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肉眼能看到的物体才会运动B. 物体的运动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C. 静止的物体永远不会运动D. 所有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现象中,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A. 钟摆的摆动B.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C. 风车的转动D. 蝴蝶的飞行我们说 “站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 汽车座椅B. 车内的乘客C. 路边的树木D. 车内的方向盘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 )来描述。A. 时间B. 速度C. 距离D. 质量下列单位中,不能用来表示速度的是( )。A. 千米 / 时B. 米 / 秒C. 米 / 分D. 千克 / 克下列运动中,属于曲线运动的是( )。A. 苹果从树上落下B. 电梯上下运行C. 运动员绕操场跑步D. 火车在平直轨道上行驶要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A. 时间和距离B. 质量和体积C. 温度和时间D. 长度和质量下列关于参照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B.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C.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D. 参照物是被假定为静止的物体一个物体在 10 秒内通过了 50 米的距离,它的速度是( )。A. 5 米 / 秒B. 10 米 / 秒C. 50 米 / 秒D. 60 米 / 秒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旋转运动( )。A. 推箱子B. 荡秋千C. 滑滑梯D. 汽车行驶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两种B. 速度越大,说明物体运动得越慢C. 物体运动的方向改变,说明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D. 所有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相同的下列例子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 正在转弯的汽车B. 加速行驶的自行车C. 沿直线匀速行驶的火车D. 减速进站的火车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距离的物理量B. 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C.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D. 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越大下列运动中,属于平移运动的是( )。A. 地球绕太阳转B. 开门C. 电梯上升D. 风车转动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学校出发回家,小明用了 10 分钟,小红用了 15 分钟,已知他们回家的路程相同,则( )。A. 小明运动得快B. 小红运动得快C. 两人运动得一样快D. 无法比较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不需要选择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既有直线运动,也可能有曲线运动。( )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同。( )所有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不变的。( )旋转运动和平移运动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一定越大。( )苹果从树上落下,做的是直线运动。( )速度的单位可以是 “米 / 秒”,也可以是 “千米 / 时”。(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择的参照物必须是静止的。( )运动员在环形跑道上跑步,做的是曲线运动。( )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 )电梯上下移动属于旋转运动。( )相同时间内,通过距离越远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快。(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需要先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 )。物体运动的基本形式有( )和( )。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计算公式是( )。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 )运动,物体运动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 )运动。在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距离越远,说明物体运动得越( );通过相同的距离,所用时间越短,说明物体运动得越( )。四、连线题(每线1分,共8分)将下列运动与对应的运动类型连起来。苹果落地 旋转运动风车转动 直线运动荡秋千 曲线运动火车在平直轨道行驶 平移运动推箱子五、简答题(每题3分,共9分)什么是参照物?举例说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比较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异同。如何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六、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设计一个实验,测量自己步行的速度。实验名称:测量自己步行的速度实验目的:测量自己步行时的速度。实验材料:卷尺、秒表、标有起点和终点的场地实验步骤:用卷尺测量出一段 100 米的距离,标记起点和 。从起点开始,正常步行到终点,同时用秒表记录所用的时间。(3)根据公式 “速度 = ”,计算出步行的速度。实验现象:假设步行 100 米用了 20 秒。实验结论:步行速度 = 100 米 / 20 秒 = 米 / 秒,即自己步行的速度约为 米 / 秒。设计一个实验,比较不同小球在斜面上滚动的快慢。实验名称:比较不同小球在斜面上滚动的快慢实验目的:比较不同小球在斜面上滚动的快慢。实验材料:斜面(木板和木块搭建)、两个不同的小球(如乒乓球和玻璃球)、卷尺、秒表、标记笔实验步骤:搭建一个斜面,用卷尺测量斜面的长度,标记起点。将乒乓球从起点由 释放,同时用秒表记录小球滚到底端所用的时间。用同样的方法,让玻璃球从同一起点由静止释放,记录所用时间。(4)比较两个小球滚动的时间,时间 的滚动得快。实验现象:假设乒乓球滚到底端用了 5 秒,玻璃球用了 4 秒。实验结论:在斜面上,玻璃球滚动得比乒乓球 。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B 解析: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A、C、D 说法错误,所以选 B。B 解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属于直线运动,A、C、D 属于曲线运动,所以选 B。C 解析: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站在行驶汽车里的人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以车内物体为参照物则是静止的,所以选 C。B 解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所以选 B。D 解析:千克 / 克是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不能表示速度,其他选项都是速度单位,所以选 D。C 解析:运动员绕操场跑步的路线是曲线,属于曲线运动,A、B、D 属于直线运动,所以选 C。A 解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需要知道时间和距离,根据速度 = 距离 / 时间判断,所以选 A。C 解析:研究物体运动时,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不一定是地面,C 说法错误,其他选项正确,所以选 C。A 解析:速度 = 距离 / 时间 = 50 米 / 10 秒 = 5 米 / 秒,所以选 A。B 解析:荡秋千属于旋转运动,A、C、D 属于平移运动,所以选 B。C 解析:物体运动方向改变,运动状态发生变化,A、B、D 说法错误,所以选 C。C 解析:沿直线匀速行驶的火车,速度和方向都不变,运动状态没有改变,其他选项运动状态都发生了变化,所以选 C。B 解析: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A、C、D 说法错误,所以选 B。C 解析:电梯上升属于平移运动,A、B、D 属于旋转运动,所以选 C。A 解析:路程相同,用时越短,速度越快,小明用时短,运动得快,所以选 A。二、判断题T 解析: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该说法正确。F 解析: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需要选择参照物,否则无法判断,该说法错误。T 解析:速度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该说法正确。T 解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直线行驶是直线运动,转弯时是曲线运动,该说法正确。F 解析: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该说法错误。F 解析:物体的运动速度可以变化,如加速、减速,该说法错误。T 解析:旋转和平移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该说法正确。F 解析:速度还与时间有关,距离远但时间长,速度可能不大,该说法错误。T 解析:苹果从树上落下,运动路线是直线,属于直线运动,该说法正确。T 解析:“米 / 秒”“千米 / 时” 都是常用的速度单位,该说法正确。F 解析:参照物可以是运动的,只是被假定为静止,该说法错误。T 解析:环形跑道是曲线,运动员跑步属于曲线运动,该说法正确。T 解析: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两者之一改变,运动状态就改变,该说法正确。F 解析:电梯上下移动属于平移运动,该说法错误。T 解析:相同时间内,距离越远,速度越快,该说法正确。三、填空题参照物 解析:参照物是判断物体运动与否的标准,被假定为静止。平移;旋转 解析:平移和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运动快慢;速度 = 距离 / 时间 解析: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清晰表达了速度、距离和时间的关系。直线;曲线 解析: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划分运动类型。快;快 解析:相同时间比距离,相同距离比时间,都是判断运动快慢的方法。四、连线题苹果落地 —— 直线运动风车转动 —— 旋转运动荡秋千 —— 曲线运动火车在平直轨道行驶 —— 直线运动推箱子 —— 平移运动解析:苹果落地、火车直行是直线运动;风车转动是旋转运动;荡秋千是曲线运动;推箱子是平移运动,据此连线。五、简答题参照物是指研究物体运动时,被假定为静止的物体。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以汽车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这说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解析:解释参照物的定义,并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判断的影响。相同点:都是物体的运动形式,都可以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不同点:直线运动的路线是直线,方向不变;曲线运动的路线是曲线,方向不断变化。解析:从运动路线和方向两方面比较异同,清晰明了。比较两个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距离,距离越远,运动得越快;(2)通过相同距离,比较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运动得越快;(3)计算出两者的速度,速度大的物体运动得快。解析:从时间、距离、速度三个角度说明比较方法,全面准确。六、实验题实验名称:测量自己步行的速度实验目的:测量自己步行时的速度。实验材料:卷尺、秒表、标有起点和终点的场地实验步骤:(1)用卷尺测量出一段 100 米的距离,标记起点和终点。(2)从起点开始,正常步行到终点,同时用秒表记录所用的时间。(3)根据公式 “速度 = 距离 / 时间”,计算出步行的速度。实验现象:假设步行 100 米用了 20 秒。实验结论:步行速度 = 100 米 / 20 秒 = 5 米 / 秒,即自己步行的速度约为 5 米 / 秒。解析:通过测量距离和时间,计算速度,实验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实验名称:比较不同小球在斜面上滚动的快慢实验目的:比较不同小球在斜面上滚动的快慢。实验材料:斜面(木板和木块搭建)、两个不同的小球(如乒乓球和玻璃球)、卷尺、秒表、标记笔实验步骤:(1)搭建一个斜面,用卷尺测量斜面的长度,标记起点。(2)将乒乓球从起点由静止释放,同时用秒表记录小球滚到底端所用的时间。(3)用同样的方法,让玻璃球从同一起点由静止释放,记录所用时间。(4)比较两个小球滚动的时间,时间短的滚动得快。实验现象:假设乒乓球滚到底端用了 5 秒,玻璃球用了 4 秒。实验结论:在斜面上,玻璃球滚动得比乒乓球快。解析:控制斜面、起点等变量,通过比较时间判断快慢,实验设计科学,能有效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