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卷 七年级科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卷 七年级科学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卷 七年级科学
1.(2025七下·新昌期末)下列各图不属于模型的是(  )
A.地球仪
B.可回收物标记
C.乙炔分子结构
D.壤土类土壤的体积占比
2.(2025七下·新昌期末)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新昌。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采用轮作方式种植农作物
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方式
C.对垃圾分类后再放入指定的垃圾桶
D.为增加蔬果的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3.(2025七下·新昌期末)下图有关酒精灯使用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4.(2025七下·新昌期末)七年级男生小新今年13岁,最近他发现自己的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嘴角开始长出胡须,声调变得低沉。小新正处在人生的(  )
A.婴幼儿期 B.少年期 C.青春期 D.成年期
5.(2025七下·新昌期末)将200克500℃的水和200克30℃的水混合,达到热平衡后水的温度可能是(  )
A.80℃ B.40℃ C.30℃ D.50℃
6.(2025七下·新昌期末)如图所示,密封锤形玻璃泡内有少量碘颗粒(碘的熔点约114℃),将其放入70℃热水中,一段时间后玻璃泡内充满紫红色碘蒸气;取出放置一段时间,玻璃泡内碘颗粒变多。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热水中时,碘颗粒熔化 B.取出后,碘蒸气凝固
C.放热水中时,碘颗粒升华 D.取出后,碘蒸气液化
7.(2025七下·新昌期末)地球上的生物有多种生殖方式,下图所示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青蛙的生殖
B.胡萝卜的组织培养
C.桃树的嫁接
D.细菌的分裂生殖
8.(2025七下·新昌期末)化学用语是化学知识中的基础性语言。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硫酸铝: B.钠元素:Ne
C.6个碳原子: D.3个镁离子:
9.(2025七下·新昌期末)《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培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所示。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10.(2025七下·新昌期末)小新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新昌的“黄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集样品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比较两种土壤中的(  )
A.空气体积分数 B.水分含量
C.有机物含量 D.无机盐含量
11.(2025七下·新昌期末)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高效净水剂。根据高铁酸钠的化学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铁酸钠中含有2个氧分子
B.高铁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6g
C.高铁酸钠中钠、铁、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D.高铁酸钠由2个钠元素、1个铁元素、4个氧元素组成
12.(2025七下·新昌期末)请根据所学的工程与技术知识,设计一款板凳。设计要求:a.稳定坚固;b.坐着舒适;c.承重性好;d.可多张叠放。以下四款板凳模型最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13.(2025七下·新昌期末)微生物和人类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种微生物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有成形的细胞核
B.乙在一个细胞内完成所有生命活动。
C.丙没有细胞结构,能独立存活
D.丁在生活中常用于酿酒和发酵面包,属于食用菌
14.(2025七下·新昌期末)下列实例与科学方法不匹配的是(  )
选项 实例 科学方法
A 观察到燕子、麻雀、喜鹊等都有筑巢行为,得出“鸟类有筑巢行为”这一结论 归纳法
B 用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速度 比值定义法
C 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海波是晶体,可以推断海波也有一定的熔点 比较法
D 依据形态的不同,将植物的茎分为直立茎、匍匐茎、攀缘茎、缠绕茎 分类法
A.A B.B C.C D.D
15.(2025七下·新昌期末)关于下图所示的四个科学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两个铅块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B.乙图中将一定量的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由于酒精蒸发了
C.丙图中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抽去玻璃板后不会发生扩散现象
D.丁图中蓝色硫酸铜晶体加热由蓝色变为白色,说明温度对物质的性质有影响
16.(2025七下·新昌期末)如图甲为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类胎儿形成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   激素。
(2)图甲中   (选填序号)接受排出的卵细胞,提供受精的场所。
(3)图乙中⑤为细胞   (选填“分裂”或“分化”)过程。
(4)图乙中胎儿通过   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17.(2025七下·新昌期末)二氧化钛对紫外线具有优异的阻隔和吸收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防晒化妆品中。
(1)二氧化钛中钛元素(Ti)的化合价为   。
(2)二氧化钛中钛元素(Ti)和氧元素(O)的信息如图,结合信息完成下列小题。
①钛元素(Ti)和氧元素(O)的本质区别是   不同。
②氧-16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个中子。
③钛元素是一种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18.(2025七下·新昌期末)无土栽培是用营养液来培育植物的新型农业技术。
(1)营养液中应含有多种无机盐,若缺少含   (选填“氮”“磷”或“钾”)的无机盐,会出现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有时呈紫色的症状。
(2)植物从营养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选填图1中序号),该部位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可以增大根与营养液的   。
(3)小新为使植物长得快,配制了浓度极高的营养液,使用后导致植物萎蔫,原因是营养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根毛细胞呈现出图2中   (选填“甲”或“乙”)的状态。
19.(2025七下·新昌期末)以下是几种常见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对应的图。
(1)图乙中的③是由图甲中   (选填序号)发育来的。
(2)植物开花后,花粉散落到图丙中   (选填序号)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3)图丙中的⑥发育成图丁中的   (选填序号)。
20.(2025七下·新昌期末)小新发现家中种植的风月月季开出的花“一花双色”(如图甲),于是联想到课堂学习过的知识,在家用白玫瑰自制双色花。
(1)在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中各加入等量的蓝色和橙色色剂,将白玫瑰的枝条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杯子中(如图乙),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横切面上变色的部位是   (选填“韧皮部”、“木质部”或“髓”)。纵切枝条,发现越往上色剂颜色越浅,说明色素随水的运输方向为   。
(2)对月季枝条进行环剥处理,可促进分枝。将环剥后的枝条(如图丙)放在营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最先长出不定根的部位是   (选填“A”或“B”)。
21.(2025七下·新昌期末)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水的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注射器中收集的气体和B注射器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   。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某一个注射器管口,推动活塞,观察到   ,说明该气体为氧气。
(2)图乙所示水电解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变化顺序为   (填序号)。
22.(2025七下·新昌期末)a、b两组同学分别采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图乙所示是水沸腾   (选填“前”或“时”)的现象。
(2)图丙是两组同学分别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像可知:①水的沸点是   摄氏度。
②a、b两组图线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23.(2025七下·新昌期末)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科学家持续的研究、探索原子内部结构,对原子结构模型进行了不断完善和修正。
(1)以下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用序号排序)。
(2)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他推测的依据是   。
(3)1909年起,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发现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于1911年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这个“核”指的是右图中的   (选填字母)。
24.(2025七下·新昌期末)小新利用托盘天平(最大测量值200克,分度值0.2克)和烧杯制作“密度计”。实验步骤如下:
①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50克。
②往烧杯中加水,使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0克,在水面位置处做好标记,如图甲所示。
③将烧杯中的水倒尽,再将待测液体加至“标记”处,用天平称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1)操作②中,烧杯内水的体积为   毫升。
(2)图乙中横坐标表示总质量m,纵坐标表示待测液体密度。
请在图乙的坐标系中画出图像。
(3)理论上,该“密度计”可以鉴别密度差异不小于   克/厘米的液体。
25.(2025七下·新昌期末)小新为了研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置等量的棉花,并在棉花上面都均匀放置20粒玉米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种子萌发的情况如下表:
实验组别 甲 乙 丙 丁
场所 日光下 黑暗中 日光下 黑暗中
温度 20℃ 20℃ 0℃ 20℃
棉花干湿状态 湿润 湿润 干燥 干燥
种子萌发的数量(粒) 19 18 0 0
(1)小新设计甲和乙两组实验是基于种子萌发可能需要   的假设。
(2)如果空气充足,甲实验中有1粒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   。
(3)对比   两组实验中的玉米种子萌发的数量,可以得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要使储藏的种子不发芽,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   。
26.(2025七下·新昌期末)校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分子是静止不动的,还是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设计了如图实验:取两个相同塑料管,内壁上各粘一张相同的滤纸条,滤纸条上每隔2厘米滴一滴无色酚酞试液。在橡皮塞上各固定一个小药瓶,里面都装有等量的浓氨水,甲组中小药瓶塞紧瓶塞,乙组中小药瓶不塞瓶塞。
【知识链接】①浓氨水易挥发;②挥发出来的氨气有毒性,且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1)实验时观察到甲中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不变色,乙中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   。由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
(2)该实验的优点有____(选填字母)。
A.环保、节约
B.封闭实验,排除其他影响
C.现象快而明显,操作简单
(3)为了继续研究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设置了与乙组装置、试剂均相同的丙组实验,并将丙中装置浸入冰水中进行对照实验。在此对照实验中可通过对比   来反映分子运动的快慢情况,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27.(2025七下·新昌期末)小新同学为测量一木质小挂件的密度,用天平(带砝码)、量筒、烧杯(装有足量水)和细长钢针等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游码移到标尺的“0”刻度线处,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将挂件放在天平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这个挂件的质量是   克。
(3)用烧杯向量筒中倒入60毫升的水,将挂件放入量筒,然后用长钢针按住挂件使其浸没于水中,量筒中的水面如图丙所示。挂件的密度为   千克/米。
【分析交流】因木质挂件具有吸水性,实验测得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8.(2025七下·新昌期末)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了“制作天姥山北斗尖等高线地形图”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观察】制作山体模型前,先利用卫星云图观察天姥山北斗尖山体轮廓,并利用专业软件形成山体的等高线地形图(如图甲),同时确定北斗尖的海拔高度为900米。
(1)【制作】小新按图乙流程,初步制作出山体模型,并在山体上画出了所有等高线。他在画线时,所垫每块橡皮的高度一致,是为了   。
【评价】下表为等高线地形图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材料与匹配 材料环保易得,制作的山体模型轮廓易调整与实际轮廓匹配度高 材料环保易得,制作的山体模型轮廓不易调整与实际轮廓存在较大差异 材料不环保,山体模型轮廓无法调整与实际轮廓存在较大差异
作图与标注 曲线封闭,海拔标示正确,比例尺清晰明确 曲线封闭,缺少海拔标示或比例尺 曲线未封闭,缺少海拔标示和比例尺
(2)结合评价量表评价,小新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丙)的评价等级为   。
(3)【应用】依据小新描绘的等高线地形图,若要登上顶峰,你会选择从   (选填“A”或”B”)侧登山,请说明理由   。
29.(2025七下·新昌期末)小新分别采用图甲、乙所示的装置探究石蜡、冰的熔化规律。
(1)组装甲装置时,A、B两部件中应先固定   (选填字母)部件。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其中表示石蜡熔化图像的是图   (选填“①”或“②”)。
(3)某次实验时,小新把装有正在熔化的冰的试管从温水中取出,放进冰水混合物中,发现试管中的冰会停止熔化,原因是   。
(4)实验中,小新发现用水浴加热时,如果水温升的太快,会使试管内冰块中心与边缘温差较大,实验效果不好。查阅资料后对实验进行改进,用双层试管盛放冰块进行实验(如图丁所示),效果更好,原因是   。
30.(2025七下·新昌期末)小新的家乡因地制宜实施“梅茶鸡蜂”有机结合的复合型山地生态农业模式,在杨梅林中间栽茶树,在林下生态饲养土鸡,在林中生态饲养土蜂。不仅提供了多种优质绿色农产品,还能为农民增加收入。
(1)下列选项中,与图甲所示的杨梅所属结构层次相同的是____(选填字母)。
A.精子 B.桑叶
C.血液 D.老虎
(2)杨梅是雌雄异株的植物,雄株只能开雄花,花粉多而轻;雌株只能开雌花,柱头呈须状张开,能分泌黏液。根据杨梅花的特征推断,杨梅花属于   (选填“风媒花”或“虫媒花”)。
(3)果农摘除杨梅树的顶芽后,解除了   ,有效的保护了侧芽,增加和促进侧枝的生长,提高开花和分枝的数量,降低杨梅的生长部位,使采摘变得更加方便。
(4)如图乙所示,剪取茶树上带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就会长成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法的优点是   。
(5)鸟类生殖器官的功能与人基本相同。图丙中的公鸡和母鸡相比较,公鸡鸡冠高大,羽毛颜色鲜艳,尾羽较长,这些特征是公鸡的第   性征。
(6)土蜂的发育过程与桑蚕类似,比蝗虫多了   期。
31.(2025七下·新昌期末)清明节新昌人有吃“青麻糍”的传统习俗。在“青麻糍”制作过程中,需要往糯米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艾草含有侧柏莲酮芳香油,侧柏莲酮芳香油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具有香脂香气,所以“青麻糍”具有独特风味。
(1)糯稻的根系如图所示,属于   (选填“直根系”或“须根系”)。
(2)艾草中的侧柏莲酮芳香油属于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3)侧柏莲酮芳香油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4)36.5克侧柏莲酮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
32.(2025七下·新昌期末)新昌县西坑村的青石石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石雕所用的青石质地细腻,色似翡翠,遇水微绿,有“江南第一石”的美誉。五一期间,小新参加了西坑石雕研学活动。
(1)小新为验证青石“遇水微绿”的性质,将水洒在青石的表面,发现灰白的石头形成了独特的淡绿色纹理。几分钟之后,发现石头又变成了灰白色,原因是水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此过程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青石石雕镂空技艺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镂空”是指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如图所示)。
①石雕艺术家对青石进行雕刻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镂空”技术常用工具弓形钻的钻头是用高速钢制作的。高速钢的韧性好,硬度较低,在潮湿环境中会生锈。上述叙述中,属于高速钢化学性质的是   (选填字母)。
A.韧性好 B.硬度较低 C.在潮湿环境中会生锈
(3)石雕艺术家选用两块青石雕刻一对石狮子,每块原石长60厘米,宽60厘米,高50厘米。已知青石的密度为千克/米,请问能否利用载重量为500千克的电动三轮车一次性将两块原石运送到加工地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是对现实系统的描述和模仿。它可以是一个物理的样本,如地球仪或人体模型,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模型,如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拟。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它与原型之间有相似性、代表性和外推性。也就是说,模型与原型的相似关系被清晰地表达和规定,模型可以代替原型进行研究,并且通过研究模型可以获得原型的信息。符号则是用于表示某种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学中,符号具有物质性、指代性和社会性三个特征。符号本身是物质的,但它传递的信息与载体本身不同,这种指代关系是社会习惯所约定的。例如,名字是一个符号,它代表一个人,但名字本身并不具备这个人的特征。
【解答】 下列各图不属于模型的是 B,标记属于符号;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 生态环保是指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解答】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新昌。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为增加蔬果的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该行为会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D
3.【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使用酒精灯时,请遵循以下步骤:准备工作:检查灯芯是否完好,酒精量应在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 点燃:取下灯帽,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灯芯,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调节火焰:通过调整灯芯高度来控制火焰大小,以满足实验需求。 熄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确保火焰完全熄灭后再离开。 安全注意事项:使用酒精灯时,避免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且应注意防止酒精洒落引发火灾。这些步骤将帮助您安全有效地使用酒精灯。
【解答】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巴吹灭酒精灯,A对B错误;
C.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错误;
D.对试管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D错误;
故答案为:A
4.【答案】C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阶段发展为成人阶段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一般女孩10~18岁,男孩12~20岁。青春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青春早期、青春中期和青春晚期。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会经历身体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及转变,包括第二性征的出现和其他性发育、体格发育、认知能力的发展、人格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等。每个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和时期都因遗传、营养和运动等因素有所不同;
【解答】 七年级男生小新今年13岁,最近他发现自己的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嘴角开始长出胡须,声调变得低沉。小新正处在人生的 青春期;
故答案为:C
5.【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热量的计算公式为:通用热量公式: Q 表示热量(单位:焦耳,J),c 为比热容,m 为物质质量,Δt 为温度变化量。 吸热公式: Q吸 =c m (t t0 )这里的 是初温,是吸热后的终温。 放热公式: ;用于描述温度降低时的热量交换。
【解答】50℃的水放出的热量等于30℃的水吸收的热量;最终的温度是相同的,两者之间的热传递停止,200×C水×(50-T)=200×C水×(T-30);解的T=40摄氏度;
故答案为:B
6.【答案】C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沸腾和蒸发): 液态→气态 (吸热);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气态→液态 (放热);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解答】A 放热水中时,碘颗粒没有达到熔点,所以不能熔化,A错误;
B. 取出后,碘蒸气凝凝华,直接由气态到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B错误;
C. 放热水中时,碘颗粒升华 ,正确,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C正确;
D. 取出后,碘蒸气凝华,D错误;
故答案为:C
7.【答案】A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前者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后者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
【解答】A青蛙的生殖属于有性生殖,A正确;
B 胡萝卜的组织培养 ,属于无性生殖,B错误;
C 桃树的嫁接 ,属于无性生殖,C错误;
D 细菌的分裂生殖 ,属于无性生殖,D错误;
故答案为:A
8.【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这种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所含的这种原子的个数。
例:① H2 :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②H2O :1个水分子中含2个氢原子;2、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例:① 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② 1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3、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该种微粒的个数(微粒前有数字时只具有微观意义)。例:①2O:两个氧原子,;②2O2:两个氧分子;
【解答】A 硫酸铝:,A错误;
B 钠元素:Na,B错误;
C 6个碳原子:6C,C错误;
D 3个镁离子: ,D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A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解答】“透火焙干”中把湿纸贴在热墙上,湿纸从墙上吸收热量,使纸的温度升高,从而使水分蒸发加快,使湿纸干得更快。
故答案为:A。
10.【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 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固体物质包括 土壤矿物质 、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 液体物质主要指 土壤水分。 气体是存在于 土壤孔隙 中的空气。 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 作物 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 土壤肥力 的物质基础。
【解答】 于是他采集样品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比较两种土壤中的空气体积分数,因为水可以挤出土壤中的空气;
故答案为:A
11.【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或者离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解答】A 一个高铁酸钠分子中含有4各个氧原子,A错误;
B 高铁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6,B错误;
C高铁酸钠中钠、铁、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C正确;
D 高铁酸钠由钠元素、铁元素、氧元素组成,D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B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金属制品及其制造技术;塑料制品及其制造技术;陶瓷器及其制造流程
【解析】【分析】三角形的优点包括:稳定性:三角形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而不易变形。 简化复杂问题:许多复杂的几何问题可以通过分解为三角形来简化解决。 广泛应用:三角形在建筑、工程和设计中被广泛应用,许多著名建筑都采用三角形结构,如埃及金字塔。 文化象征:在许多文化中,三角形被赋予了稳定、合作等象征意义,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解答】 请根据所学的工程与技术知识,设计一款板凳。设计要求:a.稳定坚固;b.坐着舒适;c.承重性好;d.可多张叠放。以下四款板凳模型最符合要求的是 B,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故答案为:B
13.【答案】B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细菌与人的关系;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 在生物类型上:细菌是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而真菌是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在细胞结构上:首先是细胞壁的成分不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肽聚糖,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几丁质;其次是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组成不同,细菌只有 核糖体 一种细胞器。 而真菌除具有核糖体外,还有 内质网 、 高尔基体 、 线粒体 、 中心体 等多种细胞器。
【解答】A 甲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 乙草履虫,在一个细胞内完成所有生命活动。B正确;
C 丙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不能独立存活,是寄生生活,C错误;
D 丁在生活中常用于酿酒和发酵面包,但是不属于食用菌,是酵母菌,D错误;
故答案为:B
14.【答案】C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常见的科学方法: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研究对象,收集数据和信息。这种方法强调目的性和系统性,能够帮助研究者发现新现象和规律。 实验法:通过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探究因果关系。这种方法允许研究者主动操控实验环境,以验证假设和理论。 调查法:系统地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实际或历史数据,常用的形式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这种方法能够提供大量的定量和定性数据。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对象或现象,分析其异同点,以揭示规律和特征。这种方法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都广泛应用。 类比法:通过将已知的现象与未知现象进行类比,推导出可能的结论。这种方法在科学推理中常用,尤其是在理论构建阶段。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保持某些变量不变,以便观察其他变量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这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 模型法:使用数学或物理模型来模拟和分析复杂系统,以便更好地理解其行为和特征。【解答】A属于归纳法,正确;
B属于比值定义法正确;
C属于定义应用法,C错误;
D属于分类法,D正确;
故答案为:C
15.【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在于: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等。这些性质可以通过观察或测量获得,而物质本身并未发生变化。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碱性、氧化性等。这些性质只能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观察到,反应后原物质会消失,生成新的物质。
【解答】A. 甲图中两个铅块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但是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A错误;
B. 乙图中将一定量的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B错误;
C. 丙图中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抽去玻璃板后会发生扩散现象,因为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C错误;
D. 丁图中蓝色硫酸铜晶体加热由蓝色变为白色,说明温度对物质的性质有影响 ,正确,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伴随着化学性质的改变,D正确;
故答案为:D
16.【答案】(1)雌性
(2)②
(3)分裂
(4)胎盘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甲中①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②是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受精卵的地方,③是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④是阴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
【解答】(1) 图甲中①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2) 图甲中②输卵管接受排出的卵细胞,提供受精的场所。
(3)图乙中⑤为细胞分裂过程。
(4) 图乙中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故答案为:(1)雌性(2)②(3)分裂(4)胎盘
17.【答案】(1)+4
(2)质子数;8;金属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单质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解答】(·1) 化合物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二氧化钛中钛元素(Ti)的化合价为+4;
(2)①钛元素(Ti)和氧元素(O)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②氧-16原子的原子核中有8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 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为16,质子数为8, 所以中子数为8;
③钛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故答案为:(1) +4 (2)质子数、8、金属
18.【答案】(1)磷
(2)④;接触面积
(3)甲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根尖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冠:排列松散,有较薄的细胞壁,当根尖在土壤中生长时根冠起润滑作用,根冠细胞不能分裂,死亡后由分生区补充,有少量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没有液泡和叶绿体。分生区:个体小,排列紧密,有较薄的细胞壁,分裂能力强,因此细胞核较大,拥有大量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糖体,没有液泡和叶绿体。伸长区:有细胞壁,细胞能够吸水,因此有一定量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和较小的液泡,没有叶绿体。只有少数细胞能继续分裂。成熟区:有细胞壁,不能分裂,死亡后由分生区补充,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拥有较大的液泡,一定量线粒体,少量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糖体,没有叶绿体。
【解答】(1)营养液中应含有多种无机盐,若缺少含磷的无机盐,会出现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有时呈紫色的症状。
(2) 植物从营养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④根毛区(选填图1中序号),该部位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可以增大根与营养液的接触面积;
(3)小新为使植物长得快,配制了浓度极高的营养液,使用后导致植物萎蔫,原因是营养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根毛细胞呈现出图2的甲的状态。
故答案为:(1)磷(2)④;接触面积(3)甲
19.【答案】(1)③
(2)①
(3)⑧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花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植物的有性生殖分为四个生理过程:开花、传粉、受精和发育。(1)开花:开花就是组成花冠的花瓣开放的过程。植物开花后,雄蕊花药中的花粉通过不同途径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2)传粉:传粉分为两种——自花传粉是指同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同一朵花的雌蕊,异花传粉是指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花粉传给另一朵花的雌蕊子房。(3)受精:植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多媒体展示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过程。先展示子房的结构。然后展示受精卵形成:当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胚珠后,末端破裂,精子释放出来,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4)发育:受精作用完成后,花萼、花冠、雄蕊以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一般都会逐渐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解答】(1) 图乙中的③根是由图甲中③胚根发育来的。
(2) 植物开花后,花粉散落到图丙中①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3) 图丙中的⑥发育成图丁中的种子,为⑧;
故答案为:(1)③(2)①(3)⑧
20.【答案】(1)木质部;自下而上
(2)A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木质茎结构组成部分: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髓:细胞壁比较薄,常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解答】(1)、在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中各加入等量的蓝色和橙色色剂,将白玫瑰的枝条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杯子中(如图乙),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横切面上变色的部位是木质部,说明木质部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纵切枝条,发现越往上色剂颜色越浅,说明色素随水的运输方向为 自下而上 ;
(2)对月季枝条进行环剥处理,可促进分枝。将环剥后的枝条(如图丙)放在营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最先长出不定根的部位是A。因为环剥处没有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所以有机物只能运输到A点,该植物由导管,所以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所以AB点都有水和无机盐;
故答案为:(1)木质部;自下而上(2)A
21.【答案】(1)1: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③①②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当电火花通过氢、氧混和气体时,他们即化合成水。这两个实验都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从实验结果还可以知道它们的体积比为2∶1。
【解答】(1) A注射器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和B注射器中收集的气体是氢气,他们体积比为1:2。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某一个注射器管口,推动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为氧气。
(2) 图乙所示水电解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变化顺序为 ③①② ;水电解的本质是水分子先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组成氢气分子,氧原子组成氧气分子;
故答案为:(1)1:2;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 ③①②
22.【答案】(1)时
(2)98;a组中水的质量小于b组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分析】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即使同一液体,它的沸点也要随外界的气压而变:大气压强越高,液体沸点越高,反之就越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这是最为常见的。在一定的外界压强下,沸腾只能在某一特定温度(沸点)并持续加热下进行。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仍然吸热。这时的饱和汽压跟外部压强p相等。液体所受外部压强增大时,它的沸点升高;反之则降低。不同液体在相同的压强下的沸点是不同的。这与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若当前温度下饱和蒸气压与外界相同,液体即沸腾,而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液体的温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解答】(1)图乙所示是水沸腾时的现象。因为沸腾时,温度不变,上面的气泡压强小, 所以大;沸腾前下面的温度高,所以气球中的气体膨胀多,所以下面的气泡大;
(2) 沸点是指水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时水温保持不变,图丙是两组同学分别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像可知:①水的沸点是98摄氏度。 ②a、b两组图线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a组中水的质量小于b组 ,所以a先沸腾;
故答案为:(1)时(2)98; a组中水的质量小于b组
23.【答案】(1)③②①
(2)原子不带电
(3)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 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粒子,包含由带一个基本电荷的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以及与质子数相同的核外电子,因此原子一般是中性的。不带电的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成带正电的阳离子或带负电的阴离子。
【解答】(1) 以下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③②① ;
(2) 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他推测的依据是 原子不带电 ;
(3)1909年起,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发现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于1911年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这个“核”指的是右图中的B,B是原子核;
故答案为:(1) ③②① (2) 原子不带电 (3) B
24.【答案】(1)50
(2)
(3)0.004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液体密度的测量;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所拥有的质量,常用ρ表示。密度的量纲是L-3M,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密度是一个较为普遍的概念,常见的物理量有质量密度、电荷密度、能流密度等。绝大多数情况下密度默认指的是质量密度。质量密度ρ的计算公式是ρ=m·V-1(1),其中m是质量,V是体积。
【解答】(1) 操作②中,烧杯内水的体积===50毫升。
(2)因为m总=m杯+ρ50;所以ρ=(m总-m杯)/50;此表达式是一个一次函数;
(3)分度值是0.2g,所以理论上,该“密度计”可以鉴别密度差异不小于===0.004克/厘米的液体。
故答案为:(1)50(2) (3) 0.004
25.【答案】(1)光照
(2)种子内没有完整的胚
(3)乙、丁
(4)保持种子干燥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水分:种子需要吸收足够的水分,通常达到种子重量的60%左右,以软化种皮并激活内部结构。 温度: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温度升高会加快萌发速度。 空气:充足的氧气供应是必要的,种子在萌发时呼吸作用显著增强。 完整的胚:种子必须具有完整且有生命力的胚。 这些条件共同作用,促进种子的萌发过程。
【解答】(1) 小新设计甲和乙两组实验是基于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光照的假设。因为光照是唯一的变量;
(2) 如果空气充足,甲实验中有1粒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 种子内没有完整的胚 ;
(3) 对比乙丁两组实验中的玉米种子萌发的数量,可以得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控制单一变量,只有水分不一样,其余的条件都i要完好;
(4)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要使储藏的种子不发芽,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 保持种子干燥 ;
故答案为:(1)光照(2)种子内没有完整的胚(3)乙、丁(4) 保持种子干燥
26.【答案】(1)变红色;分子是在不停的运动的
(2)A;B;C
(3)相同时间内变红的酚酞试液滴数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分子热运动是物体都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组成(水由分子组成,铁由原子组成,盐由离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0℃的情况下也会做热运动,内能就以热运动为基础),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
【解答】(1) 实验时观察到甲中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不变色,乙中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变红色。由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分子是在不停的运动的 ;
(2) 该实验的优点有ABC;
(3) 为了继续研究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设置了与乙组装置、试剂均相同的丙组实验,并将丙中装置浸入冰水中进行对照实验。在此对照实验中可通过对比 相同时间内变红的酚酞试液滴数 来反映分子运动的快慢情况,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故答案为:(1)变红色、分子是在不停的运动的(2) A B C(3)相同时间内变红的酚酞试液滴数
27.【答案】(1)右
(2)12.4
(3);偏大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所拥有的质量,常用ρ表示。密度的量纲是L-3M,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密度是一个较为普遍的概念,常见的物理量有质量密度、电荷密度、能流密度等。绝大多数情况下密度默认指的是质量密度。质量密度ρ的计算公式是ρ=m·V-1(1),其中m是质量,V是体积。
【解答】(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游码移到标尺的“0”刻度线处,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天平平衡。平衡螺母的移动方向和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
(2) 将挂件放在天平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这个挂件的质量是12.4克;
(3) 用烧杯向量筒中倒入60毫升的水,将挂件放入量筒,然后用长钢针按住挂件使其浸没于水中,量筒中的水面如图丙所示。 挂件的体积为20cm3;密度=质量/体积=12.4g/20cm3= ;
【分析交流】因木质挂件具有吸水性,实验测得的密度值偏大,因为吸水之后,导致测得的挂件的体积偏小,质量不变,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1)右(2)12.4(3)、偏大
28.【答案】(1)保持相邻等高线间海拔高度差相等
(2)合格
(3)B;B侧等高线较疏,坡度较缓,容易攀登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地形图上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等高线定义: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作用:用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特点: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等高距全图一致: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封闭曲线: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但在实际地形中是闭合的。不能相交:一般情况下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但在陡崖处可以重合。疏密程度反映坡度: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峭,稀疏表示坡度平缓。与山脊线、山谷线垂直: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地貌符号:山顶:用闭合的等高线表示,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等高线呈“8”字形。峭壁: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用特殊的符号表示。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部分,是分水线。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部分,是集水线。
【解答】(1) 【制作】小新按图乙流程,初步制作出山体模型,并在山体上画出了所有等高线。他在画线时,所垫每块橡皮的高度一致,是为了 保持相邻等高线间海拔高度差相等 ;
(2) 结合评价量表评价,小新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丙)的评价等级为 合格 ;因为 曲线封闭,缺少海拔标示或比例尺不明确;
(3)【应用】依据小新描绘的等高线地形图,若要登上顶峰,你会选择从B侧登山,请说明理由:B侧等高线较疏,坡度较缓,容易攀登;
故答案为:(1) 保持相邻等高线间海拔高度差相等 (2) 合格 (3)B、B侧等高线较疏,坡度较缓,容易攀登
29.【答案】(1)B
(2)②
(3)无法持续从外界吸收热量
(4)空气导热能力比玻璃弱,会使试管内的冰块中心与边缘温差减小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晶体熔点: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当温度达到熔点时,晶体开始熔化。温度变化: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完全熔化。状态变化:熔化时,晶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微观结构:晶体内部的粒子按照规则的晶格结构排列,熔化时晶格逐渐解体。非晶体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温度变化:在熔化过程中,非晶体持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状态变化:非晶体由硬变软,逐渐变成液态,没有明显的固液共存阶段。微观结构:非晶体内部的粒子排列不规则,没有固定的晶格结构。总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和固液共存状态;非晶体熔化时温度持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明显的固液共存状态。
【解答】(1) 组装甲装置时,A、B两部件中应先固定B部件。
(2)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其中表示石蜡熔化图像的是图 ②,因为石蜡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3) 某次实验时,小新把装有正在熔化的冰的试管从温水中取出,放进冰水混合物中,发现试管中的冰会停止熔化,原因是 没有温度差, 无法持续从外界吸收热量 ;
(4) 查阅资料后对实验进行改进,用双层试管盛放冰块进行实验(如图丁所示),效果更好,原因是 空气导热能力比玻璃弱,会使试管内的冰块中心与边缘温差减小 ;
故答案为:(1)B(2)②(3) 无法持续从外界吸收热量 (4) 空气导热能力比玻璃弱,会使试管内的冰块中心与边缘温差减小
30.【答案】(1)B
(2)风媒花
(3)顶芽的顶端优势
(4)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5)二
(6)蛹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动物的生长时期;芽的发育;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 昆虫纲的变态发育又分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蛾、蝶蝇的变态,由受精卵开始,要经过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很明显,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有些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如蝉、蟋蟀、蝼蛄等。风媒花和虫媒花各自的特点如下:传播方式:风媒花:依靠风力传播花粉,花粉数量多、表面光滑、干燥而轻,容易被风吹到较高和较远的地方。虫媒花:依靠昆虫传播花粉,花粉颗粒较大,黏性强,容易粘在昆虫身上,通过昆虫的访问完成精准传粉。
【解答】(1) 下列选项中,与图甲所示的杨梅所属结构层次相同的是_ B,都属于器官,都是由多个组织构成的结构;A是细胞,C是组织,D是动物体;
(2)梅是雌雄异株的植物,雄株只能开雄花,花粉多而轻;雌株只能开雌花,柱头呈须状张开,能分泌黏液。根据杨梅花的特征推断,杨梅花属于风媒花。
(3) 果农摘除杨梅树的顶芽后,解除了 顶芽的顶端优势 ,有效的保护了侧芽,增加和促进侧枝的生长,提高开花和分枝的数量,降低杨梅的生长部位,使采摘变得更加方便。
(4) 如图乙所示,剪取茶树上带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就会长成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法的优点是 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
(5) 鸟类生殖器官的功能与人基本相同。图丙中的公鸡和母鸡相比较,公鸡鸡冠高大,羽毛颜色鲜艳,尾羽较长,这些特征是公鸡的第二性征。
(6) 土蜂的发育过程与桑蚕类似,比蝗虫多了蛹期。
故答案为:(1)B(2) 风媒花 (3) 顶芽的顶端优势 (4) 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5) 二 (6)蛹
31.【答案】(1)须根系
(2)化合物
(3)60:5:8
(4)解:侧柏莲酮的芳香油的相对分子质量
碳的质量分数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元素质量比是指在一个化学式里,某元素总质量与另某种(几种)元素总质量的比值。计算方法:确定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在化学数据手册或其他可靠来源中查找确定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根据化学式确定;计算元素质量比:将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个数相乘,然后相比。即元素质量比 =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原子个数的比例; 元素质量分数是衡量化合物中特定元素相对含量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
【解答】(1) 糯稻的根系如图所示,属于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
(2) 艾草中的侧柏莲酮芳香油属于化合物;
(3) 侧柏莲酮芳香油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0:10:16= 60:5:8 ;
(4) 解:侧柏莲酮的芳香油的相对分子质量
碳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1)须根系(2)化合物(3) 60:5:8 (4)30g
32.【答案】(1)汽化;吸收
(2)物理;C
(3)解:
所以不能一次性用三轮车将两块原石送到加工地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个基本物理量,定义为单位体积内包含的质量,其公式为 ρ = m/V,其中 ρ 代表密度,m 代表质量,V 代表体积。密度的单位通常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或克每立方厘米(g/cm3)汽化是指一种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分子结构不变,但分子间的距离由于热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例如,将水加热到沸点或沸点之上,液态水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就是汽化过程;
【解答】(1)小新为验证青石“遇水微绿”的性质,将水洒在青石的表面,发现灰白的石头形成了独特的淡绿色纹理。几分钟之后,发现石头又变成了灰白色,原因是水分汽化,是指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此过程会吸收热量。
(2)①石雕艺术家对青石进行雕刻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②“镂空”技术常用工具弓形钻的钻头是用高速钢制作的。高速钢的韧性好,硬度较低,在潮湿环境中会生锈。上述叙述中,属于高速钢化学性质的是C(选填字母)。AB为物理性质;
(3) 解:
所以不能一次性用三轮车将两块原石送到加工
故答案为:(1)汽化;吸收(2)物理;C(3)不能,见解析
1 / 1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卷 七年级科学
1.(2025七下·新昌期末)下列各图不属于模型的是(  )
A.地球仪
B.可回收物标记
C.乙炔分子结构
D.壤土类土壤的体积占比
【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是对现实系统的描述和模仿。它可以是一个物理的样本,如地球仪或人体模型,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模型,如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拟。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它与原型之间有相似性、代表性和外推性。也就是说,模型与原型的相似关系被清晰地表达和规定,模型可以代替原型进行研究,并且通过研究模型可以获得原型的信息。符号则是用于表示某种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学中,符号具有物质性、指代性和社会性三个特征。符号本身是物质的,但它传递的信息与载体本身不同,这种指代关系是社会习惯所约定的。例如,名字是一个符号,它代表一个人,但名字本身并不具备这个人的特征。
【解答】 下列各图不属于模型的是 B,标记属于符号;
故答案为:B
2.(2025七下·新昌期末)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新昌。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采用轮作方式种植农作物
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方式
C.对垃圾分类后再放入指定的垃圾桶
D.为增加蔬果的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 生态环保是指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解答】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新昌。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为增加蔬果的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该行为会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D
3.(2025七下·新昌期末)下图有关酒精灯使用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使用酒精灯时,请遵循以下步骤:准备工作:检查灯芯是否完好,酒精量应在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 点燃:取下灯帽,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灯芯,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调节火焰:通过调整灯芯高度来控制火焰大小,以满足实验需求。 熄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确保火焰完全熄灭后再离开。 安全注意事项:使用酒精灯时,避免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且应注意防止酒精洒落引发火灾。这些步骤将帮助您安全有效地使用酒精灯。
【解答】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巴吹灭酒精灯,A对B错误;
C.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错误;
D.对试管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D错误;
故答案为:A
4.(2025七下·新昌期末)七年级男生小新今年13岁,最近他发现自己的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嘴角开始长出胡须,声调变得低沉。小新正处在人生的(  )
A.婴幼儿期 B.少年期 C.青春期 D.成年期
【答案】C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阶段发展为成人阶段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一般女孩10~18岁,男孩12~20岁。青春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青春早期、青春中期和青春晚期。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会经历身体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及转变,包括第二性征的出现和其他性发育、体格发育、认知能力的发展、人格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等。每个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和时期都因遗传、营养和运动等因素有所不同;
【解答】 七年级男生小新今年13岁,最近他发现自己的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嘴角开始长出胡须,声调变得低沉。小新正处在人生的 青春期;
故答案为:C
5.(2025七下·新昌期末)将200克500℃的水和200克30℃的水混合,达到热平衡后水的温度可能是(  )
A.80℃ B.40℃ C.30℃ D.50℃
【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热量的计算公式为:通用热量公式: Q 表示热量(单位:焦耳,J),c 为比热容,m 为物质质量,Δt 为温度变化量。 吸热公式: Q吸 =c m (t t0 )这里的 是初温,是吸热后的终温。 放热公式: ;用于描述温度降低时的热量交换。
【解答】50℃的水放出的热量等于30℃的水吸收的热量;最终的温度是相同的,两者之间的热传递停止,200×C水×(50-T)=200×C水×(T-30);解的T=40摄氏度;
故答案为:B
6.(2025七下·新昌期末)如图所示,密封锤形玻璃泡内有少量碘颗粒(碘的熔点约114℃),将其放入70℃热水中,一段时间后玻璃泡内充满紫红色碘蒸气;取出放置一段时间,玻璃泡内碘颗粒变多。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热水中时,碘颗粒熔化 B.取出后,碘蒸气凝固
C.放热水中时,碘颗粒升华 D.取出后,碘蒸气液化
【答案】C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沸腾和蒸发): 液态→气态 (吸热);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气态→液态 (放热);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解答】A 放热水中时,碘颗粒没有达到熔点,所以不能熔化,A错误;
B. 取出后,碘蒸气凝凝华,直接由气态到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B错误;
C. 放热水中时,碘颗粒升华 ,正确,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C正确;
D. 取出后,碘蒸气凝华,D错误;
故答案为:C
7.(2025七下·新昌期末)地球上的生物有多种生殖方式,下图所示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青蛙的生殖
B.胡萝卜的组织培养
C.桃树的嫁接
D.细菌的分裂生殖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前者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后者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
【解答】A青蛙的生殖属于有性生殖,A正确;
B 胡萝卜的组织培养 ,属于无性生殖,B错误;
C 桃树的嫁接 ,属于无性生殖,C错误;
D 细菌的分裂生殖 ,属于无性生殖,D错误;
故答案为:A
8.(2025七下·新昌期末)化学用语是化学知识中的基础性语言。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硫酸铝: B.钠元素:Ne
C.6个碳原子: D.3个镁离子: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这种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所含的这种原子的个数。
例:① H2 :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②H2O :1个水分子中含2个氢原子;2、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例:① 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② 1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3、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该种微粒的个数(微粒前有数字时只具有微观意义)。例:①2O:两个氧原子,;②2O2:两个氧分子;
【解答】A 硫酸铝:,A错误;
B 钠元素:Na,B错误;
C 6个碳原子:6C,C错误;
D 3个镁离子: ,D正确;
故答案为:D
9.(2025七下·新昌期末)《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培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所示。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答案】A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解答】“透火焙干”中把湿纸贴在热墙上,湿纸从墙上吸收热量,使纸的温度升高,从而使水分蒸发加快,使湿纸干得更快。
故答案为:A。
10.(2025七下·新昌期末)小新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新昌的“黄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集样品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比较两种土壤中的(  )
A.空气体积分数 B.水分含量
C.有机物含量 D.无机盐含量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 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固体物质包括 土壤矿物质 、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 液体物质主要指 土壤水分。 气体是存在于 土壤孔隙 中的空气。 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 作物 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 土壤肥力 的物质基础。
【解答】 于是他采集样品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比较两种土壤中的空气体积分数,因为水可以挤出土壤中的空气;
故答案为:A
11.(2025七下·新昌期末)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高效净水剂。根据高铁酸钠的化学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铁酸钠中含有2个氧分子
B.高铁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6g
C.高铁酸钠中钠、铁、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D.高铁酸钠由2个钠元素、1个铁元素、4个氧元素组成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或者离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解答】A 一个高铁酸钠分子中含有4各个氧原子,A错误;
B 高铁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6,B错误;
C高铁酸钠中钠、铁、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C正确;
D 高铁酸钠由钠元素、铁元素、氧元素组成,D错误;
故答案为:C
12.(2025七下·新昌期末)请根据所学的工程与技术知识,设计一款板凳。设计要求:a.稳定坚固;b.坐着舒适;c.承重性好;d.可多张叠放。以下四款板凳模型最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金属制品及其制造技术;塑料制品及其制造技术;陶瓷器及其制造流程
【解析】【分析】三角形的优点包括:稳定性:三角形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而不易变形。 简化复杂问题:许多复杂的几何问题可以通过分解为三角形来简化解决。 广泛应用:三角形在建筑、工程和设计中被广泛应用,许多著名建筑都采用三角形结构,如埃及金字塔。 文化象征:在许多文化中,三角形被赋予了稳定、合作等象征意义,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解答】 请根据所学的工程与技术知识,设计一款板凳。设计要求:a.稳定坚固;b.坐着舒适;c.承重性好;d.可多张叠放。以下四款板凳模型最符合要求的是 B,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故答案为:B
13.(2025七下·新昌期末)微生物和人类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种微生物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有成形的细胞核
B.乙在一个细胞内完成所有生命活动。
C.丙没有细胞结构,能独立存活
D.丁在生活中常用于酿酒和发酵面包,属于食用菌
【答案】B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细菌与人的关系;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 在生物类型上:细菌是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而真菌是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在细胞结构上:首先是细胞壁的成分不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肽聚糖,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几丁质;其次是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组成不同,细菌只有 核糖体 一种细胞器。 而真菌除具有核糖体外,还有 内质网 、 高尔基体 、 线粒体 、 中心体 等多种细胞器。
【解答】A 甲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 乙草履虫,在一个细胞内完成所有生命活动。B正确;
C 丙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不能独立存活,是寄生生活,C错误;
D 丁在生活中常用于酿酒和发酵面包,但是不属于食用菌,是酵母菌,D错误;
故答案为:B
14.(2025七下·新昌期末)下列实例与科学方法不匹配的是(  )
选项 实例 科学方法
A 观察到燕子、麻雀、喜鹊等都有筑巢行为,得出“鸟类有筑巢行为”这一结论 归纳法
B 用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速度 比值定义法
C 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海波是晶体,可以推断海波也有一定的熔点 比较法
D 依据形态的不同,将植物的茎分为直立茎、匍匐茎、攀缘茎、缠绕茎 分类法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常见的科学方法: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研究对象,收集数据和信息。这种方法强调目的性和系统性,能够帮助研究者发现新现象和规律。 实验法:通过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探究因果关系。这种方法允许研究者主动操控实验环境,以验证假设和理论。 调查法:系统地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实际或历史数据,常用的形式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这种方法能够提供大量的定量和定性数据。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对象或现象,分析其异同点,以揭示规律和特征。这种方法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都广泛应用。 类比法:通过将已知的现象与未知现象进行类比,推导出可能的结论。这种方法在科学推理中常用,尤其是在理论构建阶段。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保持某些变量不变,以便观察其他变量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这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 模型法:使用数学或物理模型来模拟和分析复杂系统,以便更好地理解其行为和特征。【解答】A属于归纳法,正确;
B属于比值定义法正确;
C属于定义应用法,C错误;
D属于分类法,D正确;
故答案为:C
15.(2025七下·新昌期末)关于下图所示的四个科学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两个铅块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B.乙图中将一定量的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由于酒精蒸发了
C.丙图中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抽去玻璃板后不会发生扩散现象
D.丁图中蓝色硫酸铜晶体加热由蓝色变为白色,说明温度对物质的性质有影响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在于: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等。这些性质可以通过观察或测量获得,而物质本身并未发生变化。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碱性、氧化性等。这些性质只能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观察到,反应后原物质会消失,生成新的物质。
【解答】A. 甲图中两个铅块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但是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A错误;
B. 乙图中将一定量的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B错误;
C. 丙图中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抽去玻璃板后会发生扩散现象,因为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C错误;
D. 丁图中蓝色硫酸铜晶体加热由蓝色变为白色,说明温度对物质的性质有影响 ,正确,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伴随着化学性质的改变,D正确;
故答案为:D
16.(2025七下·新昌期末)如图甲为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类胎儿形成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   激素。
(2)图甲中   (选填序号)接受排出的卵细胞,提供受精的场所。
(3)图乙中⑤为细胞   (选填“分裂”或“分化”)过程。
(4)图乙中胎儿通过   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答案】(1)雌性
(2)②
(3)分裂
(4)胎盘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甲中①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②是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受精卵的地方,③是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④是阴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
【解答】(1) 图甲中①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2) 图甲中②输卵管接受排出的卵细胞,提供受精的场所。
(3)图乙中⑤为细胞分裂过程。
(4) 图乙中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故答案为:(1)雌性(2)②(3)分裂(4)胎盘
17.(2025七下·新昌期末)二氧化钛对紫外线具有优异的阻隔和吸收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防晒化妆品中。
(1)二氧化钛中钛元素(Ti)的化合价为   。
(2)二氧化钛中钛元素(Ti)和氧元素(O)的信息如图,结合信息完成下列小题。
①钛元素(Ti)和氧元素(O)的本质区别是   不同。
②氧-16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个中子。
③钛元素是一种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答案】(1)+4
(2)质子数;8;金属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单质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解答】(·1) 化合物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二氧化钛中钛元素(Ti)的化合价为+4;
(2)①钛元素(Ti)和氧元素(O)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②氧-16原子的原子核中有8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 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为16,质子数为8, 所以中子数为8;
③钛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故答案为:(1) +4 (2)质子数、8、金属
18.(2025七下·新昌期末)无土栽培是用营养液来培育植物的新型农业技术。
(1)营养液中应含有多种无机盐,若缺少含   (选填“氮”“磷”或“钾”)的无机盐,会出现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有时呈紫色的症状。
(2)植物从营养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选填图1中序号),该部位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可以增大根与营养液的   。
(3)小新为使植物长得快,配制了浓度极高的营养液,使用后导致植物萎蔫,原因是营养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根毛细胞呈现出图2中   (选填“甲”或“乙”)的状态。
【答案】(1)磷
(2)④;接触面积
(3)甲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根尖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冠:排列松散,有较薄的细胞壁,当根尖在土壤中生长时根冠起润滑作用,根冠细胞不能分裂,死亡后由分生区补充,有少量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没有液泡和叶绿体。分生区:个体小,排列紧密,有较薄的细胞壁,分裂能力强,因此细胞核较大,拥有大量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糖体,没有液泡和叶绿体。伸长区:有细胞壁,细胞能够吸水,因此有一定量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和较小的液泡,没有叶绿体。只有少数细胞能继续分裂。成熟区:有细胞壁,不能分裂,死亡后由分生区补充,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拥有较大的液泡,一定量线粒体,少量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糖体,没有叶绿体。
【解答】(1)营养液中应含有多种无机盐,若缺少含磷的无机盐,会出现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有时呈紫色的症状。
(2) 植物从营养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④根毛区(选填图1中序号),该部位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可以增大根与营养液的接触面积;
(3)小新为使植物长得快,配制了浓度极高的营养液,使用后导致植物萎蔫,原因是营养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根毛细胞呈现出图2的甲的状态。
故答案为:(1)磷(2)④;接触面积(3)甲
19.(2025七下·新昌期末)以下是几种常见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对应的图。
(1)图乙中的③是由图甲中   (选填序号)发育来的。
(2)植物开花后,花粉散落到图丙中   (选填序号)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3)图丙中的⑥发育成图丁中的   (选填序号)。
【答案】(1)③
(2)①
(3)⑧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花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植物的有性生殖分为四个生理过程:开花、传粉、受精和发育。(1)开花:开花就是组成花冠的花瓣开放的过程。植物开花后,雄蕊花药中的花粉通过不同途径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2)传粉:传粉分为两种——自花传粉是指同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同一朵花的雌蕊,异花传粉是指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花粉传给另一朵花的雌蕊子房。(3)受精:植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多媒体展示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过程。先展示子房的结构。然后展示受精卵形成:当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胚珠后,末端破裂,精子释放出来,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4)发育:受精作用完成后,花萼、花冠、雄蕊以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一般都会逐渐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解答】(1) 图乙中的③根是由图甲中③胚根发育来的。
(2) 植物开花后,花粉散落到图丙中①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3) 图丙中的⑥发育成图丁中的种子,为⑧;
故答案为:(1)③(2)①(3)⑧
20.(2025七下·新昌期末)小新发现家中种植的风月月季开出的花“一花双色”(如图甲),于是联想到课堂学习过的知识,在家用白玫瑰自制双色花。
(1)在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中各加入等量的蓝色和橙色色剂,将白玫瑰的枝条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杯子中(如图乙),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横切面上变色的部位是   (选填“韧皮部”、“木质部”或“髓”)。纵切枝条,发现越往上色剂颜色越浅,说明色素随水的运输方向为   。
(2)对月季枝条进行环剥处理,可促进分枝。将环剥后的枝条(如图丙)放在营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最先长出不定根的部位是   (选填“A”或“B”)。
【答案】(1)木质部;自下而上
(2)A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木质茎结构组成部分: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髓:细胞壁比较薄,常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解答】(1)、在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中各加入等量的蓝色和橙色色剂,将白玫瑰的枝条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杯子中(如图乙),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横切面上变色的部位是木质部,说明木质部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纵切枝条,发现越往上色剂颜色越浅,说明色素随水的运输方向为 自下而上 ;
(2)对月季枝条进行环剥处理,可促进分枝。将环剥后的枝条(如图丙)放在营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最先长出不定根的部位是A。因为环剥处没有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所以有机物只能运输到A点,该植物由导管,所以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所以AB点都有水和无机盐;
故答案为:(1)木质部;自下而上(2)A
21.(2025七下·新昌期末)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水的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注射器中收集的气体和B注射器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   。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某一个注射器管口,推动活塞,观察到   ,说明该气体为氧气。
(2)图乙所示水电解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变化顺序为   (填序号)。
【答案】(1)1: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③①②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当电火花通过氢、氧混和气体时,他们即化合成水。这两个实验都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从实验结果还可以知道它们的体积比为2∶1。
【解答】(1) A注射器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和B注射器中收集的气体是氢气,他们体积比为1:2。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某一个注射器管口,推动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为氧气。
(2) 图乙所示水电解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变化顺序为 ③①② ;水电解的本质是水分子先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组成氢气分子,氧原子组成氧气分子;
故答案为:(1)1:2;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 ③①②
22.(2025七下·新昌期末)a、b两组同学分别采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图乙所示是水沸腾   (选填“前”或“时”)的现象。
(2)图丙是两组同学分别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像可知:①水的沸点是   摄氏度。
②a、b两组图线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1)时
(2)98;a组中水的质量小于b组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分析】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即使同一液体,它的沸点也要随外界的气压而变:大气压强越高,液体沸点越高,反之就越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这是最为常见的。在一定的外界压强下,沸腾只能在某一特定温度(沸点)并持续加热下进行。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仍然吸热。这时的饱和汽压跟外部压强p相等。液体所受外部压强增大时,它的沸点升高;反之则降低。不同液体在相同的压强下的沸点是不同的。这与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若当前温度下饱和蒸气压与外界相同,液体即沸腾,而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液体的温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解答】(1)图乙所示是水沸腾时的现象。因为沸腾时,温度不变,上面的气泡压强小, 所以大;沸腾前下面的温度高,所以气球中的气体膨胀多,所以下面的气泡大;
(2) 沸点是指水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时水温保持不变,图丙是两组同学分别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像可知:①水的沸点是98摄氏度。 ②a、b两组图线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a组中水的质量小于b组 ,所以a先沸腾;
故答案为:(1)时(2)98; a组中水的质量小于b组
23.(2025七下·新昌期末)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科学家持续的研究、探索原子内部结构,对原子结构模型进行了不断完善和修正。
(1)以下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用序号排序)。
(2)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他推测的依据是   。
(3)1909年起,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发现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于1911年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这个“核”指的是右图中的   (选填字母)。
【答案】(1)③②①
(2)原子不带电
(3)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 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粒子,包含由带一个基本电荷的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以及与质子数相同的核外电子,因此原子一般是中性的。不带电的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成带正电的阳离子或带负电的阴离子。
【解答】(1) 以下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③②① ;
(2) 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他推测的依据是 原子不带电 ;
(3)1909年起,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发现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于1911年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这个“核”指的是右图中的B,B是原子核;
故答案为:(1) ③②① (2) 原子不带电 (3) B
24.(2025七下·新昌期末)小新利用托盘天平(最大测量值200克,分度值0.2克)和烧杯制作“密度计”。实验步骤如下:
①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50克。
②往烧杯中加水,使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0克,在水面位置处做好标记,如图甲所示。
③将烧杯中的水倒尽,再将待测液体加至“标记”处,用天平称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1)操作②中,烧杯内水的体积为   毫升。
(2)图乙中横坐标表示总质量m,纵坐标表示待测液体密度。
请在图乙的坐标系中画出图像。
(3)理论上,该“密度计”可以鉴别密度差异不小于   克/厘米的液体。
【答案】(1)50
(2)
(3)0.004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液体密度的测量;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所拥有的质量,常用ρ表示。密度的量纲是L-3M,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密度是一个较为普遍的概念,常见的物理量有质量密度、电荷密度、能流密度等。绝大多数情况下密度默认指的是质量密度。质量密度ρ的计算公式是ρ=m·V-1(1),其中m是质量,V是体积。
【解答】(1) 操作②中,烧杯内水的体积===50毫升。
(2)因为m总=m杯+ρ50;所以ρ=(m总-m杯)/50;此表达式是一个一次函数;
(3)分度值是0.2g,所以理论上,该“密度计”可以鉴别密度差异不小于===0.004克/厘米的液体。
故答案为:(1)50(2) (3) 0.004
25.(2025七下·新昌期末)小新为了研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置等量的棉花,并在棉花上面都均匀放置20粒玉米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种子萌发的情况如下表:
实验组别 甲 乙 丙 丁
场所 日光下 黑暗中 日光下 黑暗中
温度 20℃ 20℃ 0℃ 20℃
棉花干湿状态 湿润 湿润 干燥 干燥
种子萌发的数量(粒) 19 18 0 0
(1)小新设计甲和乙两组实验是基于种子萌发可能需要   的假设。
(2)如果空气充足,甲实验中有1粒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   。
(3)对比   两组实验中的玉米种子萌发的数量,可以得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要使储藏的种子不发芽,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   。
【答案】(1)光照
(2)种子内没有完整的胚
(3)乙、丁
(4)保持种子干燥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水分:种子需要吸收足够的水分,通常达到种子重量的60%左右,以软化种皮并激活内部结构。 温度: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温度升高会加快萌发速度。 空气:充足的氧气供应是必要的,种子在萌发时呼吸作用显著增强。 完整的胚:种子必须具有完整且有生命力的胚。 这些条件共同作用,促进种子的萌发过程。
【解答】(1) 小新设计甲和乙两组实验是基于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光照的假设。因为光照是唯一的变量;
(2) 如果空气充足,甲实验中有1粒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 种子内没有完整的胚 ;
(3) 对比乙丁两组实验中的玉米种子萌发的数量,可以得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控制单一变量,只有水分不一样,其余的条件都i要完好;
(4)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要使储藏的种子不发芽,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 保持种子干燥 ;
故答案为:(1)光照(2)种子内没有完整的胚(3)乙、丁(4) 保持种子干燥
26.(2025七下·新昌期末)校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分子是静止不动的,还是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设计了如图实验:取两个相同塑料管,内壁上各粘一张相同的滤纸条,滤纸条上每隔2厘米滴一滴无色酚酞试液。在橡皮塞上各固定一个小药瓶,里面都装有等量的浓氨水,甲组中小药瓶塞紧瓶塞,乙组中小药瓶不塞瓶塞。
【知识链接】①浓氨水易挥发;②挥发出来的氨气有毒性,且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1)实验时观察到甲中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不变色,乙中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   。由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
(2)该实验的优点有____(选填字母)。
A.环保、节约
B.封闭实验,排除其他影响
C.现象快而明显,操作简单
(3)为了继续研究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设置了与乙组装置、试剂均相同的丙组实验,并将丙中装置浸入冰水中进行对照实验。在此对照实验中可通过对比   来反映分子运动的快慢情况,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答案】(1)变红色;分子是在不停的运动的
(2)A;B;C
(3)相同时间内变红的酚酞试液滴数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分子热运动是物体都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组成(水由分子组成,铁由原子组成,盐由离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0℃的情况下也会做热运动,内能就以热运动为基础),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
【解答】(1) 实验时观察到甲中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不变色,乙中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变红色。由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分子是在不停的运动的 ;
(2) 该实验的优点有ABC;
(3) 为了继续研究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设置了与乙组装置、试剂均相同的丙组实验,并将丙中装置浸入冰水中进行对照实验。在此对照实验中可通过对比 相同时间内变红的酚酞试液滴数 来反映分子运动的快慢情况,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故答案为:(1)变红色、分子是在不停的运动的(2) A B C(3)相同时间内变红的酚酞试液滴数
27.(2025七下·新昌期末)小新同学为测量一木质小挂件的密度,用天平(带砝码)、量筒、烧杯(装有足量水)和细长钢针等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游码移到标尺的“0”刻度线处,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将挂件放在天平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这个挂件的质量是   克。
(3)用烧杯向量筒中倒入60毫升的水,将挂件放入量筒,然后用长钢针按住挂件使其浸没于水中,量筒中的水面如图丙所示。挂件的密度为   千克/米。
【分析交流】因木质挂件具有吸水性,实验测得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1)右
(2)12.4
(3);偏大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所拥有的质量,常用ρ表示。密度的量纲是L-3M,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密度是一个较为普遍的概念,常见的物理量有质量密度、电荷密度、能流密度等。绝大多数情况下密度默认指的是质量密度。质量密度ρ的计算公式是ρ=m·V-1(1),其中m是质量,V是体积。
【解答】(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游码移到标尺的“0”刻度线处,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天平平衡。平衡螺母的移动方向和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
(2) 将挂件放在天平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这个挂件的质量是12.4克;
(3) 用烧杯向量筒中倒入60毫升的水,将挂件放入量筒,然后用长钢针按住挂件使其浸没于水中,量筒中的水面如图丙所示。 挂件的体积为20cm3;密度=质量/体积=12.4g/20cm3= ;
【分析交流】因木质挂件具有吸水性,实验测得的密度值偏大,因为吸水之后,导致测得的挂件的体积偏小,质量不变,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1)右(2)12.4(3)、偏大
28.(2025七下·新昌期末)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了“制作天姥山北斗尖等高线地形图”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观察】制作山体模型前,先利用卫星云图观察天姥山北斗尖山体轮廓,并利用专业软件形成山体的等高线地形图(如图甲),同时确定北斗尖的海拔高度为900米。
(1)【制作】小新按图乙流程,初步制作出山体模型,并在山体上画出了所有等高线。他在画线时,所垫每块橡皮的高度一致,是为了   。
【评价】下表为等高线地形图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材料与匹配 材料环保易得,制作的山体模型轮廓易调整与实际轮廓匹配度高 材料环保易得,制作的山体模型轮廓不易调整与实际轮廓存在较大差异 材料不环保,山体模型轮廓无法调整与实际轮廓存在较大差异
作图与标注 曲线封闭,海拔标示正确,比例尺清晰明确 曲线封闭,缺少海拔标示或比例尺 曲线未封闭,缺少海拔标示和比例尺
(2)结合评价量表评价,小新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丙)的评价等级为   。
(3)【应用】依据小新描绘的等高线地形图,若要登上顶峰,你会选择从   (选填“A”或”B”)侧登山,请说明理由   。
【答案】(1)保持相邻等高线间海拔高度差相等
(2)合格
(3)B;B侧等高线较疏,坡度较缓,容易攀登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地形图上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等高线定义: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作用:用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特点: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等高距全图一致: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封闭曲线: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但在实际地形中是闭合的。不能相交:一般情况下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但在陡崖处可以重合。疏密程度反映坡度: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峭,稀疏表示坡度平缓。与山脊线、山谷线垂直: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地貌符号:山顶:用闭合的等高线表示,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等高线呈“8”字形。峭壁: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用特殊的符号表示。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部分,是分水线。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部分,是集水线。
【解答】(1) 【制作】小新按图乙流程,初步制作出山体模型,并在山体上画出了所有等高线。他在画线时,所垫每块橡皮的高度一致,是为了 保持相邻等高线间海拔高度差相等 ;
(2) 结合评价量表评价,小新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丙)的评价等级为 合格 ;因为 曲线封闭,缺少海拔标示或比例尺不明确;
(3)【应用】依据小新描绘的等高线地形图,若要登上顶峰,你会选择从B侧登山,请说明理由:B侧等高线较疏,坡度较缓,容易攀登;
故答案为:(1) 保持相邻等高线间海拔高度差相等 (2) 合格 (3)B、B侧等高线较疏,坡度较缓,容易攀登
29.(2025七下·新昌期末)小新分别采用图甲、乙所示的装置探究石蜡、冰的熔化规律。
(1)组装甲装置时,A、B两部件中应先固定   (选填字母)部件。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其中表示石蜡熔化图像的是图   (选填“①”或“②”)。
(3)某次实验时,小新把装有正在熔化的冰的试管从温水中取出,放进冰水混合物中,发现试管中的冰会停止熔化,原因是   。
(4)实验中,小新发现用水浴加热时,如果水温升的太快,会使试管内冰块中心与边缘温差较大,实验效果不好。查阅资料后对实验进行改进,用双层试管盛放冰块进行实验(如图丁所示),效果更好,原因是   。
【答案】(1)B
(2)②
(3)无法持续从外界吸收热量
(4)空气导热能力比玻璃弱,会使试管内的冰块中心与边缘温差减小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晶体熔点: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当温度达到熔点时,晶体开始熔化。温度变化: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完全熔化。状态变化:熔化时,晶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微观结构:晶体内部的粒子按照规则的晶格结构排列,熔化时晶格逐渐解体。非晶体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温度变化:在熔化过程中,非晶体持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状态变化:非晶体由硬变软,逐渐变成液态,没有明显的固液共存阶段。微观结构:非晶体内部的粒子排列不规则,没有固定的晶格结构。总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和固液共存状态;非晶体熔化时温度持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明显的固液共存状态。
【解答】(1) 组装甲装置时,A、B两部件中应先固定B部件。
(2)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其中表示石蜡熔化图像的是图 ②,因为石蜡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3) 某次实验时,小新把装有正在熔化的冰的试管从温水中取出,放进冰水混合物中,发现试管中的冰会停止熔化,原因是 没有温度差, 无法持续从外界吸收热量 ;
(4) 查阅资料后对实验进行改进,用双层试管盛放冰块进行实验(如图丁所示),效果更好,原因是 空气导热能力比玻璃弱,会使试管内的冰块中心与边缘温差减小 ;
故答案为:(1)B(2)②(3) 无法持续从外界吸收热量 (4) 空气导热能力比玻璃弱,会使试管内的冰块中心与边缘温差减小
30.(2025七下·新昌期末)小新的家乡因地制宜实施“梅茶鸡蜂”有机结合的复合型山地生态农业模式,在杨梅林中间栽茶树,在林下生态饲养土鸡,在林中生态饲养土蜂。不仅提供了多种优质绿色农产品,还能为农民增加收入。
(1)下列选项中,与图甲所示的杨梅所属结构层次相同的是____(选填字母)。
A.精子 B.桑叶
C.血液 D.老虎
(2)杨梅是雌雄异株的植物,雄株只能开雄花,花粉多而轻;雌株只能开雌花,柱头呈须状张开,能分泌黏液。根据杨梅花的特征推断,杨梅花属于   (选填“风媒花”或“虫媒花”)。
(3)果农摘除杨梅树的顶芽后,解除了   ,有效的保护了侧芽,增加和促进侧枝的生长,提高开花和分枝的数量,降低杨梅的生长部位,使采摘变得更加方便。
(4)如图乙所示,剪取茶树上带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就会长成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法的优点是   。
(5)鸟类生殖器官的功能与人基本相同。图丙中的公鸡和母鸡相比较,公鸡鸡冠高大,羽毛颜色鲜艳,尾羽较长,这些特征是公鸡的第   性征。
(6)土蜂的发育过程与桑蚕类似,比蝗虫多了   期。
【答案】(1)B
(2)风媒花
(3)顶芽的顶端优势
(4)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5)二
(6)蛹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动物的生长时期;芽的发育;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 昆虫纲的变态发育又分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蛾、蝶蝇的变态,由受精卵开始,要经过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很明显,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有些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如蝉、蟋蟀、蝼蛄等。风媒花和虫媒花各自的特点如下:传播方式:风媒花:依靠风力传播花粉,花粉数量多、表面光滑、干燥而轻,容易被风吹到较高和较远的地方。虫媒花:依靠昆虫传播花粉,花粉颗粒较大,黏性强,容易粘在昆虫身上,通过昆虫的访问完成精准传粉。
【解答】(1) 下列选项中,与图甲所示的杨梅所属结构层次相同的是_ B,都属于器官,都是由多个组织构成的结构;A是细胞,C是组织,D是动物体;
(2)梅是雌雄异株的植物,雄株只能开雄花,花粉多而轻;雌株只能开雌花,柱头呈须状张开,能分泌黏液。根据杨梅花的特征推断,杨梅花属于风媒花。
(3) 果农摘除杨梅树的顶芽后,解除了 顶芽的顶端优势 ,有效的保护了侧芽,增加和促进侧枝的生长,提高开花和分枝的数量,降低杨梅的生长部位,使采摘变得更加方便。
(4) 如图乙所示,剪取茶树上带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就会长成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法的优点是 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
(5) 鸟类生殖器官的功能与人基本相同。图丙中的公鸡和母鸡相比较,公鸡鸡冠高大,羽毛颜色鲜艳,尾羽较长,这些特征是公鸡的第二性征。
(6) 土蜂的发育过程与桑蚕类似,比蝗虫多了蛹期。
故答案为:(1)B(2) 风媒花 (3) 顶芽的顶端优势 (4) 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5) 二 (6)蛹
31.(2025七下·新昌期末)清明节新昌人有吃“青麻糍”的传统习俗。在“青麻糍”制作过程中,需要往糯米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艾草含有侧柏莲酮芳香油,侧柏莲酮芳香油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具有香脂香气,所以“青麻糍”具有独特风味。
(1)糯稻的根系如图所示,属于   (选填“直根系”或“须根系”)。
(2)艾草中的侧柏莲酮芳香油属于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3)侧柏莲酮芳香油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4)36.5克侧柏莲酮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
【答案】(1)须根系
(2)化合物
(3)60:5:8
(4)解:侧柏莲酮的芳香油的相对分子质量
碳的质量分数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元素质量比是指在一个化学式里,某元素总质量与另某种(几种)元素总质量的比值。计算方法:确定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在化学数据手册或其他可靠来源中查找确定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根据化学式确定;计算元素质量比:将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个数相乘,然后相比。即元素质量比 =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原子个数的比例; 元素质量分数是衡量化合物中特定元素相对含量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
【解答】(1) 糯稻的根系如图所示,属于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
(2) 艾草中的侧柏莲酮芳香油属于化合物;
(3) 侧柏莲酮芳香油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0:10:16= 60:5:8 ;
(4) 解:侧柏莲酮的芳香油的相对分子质量
碳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1)须根系(2)化合物(3) 60:5:8 (4)30g
32.(2025七下·新昌期末)新昌县西坑村的青石石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石雕所用的青石质地细腻,色似翡翠,遇水微绿,有“江南第一石”的美誉。五一期间,小新参加了西坑石雕研学活动。
(1)小新为验证青石“遇水微绿”的性质,将水洒在青石的表面,发现灰白的石头形成了独特的淡绿色纹理。几分钟之后,发现石头又变成了灰白色,原因是水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此过程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青石石雕镂空技艺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镂空”是指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如图所示)。
①石雕艺术家对青石进行雕刻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镂空”技术常用工具弓形钻的钻头是用高速钢制作的。高速钢的韧性好,硬度较低,在潮湿环境中会生锈。上述叙述中,属于高速钢化学性质的是   (选填字母)。
A.韧性好 B.硬度较低 C.在潮湿环境中会生锈
(3)石雕艺术家选用两块青石雕刻一对石狮子,每块原石长60厘米,宽60厘米,高50厘米。已知青石的密度为千克/米,请问能否利用载重量为500千克的电动三轮车一次性将两块原石运送到加工地点。
【答案】(1)汽化;吸收
(2)物理;C
(3)解:
所以不能一次性用三轮车将两块原石送到加工地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个基本物理量,定义为单位体积内包含的质量,其公式为 ρ = m/V,其中 ρ 代表密度,m 代表质量,V 代表体积。密度的单位通常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或克每立方厘米(g/cm3)汽化是指一种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分子结构不变,但分子间的距离由于热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例如,将水加热到沸点或沸点之上,液态水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就是汽化过程;
【解答】(1)小新为验证青石“遇水微绿”的性质,将水洒在青石的表面,发现灰白的石头形成了独特的淡绿色纹理。几分钟之后,发现石头又变成了灰白色,原因是水分汽化,是指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此过程会吸收热量。
(2)①石雕艺术家对青石进行雕刻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②“镂空”技术常用工具弓形钻的钻头是用高速钢制作的。高速钢的韧性好,硬度较低,在潮湿环境中会生锈。上述叙述中,属于高速钢化学性质的是C(选填字母)。AB为物理性质;
(3) 解:
所以不能一次性用三轮车将两块原石送到加工
故答案为:(1)汽化;吸收(2)物理;C(3)不能,见解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