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5.2生活中的透镜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2025-2026年人教版【2024】八年物理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5.2生活中的透镜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2025-2026年人教版【2024】八年物理上学期

资源简介

【新教材】5.2生活中的透镜课时同步练习-2025-2026年人教版【2024】八年物理上学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应用此成像规律工作的是 (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2.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  )
    甲     乙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3.小超同学用相机拍摄下了八中校徽,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镜头是凹透镜
B.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C.乙照片比甲照片的像距大
D.在焦距不变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应将照相机适当远离校徽
4.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打印纸上的二维码是光源,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雨后初晴的夜晚,为避免踩到积水,迎着月光要踩亮处走
C.百米赛终点计时员听发令枪发出的枪声开始计时,因为空气中光速比声速快
D.光在电影院幕布上发生漫反射,让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清楚
5.关于图中所示的四种光学现象,下列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像时所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用放大镜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图丙中,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配送机器人已被广泛使用,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输入取货码、扫描二维码等多种方式取货。如图是某款机器人正在送货的情景,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户通过人脸识别时,“人脸”是光源
B.摄像头是一个凸面镜
C.要使屏幕上自己的像变小,需靠近“刷脸”机镜头
D.人脸识别取货时,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7.如图是超市安装的一种刷脸自助储物柜。某顾客站在屏幕前50cm处,按下“存”按钮,屏幕上方的摄像头启动,出现人脸缩小的像,柜门打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该摄像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C.该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0.20m D.该摄像头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8.如图所示,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再拿一个放大镜作为目镜放在水滴的上方,这样就可以制成一个显微镜。把一幅图片放在玻璃板的下方,慢慢调节放大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就可以看清玻璃板下面图片中的微小细节了。下列有关水滴显微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滴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B.目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C.水滴所成的像为实像 D.目镜所成的像为实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9.如图A、B所示是同一架照相机的不同状态,如图甲、乙是照相机在这两种状态下拍摄同一赛车的两张图片,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照片 (选填“甲”或“乙”)是照相机在A状态下拍摄的。
10.如图所示,小明找到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模拟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其中较远的放大镜的功能是使远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 (选填“虚像”或“实像”),较近的放大镜的作用是将该像 (选填“放大”或“缩小”)。
11.通过一个透镜观察一个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该透镜属于 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是缩小、倒立的 像,纸到透镜的距离是大于两倍焦距,此透镜对光线起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12.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描写了一幅初夏的小池美景.如图所示,“小荷”在水面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像,若水池中的水深为1.2m,蜻蜓立于距水面0.5m的“小荷”上,则蜻蜓的像到蜻蜓的距离 m;站在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荷梗,其实是荷梗的 (选填“实”或“虚”)像。
13.如图所示,小李通过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该透镜是一个 (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若逐渐减小透镜到提示牌上字的距离,看到的字大小将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4.如图是探究自制水滴显微镜工作原理的实验。
(1)如图甲,在白屏上画一个箭头,放在透明磁带盒的下方,在磁带盒上表面上滴一滴水,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 镜。
①透过这个小水滴,若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则该箭头是 (填“实”或“虚”)像。
②在不调整水滴与箭头距离的情况下,把水滴变厚,直至看到与原来方向相反、放大了的箭头,则该箭头是 (填“实”或“虚”)像,此时如果磁带盒的厚度是,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2)如图乙:制作一个显微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 (填“物”或“目”)镜,图乙中上方凸透镜的作用与 (填“照相机”“ 投影仪”或“放大镜”)的作用类似。
15.在科技节期间,同学们展示自制器材。
(1)图甲是小明设计的A、B两种温度计,他选择其中一种温度计,在不同气温下分别测出其对应水柱的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此温度计是A、B中的 ,测温原理是 ;
②用此温度计 (选填“能”或“不能”)测的气温;
(2)图乙是小华自制开普勒望远镜的材料:矿泉水瓶、凸透镜、卡纸等。物镜的焦距比目镜 ,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所成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无所不能的智能化无人机
无人机具有成本低、智能化、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在航拍、农业、植保、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无人机携带的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和轻型光学相机既能可见光成像、又能红外光成像,携带的激光扫描仪具有高效率、高精度、三维扫描等特点……被称为“百变小能手”。下表是某小型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帧 秒-1指每秒拍摄的画面数)。
参数名称 最大飞行半径R/km 拍摄速度n/帧 秒-1 最大飞行速度v/km h-1
数据 6 11000 72
(1)红外夜视仪夜晚能够识别人体、岩石,是因为被识别物体的 不同,发出的红外线强度不同;
(2)无人机携带的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下列关于摄像机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_____;
A.摄像机的摄像头对光有会聚作用
B.被拍摄的对象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外
C.摄像头成在传感器(相当于胶片)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当无人机远离被拍摄物体时,要成像仍然清晰,其镜头应该向前伸
(3)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2.5μm相当于 m。无人机向空中喷洒某种固体小颗粒,并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从周围空气中 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变成小水珠以凝结污染物,令其降落在地面上;
(4)人们是利用遥控器操控无人机的,遥控器的有效操控距离至少要为 km;
(5)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限速120km/h。如图所示,交警部门利用无人机进行高速公路通行情况实时监测。某时段测得一辆轿车通行60m的过程中,高速摄像机拍摄帧数为22000帧,此轿车的行驶速度为 m/s。
参考答案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应用
1.【答案】A
【解析】由图示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应用此成像规律工作的。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应用
2.【答案】A
【解析】
成像情况 物距 像距 调节方法
甲 小 大 小 所成的像由小变大,则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照相机应靠近景物,镜头应向外伸(离胶片远一些)
乙 大 小 大
【解题笔记】照相机拍摄较远景物时,像比较小;拍摄较近景物时,像比较大。由此可知,远离被拍摄景物,可以增大拍摄范围,但拍出来的景物会变小。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应用
3.【答案】C
【详解】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故A错误;
B.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乙照片比甲照片的像距大,拍摄乙照片,应将照相机适当靠近校徽,故C正确,D错误.
【知识点】光源、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声速、生活中的透镜应用、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4.【答案】D
【详解】A.打印纸上的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雨后初晴的夜晚,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所以迎着月光走时为了避免踩到积水,走暗的地方,故B错误;
C.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在看到发令时散发的白烟按秒表计时较为准确,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故C错误;
D.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幕布画面,这是因为电影院幕布使用粗糙的布制成,光射到幕布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故D正确。
【知识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色散原理及现象、生活中的透镜应用、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5.【答案】C
【详解】A.图中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且是一个实像,故A错误;
B.放大镜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
C.白光是复色光,白光经过三棱镜发生折射时,不同色光的折射角不同,折射后各色光分散开,发生色散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故C正确;
D.光发生漫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应用
6.【答案】D
【详解】A.用户通过人脸识别时,“人脸”不能自行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D.摄像头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D正确;
C.要使屏幕上自己的像变小,应增大物距,需远离“刷脸”机镜头,故C错误。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应用
7.【答案】D
【详解】AB.该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且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摄像头成像,物距满足大于2f,则

则该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0.20m,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摄像头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光经过空气与透镜两者不同介质发生折射,故D错误,符合题意。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应用
8.【答案】C
【详解】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再拿一个放大镜作为目镜放在水滴的上方,水滴作为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是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BD错误,C正确。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应用
9.【答案】远视;乙
【详解】照相机镜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远视眼镜的镜片;A照相机镜头前伸,感光层和镜头的距离增大,像变大,所以A照相机拍摄的乙照片;B照相机镜头后缩,感光层和镜头的距离变小,像变小,所以乙照相机拍摄的甲照片。
【知识点】实像与虚像、生活中的透镜应用
10.【答案】实像;放大
【详解】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观察远处的景物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个实像经过目镜后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知识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实像与虚像、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11.【答案】凸;实;会聚
【详解】由图可知,该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判断该透镜为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知识点】光的反射现象、实像与虚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及现象
12.【答案】反射;1;虚
【详解】“小荷”在水面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根据平面镜成像可知,物距与像距相等,已知蜻蜓立于距水面0.5m的“小荷”上,则蜻蜓的像到蜻蜓的距离为;平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因此站在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荷梗,其实是荷梗的虚像。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应用
13.【答案】虚;凸透镜;变小
【详解】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图可知,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是正立放大的,成虚像,故该透镜是凸透镜。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若逐渐减小透镜到提示牌上字的距离,此时物距减小,像距也会减小,像变小。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应用
14.【答案】(1)凸透 ①虚 ②实 或
(2)物 放大镜
【解析】(1) 小水滴中间厚、边缘薄,可以看作是一个焦距很小的凸透镜。①由题意可知,小水滴此时相当于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②水滴变厚,其焦距变小,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
(2) 小水滴相当于一个焦距很小的凸透镜,将物体放大,是当作显微镜的物镜来使用的;由乙图可知,上方的凸透镜远离物体,是目镜,该凸透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乙图中凸透镜的作用与放大镜的作用类似。
【知识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生活中的透镜应用
15.【答案】(1)B;气体的热胀冷缩;不能
(2)长;缩小
【详解】(1)A温度计,温度升高时,瓶中液体热胀冷缩,所以细管中液柱升高,B温度计,温度升高时,瓶中气体热胀冷缩,所以细管中液柱下降,分析表中的数据,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柱逐渐变短,所以此温度计是B。
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测温物质的热胀冷缩,温度计B的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温度每升高2℃,其液柱大体会下降5cm之多,故在27℃时的液柱总长只有4.3cm,即小于5cm,故该温度计是不能测出30℃及其以上的温度。
(2)开普勒望远镜物镜焦距通常较长,目镜焦距较短,物镜的成像原理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应用、红外线的特点及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16.【答案】(1)温度 (2)D (3);升华;吸 (4)6 (5)30
【详解】(1)因为人体、岩石的温度不同,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不同,红外夜视仪便能识别不同的物体。
(2)A.摄像机的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摄像机摄像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被拍摄的对象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外,在传感器上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当无人机远离被拍摄物体,即物距增大时,要成像清晰,像距应减小,其镜头应该向后收缩,故D错误,符合题意。
(3)由于与m之间的进率为,所以
固体小颗粒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吸热。
(4)无人机最大飞行半径为6km,所以遥控器的有效操控距离至少要为6km。
(5)由表格数据知,无人机的拍摄速度1s为11000帧,拍摄22000帧用时2s,此时间段内,轿车的行驶速度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