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教学目标1.[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明确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过程,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2.[重点] 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梳理结构,感受语言特点。3.[难点] 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家大事,激发爱国热情。导入新课新闻播报: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12时51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天宫”,完成我国航天史上第五次“太空会师”。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星河辽阔,谁谓河广 茫茫太空,中国人登上了自己建造的空间站。可你知道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情况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重回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教学过程教材新知 1.作家作品。(PPT展示)2.背景资料。(PPT展示)3.速读课文(或听读),字词检测。【读读写写】获悉(xī) 交会(jiāo) 节点(jié) 驻留(zhù) 关jiàn(键)【据意猜词】1.关键:最关紧要的。2.【情境题】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得到消息知道(某事)],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3.【情境题】科学家正在研制未来可应用于人类在月球长期驻留(停留)的再生生保系统。教材写法 【探究一】 整体感知,梳理消息结构1.请同学们回忆消息的结构。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各个部分。明确: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本则消息的结构: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引题: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正题: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梳理本则消息的“六要素”,完成下面的表格。明确:“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被称为新闻的“六要素”。中国人首次 进入自己的 空间站 何时 2021年6月17日何地 天和核心舱何事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何人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何故如何 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和核心舱【探究二】 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消息语言要求准确、简练、易懂。请你结合下面语句分析本则消息的语言特点。(1)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明确:仅仅16个字,就向读者交代了消息的来源,表明了消息的权威性、可靠性、准确性。(2)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明确:“6月17日9时22分”时间精确到分,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突出所报道事件的意义。“准确”“顺利”表现了我国航天技术的高超,突出了我国科技的新成就。(3)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明确:句中“首次”即第一次,表明我国航天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点明了事件的意义,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探究三】 拓展知识,感受智慧仰望苍穹,浩瀚太空里有了中国人自己的“太空之家”。它不仅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新起点。让我们一同回顾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国航天人的智慧与勇气。助读资料一:中国空间站包括天和核心舱、梦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载人飞船(即已经命名的“神舟”号飞船)和货运飞船(天舟飞船)五个模块。助读资料二:中国空间站发展历程2010年9月,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实施载人空间站工程。2012年3月,天宫空间站完成了立项综合论证转入方案设计阶段,首先将空间站组合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方案设计,得到对各组成舱段的技术要求,然后再据此开展各舱段方案设计。2014年6月,天宫空间站结束方案设计阶段工作转入初样研制阶段,首先开展了天宫空间站系统详细方案设计,然后各舱段并行开展详细方案设计和试验测试验证工作。2019年9月,天和核心舱首先完成初样研制转入正样研制阶段。2020年12月,问天实验舱完成初样研制转入正样研制阶段。2021年4月,梦天实验舱完成初样研制转入正样研制阶段。2022年11月29日至30日,中国空间站迎来全面建造完成的关键一役。2022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探究小结】从无到有,从立项到全面建成,中国人经过了12年的不懈奋斗。这一壮举的背后,是中国航天人无数次的试验与改进,是中国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探究四】 把握情感,学做播音员1.理解消息标题《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蕴含的情感。明确:消息标题强调“中国人”“首次”,意在突出中国人在探索太空领域又迈出了一大步,取得了令人可喜的巨大成就,充满了民族自豪感与骄傲之情。2.你从文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①强烈的民族自豪感;②浓烈的爱国情怀;③对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赞叹。3.班级开展“小小播音员”朗读比赛,请你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节奏播报这则消息。点拨:新闻以陈述事实为主要内容,它不像散文、诗歌那样有强烈的情感。新闻中很少用到叹号、问号等,所以播报的时候一般采用陈述语气。另外,要读出导语和主体之间的层次感,导语和主体之间停顿的时间可以稍长一点。像本课这样激动人心的消息,播报的时候声调可以高亢一些。【课堂小结】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如今,中国空间站正遨游太空,“奋斗者号”可以深入万米深海,一个个愿景正在变为现实。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科技将乘长风破万里浪,用一个个“首次”记录不断取得的辉煌成就,用一次次腾飞见证中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奋进足迹。教材重点 消息中的导语及其作用教材溯源:明考点请找出《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则消息的导语,并说说其作用。方法指导:巧总结导语一般是消息正文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提示消息的要旨。答案:(导语)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作用)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文章。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蓬勃发展成就瞩目1.课后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空间站,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完成第2课的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