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教材】1.3 运动的快慢课时同步练习-2025-2026年人教版【2024】八年物理上学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1.某部队被紧急调往灾区支援,于是该部队派遣一队先遣小队以的速度急行军。途中队伍匀速通过一座长为的桥,从队伍第一个人踏上桥到最后一个人离开桥共用时,则队伍的长度为( )A. B. C. D.2.如图所示为钓鱼时鱼漂静浮于水面的示意图。某次鱼咬钩后,鱼漂从露出水面的长度为竖直向下运动到露出水面的长度为的过程,所用时间为,则该运动过程鱼漂的平均速度为( )A. B. C. D.3.一辆汽车做匀速运动,它在内通过的路程是,那么它在内的速度是( )A. B. C. D.4.某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前进了500m,已知前4s的路程为40m,那么在第8s时的速度是( )A.5m/s B.10m/s C.12.5m/s D.62.5m/s5.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A.风驰电掣 B.大步流星 C.日行千里 D.迅雷不及掩耳6.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之比为3:4,运动时间比为2:1,则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A.3:2 B.1:3 C.4:3 D.3:17.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速度较大的物体的运动时间比速度较小的物体的运动时间A.一定长 B.一定短C.一定相等 D.无法判断8.如图所示甲、乙微型小车的运动记录,两小车均由左向右运动。现利用频闪照相记录两小车的位置,频闪相机每隔 0.02s 拍一次照,用字母 A、B、C、D、E 标记小车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B.从A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C.乙运动至D位置时速度为 1m/sD.从D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9.嫦娥三号探测器14日21时12分成功落月,如图,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在落月过程中探测器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10.一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的速度是7m/s,中途的是8m/s,最后冲刺时的速度是12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合 km/h。11.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 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 判定最先达到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12.甲、乙两位同学沿着洋湖湿地公园直线跑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其s-t图象如图所示,则第12s时甲的运动状态为 ;从出发到甲、乙相遇的这段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为 m/s。13.2024年国庆期间,陕西西安至湖北十堰高速铁路施工现场机器轰鸣,我国穿越秦岭的最长高铁隧道——西十高铁的控制性工程秦岭马白山隧道双线掘进突破30公里。1000多名建设者坚守岗位,为实现2025 年上半年全隧顺利贯通昼夜奋战。西十高铁西起陕西西安,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经商洛,最终到达湖北十堰。开通后,西安至十堰可实现1小时内到达。(1)国庆期间,秦岭马白山隧道双线掘进突破 公里;(2)高铁上的乘客看到轨道旁的树在向后运动,而地面上的人看到树是静止的,说明运动和静止是 的;(3)西安至十堰约250km,若高铁从西安到达十堰用时,则高铁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km/h,合 m/s(保留1位小数)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14.“频闪摄影”常用于研究物体的运动,它是指照相机每隔相同的时间拍照一次,记录下物体的位置。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AF段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小球经过AF段所用的时间为 s,测得AF段的距离为12.49cm,小球在AF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3)小球在BD段的平均速度 DF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如图所示的是“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装置。(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实验方案时,提出了以下方案:方案一: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方案二:测量气泡从计时开始2s、4s、6s和8s所通过的距离。你认为从实验获取数据的角度分析,方案 更方便;(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实验中,在如图所示的玻璃管上应选择 线作为起点O更合理;(3)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4)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从O点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24 2.51 3.75 5.02根据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 比,运动速度可以看作是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的。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16.25μm= km,10.8km/h= m/s。17.明明家到学校有一条500m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1m/s的速度匀速行走,当走了一半路程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马上以5m/s的速度匀速跑回家,明明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是多少?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两位小数)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18.张先生驾车从即墨到温泉旅游,去时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从家行驶0.5h到达,由于劳累返回时行驶45min才到家,返回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参考答案【知识点】速度的综合计算1.【答案】A【详解】由公式可知,队伍完全通过桥的路程:,队伍的长度:。【知识点】平均速度及其计算2.【答案】B【详解】鱼漂从露出水面的长度为竖直向下运动到露出水面的长度为,得出鱼漂运动的距离,所用时间为,鱼漂运动的平均速度。故选。【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3.【答案】C【详解】,,汽车的速度;汽车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所以它在内的速度是。【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4.【答案】B【详解】前4s的速度为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第8s时的速度与前4s的速度相同,也是10m/s。故选B。【知识点】运动快慢的比较5.【答案】C【解析】这四个选项中的成语都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但在这四个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日行千里”,因为这个成语中既有时间又有路程,“日”指的是时间,“千里”指的是路程。【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6.【答案】A【详解】将比的前、后项分别代入计算.甲通过的路程为: ;乙通过的路程为:则:选A.【知识点】运动快慢的比较7.【答案】D【分析】利用速度公式分析,速度不同的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有关,所以路程不定,无法比较时间.【详解】根据v=可知,虽然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但速度不同,由于不知道通过的路程的大小,所以无法比较时间.故选D.【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8.【答案】C【详解】A.甲车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越来越大,做的是加速运动,乙车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一直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从A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乙两车所用时间相等,但是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所以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C.根据可得,乙运动至D位置时速度为故C正确;D.从D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乙所用时间相等,由图可知,甲通过的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所以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知识点】运动快慢的比较9.【答案】减速【分析】根据速度的变化判断落月过程中运动的状态.【详解】探测器最后着陆速度应该减小,所以在落月过程中探测器做减速运动.【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10.【答案】 10 36【详解】[1][2]由题意知,运动员跑过的路程s=100m,全程所用的时间t=10s,所以此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知识点】速度的定义及其单位11.【答案】 路程 时间 速度【详解】[1]比赛刚开始,“观众”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的路程,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跑得快。[2]由于兔子中途轻敌睡觉,“裁判员”通过比较相同路程所用的总时间,因为乌龟先到达终点,所用时间少,所以判断出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跑得快。[3]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速度的图像问题12.【答案】 静止 4【详解】[1]由图可知,甲在10~20s内路程不变,甲处于静止状态,则第12s时甲的运动状态为静止。[2]甲、乙在15s时相遇,运动了60m,从出发到甲、乙相遇的这段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为【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公式及其应用13.【答案】(1)30(2)相对(3)300;83.3【详解】(1)由题文可知,国庆期间,秦岭马白山隧道双线掘进突破30公里。(2)高铁上的乘客看到轨道旁的树在向后运动,而地面上的人看到树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不同,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高铁行驶的平均速度为【知识点】速度变化的探究实验14.【答案】 变速; 1; 0.1249; 小于【详解】(1)[1]图中相等时间间隔的路程越来越大,由 可知小球在AF段速度越来越大,做变速运动。(2)[2] [3]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AF段有5段时间间隔,所以AF段的时间为小球在AF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3)[4] 小球在BD段的路程小于DF段的路程,小球在BD段的时间等于DF段的时间,由可知小球在BD段的平均速度小于DF段的平均速度路程。【知识点】速度变化的探究实验15.【答案】(1)一 (2)慢;乙 (3)运动 (4)正;不变【详解】(1)由实验过程可知,在运动过程中,用秒表记录时间比用刻度尺测量距离更容易操作。因此,最好的方案是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即方案一更合适。(2)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的较慢。实验中,气泡是从静止开始运动的,因此,要等它运动起来之后再开始记录时间和距离,故在玻璃管上应选择线乙作为起点O更合理。(3)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上端玻璃管口的塞子位置改变,而离气泡越来越近,因此是向下运动的。(4)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接近,因此,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近似成正比关系,运动速度可以看成是不变的。【知识点】速度的定义及其单位、长度的单位及换算16.【答案】 2.5×10-8 ; 3【详解】[1]因为1μm=10-9km,所以25μm=25×1μm=25×10-9km=2.5×10-8km[2]因为,所以【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17.【答案】见详解【详解】前一半路程s1=s=×500m=250m,跑前一半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后一半的路程s2=250m;后一半的路程用的时间t2==50s;总时间t=t1+t2=250s+50s=300s,全程的平均速度。答: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是250s;从学校到家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1.67m/s。【知识点】平均速度及其计算18.【答案】60km/h【详解】解:由速度公式得,汽车从即墨到温泉行驶的路程为返回时的平均速度为答:返回时的平均速度为60km/h。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