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记住郑和下西洋首次出发的时间、地点和最远到达的地区,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史实和我国华侨对开发南洋的贡献。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1cnjy.com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讲述法、图示法、比较法、讨论法、启发法等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一分为二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21·cn·jy·com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郑和下西洋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品质。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悟到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与交流可以促进国家发展,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在本学期学习了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一课,在学习本课时,可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3重点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一提及太监,同学们印象可能是他深居宫中不阴不阳。可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太监,他不但走出皇宫,而且还七下西洋,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使者。他是谁?同一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还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让我们共同学习本课的内容吧。活动2【讲授】一、郑和下西洋 教师安排学生预习相关内容。预习:郑和下西洋。教师屏幕显示:明成祖、郑和人物像。简介郑和及明成祖。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条件关于目的:教师说明。关于条件:教师讲授四点内容。(4)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显示航海路线,讲述下西洋概况。(5)观看两图片:郑和行香碑郑和铸造铜钟提问:两张图片的介绍有何共同点?郑和下西洋途中有何困难?(6)教师展示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4枚。认识:郑和下西洋乃和平之旅。(7)屏幕展示:郑和下西洋同哥伦布、达伽马航海比较。引导学生了解情况,归纳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8)郑和下西洋促成的经济文化交流教师显示郑和下西洋促成的经济文化交流(成果)。请同学们快速预习教材相关内容。了解郑和与明成祖有关情况。查找教材简要回答。学生多角度归纳概括。阅读教材P67大字首段,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然后回答问题。寻找图片介绍中的共同点,学生思考作答。直视屏幕,由邮票画面得出结论参看比较表。归纳概括。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学生了解经济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深入思考。(9)思考探究: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你怎么理解?(10)交流讨论:郑和下西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你发表看法。学生发言后,教师进行必要补充。活动3【活动】二、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1、疑问设置:南洋的位置在哪里?请回答其地理范围。中国人早在什么时候便有人到南洋谋生?华侨在南洋的分布情况如何?屏幕显示分布图。2、提问:华侨对南洋开发做了哪些贡献?活动4【活动】三、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3、西方传教士的东来(自学内容,自主学习)(1)教师显示利玛窦的人物像及其坟墓图片。简介利玛窦生平。(2)提问环节:16世纪晚期来华并为沟通中西文化做出贡献的传教士有哪些?利玛窦、汤若望的贡献有哪些?西方传教士东来有何影响?(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阅读教材P67大字二段,然后谈谈自己的理解思考讨论后,分小组作答,每个小组回答一点,作答内容不能重复。活动5【练习】练习 巩固练习1.命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的是()A.明太祖B.明成祖C.顺治帝D.康熙帝2.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间是()A.1405年B.1433年C.1616年D.1636年3.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出发地点是()A.南京B.广州C.刘家港D.泉州4.郑和下西洋先后到过多少个国家和地区()A.10多个B.20多个C.30多个D.50多个5.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错误的是()A.最远到达大西洋沿岸B.先后七下西洋,经过20多年C.第一次从刘家港出发D.目的是为加强同海外的联系6.明成祖命郑和出使西洋的主要目的有()①宣扬国威②加强海外联系③开发南洋④开辟海外市场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7.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A.亚洲B.非洲C.美洲D.欧洲8.明政府派郑和下西洋一共()A.4次B.5次C.6次D.7次9.郑和下西洋比欧洲哥伦布的远洋航行早()A.半个多世纪B.一个世纪C.一个半世纪D.两个世纪10.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与下列哪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A.美洲地区B.亚非国家C.东南亚地区D.非洲国家11.许多人认为“世界远洋航海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多年前从长江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海家()21教育网A.鉴真B.郑和C.郑成功D.迪亚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