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课件(共77张PPT))-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课件(共77张PPT))-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共77张PPT)
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
第五章 §5.2 三角函数的概念
<<<
1.借助单位圆理解并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重点)
2.掌握利用诱导公式一求给定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确定函数值的符号.
学习目标
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锐角三角函数,我们是如何定义锐角三角函数的?
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则
正弦:sin A=
余弦:cos A=
正切:tan A=
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叫做∠A的三角函数.
导 语
一、三角函数的概念
二、已知终边上任意一点求三角函数值
课时对点练
三、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在各个象限内的符号
随堂演练
内容索引
四、公式一
三角函数的概念

提示 我们利用直角坐标系来研究这个问题. 如图,以单位圆的圆心O为原点, 以射线OA为x轴的非负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点A的坐标为(1,0),点P的坐标为(x,y).射线OA从x轴的非负半轴开始,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α,终止位置为OP.
我们先研究单位圆☉O上的点P,以A为起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刻画点P的位置变化情况.根据研究函数的经验,我们需要借助什么样的数学工具呢?又该如何设计呢?
问题1
提示 当α=时,点P的坐标是;当α=时,点P的坐标分别是(0,1)和它们都是唯一确定的.
当α=时,点P的坐标是什么?当α=时,点P的坐标又是什么?它们是唯一确定的吗?
问题2
提示 对于交点P的坐标,无论是横坐标x还是纵坐标y,都是唯一确定的. 所以点P的横坐标x和纵坐标y都是角α的函数.
一般地,任意给定一个角α∈R,它的终边OP与单位圆交点P的坐标是唯一确定的吗?
问题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条件 如图,设α是一个任意角,α∈R,它的终边OP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x,y)
定义 正弦 把点P的 叫做α的正弦函数,记作sin α,即y=_____
余弦 把点P的 叫做α的余弦函数,记作cos α,即x=______
纵坐标y
sin α
横坐标x
cos α
定义 正切
三角函数
tan α(x≠0)
(1)三角函数值是比值,是一个实数.
(2)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只与角的大小有关.
注 意 点
<<<
 (1)(课本例1)求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例 1
在直角坐标系中,作∠AOB=(如图).易知∠AOB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为所以,
sin

 (1)求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例 1
在直角坐标系中,作∠AOB=如图).易知∠AOB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为所以sin
cos =-tan =-.

(2)如果角α的终边在直线y=x上,求sin α+cos α的值.
结合图形(图略),容易发现直线y=x与单位圆的交点有两个,分别为
当交点为时,sin α=cos α=sin α+cos α=;
当交点为时,sin α=-cos α=-sin α+cos α=-.

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
(1)若已知角,则只需确定出该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即可求出各三角函数值.
(2)若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P(x,y)(x≠0)是单位圆上一点,则sin α=y,cos α=x,tan α=.




已知点P是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则cos α等于
A.- B. C.- D.-
跟踪训练1

因为点P是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所以cos α=.
解析

已知终边上任意一点求三角函数值
提示 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0(x0,y0),
分别过点P,P0作x轴的垂线PM,PM0,垂足分别为M,M0,则
P0M0=|y0|,PM=|y|,OM0=|x0|,OM=|x|,
又∵△OMP∽△OM0P0,∴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x,y)(不与原点O重合),点P与原点的距离为r=那么如何求角α的三角函数值呢?
问题4
又∵y0与y同号,∴ y0=
又∵sin α=y0,∴sin α=y0=
同理,cos α=x0=
tan α=.
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P(x,y)(x≠0),则点P到原点的距离为r=
sin α=cos α=tan α=.角α的三角函数值不会随P点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1)三角函数是一个函数,符合函数的定义,是由角的集合(弧度数)到一个比值的集合的函数;
(2)三角函数值实质是一个比值,因此分母不能为零,所以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就是使分母不为零的角的集合.
注 意 点
<<<
 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P的坐标是(5m,12m),其中m≠0,求sin α,cos α,tan α的值.
例 2
令x=5m,y=12m,
则r==13|m|,
①当m>0时,r=13m,
则sin α=cos α=tan α=;
②当m<0时,r=-13m,
则sin α==-=-cos α==-=-tan α=.

(1)若点的坐标或角的三角函数值中含有字母,则需要注意字母是否需要分类讨论.
(2)终边在已知直线(射线)上,可以在直线(射线)上取两个(一个)点,再利用定义求解.
(3)若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P(x,y)(x≠0),则先求r=再求sin α=cos α=tan α=.




已知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3x-y=0上,则角α的余弦值为   .
跟踪训练2
∵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3x-y=0上,
∴角α的终边在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
当角α的终边在第一象限时,可取角α的终边上的点(1,3),∴cos α=

当角α的终边在第三象限时,可取角α的终边上的点(-1,-3),∴cos α=
=-综上,角α的余弦值为±.
解析
 ±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在各个象限内的符号

提示 三角函数值的符号是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各象限内的坐标符号
推导出的.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
正弦的符号取决于纵坐标y的符号,余弦的符号取决于横坐标x的符号,正切的符号是由纵坐标y和横坐标x的符号共同决定的,同号为正,异号为负.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大家猜测一下三角函数值在各个象限内的符号.
问题5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在各象限内的符号
(1)图示:
(2)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1)若sin αtan α<0,且<0,则角α是
A.第一象限角 B.第二象限角
C.第三象限角 D.第四象限角
例 3
由sin αtan α<0可知sin α,tan α异号,从而α是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由<0可知cos α,tan α异号,从而α是第三或第四象限角.
综上可知,α是第三象限角.
解析

(2)(多选)下列选项中,符号为负的是
A.sin(-100°) B.cos(-220°)
C.tan 10 D.cos π
-100°是第三象限角,故sin(-100°)<0;-220°是第二象限角,故cos(-220°)<0;
10∈是第三象限角,故tan 10>0;
cos π=-1<0.
解析



判断三角函数值符号的两个步骤
(1)定象限:确定角α所在的象限.
(2)定符号:利用三角函数值的符号规律,即“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来判断.




已知点P(sin α,cos α)在第三象限,则角α的终边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点P(sin α,cos α)在第三象限,
∴∴α为第三象限角.
解析
跟踪训练3

公式一

提示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有何关系?
问题6
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 .

sin(α+k·2π)= ,
cos(α+k·2π)= ,
tan(α+k·2π)= ,
其中k∈Z.
相等
sin α
cos α
tan α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sin(-1 395°)cos 1 110°+cos(-1 020°)sin 750°;
例 4
原式=sin(-4×360°+45°)cos(3×360°+30°)+cos(-3×360°+60°)sin(2
×360°+30°)
=sin 45°cos 30°+cos 60°sin 30°
=.

(2)sin+costan 4π.
原式=sin+costan(4π+0)=sin+cos×0=.

利用诱导公式一进行化简求值的步骤
(1)定形:将已知的任意角写成α+2kπ(k∈Z)的形式,其中α∈[0,2π).
(2)转化:根据诱导公式一,转化为求角α的某个三角函数值.
(3)求值:若角为特殊角,可直接求出该角的三角函数值.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tan 405°-sin 450°+cos 750°;
原式=tan(360°+45°)-sin(360°+90°)+cos(2×360°+30°)
=tan 45°-sin 90°+cos 30°
=1-1+.

跟踪训练4
(2)sin+tan.
原式=sin+tan
=sin+tan+1.

1.知识清单:
(1)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求法.
(2)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内的符号.
(3)诱导公式一.
2.方法归纳:由特殊到一般、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
3.常见误区: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只与角的大小有关,与终边上的点无关;
正切函数的定义域为
随堂演练

1
2
3
4
1.已知sin α=cos α=-则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是
A. B.
C. D.

设交点坐标为P(x,y),
则y=sin α=x=cos α=-
故点P.
解析
1
2
3
4
2.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5,12),则cos α等于
A. B. C.- D.-

设点P(-5,12),
则OP==13,
故cos α==-.
解析
1
2
3
4
3.已知θ∈R,则“tan θ>0”是“点(sin θ,cos θ)在第一象限内”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
2
3
4
若tan θ>0,则θ在第一或第三象限,
则sin θ>0,cos θ>0或sin θ<0,cos θ<0,则点(sin θ,cos θ)在第一或第三象限,
若点(sin θ,cos θ)在第一象限,
则sin θ>0,cos θ>0,则tan θ>0.
故“tan θ>0”是“点(sin θ,cos θ)在第一象限内”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解析
1
2
3
4
4.计算:sin+cos+tan=  .
原式=sin+cos+tan=sin+cos+tan
=+1=2.
解析
2
课时对点练

对一对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A A D D ACD AC -3
题号 9 11 12 13 15 答案 D C -1 ABD
10.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原式=sin+cos+cos π+1
=-1+0-1+1=-1.
(2)原式=a2sin 90°-b2cos 180°+2abtan 45°
=a2+b2+2ab=(a+b)2.
16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由已知角α的终边上有一点P(2,-4),
又点P到原点的距离为=2
所以sin α==-cos α=
tan α==-2.
16
14.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因为已知角α的终边上有一点P(m,-4),
所以点P到原点的距离为
所以cos α=由已知知m>0,
所以m=3,
所以sin α==-
所以sin(α-6π)+m·tan=sin α+m·tan =-+3=.
16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在单位圆中,A(1,0),∠AOP=α,∠AOP的终边交单位圆于点P,作PM⊥x轴于点M,如图所示.
令P(x,y)(x>0,y>0),由三角函数定义得sin α=y= PM,cos α=x=OM,
在Rt△OPM中,PM+OM>OP=1,
所以sin α+cos α>1.
16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过点A作单位圆的切线交直线OP于点T,显然劣弧AP长l=α×1=α,
显然sin α=y=PM,tan α=AT,
△AOP的面积S1=OA·PM=sin α,
扇形AOP的面积S2=l·OA=α,
△AOT的面积S3=OA·AT=tan α,
由图形得S1所以sin α<α16
基础巩固
1.点A(x,y)是60°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则的值为
A. B.- C. D.-

由三角函数定义知=tan 60°=.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已知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则sin α-cos α等于
A.- B. C. 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得cos α=-
sin α=-
因此sin α-cos α=-.
解析
3.sin(-1 395°)cos 30°等于
A. B. C.- 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sin(-1 395°)cos 30°=sin(-1 395°+4×360°)cos 30°=sin 45°cos 30°
=.
解析
4.已知点P(m,1)是角α终边上的一点,且sin α=则m的值为
A.2 B.-2
C.-2或2 D.-2或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由三角函数定义可得sin α=解得m=±2
所以m的值为-2或2.
解析
5.已知sin θcos θ<0,且|cos θ|=cos θ,则角θ是
A.第一象限角 B.第二象限角
C.第三象限角 D.第四象限角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sin θcos θ<0,∴sin θ,cos θ一正一负,
又|cos θ|=cos θ,∴cos θ≥0,
综上,sin θ<0,cos θ>0,即θ为第四象限角.
解析
6.(多选)确定下列三角函数值的符号,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cos 250°<0 B.sin>0
C.tan(-672°)>0 D.tan <0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对于A,250°是第三象限角,所以cos 250°<0,故A正确;
对于B,-为第四象限角,所以sin<0,故B错误;
对于C,-672°为第一象限角,所以tan>0,故C正确;
对于D为第四象限角,所以tan <0,故D正确.
解析
7.(多选)已知点P(m,-2m)(m≠0)是角α终边上一点,则
A.tan α=-2 B.cos α=
C.sin αcos α<0 D.sin αcos α>0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因为点P是角α终边上一点,
则r=|m|,
于是得tan α==-2,A正确;
cos α=当m>0时,cos α=当m<0时,cos α=-B不正确;
又sin α=则sin αcos α==-<0,C正确,D不正确.
解析
8.角θ的终边经过点P(4,y),且sin θ=-则y=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
角θ的终边经过点P
且sin θ=-
解得y=-3.
解析
9.-300°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m,n),则m+n=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m=cos(-300°)
=cos(-360°+60°)=cos 60°=.
n=sin(-300°)=sin(-360°+60°)=sin 60°=.
∴m+n=.
解析
10.化简下列各式:
(1)sin+cos+cos(-5π)+tan;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原式=sin+cos+cos π+1
=-1+0-1+1=-1.

(2)a2sin 810°-b2cos 900°+2abtan 1 125°.
原式=a2sin 90°-b2cos 180°+2abtan 45°
=a2+b2+2ab=(a+b)2.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角θ的终边经过点P
则cos θ等于
A. B.- C. D.-

综合运用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sin =sin=sincos=cos=cos
所以角θ的终边经过点P即P(-1,1),所以cos θ
=-.
解析
12.已知角α的终边在直线y=-3x上,则10sin α+的值为
A.-6 B.6
C.0 D.-3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由题知cos α≠0,
设角α的终边上一点为P(a,-3a)(a≠0),
则点P到原点的距离为r=|a|.
当a>0时,r=a,sin α==-cos α=
所以10sin α+=-3+3=0;
当a<0时,r=-a,sin α=cos α==-
所以10sin α+=3-3=0.
综上,10sin α+=0.
解析
13.已知角α=2kπ-k∈Z),若角θ与角α的终边相同,则y=的值为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由α=2kπ-k∈Z),得角α的终边在第四象限,又角θ与角α的终边相同,所以角θ是第四象限角,所以sin θ<0,cos θ>0,tan θ<0.所以y=-1+1-1=-1.
解析
14.若角α的终边上有一点P(m,-4),m∈R.
(1)若m=2,求sin α,cos α和tan α的值;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已知角α的终边上有一点P(2,-4),
又点P到原点的距离为=2
所以sin α==-cos α=
tan α==-2.

16
(2)若cos α=求m的值,并计算sin(α-6π)+m·tan.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因为已知角α的终边上有一点P(m,-4),
所以点P到原点的距离为
所以cos α=由已知知m>0,
所以m=3,
所以sin α==-
所以sin(α-6π)+m·tan=sin α+m·tan =-+3=.

16
15.(多选)若α是第二象限角,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sin >0 B.cos >0
C.tan >0 D.sin cos α<0
拓广探究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α是第二象限角,有cos α<0,由+2kπ<α<π+2kπ(k∈Z),有+kπ<+
kπ(k∈Z),
当k为偶数时为第一象限角,sin >0,cos >0,tan >0;
当k为奇数时为第三象限角,sin <0,cos <0,tan >0,则选项A,B,D不一定成立.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设α是锐角,利用单位圆证明下列不等式:
(1)sin α+cos α>1;
16
在单位圆中,A(1,0),∠AOP=α,∠AOP的终边交单位圆于点P,作PM⊥x轴于点M,如图所示.
令P(x,y)(x>0,y>0),由三角函数定义得sin α=y=PM,cos α=x=OM,
在Rt△OPM中,PM+OM>OP=1,
所以sin α+cos α>1.
证明
过点A作单位圆的切线交直线OP于点T,显然劣弧AP长l=α×1=α,
显然sin α=y=PM,tan α=AT,
△AOP的面积S1=OA·PM=sin α,
扇形AOP的面积S2=l·OA=α,
△AOT的面积S3=OA·AT=tan α,
由图形得S1所以sin α<α证明
(2)sin α<α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第五章 §5.2 三角函数的概念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