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学情检测七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共55分,其中试题50分,卷面5分。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选择题请用2B铅笔按要求涂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选择题(共20分)1.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这些史实反映了A.唐朝商品经济繁荣 B.民族交往与交融C.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外文化交流2.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A.休养生息 B.兵民合一 C.崇文抑武 D.外重内轻3.宋辽议和后,边境“生育蕃息(繁殖),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见干戈(战争)”。这说明澶渊之盟,文士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A.进一步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B.使宋辽边界贸易兴旺C.使宋辽之间维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D.使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4.《元史》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与 一样)内地。”这实质上说明元朝时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B.政府推行民族交融政策C.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D.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5.宋代纺织业发达,纺织业家族增添新的成员——棉纺织业。支持该结论的最有力证据是A.《宋书》中开始出现“棉”字B.北宋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C.南宋诗人艾可叔的《木棉诗》D.1966年浙江兰溪县(今兰溪市)出土的南宋棉毯6.《马可·波罗行纪》中记录有中国古代杭州城面貌:“城中有十所大型市场,而沿街的小型市场更是数不胜数……与大道并行,有一条宽阔的运河,河岸边紧挨着市场的地方……是印度等国家的商人存放行李和货物的场所,这样做是为了方便他们靠近市场进行交易。”由此可见A.唐朝中外交流频繁 B.宋朝商业繁荣C.元朝疆域辽阔 D.元朝海外贸易发达7.水运仪象台是北宋科学家苏颂主持制造的集天文观测、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为一体的天文仪器,吸取了天文学家张思训的自动报时装置的长处,采用了民间使用的水车、筒车、桔槔、凸轮和天平秤杆等机械的工作原理。这可以用来说明,中国古代科技A.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B.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C.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D.来自经验积累缺少创新8.有一本史书,历时19年编撰,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为此书赐名。该史书是A.《史记》 B.《资治通鉴》 C.《汉书》 D.《后汉书》9.据史料记载,洪武(明太祖年号)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涉及3391件事项,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00多件事务。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明太祖A.改革行省制度 B.创设三省六部制C.废除丞相和中书省 D.设置锦衣卫10.“郑和这次航行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叙述了这次远航的A.原因和过程 B.目的和规模C.作用和背景 D.规模和影响11.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指日本)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A.北方遭到匈奴侵扰 B.辽占领燕云十六州C.藩镇割据威胁统一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12.阿保机、阿骨打、铁木真、努尔哈赤都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杰出少数民族政治家。下列政治家与政权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阿骨打——契丹政权 B.阿保机——蒙古政权C.铁木真——金政权 D.努尔哈赤——后金政权13.下图所示历史人物率兵进军台湾时,正告荷兰殖民者:台湾和澎湖列岛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这些地区应由中国政府管辖。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郑成功收复台湾 B.康熙帝收复台湾C.清朝设置台湾府 D.清朝建立台湾省14.嘉庆初年,乾隆宠臣和珅被抄家。据估计,和珅全部家当不下8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的收入仅4000多万两,所以民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材料反映了当时A.官吏贪污现象严重 B.政府存在财政危机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D.各级官员结党营私15.直到咸丰年间,清朝依然把外交事务称为“夷务”,称西方国家为“丑类”“逆夷”“夷性犬羊”等。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清朝A.严禁对外贸易 B.实行闭关政策C.加强封建皇权 D.抵御外敌入侵16.明太祖朱元璋派国子监监生武淳到各地丈田绘制鱼鳞图。鱼鳞图以“随粮定区”为原则,载明田亩方圆、四周界至、土地肥瘠和户主姓名等内容。编制鱼鳞图册旨在A.抑制土地兼并 B.进行赋役征税C.实行社会救济 D.维护社会治安17.清代徐扬所绘的《姑苏繁华图》,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描绘了18世纪的古城苏州。画中各类船只有400余条,各种可以辨认的商号招牌200余个。此画反映出当时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晋商和徽商的出现 B.市坊分离C.农村集市贸易的出现 D.商业市镇兴盛18.某书序言写道:“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李君用心加惠何勤哉。”据此判断,该书是A.《梦溪笔谈》 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19.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历史上经许多朝代不断修整而形成了今天的恢宏气势,它修筑规模最大是在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20.明清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该思想家是A.王守仁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非选择题(共30分)21(6分)货币是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四川的交子最初产生于民间,它可以随时兑现,因而是信用兑换券性质。交子作为信用货币而产生的事实,是与宋代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已超出于简单商品流通水平,一种商业信用“赊”的关系已有较广泛发展的事实相联系……每年丝、蚕、米、麦将熟之时,商民需要较多的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而这时也正是交子发行最多的时候。——摘编自萧清《中国古代货币史》材料三 中国古代货币在海外流通的情况(部分)朝代 外流的主要货币 流通范围唐 开元通宝 中亚各地、高句丽、新罗、百济、琉球、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宋 宋钱 远东、东南亚、西亚、埃及、东非及地中海东岸五十余个国家元 纸币 周边国家——摘编自张亚光、王倩倩《中国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流通范围广泛)——丝绸之路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上述货币所处朝代的共同点,并分析这一时期货币的主要特征。(2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交子”诞生的历史背景。(1分)(3)材料三概括了中国古代货币在海外流通范围广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一特点的原因。(2分)(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货币演变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1分)2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桑、麻生产的发展,为纺织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农民都把纺织作为家庭副业来经营;宋在都城汴京设有绫锦院,在成都设有锦院等,从事为皇室贵族织造高级丝织品的制作;在许多地区,还出现拥有数张或数十张织机、雇工织作的“机户”;在江南还出现了一些主要从事纺织业的城市,当时丝织品种类繁多,单是蜀锦就有四五十种,最为突出的是刺绣工艺的精巧和刻丝技术创造。刺绣颜色艳丽,且有立体感。---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材料二 宋代以前,水稻种植曾较广泛地分布在北方广大地区。到了宋代,气候转为寒冷,降水较前代大为减少,而水稻又性喜湿,这导致了宋代水稻种植面积的大幅度萎缩,北方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金灭亡北宋后,金、宋以淮河为界,中国北方更是成为宋金对峙的前线。与此同时,南方一直处于较为和平安定的环境,较少战乱。因此,北方人口纷纷南迁,南方在人口大大增加的同时,也得到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得南方的经济迅速发展。——摘编自张雨潇、张略钊《气候变迁在宋代经济重心南移中的影响》材料三继冬小麦之后传入的农作物主要有占城稻、高粱、玉米、甘薯、马铃薯、棉花等。这些外来作物不仅具备高产的优势,且在新扩展农耕区内表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明代传入的玉米、甘薯,这些旱地作物逐渐取代了本土作物粟(谷子)、黍的种植空间。----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2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1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农作物引进的路线特点。(2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分)23(6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进之途……——摘编自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材料二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摘编自《皇明祖训·首章》材料三 下表为明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措 施 内容八股取士 科举以八股文取士,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应试写文章之人不得有个人见解,文章不得联系现实文字狱 从文字作品中穿凿附会,任意罗织罪名,广泛株连,严酷处罚——摘编自王士立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进之途”对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元璋设立的特务机构名称并归纳君权与相权发展的趋势。(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的危害。(1分)(4)综上所述,简要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1分)24(6分)请你从以下典籍中任选两部或两部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主题,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题目自拟,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80~120字)25(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可以追溯到北朝时期,距今约1500年的历史,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们用纸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和文字,不同的图案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如“福”字代表福气,“鱼”代表年年有余等。这些图案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剪纸作品展示了艺术家们的技巧和创造力,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材料二 2024年12月,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起源于西周时期,承载着祭祀、祈福、团圆等文化内涵,历经数千年演变,成为全球近五分之一人口共同参与的节日。申遗成功既是对其文化价值的国际认可,也为保护年俗、增强海内外华人的文化认同提供了新动力。——摘编自中国文明网等材料三 截至2025年2月18日,《哪吒2》累计票房成绩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从故事表现看,《哪吒2》对经典神话人物进行了现代化塑造,让全世界都能读懂。从制作上,超10 000个特效元素的精良制作,让中国动画实现从“技术输入”到“标准输出”的转身。《哪吒2》的动作设计融入了武术与戏曲元素,每一帧都是浓浓的中国画风。随着“哪吒”脚踏风火轮“冲出”国门,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不同文明交流架起新的桥梁。——摘编自中国国际电视台《吒儿登顶》(1)据材料一,指出该剪纸作品中与春节相关的元素,并结合生活实际,试举一例春节期间其他传统习俗。(2分)(2)据材料一、二,概括剪纸、春节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特点。(2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吒2》票房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1分)(4)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如何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分)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学情检测参考答案七年级历史第一部分选择题1----5 BCCAD 6----10 DABCB 11---15 DDAAB 16---20 BDDDA第二部分非选择题21.(1)共同点:都是大一统的王朝。(1分)特征:均为圆形方孔钱;均为金属货币。(1分,任一即可)(2)历史背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伴随商业信用“赊”的关系发展而产生。(1分)(3)原因: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流频繁;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等。(2分)(4)关系:社会发展推动货币演变;货币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其形式、种类和流通方式的变化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写照。(1分,答出一个方面即可)22.(1)特点:纺织业成为家庭副业;设有专为皇室提供丝织品的专门机构;出现有一定规模的专门从事纺织的作坊;形成以纺织业为主的城市;丝织品种类繁多,刺绣精美。(2分,任答两点即可)(2)历史现象:北方经济逐渐衰落,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1分)(3)路线特点:引进的农作物来自美洲;均经东南亚地区传入我国南方。(2分)(4)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农业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人口的增长和人口迁移;自然地理环境及气候变化;稳定的社会环境;政府的支持等。(1分,任答一点即可)23.(1)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2分)(2)机构:锦衣卫。(1分)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君主专制不断强化。(1分,任一即可)(3)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遏制了人才的培养;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1分,任一即可)(4)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一定程度上为抵御外国侵略提供了保障;在很长时间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1分,任一即可)24.【示例一】选择典籍:《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主题:明清小说创作取得空前成就。阐述: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小说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其中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最为著名。由此可见,明清小说创作取得空前成就。【示例二】选择典籍:《大唐西域记》《几何原本》。主题:古代典籍见证中外文化交流。阐述: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回国后,由弟子根据其口述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明朝时期,中国学者积极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并与外国人士合作。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几何原本》,促进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由此可见,古代典籍见证了中外文化交流。25.(1)元素:灯笼,舞龙,福字,鞭炮等;习俗:吃饺子,祭祖,贴春联,逛庙会等。(2分)(2)共同特点:均起源于古代,传承至今;与民众生活紧密结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寄托美好祝愿等。(2分,任答两点,其他符合题意也可)(3)原因: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制作技术提高;科技的发展;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中国文化世界影响力增强等。(1分,任答一点,其他符合题意也可)(4)主动学习非遗知识;体验非遗活动;利用网络等多种途径积极宣传等。(1分,任答一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