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八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广州八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生物学
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生号和座位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广东在全国率先实施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在公益林改造措施中,兼顾了生态环境、经济旅游和政策文化等效益。该措施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循环 B.整体 C.协调 D.自生
2.研究工作者利用AI预测蛋白质与配体相互作用的关键结构以及活性位点,最终准确预测出脂肪族、芳香族和芳基脂肪族腈酶的底物范围。该研究主要体现的酶特性是
A.专一性 B.多样性 C.高效性 D.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3.水是生命的源泉,节约用水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下列有关细胞中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例可能改变
B.有氧呼吸过程既消耗水,又产生水
C.水可作为维生素D等物质的良好溶剂
D.结合水是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4.科研小组为探究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进行了不同的实验设计。下列设计思路合理的是
A.检测遗传物质中含有的五碳糖的元素种类
B.用双缩脲试剂对遗传物质的种类进行鉴定
C.用32P标记核苷酸并检测遗传物质的放射性
D.用RNA酶或DNA酶处理核酸后检测侵染活性
5.下图为某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物质交换不能通过图中结构1进行的是
A.细胞质中的ATP进入细胞核 B.细胞质中的DNA聚合酶进入细胞核
C.细胞核中的DNA进入细胞质 D.细胞核中的tRNA进入细胞质
6.生物学实验中合理选择材料和研究方法是顺利完成实验的前提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释涂布平板法既可用于分离纯化菌株,又可用于菌种计数
B.向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有助于坛内无菌环境的形成
C.将配制好的酵母菌培养基煮沸并冷却后,在酒精灯火焰旁倒平板
D.将接种环烧红,迅速蘸取酵母菌液在培养基上划线,培养后可获得单菌落
7.科研人员以β-甘露葡萄糖酶为研究材料,在其N端找到了两个关键的氨基酸位点,将这两个位点的组氨酸和脯氨酸分别替换为酪氨酸后,酶热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替换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可通过改造基因中的碱基序列实现
B.细胞内合成改造后的高热稳定性蛋白质的过程遵循中心法则
C.在分子水平上,可利用PCR等技术检测细胞内是否合成新的目的蛋白质
D.制备过程中应先预期目标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再设计获得该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8.生物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方法。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科学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时,收集上清液后改用较低的离心速率
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控制有无氧气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
C.卡尔文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转化为有机物的具体途径
D.利用伞藻嫁接和核移植的方法可确定伞藻的伞帽形态取决于细胞核
9.海洋动物绿叶海天牛啃食绿藻后,会把藻类所含叶绿体贮存进细胞并发挥其功能。在光照下,绿叶海天牛可持续生产有机物满足生存需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绿叶海天牛和绿藻的遗传物质分别是DNA和RNA
B.啃食绿藻的绿叶海天牛的细胞中可能含有来自绿藻的核酸
C.绿叶海天牛细胞中含有磷脂双分子层的细胞器有2种
D.未啃食绿藻的绿叶海天牛自身不能生产有机物和ATP
10.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麦种子经过晾晒以降低其含水量,有助于储存
B.有氧运动可避免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CO2
C.温室栽培时,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D.稻田需要定期排水,防止水稻因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烂根
11.某一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代表了该地区提供资源的能力。当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下列国家或地区生态赤字最为严重的是
国家或地区 生态足迹总量比重 =(某主体的生态足迹/全球或区域总生态足迹)×100% 生态承载力总量比重 =(某主体的生态承载力/全球或区域总生态承载力)×100%
A 6% 4%
B 15% 9%
C 17% 9%
D 4% 9%
12.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田间策略为棉铃虫提供庇护所。例如一些棉区会在转基因抗虫棉田周围种植一定面积的非抗虫棉花,为棉铃虫提供专门的庇护所;也有一些棉区采用将转基因抗虫棉与高粱和玉米等其他棉铃虫寄主作物混作的方式,为棉铃虫提供天然庇护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转基因抗虫棉田周围种植非抗虫棉,可降低棉铃虫抗性基因的突变率
B.混作有利于维持棉铃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从而提高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
C.为棉铃虫提供专门庇护所,可使敏感棉铃虫的种群数量持续上升
D.提供庇护所后,棉铃虫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必然逐年下降
13.图a为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西葫芦条的质量变化百分比,分别对应实验第1~7组,整个过程中细胞始终有活性。另选取其他西葫芦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测得P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b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a
图b
)
A.图a实验结束后,第7组西葫芦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强
B.由图a可知,本实验所用西葫芦的细胞液浓度在0.4~0.5mol/L之间
C.据图b实验结果判断,细胞从t1时期开始吸收K+和NO3-
D.图b中t1-t2期间,更多水分沿“外界溶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流动
14.细菌紫膜质是一种膜蛋白,ATP合成酶能将H 势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科学家分别将细菌紫膜质和ATP合成酶重组到脂质体(一种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人工膜)上,在光照条件下,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细菌紫膜质

脂质体
H
+
H
+
H
+
H
+
无ATP产生
图a

H
+
H
+
H
+
H
+
有ATP产生
ATP
ADP+Pi
H
+

c
ATP
合成酶

H
+
无ATP产生
图b
)
A.H+通过细菌紫膜质进入脂质体内部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ATP合成酶既可催化ATP的合成,也可协助扩散运输H+
C.照射图c细菌紫膜质的光强变为弱时,ATP的合成速率上升
D.推测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存在图c中所示的能量转换机制
15.抗体的结构分为V区(识别并结合抗原的区域)和C区(抗体的支架),鼠源抗体具有外源性,会被人体免疫系统当作抗原而清除。用人抗体的C区替换鼠源抗体的C区,保留鼠源抗体的V区,可构建人-鼠嵌合抗体,操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B淋巴细胞为记忆B细胞
B.经过一次筛选可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C.为获得结构正确的嵌合抗体,受体细胞可选用大肠杆菌
D.人-鼠嵌合抗体在保留抗原特异性的同时外源性下降
16.蛛丝有超强韧性,将蛛丝蛋白基因转入羊的乳腺中可以生产蛛丝蛋白。图a是蛛丝蛋白基因的DNA片段;利用PCR技术对蛛丝蛋白基因进行检测,电泳结果如图b。其中1号来自普通羊,2号来自含蛛丝蛋白基因的质粒,其余来自转基因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a
)
(
图b
)
A.用PCR技术扩增图中的蛛丝蛋白基因,可选择图中的引物①和④
B.PCR过程在第3次循环结束后可以得到两端都含引物的目的基因
C.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DNA分子的大小和构象等有关
D.使用抗原-抗体结合法可能在3、5、8号羊的乳汁中检测到蛛丝蛋白
二、非选择题:共6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10分)
(
B面
观察是否0产生典型的大肠杆菌菌落
移出滤膜置于适合的培养基平板中
培养一段时间
100mL
水样
吸滤瓶上的滤膜
A面
)为保障公共健康,需要定期对公共饮用水进行卫生检测。饮用水的卫生标准是100mL不得检出大肠杆菌或者1000mL不超过3个大肠杆菌。若要确定饮用水是否合格,可采用膜过滤法检测,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检测前一般需要对水样收集瓶、培养皿、镊子等进行 灭菌。在伊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上培养时,大肠杆菌会产生呈现深紫色且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此培养基对大肠杆菌起到
作用。
(2)本检测 (填“可以”或“不可以”)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替代膜过滤法检测饮用水中的大肠杆菌数量,原因是 。
(3)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本检测需要设置两组对照组:一组用无菌水涂布在伊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中并培养,目的是 ;另一组的操作是 ,目的是检测该培养基能否培养出大肠杆菌。
18.(12分)
紫杉醇是珍稀植物红豆杉体内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广泛用于乳腺癌等疾病的治疗。植物细胞工程是生产紫杉醇的重要技术手段,图一表示提取紫杉醇的两条技术途径。
(
图一
途径Ⅰ
途径Ⅱ
外植体
愈伤组织
诱导生芽
单细胞
液体培养基中悬浮振荡培养
细胞培养物
提取
紫杉醇
细胞分离
诱导生根
完整植株
)
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I的原理为 。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一般 光照。与诱导生芽过程相比,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 (填“较低”或“较高”)。
(2)途径Ⅱ使用的技术是 。该途径中进行细胞悬浮培养时,振荡的意义是 。
(3)研究人员发现曲妥珠单抗与美坦辛的偶联物(T-DM1)联合紫杉醇,在治疗乳腺癌中具有杀伤及靶向性的双重作用。为进一步探究更有效的乳腺癌治疗方法,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又结合新辅助化疗(NACT),并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如图二所示。
(
T-DM1+紫杉醇
治疗前
治疗后
T-DM1+紫杉醇+NACT
肿瘤标志物CA125浓度(U/ml)
临床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率
0.3
0.2
0.1
0
T-DM1+紫杉醇
T-DM1+紫杉醇+NACT
临床总有效

不良反应率
)
(
图二
)
据此推断,治疗乳腺癌的理想方案为 ,其依据是 。
19.(13分)
炎症性肠病(IBD)属于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范畴。研究揭示,患者肠道中会生成硫代硫酸盐(物质S),其产生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关系。研究人员将抗炎蛋白基因与物质S特异性诱导激活的启动子P、终止子等元件连接,构建了重组基因(如图a所示)。随后,该重组基因与图b所示的载体结合,形成了表达载体。通过将此载体导入大肠杆菌并进行筛选,成功获得了菌株E。当患病模型小鼠被饲喂摄入菌株E后,其IBD症状得到了显著的缓解。
(
注:Amp
r
:抗氨苄青霉素基因
Kan
r
:抗卡那霉素基因
pstⅠ、sacⅡ为酶切位点
箭头表示转录方向
图b
图a
启动子P
抗炎蛋白基因
终止子
pstⅠ
抗炎蛋白重组基因
Kan
r
Amp
r
载体
(3.0kb)
pstⅠ
sacⅡ
)
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能被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是 。从抗炎蛋白表达调控的角度分析,选用启动子P的优点是 。
(2)将图a的抗炎蛋白重组基因插入如图b所示Kanr基因内的sacⅡ位点。为确认抗炎蛋白重组基因的大小和插入方向,科研人员用限制酶pstⅠ切割重组质粒并进行电泳,结果出现了4.8kb和0.8kb两个片段。据图分析,抗炎蛋白重组基因长度约为 kb;抗炎蛋白重组基因插入后转录方向与Kanr基因 (填“相同”或“相反”)。
(3)使用氨苄青霉素和卡那霉素筛选出菌株E,可进行的操作是 ,菌株E对两种抗生素的抗性特征表现为 。
20.(12分)
龙胆花在低温(16 ℃)、无光照条件下,30分钟内会呈现闭合状态;而当其被转移至常温(22 ℃)、光照条件下,在30分钟内会重新展开。经过研究,这一现象与花冠细胞的细胞膨压(即细胞壁对原生质体施加的压力)的增加有关。龙胆花重新开放的机制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 ,花冠细胞吸水的方式是 。
(2)细胞壁对花冠细胞起 作用。龙胆花从低温、无光的环境转移至常温、光照的条件,花冠细胞的细胞膨压变大,其原因是 。
(3)龙胆花重新开放的机制是:①温度升高 ,加快对水分的吸收,导致花冠细胞的细胞膨压增加;②光刺激 ,加快对水分的吸收,导致花冠细胞的细胞膨压增加。
21.(13分)
19世纪末,科学家基于多项研究成果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不过,该反应式仅呈现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转化关系,尚未揭示其中的作用机制。直至1905年,英国科学家伯莱克曼在探究光合速率与环境因素的关联时取得关键突破,其研究实验结果如图一所示(英尺烛光即一烛光在距离一英尺处的物面上产生的光照强度)。
(
光合作用速率
光照强度(
英尺烛光

500
10
00
15
00
20
00
25
00
A(
充足
CO
2

35℃)
B

充足
CO
2
;20
℃)
C

不充足
CO
2
;20
℃)
0
15
0
图一
)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实验的自变量为 ;在0~150英尺烛光的光照强度范围内,限制A、B、C曲线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是 。
(2)伯莱克曼推测光合作用存在两个阶段:一个是光依赖性反应(即光反应),另一个是非光依赖性反应(即暗反应)。据图一分析,伯莱克曼认为存在非光依赖性反应的依据是 。
(3)德国科学家瓦尔堡利用小球藻进行闪光实验验证了伯莱克曼的推测,科研人员根据瓦尔堡的实验原理利用小球藻重新设置实验,处理方式和结果如图二所示(A、B两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
(
连续光照
135s
光照
7.5s
,黑暗
7.5s
,光暗交替共
135s
A

B

光合产物量
:a
光合产物量
:b
图二
)
①在进行闪光实验前,将小球藻置于黑暗条件下进行预培养的目的是耗尽储存的 ,确保实验从相同起点开始。
②若光合作用存在非光依赖性反应,则光合产物量b应在 范围,原因是 。
③根据上述的实验,设计一种针对温室大棚CO 补给不足的调控方案 。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生物学答案
1、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D C A C A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C C D A
2、非选择题
17. (1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
(1)干热(1分) 鉴定
(2)不可以(1分) 大肠杆菌较小
(3)了解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在伊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上涂布大肠杆菌菌液并培养
18.(12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不需要(1分) 较低
(2)植物细胞培养(1分) 使细胞充分接触空气和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促进细胞的增殖
(3)T-DM1+紫杉醇+NACT(1分) 在接受“T-DM1+紫杉醇+NACT”治疗后,肿瘤标志物CA125的浓度显著下降;不良反应率降低、临床总有效率有所提高(3分)
19.(13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
(1)启动子P 通过物质S特异性诱导激活启动子P,促使抗炎蛋白基因表达,实现精准治疗(3分)
(2)2.6kb 相反
(3)将导入表达载体的大肠杆菌接种到分别含有氨苄青霉素和卡那霉素的不同培养基中 抗氨苄青霉素,不抗卡那霉素
20.(12分,每空2分)
(1)流动性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2)支持和保护 原生质体吸水膨胀(或体积增大),且细胞壁比原生质体的伸缩性小
(3)①促使囊泡上的水通道蛋白发生去磷酸化后转移至细胞膜 ②促进Ca2+进入细胞内, 更多Ca2+激活GsCPK16
21.(13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
(1)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 光照强度(1分)
(2)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值后,光合速率不再增加,但温度或CO2浓度升高,光合作用速率加快
(3)①ATP 、NADPH
②1/2aB组光照时间是A组的1/2,B组光暗交替使暗反应充分进行,及时再生NADP+、ADP,提高光反应速率,导致光合速率快、光合产物量高,因此为1/2a③动态调整光暗比例(如光期随CO2浓度降低而缩短),确保暗反应充分消耗光反应产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