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学情检测八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共55分,其中试题50分,卷面5分。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选择题请用2B铅笔按要求涂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选择题(共20分)1.1949年10月,《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报道A.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B.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C.宣布世界和平得以实现D.表明了土地改革已经全部完成2.“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它使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这段话评论的是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三大改造3.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图一、图二体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A.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确立了土地公有制4.在这次会议上,新中国的伟人们和来自各地的代表在同一个大厅里就着白水啃着干粮等待计票结果。国家主席的选举、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 每一件事,都深远地影响着数十年后的中国。这次会议见证了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C.“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D.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通过5.下表是“一五”计划成果归纳表,据此可知“一五”计划工业建设 ①156个重点工程;②工业产值翻倍;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基础设施 ①铁路建设:全国铁路里程增加22%; ②水利工程:治理黄河、淮河等流域农业 粮食产量年均增长3.5%科技与教育 新建和扩建多所高校,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A.成就突出领域广泛 B.巩固了新生政权C.形成了我国工业化 D.优先发展重工业6.从1950年冬开始,各地政府派大批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包括大学教授)和许多民主党派成员组成工作队深入广大农村地区,投身到这场伟大斗争。“这场伟大斗争”是指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7.1956年,看到几亿农民走向了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对人说:“我现在很高兴,甚至比新中国成立还要高兴。”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情使中国的情况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这个变化指的是A.土地改革完成,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B.农民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带来生产力的大解放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D.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8.“从1956年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十年的艰难探索。广大内地和边疆地区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属于这一时期的工业成就的有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B.建立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C.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D.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9.中共十四大召开后不久,有外媒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中国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主要着眼于这次会议A.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C.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 D.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10.下图是上海在不同时期发行的粮票与股票,其反映了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B.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C.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 D.边陲小镇蜕变为经济特区11.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同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这说明A.特区的建立为改革提供了示范 B.改革开放呈现“点线面体”的格局C.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同步进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建立1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体现新发展理念的A.创新 B.协调 C.共享 D.绿色13.“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这些条款A.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B.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促进了经济特区建设 D.体现了“一国两制”构想14.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助力亚丁湾、索马里这个世界上“最危险海域”重新成为“黄金航道”。这表明中国海军A.装备日趋完善 B.维护世界和平C.防御体系健全 D.守护国土安全15.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要论述:中国梦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就是强军梦,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强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队建设是A.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B.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C.扩展战略空间的需要 D.抵御外国侵略的需要16.1955年,亚非会议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提出“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等十项原则。这发展了我国主张的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7.196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下列属于这一“规划”时期的科技成就有A.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 B.“两弹一星”研制成功C.神舟五号飞船顺利着陆 D.“辽宁舰”交接入列18.2023年,我国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这主要表明我国A.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B.民生保障有力有效C.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 D.生态环境稳中改善19.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人们努力生活得更好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20.近年来,“直播带货”“线上拼单”等热词频出,这表明我国商业领域A.销售渠道单一 B.物资供应充沛C.信息技术发展 D.市场监管规范非选择题(共30分)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外一位学者曾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对于无数人来说,12月18日开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材料二 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穷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农村消灭了……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三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的工作中心的变化。(2分)(2)材料二中“‘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指的是什么 (1分)(3)请说出为解决材料三中的“弊端”所采取的措施。(2分)(4)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具有的特点。(1分)2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三次巨变:第一次巨变:社会形态的变化——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开创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第二次巨变:政治形态的变化——各族人民在事实上获得政治上的平等。第三次巨变:经济形态上的改变----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多年的努力,各族人民在经济上普获实惠。材料二 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摘自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报告(1)根据材料一回答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二次巨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民族关系(2分)(2)材料一中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第三次巨变,20世纪末,中央又决定实行什么战略 请列举一例在这一战略下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重要成就。(2分)(3)根据材料二回答作为新时代青少年,为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我们应该怎么做 (1分)(4)请给上述材料概括一个主题。(1分)2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二 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报告中说:“中国在过去的10年中几乎在所有(与美国)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1971年,美国通讯社说,“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感到悲伤”。对此,美国政府极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1972年,周恩来总理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后来回忆与周恩来首次握手时也感慨地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建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1分)(2)根据材料二举一例说明中美较量的事件。美国“最惨重的失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跨过大洋的握手”又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及这一事件对中日关系有什么影响 (4分)(3)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1分)24(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8年 2017年铁路营业里程 5.2万千米 12.7万千米铁路电气化里程 0.1万千米 8.7万千米高速铁路里程 0 2.5 万千米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旅客列车平均时速仅48千米,货物列车速度更慢。2002年,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华之星”动车组试验时速达到321.5千米,为大规模高速铁路建设积累了经验。2004年,国务院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建设转到以高铁为重点的时期。在此期间,在国家支持下,我国铁路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方针,形成了“和谐号”动车组系列。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自主成功研制时速350千米的“复兴号”高速动车组,迈出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摘编自《中国铁路百年发展与创新》(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铁路发展的巨变。(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铁路发展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2分)(3)如今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发展的亮丽“名片”,对此你有何感想 (1分)25(6分)请依据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发展趋势)2024-025学年下学期期末学情检测参考答案八年级历史第一部分 选择题1----5 BCBBA 6----10 DCBCA 11----15 CCDBB 16----20 ABCBC第二部分非选择题21(1)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变为经济建设。(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4)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22(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成就:青藏铁路通车。(3)①积极履行维护祖国统一义务,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②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练就本领;③积极宣传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言之有理即可)(4)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23(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抗美援朝: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尼克松访华促进了中日建交。(3)国家利益。24(1)巨变:铁路营业里程、铁路电气化里程大大增加;高速铁路从无到有发展起来;列车运行快;从引进先进技术到自主研发。(3分)(2)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科学技术的进步。(2分)(3)感想:高铁的发展提高了中国“智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1分)25 范文题目:中国不断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正文: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之后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综上,随着时间发展,中国不断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