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新九年级物理暑假学习:第11讲 ---20讲(预习练习)(共11份打包)(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新九年级物理暑假学习:第11讲 ---20讲(预习练习)(共11份打包)(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暑假学习:第11讲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预习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1.在探究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时用了图中的某个电路,L1和L2规格相同,L3与L1规格不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A1为0.3A,A2为0.15A,A3为0.45A。测量时的电路图应是(  )
A. B. C. D.
2.小明在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将电流表分别接入两个小灯泡串联电路的A、B、C三点,如图所示。测得A、B、C三点电流的关系是(  )
A.IA<IB<IC B.IA=IB=IC C.IA>IB>IC D.IA=IB+IC
3.如图甲所示电路,两灯正常发光,电流表A1的示数为0.6A,电流表A2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
A.两灯是串联连接的 B.流过L1的电流是 0.6A
C.流过L2的电流是2.6A D.干路电流是3.2A
4.如图所示,AO和OB是两段由同种材料制成的粗细不同的电阻线,这两段电阻线的长度相等。当把它们串联接入某一电路中时,电阻线AO和OB两端电流之间的关系是(  )
A. B.
C. D.无法确定
5.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电流表A1、A2、A3的示数分别为I1、I2、I3,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I1=I2=I3 B.I1>I2=I3 C.I1>I3>I2 D.I1>I2>I3
6.在图示的电路中,电流从P点流入,从Q点流出,R1=R2=R3,通过R2电流大小为0.3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R2电流的方向向左,电流表A的示数是0.9A
B.通过R2电流的方向向左,电流表A的示数是0.6A
C.通过R2电流的方向向右,电流表A的示数是0.9A
D.通过R2电流的方向向右,电流表A的示数是0.6A
7.如图所示,某电子线路板上有一个由三个电阻R1、R2和R3构成的局部电路。已知通过R1和R2的电流分别为4mA和10mA,则通过R3的电流可能是(  )
A.4mA B.8mA C.10mA D.14mA
8.在如下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流表指针偏转均为图乙所示,则灯泡L1和灯泡L2中的电流分别为(  )
A.1.2 A,0.22 A B.0.98 A,0.22 A C.0.96 A,0.24 A D.0.24 A,1.2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9.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1.6A,电流表的示数为0.9A,则中的电流是 A,中的电流是 A。
10.两只规格不同的灯泡按如图方式连接,当开关和均闭合时,两灯泡是 (选填:“串联”或“并联”)的;电流表测灯泡 (选填:“”或“”)的电流。
11.如图所示,电流表有两个量程为0~0.6A和0~3A.开关闭合时,A1和A2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且此时通过L1、L3的电流之比为1:8:当把灯泡L1从电路中拆除时,发现A2的示数减少了0.32A,则通过L2的电流为 A。
12.如图所示,电流表A1的示数为1.5 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8 A,则通过L1 的电流是 A。
13.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A1、A2、A3的示数分别为1.2 A、1 A、0.6 A,则通过L1的电流是 A,通过L2的电流是 A,通过L3的电流是 A.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4.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是实验的电路图。
(1)电流表应串联 (填“串联”或“并联”)在被测电路中。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电流表应接在甲图中的 点。
(2)小明同学在测量A处的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 ;在排除故障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
(3)下表是小亮同学在实验中用灯泡得出的实验数据,他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 。
15.探究“串并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关系”
(1)小明在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关系”时,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把灯泡L1、L2串联起来,分别把断开,把电流表接入,测量3个点流过的电流,在测量A点的电流时,刚接好最后一根线灯泡就亮了,但是发现电流表只偏转了一格,小明存在的错误是 ,电路需要调整的是 。
(2)电路调整后,小明测得A点的电流如图2所示,用IA表示,测通过A点的电流 。
(3)小明继续测出了B和C三点的电流分别为IB和IC,且示数分别为IB=0.24A,IC=0.24A.根据测量结果,初步得到串联电路电流的关系 (写出关系式)。
(4)小红接着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她连接了如图3所示的实物图,此时,电流表测的是 (“L1”“L2”或“干路”)的电流。
(5)她测出了L1、L2支路和干路上的电流分别为I1、I2和I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I1=0.2A,I2=0.3A,I=0.5A.根据测量结果,初步得到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的关系是 (写出关系式)。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
16.如图所示,暗盒内有若干只规格相同的小彩灯并联后接到暗盒外的电源上,为了判断暗盒内小彩灯的数目,现提供一只与暗盒内规格相同的小彩灯、两只电流表A1、A2和导线。
(1)请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在虚线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电路图。
(2)在你设计的电路中,若闭合开关后A1、A2示数分别为I1、I2则暗盒里小彩灯的只数n=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1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保持不变,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A的示数是0.25A,求:
(1)此时通过灯泡L3中的电流是多少A?
(2)当开关S1、S2、S3都闭合时,灯泡L2中的电流是800 mA,电流表A的示数是1.2A,此时灯泡L1和L3中的电流各是多少A?
(3)当只闭合开关S1和S2时,电流表A的示数是多少A?
1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40Ω,R2=20Ω,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示数是0.3A,求:
(1)电源电压;
(2)S1、S2均闭合时,电流表示数。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
A.A为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而三只电流表读数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B为并联电路,L3与L1规格不同,A1测L1、A2测L3、A3测干路,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A1为0.3A,A2为0.15A,A3为0.45A,符合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故B符合题意;
C.C为并联电路,L1和L2规格相同,电流相同,而三只电流表读数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D为并联电路,A2测干路电流,示数应该最大,而A2的示数最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B
【详解】如图,两灯串联,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IA=IB=IC
3.【答案】B
【详解】
解答:
(1)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L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故A错误.
(2)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干路电流大于任意支路的电流,而从电流表指针偏转位置来看,A2偏转的比A1读数还小,所以电流表A1的量程为0 0.6A,流过L1的电流为0.6A,故B正确;(3)电流表A2的量程为0 3A,分度值为0.1A,示数I=2.6A,干路电流为2.6A,故D错误;(4)由于并联电路电流规律:I=I1+I2,故通过灯L2的电流:I2=I I1=2.6A 0.6A=2A,故C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详解】由题意知,导体AO与OB串联接入电路,由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知,流过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所以,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5.【答案】C
【分析】
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首先分析出三块电流表所测的电路,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进行分析。
【详解】
由图知,三盏灯泡并联,A1测通过三盏灯的电流和,A3测通过L1和L2的电流,A2测通过L1的电流;所以A1的示数I1最大,其次是A3的示数I3,A2的示数I2最小。
故选C。
6.【答案】A
【详解】由电路图知,电流由P流入,经电流表后分为三个支路,一支路经R1后,经下面的导线流经Q,另外部分电流经上面导线后,分别经R2、下面的导线流经Q和R3流经Q,所以通过R2的电流方向向左,三个电阻并联在电路中,电流表测干路的电流,三个电阻的阻值相等,所以干路的电流I=3I2=3×0.3A=0.9A,电流表的示数为09A,故A正确,BCD错误。
7.【答案】D
【详解】由图可知R1、R2、R3的连接方式有以下几种可能:
①R1和R2并联后,再和R3串联,此时流过R3的电流为I=4mA+10mA=14mA
②R1和R3并联后,再和R2串联,此时流过R3的电流为I=10mA 4mA=6mA
③R2和R3并联后,再和R1串联,此时R1的电流应该大于R2的电流,而题目R2中电流是10mA,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
故流过R3的电流可能是6mA或14mA。
8.【答案】C
【详解】由电路图知,两灯并联在电路中,电流表A2测L2的电流,A1测干路电流,而两个电流表指针偏转相同,则A1、A2所选量程分别为0~3A和0~0.6A,则对应的示数分别为1.2A和0.24A,那么通过灯L1的电流
I1=I-I2=1.2A-0.24A=0.96A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0.7;0.9
【详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流表测支路的电流,则干路电流I=1.6A,通过的电流,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灯的电流
电流表测的是通过的电流,所以其电流大小为0.9A。
10.【答案】并联;
【详解】由图可知,将开关S1和S2闭合时,电流路径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开关S1,再经过电流表A1后,分成两支,一支经过灯泡L1、电流表A2;另一支经过灯泡L2、开关S2,然后两支汇合共同回到电源负极,所以电流有两条路径,即两灯泡是并联的,电流表A1测干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通过灯泡L1的电流。
11.【答案】0.24
【详解】由图可知,灯L1、L2、L3并联,电流表A1测量L2和L3的总电流,电流表A2测量L2和L1的总电流。当把灯泡L1从电路中拆除时,因为并联,所以流过L2和L3的电流没有发生变化。发现A2的示数减少了0.32A,说明流过L1的电流I1为0.32A。又因为两个开关都闭合时,通过L1、L3的电流之比为1∶8,所以流过L3的电流为,两个开关都闭合时,两个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相同,且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分别为0~0.6A,0~3A,所以A1选择的是大量程,A2选择的是小量程。又因为电压表指针指示同一位置,大小量程相差5倍,即,解得
12.【答案】0.7
【详解】
由图可知,电流表A1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量L2的电流,L1与L2并联,且I2=0.8A,I=1.5A,所以L1的电流为
13.【答案】0.2;0.4;0.6;
【详解】
由电路图可知,三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L2和L3支路的电流之和,电流表A3测L1和L2支路的电流之和;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得:I1I2I3=1.2A--------①,I2I3=1A-----------②,I1I2=0.6A---------③,由①②可得,I1=0.2A;由①③可得,I3=0.6A;故I2=1A0.6A=0.4A.则通过灯泡L1、L2和L3的电流分别是0.2A、0.4A、0.6A.
14.【答案】串联;C;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0.24A;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详解】
(1)电流表在分析电路时看作导线,所以电流表应串联接入电路。
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电流表应接在干路位置,即C点。
(2)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反转,则故障为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为0.24A。
(3)分析得出的实验数据,A点的电流与B点的电流之和,等于C点的电流,即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15.【答案】 连接电路时,开关未断开; 电流表的量程; 0.24; IA=IB=I; 干路; I=I1+I2
【分析】
【详解】
(1)[1][2]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就亮了,说明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电流表只偏转了一格,说明电流表的量程选大了,应改接小量程。
(2)[3]由图2可知,电流表使用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4A,即通过A点的电流是0.24A。
(3)[4]由实验数据知,通过A、B、C三点的电流相等,得到串联电路电流的关系
IA=IB=I
(4)[5]从实物图中可以看出,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过开关、电流表进行分支,分别经过两个灯泡回到电源负极,因此电流表测量的是干路电流。
(5)[6]由实验数据可得L1、L2支路和干路上的电流关系
0.2A+0.3A=0.5A
故可得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的关系是
I=I1+I2
16.【答案】;﹣1;
【详解】
(1)由于暗盒内有若干规格相同的小彩灯并联后接到暗盒外的电源上,所以暗盒内每盏彩灯的电流相同,因此将题目中给出相同规格的彩灯并联在暗盒两端,因与盒内小彩灯均为并联关系,故盒外小彩灯的电流即为盒内每灯的电流。用电流表测出干路电流和盒外规格相同小彩灯支路中的电流即可,即将盒外小彩灯与盒内灯泡并联后再与另一电流表串联,则两电表示数的差值即为盒内电流值。
(2)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A2示数为I2,电流表A1示数为I1,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则暗盒内小彩灯的数目为
17.【答案】(1)0.25A;(2)0;0.4A;(3)1.05A
【详解】解:(1)当只闭合开关S1时,L1、L3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电流表A的示数是0.25A,由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都相等,故通过灯泡L3中的电流是0.25A。
(2)当开关S1、S2、S3都闭合时,L1短路,故通过L1的电流为0;此时L2、L3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的电流,电流表A的示数是1.2A,已知灯泡L2中的电流是
I2=800mA=0.8A
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此时通过L3中的电流是
I3=I-I2=1.2A-0.8A=0.4A
(3)当只闭合开关S1和S2时,L1、L3串联后再与L2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根据(1)可知,L1、L3串联支路的电流为
I13=0.25A
由(2)知,L2的电流为0.8A,由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故电流表示数为
I并=I13+I2=0.25A+0.8A=1.05A
答:(1)此时通过灯泡L3中的电流是0.25A;
(2)此时灯泡L1和L3中的电流各是0.4A;
(3)当只闭合开关S1和S2时,电流表A的示数是1.05A。
18.【答案】(1)12V (2)0.9A
【详解】解:(1)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由可得,电源电压U=I1R1=0.3A×40Ω=12V。
(2)S1、S2均闭合时,R1、R2并联,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通过R2的电流,由于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互不影响,因此通过R1的电流仍为0.3A,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电流表示数)I=I1+I2=0.3A+0.6A=0.9A。
答:(1)电源电压为12V;
(2)S1、S2均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0.9A。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2025--2026暑假学习:第12讲 电路作图题(预习练习)
作图题(本大题共20小题)
1.根据图所示电路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相应的实物电路;
2.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小电动机能转动。请根据实物电路在虚线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电动机符号:M)

3.请把电路补充完整。已知电源电压为3 V。要求: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变阻器滑片向右滑时灯泡变亮。
4.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请将实物图乙连接起来。
5.如图甲为探究电流做功与电流大小的关系的装置,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连接图补充完整.
( )
6.(1)图甲是国庆期间国旗护卫队昂首前行的情景,旗手将旗杆放在肩膀上,右手握住旗杆下部。若将旗杆看成一个可绕肩膀转动的杠杆,其简化图如图乙,O为支点,A为右手握杆处。请在图乙中画出:杠杆平衡时,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
(2)请在原图上只改动一根导线,在这根导线上画“×”,并用笔画出一根正确的导线使两只电流表分别测干路和支路的电流。
7.(5分)如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实物连接起来。要求:闭合开关后,通电螺线管的上端为N极,当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
8.(1)在题1图虚线框中填入电池和电压表的符号,闭合开关两灯正常发光。
(2)小强乘坐高铁时发现高铁每节车厢都有两间厕所,只有当两间厕所的门都关上时(每扇门的插销都相当于一个开关),车厢中的指示灯才会发光,指示牌提示旅客“厕所有人”。请你把题15-2图方框中各电路元件连接成符合上述设计要求的电路图。
(3)如题3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V,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元件连接成电路,要求: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灯泡变亮。
9.(1)如题图,将这些元件连接成电路,要求:①开关控制两只小灯泡;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小灯泡L1亮度变亮,L2的亮度不变。
(2)如下图是小点所连的电路,他要测量小灯泡L2两端的电压。图上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找出那根连错的导线,在这根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重新画出一根正确连线,在方框里画出正确连接导线后的电路图。
(3)如图所示,甲为某电饭锅,其工作电路由手动开关S1、温控开关S2及加热电阻R1和R2(R1=10R2,额定电压均为220V)构成,当闭合手动开关S1时(此时常温下的S2处于闭合状态),两电阻同时正常工作进行煮饭,当饭熟时,温控开关S2自动断开,进入极小功率的保温状态。请你将其电路图画在虚线方框内(电源已画出)。
10.有人发明了“感应照明门把手”,只有在夜间且有人摸门把手时,锁孔旁的灯才亮,从而方便夜间开锁,它利用感应开关S1(有人摸门把手时,S1闭合;无人摸门把手,S1断开)以及光敏开关S2(天暗时S2闭合,天亮时S2断开)控制电路,达到目的。请根据上述描述,完成电路连接。
11.有人发明了“感应照孔门把手”只有在夜间且有人摸门把手时,锁孔旁的灯才亮,从而方便夜间开锁,它利用感应开关S1(有人摸门把手时,S1闭合;无人摸门把手,S1断开)以及光敏开关S2(天暗时S2闭合,天亮时S2断开)控制电路,达到目的。请根据上述描述,在图中完成电路连接。
12.(4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模拟可调光台灯电路,其中电位器有a、b、c三个接线柱,请正确连接实物电路,使顺时针旋转滑片时灯泡变亮。
13.家庭的卫生间一般都要安装照明灯和换气扇(用表示)。使用时,有时需要各自独立工作,有时需要同时工作,请你在框中画出符合上述要求的电路图。
14.
(1)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在虚线框内画出它的电路图。
(2)按要求在下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图:两灯并联,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控制的通断,控制的通断。
15.如图所示,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两灯并联,开关S只控制L2。
16.如图所示,请在原图上只改动一根导线,使电阻R1和R2组成并联电路,电流表A1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量通过电阻R2的电流。要求:只需在改动的导线上画“×”,并用笔将改动的导线画出,连线不能交叉。
17.现有两个灯泡,电源、电流表、开关及滑动变阻器各一个。某小组要设计符合如下要求的电路:灯L1和L2要并联,电流表测通过灯L2的电流;滑动变阻器向左移动,只能使灯L1的亮度变亮;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请在虚线框内画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图。
18.作图题:
(1)小伊家买了一辆国产纯电动轿车,其中一个智能设置是车门(车门相当于开关),车的前门和后门中任意一个门没有关好(关好即开关闭合),车辆的驱动电动机M都无法工作行驶。请你在下左图中将这种控制电路图画完整。
(2)如图所示,在○内填入电流表或电压表,闭合开关后,两灯泡都能发光。
(3)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上右图中元件连接成实物图,要求向左移动滑片,灯泡变亮,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
19.如图所示,按图(a)电路图连接图(b)的实物图。
20.如图所示,自贡某学校物理“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要设计一个自动防盗报警电路, 要求:晚间开关S闭合后,灯亮电铃不响;当房门被打开时,细导线AB被扯断,灯亮且电铃发声自动报警。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要求连接如图所示的电路元件。
参考答案
1.【答案】
【详解】
根据电路图分析电流流过的路径,电流从正极依次经过开关、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在实物图中从电源的正极开始依次连接,使电流流过的路径和电路图一致。
2.【答案】
【详解】由实物图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灯泡、开关、电动机,最后回到电源负极,灯泡和电动机串联在电路中,如图所示:

3.【答案】
如图所示
4.【答案】
【分析】
【详解】
从电源的正极开始,依次串联开关S、灯泡回到电源的负极即可,如下图所示:
5.【答案】
【详解】
探究电流做功跟电流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电压相同、通电时间相同,即要将两电阻并联,用两只电流表测出通过两电阻的电流,电流表可选用小量程,开关应接在干路上,如图所示:
6.【答案】(1) (2)
【详解】(1)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图中支点在O点,因此OA作为动力臂最长;动力的方向应该向上,过点A垂直于OA向上作出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
(2)如图A2测量通过L1的电流,要使A1测量干路电流,则电流通过A2后,再经过A1即可,故可将A2负接线柱与A1负接线柱的连线改接到A1的“3”接线柱。
7.【答案】如图所示
第18题图
【解析】要使通电螺线管的上端为N极,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流要从通电螺线管的下端流入;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则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故将变阻器的左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
8.【答案】(1)
(2)
(3)
【详解】(1)电压表相当于断路,所以灯泡要与电压表并联。
(2)经分析可知,两开关串联后与指示灯串联组成电路。
(3)经分析可知,灯泡应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且电压表应并联在灯泡两端以测量其电压。由于灯泡两端的电压可能会接近或等于电源电压(在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小时),因此电压表应选择0~15V的量程。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灯泡变亮。这意味着滑动变阻器应接入电路的阻值应随滑片的左移而减小。因此,滑动变阻器的左端应接上面的接线柱(通常标记为“上右”),右端接下面的接线柱(通常标记为“下左”),形成“左下右上”的连接方式。
9.【答案】(1)
(2)
(3)
【详解】(1)根据题目要求,开关接干路,两个灯泡并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小灯泡L1亮度变亮,L2的亮度不变,则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L1串联,接右下的接线柱,如下图所示:
(2)由图可知两个灯泡串联,要测量小灯泡L2两端的电压,需将电压表并联接在灯泡L2两端,由图可知此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所以需将电压表接L1左端的接线柱改接到L2左端,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电路图与实物图一一对应,如图所示:
(3)由题意可知,加热电阻R1和R2的额定电压均为220V,当按下S1时(此时S2处于闭合状态),两加热电阻同时正常工作,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R1和R2并联,当饭熟时,温控开关自动断开,为保温状态,则手动开关S1应位于干路,温控开关S2位于支路,因R1=10R2,所以由可知,R2的电功率远大于R1的电功率,则温控开关S2位于R2支路,电路图如下:
10.【答案】
如图所示
【关键点拨】两开关互相影响,因而两开关的连接方式是串联。在本题中,根据题意得出两开关的连接方式是解题关键。
11.【答案】见详解
【详解】由题意可知,感应开关S1、光敏开关S2串联共同控制灯,如下图所示:
12.【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顺时针旋转滑片时,灯泡变亮,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源电压不变时,电路总电阻变小,电位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丝变短,则将右侧的接线柱c和中间的接线柱b连入电路即可。
13.【答案】
如图所示
【关键点拨】
根据题意可知,照明灯和换气扇互不影响,能独立工作,故照明灯和换气扇并联,且分别由一个开关控制。
14.【答案】(1)见详解
(2)见详解
【详解】(1)分析电路可知,L1、L2并联,开关S、电流表A1在干路上,电流表A2与L1串联,据此得电路图如下:
(2)要求两灯并联,S0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S1控制L1的通断,S2控制L2的通断,故S0接在干路中,S1与L1串联,S2与L2串联,电路连接如下图所示:
15.【答案】
如图所示
16.【答案】
【详解】原电路中,若开关S1闭合,两电流表串联后再与开关S1串联直接接在电源两端(不允许)。要求电阻R1和R2组成并联电路,因电流表要与待测电路串联,电流表A1测量干路电流,A1接在干路上,电流表A2测量通过电阻R2的电流,电流表A2与电阻R2串联,如下图所示:
17.【答案】
【详解】已知两灯并联,则电路总的连接方式为并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说明了开关连在干路中;电流表测通过灯L2的电流,电流表与灯L2串联;滑动变阻器向左移动,只能使灯L1的亮度变亮,说明滑动变阻器与灯L1串联,且滑动变阻器用左半段电阻丝。
18.【答案】(1)见详解
(2)见详解
(3)见详解
【详解】(1)由题意可知,车的前门和后门中任意一个门没有关好(关好即开关闭合),车辆的驱动电动机M都无法工作行驶,所以必须两个开关都闭合才能使电动机工作,说明两开关相互影响,两个开关与电动机串联,如图所示:
(2)若甲为电流表,则电源短路,所以,甲应为电压表;甲为电压表,若乙为电压表,则电路断路,小灯泡不发光,则乙为电流表,此时两灯泡并联,都能发光,如图所示:
(3)由各元件的使用特点可知,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剩余元件串联,根据要求向左移动滑片,灯泡变亮,即使用的是滑动变阻器的左下端A接线柱,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如下图所示:
19.【答案】
如图所示
20.【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开关S闭合时,若导线AB完好则电铃不响;而当导线AB被拉断后电铃响,说明导线AB和电铃并联,导线AB完好时,电铃被短路。为了保护电路,灯泡应串联在干路中,开关S控制整个电路,也应串联在干路中,由此连接电路。
【解法归纳】本题的关键是开关S闭合后电铃不响;细导线AB被扯断,灯亮且电铃发声自动报警。即可得出细导线AB与电铃并联,正常工作时,细导线AB将电铃短路,当细导线AB断路后,电铃工作。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2025--2026新九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暑假学习:第13讲 电压(预习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1.下列说法与生产生活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是(  )
A.使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
B.大量事实表明: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
C.人们探测海底的新能源可燃冰是因其热值小
D.我国的家庭照明电路电压为380V
2.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电流表或电压表连接正确的是( )
A. B.
C. D.
3.在番茄上相隔一定距离分别插入铜片和锌片,即番茄电池。将铜片、锌片与电压表相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片是番茄电池的正极
B.电压表直接接在番茄电池上,会损坏电压表
C.番茄电池形成通路后,电流将从锌片流出
D.番茄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托起一支铅笔所用的力约为10N
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8s D.一节干电池的电压约为36V
5.如图所示,已知两只灯泡L1和L2是并联的,则在①、②和③三个电表中(电流表或电压表)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是电流表,②和③是电压表;
B.①和③是电压表,②是电流表;
C.①和③是电流表,②是电压表;
D.①②和③都是电流表
6.由于工具使用不正确,导致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小的是(  )
A.在中考体育“立定跳远”测试中,工作人员未将皮尺拉直
B.在测量温度的实验中,小明将温度计放入待测热水中立即读数
C.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小华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未归零
D.在使用电压表测电压时,小红误将接入小量程的电压表按照大量程读数
7.能用电压表测灯L2两端的电压,正确的电路图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电路,①、②、③可能是电流表,也可能是电压表。当开关闭合后,两灯都发光,且三个电表都有正常示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是电流表,②是电压表
B.①是电压表,②③是电流表
C.①、②是电流表,③是电压表
D.①、②是电压表,③是电流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9.下图是电解水实验原理图,蓄电池在向外供电时把 能转化为电能。为增强水的导电性,通常向水中加少量的NaOH。在闭合开关的瞬间,溶液中的Na+移动方向是从C到D,则蓄电池的A端是 极。
10.如图所示,请读出图中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 A;U= V。
11.如图所示是四种常用实验器材,其中用来测量温度的是 ,测量电压的是 ,测量物体质量的是 ,可用来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的是 (均选填字母)。
12.如图所示的电路叫热电偶电路。 将铜丝与铁丝的两个接头分别放在温度不同的环境中。例如:冰水混合物中和酒精灯的火焰上,此时会发现电流表有读数。课外小组的同学研究了热电偶电路中电流与温度差的关系,他们得到的数据如表:
A、B两接点间的温度差() 0 1 100 200 300 500 800 1000 1500 1700
电路中的电流() 0 1 64 142 229 417 731 956 1545 1781
(1)电流表右端的接线柱为“+”,指针向右偏转,用箭头在图中标出流过右侧铜丝的电流方向 。
(2)热电偶电路在电路中可以作为 (选填“电源”、“用电器”、“导线”)使用,由题中条件可以判断,此时 (选填“A”或“B”)相当于电源的正极。
(3)从数据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两金属接点的温度差越 ,电流大。
13.在科学活动课上小明做了“水果电池”的实验:他将铜片和锌片作为电极插入柠檬中,并将铜片和锌片与电压表相连,发现电压表有示数,如图所示;然后,他将锌片换成铝片,另一个电极的材料不变,同样连接到电压表上,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发生了变化.请根据以上的实验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4.如图所示,电压表的示数是 V。
15.水果含有果酸,在水果中插入两片不同金属制成的极板,就组成了一个水果电池。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用电压表测量自制的柠檬水果电池两端电压的实验装置,其中他用电压表的“”接线柱通过导线接铜片,“”接线柱通过导线接铁片,完成连接后,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片相当于该水果电池的 极(选填“正”或“负”);
(2)该水果电池的电压是 V;
(3)小明将电压表的“”接线柱通过导线与锌片连接,用锌片替换铁片做水果电池的极板,并保持两块极板之间的距离、极板与水果的接触面积不变,再次测量水果电池两端的电压,发现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度更大。请根据小明的实验步骤及现象,写出他所探究的问题: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16.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要使、并联,请在圆圈内填出“V”或“A”。
17.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流表指针偏转均为图乙所示,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求:
(1)电源电压是多少?
(2)2 min 通过 R2 的电荷量是多少?
(3)通过 R1的电流是多少?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
18.(1)小明在使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电压时,将电压表接入电路前,电压表的指针如图a所示,则应采取的操作是 ;
(2)如图b所示,它们的读数分别是甲: A,乙: V,丙: A,丁: V。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环境气温在23℃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所以人体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故B符合题意;
C.人们探测海底的新能源可燃冰是因其热值大,故C不符合题意;
D.我国的家庭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故D不符合题意。
2.【答案】D
【详解】A.图中电流表与电阻并联,连接错误,电压表与电阻并联,正负接线柱连接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电流表与电阻串联,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电压表与电阻并联,但正负接线柱连接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电压表与灯泡串联,电流表与电阻并联,所以连接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电流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与用电器并联,且接线柱连接正确,故D符合题意。
3.【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与电压表正接线柱“3”相连的为铜片,且图中电压表指针正向偏转,所以铜片为番茄电池的正极,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电压表示数较小,小于电压表的量程,因此将电压表直接接在该番茄电池上,不会损坏电压表,故B错误;
C.铜片为番茄电池的正极,锌片为番茄电池的负极,根据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可知,则番茄电池形成通路后,电流从铜片流出、从锌片流入,故C错误;
D.番茄电池中储存有化学能,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
4.【答案】A
【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A符合题意;
B.一只铅笔的的质量大约是15g,即0.015kg,则重力大约是0.15N,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5S,故C不符合题意;
D.一节干电池的电压约为1.5V,故D不符合题意。
5.【答案】C
【详解】两只灯泡L1和L2是并联的,电流表在电路中相当于导线,电压表在电路中相当于开路,所以①和③是电流表,②是电压表,故选C。
6.【答案】B
【详解】A.在中考体育“立定跳远”测试中,工作人员未将皮尺拉直,会使结果偏大,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测量温度的实验中,小明将温度计放入待测热水中,示数还未上升稳定就立即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小,故B符合题意;
C.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小华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未归零,相当于未放物体就有示数,使测量值偏大,故C不符合题意;
D.在使用电压表测电压时,小红误将接入小量程的电压表按照大量程读数,读数是真实值的5倍,是测量值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
7.【答案】B
【详解】A.由图知道,电压表并联在L1的两端,测量的是L1两端的电压,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道,开关闭合后,电压表并联在L2的两端,正负接线柱接法正确,测量的是L2两端的电压,故B符合题意;
C.开关闭合后,电压表并联在L2的两端,但正负接线柱接法错误,不能测量的是L2两端的电压,故C不符合题意;
D.开关闭合后,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故D不符合题意。
8.【答案】A
【详解】A.若①、③是电流表,②是电压表时,两灯泡并联,电压表②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①测左边灯泡的电流,电流表③测干路电流,三个电表都有正常示数,故A正确;
B.若①是电压表,②、③是电流表时,②电流表和左侧灯泡被短路,电流表②无示数,故B错误;
C.若①、②是电流表,闭合开关后,会造成电源短路,会烧坏①、②电流表和电源,故C错误;
D.若①、②是电压表,③是电流表时,左边的灯泡断路,不发光,故D错误。
9.【答案】化学;负
【详解】蓄电池在向外供电时,消耗自身化学能,产生电能,即把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Na+将向负极移动,而Na+方向是从C到D,故与D相连的A端是电源的负极。
10.【答案】0.48;10.5;
【详解】
由图知道,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48A。
由图知道,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分度值为0.5V,示数为10.5V。
11.【答案】D;B;A;C
【详解】
[1]测量温度应使用温度计,D为温度计。
[2]测量电压应使用电压表,B为电压表。
[3]测量物体质量可使用天平或电子秤,A为电子秤。
[4]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应使用杠杆来研究,C为杠杆。
12.【答案】;电源;B;大;
【详解】
(1)因为电流表右端接线柱为正极,故可以确定右侧的电流方向为由铜丝流向电流表,如图所示:

(2)由题意可知,热电偶电路可以使电路产生电流,可以当作电源使用,根据(1)中电流方向可知,B相当于电源的正极。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当A、B端温度差越大时,电路中的电流越大。
13.【答案】水果电池电压的大小与电极的材料是否有关?
【详解】
其中一个电极的材料由锌片换成铝片,另一个电极的材料不变,同样连接到电压表,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发生了变化,所以可提出探究的问题为:水果电池电压的大小与电极的材料是否有关?
14.【答案】8.5。
【详解】由图知,电压表选择的是0~15V量程,对应的分度值为0.5V,此时的示数为8.5V。
15.【答案】(1)负;(2)0.6;(3)水果电池的电压与电极的材料是否有关
【详解】(1)电压表的指针右偏,说明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则铜片为正极,铁片端为负极。
(2)由图可知,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则其示数为0.6V。
(3)小明改变了电极的材料,并保持两块极板之间的距离、极板与水果的接触面积不变,再次测量水果电池两端的电压,则他运用控制变量法所探究的问题是:水果电池的电压与电极的材料是否有关。
16.【答案】
【详解】
开关S闭合后,要使电阻、并联,因此电流必须从正极出发,分别流入电阻和中,故B为相当于开路的电压表;又因为电流通过A、通过电阻流回负极,因此A为相当于导线的电流表,如下图所示:
17.【答案】(1)2.5V;(2) ;(3)
【详解】
(1)电阻R1与R2并联,电流表A2测的电阻R2的电流,而电流表A1测的是干路电流,电压表测的电阻R2的电压,由于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电源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故电源电压为如图丙所示的电压,电源电压的大小为2.5V。
(2)由电阻R1与R2并联,电流表A2测的电阻R2的电流,而电流表A1测的是干路电流,两个电流表指针偏转均为图乙所示,那么A1的示数为1.2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24A,则通过电阻R2的电流为0.24A,根据电流强度的公式可知,2 min 通过 R2 的电荷量是
(3) 通过 R1 的电流
答:(1)电源电压的大小为2.5V;
(2) 2 min 通过 R2 的电荷量是;
(3) 通过 R1 的电流是。
18.【答案】对电压表进行调零;0.46;2.5;2.3;12.5;
【详解】
(1)[1]由图1可知,将电压表接入电路前,电压表的指针未指在零刻度线上,所以应采取的操作是对电压表进行调零,即调节表盘中间的调零螺丝,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
(2)[2][3][4][5]在图2 中,甲和丙表盘中间有“A”,说明甲和丙是电流表,其中甲电流表采用的是0~0.6A量程,对应的分度值是0.02A,示数为0.46A;丙电流表采用的是0~3A量程,对应的分度值是0.1A,示数为2.3A;乙和丁表盘中间有“V”,说明乙和丁是电压表,其中乙电压表采用的是0~3V量程,对应的分度值是0.1V,示数为2.5V;丁电压表采用的是0~15V量程,对应的分度值是0.5V,示数为12.5V。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2025--2026新九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暑假学习:第14讲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预习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且保持不变;当开关闭合时,两只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则( )
A.两端电压为,通过的电流为
B.两端电压为,通过的电流为
C.两端电压为,通过的电流为
D.两端电压为,通过的电流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并联电路中,不论灯泡电阻是大是小,每个灯泡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B.使用电压表时,它的两个接线柱不允许不通过用电器直接与电源两极相连
C.只要电路两端接上电压表,则电路中一定有电流通过
D.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一定的量程,使用时应注意选择量程,量程越大越好
3.如图表示两电阻Ra和Rb的I﹣U关系图像。将Ra和Rb先后以图的甲图和乙图两种方式接在同一恒压电源上,流过它们的电流和它们两端电压与分别在图中标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I1=I2=I3=I4 B.I3C.U14.如图所示电路,灯L1电阻比L2大,闭合开关后,灯L1与L2均能发光,电压表V2的示数为2.5 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V1的示数大于2.5 V
B.V1的示数小于2.5 V
C.V的示数大于2.5 V
D.V的示数等于2.5 V
5.某同学在探究“电阻上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利用图甲所示电路,在a、b两点分别接入定值电阻R1 , R2 , 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多组数据,并根据数据绘制了两个电阻的U﹣I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若将R1 , R2组成并联电路,当通过R1的电流为1A时,通过R2的电流为( )
A.0.5A; B.1A; C.2A; D.3A
6.闫丽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时,按如图甲所示的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用电压表分别测量 、 、 三处的电压。关于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时电压表的示数 ,且示数不为0,可能是a、b之间发生了断路
B.测出 间的电压后,保持b不动,将a改接到c,可以测出
C.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必须将电压表调零
D.实验测得 ,由此可得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7.如图所示电路的两灯泡L1和L2分别标有“3.8V0.2A”和“3.8V0.3A”字样,闭合开关后两灯均发光.假设灯泡的电阻不受温度影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灯串联
B.灯L2更亮
C.灯L1的电阻丝更粗
D.电流表A2的示数为0.5A
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电压表V1的示数为6 V,电压表V2的示数为2 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L1两端电压为2 V
B.电源两端电压为4 V
C.断开开关,只将电压表V2换成电流表,则L1与L2串联
D.断开开关,将两个电压表都换成电流表,则L1与L2并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9.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Vl的示数为4.5V,则电压表V2的示数是 ,电源电压是
10.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电源电压为 V,L1、L2都发光时,L2两端的电压为 V。
11.如图是电阻A和B的图象。由图可知电阻A的阻值为 ;若把二者串联后接入某电路,当通过电阻A的电流为,电阻B两端的电压是 V。
12.如图(a)所示电路,当闭合开关后,灯泡L1和L2都发光,这时两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指针位置均为图(b)所示,则L1两端的电压为 V,L2两端的电压为 V。
13.[2023湖南常德中考改编,中]如图是两灯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两灯额定电压均为。若将两灯并联后接入电路,则干路电流最大为__A;若将两灯串联后接入电路,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电源电压最大为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4.小文选用两节新电池,两个小灯泡,一个电压表。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来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1)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与B、B与C、A与C两点间的电压为UAB、UBC、UAC得到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是 (用公式表示);
实验次数 UAB/V UBC/V UAC/V
1 0.8 2.2 3.0
2 1.0 2.0 3.0
3 1.2 1.8 3.0
(2)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则此时灯L1两端的电压为 V;
(3)小文在测量了灯L1两端的电压后,断开开关,然后将电压表的B端不动,A端松开,接到C接线柱上,测量L2两端的电压,这一做法存在的问题是 ;
(4)小文发现同桌小凤按照甲图连接的实物图丙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此时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为 V。
15.小洋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1)连接电路时,开关S必须 ,实验中最好选择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灯泡;
(2)测出灯L1两端的电压后,小洋断开开关将与A点相连的导线直接改接到C点测L2两端的电压。这种接法错误的原因是 ;
(3)经过多次实验可得到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关系式是 (用UAB、UBC、UAC表示)。小洋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16.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5A,电压表V1的示数为6V,电压表V2的示数为2V。求:
(1)通过灯L1的电流;
(2)灯L2两端的电压;
(3)灯L1两端的电压。
17..如图甲所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当开关S闭合时,灯泡L1、L2正常发光。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丙所示,问:
(1)通过灯泡L1、L2的电流分别是多少?
(2)若灯泡L1的灯丝烧断,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是多少?
(3)如图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的指针均为图乙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是多少?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
18.小明设计的电路图如图1.
(1)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表示导线,把图2中的实物连接起来。
(2)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两灯发光,如图3电压表的示数为 ,的示数为灯两端电压为 。
(3)将图2中的电池改为五节新电池,且两电压表更换合适的量程,再闭合开关,两灯不亮,此时、的示数均为,这可能是 烧断(选填“”“”)。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和并联,测干路电流,测通过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可知,和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即均为;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可知,通过和的电流之和为,通过的电流为,则通过的电流为,故A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A
【详解】A.并联电路支路电压都等于电源电压,故A正确;
B.电压表可以直接并联在电源两端,它的两个接线柱允许不通过用电器直接与电源两极相连,故B错误;
C.当电压表并联在导线两端时,示数为零;故C错误;
D.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一定的量程,使用时应注意选择量程,量程合适即可,并不是越大越好,故D错误。
3.【答案】B
【详解】AD.当二者串联时,Ra两端电压为电源电压的一部分即小于电源电压,并联时其电压等于电源电压,且电源电压不变,有
U1根据可以推导出
故AD错误;
B.读图象可以知道,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Ra的电流小于通过Rb电流,根据推导出
两个电阻并联,其两端电压相等,根据可以得到
故B正确;
C.因为,二者串联时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根据U=RI可以推导出
U1>U2
故C错误。
故选B。
4.【答案】D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灯并联,电压表V1测量灯L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量灯L2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测量电源电压。已知电压表V2的示数为2.5 V,即灯L2两端的电压为U2=2.5 V,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等于电源电压,所以U=U1=U2=2.5 V;则电压表V、V1的示数均为2.5 V,故D正确。
5.【答案】A
【详解】由图中U-I关系图像可见,当R1、R2两端电压相同(等效于并联)时,通过R2的电流是通过R1的电流的一半,若将R1,R2组成并联电路,当通过R1的电流为1A时,通过R2的电流为0.5A。
6.【答案】A
【分析】(1)故障一般为短路和断路两种情况,根据现象分析解答;
(2)用电压表测电压时,电流要从电压表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向偏转。
【详解】A.实验时电压表示数 ,且示数不为0,可能是a、b之间发生了断路或b、c间发生了短路,故A项正确;
B.用电压表测出 间电压后,保持b不动,将a改接到c,虽然电压表此时与L2并联,但电流从电压表负接线柱流入,闭合开关后,电压表指针会反偏,所以不能测出L2两端的电压,故B项错误;
C.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若电压表的指针指在了零刻度线的左边时,即指针反向偏转,说明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需要将电压表的正负极接线柱互换,故C项错误;
D.实验测得 ,可能是两灯泡的规格相同,不能得出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相等,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考查电压表使用、数据分析、故障分析等知识,有一定的难度。
7.【答案】B
【分析】
作出等效电路图,分析串并联解题.
【详解】
作等效电路图,由图可得,两灯泡为并联,由额定电压及电流可计算出L1电阻为19 ,L2电阻为12.7,因为并联电压相等,由 可得灯泡L2实际功率更大则更亮,L1电阻更大,则L1灯丝更粗,电流表A2测总电阻,只有当灯泡都正常发光是电流才为0.5A.
8.【答案】D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两灯泡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的电压,电压表V2测L2两端的电压,由两个电压表的示数可知,电源的电压U=6 V;电压表V2的示数为2 V,则L2两端的电压U2=2 V;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L1两端电压U1=U-U2=6 V-2 V=4 V,故A、B错误。断开开关,只将电压表V2换成电流表,L2被短路,电路为灯泡L1的简单电路,则L1亮,L2不亮,故C错误。断开开关,将两个电压表都换成电流表,由于电流表相当于导线,则电流分别流入两个灯泡,所以L1与L2并联,故D正确。故选D。
9.【答案】 4.5V ; 4.5V
【分析】
先分析电路的结构和电压表的测量对象,然后根据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进行解答.
【详解】
根据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压表Vl和电压表V2的都测量并联电路两端电压,即电源电压,故电压表V2的示数等于电压表Vl的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即4.5V.
10.【答案】3.5;1.8
【详解】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两灯串联,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由图乙可知,电压表的量程是0~3V,分度值是0.1V,电压表的示数是1.7V,即L1两端电压是1.7V,S1、S2都闭合时,L2短路,电路为L1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由图丙可知,电压表的量程是0~15V,分度值是0.5V,电压表的示数是3.5V,即电源电压U=3.5V,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L2两端的电压
U2=U-U1=3.5V-1.7V=1.8V
11.【答案】5;3.0
【详解】由图知,当通过A的电流为0.6A时,A两端的电压为3.0V,根据可得电阻A的阻值为
若把二者串联后接入某电路,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通过A的电流为0.3A时,通过B的电流也为0.3A,由图可知,此时B两端的电压为UB=3.0V。
12.【答案】 1.2V ; 4.8V
【详解】[1][2]由图(a)可知,开关闭合后,小灯泡L1、L2串联,电压表V1测量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量灯泡L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电压表V1的示数大于电压表V2的示数,现在两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是因为电压表使用的量程不同,电压表V1使用的是0~15V的大量程,V2 使用的是0~3V的小量程,由图(b)电压表指针的位置可知,电压表V1的示数,即电源电压U=6V,电压表V2的示数,即L1两端的电压U1=1.2V,则L2两端的电压为
U2=U-U1=6V=1.2V=4.8V
13.【答案】1.5; 8
【解析】两灯并联后接入电路中,电源电压最大等于两灯的额定电压,即为,由图像可知此时通过甲灯和乙灯的电流分别为、,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可知,干路电流的最大值为。将两灯串联后接入电路中,由图像可知,甲灯和乙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分别为、,所以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可知,此时,由图像可知,此时,,由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可知,电源电压的最大值。
14.【答案】UAC=UAB+UBC;1.2;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错误;3
【详解】(1)由电路图知道,AB两点间的电压为L1两端的电压,CD两点间的电压为L2两端的电压,AD两点间的电压为电路两端的总电压,分析表中的数据知道,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即
UAC=UAB+UBC
(2)由图乙知道,电压表选用0~3V量程,分度值为0.1V,电压表的示数为1.2V。
(3)测量了灯L1两端的电压后,如果将电压表的B端不动,A端松开,接到C接线柱上,测量L2的电压,由图知道,这样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了,即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4)小文发现同桌小凤按照甲图连接的实物图丙是错误的,因为此时闭合开关,电压表与L1串联,再与L2并联,相当于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故其示数为电源电压3V。
15.【答案】(1)断开;不同;(2)电压表“+”“-”接线柱接反;(3);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详解】(1)连接电路时,为了保护电路,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状态。
(1)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必须换用不同规格的的小灯泡进行多次实验,这样得出的规律才有说服力。
(2)电压表在测量电压时,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将与A点相连的导线直接改接到C点测L2两端的电压,这样会导致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不能测出L2的电压。
(3)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的知识可知,若能得到即可,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16.【答案】(1)0.5A;(2)2V;(3)4V
【详解】解:(1)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后,两灯泡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V2测L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流表的示数为0.5A,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则通过L1的电流为0.5A。
(2)电压表V2测L2两端的电压,已知电压表V2的示数为2V,则L2两端电压U2=2V。
(3)由于电压表V1测电源的电压,已知电压表V1的示数为6V,即电源电压U=6V,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则L1两端电压为
U1=U-U2=6V-2V=4V
答:(1)通过L1的电流为0.5A;
(2)L2两端电压为2V;
(3)L1两端电压为4V。
17.【答案】(1)0.48A,1.02A;(2)0.48A,0.48A;(3)4.8V,1.2V
【详解】
解:(1)由图可知:L1、L2并联,A1测干路电流,A2测通过灯L2电流,则干路电流I=1.5A,通过灯L2电流为I2=0.48A。通过灯L1电流为
(2)由于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互不影响,并且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因此电流表A2的示数不变,还是0.48A。若在工作过程中L1灯丝突然烧断,A1也测通过L2的电流,还是0.48A。
(3)因为电阻R1和R2串联,而电压表V1测量的是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量的是R2电压,所以电压表V1的示数应该比电压表V2的示数大,但是两个电压表的指针均为图乙所示,故电压表V1选的是大量程,读数应为6V;电压表V2选的是大量程,读数应为1.2V。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知,R1两端电压为
答:(1)通过灯泡L1、L2的电流分别是0.48A、1.02A;
(2)若灯泡L1的灯丝烧断,电流表A1、A2的示数均为0.48A;
(3)电阻和两端的电压分别为4.8V、1.2V。
18.【答案】;;;
【详解】
(1)[1]由电路图可知,两灯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测电源电压;由于电源是两节干电池组成,则电源电压约为3V,所以电压表、都选用小量程;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如图所示:
(2)[2][3]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两灯发光;由图3可知,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示数为,即;已知的示数为,则电源电压,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的电压
(3)[4]将图2中的电池改为五节新电池,且两电压表更换合适的量程,两灯不亮,说明电路中可能有断路故障;图中测电源电压,始终有示数;若烧断,则示数为0,不符合题意;若烧断,两灯不亮,与串联,此时测电源电压,故、的示数均为,符合题意。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2025--2026新九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暑假学习:第15讲 电阻(预习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
1.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单位是
A.伏特 B.欧姆 C.安培 D.瓦特
2.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路中有电流时,电路两端一定有电压
B.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也为0
C.电阻一定时,电阻两端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成正比
D.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它两端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决定
3.在做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将一根粗细均匀的镍铬合金丝截成两段后分别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则这个实验探究的是(  )
A.导体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B.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
C.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D.导体电阻与导体温度的关系
4.关于一段粗细均匀的镍铬合金丝的电阻,在温度一定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金丝的长度一定时,合金丝的横截面积越小,其电阻越小
B.合金丝的电阻与该合金丝横截面积无关
C.合金丝的横截面积一定时,合金丝越长,其电阻越大
D.合金丝的电阻与该合金丝中的电流大小有关
5.如图所示,是红红同学在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时的实验器材和电路连接,其中导体材料a、b、c粗细相同,b、c、d长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使实验方便和快捷,在更换导体时,可以不断开开关
B.将材料a、d接入电路,能得出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有关
C.将材料a、c接入电路,可以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D.通过灯泡的亮度来间接分析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6.如图所示,将一根铜丝拉长,一定变大的物理量是(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电阻
7.小明用如图器材来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三根金属线横截面积相同,其中①和③长度相等,②和③合金材料相同(夹子只能夹在接线柱上)。实验中(  )
A.选择①和②金属线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的关系
B.电流表示数越大,表明接入电路中的金属线的电阻越大
C.探究电阻的大小是否跟导线的长度有关应选择金属线②和③
D.利用该线路板能探究电阻的大小是否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8.如图,两根铜导线长度相同,导线A处直径大于B处,则它们的电流关系是IA_____IB,电阻关系是RA_____RB。(选填“<”、“>”或“=”)
9.善于动手动脑的小严取口香糖锡纸,剪成如图甲所示形状,其中 AB和CD段等长。根据所学知识他判断RAB RCD(选填“>”“=”或“<”);他戴好防护手套,将锡纸条两端连接电池正、负极,如图乙所示,发现锡纸条很快开始冒烟、着火。这是因为锡纸电阻较小,电路发生 (选填“断路”或“短路”)现象。
10.如图所示的是小明自制的调光台灯。把一根导线固定在铅笔芯最左端,然后将另一根导线接触铅笔芯右端并逐渐向左滑动,小明会看到的现象是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导体的 减小,引起导体电阻变小。
11.长度相同的镍铬合金丝A比B粗得多,它们以某种方式连入同一个电路,如图所示.如果镍铬合金丝A和B的电阻分别为RA和RB,此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IA和IB,则有RA RB,IA IB.(选填“>”“=”或“<”)
12.某物理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进行了下列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绒布摩擦过的试管靠近一堆小纸片,发现小纸片被吸引,当小纸片接触上试管后,有的小纸片又快速向外跳开,这是因为小纸片接触到试管后,带上了与试管______种的电荷而被______的缘故;
(2)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将一支装有适量乙醚液体的试管(管口塞有软木塞)插入热水中,很快就观察到乙醚沸腾起来,紧接着,软木塞冲出试管口。在这一过程中,通过______方式使乙醚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______能;
(3)他们想初步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而实验桌上只有图丙中所示的器材,利用这些器材可以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______、______的关系。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3.热爱物理的小唐进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根据生活经验他做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①:导体电阻与长度有关。
猜想②: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③:导体电阻与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A、B、C是三根金属丝,参数如下表所示: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 0.5 0.3
B 镍铬合金 0.5 0.6
C 锰铜合金 0.5 0.3
(1)实验中通过比较电流表的示数来反映电阻的大小,这种物理研究的方法叫做 法;
(2)小唐将导线A的不同长度接入电路,发现接入电路中的导线A越长,电流表的示数越 ,说明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有关;
(3)为了验证猜想②,应选择序号为 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若选择A、C两根电阻丝,是为了验证猜想 (均填序号);
(4)小唐用酒精灯加热金属丝,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发生变化,说明导体的电阻与 有关;
14.小陈利用图甲的器材和乙的电路想探究“电阻丝的电阻R与长度L、横截面积S和材料的关系”,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在图乙中MN间接入不同的电阻丝时,可通过观察 来判断电阻丝电阻的大小,这种重要的物理实验方法叫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小陈选用金属丝A和C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电阻丝电阻大小与 的关系。
(3)小陈为使实验结论更加完整,还找来一根金属丝D,这根金属丝D和其它三根金属丝的 一定不同。
(4)若将如图丙所示的长方体金属块接入电路,你认为沿 (选填“AB”、“CD”或“EF”)方向接入图乙电路时,电流表示数最小。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15.220V 25W和220V 100W白炽灯泡的灯丝均是由金属钨材料制成的,其长度基本相同,但是粗细不同,因而在点亮后的亮度也不同.试回答:哪个灯泡的电阻丝较粗?为什么?
16.小磊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长度的关系.他选择了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长度不同的多根金属丝,在相同条件下,测量这些金属丝的电阻,并记录数据如表.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归纳出电阻R与导体长度L的关系式:R= .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
17.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物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当温度不断升高,物体的电阻是否会不断变大,最终变成无限大呢?其实,不同材料的物体情况各有不同。
金属导体,如铁、铜等,其电阻率(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这是因为温度升高,金属材料中自由电子运动的阻力会增大,电阻就会不断变大。到了一定温度,物态开始发生变化,例如:从固体变成液体,再从液体变成气体。在物态变化时,由于原子的排列变得更为混乱、分散,电阻率还会出现跳跃式的上升。
半导体,由于其特殊的晶体结构,所以具有特殊的性质。如硅、锗等元素,它们原子核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挣脱束缚,也没有被原子核紧紧束缚,所以半导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但温度升高,半导体原子最外层的电子获得能量,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可供其他电子移动的空穴增多,所以导电性能增加,电阻率下降。掺有杂质的半导体变化较为复杂,当温度从绝对零度上升,半导体的电阻率先是减小,到了绝大部分的带电粒子离开他们的载体后,电阻率会因带电粒子的活动力下降而稍微上升。当温度升得更高,半导体会产生新的载体(和未掺杂质的半导体一样),于是电阻率会再度下降。
绝缘体和电解质,它们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一般不成比例。
还有一些物体,如锰铜合金和镍铬合金,其电阻率随温度变化极小,可以利用它们的这种性质来制作标准电阻。
当温度极高时,物质就会进入新的状态,成为等离子体。此时,原子被电离,电子溢出,原子核组合成离子团,因此即使原本物质是绝缘体,成为等离子体后也可导电。
如果温度更高会是什么情况?据报道,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下属的研究小组,利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成功地制造出有史以来最高温度,该极端状态产生的物质成为新的夸克胶子混合态,其温度约为四万亿摄氏度,是太阳核心温度的25万倍。这种物质存在的时间极短(大约只有),所以它的电性质尚不明确。
总之,物体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物体的电阻并不一定会变得无限大,使得电流完全无法通过。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绝缘体成为等离子体后 导电;(选填“能够”或“不能”)
(2)本文的第二自然段,研究的科学问题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 ;
(3)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导体的导电性会增强
B.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可能会减小
C.用镍铬合金制成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变小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在国际单位制中伏特是电压的单位、安培是电流的单位、瓦特是电功率的单位、欧姆是电阻的单位.故选B.
2.【答案】A
【详解】A.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因为电压是使电路形成电流的原因,故A正确;
B.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不为零,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故B错误;
C.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它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故C错误;
D.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它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故D错误。
3.【答案】C
【详解】由导体的决定因素可知,电阻的大小与四个因素有关,因此要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决定因素的关系,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由题意可知,将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分成两段,由此可以确定这两段电阻丝的材料、横截面积是相同的,根据图示的两根电阻丝,可以知道电阻丝的长度不同,因此实验探究的是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4.【答案】C
【详解】A.合金丝的长度一定时,合金丝的横截面积越小,其电阻越大,故A错误;
B.在长度一定时,合金丝的电阻随合金丝的横截面积大而减小,故B错误;
C.合金丝的横截面积一定时,合金丝越长,其电阻越大,故C正确;
D.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有关,而与导体的电压与电流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C
【详解】A.根据安全用电原则,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故A错误;
B.材料a、d横截面积和长度均不同,没有控制变量,所以不能得出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有关,故B错误;
C.材料a、c只有长度不同,可以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故C正确;
D.通过灯泡的亮度来间接分析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用到了转换法,故D错误。
6.【答案】D
【详解】质量是物体体所具有的一种物理属性,是物质的量的量度。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之一。将一根铜丝拉长,铜丝的质量和密度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铜丝的体积也没有发生改变。而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横截面积与长度有关,将铜丝拉长,铜丝的长度变长、横截面积小,所以铜丝的电阻变大。
故选D。
7.【答案】C
【详解】A.①和②金属线的材料和长度均不相同,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的关系时应控制金属线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电流表示数越大,表明此时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则电阻较小,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电阻的大小和导线长度的关系时需使量金属线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②和③两金属线均为镍络合金丝且横截面积相同,故C符合题意;
D.因三根金属丝横截面积相同,故不能探究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 = <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它们串联连接,由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因此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即
IA=IB
[2]因为A,B是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它们的长度相等,A的横截面积大于B的横截面积,所以
RA<RB
9.【答案】>;短路
【详解】由图知,相同长度的ab段和bc段银纸,ab段横截面积较小,所以ab段的电阻较大;因为锡属于金属,具有导电性,且电阻很小,将锡纸条带锡的一靖接在电池的正极,另一端接在电池的负极,形成了 电源短路,此时电路中迅速产生大量热量使温度达到锡纸的着火点而使之燃烧。
10.【答案】灯泡变亮 长度
【详解】由图可知,将另一根导线接触铅笔芯右端并逐渐向左滑动,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的长度逐渐减小。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使得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故灯泡变亮。
11.【答案】 <; =
【详解】
由图知,A、B串联,所以电流相等;
由题意知,AB材料和长度相同,A的横截面积大,电阻更小.
12.【答案】 同 排斥 62 做功 机械 横截面积 长度
【详解】(1)[1][2]用绒布摩擦过的试管靠近一堆小纸片,发现小纸片被吸引,这说明试管带上了电;当小纸片接触上试管后,小纸片会带上与试管相同的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有的小纸片又快速向外跳开。
(2)[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0℃以上,示数为62℃。
[4][5]软木塞冲出试管口时,试管内的乙醚蒸气对软木塞做功,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6][7]图中只有一条电阻丝,无法探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的关系;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来探究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可以对折电阻丝来改变横截面积的大小,并控制两次接入电路的长度相同,从而探究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13.【答案】转换法;小;AB;③;温度
【详解】(1)在电源电压恒定的情况下,接入电路的导体电阻不同,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不同,通过电流表的示数情况可以推断导体的电阻大小。这种用容易观测的量来推测不易观测的量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2)接入电路中的导线A越长,电流表示数越小,说明电路中电阻越大,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有关
(3)猜想②: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其他条件相同,取横截面积不同,故取AB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
选择A、C两根电阻丝,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所以是为了验证猜想③。
(4)用酒精灯加热金属丝,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发生变化,温度发生变化,说明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
14.【答案】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横截面积;材料;CD
【详解】(1)MN之间接入的电阻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小,电流表的示数越小,故可以通过电流表的示数来判断MN之间接入的电阻丝电阻的大小,这是转换法的应用。
(2)由图甲得,A、C两电阻丝的长度,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不同,故可以探究电阻丝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3)电阻丝的电阻大小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实验中的器材只能研究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无法探究与电阻丝材料的关系,因此为了探究与电阻丝材料的关系,使实验结论更加完整,小明又找来一根金属丝 D,这根金属丝D 和其它三根金属丝的材料一定不同。
(4)当导体材料相同时,导体长度越短,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由图丙得,沿CD方向的长度最短,横截面积最大,故CD方向接入图乙电路时,导体的电阻最小,电流表示数最大。
15.【答案】100W灯泡的灯丝较粗
【详解】
试题分析:(1)知道两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P=求出两灯泡的电阻,进一步比较两灯泡电阻的大小;
(2)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其它条件相同时,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反之越大.
解:由P=可得,两灯泡的电阻分别为:
R甲===1936Ω,R乙===484Ω,
则R甲>R乙,
导体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和长度有关,在材料、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较大的电阻较小,故100W灯泡的灯丝较粗.
答:100W灯泡的灯丝较粗.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以及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关键是知道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
16.【答案】(0.07Ω/cm) L
【详解】
解:由表中数据知,在导体材料与导体横截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阻值与导体长度成正比;设R=kL,将表中的R=2.1Ω,L=30cm0.3m代入得:2.1Ω=30cm×k,则k=0.07Ω/cm,则R=(0.07Ω/cm) L.
点睛:分析表中数据可看出电阻与导体长度成正比,设出它们的函数关系时,然后从表中找出一组数据,代入,确定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
17.【答案】能够;电阻率;B
【详解】(1)绝缘体当变成等离子体后,原子被电离,电子溢出,原子核组合成离子团,因此即使原本物质是绝缘体,成为等离子体后也可导电。
(2)本文的第二自然段,研究的科学问题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电阻率。
(3) A.本文的第二自然段,金属导体,如铁、铜等,其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导电性能减弱,故A错误;
B.本文的第三自然段,随着温度升高,半导体原子最外层的电子获得能量,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可供其他电子移动的空穴增多,所以导电性增加,电阻率下降,故B正确;
C.本文的第五自然段,锰铜合金和镍铬合金,其电阻率随温度变化极小,所以随着温度的升高,用镍铬合金制成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变,故C错误。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2025--2026新九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暑假学习:第16讲 变阻器(预习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1.关于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电阻箱阻值为
B.图乙电路中三个小灯泡连接方式为并联
C.图丙充电宝给手机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三个轻质小球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丁所示,小球B可能不带电
2.在收音机等电器中,有一种叫电位器的变阻器,电位器的外形及其内部构造如图所示,图中A、B、C三个焊接点相当于变阻器的三个接线柱,使用电位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把B和C接入电路,无法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B.只把A和B接入电路,无法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C.将A、B两点接入电路,当滑片逆时针旋动时,电位器接入电路电阻变小
D.将B、C用导线连接后再接入电路一点,A接电路另一点,当滑片顺时针旋动时,电位器接入电路电阻变小
3.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的是
A. B. C. D.
4.如图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情形,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有(  )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如图所示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当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并要求当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则应该把电路的两个接头接在滑动变阻器的
A.A和B接线柱 B.C和D接线柱 C.A和C接线柱 D.B和D接线柱
6.图甲为某可调节亮度台灯,图乙为其用于调光的电位器结构图,a、b、c是它的是三个接线柱,a、c分别与弧形电阻丝的两端相连,b与金属滑片相连,转动旋钮,滑片在弧形电阻丝上。同向滑动即可调节灯泡亮度,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电位器与灯泡串联
B.电位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灯泡亮度的
C.若只将a、c接入电路,顺时针转动旋钮时灯泡变亮
D.若只将b、c接入电路,顺时针转动旋钮时灯泡变亮
7.如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的四种接法中,其中滑片P向左滑动,能使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是(  )
A. B. C. D.
8.如图甲为某可调亮度的台灯,如图乙为其用于调光的电位器结构图,a、b、c是它的三个接线柱,a、c分别与弧形电阻丝的两端相连,b与金属片相连.当转动电灯旋钮时,滑片会在弧形电阻丝上同向滑动,即可调节灯泡亮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只将b、c接入电路,顺时针转动旋钮时灯泡变暗
B.若只将a、b接入电路逆时针转动旋钮时,灯泡变亮
C.若只将a、c接入电路,顺时针转动旋钮时灯泡变亮
D.若将a、b电路接入同一点,c接入电路的另一点时,旋动旋钮时不能改变灯泡亮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9.电视机和复读机中用来调节音量大小的电位器实际上相于________。其原理如下图所示,若要使音量最大,滑片P应接在______点。
10.如图为旋转式变阻器的结构图,a、b、c为变阻器的三个接线柱,d为旋钮触片。将该变阻器接入电路中可以调节灯泡的亮度,应该和灯泡______联后接入;当接入b、c接线柱,顺时针旋转旋钮触片时,灯泡亮度______(填“变亮”或“变暗”)。

11.广场舞是广大中老年人所喜爱的一种运动和娱乐方式,如图A是广场舞大妈们经常使用的一种便携式音响。音响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 能。图B所示是便携式音响中使用的音量旋钮,其本质相当于电学器材中的 。
12.一个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20Ω 2A”字样,其中2A表示: ;实验中,闭合开关之前,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的目的是: 。
13.如图所示的电阻箱的示数为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4.如图是“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的实验。

(1)按图甲,在图乙中把接错的一根导线打上“×”,再画线把它改到正确的位置上 ;
(2)电路连接正确完整后,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灯泡的亮度 ;电流表示数 ;
(3)如果把小灯泡换成一组定值电阻,利用此装置,还可以完成“用滑动变阻器 ”的实验。
15.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现用电流表、电压表分别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和灯泡两端的电压,并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电流,要求滑片向右滑动时灯泡变亮;
①按要求连接实物图,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
②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 端(A或B);
③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 ,灯泡亮度 (“变亮”、“变暗”或“不变”);
④若闭合开关灯不亮,但电压表示数约等电源电压,此时故障可能是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16.如图所示,是小强和小华两位同学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实验时连接的电路.其中,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不能超过2.5V,通过的电流不得超过0.3A;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1A”字样.
(1)滑动变阻器上标着“20Ω、1A”的含义是 ;
(2)小强同学正准备闭合开关实验时,小华同学发现实验电路连接存在错误或不恰当之处,及时阻止小强的操作.请你指出电路连接的错误或不恰当之处:
a. ;
b. ;
c. .
17.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得到: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关系式为。
现取一根粗细均匀电阻值为的合金丝, 将其接在电压恒为的电源上如图甲所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实验小组为获得不同的电流值,对电路进行改进设计,如图乙、图丙所示:从合金丝的中点处引出一条导线(三处为接线柱),将合金丝以不同方式连接在电压恒为的电源上,使得图乙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为、图丙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为,且.
(1)求的电阻;
(2)请分别将图乙、图丙中各元件连接成符合改进要求的电路;
(3)对上述三种设计的电路进行多次实验,得出数据画出与对应关系的部分图像
如图所示,求图丙中的值。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
18.阅读《特种电阻》一文,回答问题:
除了定值电阻,电子世界还有各种形形色色的电阻。常见的特种电阻有光敏电阻、压敏电阻和热敏电阻等。
光敏电阻是一种电阻值随外界光照强弱(明暗)变化而变化的元件,光越强阻值越小,光越弱阻值越大。在完全黑暗处,光敏电阻的阻值可达几兆欧以上,而在较强光线下,阻值可降到几千欧,甚至1千欧以下。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制作各种光控的电路。街边的路灯大多是用光控开关自动控制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元器件就是光敏电阻。
压敏电阻的阻值对电压敏感,且具有非线性伏安特性的电阻器件。它的阻值随着加在两端的电压而改变,可以从“兆欧级”跃变到“毫欧级”。
图丙是压敏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图。当外加电压较低时,流过压敏电阻的电流极小,此时它相当于电路中一个处于断开状态的开关。当外加电压达到或超过压敏电阻敏感电压时,压敏电阻器迅速导通,其工作电流会激增几个数量级,此时它相当于一个闭合状态的开关。人们利用压敏电阻的这一特点,可以有效地保护复杂电路中的某些精密元件不会因电压过大而损坏,防止电路中经常出现的异常电压造成的破坏。
热敏电阻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器件,它的电阻值随着其表面温度的高低变化而变化。PTC型热敏电阻,它是一种典型具有温度敏感性的半导体电阻,超过一定的温度(居里温度)时,它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阶跃性增高。NTC型热敏电阻,它是电阻值随温度增大而减小的一种热敏电阻。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光敏电阻的阻值随 而改变;
(2)当外加在压敏电阻上的电压较低时,压敏电阻阻值 (选填“很大”或“很小”)。为了保护电路中某些精密元件不会因电压过大而损坏,压敏电阻应与该元件 (选填“串联”或“并联”);
(3)新型的电脑主板都有CPU测温、超温报警功能,就是利用了热敏电阻的某些特性。当CPU的温度高于预置温度时,热敏电阻阻值减小,会触发报警系统。则该热敏电阻属于 (选填“NTC”或“PTC”)型。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A.图甲电阻箱的阻值为2098Ω,故A错误;
B.图乙电路中三个小灯泡互不影响,连接方式为并联,故B正确;
C.充电宝给手机充电时,充电宝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小球B与小球A相互排斥,则小球AB一定带电,且带同种电荷,故D错误。
2.【答案】C
【详解】
A.把B和C接入电路,滑片下方电阻丝接入电路,当滑片顺时针旋动时,B、C间电阻丝的长度变短,电位器接入电路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不变,电流变大,故A错误;
B.把A和B接入电路,接入了左半段,当滑片顺时针旋动时,电位器接入电路电阻增大,电源电压不变,电流变小,故B错误;
C.把A和B接入电路,接入了左半段,当滑片逆时针旋动时,电位器接入电路电阻减小,故C正确;
D.将B、C用导线连接后再接入电路一点,B、C间的电阻被短路,A接电路另一点,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A、B间的电阻,当滑片顺时针旋动时,电位器接入电路电阻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D
【详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正确连接方式是连接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其在电路中的作用是通过改变电路中电阻的大小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A图中滑片左侧接入电路,所以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故A错误;B图中滑片左侧接入电路,所以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故B错误;C图中变阻器的全部电阻接入电路,移动滑片,阻值不变,故C错误;D图中,滑片右侧接入电路,所以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故D正确,故选D.
4.【答案】B
【详解】前两个图中滑片左侧的电阻丝接入电路,滑片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增大,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后两个图中滑片右侧的电阻丝接入电路,滑片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减小,则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故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有2个,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D
【详解】
当滑片P向D端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则电路中的电阻丝的电阻变小,其长度变短,由图可知当滑片P向D端移动时,BP段的长度变短,所以接线柱B必须接入电路中,根据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的接线原则,可以把电路中的两个接头接在滑动变阻器的BD或者BC两个接线柱上.由上所述选项A. B. C都不正确.故选D.
6.【答案】C
【详解】电位器串联在电路中能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所以图中电位器应与灯泡串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电位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的电流达到改变灯泡亮度的目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若只将a、c接入电路,电位器的全部电阻丝都接入电路,不能改变电路的电流,所以不能改变灯泡的亮度,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若只将b、c接入电路,滑片右边的电阻丝接入电路,顺时针转动旋钮时,电位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电流变大,灯泡变亮,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7.【答案】A
【详解】因为滑片P向左滑动,能使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所以滑动变阻器的左下接线柱接入电路,且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要“一上一下”接入电路,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8.【答案】B
【详解】A.若只将b、c接入电路,滑片右边的电阻丝接入电路;顺时针转动旋钮时,电位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电流变大,灯泡变亮,故A错误;
B.若只将a、b接入电路,滑片左边的电阻丝接入电路,即滑片逆时针转动旋钮时,电阻变小,灯泡变亮,故B正确;
C.若只将a、c接入电路,电位器的全部电阻丝都接入电路,不能改变电路的电流,所以不能改变灯泡的亮度,故C错误;
D.若将、接入电路同一点,接入电路的另一点时,相当于b、c接入电路,旋动旋钮时能改变灯泡亮度,故D错误。
9.【答案】 滑动变阻器 d
【详解】[1]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电路中电阻的大小,从而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因此电视机和复读机中用来调节音量大小的电位器实际相当于滑动变阻器。
[2]按图示的连接,要使音量最大,即电流最大,电阻要最小,应使滑片P接在d点。
10.【答案】 串 变亮
【详解】[1]要改变灯泡的亮度,则滑动变阻器应与灯泡串联,通过改变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2]当接入b、c接线柱,顺时针旋转旋钮触片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灯泡变亮。
11.【答案】声;滑动变阻器
【详解】
[1]音响工作时,消耗了电能得到声能,将电能转化为声能。
[2]便携式音响中使用的音量旋钮实质是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以达到控制音量的目的。
12.【答案】 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保护电路
【详解】[1]滑动变阻器铭牌上的“20Ω 2A”,含义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2]闭合开关之前,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的目的是,使电路中电流不至于过大,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13.【答案】20
【详解】
电阻箱的读数方法是用▲所对的数字乘以下面的倍数,然后把他们相加,就可得出电阻箱的示数。故图中电阻箱的示数为
14.【答案】(1); (2)变暗;变小;(3)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详解】(1)原电路中,灯泡与电流表传联,电压表与灯并联,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改正后如下所示:
(2)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小灯泡的亮度变暗,电流表示数变小。
(3)如果把小灯泡换成一组定值电阻,利用此装置可以探究导体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实验时要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相等,可以完成滑动变阻器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的实验。
15.【答案】 ; 断开; A; 小; 变暗; 灯泡断路
【详解】
①[1]滑动变阻器选择一上一下的接法,滑片向右滑动时灯泡变亮,这说明此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是减小的,所以需要连接右下端接线柱,如下图所示:
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
②[2]为了保护电路,防止电路接连过程中出错,损坏电路,要求在电路连接的过程中,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3]图中闭合开关前,为防止电流过大损坏电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要求最大,应先使滑片P处于变阻器的最左端,即A端。
③[4] [5]读图可知,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灯泡的亮度变暗。
④[6]闭合开关灯不亮,说明电路出现了断路现象或灯泡短路,但电压表示数约等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之间是接通的,若灯泡短路,则电压表示数为0,所以故障是与电压表并联的部分断路,即电路故障是灯泡断路。
16.【答案】 滑动变阻器的变阻范围是0~2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A 选择电流表的量程太大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未放在阻值最大位置
【分析】(1)滑动变阻器上的铭牌上标出了它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2)分析电路图,从下列几方面确定不当之处:①电流表的量程选择,②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的解法,③闭合开关前滑片P的位置等.
【详解】(1)“20Ω、1A”的含义是:滑动变阻器的变阻范围是0 2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A;
(2)由题知,通过的电流不得超过0.3A,电流表选0 0.6A的量程即可,所以存在问题之一:选择电流表的量程太大;
电流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所以存在问题之二: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处在使电路中电阻最大的位置,存在问题之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未放在阻值最大位置.
17.【答案】(1)由于电阻丝的材料、横截面积不变,长度变为原来的一般,
所以
(2)或

(答案正确即可,每个图2分,共4分)
(3)由图像可知,对应的电流是,由于是并联的,且阻值都等于,所以通过和的电流都是, 因此
18.【答案】 光照强弱 ; 很小 ; 并联 ; NTC
【详解】(1)[1]光敏电阻是一种电阻值随外界光照强弱(明暗)变化而变化的元件,光越强阻值越小,光越弱阻值越大。
(2)[2][3]当外加电压达到或超过压敏电阻敏感电压时,压敏电阻器迅速导通,其电阻很小;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压敏电阻与被保护元件并联连接可以起到保护元件的作用。
(3)[4]当CPU的温度高于预置温度时,热敏电阻阻值减小,会触发报警系统;NTC型热敏电阻,它是电阻值随温度增大而减小的一种热敏电阻。所以电脑主板上CPU超温报警热敏电阻属于NTC型。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2025--2026新九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暑假学习:第17讲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预习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1.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小榕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实验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6 V不变,定值电阻R的阻值分别为5 Ω、10 Ω和20 Ω,电压表的示数保持2 V不变。为完成实验,应选取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 )
A.10 Ω 2 A     B.20 Ω 1 A
C.30 Ω 2 A     D.50 Ω 1 A
2.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一个图象。下列结论与图象相符的是(  )
A.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B.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C.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D.电压一定时,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3.在设计“探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实验数据记录表时,不应有的项目栏是(  )
A.导体 B.电流
C.电压 D.电阻
4.如图所示为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源电压恒为3V,实验准备了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的电阻,当将5Ω的电阻接入R所在位置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再分别用10Ω、15Ω的电阻替换的5Ω电阻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更换定值电阻时,开关可以不断开
B.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R两端的电压
C.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电阻时,滑片位置不动,电压表的示数大于2V
D.用10Ω的电阻代替5Ω电阻实验时,为达到实验目的应调节滑片向左移动
5.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开始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于最大值端,作用是使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可以保护电路
B.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关系时,可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产生变化
C.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关系时,当将R1由10Ω换成20Ω时,应将滑片向右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不变
D.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6.小明用如图电路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那么在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他下一步的操作应是(  )
A.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B.将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
C.将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 D.增加电池的个数
7.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了甲、乙两个元件电流与电压的数据,通过整理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据图象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元件是一个定值电阻
B.甲、乙两元件中的电流与电压都成正比
C.若将甲、乙两元件串联起来接到电路中,当通过甲元件的电流为0.2A时,甲、乙两元件总电压是2.5V
D.若甲、乙元件并联后,接到2V的电路中,甲、乙元件的功率比为2:1
8.小明利用图甲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根据实验的数据绘出了I—图像,如图乙,由图可知(  )
A.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控制为2V不变
B.当电流为0.2A时,电阻R为0.1Ω
C.当滑片向右移时,电压表数变大
D.当电流分别为0.25A和0.5A时,接入电路的导体的电阻之比为1: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9.如图是小华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电路,AB间可以换接多个不同阻值的电阻。在每次换接电阻后,他应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控制AB间 不变。换接电阻多次实验,是为了 。
10.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开始时,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 不变,可以通过改变 来控制.
11.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所起的作用是 ,这个实验的结论是 。
12.小聪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将电阻R1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的示数为U;用电阻R2;(R2>R1)替换电阻R1后,实验中,应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则前后两次电流表示数之比为 。
13.物理中有许多实验,若想通过实验得到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就需要改变某些物理量多次实验来避免偶然性,例如在探究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我们多次改变了入射角的度数,请仿照上面的示例再写出一个,不得与示例重复。在探究 时,多次改变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4.如图甲是坤坤“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已知电源电压恒为,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A”,可供选择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和。
(1)坤坤根据图甲连接的实物电路如图乙所示,其中一根导线连接是错误的,请在图乙中将这根线打上“×”,并补画出正确的连线 ;
(2)电路连接正确后,坤坤先用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 V;断开开关,将的定值电阻换成了的定值电阻,然后准备闭合开关再向 (填“左”或“右”)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与上一次电压表示数相同。但同组同学认为他在实验操作上不规范,立即制止了的他做法。你认为他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
(3)如果将所测得的数据描成图像来反映实验结论,最可能是图中的 ;
A.B.
C.D.
(4)坤坤发现另一同学用完全相同的器材和连线方式也进行了该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序 1 2 3 4 5
2 5 10 20 30
1.20 0.48 0.24 0.12 0.08
坤坤认为该同学要得到第1次数据,应对图乙实验装置中的 进行调整才能测出。将该表格拿到老师处复查,发现还有一组数据不合实际,该组数据的实验次序为 ,实验过程中坤坤应该保证电压表示数至少为 V不变。
15.在“探究电流的大小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小东利用了学生电源(电压恒为9V)、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5Ω、10Ω、15Ω、20Ω各一个)、开关、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若干。
(1)小东按照图甲连好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选填“断开”或“闭合”);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图中最 (选填“左”或“右”)端;目的是为了 ;在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还具有 的作用;
(3)在实验过程中,小东依次接入20Ω、15Ω、10Ω、5Ω四个定值电阻,其中将20Ω电阻改为10Ω时,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左”或“右”)端移动,保持电压表示数为 V,记下电流表对应的示数,填入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
实验序号 电阻R/Ω 电流I/A
1 20 0.15
2 15 0.20
3 10 0.30
4 5 0.60
(4)为完成整个实验,在以下三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中,应该选用 。
A.50Ω 1.0A; B.30Ω 1.0A; C.20Ω 2.0A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
16.请阅读《物理实验中的图像法》并回答问题。
物理实验中的图像法
物理实验中的图像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图像中的图线可以直观简洁地显示出因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的趋势或规律。如果想要将物理实验数据绘制成图像,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建立坐标轴、标注物理量和设定分度。首先建立坐标轴,通常用横轴代表自变量,纵轴代表因变量,在坐标轴上分别标注自变量和国变量的名称及单位;然后,设定坐标分度值,为了使绘制的图线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整幅坐标纸上,而不要偏在一角或一边,坐标分度值可以不从零开始。最后,在测量数据的时候,应该尽量使数据点分布均匀,并且图线变化趋势有明显改变的地方,应该多测量一些数据点。
第二步,根据数据描点。描点时根据数据在坐标纸上力求精准地画出对应的点。
第三步,绘制图线。绘制图线时不要把数据点逐点连接成折线,而应依据数据点的整体分布趋势,描绘出一条直线或光滑曲线,让尽可能多的点在图线上,或让数据点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图线两旁,这样绘制出的图线比图上的任何一个数据点更适合作为进行分析预测的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图像应该经过坐标零点,那么即使没有测量和描出点,绘制的图线也应该经过零点。
例如,在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时,就可以以导体长度为横坐标,以电阻值为纵坐标,通过描点画出导体的电阻随导体长度的变化关系。再比如,在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时,就可以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横坐标,以通过导体的电流为纵坐标,通过描点画出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变化关系,此即为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小赵同学在实验中测量得到了通过电阻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数据表,他已经在图中描出了数据点,如图所示,请你帮他在图中画出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
U/V 0.4 0.8 1.2 1.6 2.0 2.4
I/A 0.08 0.16 0.24 0.32 0.40 0.48
(2)图像法呈现出来的图线在很多时候可以为我们带来物理量之间定性关系的直观认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最左端向右滑动的过程中,计滑片P到最左端的距离为L,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定性表示电流表示数I与距离L关系的是
(3)下图甲、乙两位同学通过实验数据绘制的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之间的关系图像,你觉得哪位同学的实验更合理 请说明你的理由 (写出一条合理的即可)。
参考答案
1.【答案】D
【详解】由图知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电压表示数保持2V不变,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是4V,则R滑与R的比值是 ,当定值电阻阻值为20欧时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是40欧,所以ABC都不符合要求,故D正确.
2.【答案】C
【分析】
本题是电流、电阻图象,这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由图象可以得到“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规律。
【详解】
图象的横坐标表示电阻,纵坐标表示电流,因此得到的是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图象是个反比例函数图象,因此说明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即电流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控制电压不变;故可得出的结论是: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故C正确。
故选C。
3.【答案】D
【详解】在设计“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我们把不同规格的导体放在电路中进行多次测量,并记录每次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同一导体,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比值是定值;不同导体,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比值一般不同。故记录表的项目栏中有导体、电流与电压,没有电阻。故选D。
4.【答案】C
【详解】
A.更换定值电阻时,为保护电路,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故A错误;
B.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故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除了保护电路以外,还有控制R两端的电压不变,故B错误;
C.将定值电阻由5Ω改接成10Ω的电阻时,电阻增大,电路中电流减小,若滑片不动,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减小,10Ω的电阻分得的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大于2V,故C正确;
D.用10Ω的电阻代替5Ω电阻实验时,电阻增大,电路中电流减小,若滑片不动,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减小,10Ω的电阻分得的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大于2V;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故应减小定值电阻的电压,即减小电路中的电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应变大,滑片应向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D
【分析】
【详解】
A.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于最大值端,作用是使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关系时,在电阻不变时,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产生变化,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控制导体的电压不变,所以当电阻从5Ω换成10Ω时,电阻变大,分压变大,应向右调整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要多次测量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B
【分析】
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根据串联分压分析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需要保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分析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哪端移动。
【详解】
将5Ω的定值电阻换成10Ω的定值电阻,根据串联分压得到R两端的电压将会变大,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应该增大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由图知,要增大滑动变阻器的阻值,需将滑片向右端滑动。
故选B。
7.【答案】D
【详解】
A.图像乙为曲线,说明乙元件的电阻值在不同电压下不同,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甲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乙不是,故B错误;
C.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流为0.2A,由图像得出,甲两端的电压为1V,乙两端的电压为2V,总电压
U=1V+2V=3V
故C错误;
D.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总电压,即
U甲=U乙=2V
由图像得出
I甲=0.4A,I乙=0.2A
则甲、乙元件的功率分别为
P甲=U甲I甲=2V×0.4A=0.8W
P乙=U乙I乙=2V×0.2A=0.4W

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A
【分析】由题意可知,本题考查了“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可以运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B.由I—图像可得,当导体中电流为0.2A时,其对应的电阻为10,该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法,需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滑片右移时,电阻增大,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两端电压增大,而电源总电压保持不变,所以R两端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示数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电流分别为0.25A和0.5A时,通过R的电流之比为
实验中,需保持R两端电压不变,则由欧姆定律可得
由上式可得
故D不符合题意。
9.【答案】电压;寻找普遍规律
【详解】本题考查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在该实验中,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该实验中,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是为了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10.【答案】 电压表示数; 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详解】
[1][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必须控制电压表示数不变,可以通过改变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控制。
11.【答案】 保持电压不变; 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详解】
[1][2]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中,根据控制变量法,要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所以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由实验数据可知,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2.【答案】 U ; R2:R1
【详解】
[1]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用电阻R2替换电阻R1后,应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2]R1、R2两端电压相等,电流之比等于电阻比的倒数,即I1:I2=R2:R1。
13.【答案】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 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详解】
[1][2]多次进行实验,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二是多次实验,找到普遍规律,避免实验出现偶然性。为了得到普遍规律进行多次实验的例子很多,如: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多次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多次改变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多次改变定值电阻的大小等。
14.【答案】2;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再闭合开关,进行实验;C;电流表;5;2.7
【详解】(1)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应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故实物图。
(2)由图可知,电流表接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读数为0.4A,则电压表示数
将的定值电阻换成了的定值电阻,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要想电压表示数不变,滑动变阻器也得向阻值大的地方调节,故滑片要向右移动;为了保护电路,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再闭合开关,进行实验。
(3)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图像应选择C。
(4)电流表接的小量程,第一组数据的电流超过了小量程范围,故要调整电流表,电流表要改接大量程;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此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根据串联电压规律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4.5V-2.4V=2.1V,此时滑动变阻器阻值
不满足滑动变阻器的规格“;2A”,故实验序号5不合实际;定值电阻要想接入30Ω,滑动变阻器最大接入20Ω,此时电流
则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故实验过程中坤坤应该保证电压表示数至少为2.7V不变。
15.【答案】断开;右;保护电路;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变小;左;3;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A
【详解】(1)连接电路时,为了保护电路,开关应断开。
(2)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到阻值最大的位置,即最右端,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小,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通过移动滑片P来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3)在实验过程中,小东将20Ω电阻改为10Ω时,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闭合开关,根据分压原理可知,定值电阻阻值变小,分得的电压变小,所以,电压表示数会变小,此时,为了保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固定不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要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变小,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就要变小,根据图甲,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端移动;
根据表中的数据记录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所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为止;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每一组数据对应的电流和电阻的乘积都等于3V ,由此得出结论: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由图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得的电压是,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电压表示数的2倍,根据分压原理,当接入20Ω电阻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所以,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至少40Ω的滑动变阻器,则选用变阻器的规格为“50Ω 1.0A”,故BC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16.【答案】;C;乙;乙的测量数据更多,分布更均匀;
【详解】
(1)根据通过电阻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数据表,采用描点法画出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最左端向右滑动的过程中,计滑片P到最左端的距离为L,电流表示数I表示为
L增大时变阻器接入电阻变大,电路中电流非线性地变小,故C符合题意。
(3)下图甲、乙两位同学通过实验数据绘制的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之间的关系图像,乙同学测量数据更多,分布更均匀,则乙的实验更合理。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2025--2026新九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暑假学习:第18讲欧姆定律(预习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1.由欧姆定律公式 变形得 ,结合所学电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B.如果导体被拉长,则其电阻将变小
C.如果通过导体的电流变小,导体的电阻将变大
D.导体两端电压增大时,电流也增大,但其比值不变
2.由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可得,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小
B.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C.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D.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
3.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导出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为零时,电阻也为零
B.当电压U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电阻R也增大为原来的2倍
C.当电流I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电阻R减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D.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流无关
4.由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得,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
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小
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5.由欧姆定律的公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由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共同决定
B.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D.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均无关
6.对于一段导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它的电流越大,它的电阻越小
B.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越大,它的电阻越大
C.通过它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对
7.由公式变形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
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
C.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无关
D.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8.对一确定的导体,其电阻R=所表示的意思是(  )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电阻越大
B.导体中电流越小,则电阻越大
C.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之比
D.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9._________定律反映了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而_________定律确定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0.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电流的大小跟加在这个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_.人体也是导体,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越_____,大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危险了.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_____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
11.由R=,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
12.“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 ;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越大,表示液体内部的 越大;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时,要保持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 相同。
13.欧姆定律的公式是 ___________;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4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4A;当它两端的电压变为0V时,其电阻为 ___________Ω。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4.小宣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的阻值时,并联在电阻R两端的电压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与电阻R串联的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V,电流表的示数为 A,电阻R的阻值为 Ω.
15.某实验小组“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1可分别选用5Ω、10Ω、15Ω、20Ω的电阻。
(1)先用5Ω的电阻实验,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几乎不变。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R1断路 B.R2断路 C.R1短路
(2)故障排除后,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3V,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把R1由5Ω换成10Ω,为保证电压表示数与更换前相同,滑片P应向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
(3)继续完成实验,得出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坐标中画出电流I与电阻倒数变化关系的图象_______;
序号 1 2 3 4
电阻/Ω 5 10 15 20
电阻倒数 0.20 0.10 0.07 0.05
电流I/A 0.60 0.22 0.20 0.15
(4)根据你画出的图象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_比;
(5)为能完成上述操作,若R2选用“20Ω 1.0A”,电源电压应选择______(填字母序号)。
A.6V B.9V C.12V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16.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压为6 V,电流表的示数为0.4 A,电压表的示数为2 V.求:
(1)R1两端的电压;
(2)R2的阻值;
(3)电阻R1。
1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1、S2,电压表示数为U1;接着只断开开关S2,此时电压表示数为U2,若已知U1:U2=5:3,则电阻R1和R2的阻值之比是 .
参考答案
1.【答案】D
【详解】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导体的电流和两端电压无关,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导体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 ,如果导体被拉长,则其电阻将变大。
2.【答案】C
【详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只是计算电阻大小的方法,故ABD不正确,C正确。
3.【答案】D
【详解】电阻是导体的属性,由材料、长度、粗细决定,有时还要考虑温度的变化,但电阻大小与电压和电流大小无关,所以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变大或变小,电阻大小不变,故ABC错误,D正确。
4.【答案】D
【详解】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
5.【答案】B
【详解】A.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无关,故A错误;
B.当电阻一定时,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越大,即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故B正确;
C.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它的电流越小,即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C错误;
D.由B、C分析知,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有关,故D错误。
6.【答案】C
【详解】
AB.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材料和横截面积,另外还与温度有关,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大小无关,故AB错误;
CD.对某一段导体来说,电阻的阻值不变,根据可知,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7.【答案】C
【详解】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但可以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求出其大小,故 ABD错误,C正确。
8.【答案】C
【详解】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而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的电流无关,此公式只能表示在数值上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之比,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9.【答案】 欧姆 焦耳
【详解】[1]最先通过实验与理论研究发现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为了纪念他,以欧姆定律命名这个定律。
[2]1840年,英国物理学家焦耳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得出了焦耳定律。
10.【答案】 正比 大 36V
【详解】解答:由欧姆定律可知,当R一定时,电流跟电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当人体电阻不变时,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将越大;一般来说,36V为安全电压,即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
点睛:解答本题应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安全电压的数值.即电阻一定时,通电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对人体来说,不高于36V的电压为安全电压.
11.【答案】错误
【详解】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的长度、粗细及材料有关,与加在导体两端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故该说法错误。
12.【答案】;压强;深度;
【详解】
[1]“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2][3]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越大,表示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要保持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13.【答案】 10
【详解】[1]欧姆定律的公式是
[2]由知道,导体的电阻为
电阻是导体的一种特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因此当它两端的电压变为0V时,其电阻不变,仍为10Ω。
14.【答案】 2.5 ; 0.5 ; 5
【详解】电压表使用的0~3V,每一个大格代表1V,每一个小格代表0.1V,示数是2.5V.
电流表使用的0~0.6A,每一个大格代表0.2A,每一个小格代表0.02A,示数是0.5A.
R===5Ω
15.【答案】 A B 反 A
【详解】(1)[1] 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无电流,存在断路,电压表有示数且几乎不变,说明R1断路,此时电压表测电源电压。
(2)[2]电路中电压表测R1电压,R1与R2串联,R1为5Ω时,电压为3V,当R1为10Ω时,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电压表示数也增大,要想使电压表示数与更换前相同,则P应向B端移动增大R2,使R2两端电压增大, R1两端电压恢复原值。
(3)[3]如图,横坐标为,纵坐标为I,按照表格中数据绘制图象。
(4)[4]由图象可知,电压一定时,I与成正比,因此I与R成反比。
(5)[5]本实验中,要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一定,因电源电压恒定,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也是恒定的,因此R1与R2两端电压之比是定值的,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的关系,R1与R2之比是定值,当R1增大时,为了保持它两端电压不变,R2也应当增大,因此应将滑片向右移。当R1达到20Ω时,电流为0.15A,则它两端电压为3V,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接入最大阻值20Ω,则两端电压也为3V,因此电源电压为6V。
16.【答案】(1)4V;(2)10Ω;(3)5Ω
【详解】
解:(1)由电路图可知,R1、R2 串联,电压表测R2 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R1 两端的电压为
U1 =U-U2=6V-2V=4V
(2)R2的阻值为
(3)R1的阻值为
答:(1)R1两端的电压为4V;
(2)R2的阻值为10Ω;
(3)电阻R1的阻值为5Ω。
17.【答案】3:2
【详解】试题分析: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1、S2,R2短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接着只断开开关S2,两个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电阻R1的电压.若已知U1∶ U2 = 5∶3,由串联分压U1/U2=R1/R2可知,电阻R1和R2的阻值之比是R1/R2=3:(5-3)=3:2.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2025--2026新九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暑假学习:第18讲欧姆定律2(预习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1.对一确定的导体,其电阻所表示的意义是(  )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电阻越大
B.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C.导体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之比
D.导体中电流越小则电阻越大
2.由欧姆定律表达式变形可得到公式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阻与流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大小无关
D.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 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3.由欧姆定律可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
B.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为零
C.导体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与电流、电压无关
D.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4.某同学由想到,你认为理解正确的是(  )
A.导体电阻与电压成正比
B.电压一定时,导体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同时与电流、电压有关
D.导体的电阻与电流、电压无关,是导体的一种属性,只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5.绘制图象是对物理过程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B.铝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
C.电阻一定时,通过它的电流跟它两端电压关系图像
D.海波的熔化图像
6.关于计算电阻的公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C.电阻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当导体中没有电流时,导体的电阻就为零
D.导体中的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它的电流无关
7.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到R=,由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为零时电阻就等于零
B.导体的电阻等于加在它两端电压跟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
C.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没有电流通过时就没有电阻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绘制图像是对物理过程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对如图所示的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路程与时间图像
B.图乙: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
C.图丙: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图像
D.图丁:固态海波加热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9.德国物理学家 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一段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作为 的单位。
10.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德国物理学家 通过探索总结出的规律。
11.德国物理学家 通过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发现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即“一段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段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 ”。
12.如图所示的漫画描述的是电学中的 定律,该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 。
13.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用电子天平测量物体的 ;在“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验中,拉力不得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中,实验原理是 ,电压表应与待测电阻 (选填串联或并联)。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4.小宣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的阻值时,并联在电阻R两端的电压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与电阻R串联的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V,电流表的示数为 A,电阻R的阻值为 Ω.
15.我们已进行过“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1)请你在右边方框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 .
(2)①由于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探究某一因素变化对电流的影响时,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即采用了 法.
②图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其中表示电压不变时,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像是 图;表示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是 .(选填“甲”或“乙”)
(3)在探究过程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 和 .
(4)实验的结论是.
① .
②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16.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压为6 V,电流表的示数为0.4 A,电压表的示数为2 V.求:
(1)R1两端的电压;
(2)R2的阻值;
(3)电阻R1。
1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1、S2,电压表示数为U1;接着只断开开关S2,此时电压表示数为U2,若已知U1:U2=5:3,则电阻R1和R2的阻值之比是 .
参考答案
1.【答案】C
【详解】ABD.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而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的电流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
C.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只能表示在数值上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之比,故C符合题意。
2.【答案】C
【详解】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所具有的性质,与通过它的电流、它两端的电压无关,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不为零。
3.【答案】C
【详解】电阻是导体自身的一种属性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电压和电流无关,故ABD错误;故C正确。
4.【答案】D
【详解】由公式可知,导体的电阻大小,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的比值,但是导体的电阻是导体自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跟导体的温度有关,与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不能说导体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不能说电压一定时,导体电阻与电流成反比,也不能说导体的电阻同时与电流、电压有关;故ABC错误,D正确。
5.【答案】A
【详解】
A.汽车的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因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故A正确;
B.铝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也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因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故B错误;
C.电阻一定时,通过它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成正比,电压变大,电流变大,故C错误;
D.海波的熔化图像,海波是晶体,熔化时,有一段吸热,但是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详解】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决定,与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无关,即使没有电流流过导体,导体仍有电阻,故ABC错误;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B
【详解】由R=可知,导体的电阻等于两端电压与通过电流的比值,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故选B。
8.【答案】A
【详解】
A.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如果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则图像就是一条斜线,故A正确;
B.同种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用图像表示应该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而如果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则它所表达的意思就不是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B错误;
C.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用图像表示应该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而不是一条斜向下的直线。斜向下表示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在减小,这违背了欧姆定律,故C错误;
D.海波是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在熔化时有确定的温度,而图像中并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故D错误。
故选A。
9.【答案】欧姆;电阻;
【详解】
欧姆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称为欧姆定律,其内容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为了纪念他为人类作出的贡献,人们把他的名字作为电阻的单位。
10.【答案】 正; 欧姆
【详解】
[1][2]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大量实验总结出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规律: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规律叫欧姆定律。
11.【答案】欧姆;反比
【详解】
[1][2]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经过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得出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即是欧姆定律的内容。
12.【答案】欧姆;
【详解】
[1]该图表示出了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所以漫画描述的是电学中的欧姆定律。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该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
13.【答案】 质量; 量程; R=; 并联
【详解】
[1]天平的作用是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2]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零刻度线、最大量程、分度值,使用时不可超过最大量程。
[3]用电流表、电压表测未知电阻,是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得出。
[4]电压表的使用:是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14.【答案】 2.5 ; 0.5 ; 5
【详解】电压表使用的0~3V,每一个大格代表1V,每一个小格代表0.1V,示数是2.5V.
电流表使用的0~0.6A,每一个大格代表0.2A,每一个小格代表0.02A,示数是0.5A.
R===5Ω
15.【答案】略;控制变量法;甲;乙;改变电阻两端电压;保护电路;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详解】
:进行过“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用控制变量法.在探究过程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和保护电路.实验的结论是:①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来源:Z②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16.【答案】(1)4V;(2)10Ω;(3)5Ω
【详解】
解:(1)由电路图可知,R1、R2 串联,电压表测R2 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R1 两端的电压为
U1 =U-U2=6V-2V=4V
(2)R2的阻值为
(3)R1的阻值为
答:(1)R1两端的电压为4V;
(2)R2的阻值为10Ω;
(3)电阻R1的阻值为5Ω。
17.【答案】3:2
【详解】试题分析: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1、S2,R2短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接着只断开开关S2,两个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电阻R1的电压.若已知U1∶ U2 = 5∶3,由串联分压U1/U2=R1/R2可知,电阻R1和R2的阻值之比是R1/R2=3:(5-3)=3:2.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2025--2026新九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暑假学习:第19讲电阻的测量(预习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1.下列电学实验中均需要测量多组数据,其测量目的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是( )
A.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B.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C.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D.研究小灯泡的电功率
2.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如果被测电阻大约为80Ω,选用的电源电压为1.5V,选用的电流表量程为0.6A,对于电流表和电源电压的选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源选择错误,因此会烧坏电源
B.电流表量程不合适,因此电流表无示数
C.电源电压选择不当,电路中电流过小,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读数误差大
D.电流表量程选择错误,读数误差较大
3.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电路,其中电源电压不变且未知,R0是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在实验中不拆改电路的情况下,能够测量出未知电阻Rx阻值的电路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都可以
4.如图所示,几个同学在只有电流表或电压表时,利用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0设计了四个测未知电阻Rx的电路,其中不可行的是(  )
A. B.
C. D.
5.如图是小科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设计测量未知电阻Rx阻值的四种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且未知,R0是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未知,实验中只能闭合或断开开关及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其中能够测量出Rx阻值的电路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②③
D.只有②③④
6.如图所示,这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
B.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控制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C.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D.该电路还可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7.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丹丹分别选用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为测量对象,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分别画出了U﹣I的图象,如图甲、乙所示。对于图象的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是定值电阻的U﹣I图象,图乙是小灯泡的U﹣I图象
B.由图象可知,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由乙图及实验现象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D.为了减小误差,应该用多次测量的方法,计算小灯泡的电阻
8.下列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未知),R0为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则能测出未知电阻Rx阻值的电路是(  )
A.只有(1) (2) B.只有(2)(3)
C.只有(1) (2) (3) D.(1) (2) (3) (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9.实验小组设计如图甲所示电路来测量未知定值电阻的阻值,小富提出,这样只能得到一组数据,测量结果误差可能较大。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多次测量,应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 。他们利用改进后的电路进行实验,并绘制出的电压—电流图像。如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线中, 是他们绘制出的图线。

10.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用电子天平测量物体的 ;在“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验中,拉力不得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中,实验原理是 ,电压表应与待测电阻 (选填串联或并联)。
11.如图所示是测量电阻阻值的一种方法,我们称之为电流表“外接法”,用这种方法测得的阻值偏 (选填“大”或“小”),原因是 ,这种方法适宜于测量阻值较 (选填“大”或“小”)的电阻.
12.如图所示,这是小亮同学测量定值电阻所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时,要求: ;
A.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右端
B.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左端
C.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右端
D.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左端
(2)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
A.保护电路
B.避免短路
C.便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D.分担电流
13.小聪同学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置于 端(选填“”或“”);
(3)小聪同学按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进行实验,某次实验中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被测电阻 ;
(4)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被测电阻的阻值为,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突然烧坏,不能正常使用了,他想出一个方法,应用现有的器材,也能测出电阻的阻值;
实验步骤如下:
① 将滑动变阻器滑到端,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的读数,记为;
② 将滑动变阻器滑到端,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的读数,记为;
③ 读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
④ 则被测电阻的阻值为: (写出表达式)。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4.在测量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发光时的电阻实验中,小露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B端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
(2)闭合开关后,小露发现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接近3V,则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3)闭合开关,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的示数为 V,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 Ω;
(4)接着,小露又测量了不同电压下该小灯泡的电阻,在本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并进一步用数据绘制成图丙的I-U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以看出,灯丝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 (选填“成”或“不成”)正比,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5)如果在移动滑片多次实验的过程中小灯泡的电阻增大了3Ω,则该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Ω。
15.如图甲所示是乐乐同学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电阻的电路图(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为2.5V)。
(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用公式表示);
(2)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流表几乎没有示数,电压表示数始终接近电源电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小灯泡开路  B.电流表坏了  C.滑动变阻器短路  D.小灯泡短路
(3)实验中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2V时,为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乐乐同学将实验测得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 0.5 1.0 1.5 2.2 2.5
电流 0.15 0.2 0.22 0.25
电阻 3.3 5 6.8 8.8
乐乐同学发现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值不相等,其原因是灯丝的电阻受到 的影响;
(5)乐乐同学想继续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她认为只用电压表也可完成实验,但通过试触发现电压表可用量程无法直接测量电源电压,于是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①将接在电路中A、B两点间,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最右端至适当位置,此时电压表的示数;
②断开开关,保持滑片位置不动,将电阻箱接入A、B两点间并将其阻值调到最大值后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为;
③当乐乐正准备调节电阻箱阻值时,不小心碰到滑动变阻器滑片导致电压表示数变为,说明的滑片P向 (选填“左”、“右”)移动了一段距离;
④于是乐乐准备重新开始实验,重复①操作后,他将电阻箱阻值调到52Ω时,电压表示数又变成了,则的阻值为 。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
16.小明在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实验器材齐全且完好,电源电压不高于6伏。他正确连接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正确,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电压表恰好满刻度。经过思考后,为了精确读数,他断开开关,适当调整电路,闭合开关后,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观察到电压表示数的最大值为1.5伏,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0.30安~0.44安。当变阻器滑片P移到某位置时,观察到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
(1)画出调整后的实验电路图
(2)实验中的电源电压为 伏,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为 欧。
(3)通过实验测得电阻平均值为 欧。((2)、(3)题写出计算过程,电阻平均值精确到0.1欧)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
17.小虹和小唐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现有两个滑动变阻器(分别标有“5Ω  3A”“20Ω  2A”字样),其余实验器材均相同。他们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变阻器与电源(电压未知且保持不变)、待测电阻、电流表、开关串联。小虹将电压表并联在待测电阻两端,移动变阻器滑片P至最大阻值处,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小唐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将测得的三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他们交流数据后,共同得出了实验结果。
实验序号 电压U(V) 电流I(A)
1 3.0 0.16
2 2.5 0.20
3 1.5 0.30
(1)通过计算判断小唐实验时使用滑动变阻器的规格。
(2)计算电源电压U。
(3)计算待测电阻Rx的阻值(精确到0.01Ω)。
参考答案
1.【答案】C
【详解】
A.“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找出普遍规律,故A不符合题意;
B.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找出普遍规律,故B不符合题意;
C.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故C符合题意;
D.测小灯泡电阻中,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能取平均值,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C
【详解】
通过电阻的电流为 =0.01875A.而0.6A电流表最小分度值为0.02A所以,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电源选择不当,造成通过电阻的电流太小,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误差太大;也不可能因量程选错,烧坏电流表.
故选C.
3.【答案】C
【详解】由图知,
①.只闭合S1时,电路是只有R0的基本电路,电流表测量通过R0的电流I0;再闭合S2,两只电阻并联,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I,根据电源电压不变列式I0R0=(I﹣I0)Rx可求出Rx的阻值,故能测出Rx阻值;
②.只闭合S2时,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I1;两开关都闭合时只有R0接入电路中,电流表测此时电路中电流I0,根据电源电压不变列式I1(R0+Rx)=I 0R 0可求出Rx的阻值,故能测出Rx阻值;
③.闭合开关S、S2,两只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为U;闭合S,断开S2,闭合S1,电压表测量电阻R0两端电压U0,根据电路电流相等列式=可求出Rx的阻值,故能测出Rx阻值;
④.闭合开关S,S1接1,两只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R0两端电压为U0;S1接2,电压表反接,不能测量Rx两端电压Ux,仅有一个电压值,不能测出Rx阻值;
故C符合题意。
4.【答案】C
【详解】A.Rx和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U1测量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根据,求出通过定值电阻R0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通过Rx电流等于通过定值电阻电流,即Ix=I0。电压表U2测量Rx两端的电压Ux,根据可求出电阻,故A不符合题意;
B.Rx和定值电阻R0并联,电流表A1测量定值电阻的电流,根据U=IR,求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Rx两端电压等于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即Ux=U0。电流表A2测量Rx的电流Ix,根据可求出电阻,故B不符合题意;
C.Rx和定值电阻R0串联,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的电流,不能直接或间接测量Rx两端的电压,不能求出Rx电阻。符合题意。
D.开关S和S1都闭合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开关S闭合S1断开时,电压表直接测量Rx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电压之和,求出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根据可求出通过定值电阻R0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通过Rx电流等于通过定值电阻电流,即Ix=I0,根据可求出电阻,故D不符合题意。
5.【答案】D
【详解】①S接1和2时流过电压表的电流方向改变,电压表指针会出现反偏,故①不可行;②闭合S1,两电阻串联,测出Rx两端电压,再闭合S2,测出电源电压,可计算出R0两端电压,根据I=计算出两电阻串联时电路中的电流,根据R=计算Rx电阻,故②可行;③闭合S1,两电阻串联,测出电流,根据U=IR可推导出总电压;再闭合S2,R0被短路,测出电流,根据U=IR可推导出总电压,两次总电压相同,解方程可得Rx电阻,故③可行;④闭合S1,S接1,Rx和R串联,将R阻值调到0,测得电流,S接2,R0和R串联,将R阻值调到0,测得电流,两次电源电压相等,可解得Rx电阻,故④可行。故选D。
6.【答案】B
【分析】
【详解】
A.“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为
R=
是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故“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此实验中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故B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控制变量法知,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需要保持电阻不变,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找普遍规律,故利用此装置可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D
【详解】
A.根据图甲可知,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因此该电阻为定值电阻,所以图甲是定值电阻的U﹣I图象,则图乙是灯泡的U﹣I图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象甲可知,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乙图可知,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且电压变化比电流变化快,所以灯泡电阻逐渐增大,灯泡电压和电流越大,其实际功率越大,温度越高,由此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不能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减小误差,是为了寻找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C
【详解】
(1)由电路图可知,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为Rx的简单电路,电流表Rx的电流Ix,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R0、Rx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I, 通过R0的电流
I0=I-Ix
电源电压
U=(I-I0)R0
未知电阻Rx阻值
Rx=
(2)开关S1、S2闭合时,R0被短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U,开关S2断开时,两个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Rx两端的电压Ux,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求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电路中的电流
I=
未知电阻Rx阻值
(3)由电路图可知,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为Rx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通过Rx的电流Ix,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R0、Rx串联,电流表测通过Ro、Rx的电流I,设电源电压为U,则有


联立两式解得:
(4)由电路图可知,无论开关S2闭合还是断开,电压表始终测电源的电压,即无法测出或间接得出通过Rx的电流,故此电路图不能测出Rx阻。
综上分析,(1)、(2)、(3)图能够测出未知电阻Rx阻值,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滑动变阻器;A
【详解】测量未知定值电阻的阻值时,为了减小误差,应改变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所以电路中应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用来调节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由于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未知电阻的电压—电流图像是正比例函数图像,故A是他们绘制出的图线。
10.【答案】;质量;量程;R=;并联
【详解】
[1]天平的作用是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2]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零刻度线、最大量程、分度值,使用时不可超过最大量程。
[3]用电流表、电压表测未知电阻,是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得出。
[4]电压表的使用:是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11.【答案】 小; 由于电流表测量的是电压表和电阻的总电流,该电流大于通过电阻上的电流,根据R=, 电压表测的是电阻两端的电压,所以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小
【详解】
如图外接法的电路,电压表与未知电阻并联,能准确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因为电压表会通过一定大小的电流,而电流表接在外边,测量的是电阻和电压表的总电流,即电流会偏大,根据,电流偏大,电阻会偏小;
根据以上产生误差的原因知,电压表与电阻并联,当电阻较小时,通过电阻的电流较大,则电压表的微弱电流对其影响小,即占的比例小,准确程度越高,故适合测量电阻较小的电阻.
点睛:对外接法的误差原因,关键是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分析,明白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电阻和电压表的总电流,所以电流偏大,则电阻偏小.
12.【答案】(1)A (2)AC
【详解】(1)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应断开开关,并使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最大阻值处,即最右端。
(2)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为减小误差,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故选AC。
13.【答案】;b;8;;
【详解】
(1)用伏安法测电阻,这个实验原理是。
(2)闭合开关S前,为了防止电路的电流过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应该调到最大,即滑片P应置于b端。
(3)从图乙可以看到,电压表的量程是0~3V,分度值是0.1V,它的读数是2.4V,这也是电阻的电压大小;从图丙可以看到,电流表的量程是0~0.6A,分度值是0.02A,它的读数是0.3A,这也是流过电阻的电流的大小;根据欧姆定律的变换式可知,被测电阻的大小是
被测电阻的大小是。
(4)由题意可知,将滑动变阻器滑到端,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的读数,记为,从图中可以看到,这时只有被测电阻接入电路,这个等于电源电压的大小;将滑动变阻器滑到端,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的读数,记为,这时变阻器和被测电阻串联接入电路,是被测电阻的电压大小,则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大小是
这时变阻器的电阻全部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是,则流过变阻器的电流大小是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则被测电阻的电流大小也是,这时被测电阻的电压是,根据欧姆定律的变换式可知,被测电阻的阻值是
被测电阻的阻值是。
14.【答案】;灯泡断路;2.5;6.25;探寻灯泡电阻在不同电压下的变化规律;不成;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大于
【详解】(1)实验中电流表(小量程)与灯泡串联,电压表(小量程)与灯泡并联,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B端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则应选择变阻器的右下角接线柱按照“一上一下”原则连入电路。
(2)电流表示数为0,说明发生断路,电压表示数接近3V,说明电压表两端与电源相通,则电路的故障可能是灯泡断路。
(3)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则闭合开关,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的示数为2.5V,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4A,则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
(4)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小露又测量了不同电压下该小灯泡的电阻,在本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探寻灯泡电阻在不同电压下的变化规律;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所以灯丝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不成正比。
(5)实验中电流是不断增大的,根据可知电路的总电阻不断减小,所以小灯泡的电阻增大了3Ω,则该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减小量大于3Ω。
15.【答案】A;左;9.6Ω;温度;左;52Ω
【详解】(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
(2)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几乎没有示数,说明电路出现开路,电压表示数始终接近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测量对象开路,即小灯泡开路,
(3)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2V时,电压小于灯泡的正常发光的电压,所以要增大小灯泡的电压,要减小滑动变阻器的电压,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滑动变阻器电阻应变小,即滑片应向左移动;由图乙可得,I=0.26A,则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
(4)小灯泡的电阻与温度有关,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5)③此时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电压由1V变成1.2V,电压变大,电阻也变大,故滑片向左移动了;④这里用到了等效替代法,因为待测电阻和电阻箱的接入,都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则待测电阻等于电阻箱电阻,即Rx=52Ω。
16.【答案】 ; 4.5; 5; 10.2
【详解】
(1)[1]他正确连接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正确,则电阻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与电阻并联,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闭合开关前,变阻器连入的电阻最大;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电压表恰好满刻度,由于电源电压不高于6伏,所以此时电压表示数等于3V;经过思考后,为了精确读数,电压表不能与电阻并联,则电压表并联在变阻器的两端,如下图所示:
(2)[2]闭合开关后,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观察到电压表示数的最大值为1.5V,由分压原理,此时变阻器的最大电阻连入电路中,由(1)可知,此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所以电源电压为

[3]又因为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0.30A~0.44A,故电流最小为0.30A,由欧姆定律可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3)[4]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0.30A~0.44A,当电流表示数为0.30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所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当变阻器连入电阻为0时,电流表示数为0.44A,所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当变阻器滑片P移到某位置时,观察到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电压表应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电压为1.2V,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为0.32A,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RX的电阻为:

通过实验测得电阻平均值为

17.【答案】(1)“20Ω  2A” (2)4.5V (3)9.85Ω
【详解】(1)从小唐的实验数据,电压减小电流增大,可知电压表接在了滑动变阻器两端,由实验数据1,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由此可知小唐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20Ω 2A。
(2)由(1)知小唐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规则给20Ω 2A,故小虹所选用的滑动变阻器为5Ω 3A,由小唐的实验数据3可知,当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1.5V,通过的电流为0.3A,接入的电阻为,由题意知,小虹将电压表并联在待测电阻两端,移动变阻器滑片P至最大阻值处,由此可知小虹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1.5V,由图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为3V,由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电源电压U=3V+1.5V=4.5V
(3)小虹实验中待测电阻,小虹实验1,待测电阻,小虹实验2,待测电,小虹实验3,待测电阻,所以待测电阻的阻值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2025--2026新九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暑假学习:第20讲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预习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1.为治理雾霾天气,环保部门加强了对PM2.5的监测.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监测PM2.5的四个电路图,其中R是气敏电阻,阻值随PM2.5浓度增大而减小,R0是保护电阻.现要求PM2.5浓度越大,电表的示数就越大,则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是
A. B.
C. D.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示数为零,灯泡L1、L2均不亮,如果把电压表改接在L1两端,示数为2.8V,如果把电压表改接在电源两端,示数也为2.8V,则该电路的故障是(  )
A.L1断路 B.L2断路 C.L1短路 D.L2短路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断开S1和S3,闭合S2,两电表均有示数;再断开S2,同时闭合S1和S3,此时(  )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4.如图是自动测量油箱的油量装置图。其中R′是定值电阻,R是弧形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与是金属杠杆的一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油量表是电压表改装而成的 B.R和R′是并联的
C.油位越高,通过R的电流越大 D.油位越低,R两端的电压越小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4.5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5Ω,变阻器R2规格“20Ω 1A”,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在不损坏电路元件的情况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最大示数为1A B.电压表的最小示数为0V
C.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2.5~10Ω D.电流表变化范围示数范围是0.18~0.6A
6.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9 V保持不变,G为灵敏电流计,其内电阻为Rg保持不变;R为热敏电阻,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当热敏电阻所在的环境温度等于20℃时,电流计的示数是2 mA。则当电流计的示数是9mA时(  )
A.此时环境温度为140℃ B.此时R的电阻是4000Ω
C.电流计的内电阻Rg为1000Ω D.环境温度升高时,R的阻值增大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1、S2,电流表、灯泡L1和L2均能正常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关S1闭合,S2断开,电源外部电流流向为a→b→c→d
B.开关S1、S2都闭合,灯泡L1和L2并联
C.开关S1、S2都闭合,通过灯泡L1的电流一定大于通过灯泡L2的电流
D.闭合S1、S2中任意一个开关,都会有灯泡发光
8.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电源电压恒为3V,更换5个定值电阻Rx,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过程,Rx两端电压不断减小
B.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保持0.5V不变
C.将Rx从5Ω换成10Ω后,应将滑片P向右移
D.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5~25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1和S3,断开S2,灯L1和L2组成 电路;闭合开关S2,断开开关S1S3,灯L1和L2组成 电路。
10.如图所示,当开关S、S1闭合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灯泡L的亮度______(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当开关S闭合、S1断开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电压表V的示数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小灯泡L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2.5V,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滑片P在某两点间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A与电压表V的示数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当电流表示数为0.2A时,两电压表的示数相等,则电源电压为 V,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 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
12.如图所示电路中,A1和A2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均有“0~0.6A”、“0~3A”两个量程,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为 (选填“串联”或“并联”)。当开关S闭合时,两表均有正常的示数,且指针偏转的角度相同,则L2的电流跟总电流之比为 ,L1和L2的阻值之比为 。
13.图甲中标有“2.7V”字样小灯泡的电流电压关系如图乙所示。定值电阻R1=10 Ω。R2由三段材料不同、横截面积相同的均匀直导体EF、FG、GH连接而成(总长度为35cm),其中一段是铜导体,其电阻可忽略不计,另两段导体的阻值与自身长度成正比,P是与R2接触良好并能移动的滑动触头。由图可知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7V时电阻为 Ω;若只闭合S、S1时,电流表示数I与P向左移动距离x之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导体GH间电阻为 Ω;若只闭合S与S2,为确保灯丝不被烧坏,滑片P向左移动距离x的变化范围是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4.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后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电压表示数突然变大.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灯L或电阻 R处.
①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
②为进一步确定故障情况,小红断开电键后,先拆下灯L,再拆下电阻R,并将R接入原L处,再闭合电键观察此时电压表示数.请判断小红的方案是否可行及其理由: .
15.小明有一个电路盒,面板上有L1、L2灯各一只,两个开关S1、S2,一个电流表。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他探究盒内的电路结构。做了如下实验:
(1)据实验情况,请你在方框内画出盒内电路的电路图 ;
(2)若所设计电路开关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与只闭合S1时示数相同,且L2不发光,电路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16.如图所示,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12V,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8Ω,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40Ω 2A ”的字样。闭合S1、S2,小灯泡L正常发光,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6A。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分别为0~3A, 0~15V,电路均在安全范围内工作,求:
(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闭合S1、S2,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求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
(3)断开S1、S2,若用一个电压可调的电源去替代原来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分别为0~0.6A, 0~3V。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两个电表均能达到各自的满刻度,且电路正常工作,求电源电压的可调范围。
17.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当只闭合开关S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右端滑向中点过程中得到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1、S2,S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5A,。求:
(1)R1的阻值;
(2)R0的最大阻值;
(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左端,闭合不同开关,整个电路的最大电流和最小电流相差多少?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人机”在拍摄调查、无人配送、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如图甲为某品牌“无人机”,由额定电压为12V的锂电池供电,其携带的摄像机可进行高清拍摄并实时把信号传到遥控器显示器。
(1)通过电子调速器(简称电调)来控制电动机的电流从而改变电动机的功率,每一个电动机连接一个电调,那么电动机和电调的连接方式是 (选填“并联”或“串联”);
(2)小宇利用红外探测器设计了一个“模拟自启系统”,如图乙所示。该系统由“自启电路”、“控制电路”等组成。其中电源由“无人机”的锂电池提供,R是电阻箱,RP是红外探测器,可视为可变电阻,它的阻值与红外线强度变化的对应关系如图丙RP﹣E所示(E为红外线强度,cd表示其单位);
①若a、b两端电压必须等于或大于9V时,控制电路才能启动摄像机进入工作状态。小宇设定红外线强度为4.5cd时启动摄像机工作,此时RP红外探测器阻值为 Ω,电阻箱的阻值至少应调到 Ω;
②为了能使控制电路在红外线强度较弱时就能启动摄像机进入工作状态,小宇可采取其中一种的措施是: 电阻箱R的电阻值(选填“调高”或“调低”)。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
AB.由电路图可知,气敏电阻R与保护电阻R0串联,根据气敏电阻阻值随PM2.5 浓度增大而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大,R0两端的电压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两端的电压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为答案.
C.由电路图可知,气敏电阻R与保护电阻R0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所以电压表示数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可知,气敏电阻R与电流表并联,电阻R被短路,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据此可知PM2.5浓度变化时电流表的示数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考点:动态电路
2.【答案】A
【详解】
A.如果L1断路,L1和L2都不发光,图中电压表并联在L2两端,则电压表与电源的两端不相连,电压表无示数;将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时,电压表示数为2.8V,则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电源电压;如果把电压表改接在电源两端,示数也为2.8V,进一步说明了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时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故A符合题意;
B.如果L2断路,L1和L2都不发光,电压表并联在L2两端,则电压表与电源的两端相连,电压表有示数,故B不符合题意;
CD.如果L1短路或L2短路,其中一个灯泡会发光,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A
【详解】
电源电压不变,当断开S1、S3,闭合S2,两电阻串联,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电流表示数为
I=
电压表测量R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即电压表示数U2小于电源电压U。
电源电压不变,当断开S2,闭合S1、S3,两电阻并联,电流表与R2串联,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即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U,由欧姆定律,电流表示数为
I2=
由以上两式得I故选A。
4.【答案】C
【详解】
A.图中油量表与R和R′串联,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的,故A错误;
B.图中R和R′串联,故B错误;
C.油位越高,浮标越向上移,则滑片越向下移,即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R通过的电流变大,故C正确;
D.油位越低,浮标越向下移,则滑片越向上移,即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通过R′的电流变小,又其电阻不变,两端电压变小,即R两端电压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C
【详解】
A.闭合开关,R1、R2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电压表测量R2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阻最小时,电流最大,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
而电流表量程为0~0.6A,故电流表的最大示数为0.6A,故A错误;
B.电流表示数最大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电压表的最小示数为
故B错误;
D.电压表量程为0~3V,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电路中的电流最小,为
故电流表变化范围示数范围是0.3~0.6A,故D错误;
C.滑动变阻器的最小阻值为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
故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2.5~10Ω,故C正确。
故选C。
6.【答案】A
【详解】
ABC.由图象可知,2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R=4000Ω,由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得
U=I1(R+Rg)
9.0V=0.002A×(4000Ω+Rg)
Rg=500Ω
当电流
I2=9mA=0.009A
时,由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得
U=I2(R′+Rg)
9.0V=0.009A×(R′+500Ω)
R′=500Ω
由图象可知,此时热敏电阻的温度t=140℃,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D.由图乙可知,环境温度升高时,R的阻值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B
【详解】
A. 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从电源正极到电源负极,所以开关S1闭合、S2断开,电源外部电流流向为d→c→b→a,故A错误;
B. 开关S1、S2都闭合,灯泡L1和L2并列连接在电路在,为并联关系,故B正确;
C. 开关S1、S2都闭合,两灯并联电压相等,但两灯的电阻未知,根据知,电流大小不能比较,故C错误;
D. 如图S1开关位于干路,不闭合时,两灯都不会发光,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当Rx的电阻增大时,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其两端的电压增大,当Rx的电阻减小时,其两端的电压减小,故A错误。
B.由题意和图像可知,该同学研究的是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要控制Rx两端的电压不变(即电压表示数不变),由图乙知,电流与电阻之积(即Rx两端的电压)
U0=IRx=0.5A×5Ω=0.1A×25Ω=2.5V
即电压表保持2.5V不变,故B错误。
C.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Rx从5Ω换成10Ω后,Rx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大于2.5V);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使电压表的示数减小为2.5V,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右端移动,故C正确。
D.由图乙知,电流最大为0.5A时,对应的电阻为5Ω,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规律,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由图乙知,电流最小为0.1A时,对应的电阻为25Ω,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规律,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所以,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1~5Ω,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 并联 ; 串联
【详解】[1]闭合开关S1和S3,断开S2,电流路径有二条,且灯L1和L2互不干扰,组成并联电路。
[2]闭合开关S2,断开开关S1S3,电路电流只有一条,灯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
10.【答案】 变亮 变小
【详解】[1]开关S、S1闭合时,灯泡和滑动变阻器右端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路电流增大,灯泡变亮。
[2]开关S闭合,S1断开时,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且调节滑片不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即调滑片时,电流不变,电压表测灯泡和滑动变阻器右端电阻的总电压,根据串联分压,滑片向右移动时,所测电阻变小,其两端电压变小。
11.【答案】 3 ; 0.25 ; 2
【详解】由图甲知道,小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V1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滑动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根据图乙知道,当电流表示数为0.2A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1.5V,根据题意知道,此时两电压表的示数相等,即
U2=U1=1.5V
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知道,电源电压
U=U1+U2=1.5V+1.5V=3V
[2]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因此小灯泡正常发光时其两端的电压
UL=U额=2.5V
由图乙知道,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IL=0.25A
[3]由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知道,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I=I滑=IL=0.25A
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知道,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滑=U-UL=3V-2.5V=0.5V
由欧姆定律知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
12.【答案】 并联 ; 4∶5 ; 4∶1
【详解】[1]由图可知,开关S闭合时,灯泡L1和L2并联,电流表A2测量干路电流,A1测量L1的电流。
[2][3]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则干路电流大于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即A2的示数大于A1的示数,由题意可知,两电流表的示数相等,说明A2选用的是“0~3A”的量程,A1选用的是“0~0.6A”的量程;因为电流表大量程是小量程的5倍,即电流表A2的示数是A1的5倍,由此可知干路电流
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灯泡L2的电流为
则L2的电流跟总电流之比为
因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相等,所以由可知,L1和L2的阻值之比为
13.【答案】 9 ; 15 ;
【详解】[1]由图乙可知,当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7V时,电流为0.3A,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灯泡得电阻为
[2]若只闭合S、S1时,R1与R2串联,由丙图可知,当滑片P在E处时,电流最大为I=0.6A,所以电源电压为
由丙图可知,当滑片P移动到H点时,电流为0.2A,则R1两端的电压为
此时滑动变阻器滑片在H点时的电阻为
滑片P从H点移动到E点时出现拐点,由图像可知GH=15cm
FG中间一段没有电流变化,所以FG是铜导体,由图像可知,当滑片P位于F点时,电流,故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此时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EF,则REF的电阻为
因为FG是铜导体,其电阻可忽略不计,故GH的电阻为
[3]若只闭合S与S2,灯泡与R2串联,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为2.7V,电流为0.3A,所以滑动变阻器电压为
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
其中
所以GH的部分接入的电阻为
未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9Ω,因为
GH部分每1cm长的电阻为1Ω,所以
14.【答案】 R断路或L短路 可行;若电压表无示数,则R断路;若电压表有示数,则L短路
【详解】
(1)由图可知灯L与电阻R串联,电阻R断路,电压表与电源的两端相连,电压表有示数;L短路电压表与电源的两端相连,电压表有示数,故故障为R断路或L短路;
(2)在原故障电路中,将电阻R和L互换位置, 若电压表无示数,则R断路;若电压表有示数,则L短路,所以可行.
15.【答案】;L2断路
【详解】
(1)[1]由实验现象可知:①两灯泡的亮暗互不影响,两灯泡是并联;②S2断开时,L1亮,L2不亮,说明S2只控制L2;③S1断开时,L1和L2都不亮,说明S1能控制两个灯泡,是干路开关;④由S1和S2闭合后电流表示数变大,可知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以上分析画出电路图,电路图如图所示:

(2)[2]由电路图可知,若所设计电路开关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与只闭合S1时示数相同,且L2不发光,说明L2断路,开关S2闭合与否不影响电路电流。
16.【答案】(1)20Ω (2)6~40Ω (3)4.8V≤U≤7.8V
【详解】解:(1)闭合S1、S2,L与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2)电流表的量程为0~3A,则R2的电流为,故R2允许的最大电流为2A,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的最小电阻为,故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6~40Ω。
(3)断开S1、S2,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电压,当电路中电流表达到最大值I1=0.6A时,且变阻器最大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时,电源电压最小为,当电压表示数最大,即,且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为40Ω时,电路中的电流为,此时电源电压为,电流表不能达到最大值,故不符合题意。最大值I1=0.6A时,时,则电源最大电压为,所以允许的最大电压范围为4.8~7.8V。
答:(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20Ω;
(2)闭合S1、S2,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6~40Ω;
(3)电源电压的可调范围为4.8~7.8V。
17.【答案】(1)10Ω (2)30Ω (3)1.8A
【详解】解:(1)只闭合S1时,R0与R1串联,电压表V测量R1两端电压,电流表A测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由乙图可知,R1的阻值。
(2)只闭合开关S1,滑片位于最右端时,电源电压U=U1+I1R0=2.5V+0.25A×R0-----①,滑片位于R0的中点时,电源电压----②,联立两式解得R0=30Ω,U=10V。
(3)闭合开关S1、S2、S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三个定值电阻并联,电流表测量通过定值电阻R1、R2的电流,通过R1的电流,由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知通过R2的电流I2′=IA-I1′=1.5A-1A=0.5A,R2的电阻,由R3=R2得,R3的电阻R3=R2=20Ω,当R1、R2、R3并联时电路总电阻最小,电路总电流最大,最大电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左端,只闭合开关S2时,三个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电阻R1两端的电压,此时电路的总电阻最大,总电流最小,最小电流,所以整个电路的最大电流和最小电流相差ΔI=I最大-I最小=2A-0.2A=1.8A。
答:(1)R1的阻值为10Ω;
(2)R0的最大阻值为30Ω;
(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左端,闭合不同开关,整个电路的最大电流和最小电流相差1.8A。
18.【答案】(1)串联;(2)4;12;调高
【详解】(1)根据通过电子调速器(简称电调)来控制电动机的电流从而改变电动机的功率,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电调与电动机的连接方式是串联。
(2)①由图丙可知,红外探测器RP的阻值随红外线强度增大而减小,且红外探测器RP的阻值与红外线强度的乘积保持不变,即RP·E=18Ω×1.0cd=18Ω·cd,所以当红外线强度为4.5cd时,红外探测器RP的阻值为
红外探测器RP的两端的电压为U红外=U﹣U电阻箱=12V﹣9V=3V,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电阻箱的阻值为
②由图丙可知,红外探测器RP的阻值随红外线强度增大而减小,当红外线强度较弱时,红外探测器RP的阻值变大,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可知,红外探测器RP两端的电压变大,电阻箱两端的电压将减小,由于要启动摄像机,红外探测器RP两端的电压3V与电阻箱两端的电压9V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由此可知,当红外线强度较弱时也要启动摄像机,可以调高电阻箱的阻值。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