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教材】2.2声音的特性课时同步练习-2025-2026年人教版【2024】八年物理上学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1.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地面指挥中心顿时掌声雷鸣。“掌声雷鸣”是指声音的(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色美 D.传播速度快2.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过程中( )A.声速逐渐减小 B.频率逐渐减小C.振幅逐渐减小 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4.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调大音量旋钮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声音(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5.如图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改变另一端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6.关于声音的特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听到班主任在楼道里说话,在教室里的同学立刻安静下来,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人们轻轻敲敲陶瓷碗,就能发现有无破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特型演员除了外形要像外,声音也要像,这里主要是模拟原声的音调D.因为不同材质的乐器发出相同的声音波形图不同,所以不能从声音的波形图上分辨声音的特性7.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下列对两人声音描述正确的是( )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C.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8.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弓毛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9.在演唱现场,两个女高音的明星在合唱歌曲《青藏高原》时,这里高音的“高”指的是 高;粉丝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 不同。10.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动随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两图,响度相同的是 两图, 图波形显示的是噪声。11.如图所示,出土于河南贾湖遗址的7孔“骨笛”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按住不同孔可以改变“骨笛”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宇航员在太空中无法直接交流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 。12.某种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1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属于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可听声”)。13.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扬声器(喇叭)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小纸片),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上述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用纸屑来反映物体的振动,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高,还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14.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特性”的实验中,小明将塑料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1)用手拨动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由物体 产生的,这个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2)小明逐渐减小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塑料尺,小明看到塑料尺的振动 (选填“变快/不变/变慢”),塑料尺发出声音的音调 (选填“变高/不变/变低”);(3)小明减小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塑料尺过程中,还发现塑料尺发出声音的响度明显变大,这是因为 ;(4)小华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 (选填“响度/音调/音色”)。15.(1)如图是课本中探究声现象的三个实验情景,请将下面的横线补充完整。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得越快, (选填“响度”或“音调”或“音色”)越高;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 (选填“响度”或“音调”或“音色”)越大。(2)课本小资料记录了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介质 声速/(m·s ) 介质 声速/(m·s )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空气(15℃) 340 冰 3230空气(25℃) 346 铜(棒) 3750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依据表格数据,你认为影响声速的因素有 和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16.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潜伏在身边的声波—次声波地震爆发前,许多动物往往有异常反应,如老鼠逃出洞,牛马不入圈,鸡犬不宁等,这主要是由地震爆发前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强烈的次声波引起的.次声波的重要特性是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少,不容易被水或空气吸收,次声波的波长长达几百米甚至几万米.这种波很容易绕过障碍物向前传播,能传播得很远,而且无孔不入,建筑物、装甲车、飞机、潜艇都不能档住次声波.一定功率的次声波对建筑物有很大的破坏性.它能使侨梁、高大的楼群震裂甚至摆动.此外,当人听到2~10 Hz的次声波时.会产生恐惧、恶心、头晕等症状.其中5Hz的次声波对人危害最大,能引起神经错乱、大脑损伤、血压升高、四肢麻木.甚至内脏破裂.通过阅读这段文宇.清你总结出有关次声波的两条规律或特性.(1) .(2) .17.心电图仪(如图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 1min 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患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 60 次/min.则:(1)根据甲的心率为 60 次/min 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多少秒?(2)乙的心率为多少次/min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18.在某课外活动中,小明从左至右用同样的力依次敲击3个瓶子,发现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变高,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参考答案【知识点】响度1.【答案】B【详解】“掌声雷鸣”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很大,即声音的响度大。与音调音色和声音传播的速度无关。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知识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与频率的关系2.【答案】C【详解】A.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音调和音色不变.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B.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音调不变,故频率也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C.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过程中,响度变小,振幅也变小;故C符合题意;D.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速度不变,音调不变,频率也就不变;响度变小,振幅也就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知识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3.【答案】D【详解】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则听到的声音响度相同;振动的快慢变低了,即频率变低,则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4.【答案】A【详解】调大音量是增大了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增大;由于只调大音量旋钮,并没有快播或慢播,声音振动的频率没有改变,即声音的音调不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5.【答案】B【详解】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即响度相同;钢尺振动的频率(或快慢)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同一发声体,其音色相同;声音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因为做实验的环境不变,所以声速相同;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6.【答案】A【分析】【详解】A.听到班主任在楼道里说话,在教室里的同学立刻安静下来,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A正确;B.人们轻轻敲敲陶瓷碗,就能发现有无破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C.特型演员除了外形要像外,声音也要像,这里主要是模拟原声的音色,而不是音调,故C错误;D.因为不同材质的乐器发出相同的声音波形图不同,波形图上也可以比较振幅、频率,所以能从声音的波形图上分辨声音的特性,故D错误。故选A。【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7.【答案】D【详解】歌手表演时,主唱的人声音大,伴唱的人声音小,即独唱的男低音歌手响度大,伴唱的女高音歌手响度小;由于男低音歌手声音低沉,所以音调低,女高音歌手声间尖细,所以音调高。故选D。【知识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8.【答案】C【详解】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A不合题意;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由于两根弦的粗细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B不合题意;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可使弦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声的响度不同,不能影响音调,故C符合题意;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可使弦振动的频率加快,音调提高,故D不合题意;【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9.【答案】 音调 ;音色【详解】[1]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在演唱现场,两个女高音的明星在合唱歌曲《青藏高原》时,这里高音的“高”指的是音调高。[2]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粉丝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音色不同。【知识点】用波形比较振幅、用波形比较频率10.【答案】甲、乙;乙、丙;丁【分析】振幅影响响度,频率(振动快慢)影响音调;波形中,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从而说明响度的大小;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从而说明音调的高低;对比四幅图,可找出振幅相同的和振动频率相同的。【详解】解:对比甲、乙两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物体的振动次数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3个波谷),说明甲乙的振动快慢(频率)相同,则它们的音调相同;对比乙、丙两图可知,物体振动的幅度相同,即振幅相同,故响度相同;丁的波形杂乱无章,说明该声音可能是噪声;故答案为:甲、乙;乙、丙;丁。【知识点】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声音的传播条件11.【答案】音调;介质【详解】根据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可知,演奏者吹奏骨笛时,按压不同的孔洞,改变空气柱的长度,改变了空气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笛声的音调。宇航员在太空中无法直接交流是因为太空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识点】次声波的特点12.【答案】 10Hz ;次声波【详解】[1][2]昆虫的翅膀在1s内振动了10次,则频率为低于20Hz的声音属于次声波。【知识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音的产生和声源13.【答案】 振动 ; 转换法 ; 振幅【详解】[1]打开开关,让扬声器播放音乐,放在纸盆上的纸屑会不断地跳动;断开开关,让扬声器停止播放音乐,纸盆上的纸屑停止跳动,这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2]将声音的振动转化为纸屑的跳动,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转换法。[3]纸屑跳得越高,说明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随振幅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知识点】响度的探究实验、音调的探究实验14.【答案】 振动 空气 变快 变高 拨动尺子的力变大 音色【详解】(1)[1]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个声音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入人耳的。(2)[3][4]音调与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等有关。若减小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塑料尺,看到塑料尺振动的频率变快,塑料尺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3)[5]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发现塑料尺发出声音的响度明显变大,原因是拨动尺子的力变大,使塑料尺的振幅变大。(4)[6]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与音调相同,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知识点】响度的探究实验、音调的探究实验15.【答案】 介质 音调 响度 温度 介质种类【详解】(1)[1]甲实验中,当逐渐抽掉罩内空气时,闹钟声音减小,由此可以推论,当罩内是真空时,声音将完全消失,所以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乙实验中,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3]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丙实验中,加大力度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小球被弹开的距离越大,说明音叉的振幅增大。此实验说明发声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4]由声音在0℃空气、15℃空气、25℃空气中的速度可知,声音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温度越高,传声速度越快。[5]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所以影响声速的因素还有传播声音的介质种类。【知识点】次声波的特点16.【答案】 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少 能绕过障碍物向前传播【详解】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地震可以产生次声,所以破坏力极大,会危及人的生命.次声波的重要特性是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少,不容易被水或空气吸收.次声的波长很长,所以传播的时候可以很容易的绕过障碍物,传播距离非常远,就连建筑物都无法挡住.故答案为(1). 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少 (2). 能绕过障碍物向前传播【知识点】用波形比较频率17.【答案】(1)1秒 (2)75次/min.【详解】(1)甲的心率为60次/min,所以甲的心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2)设乙的心率为n,根据题意得,解得n=75次/min答:(1)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为1秒;(2) 乙的心率为75次/min.【知识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18.【答案】见详解【详解】当敲击盛水的瓶子时,是瓶子和水在振动发声,敲击时盛水越多,瓶子和水振动的频率越低,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从左至右用同样的力依次敲击3个瓶子,发现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说明瓶子和水的振动频率变大,所以瓶中的水应该越来越少,如图所示:。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