球变暖
捕杀野生动物
石油泄漏
极地旅游
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自行恢复。随着人类不断深人涉足,极地地区不再是一片净土,极地环境问题也日益显现。
保护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球的通力合作。为此,国际社会制定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北极环境保护战略》等条例,保护人类共有的极地。
保护极地环境,人人有责
科学家一直警告,极地地区的气候变暖趋势比中纬度地区更明显。随着海冰越来越快地消融,北极熊的家园遭到破坏,北极熊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图为因粮食短缺而捡拾垃圾
的北极熊。
捡食垃圾的北极熊
为保护北极熊的家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
公交车出行、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活动
认识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极地地区
我国建立的科考站
北极地区:黄河站
南极地区: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泰山站、秦岭站
主要问题:冰川消融、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等
保护措施:制定条约,保护极地
科学考察的宝地
保护极地环境
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天然实验室
课堂小结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团的科考队员在考察过程中发现,南极地区“有的地方厚厚的雪墙现在几乎没有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雪墙消失”是冰川消融的表现,极地冰川消融会导致( )
A.内陆被淹没 B.全球植被增加
C.海平面上升 D.改变极地气候
2.目前,极地冰川消融的主要原因是( )
A.板块运动活跃 B.气候变的温暖
C.自然灾害增多 D.世界人口减少
3.有利于缓解极地冰川消融现象的是( )
A.燃放烟花 B.植树造林 C.用煤取暖 D.以车代步
课堂练习
B
B
C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于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日顺利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并开展中山站区域卸货作业。2024年1月9日,正在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离开长城站。再次起航后,“雪龙”号将二度穿越西风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智利蓬塔。请完成下面小题。
4.“雪龙2”号依附强大的破冰功能出征南极,该地区冰层厚的主要原因是( )
A.酷寒 B.狂风 C.干燥 D.降雪多
5.“雪龙2”号到达南极时,该地区( )
A.一片汪洋 B.出现极夜 C.正值暖季 D.昼短夜长
6.我国泰山站主楼采用架空离地的建筑风格,主要原因是( )
A.防御北极熊侵袭 B.防止积雪掩埋
C.防积雪融水进入 D.防止紫外线照射
B
C
A
地球两极周围的海冰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消长,在春夏两季融化,在秋冬两季增长。自1970年开始有卫星记录以来,极地海冰存量大多处于长期下降状态。下图示意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甲9月海冰面积最大,3月海冰面积最小
B.乙2月海冰面积最大,9月海冰面积最小
C.甲为北极地区,乙为南极地区
D.甲为南极地区,乙为北极地区
8.极地海冰存量大多处于长期下降状态,主要
原因是( )
A.燃烧煤、石油,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植树造林,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C.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二氧化碳排放减少 D.氯和氟的化合物的排放,破坏臭氧层
A
C
读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图,完成题目。
9.北极地区图中甲是世界最大的岛屿( )
A.马达加斯加岛 B.格陵兰岛
C.大不列颠岛 D.苏门答腊岛
10.根据图中经纬网判断,中山站濒临(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11.有关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极地酷寒、多狂风,但降雪丰富
B.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C.纬度高是影响极地气候的最主要因素
D.地球上大部分的淡水以冰雪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B
B
A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读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完成4—6题。
12.秦岭站将拥有海洋实验室,它观测与研究的海洋是
(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13.我国在南极的科考站大部分是在1、2月份建立,原
因是( )
A.南极寒季,海域封冻,施工车辆能通行
B.南极极昼,热量充足,冰雪全部融化
C.南极的暖季,此时气温最高且白昼时间最长
D.南极极夜,常见极光,为建站施工人照明
14.“绿色考察”理念贯穿秦岭站设计、建设全过程,秦岭站利用的能源最有可能是( )
A.风能和太阳能 B.水能和太阳能 C.水能和地热能 D.石油和天然气
A
C
A
15.图中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
A.两极地区野生动物锐减
B.极地地区淡水资源短缺
C.全球海洋污染
D.全球气候变暖
16.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极其脆弱,人类在极地进行科学考察的过程中应尽量做到( )
A.焚烧废弃垃圾 B.合理处理垃圾
C.掩埋老旧设备 D.大量捕捞海产
D
B
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3.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
方向是(  )
A.顺时针
B.逆时针
C.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D.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4.若从昆仑站沿图中路线去长城站,其前进的方向是(  )
A.东南向西北 B.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C.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D.先向西南,后向东北
A
C
2014年2月8日,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成为继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之后,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第四个科考站。读“南极地区图”,回答下面小题。
1.若从长城站沿图中直线去昆仑站,其前进方向是(  )
A.先向东南,后向西北
B.先向西南,后向东北
C.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D.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2.有关长城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长城站位于东半球
B.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C.长城站地处中纬度地区
D.长城站位于西经60度附近
D
D
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24年2月7日,秦岭站(74°56′S,163°42′E)建成开站,该站位于南半球和____半球,是我国首个面向A处_______洋扇区的考察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
(2)秦岭站建站过程中,队员们必须克服南极地区干燥、酷寒、_______等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
(3)秦岭站的建设和运行践行低碳环保理念。从南极自然环境特征方面分析,秦岭站可全年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是_______。
西
太平
烈风
风能
(1)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据图可知,秦岭站位于长城站的 方向。南极地区因终年被冰雪覆盖,冰川面积大,是世界上 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2)我国南极科考站建站时间大多在2月的主要原因是 。
(3)从气候角度分析,中国南极秦岭站(如右上图所示)主楼建筑采用高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18.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已从南极考察大国逐渐走向南极考察强国。读南极地区图及秦岭站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顺时针
西南
淡水
气温较高、白昼时间长
防止风雪掩埋
(4)秦岭站科考队员除必要的野外工作,尽量足不出户,以降低对有“南极主人”之称的代表性动物—— 生存环境的干扰。
企鹅
2023年1月23日,英国南极考察队研究人员发现,一块1550平方公里的巨大冰块,从南极布伦特冰架上崩塌脱落,变成一座巨大的浮动冰山。据俄罗斯南北极研究所称,北极变暖较全球平均速度快了2~3倍。根据推算,预计在本世纪末,北极将出现“无冰”状态。
(5)南极冰架崩塌脱落、北极将出现“无冰”状态的原因是 ,极地冰川的快速融化将进一步加快 的速度,会导致一些临海城市消失。
(6)为了保护极地环境,请你列举一例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采取的文明低碳行为。
全球气候变暖
海平面上升
公交车出行、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