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 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 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 科学试卷
1.(2025八下·江北期末)研究表明胚胎发育后期,胎儿的神经系统快速发育,对DHA的需求提高,如果母体在这个时期缺乏DHA,无法充分供给胎儿,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就会受阻。在神经系统中,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A.脑神经和脊神经 B.脑和脊髓
C.大脑和小脑 D.大脑皮层
2.(2025八下·江北期末)为了减小噪声对居民的影响,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的是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内汽车禁鸣喇叭
C.市区交通繁忙的路段安装隔音屏
D.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3.(2025八下·江北期末)中央电视台某科普节目介绍,飞行的蜜蜂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蜜蜂与空气摩擦得到电子 B.蜜蜂与空气摩擦失去电子
C.蜜蜂和空气摩擦时创造了电荷 D.摩擦后的空气带负电
4.(2025八下·江北期末)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写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啄春泥”则描写燕子衔泥筑巢的行为。这反映了鸟的
A.攻击行为 B.繁殖行为 C.贮食行为 D.防御行为
5.(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所示是军事著作《武经总要》中记载的“指南鱼”,静止漂浮在水面上时, “鱼头”总是指北。小科将两条完全相同的“指南鱼”靠近摆放,并绘制了它们的磁感线分布,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6.(2025八下·江北期末)小科骑车去四明山游玩,途中经过一段盘山公路时,通过观察公路拐弯路口的广角镜来判断对面是否有车辆驶过。如图所示,广角镜涉及到的原理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7.(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所示是科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光学指纹锁模型。当手指按压在指纹采集面上,指纹经凸透镜成像在感光组件上,识别系统比对成功后开锁。下列关于指纹锁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光的反射原理 B.和小孔成像原理一样
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8.(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四幅实验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B.乙实验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C.丙实验说明了电磁感应的原理
D.丁图中,小磁针的 N极指向地磁北极
9.(2025八下·江北期末)在科学课上,老师带领学生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们调整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观察不同条件下像的形成。判断物体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观察到的是实像,观察不到的是虚像
B.光屏上所成的不清晰的像是虚像,清晰的像是实像
C.不能在光屏上成像的是虚像,能在光屏上成像的是实像
D.和物体相比,放大的是虚像,缩小的是实像
10.(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所示, 用2节干电池(总电压为3V) 、小灯泡“2.5V0.3A”、甲、乙两根铅笔芯(做滑动变阻器,铅笔芯的长度都是17.5cm,甲的电阻为20Ω,乙的电阻为10Ω)、金属回形针、开关、导线,设计制作一个模拟的调光灯。调节效果可以从两个方面评价:一是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范围;二是调节精度,回形针移动一定距离时,电阻变化越小则调节精度越高。则铅笔芯甲和乙相比,甲的
A.调节范围大,调节精度高 B.调节范围大,调节精度低
C.调节范围小,调节精度高 D.调节范围小,调节精度低
11.(2025八下·江北期末)小科同学喜欢电吉他,学习电与磁的知识后,知道了拾音器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他又查询资料得知:磁体附近的金属弦容易被磁化,当弦振动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扬声器振动产生声波。下列关于拾音器说法正确的是
A.将磁体换成铁棒,电吉他仍能正常工作
B.电吉他要正常工作,金属弦可以选用铜丝
C.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与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D.弦振动过程中,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
12.(2025八下·江北期末)下列为光线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3.(2025八下·江北期末)早在唐代《外台秘要方》中,我国传统医学对糖尿病就有记载。下列操作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的是
A.注射生长激素 B.注射生理盐水
C.口服含糖多的食物 D.注射胰岛素
14.(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在A、B两点间分别接入不同元件,可以进行不同的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改变接入AB间电阻大小和电压大小
B.测量不同亮度时小灯泡的阻值———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C.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AB间电阻大小不变,电压大小也不能变
D.测量未知电阻阻值——滑动变阻器用于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15.(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3V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电阻箱。小科多次改变R2的阻值,闭合开关S,记录对应电流表的示数,得到电流表示数I随电阻箱阻值的倒数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Ω
B.乙图中C点的横坐标为0.5
C.乙图中A 点可以看作是R2短路时电流表的示数
D.通过R2的电流与R2的阻值成反比
16.(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所示,在探究“真空能否传声”的实验中,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空气时,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这描述的是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发生了变化。接近真空时,几乎听不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实验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   。
17.(2025八下·江北期末)“明眸”是学校每年体检的项目之一,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视力测试时,学生看到待测字母后做出相应手势。该调节方式属于   调节。
(2)体检时,小科看不清楚待测字母,向前一步就能看清。两次测试中字母所成的像的像距较大的是   (填“现位置”或“原位置”)。他需要矫正视力,应配戴   透镜制成的眼镜。
18.(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感应性的实验装置或原理图,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航天员在“天宫课堂”展示的水稻茎叶呈现无序生长(如图甲),与地面整齐向上生长的状态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   的刺激减弱而引起的。
(2)将两粒萌发蚕豆种子按图乙位置固定(胚根初始方向如图乙),在重力作用下培养24小时。图乙中器官生长方向变化最小的是   (填字母,可多选)。
(3)为探究单侧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小组设计图丙实验。结果发现茎向光弯曲生长,这是因为单侧光导致生长素在   (填“向光”或“背光”)侧分布多,该侧长得快。
19.(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所示是浙江省最高建筑————宁波中心大厦交付时多架无人机编队表演场景。
(1)我们在观看精彩的表演时,视觉形成的过程大致为:无人机发出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成像部位)→视神经→   的视觉中枢。
(2)某单架无人机电池标注的铭牌如图乙所示,其中“11.1V”表示电池的输出电压, “2200mAh”表示该电池若在2200mA 电流下可持续工作1小时,若无人机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电流为2A,则该电池最多可供电   小时。
(3)各无人机在编队飞行时采用类似于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这样设计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
20.(2025八下·江北期末)在“研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活动中,闭合开关后,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
(1) 电源左端为   级。
(2)磁感线上A、B、C三点中磁场强度最强的点是   。
(3)磁感线上A、B两点的磁场方向   (填“相同”或“不同”)。
21.(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甲所示,是一款风光互补LED 路灯,它利用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将电能存储到蓄电池中。如图乙所示,当需要用电时,智控系统通过控制蓄电池放电照明,R是光敏电阻,R0是定值电阻,日光充足时,电磁继电器把衔铁吸下,G、H接入电路,太阳能电池板给蓄电池充电,光线不足时,衔铁被弹簧拉起,与E、F接入电路,蓄电池给LED 路灯供电,路灯亮起。
(1)风带动风力发电机扇叶转动产生电流,体现了   原理。
(2)该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强度增大而   。在使用中,发现路灯在夜晚亮起偏迟,清晨灭灯偏早。你认为可采取什么措施改进该电路   以
22.(2025八下·江北期末)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玻璃杯前方观察到如图乙所示装水部分“黑白颠倒”的现象,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透镜,此时所成的像为   (填“实像”或“虚像”)。小科拿起这张黑白卡片,教室内每个方向的同学都可以清晰看到,这是因为光在该卡片上发生了   (填反射类型)。
23.(2025八下·江北期末)小科在“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是否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线圈电阻不能忽略)。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用电磁铁接线柱a、c接入电路K、M之间,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位置,观察电流表示数为I。用电磁铁下端吸引大头针,记录电磁铁接入电路的线圈匝数n1和被吸引大头针的个数N1,断开开关S;
②将电磁铁接线柱a、b接入电路K、M之间,闭合开关S,用电磁铁下端吸引大头针,记录电磁铁接入电路的线圈匝数n2和被吸引大头针的个数N2,断开开关S;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   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2)请写出实验步骤②中存在的问题:   。
(3)请你针对(2)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的步骤:②将电磁铁接线柱a、b接入电路K、M之间,闭合开关S,   ,用电磁铁下端吸引大头针,记录电磁铁接入电路的线圈匝数 n3和被吸引大头针的个数 N3,断开开关S。
(4)用该实验装置还能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   是否有关。
24.(2025八下·江北期末)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调节睡眠的关键激素,其分泌受光照影响。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测得三种不同光照条件下人体内褪黑素浓度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图中示例:A组—黑暗环境,B组—普通室内光,C组——手机屏幕蓝光)
(1)光照信号通过“视网膜→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这方式影响褪黑素分泌。根据反射弧结构分析,松果体在该过程中属于   
(2)分析图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
(3)研究表明,人体松果体在 7-10 岁后逐渐退化。据此推测,随年龄增长,褪黑素分泌量会   (填“增多” “减少”或“不变”)。
(4)若某人长期熬夜使用电子设备,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请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一条科学改善睡眠的建议:    。
25.(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实验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
(2)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_。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3)步骤A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26.(2025八下·江北期末)丰收季节,科学项目化学习小组在水果中平行插入两片不同金属制成的极板,组成了一个水果电池。他们讨论后提出影响水果电池电压的因素,利用铜片、锌片做电极的水果电池(图1)和电压传感器(精密电压测量仪)等器材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组别 水果种类 电极插入深度/ cm 电极之间距离/ cm 测得 电压/V
1 哈密瓜 1.0 2.0 0.884
2 哈密瓜 1.0 4.0 0.885
3 哈密瓜 1.0 6.0 0.886
4 苹果 1.0 2.0 1.000
5 苹果 1.5 2.0 1.010
6 苹果 2.0 2.0 1.012
(1)图1中两极板为铜—锌的苹果电池的电压为   V。
(2)为探究电极之间距离对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的影响,应选用实验   (填组别)进行对比。
(3)利用本次实验中的水果电池得到电压为3V的电源,有效的措施是   .
(4)发光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电子元件,在电路中用 表示。当电流由正极经过发光二极管流向负极时,发光二极管发光;当电流由负极流入时,此时电路相当于断路,发光二极管不会发光。小科使用图1所示的水果电池和一红一绿两个发光二极管设计了一种变光指示灯。当铜片接P端,锌片接Q端时发红光;当铜片接Q端,锌片接P端时发绿光,则该变光指示灯的内部结构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 (填字母)
A. B.
C. D.
27.(2025八下·江北期末)小科利用新干电池、电阻箱R、滑动变阻器“20欧1安”、待测电阻R 等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1)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
①连接好如图1所示电路,检查电路时发现有一根导线接错,请在这根导线上画“×”,并画出正确接法,且导线不交叉。
②纠正错误后,多次移动滑片并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将它们在坐标系中逐一标出,如图2所示,发现A 点数据错误,为得到正确的数据,接下来的操作是   。
③正确处理数据后,分析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请写出得出此结论的依据:   。
(2)接下来小科用如图3所示电路测量待测电阻R 的阻值,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电压表接在B、C两点间,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b端,电阻箱R调为某一阻值R1,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为合适的值。
②断开开关,将电压表右端的接线柱由C点改接到D点。
③闭合开关,反复调节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滑片,使两表的示数与上述步骤①中相同,此时电阻箱的阻值为 R2,通过计算,即可求得R 的阻值。
虽然小科的操作无误,但他反复调节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始终无法达成目的,请写出造成这种情形可能的原因是   
28.(2025八下·江北期末)2024年,浙江省气象局联合环保部门构建“天眼地感”监测网络。该系统通过气象卫星、无人机和地面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分析环境变化趋势。相关数据如下:
监测项目 技术手段 创新应用
云层动态与降水预测 气象卫星多光谱成像 洪涝预警提前3小时发布
城市热岛效应 无人机红外热成像扫描 指导绿化降温规划
PM2.5 扩散路径 地面传感器网络追踪 污染源精准管控
(1)系统分析显示,宁波近十年平均年降水量达1671.6毫米,该数据描述的是宁波的   特征。
(2)气象卫星向地面传输云层图像时,需要将光学信号转化为   进行跨空间传输。
(3)该系统利用气象卫星的多光谱成像技术,使洪涝预警得以提前3小时发布。这种预警时间的提前,主要得益于对____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A.城市热岛效应 B.PM2.5扩散路径
C.云层动态 D.绿化降温效果
29.(2025八下·江北期末)2025 年4月,宁波象山马拉松比赛中,一位运动员因高温高湿环境出现热射病先兆(体温持续39℃)。图1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图2是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反应模式。请回答:
(1)该运动员体温维持39℃期间,人体产热   散热。医疗队立即用冰袋冷敷其颈部、腋下等部位,并服用退热药物。服药后,人体皮肤会作出图选中   (填字母)的反应以增加散热。
(2)当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时,会立即起跑,这属于   。完成从听到枪声到起跑这一过程要依赖如图3所示的神经结构得以完成,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   (用序号表示)。
30.(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40Ω,小灯泡的铭牌为“12V0.6A” (灯泡阻值不变)。当开关S闭合,S1、S2都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中点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3A。求:
(1)小灯泡的阻值;
(2)电源电压;
(3)当开关S、S1、S2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
31.(2025八下·江北期末)项目化学习小组制作了一款电子体重秤(如图1所示),秤盘质量忽略不计,电源电压恒为6伏,R0是阻值为10欧的定值电阻,秤盘下方的电阻R为力敏电阻,其阻值随所受压力大小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
(1)若将电表改装为体重显示屏,要求体重越大,电表示数越大,应选择   进行改装(填“电压表”或“电流表”)。
(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其电路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2伏时,人对秤盘的压力为多少牛
32.(2025八下·江北期末)小科想设计一个火灾自动报警装置,于是在网上购买了一个红外光敏电阻。已知红外光敏电阻的阻值与红外线强度变化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E为红外线强度,cd表示其单位)。小科设计的电路图如图所示,R是电阻箱,Rp是红外光敏电阻,电源电压恒为9V,且当a、b两点间的电压等于或大于6V时,就会触发自动报警装置。
E/ cd 2 3 4 6
9 6 4.5 3
(1)红外光敏电阻是   (填“超导材料”或“半导体材料”),当其周围突然出现热源时,它的阻值会   。
(2)若小科设定红外线强度为3cd 时启动自动报警装置,则电阻箱的阻值应调到   Ω。
(3)按照(2)设定后,某次监测电路检测到a、b两点间的电压为3.6V,可知此时红外线强度约为   cd。
(4)若要使红外线强度更弱时,也能启动自动报警装置,则需要   电阻箱的阻值(填“增大”或“减小”)。
(5)已知可见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若用可见光敏电阻RQ替换红外光敏电阻. 设置在火灾发生时烟雾易聚集的地方,同样实现自动报警原理,请你在图中虚线框内的正确位置画出可见光敏电阻RQ和电阻箱R。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解答】 在神经系统中,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是脑和脊髓,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答案】C
【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 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
B.市区内汽车禁鸣喇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合题意;
C.市区交通繁忙的路段安装隔音屏,属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A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分析】 同种电荷间相互排斥,异种电荷间相互吸引;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
【解答】 由题知,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且蜜蜂在飞行中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蜜蜂带负电;蜜蜂带负电的原因是: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空气中的一些电子转移到蜜蜂身上,蜜蜂得到电子而带负电,空气因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 鸟类的生殖行为一般包括: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行为。
【解答】 根据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是鸟类的占区行为,“谁家春燕啄春泥”中做春泥是为了筑巢,属于筑巢行为,这都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
故选B。
5.【答案】C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 指南针指示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指南针指南的那一端是它的S极。
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发,到S极进入;在磁体内部是从S到N.磁感线没有交叉的。
【解答】 静止漂浮时,鱼头总是指北,说明鱼头是北极。小明将两条完全相同的“指南鱼”靠近摆放,并绘制了它们的磁感线分布,由磁感线的分部特点可知,此时的磁感线应该从鱼头指向鱼尾,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 公路拐弯路口的广角镜一般是凸面镜。凸面镜属于反射镜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光的反射,将光线反射到我们的眼中,从而使我们能够看到原本视野之外的物体。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 u>v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v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u<v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 当手指按压在指纹采集面上,指纹经凸透镜成像在感光组件上,识别系统比对成功后开锁,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答案】B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各个选项中设备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甲实验中,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故A错误;
B.乙图中电铃的主要结构为电磁铁,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故B正确;
C.丙图中,闭合开关后,通过电流的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故C错误;
D. 丁图中, 小磁针的N极指向地磁S极,因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C
【知识点】实像与虚像
【解析】【分析】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实像和虚像都能被我们观察到,故A错误;
BC.能在光屏上成的肯定是实像,不能在光屏上成的是虚像,故B错误,C正确;
D.虚像可以是等大的,缩小的和放大的,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B
【知识点】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
【解析】【分析】 当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小灯泡变暗;而当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小灯泡变亮。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回形针移动一定距离时,电阻变化越小调节精度越高。则铅笔芯甲和乙相比调节范围大,调节精度低,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D
【知识点】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 A.电吉他的拾音器由磁铁和线圈组成,铁弦被磁化,弹动铁弦,相当于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线圈中就会产生对应的音频电流,电流经放大后通过音箱,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B.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C.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D.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的运动方向有关。
【解答】 A.将磁体换成铁棒,就没有磁场,振弦不能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电吉他将不能正常工作,故A错误;
B.铁、钴、镍等物质都可以被磁化,选用能被磁化的物质做弦,电吉他仍能正常工作,故B错误;
C.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故C错误;
D. 弦振动过程中,线圈切割磁感线的方向不断改变,则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A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 A.光线斜射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光由空气斜射入中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正确;
B.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应该大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了。故B错误;
C.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图中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且反射光线箭头标错了,故C错误;
D.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而图中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且反射光线箭头标错了,故D错误。
故选A。
13.【答案】D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解答】 A.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注射生理盐水不能降低血糖,故B不符合题意;
C.口服含糖多的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是不能治疗糖尿病,故C不符合题意;
D.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注射胰岛素能有效治疗糖尿病,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D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 不同的实验目的不同,所需要的条件也不同。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改变电阻大小而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需要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测量电阻的阻值应该注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测量小灯泡的阻值一般只要一组正常发光的数据即可。据此对选项详细分析,判断正误。
【解答】 A.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改变电阻大小,但需要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故A错误;
B.测量小灯泡的阻值时,小灯泡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一般只要一组正常发光的数据即可,不能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故B错误;
C.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需要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但电阻不能改变,故C错误;
D.测量电阻的阻值, 滑动变阻器用于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C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图像确定B点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以及对应的R2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计算通过R2的电流,根据I1=I总-I2计算通过R1的电流,最后根据欧姆定律计算R1的阻值;
B.根据I2=I总-I1计算C点时通过R2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此时R2的阻值,最后计算它的倒数即可;
C.根据的含义判断;
D.根据电流随电阻的变化规律判断。
【解答】根据甲图可知,定值电阻R1和变阻箱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A.B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9A,此时R2=;
此时通过R2的电流;
则此时通过R1的电流为:I1=I总-I2=0.9A-0.6A=0.3A;
那么R1的阻值为:,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C点时电流为1.8A,则此时通过R2的电流:I2'=I总'-I1=1.8A-0.3A=1.5A,
此时R2的阻值为:;
那么C点的横坐标为:.
故B正确不合题意;
C.A点时,则此时R2的阻值无限大,因此此时通过R2的电流很小,相当于断路,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并联时电压相等,根据U=IR可知, 通过R2的电流与R2的阻值成反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响度;科学推理法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物理学中,常常有难以达到条件的时候,这时,我们常常需要借助将实验想象为理想情况下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叫科学推理法。
【解答】(1)如图所示,在探究“真空能否传声”的实验中,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空气时,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这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发生了变化;
(2) 接近真空时,几乎听不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实验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科学推理法。
17.【答案】(1)神经
(2)现位置;凹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大类,其中神经调节是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解答。根据近视眼的矫正方法解答。
【解答】(1) 视力测试时,学生看到待测字母后做出相应手势。该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
(2)根据题意可知,现位置物距更小,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字母成的像的像距较大。他需要矫正视力,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18.【答案】(1)重力
(2)AB
(3)背光
【知识点】植物激素;重力的大小
【解析】【分析】(1)根据太空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分析;
(2) 在地球上,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茎叶具有向光性和背地性(向上生长),这是因为受到重力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3)植物的茎总是向生长激素较少的一侧弯曲。
【解答】 (1)在太空中的“天宫课堂”,处于失重环境,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基本消失,所以水稻茎叶呈现无序生长,与地面整齐向上生长的状态差异显著。
(2)根具有向地性,茎具有向光性(或背地性)。因此图乙中A根B茎能大致保持原来生长方向,C根要向地生长、D茎要向上生长,CD生长方向变化大。
(3)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时,会导致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多,背光侧细胞生长快,从而使茎向光弯曲生长。
19.【答案】(1)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或视觉中枢或大脑皮层)
(2)1.1
(3)无人机互不影响,一架损坏,其它的正常工作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 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根据W=UIt计算该电磁储存的电能,再根据此公式计算电动机工作的时间;
(3)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
【解答】(1) 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该电池储存的电能W=UIt=11.1V×2.2A×1h=24.42Ah;
若无人机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电流为2A,则该电池最多可供电:。
(3) 各无人机在编队飞行时采用类似于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这样设计的优点是:无人机互不影响,一架损坏,其它的正常工作。
20.【答案】(1)正
(2)A
(3)不同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流方向,进而确定电源的正负极方向;
(2)条形磁铁两极磁场最强,中间磁场最弱;
(3) 磁场的方向规定:放在磁场中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解答】(1) 小磁针的左端为S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根据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大拇指指向螺线管的N极(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与磁感线方向相同,在螺线管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所以可判断出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则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由此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所以电源左端为正极。
(2)根据图片可知,A点更靠近磁极,因此A点磁场强度最大。
(3)磁感线上A、B两点的磁场方向不同。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的曲线,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在通电螺线管周围,磁感线是弯曲的曲线,A、B两点处于不同位置,磁感线的切线方向不同,所以A、B两点的磁场方向不同。
21.【答案】(1)电磁感应
(2)减小;换用阻值更大的定值电阻
【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应用为发电机;
(2)①根据“ 光线不足时,衔铁被弹簧拉起 ”分析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路灯亮起时偏迟,即此时磁场较弱,也就是电流较小而电阻较大所致,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风带动风力发电机扇叶转动产生电流,体现了电磁感应原理。
(2)①当衔铁被拉起时,说明电磁铁的磁场变弱,通过的电流变小,而此时电阻偏大,因此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减小而变大,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②路灯亮起时偏迟,即此时磁场较弱,也就是电流较小而电阻较大所致,那么此时可以换用阻值更大的定值电阻。
22.【答案】凸;实;漫反射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实像与虚像
【解析】【分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结合高脚杯装水部分的形状可作出判断;
(2)凸透镜成实像时,实像都是倒立的;凸透镜成虚像时,虚像都是正立的,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成像的性质;
(3)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上会向各个方向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解答】 (1)高脚杯的装水部分中间厚、边缘薄,所以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在高脚玻璃杯前方观察到如图乙所示装水部分“黑白颠倒”的现象,即该凸透镜成倒立的像,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所成倒立的像为实像;
(3)小科拿起这张黑白卡片,教室内每个方向的同学都可以清晰看到,说明卡片对光发生了漫反射。
23.【答案】(1)吸引大头针的个数的多少
(2)没有控制电流大小不变
(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
(4)电流大小
【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 (1)磁性的强弱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只能通过转换的思想来感知它的存在,本实验中可通过观察吸引大头针的个数来判断磁性的强弱;
(2)(3)电磁铁磁性强弱影响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多少,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4)电路中有滑动变阻器,因而可以使用相同匝数的线圈,改变电流大小进行探究。
【解答】 (1)根据转换法,可通过观察吸引大头针的个数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线圈匝数、电流大小,所以在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多少是否有关时应该保持电流大小相同,而不同匝数线圈的电阻不同,会引起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由此可知小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电流大小不变;
(3)正确的步骤应该是:将电磁铁接线柱a、b接入电路K、M之间,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
(4)当将电磁铁接线柱a、b接入电路K、M之间(控制了线圈匝数相同),闭合开关S,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观察吸引大头针的个数,可以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24.【答案】(1)效应器
(2)不同光照条件影响人体内褪黑素浓度,黑暗环境(A组)下褪黑素浓度最高,手机屏幕蓝光(C组)下褪黑素浓度低于普通室内光(B组)
(3)减少
(4)睡前减少电子设备使用;用具备蓝光过滤功能的电子设备;营造黑暗睡眠环境(如用遮光窗帘 )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能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入神经是将神经冲动由外周传到脑和脊髓;传出神经是将神经冲动由脑和脊髓传到外周;神经中枢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并将它传给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组成效应器。
(2)根据图像分析褪黑素浓度和光照条件之间的关系;
(3)根据“ 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调节睡眠的关键激素 ”分析解答;
(4)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科学改善睡眠的建议。
【解答】 (1)松果体接收神经中枢指令分泌褪黑素,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产生反应的结构。
(2)A组无光照、B组普通室内光、C组手机蓝光,对应褪黑素浓度A>B>C,由此总结光照对褪黑素浓度的影响及不同光照的影响差别。
(3)松果体1-10岁后退化,其功能是分泌褪黑素,退化后分泌能力变弱,故随年龄增长,褪黑素分泌量减少。
(4)因手机蓝光降低褪黑素影响睡眠,所以从减少蓝光接触、创造利于褪黑素分泌的环境角度提建议,助力改善睡眠。
25.【答案】(1)2mm;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CDBA
(3)寻找平面镜成像的普遍规律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 (1)实验时,光线在前后两个表面发生反射,从而形成两个像,玻璃板越薄,则两个像的距离越小,越有利于准确测量像的距离;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步骤应该是先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再点燃蜡烛做实验,为得到普遍规律,应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
(3)在科学探究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有两个:①求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②寻找普遍规律。
【解答】 (1)实验时,应该选用薄玻璃板,故应该选较薄的2mm厚的玻璃板。
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后面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则正确顺序为CDBA。
(3) 根据实验过程可知,步骤A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平面镜成像的普遍规律。
26.【答案】(1)0.6
(2)1、2、3
(3)将3个电极插入深度为1cm,电极之间距离为2cm组成的苹果电池串联起来
(4)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
【解析】【分析】 (1)根据电压表的使用规则来读数;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3)将水果电池串联,可以增大电压。
(4)根据发光二极管的符号解答。根据两种二极管的发光情况判断接线情况即可。
【解答】 (1)图-1中,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则两极板为铜—锌的苹果电池的电压为0.6V。
(2)为探究电极之间距离对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的影响,应该控制水果种类、电极插入深度相同,只改变电极之间的距离,应选用实验1、2、3进行对比。
(3)利用本次实验中的水果电池得到电压为3V的电源,有效的措施是将3个电极插入深度为1cm,电极之间距离为2cm组成的苹果电池串联起来。
(4)① 发光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电子元件,在电路中用 表示;
②由于二极管具有单项导电性,且红色发光时,绿色不发光,绿色发光时红色不发光,那么二者不可能为串联,即二者为并联。
当铜片(正极)接P端,锌片(负极)接Q端时发红光; 当铜片(正极)接Q端,锌片(负极)接P端时发绿光,则如下图所示:
故选C。
27.【答案】(1);调节变阻器,让它的阻值为5Ω;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或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相等)
(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或R1的阻值太小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①根据实验目的确定电器元件的串并联关系,然后与图1对照,确定错误的导线并改正即可;
②根据图2分析A组数据的问题,并据此确定修改措施;
③可从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大小,以及图像的形状等角度分析解答;
(2) 根据等效替代法分析电阻的大小;
导线改接后,调节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不变,由等效替代法得出Rx ,根据此原理结合欧姆定律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1)①根据题意可知,电压表应该与变阻箱并联,电流表与变阻箱串联。根据图1可知,此时可以将变阻箱与电流表的“+”接线柱相连的导线从电流表上拆下,改接在电压表的“-”接线柱上即可,如下图所示:
②根据图2可知,A点电流明显偏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应该是变阻器的电阻偏小所致,则接下来的操作为:调节变阻器,让它的阻值为5Ω;
③ 正确处理数据后,分析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请写出得出此结论的依据: 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或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相等)。
(2) 根据题意可知,当R1=R2+Rx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才与(1)中相同,若实验时R1<Rx(或R1的阻值太小),则R1<R+Rx,所以此时会造成反复调节始终无法实现两表的示数与步骤(1)中相同;若实验器材中R滑大<Rx(或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够大),则会造成调节变阻器时变阻器分得的电压较小,而电阻箱、待测电阻分得的总电压较大,使得电压表的示数也不能与步骤(1)中相同。
28.【答案】(1)气候
(2)电磁波
(3)C
【知识点】电磁波;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 (1)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
(2)RS是在不直接接触有关目标物的情况下,在飞机、飞船、卫星等遥感平台上,使用传感器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经过信息处理、判读分析和野外实地验证,最终服务于资源勘探、动态监测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
(3)气象卫星主要是检测云层的变化,确定降水的位置和雨量的大小。
【解答】 (1)系统分析显示,宁波近十年平均年降水量达1671.6毫米,该数据描述的是宁波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径流量是气候的特点。
(2)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气象卫星向地面传输云层图像时,需要将光学信号转化为电磁波进行跨空间传输。
(3)该系统利用气象卫星的多光谱成像技术,使洪涝预警得以提前3小时发布。这种预警时间的提前,主要得益于对云层动态的实时监测和分析,预测降水的位置和雨量的大小,以便及时预警,和其余选项无关,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9.【答案】(1)等于;FG
(2)条件反射;①→②→③→④→⑤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 观图可知: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1)产热小于散热,则体温降低;产热大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等于散热,则体温恒定。根据人体体温调节的方法解答;
(2) 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具备的,不需要经过学习或训练就能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反复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 根据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解答。
【解答】 (1)当体温维持在39℃时,产热等于散热,这样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用冰敷和退热药物后,为增加散热,皮肤会作出图中G (汗腺分泌汗液增多)、F(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的反应。
(2)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立即起跑,是在后天训练中形成的,有大脑皮层参与,属于条件反射。反射弧神经冲动传导路径是①感受器(耳蜗)→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等)→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肌肉等)。
30.【答案】(1)解:小灯泡的阻值为:。
(2)解:当开关S闭合,S1、S2都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中点时,R1和R2串联,R2连入电路的阻值为20Ω,此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3A,
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
电源电压为:U=I(R1+R'2)=0.3A×(20Ω+20Ω)=12V。
(3)解:当开关S、S1、S2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与灯泡并联,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为:,
因为灯泡两端实际电压等于其额定电压,灯泡正常发光,则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6A,
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
则电流表示数为:I'=IL+I滑=0.6A+0.3A=0.9A。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求出小灯泡的阻值;
(2)当开关S闭合,S1、S2都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中点时,R1和R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计算电源电压;
(3)当开关S、S1、S2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与灯泡并联,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计算干路电流。
31.【答案】(1)电流表
(2)压敏电阻R断路
(3)解: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2V时,则R0两端的电压为:U0=U-UR=6V-1.2V=4.8V,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压敏电阻的阻值为:,
设压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变化的关系式为:R=a×F+b;
当压力为0N时,R=20Ω;当压力为800N时,R=0Ω;
那么得到:20Ω=a×0+b ①;
0Ω=-a×800+b ②;
①②联立解得:a=,b=20Ω;
那么关系式为:R=×F+20;
代入R=2.5Ω,解得:F=700N。
由图乙可知,此时压敏电阻所受的压力为600N,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压敏电阻R与定值电阻R0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
(1)体重越大时,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越大,由图乙可知压敏电阻R的阻值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即可解答;
(2)闭合开关,电流表无示数,则电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能与电源接通,据此分析判断电路的故障;
(3)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2V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0两端的电压,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压敏电阻的阻值,再由图乙确定出压敏电阻所受的压力,即可求出人的体重。
【解答】 由电路图可知,压敏电阻R与定值电阻R0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
(1)体重越大时,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越大,由图乙可知压敏电阻R的阻值越小,则电路的总电阻越小,电路中的电流越大,由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压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越小,故电流表可以作为显示屏;
(2)闭合开关,电流表无示数,则电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能与电源接通,说明可能是压敏电阻R断路。
32.【答案】(1)半导体材料;减小
(2)12
(3)1
(4)增大
(5)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半导体材料的性质和应用解答。
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周围出现热源温度升高时ab部分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确定光敏电阻的电压变化,最后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分析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化即可;
(2)根据图片可知,光敏电阻与电阻箱部分串联。若安安设定红外线强度为3cd时,由表格知光敏电阻阻值为6Ω,而监测电路检测到a、b两端的电压等于或大于6V时,就会触发自动报警装置,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知,此时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阻箱的阻值;
(3)按照(1)述设定后,某次监测电路检测到a、b两端的电压为3.6V,由于光敏电阻与电阻箱部分串联,所以通过的电流相等,据此得出R的阻值,根据表格可以得到可知此时红外强度。
(4)由于光敏电阻与电阻箱部分串联,若要使红外线强度更弱时,根据串联电路特点,需要光敏电阻的阻值也变小,据此分析。
(5)根据题意可知,当烟雾聚集光照强度减小时报警器报警。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分析此时变阻箱和光敏电阻的电压变化即可。
【解答】 (1)光敏电阻器包括硅、锗、硫化锌等光敏电阻器,它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
根据图片可知,光敏电阻与变阻器串联,ab之间的电压为变阻箱的电压。根据“ 当a、b两点间的电压等于或大于6V时,就会触发自动报警装置 ”可知,当周围出现热源时,ab之间的电压会增大,根据U总=UP+U可知,此时光敏电阻的电压会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此时光敏电阻的阻值会减小。
(2)若小科设定红外线强度为3cd时,由表格知光敏电阻阻值为6Ω,而监测电路检测到a、b两端的电压等于或大于6V时,就会触发自动报警装置,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知,此时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等于或小于3V,
根据电路的分压原理得到:;

解得:R=12Ω
即电阻箱的阻值应调到12Ω;
(3)按照(1)述设定后,某次监测电路检测到a、b两端的电压为3.6V,由于光敏电阻与电阻箱部分串联,所以通过的电流相等,即:
解得:R=18Ω,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光敏电阻的阻值和光照强度的乘积为定值18,
则根此时红外强度大约为:;
(4)由于光敏电阻与电阻箱部分串联,若要使红外线强度更弱时,则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大,由于a、b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规律可知,需要增大电阻箱的阻值。
(5)可见光敏电阻和变阻箱串联,当烟雾聚集时光照强度减小,那么光敏电阻的阻值增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此时光敏电阻的电压增大,而变阻箱的电压减小,此时实现报警,那么ab之间应该接光敏电阻,上面接变阻箱,如下图所示:
1 / 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 科学试卷
1.(2025八下·江北期末)研究表明胚胎发育后期,胎儿的神经系统快速发育,对DHA的需求提高,如果母体在这个时期缺乏DHA,无法充分供给胎儿,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就会受阻。在神经系统中,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A.脑神经和脊神经 B.脑和脊髓
C.大脑和小脑 D.大脑皮层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解答】 在神经系统中,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是脑和脊髓,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2025八下·江北期末)为了减小噪声对居民的影响,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的是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内汽车禁鸣喇叭
C.市区交通繁忙的路段安装隔音屏
D.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答案】C
【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 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
B.市区内汽车禁鸣喇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合题意;
C.市区交通繁忙的路段安装隔音屏,属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3.(2025八下·江北期末)中央电视台某科普节目介绍,飞行的蜜蜂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蜜蜂与空气摩擦得到电子 B.蜜蜂与空气摩擦失去电子
C.蜜蜂和空气摩擦时创造了电荷 D.摩擦后的空气带负电
【答案】A
【知识点】摩擦起电
【解析】【分析】 同种电荷间相互排斥,异种电荷间相互吸引;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
【解答】 由题知,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且蜜蜂在飞行中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蜜蜂带负电;蜜蜂带负电的原因是: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空气中的一些电子转移到蜜蜂身上,蜜蜂得到电子而带负电,空气因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2025八下·江北期末)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写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啄春泥”则描写燕子衔泥筑巢的行为。这反映了鸟的
A.攻击行为 B.繁殖行为 C.贮食行为 D.防御行为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 鸟类的生殖行为一般包括: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行为。
【解答】 根据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是鸟类的占区行为,“谁家春燕啄春泥”中做春泥是为了筑巢,属于筑巢行为,这都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
故选B。
5.(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所示是军事著作《武经总要》中记载的“指南鱼”,静止漂浮在水面上时, “鱼头”总是指北。小科将两条完全相同的“指南鱼”靠近摆放,并绘制了它们的磁感线分布,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 指南针指示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指南针指南的那一端是它的S极。
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发,到S极进入;在磁体内部是从S到N.磁感线没有交叉的。
【解答】 静止漂浮时,鱼头总是指北,说明鱼头是北极。小明将两条完全相同的“指南鱼”靠近摆放,并绘制了它们的磁感线分布,由磁感线的分部特点可知,此时的磁感线应该从鱼头指向鱼尾,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5八下·江北期末)小科骑车去四明山游玩,途中经过一段盘山公路时,通过观察公路拐弯路口的广角镜来判断对面是否有车辆驶过。如图所示,广角镜涉及到的原理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 公路拐弯路口的广角镜一般是凸面镜。凸面镜属于反射镜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光的反射,将光线反射到我们的眼中,从而使我们能够看到原本视野之外的物体。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所示是科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光学指纹锁模型。当手指按压在指纹采集面上,指纹经凸透镜成像在感光组件上,识别系统比对成功后开锁。下列关于指纹锁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光的反射原理 B.和小孔成像原理一样
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 u>v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v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u<v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 当手指按压在指纹采集面上,指纹经凸透镜成像在感光组件上,识别系统比对成功后开锁,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四幅实验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B.乙实验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C.丙实验说明了电磁感应的原理
D.丁图中,小磁针的 N极指向地磁北极
【答案】B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各个选项中设备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甲实验中,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故A错误;
B.乙图中电铃的主要结构为电磁铁,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故B正确;
C.丙图中,闭合开关后,通过电流的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故C错误;
D. 丁图中, 小磁针的N极指向地磁S极,因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故D错误。
故选B。
9.(2025八下·江北期末)在科学课上,老师带领学生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们调整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观察不同条件下像的形成。判断物体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观察到的是实像,观察不到的是虚像
B.光屏上所成的不清晰的像是虚像,清晰的像是实像
C.不能在光屏上成像的是虚像,能在光屏上成像的是实像
D.和物体相比,放大的是虚像,缩小的是实像
【答案】C
【知识点】实像与虚像
【解析】【分析】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实像和虚像都能被我们观察到,故A错误;
BC.能在光屏上成的肯定是实像,不能在光屏上成的是虚像,故B错误,C正确;
D.虚像可以是等大的,缩小的和放大的,故D错误。
故选C。
10.(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所示, 用2节干电池(总电压为3V) 、小灯泡“2.5V0.3A”、甲、乙两根铅笔芯(做滑动变阻器,铅笔芯的长度都是17.5cm,甲的电阻为20Ω,乙的电阻为10Ω)、金属回形针、开关、导线,设计制作一个模拟的调光灯。调节效果可以从两个方面评价:一是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范围;二是调节精度,回形针移动一定距离时,电阻变化越小则调节精度越高。则铅笔芯甲和乙相比,甲的
A.调节范围大,调节精度高 B.调节范围大,调节精度低
C.调节范围小,调节精度高 D.调节范围小,调节精度低
【答案】B
【知识点】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
【解析】【分析】 当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小灯泡变暗;而当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小灯泡变亮。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回形针移动一定距离时,电阻变化越小调节精度越高。则铅笔芯甲和乙相比调节范围大,调节精度低,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2025八下·江北期末)小科同学喜欢电吉他,学习电与磁的知识后,知道了拾音器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他又查询资料得知:磁体附近的金属弦容易被磁化,当弦振动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扬声器振动产生声波。下列关于拾音器说法正确的是
A.将磁体换成铁棒,电吉他仍能正常工作
B.电吉他要正常工作,金属弦可以选用铜丝
C.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与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D.弦振动过程中,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
【答案】D
【知识点】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 A.电吉他的拾音器由磁铁和线圈组成,铁弦被磁化,弹动铁弦,相当于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线圈中就会产生对应的音频电流,电流经放大后通过音箱,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B.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C.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D.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的运动方向有关。
【解答】 A.将磁体换成铁棒,就没有磁场,振弦不能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电吉他将不能正常工作,故A错误;
B.铁、钴、镍等物质都可以被磁化,选用能被磁化的物质做弦,电吉他仍能正常工作,故B错误;
C.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故C错误;
D. 弦振动过程中,线圈切割磁感线的方向不断改变,则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12.(2025八下·江北期末)下列为光线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 A.光线斜射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光由空气斜射入中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正确;
B.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应该大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了。故B错误;
C.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图中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且反射光线箭头标错了,故C错误;
D.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而图中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且反射光线箭头标错了,故D错误。
故选A。
13.(2025八下·江北期末)早在唐代《外台秘要方》中,我国传统医学对糖尿病就有记载。下列操作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的是
A.注射生长激素 B.注射生理盐水
C.口服含糖多的食物 D.注射胰岛素
【答案】D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解答】 A.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注射生理盐水不能降低血糖,故B不符合题意;
C.口服含糖多的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是不能治疗糖尿病,故C不符合题意;
D.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注射胰岛素能有效治疗糖尿病,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在A、B两点间分别接入不同元件,可以进行不同的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改变接入AB间电阻大小和电压大小
B.测量不同亮度时小灯泡的阻值———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C.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AB间电阻大小不变,电压大小也不能变
D.测量未知电阻阻值——滑动变阻器用于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答案】D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 不同的实验目的不同,所需要的条件也不同。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改变电阻大小而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需要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测量电阻的阻值应该注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测量小灯泡的阻值一般只要一组正常发光的数据即可。据此对选项详细分析,判断正误。
【解答】 A.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改变电阻大小,但需要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故A错误;
B.测量小灯泡的阻值时,小灯泡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一般只要一组正常发光的数据即可,不能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故B错误;
C.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需要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但电阻不能改变,故C错误;
D.测量电阻的阻值, 滑动变阻器用于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故D正确。
故选D。
15.(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3V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电阻箱。小科多次改变R2的阻值,闭合开关S,记录对应电流表的示数,得到电流表示数I随电阻箱阻值的倒数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Ω
B.乙图中C点的横坐标为0.5
C.乙图中A 点可以看作是R2短路时电流表的示数
D.通过R2的电流与R2的阻值成反比
【答案】C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图像确定B点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以及对应的R2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计算通过R2的电流,根据I1=I总-I2计算通过R1的电流,最后根据欧姆定律计算R1的阻值;
B.根据I2=I总-I1计算C点时通过R2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此时R2的阻值,最后计算它的倒数即可;
C.根据的含义判断;
D.根据电流随电阻的变化规律判断。
【解答】根据甲图可知,定值电阻R1和变阻箱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A.B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9A,此时R2=;
此时通过R2的电流;
则此时通过R1的电流为:I1=I总-I2=0.9A-0.6A=0.3A;
那么R1的阻值为:,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C点时电流为1.8A,则此时通过R2的电流:I2'=I总'-I1=1.8A-0.3A=1.5A,
此时R2的阻值为:;
那么C点的横坐标为:.
故B正确不合题意;
C.A点时,则此时R2的阻值无限大,因此此时通过R2的电流很小,相当于断路,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并联时电压相等,根据U=IR可知, 通过R2的电流与R2的阻值成反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6.(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所示,在探究“真空能否传声”的实验中,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空气时,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这描述的是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发生了变化。接近真空时,几乎听不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实验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   。
【答案】响度;科学推理法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物理学中,常常有难以达到条件的时候,这时,我们常常需要借助将实验想象为理想情况下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叫科学推理法。
【解答】(1)如图所示,在探究“真空能否传声”的实验中,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空气时,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这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发生了变化;
(2) 接近真空时,几乎听不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实验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科学推理法。
17.(2025八下·江北期末)“明眸”是学校每年体检的项目之一,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视力测试时,学生看到待测字母后做出相应手势。该调节方式属于   调节。
(2)体检时,小科看不清楚待测字母,向前一步就能看清。两次测试中字母所成的像的像距较大的是   (填“现位置”或“原位置”)。他需要矫正视力,应配戴   透镜制成的眼镜。
【答案】(1)神经
(2)现位置;凹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大类,其中神经调节是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解答。根据近视眼的矫正方法解答。
【解答】(1) 视力测试时,学生看到待测字母后做出相应手势。该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
(2)根据题意可知,现位置物距更小,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字母成的像的像距较大。他需要矫正视力,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18.(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感应性的实验装置或原理图,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航天员在“天宫课堂”展示的水稻茎叶呈现无序生长(如图甲),与地面整齐向上生长的状态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   的刺激减弱而引起的。
(2)将两粒萌发蚕豆种子按图乙位置固定(胚根初始方向如图乙),在重力作用下培养24小时。图乙中器官生长方向变化最小的是   (填字母,可多选)。
(3)为探究单侧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小组设计图丙实验。结果发现茎向光弯曲生长,这是因为单侧光导致生长素在   (填“向光”或“背光”)侧分布多,该侧长得快。
【答案】(1)重力
(2)AB
(3)背光
【知识点】植物激素;重力的大小
【解析】【分析】(1)根据太空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分析;
(2) 在地球上,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茎叶具有向光性和背地性(向上生长),这是因为受到重力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3)植物的茎总是向生长激素较少的一侧弯曲。
【解答】 (1)在太空中的“天宫课堂”,处于失重环境,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基本消失,所以水稻茎叶呈现无序生长,与地面整齐向上生长的状态差异显著。
(2)根具有向地性,茎具有向光性(或背地性)。因此图乙中A根B茎能大致保持原来生长方向,C根要向地生长、D茎要向上生长,CD生长方向变化大。
(3)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时,会导致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多,背光侧细胞生长快,从而使茎向光弯曲生长。
19.(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所示是浙江省最高建筑————宁波中心大厦交付时多架无人机编队表演场景。
(1)我们在观看精彩的表演时,视觉形成的过程大致为:无人机发出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成像部位)→视神经→   的视觉中枢。
(2)某单架无人机电池标注的铭牌如图乙所示,其中“11.1V”表示电池的输出电压, “2200mAh”表示该电池若在2200mA 电流下可持续工作1小时,若无人机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电流为2A,则该电池最多可供电   小时。
(3)各无人机在编队飞行时采用类似于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这样设计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或视觉中枢或大脑皮层)
(2)1.1
(3)无人机互不影响,一架损坏,其它的正常工作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 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根据W=UIt计算该电磁储存的电能,再根据此公式计算电动机工作的时间;
(3)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
【解答】(1) 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该电池储存的电能W=UIt=11.1V×2.2A×1h=24.42Ah;
若无人机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电流为2A,则该电池最多可供电:。
(3) 各无人机在编队飞行时采用类似于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这样设计的优点是:无人机互不影响,一架损坏,其它的正常工作。
20.(2025八下·江北期末)在“研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活动中,闭合开关后,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
(1) 电源左端为   级。
(2)磁感线上A、B、C三点中磁场强度最强的点是   。
(3)磁感线上A、B两点的磁场方向   (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1)正
(2)A
(3)不同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流方向,进而确定电源的正负极方向;
(2)条形磁铁两极磁场最强,中间磁场最弱;
(3) 磁场的方向规定:放在磁场中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解答】(1) 小磁针的左端为S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根据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大拇指指向螺线管的N极(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与磁感线方向相同,在螺线管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所以可判断出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则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由此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所以电源左端为正极。
(2)根据图片可知,A点更靠近磁极,因此A点磁场强度最大。
(3)磁感线上A、B两点的磁场方向不同。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的曲线,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在通电螺线管周围,磁感线是弯曲的曲线,A、B两点处于不同位置,磁感线的切线方向不同,所以A、B两点的磁场方向不同。
21.(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甲所示,是一款风光互补LED 路灯,它利用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将电能存储到蓄电池中。如图乙所示,当需要用电时,智控系统通过控制蓄电池放电照明,R是光敏电阻,R0是定值电阻,日光充足时,电磁继电器把衔铁吸下,G、H接入电路,太阳能电池板给蓄电池充电,光线不足时,衔铁被弹簧拉起,与E、F接入电路,蓄电池给LED 路灯供电,路灯亮起。
(1)风带动风力发电机扇叶转动产生电流,体现了   原理。
(2)该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强度增大而   。在使用中,发现路灯在夜晚亮起偏迟,清晨灭灯偏早。你认为可采取什么措施改进该电路   以
【答案】(1)电磁感应
(2)减小;换用阻值更大的定值电阻
【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应用为发电机;
(2)①根据“ 光线不足时,衔铁被弹簧拉起 ”分析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路灯亮起时偏迟,即此时磁场较弱,也就是电流较小而电阻较大所致,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风带动风力发电机扇叶转动产生电流,体现了电磁感应原理。
(2)①当衔铁被拉起时,说明电磁铁的磁场变弱,通过的电流变小,而此时电阻偏大,因此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减小而变大,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②路灯亮起时偏迟,即此时磁场较弱,也就是电流较小而电阻较大所致,那么此时可以换用阻值更大的定值电阻。
22.(2025八下·江北期末)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玻璃杯前方观察到如图乙所示装水部分“黑白颠倒”的现象,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透镜,此时所成的像为   (填“实像”或“虚像”)。小科拿起这张黑白卡片,教室内每个方向的同学都可以清晰看到,这是因为光在该卡片上发生了   (填反射类型)。
【答案】凸;实;漫反射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实像与虚像
【解析】【分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结合高脚杯装水部分的形状可作出判断;
(2)凸透镜成实像时,实像都是倒立的;凸透镜成虚像时,虚像都是正立的,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成像的性质;
(3)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上会向各个方向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解答】 (1)高脚杯的装水部分中间厚、边缘薄,所以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在高脚玻璃杯前方观察到如图乙所示装水部分“黑白颠倒”的现象,即该凸透镜成倒立的像,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所成倒立的像为实像;
(3)小科拿起这张黑白卡片,教室内每个方向的同学都可以清晰看到,说明卡片对光发生了漫反射。
23.(2025八下·江北期末)小科在“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是否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线圈电阻不能忽略)。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用电磁铁接线柱a、c接入电路K、M之间,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位置,观察电流表示数为I。用电磁铁下端吸引大头针,记录电磁铁接入电路的线圈匝数n1和被吸引大头针的个数N1,断开开关S;
②将电磁铁接线柱a、b接入电路K、M之间,闭合开关S,用电磁铁下端吸引大头针,记录电磁铁接入电路的线圈匝数n2和被吸引大头针的个数N2,断开开关S;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   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2)请写出实验步骤②中存在的问题:   。
(3)请你针对(2)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的步骤:②将电磁铁接线柱a、b接入电路K、M之间,闭合开关S,   ,用电磁铁下端吸引大头针,记录电磁铁接入电路的线圈匝数 n3和被吸引大头针的个数 N3,断开开关S。
(4)用该实验装置还能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   是否有关。
【答案】(1)吸引大头针的个数的多少
(2)没有控制电流大小不变
(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
(4)电流大小
【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 (1)磁性的强弱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只能通过转换的思想来感知它的存在,本实验中可通过观察吸引大头针的个数来判断磁性的强弱;
(2)(3)电磁铁磁性强弱影响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多少,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4)电路中有滑动变阻器,因而可以使用相同匝数的线圈,改变电流大小进行探究。
【解答】 (1)根据转换法,可通过观察吸引大头针的个数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线圈匝数、电流大小,所以在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多少是否有关时应该保持电流大小相同,而不同匝数线圈的电阻不同,会引起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由此可知小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电流大小不变;
(3)正确的步骤应该是:将电磁铁接线柱a、b接入电路K、M之间,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
(4)当将电磁铁接线柱a、b接入电路K、M之间(控制了线圈匝数相同),闭合开关S,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观察吸引大头针的个数,可以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24.(2025八下·江北期末)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调节睡眠的关键激素,其分泌受光照影响。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测得三种不同光照条件下人体内褪黑素浓度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图中示例:A组—黑暗环境,B组—普通室内光,C组——手机屏幕蓝光)
(1)光照信号通过“视网膜→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这方式影响褪黑素分泌。根据反射弧结构分析,松果体在该过程中属于   
(2)分析图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
(3)研究表明,人体松果体在 7-10 岁后逐渐退化。据此推测,随年龄增长,褪黑素分泌量会   (填“增多” “减少”或“不变”)。
(4)若某人长期熬夜使用电子设备,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请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一条科学改善睡眠的建议:    。
【答案】(1)效应器
(2)不同光照条件影响人体内褪黑素浓度,黑暗环境(A组)下褪黑素浓度最高,手机屏幕蓝光(C组)下褪黑素浓度低于普通室内光(B组)
(3)减少
(4)睡前减少电子设备使用;用具备蓝光过滤功能的电子设备;营造黑暗睡眠环境(如用遮光窗帘 )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能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入神经是将神经冲动由外周传到脑和脊髓;传出神经是将神经冲动由脑和脊髓传到外周;神经中枢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并将它传给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组成效应器。
(2)根据图像分析褪黑素浓度和光照条件之间的关系;
(3)根据“ 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调节睡眠的关键激素 ”分析解答;
(4)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科学改善睡眠的建议。
【解答】 (1)松果体接收神经中枢指令分泌褪黑素,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产生反应的结构。
(2)A组无光照、B组普通室内光、C组手机蓝光,对应褪黑素浓度A>B>C,由此总结光照对褪黑素浓度的影响及不同光照的影响差别。
(3)松果体1-10岁后退化,其功能是分泌褪黑素,退化后分泌能力变弱,故随年龄增长,褪黑素分泌量减少。
(4)因手机蓝光降低褪黑素影响睡眠,所以从减少蓝光接触、创造利于褪黑素分泌的环境角度提建议,助力改善睡眠。
25.(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实验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
(2)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_。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3)步骤A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答案】(1)2mm;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CDBA
(3)寻找平面镜成像的普遍规律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 (1)实验时,光线在前后两个表面发生反射,从而形成两个像,玻璃板越薄,则两个像的距离越小,越有利于准确测量像的距离;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步骤应该是先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再点燃蜡烛做实验,为得到普遍规律,应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
(3)在科学探究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有两个:①求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②寻找普遍规律。
【解答】 (1)实验时,应该选用薄玻璃板,故应该选较薄的2mm厚的玻璃板。
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后面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则正确顺序为CDBA。
(3) 根据实验过程可知,步骤A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平面镜成像的普遍规律。
26.(2025八下·江北期末)丰收季节,科学项目化学习小组在水果中平行插入两片不同金属制成的极板,组成了一个水果电池。他们讨论后提出影响水果电池电压的因素,利用铜片、锌片做电极的水果电池(图1)和电压传感器(精密电压测量仪)等器材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组别 水果种类 电极插入深度/ cm 电极之间距离/ cm 测得 电压/V
1 哈密瓜 1.0 2.0 0.884
2 哈密瓜 1.0 4.0 0.885
3 哈密瓜 1.0 6.0 0.886
4 苹果 1.0 2.0 1.000
5 苹果 1.5 2.0 1.010
6 苹果 2.0 2.0 1.012
(1)图1中两极板为铜—锌的苹果电池的电压为   V。
(2)为探究电极之间距离对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的影响,应选用实验   (填组别)进行对比。
(3)利用本次实验中的水果电池得到电压为3V的电源,有效的措施是   .
(4)发光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电子元件,在电路中用 表示。当电流由正极经过发光二极管流向负极时,发光二极管发光;当电流由负极流入时,此时电路相当于断路,发光二极管不会发光。小科使用图1所示的水果电池和一红一绿两个发光二极管设计了一种变光指示灯。当铜片接P端,锌片接Q端时发红光;当铜片接Q端,锌片接P端时发绿光,则该变光指示灯的内部结构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 (填字母)
A. B.
C. D.
【答案】(1)0.6
(2)1、2、3
(3)将3个电极插入深度为1cm,电极之间距离为2cm组成的苹果电池串联起来
(4)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
【解析】【分析】 (1)根据电压表的使用规则来读数;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3)将水果电池串联,可以增大电压。
(4)根据发光二极管的符号解答。根据两种二极管的发光情况判断接线情况即可。
【解答】 (1)图-1中,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则两极板为铜—锌的苹果电池的电压为0.6V。
(2)为探究电极之间距离对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的影响,应该控制水果种类、电极插入深度相同,只改变电极之间的距离,应选用实验1、2、3进行对比。
(3)利用本次实验中的水果电池得到电压为3V的电源,有效的措施是将3个电极插入深度为1cm,电极之间距离为2cm组成的苹果电池串联起来。
(4)① 发光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电子元件,在电路中用 表示;
②由于二极管具有单项导电性,且红色发光时,绿色不发光,绿色发光时红色不发光,那么二者不可能为串联,即二者为并联。
当铜片(正极)接P端,锌片(负极)接Q端时发红光; 当铜片(正极)接Q端,锌片(负极)接P端时发绿光,则如下图所示:
故选C。
27.(2025八下·江北期末)小科利用新干电池、电阻箱R、滑动变阻器“20欧1安”、待测电阻R 等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1)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
①连接好如图1所示电路,检查电路时发现有一根导线接错,请在这根导线上画“×”,并画出正确接法,且导线不交叉。
②纠正错误后,多次移动滑片并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将它们在坐标系中逐一标出,如图2所示,发现A 点数据错误,为得到正确的数据,接下来的操作是   。
③正确处理数据后,分析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请写出得出此结论的依据:   。
(2)接下来小科用如图3所示电路测量待测电阻R 的阻值,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电压表接在B、C两点间,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b端,电阻箱R调为某一阻值R1,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为合适的值。
②断开开关,将电压表右端的接线柱由C点改接到D点。
③闭合开关,反复调节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滑片,使两表的示数与上述步骤①中相同,此时电阻箱的阻值为 R2,通过计算,即可求得R 的阻值。
虽然小科的操作无误,但他反复调节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始终无法达成目的,请写出造成这种情形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1);调节变阻器,让它的阻值为5Ω;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或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相等)
(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或R1的阻值太小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①根据实验目的确定电器元件的串并联关系,然后与图1对照,确定错误的导线并改正即可;
②根据图2分析A组数据的问题,并据此确定修改措施;
③可从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大小,以及图像的形状等角度分析解答;
(2) 根据等效替代法分析电阻的大小;
导线改接后,调节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不变,由等效替代法得出Rx ,根据此原理结合欧姆定律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1)①根据题意可知,电压表应该与变阻箱并联,电流表与变阻箱串联。根据图1可知,此时可以将变阻箱与电流表的“+”接线柱相连的导线从电流表上拆下,改接在电压表的“-”接线柱上即可,如下图所示:
②根据图2可知,A点电流明显偏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应该是变阻器的电阻偏小所致,则接下来的操作为:调节变阻器,让它的阻值为5Ω;
③ 正确处理数据后,分析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请写出得出此结论的依据: 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或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相等)。
(2) 根据题意可知,当R1=R2+Rx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才与(1)中相同,若实验时R1<Rx(或R1的阻值太小),则R1<R+Rx,所以此时会造成反复调节始终无法实现两表的示数与步骤(1)中相同;若实验器材中R滑大<Rx(或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够大),则会造成调节变阻器时变阻器分得的电压较小,而电阻箱、待测电阻分得的总电压较大,使得电压表的示数也不能与步骤(1)中相同。
28.(2025八下·江北期末)2024年,浙江省气象局联合环保部门构建“天眼地感”监测网络。该系统通过气象卫星、无人机和地面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分析环境变化趋势。相关数据如下:
监测项目 技术手段 创新应用
云层动态与降水预测 气象卫星多光谱成像 洪涝预警提前3小时发布
城市热岛效应 无人机红外热成像扫描 指导绿化降温规划
PM2.5 扩散路径 地面传感器网络追踪 污染源精准管控
(1)系统分析显示,宁波近十年平均年降水量达1671.6毫米,该数据描述的是宁波的   特征。
(2)气象卫星向地面传输云层图像时,需要将光学信号转化为   进行跨空间传输。
(3)该系统利用气象卫星的多光谱成像技术,使洪涝预警得以提前3小时发布。这种预警时间的提前,主要得益于对____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A.城市热岛效应 B.PM2.5扩散路径
C.云层动态 D.绿化降温效果
【答案】(1)气候
(2)电磁波
(3)C
【知识点】电磁波;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 (1)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
(2)RS是在不直接接触有关目标物的情况下,在飞机、飞船、卫星等遥感平台上,使用传感器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经过信息处理、判读分析和野外实地验证,最终服务于资源勘探、动态监测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
(3)气象卫星主要是检测云层的变化,确定降水的位置和雨量的大小。
【解答】 (1)系统分析显示,宁波近十年平均年降水量达1671.6毫米,该数据描述的是宁波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径流量是气候的特点。
(2)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气象卫星向地面传输云层图像时,需要将光学信号转化为电磁波进行跨空间传输。
(3)该系统利用气象卫星的多光谱成像技术,使洪涝预警得以提前3小时发布。这种预警时间的提前,主要得益于对云层动态的实时监测和分析,预测降水的位置和雨量的大小,以便及时预警,和其余选项无关,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9.(2025八下·江北期末)2025 年4月,宁波象山马拉松比赛中,一位运动员因高温高湿环境出现热射病先兆(体温持续39℃)。图1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图2是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反应模式。请回答:
(1)该运动员体温维持39℃期间,人体产热   散热。医疗队立即用冰袋冷敷其颈部、腋下等部位,并服用退热药物。服药后,人体皮肤会作出图选中   (填字母)的反应以增加散热。
(2)当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时,会立即起跑,这属于   。完成从听到枪声到起跑这一过程要依赖如图3所示的神经结构得以完成,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   (用序号表示)。
【答案】(1)等于;FG
(2)条件反射;①→②→③→④→⑤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 观图可知: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1)产热小于散热,则体温降低;产热大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等于散热,则体温恒定。根据人体体温调节的方法解答;
(2) 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具备的,不需要经过学习或训练就能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反复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 根据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解答。
【解答】 (1)当体温维持在39℃时,产热等于散热,这样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用冰敷和退热药物后,为增加散热,皮肤会作出图中G (汗腺分泌汗液增多)、F(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的反应。
(2)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立即起跑,是在后天训练中形成的,有大脑皮层参与,属于条件反射。反射弧神经冲动传导路径是①感受器(耳蜗)→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等)→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肌肉等)。
30.(2025八下·江北期末)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40Ω,小灯泡的铭牌为“12V0.6A” (灯泡阻值不变)。当开关S闭合,S1、S2都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中点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3A。求:
(1)小灯泡的阻值;
(2)电源电压;
(3)当开关S、S1、S2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
【答案】(1)解:小灯泡的阻值为:。
(2)解:当开关S闭合,S1、S2都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中点时,R1和R2串联,R2连入电路的阻值为20Ω,此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3A,
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
电源电压为:U=I(R1+R'2)=0.3A×(20Ω+20Ω)=12V。
(3)解:当开关S、S1、S2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与灯泡并联,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为:,
因为灯泡两端实际电压等于其额定电压,灯泡正常发光,则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6A,
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
则电流表示数为:I'=IL+I滑=0.6A+0.3A=0.9A。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求出小灯泡的阻值;
(2)当开关S闭合,S1、S2都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中点时,R1和R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计算电源电压;
(3)当开关S、S1、S2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与灯泡并联,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计算干路电流。
31.(2025八下·江北期末)项目化学习小组制作了一款电子体重秤(如图1所示),秤盘质量忽略不计,电源电压恒为6伏,R0是阻值为10欧的定值电阻,秤盘下方的电阻R为力敏电阻,其阻值随所受压力大小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
(1)若将电表改装为体重显示屏,要求体重越大,电表示数越大,应选择   进行改装(填“电压表”或“电流表”)。
(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其电路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2伏时,人对秤盘的压力为多少牛
【答案】(1)电流表
(2)压敏电阻R断路
(3)解: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2V时,则R0两端的电压为:U0=U-UR=6V-1.2V=4.8V,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压敏电阻的阻值为:,
设压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变化的关系式为:R=a×F+b;
当压力为0N时,R=20Ω;当压力为800N时,R=0Ω;
那么得到:20Ω=a×0+b ①;
0Ω=-a×800+b ②;
①②联立解得:a=,b=20Ω;
那么关系式为:R=×F+20;
代入R=2.5Ω,解得:F=700N。
由图乙可知,此时压敏电阻所受的压力为600N,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压敏电阻R与定值电阻R0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
(1)体重越大时,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越大,由图乙可知压敏电阻R的阻值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即可解答;
(2)闭合开关,电流表无示数,则电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能与电源接通,据此分析判断电路的故障;
(3)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2V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0两端的电压,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压敏电阻的阻值,再由图乙确定出压敏电阻所受的压力,即可求出人的体重。
【解答】 由电路图可知,压敏电阻R与定值电阻R0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
(1)体重越大时,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越大,由图乙可知压敏电阻R的阻值越小,则电路的总电阻越小,电路中的电流越大,由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压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越小,故电流表可以作为显示屏;
(2)闭合开关,电流表无示数,则电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能与电源接通,说明可能是压敏电阻R断路。
32.(2025八下·江北期末)小科想设计一个火灾自动报警装置,于是在网上购买了一个红外光敏电阻。已知红外光敏电阻的阻值与红外线强度变化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E为红外线强度,cd表示其单位)。小科设计的电路图如图所示,R是电阻箱,Rp是红外光敏电阻,电源电压恒为9V,且当a、b两点间的电压等于或大于6V时,就会触发自动报警装置。
E/ cd 2 3 4 6
9 6 4.5 3
(1)红外光敏电阻是   (填“超导材料”或“半导体材料”),当其周围突然出现热源时,它的阻值会   。
(2)若小科设定红外线强度为3cd 时启动自动报警装置,则电阻箱的阻值应调到   Ω。
(3)按照(2)设定后,某次监测电路检测到a、b两点间的电压为3.6V,可知此时红外线强度约为   cd。
(4)若要使红外线强度更弱时,也能启动自动报警装置,则需要   电阻箱的阻值(填“增大”或“减小”)。
(5)已知可见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若用可见光敏电阻RQ替换红外光敏电阻. 设置在火灾发生时烟雾易聚集的地方,同样实现自动报警原理,请你在图中虚线框内的正确位置画出可见光敏电阻RQ和电阻箱R。
【答案】(1)半导体材料;减小
(2)12
(3)1
(4)增大
(5)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半导体材料的性质和应用解答。
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周围出现热源温度升高时ab部分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确定光敏电阻的电压变化,最后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分析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化即可;
(2)根据图片可知,光敏电阻与电阻箱部分串联。若安安设定红外线强度为3cd时,由表格知光敏电阻阻值为6Ω,而监测电路检测到a、b两端的电压等于或大于6V时,就会触发自动报警装置,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知,此时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阻箱的阻值;
(3)按照(1)述设定后,某次监测电路检测到a、b两端的电压为3.6V,由于光敏电阻与电阻箱部分串联,所以通过的电流相等,据此得出R的阻值,根据表格可以得到可知此时红外强度。
(4)由于光敏电阻与电阻箱部分串联,若要使红外线强度更弱时,根据串联电路特点,需要光敏电阻的阻值也变小,据此分析。
(5)根据题意可知,当烟雾聚集光照强度减小时报警器报警。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分析此时变阻箱和光敏电阻的电压变化即可。
【解答】 (1)光敏电阻器包括硅、锗、硫化锌等光敏电阻器,它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
根据图片可知,光敏电阻与变阻器串联,ab之间的电压为变阻箱的电压。根据“ 当a、b两点间的电压等于或大于6V时,就会触发自动报警装置 ”可知,当周围出现热源时,ab之间的电压会增大,根据U总=UP+U可知,此时光敏电阻的电压会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此时光敏电阻的阻值会减小。
(2)若小科设定红外线强度为3cd时,由表格知光敏电阻阻值为6Ω,而监测电路检测到a、b两端的电压等于或大于6V时,就会触发自动报警装置,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知,此时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等于或小于3V,
根据电路的分压原理得到:;

解得:R=12Ω
即电阻箱的阻值应调到12Ω;
(3)按照(1)述设定后,某次监测电路检测到a、b两端的电压为3.6V,由于光敏电阻与电阻箱部分串联,所以通过的电流相等,即:
解得:R=18Ω,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光敏电阻的阻值和光照强度的乘积为定值18,
则根此时红外强度大约为:;
(4)由于光敏电阻与电阻箱部分串联,若要使红外线强度更弱时,则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大,由于a、b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规律可知,需要增大电阻箱的阻值。
(5)可见光敏电阻和变阻箱串联,当烟雾聚集时光照强度减小,那么光敏电阻的阻值增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此时光敏电阻的电压增大,而变阻箱的电压减小,此时实现报警,那么ab之间应该接光敏电阻,上面接变阻箱,如下图所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