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教材】1.4 速度的测量课时同步练习-2025-2026年人教版【2024】八年物理上学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1.做“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时,一定会用到的两种测量工具是( )A.斜面和小车 B.斜面和刻度尺C.小车和停表 D.刻度尺和停表2.两个同学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是小车下滑过程的示意图。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其中,,秒表每格为1s,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以小车为参照物木块是静止的 B.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该增大斜面的坡度C.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 D.小车AC段平均速度小于BC段平均速度3.如图所示是用斜面和小车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车下滑过程在做变速运动B.测量下半程平均速度时要让小车从中点处静止滑下C.为了延长小车在斜面运动时间,可以减小倾斜程度D.实验时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将会导致上半段平均速度偏小4.图所示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80cm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C点,测出小车到达B点(40cm处)的时间为1.6s。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为25m/sB.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斜面倾角应该大一些C.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AC段的平均速度D.测量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5.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运动的B.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减小斜面的倾角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大于BC段运动所用时间D.若小车在AB和BC这两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6.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从A点静止释放,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应保持较大坡度,以便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B.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C.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D.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7.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C.在测量小车到达B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8.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次实验中,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0.27m/sB.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则可测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C.测量BC段的平均速度时要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开始滑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得出vBC>vAC>vABD.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方便测量时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9.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其s—t关系如图所示。则该物体在0~20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10.如图是“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此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秒表和 ,在研究测量时,我们通常从A点处开始计时,而不是从最下端的O点处开始,这是为了方便 ,如果气泡在之间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则该段运动收集到的数据特点是: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 比。 11.带有滴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时间T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水滴,墨水滴在纸带上的分布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此可判断出小车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2)若测出图中第1滴墨水至第7滴墨水的距离为s,则小车在此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为= 。12.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至C点。(1)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距离是 cm;(2)如果测出了小车从A点到达B点的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m/s;(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4)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时,为了减少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该 (填“大”或“小”)些。13.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斜面长0.8m,用来计时的秒表每格表示1s。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小车沿斜面从顶端滑到底端,秒表指针如图(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周)。则:小车从顶端到达底端所用时间是 s,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14.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小雨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测出如表数据。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AC段路程s/cm 40 80时间t/s 3 5(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原因是便于测量 ;(3)能说明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A. B. C. D.15.如图所示为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1)根据公式 可知,除了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填“大”或“小”)一些.(3)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若则 .(4)有实验数据可知, (填“﹥”、“﹤”或“=”)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16.小明同学在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100m短跑项目中,取得了14s的成绩。(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求:(1)小明的平均速度;(2)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试判定小明的成绩比他的实际成绩快了还是慢了 与实际成绩相差多少秒 17.宜昌东站到广州站的G1315次高速列车运行表(2020)如下表所示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km1 宜昌东站 始发站 14:28 0分 02 武汉站 17:18 17:28 2小时50分钟 3233 长沙南站 18:58 19:08 4小时30分钟 6854 广州南站 21:58 终点站 7小时30分钟 1397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1)列车由宜昌东站使往广州南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最快?最快为多少?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18.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内部压力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压,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压力的增大而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4)如图中,已知s1=20 cm,s2=80 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 m/s.参考答案【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答案】D 【详解】根据公式v=可知,做“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时,需要测量小车的运动路程和所用时间,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停表。【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答案】D【详解】A.以小车为参照物,木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木块是运动的,故A错误;B.为了便于测量时间,使小车运动的时间更长,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实验时应该减小斜面的坡度,故B错误;C.图中所示小车AC段运动所用时间是3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D.图中所示小车BC段运动所用时间是1s,BC段平均速度为:而,所以小车AC段平均速度小于BC段平均速度,故D正确。故选D。【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3.【答案】B【详解】A.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增加,是变速运动,A正确,不符合题意;B.测量下半程平均速度记录下通过中点的时间,用下半程路程除以下半程时间即可,B错误,符合题意;C.斜面倾斜程度越小,小车运动越慢,在斜面上运动时间越长,C正确,不符合题意;D.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会使时间测量值偏大,计算出的上半程平均速度会偏小,D正确,不符合题意.【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4.【答案】C【详解】A.AB段的路程是小车经过AB段的时间则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为故A错误;B.斜面长度不变,斜面倾角越小,小车在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小,根据可知,小车运动时间越长,所以,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斜面倾角应该小一些,故B错误;C.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则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AC段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D.测量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小车经过B的速度不为0,所以,不应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故D错误。故选C。【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5.【答案】D【详解】A.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以木块为参照物有相对运动,故小车是运动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减小斜面的倾角,此时重力提供的动力减小,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小车在AB段运动所用时间约为30s,在BC段运动所用时间约为15s,故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大于BC段运动所用时间,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若小车在AB和BC这两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故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6.【答案】B【详解】A.在实验中,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越不容易测量时间,故A错误;B.在AB段的平均速度,在AC段的平均速度,由于物块在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故。因为,所以,则。故B正确;C.如果从B点开始释放,此时B点速度为0,则得出的平均速度比从A点释放得到的平均速度要小,故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不能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故C错误;D.根据可知,小车过了B点后停止计时,所测的时间会偏大,则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故选B。【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7.【答案】B【详解】A.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所以图中AB段的路程为40.0cm,故A错误;B.AC段的平均速度为故B正确;C.在测量小车到达B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时间偏大,根据公式得到速度偏小,故C错误;D.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小车在B点瞬时速度为零,但小车从A点开始运动时到达B点具有一定初速度,所以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不能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故D错误。故选B。【知识点】平均速度及其计算、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8.【答案】C【详解】A.由图可知,全程的路程为s=80.0cm=0.8m时间t=3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读出BC段的路程,知道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就可以知道BC段的运动时间,根据就能计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实验要求可知,测量BC段的平均速度时要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得出vBC>vAC>vAB,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D.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小车运动的速度较小,所用时间较长,是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知识点】平均速度、速度9.【答案】0.8【分析】位移—时间图像的纵坐标表示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描述的是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由图得出物体在0~20s内的路程,然后计算平均速度。【详解】由图可知:物体在0~20s内的路程为16m,所以0~20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0.【答案】 刻度尺 计时 正【详解】[1]根据可知,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和刻度尺。[2]为了便于测量,应该使气泡在管内运动的较慢,这样可以增长气泡运动的时间,便于计时。[3]若气泡在之间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则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即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1.【答案】(1)减速;(2)【详解】(1)根据题意知道,纸带上任意相邻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由图中纸带上“滴痕”的轨迹知道,每个时间间隔(相同的时间)内小车的路程越来越小,所以小车做减速直线运动。(2)小车每隔相等时间t滴一滴墨水,图中第1滴墨水至第7滴墨水,小车运动的时间为6个间隔时间,即小车运动时间为6t,则小车在此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2.【答案】(1)40.0 (2)0.25 (3)小 (4)小【详解】(1)小车运动距离。(2)tAB=1.6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为。(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知,平均速度会偏小。(4)实验中,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物体由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用时较长,方便测量时间。【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3.【答案】小;4;0.2;【详解】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这样可以减小小车下滑的速度,延长下滑的时间。由图知,表针转过了4个小格,所以t=4s。小车的平均速度为【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4.【答案】(1);(2)小;时间;(3)B【详解】(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实验的原理为。(2)为了计时方便,应让小车运动的慢些,运动的时间长些,所以斜面的坡度要较小。(3)由表格数据知,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所用时间为3s,通过后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5s-3s=2s,通过相同路程,后半段所用时间比前半段少,说明小车做加速运动。A.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不变,因此是匀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也增大,因此是加速运动,故B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随着时间增加,路程不变,因此是静止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因此是匀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5.【答案】(1);停表(或秒表);(2)小;(3)0.25;(4)>【详解】(1)实验中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所以实验原理是:v=;实验中需要使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2)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运动速度较慢,运动时间较长,便于计时;(3)由图可知,sAB=40.0cm=0.4m,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0.25m/s;(4) 由图可知,sBC= sAB =40.0cm=0.4m,tBC=1.6s=0.8s,由v=可得;﹥.【知识点】平均速度、速度公式及其应用16.【答案】(1)7.14m/s;(2)快了,0.29s【详解】解:(1)小明的平均速度(2) 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由于发令员在起点,枪声传播到终点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测得的时间变小,所以小明的成绩比他的实际成绩快了。测得的时间与实际成绩相差的时间,即为枪声从起点传播到终点所用的时间答:(1)小明的平均速度是;(2)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小明的成绩比他的实际成绩快了,与实际成绩相差。【知识点】平均速度17.【答案】(1)186.3km/h;(2)长沙南站到广州南站,273.3km/h【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求出列车由宜昌东站使往广州南站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求出平均速度;(2)根据表中数据求出列车在各路段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求出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由表格可知:列车由宜昌东站使往广州南站的路程s=1397km,时间t=7小时30分=7.5h则列车由宜昌东站使往广州南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列车从宜昌东站到武汉站的路程为s1=323km,所用时间列车从宜昌东站到武汉站的平均速度列车从武汉站到长沙南站的运行时间为运行的路程为s2=685km﹣323km=362km列车从武汉站到长沙南站的平均速度列车从长沙南站到广州南站的运行时间为t3=7h30min﹣4h30min=3h运行的路程为s3=1397km﹣685km=712km列车从长沙南站到广州南站的平均速度由此可见,列车从长沙南站到广州南站的平均速度最大,运行得最快,最快为273.3km/h。答:(1)列车由宜昌东站使往广州南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86.3km/h;(2)列车从长沙南站到广州南站的路段运行得最快,最快为273.3km/h。【知识点】平均速度、速度公式及其应用18.【答案】为零;不变;A;320;【详解】(1)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放在中点时,声音传播的距离相等,用时相等,所以时间差为零,即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零.(2)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1,甲、乙相距为s2,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则 因此s1增大,△t不变,液晶屏显示数值不变.(3)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1,甲、乙相距为s2.,增加压力时△t变小,由于s2不变,根据知,速度变大.(4)如题图中所示,显示的时间差为:,所以.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