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西省南昌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1949年,《人民日报》刊发社论指出:“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这篇社论反映了( )A.祖国大陆实现完全统一 B.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C.世界和平民主得以实现 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正式确立2.如图是1950年中央财政预算支出的两个方案,方案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恢复经济的需要C.抗美援朝的需要 D.一五计划的需要3.下图为画家李可染1951年创作的年画《新得的黄牛》。该宣传画反映的事件( )A.彻底改变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B.激发广大农民生产劳动积极性C.实现了土地公有制的根本变革 D.开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进程4.1954年,竺可桢在日记中写道:“午后三点至怀仁堂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今日通过国家大宪章,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其内容见证了( )A.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B.封建剥削制度已被消灭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5.泰来机制面粉厂始建于1906年,20世纪50年代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厂名发生变化。更换后的厂名最有可能是( )A.泰来面粉合作社 B.泰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C.泰来私营面粉厂 D.公私合营泰来面粉厂6.某历史研究小组编写了一部反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的微话剧,下列四幕场景中符合历史背景的是( )A.同学甲一家通过广播得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全家人激动高唱《歌唱祖国》B.同学乙的父亲在《人民日报》上读到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C.同学丙和家人正在观看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电视直播,当国歌奏响,大家热泪盈眶D.同学丁的哥哥在收音机旁收听“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的新闻公报7.下图是小王同学在江西省图书馆查阅到的1978年刊发的《人民日报》,他最有可能从中获取的信息是( )A.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 B.恢复高等学校招生工作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8.有学者提出:“中国改革开放的突出特点,在于许多重大变革往往发端于地方自发实践与基层创新需求,再通过中央政策调整上升为国家战略。”下列史实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C.三大改造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全面召开9.观察下面表格,表格中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年份 1990年 2000年 2015年对外贸易(进出口) 1154.4 4722.9 39600引进外资(已利用外资) 102.9 407.22 1262.7A.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D.“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世界银行前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说:“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中国A.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作出改革开放的新决策D.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1.绘制示意图梳理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以下示意图B处应填写( )A.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B.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2.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统筹使用中央和自治区两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7.2亿元,实施振兴项目632个,惠及各族群众超200万人。这一举措集中体现了我国(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优势 B.把民族工作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C.只关注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 D.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13.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一个漂泊在外四百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推行 B.香港结束殖民统治实现港人治港C.澳门洗刷耻辱落实一国两制 D.《反分裂国家法》推动两岸关系14.1987年“跨过海峡”“返乡探亲”等成为台湾地区电影电视热门题材。这反映了台湾人民( )A.喜爱影视娱乐 B.注重文化发展 C.重视投资经商 D.渴望两岸交流15.第十五届珠海航展上,歼-35A隐身战斗机、直-20J舰载直升机、运油-20空中加油机等多款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装备首次公开亮相。这反映出新时代我国( )A.国防装备完全自主 B.坚持科技强军道路 C.国防开支显著增长 D.军事科技领先世界16.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礼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这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A.推动中国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结盟B.倡导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和平共处C.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争端的法律依据D.促使亚非国家在万隆会议上达成共识17.下图为联合国大会讨论某提案时支持中国的票数增长图,该提案直接推动(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全方位外交开展 C.中国与日本建交 D.中美关系趋向缓和18.中国航天工程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载人飞船命名“神舟”源自《史记·天官书》,卫星导航系统借“北斗”星象定位传统,探月工程以“嫦娥”寄托千年登月梦想。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方式体现了( )A.现代科技突破传统文化束缚 B.神话传说预言航天发展C.科技创新彰显中华文化自信 D.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19.某科学家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物质,其相关信息如下框所示。这位科学家是( )化学式: 组成:C63.81%H7.85%O28.33% 功效:治疗疟疾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屠呦呦20.下列是某同学开展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为他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A.便捷支付,多样出行 B.航天科技,遨游太空C.举世瞩目,大国外交 D.交通革新,创新驱动二、材料题21.歌曲是时代的最强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歌曲节选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摘自《英雄赞歌》歌词(1)根据材料一,指出歌曲中“人民战士”和“虎豹”具体指代的对象。材料二 20世纪末歌曲节选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摘自《春天的故事》歌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第二个“春天”的理解,简述这位老人在南海边写下的“诗篇”产生的影响。材料三 21世纪歌曲节选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摘自《天路》歌词(3)根据材料三,指出歌曲中的“天路”的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的建成对边疆地区发展的历史意义。三、综合题22.某校学生社团展开“解码南昌地标·见证时代变迁”的实践活动。活动一 第一组同学搜集资料回顾江西省美术馆的发展历程。阶段 名称 相关事件1980-2018年 江西省展览中心 1992年起先后举办全国性与全省性商品展览活动1000多场,后转型为电子商城。2018年至今 江西省美术馆 落实退商还文政策,举办多场艺术展,2023年入选国家一级美术馆,成为南昌的热门打卡点。(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江西美术馆名称变迁的原因。活动二 第二组同学考察一江两岸地标建筑的发展历程。(2)从图中选择一个南昌地标建筑,以“从南昌地标建筑见证中国社会生活变迁”为主题,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3.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是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摘自[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条“富国强民道路”的名称。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增强企业活力,改革全面展开。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摘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材料三 广东、福建两省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中央确定,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是一个重要的决策。——摘编自《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广东、福建两省如何落实这项“重要的决策”,并说明选择广东、福建两省先走一步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成功经验。24.“国礼”作为国家间友好关系的象征,不仅见证了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历史时刻,更作为一种特殊媒介传达着超越其本身价值的政治与文化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奠基之礼·见证工业化起步】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访问苏联赠送的国礼时间 礼物说明1949年 毛泽东访问苏联,送出的第一份国礼极具特殊性,既有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湖南湘绣等,还有上万公斤的山东大白菜、大葱和北京鸭梨等苏联紧缺的蔬菜与水果。1957年 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带去了长江大桥、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项目的工业模型。(1)根据材料一,指出1949年到1957年中国两次访问苏联国礼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破冰之礼·解码外交风云】材料二 20世纪50——70年代外国领导人赠送的国礼(局部)组别 1 2 3国礼简介 1954年,印度阿格拉市政府赠周恩来总理的大理石雕刻泰姬陵模型。 1965年,印度尼西亚国务秘书长赠周恩来总理的“铜万隆会议十周年纪念章”。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赠毛泽东的“和平之鸟瓷塑天鹅”。(2)从材料二中选择一组国礼,指出该国礼相关的重大外交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单说明。【同心之礼·诠释命运共同体】材料三景泰蓝“四海同心”瓶 2017年,“四海同心·一带一路”非遗文化国际交流论坛圆满落幕,我国赠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景泰蓝“四海同心”瓶。其设计理念是以辉煌的古代丝绸之路为创作主题,融入了“一带一路”的元素,完美地诠释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3)根据材料三,指出“四海同心”瓶反映的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创新之礼·绘就丝路新画卷】(4)请你为江西设计一份礼物赠送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代表团。(要求:融合江西特色“一带一路”合作理念)参考答案1.B2.C3.B4.C5.D6.B7.A8.B9.C10.B11.D12.D13.C14.D15.B16.B17.A18.C19.D20.D21.(1)人民战士:中国人民志愿军;虎豹:联合国军。(2)第二个“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3)天路:青藏铁路;影响: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22.(1)实行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提升。(2)示例一:观点:八一大桥见证现代中国交通的发展。论述:改革开放前,八一大桥见证了步行是当时南昌市民最普遍的出行方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交通工具多样化,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八一大桥见证了21世纪以来私家车成为越来越多南昌市民出行的代步工具。结论:八一大桥见证了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便捷,现代中国交通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示例二:观点:滕王阁见证中国城市化发展。论述:改革开放前,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城市面积小,高楼不多,住房比较拥挤。从滕王阁眺望对岸,是一片荒滩。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发展,城市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加,遍地的高楼大厦,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从滕王阁眺望对岸,红谷滩的发展见证了南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结论:滕王阁见证了南昌的繁荣与发展,现代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特点:从试点到推广,从农村到城市,循序渐进。(3)建立经济特区;原因:靠近港澳台,华侨多;中央政策的支持。(4)成功经验: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24.(1)变化:由中国传统的土特产品变为工业成就模型。原因:“一五”计划的完成。(2)示例一:选择第1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说明: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示例二:选择第2组,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说明: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示例三:选择第3组,尼克松访华。说明: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理念: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4)例如:青花瓷茶具,绘制赣江山水与古代丝绸之路商队图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