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情感。2.品味鉴赏,体会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3. 理解作者感时忧国的情怀。教学重点在对比中彰显人性的光辉。教学难点细品词语,浅文深教。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同学们初中学过的一首诗——《我爱这土地》,作者是艾青。诗人不仅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也深沉地爱着这片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在身陷囹圄的绝望之境下,诗人最思念的、最关注的是那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深情地写到:我是大堰河的儿子。那么,大堰河是何许人 她与诗人有着怎样的关系 为何诗人对她如此深情呢 今天我们就一同学习艾青的现代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二、教学过程(一)学习任务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假如你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编,请为本诗设计一幅插图,并说明设计意图。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这是预习作业,通过设置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在认真预习、阅读全诗的基础上,才能设计插图,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设计也许是大堰河的人物形象,也许是由诗歌中的某一个意象得到的启示……这项驱动任务没有标准答案,既能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又能提升学生的想象思维与表达能力。)(二)学习任务二:品读人物形象,把握情感1.大堰河有着怎样的身份 怎样的品格 怎样的命运 明确:身份:童养媳——奶妈——保姆——母亲——劳动妇女的代表品格:勤劳、善良、质朴、富有爱心、温厚、坚韧等。(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到根据)命运:大堰河活着时,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与,毫不保留的贡献——从乳汁、血汗到赤诚的心,一直到死。可是这个社会给予她什么了呢 死后为她裹身的却只有“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和“几尺厂方的埋棺材的土地”,还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同是一个母亲,祥林嫂也有类似的遭遇,生前连劳动的权利都被剥夺、饱受歧视,最终在一个雪花纷飞的祝福之夜凄然死去。2."我"有怎样的身份 我的身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地主的儿子——大堰河的儿子——诅咒不公道世界的战士母亲可以为孩子奉献一切,孩子也可以为母亲奋不顾身。当看到养育自己的母亲命运如此的悲惨,怎能不激发诗人内心的愤恨 这是使“我”的身份从地主的儿子变成大堰河的儿子,并最终变成诅咒不公道世界的战士的最主要因素。面对大堰河悲惨的命运,诗人有深切的同情,更有对旧社会的批判和控诉。(三)学习任务三:研读文本,鉴赏手法研读意象:雪、紫色的灵魂1.作者为什么看到雪就想着了大堰河了呢 明确:大堰河的内心纯洁无私,如同雪一样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深切的悼念。2.作者为什么把大堰河的灵魂说成是“紫色”的呢 明确:紫色代表着高贵;紫色象征着不幸。3.从艺术表现手法上分析,《我的保姆》属于叙事诗。为什么这么理解呢 明确:抒情诗常常运用比喻、起兴、联想、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而《我的保姆》主要采用了反复、排比这两种手法。反复吟唱是诗人在叙述写人后情感的喷涌迸发,它不是单纯为了抒情,而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氛围、烘托背景。这在史诗、英雄颂歌、诗剧等同属叙事诗范畴的作品中也是常见的。因此,不能因为《我的保姆》运用了反复吟唱的手法,就将其排除在叙事诗之外。《我的保姆》大量使用排比,也是人们将其归类为抒情诗的原因之一。实际上,排比手法并不是抒情诗的专利,叙事诗同样可以运用,如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郭小川的《将军三部曲》等著名叙事诗也都巧妙地运用了排比手法。《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排比句全部用于描绘细节,旨在塑造人物性格和形象。除了之前提到的“八个之后”、“六个含着笑”这样的排比句,还有“五个同着”这样的表述:"大堰河,含泪离去,带着四十多年人世间的屈辱,无尽奴隶的悲苦,四块钱的棺木和几束稻草,几尺方土埋葬的土地, 一把纸钱的灰烬,大堰河,她含泪离去。”这些句子以其细腻朴素的笔触,深刻而悲痛地缅怀了往昔。《大堰河(我的保姆)》广泛采用了对比手法:生身父母家的富足与大堰河家的贫穷,生身父母的虚伪与残酷与大堰河的爱心充盈,对自家的疏离、厌恶、反感与对大堰河的亲切、依赖、敬爱,以及大堰河生前的乐观、憧憬与死后的悲惨、幻灭。这些对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有助于推进情节,增强叙述效果,凸显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形象。具体实例详见:手(4节)笑(7节)泪(10节)梦(9节)4.《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语言接近散文,符合这首诗追忆和思念的基调,平缓地讲述故事,慢慢地流露情感,显得自然而真挚,使其更像一首叙事诗。那么,为什么《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人称要自由变换 明确:诗中主要使用第一人称“我”来表达情感和叙述故事,有时称大堰河为“你”,即第二人称,以此表现亲切和感染力。但有时,为了体现叙述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又转而使用第三人称“她”来指代大堰河。在同一首诗中运用三种人称在诗歌中并不常见,能够如此自由地变换并成功驾驭,更是难得。如果仅仅为了表达情感,使用三种人称并不必要,只有为了叙述和描写,在追忆中不自觉地跳出叙述语境来表达情感,才会采用这种方式。5.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生活风俗的细致描述说明了这首诗歌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 明确:如红漆雕花的家具、金色花纹的睡床、天伦之乐的匾额、安了火钵的炕凳、切冬米糖、灶边墙上的画、婚宴等,以及对数量词的精确描述,如被典押的一丈平方的园地、碾了三番的白米饭、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几尺方的埋 棺材土地、一把纸钱的灰等,还有对颜色的精确描述,如乌黑的酱碗、桌子、金色的花纹、大红大绿的关云长、紫色的灵魂、泥黑的温柔面容等。这样的细致和精确描述,正是叙事诗的特点。6.有评论家认为《我的保姆》是一首叙事诗,而不是抒情诗 谈一谈你的看法。明确:《大堰河,我的保姆》完美契合叙事诗的核心特质,即具备连贯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诗中叙述的情节流畅完整,讲述了诗人在风雪交加的清晨,在刺骨的寒冷监牢中,怀着深情回忆起保姆大堰河,以及她哺育自己的场景与细节。叙事诗的另一个关键特征是细节描写的丰富性,这是抒情诗所不具备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细节描写极为精细和准确,情感真挚动人,如同一系列精美的素描和一幕幕生动的镜头,构成了一幅幅原汁原味的生活画面。《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语言接近散文,符合这首诗追忆和思念的基调,平缓地讲述故事,慢慢地流露情感,显得自然而真挚,使其更像一首叙事诗。这首诗专注于塑造大堰河的形象,这一形象的刻画并非通过抒情实现,而是通过叙述和细节的描写。例如,在塑造大堰河善良朴实的形象时,诗中运用了排比句:“八个之后”,“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在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又如!”在描述大堰河勤劳乐观的性格时,诗中又使用了另一组排比句。(六个含着笑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读到这些充满情感穿透力的诗行,一位伟大女性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她如山般巍峨地立于我们心中。《我的保姆》的核心是叙述,其本质在于描写人物。不可否认,《我的保姆》中的抒情元素浓厚,大量使用了复沓句式和排比句式,反复吟唱,直抒胸臆,敞开心扉。诗人对大堰河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在诗的行间跌宕起伏,触动人心。如果将抒情比作这首诗的血脉,那么叙述便是其肌体。如果将抒情比作诗的花朵,那么描写人物则是其主干。可以说,在这首诗中,故事情节是载体,抒情是手段,而其本质和目的在于描写人物,即塑造大堰河的形象。从篇幅上看,叙述描写人物占据了主导地位,叙述多于抒情,描述多于吟唱,细节多于意象,实写多于虚写。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个有趣的“减法实验”,去除类似“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的大堰河的儿子,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的儿子,我敬你爱你”等反复吟唱的部分,虽然这样做会大大削弱诗的抒情感染力,但它仍然是一首朴实感人的叙事诗,可能会呈现出别样的艺术风味,就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一样,无需雕饰夸张,原汁原味,原生态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具有心灵的震撼力和艺术的感染力。(四)学习任务四:美读诗歌,拓展提升。我校将举办首届“艾青诗歌节”,请同学们积极参加。活动1 请朗读本诗,参加诗歌节朗诵比赛。活动2 请仿照《大堰河——我的保姆》,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亲人或劳动者的赞美之情。(设计意图:我校一直有诗歌节的优良传统,借此良机,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行有效迁移,让学生在模仿中体会现代自由体诗歌的特点,更能感受亲情的珍贵、劳动者的伟大。)三、作业设计1.必做:完成现代诗阅读练习《刈禾女之歌》(辛笛)(2020年山东模拟考卷试题)2.选做:阅读点评同学创作的诗歌,修改自己的诗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