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北省承德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河北省承德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市直属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
六年级语文试卷
春水共长天一色,云影归州皮来央。古韵悠悠传千古,文明璀璨映长空。华夏子孙承先启、诗书传家态气宏。弘扬文化我辈责,共铸辉煌新时代。
文化在街头巷尾中蕴含。
一个阳光①míng mèi的周末,张嘉豪和潘以轩相约一起去探寻中国文化。正定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他们(漫 慢)步在②jiē xīn,感受历史在脚下温柔地流淌,③wēi fēng吹过时会听到风铃清(脆 诡)的响声,仿佛在着急向我们诉说久远的故事,街边的瓦房、花窗、红墙还有来自④wǔ hú sì hǎi身着汉服的游客,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看着这些,他们不禁⑤jīng tàn,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中国文化之美?
1. 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2. 用“√”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
3. “着”字是多音字,在“着急”中读( ),在“身着汉服”中读( ),在“看着”中读( )。(填字母)
A.zhe B.zhuó C.zháo
4.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中国文化之美?(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化在精美艺术中呈现。
艺术与历史息息相关,宫殿建筑精美壮丽□故宫博物院记载着明清两代的辉煌□书法艺术美轮美奂□《兰亭集序》成为了文化传承的瑰宝□京剧国粹源远流长□《霸王别姬》见证了京剧表演的发展□
5. 在“□”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6. 对这段话所表达的观点,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同的艺术各具特色 B. 艺术见证历史发展
C. 京剧艺术别具一格 D. 书法艺术独树一帜
7. 下列词语与语段中加点艺术——对应的一项是( )
A 轻歌曼舞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B. 余音绕粱 黄钟大吕 天籁之音
C. 笔走龙蛇 高山流水 字正腔圆
D. 金碧辉煌 行云流水 字正腔圆
8. 京剧一开场全场一片寂静,只听见锣鼓声和戏曲声,只听见甩袖声。(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化在诗歌道理中长存。
中国文化深邃广博,许多古人的智慧箴言,皆有道理。这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无论是在言语交流还是行为处事上,同一句话或做法,结果可能大相径庭。
9. 张嘉豪和潘以轩边走边开始了他们的讨论,我们一起来听—听!
(1)张嘉豪认为古人对知识和学习是非常重视的,鼓励人们勤奋刻苦地学习,以获得知识和智慧,例如:“读书须用意,______。”听完张嘉豪的解说,潘以轩说道:“真是‘听君一席话,______’!”
(2)了解到正定城墙军事地位时,他们感叹道,文化中还有精神:“人固有一死,或______,或______。”毛主席在《______》一文中引用了这句话,更是写下“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的豪言壮语。
10. 小编认为,文化中还有习俗:寒食节有折柳插门的习俗,正如“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从诗句“______,脉脉不得语”中我们知道这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文化中还有思乡之愁:移舟泊烟渚,______。
四、文化在成长中体现。
11. 文化在成长中体现。
中国文化包括为人之道、孔子强调为人之道,主张善良、本分、诚实和知足。他提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张嘉豪和潘以轩为此展开了一场辩论。
正方(张嘉豪)观点:不管在任何时代,我们都应该遵从为人之道。
反方(潘以轩)观点:在现在的时代,善良和本分就会被别人欺负。
我支持( )方观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五、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世界名著走进来。
12. 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世界名著走进来。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是书中的主人公。他三番五次地抛开小康家庭,出海闯天下。在遭遇______流落到荒岛上以后,他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把荒岛改造成“世外桃源”。他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后,搭上一艘英国船只回国了。这些故事情节生动地塑造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__的主人公形象。
六、读文化之书。
文言文阅读。

猬、亦称猬鼠,与鼹鼠同类异种。穴土而居,昼伏夜出。体长尺许,甚肥,头足皆小。全身有尖锐棘毛,有背筋作用,能攒起如矢①,俗称刺猬。食田间害虫,于农家有益。邵位西员外懿辰有《咏猬》佛曰:“……西家枣垂熟,上树爪其本②。摇落满阶庭,旋下以身辊③。累累着体间,盘踞负之返……”
【注释】①矢:箭。②本:草木的根或茎干。⑧辊(gǔn):像车轮一样动。④盘踞:行走摇晃不稳的样子。
13. 下列关于加点字的解释有误一项是( )
A. 头足皆小(都,全) B. 于农家有益(好处)
C. 摇落满阶庭(家庭) D. 盘踞负之返(返回)
14. 根据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本文详细描写了刺猬的刺有防御敌人和运送食物的作用。( )
(2)全文从刺猬的类别、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做了介绍。( )
15. 读关于黄鳝的资料。仿照短文写一写“鳝”。
黄鳝,体形像蛇,体表光滑无鳞。之所以叫黄鳝,是因为它的腹部是黄色的。黄鳝喜欢藏在浑浊的泥质水底的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黄鳝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药用价值。
鳝、亦称黄鳝、因其腹部( )而得名。鳝穴泥而居,体似( ),夜出觅食。鳝可( ),亦可入药。
文化中藏着的爱
①父亲去信用社换残币了,我被留在店里当“人质”。腊月的风打着旋儿,裹挟着落叶和灰扑扑的尘土扑打着窗棂门框上斑驳的黑漆。我缩了缩肩,把头深深埋到胸前,咬牙切齿地回想着那个用半截十元钱换走一大袋核桃的红袖章的模样,悔恨交加。
②有食客说他就碰到过这种人,把娃儿往馆子一撂再没露面,说完哈哈笑问老板:“小家伙这饭量,你养得了?”老板打量一番我,嘴一咧喊:“那就卖了,咋还不值两毛五!”我又怕又委屈,斜了眼一下一下剜他们。太阳的影子越来越淡,饭馆的人走了又来,我可怜巴巴地望着门口,父亲怎么还没来!找到信用社了吗?……不会真的把我丢下……回家的路怎么走?我的思绪纷乱。
③一直等到日头翻过了西山,父亲才哧啦着脚底板回到饭馆,用攥在手心的五元钱结清了饭钱。集市早散了,我失落地跟在父亲后边,深一脚浅一脚回到家里。
——节选自张宗涛的《一碗糊裹馍》,有删改
16. 阅读选文,梳理故事情节和“我”的心情变化,完成思维导图。
17. 结合选文,对下面的内容进行判断。
(1)选文通过描述人物的内心独白来突出主人公的心情。( )
(2)父亲将这五元钱“攥在手心”,体现了他奔走换钱的委屈与艰难。( )
18. 阅读选文第①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叙述中,真实地表现“我”等待父亲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
七、中国传统文化——汉字。
19.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每个汉字都有丰富的内涵,请写一写你和你喜欢的汉字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要求:围绕中心,选择典型事例,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情节完整;注意语言活泼,感情真挚;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2025年市直属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
六年级语文试卷
春水共长天一色,云影归州皮来央古韵悠悠传千古,文明璀璨映长空。华夏子孙承先启、诗书传家态气宏。弘扬文化我辈责,共铸辉煌新时代。
【1~4题答案】
【答案】1. ①. 明媚 ②. 街心 ③. 微风 ④. 五湖四海 ⑤. 惊叹
2. 漫 脆 3. ①. C ②. B ③. A
4. 这是一种中国文化之美。
二、文化在精美艺术中呈现。
【5~8题答案】
【答案】5. —— 。—— 。 —— 。 6. B 7. D
8. 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见写字的沙沙声,只听见翻书的哗啦声。
三、文化在诗歌道理中长存。
中国文化深邃广博,许多古人的智慧箴言,皆有道理。这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无论是在言语交流还是行为处事上,同一句话或做法,结果可能大相径庭。
【9题答案】
【答案】 ①. 一字值千金 ②. 胜读十年书 ③. 重于泰山 ④. 轻于鸿毛 ⑤. 为人民服务 ⑥. 万水千山只等闲
【10题答案】
【答案】 ①. 春城无处不飞花 ②. 盈盈一水间 ③. 日暮客愁新
四、文化在成长中体现。
【11题答案】
【答案】 ①. 正 ②. 孔子倡导的善良、本分等为人之道,是穿越千年的文化瑰宝。在当代,这些品质绝非“软弱的代名词”,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对个人而言,坚守善良能让内心充盈温度,以诚信本分处世,能赢得他人发自心底的尊重与信赖,积累珍贵的社会资本;对社会来说,当每个人都践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意会像涟漪般扩散,从邻里互助到社会公益,凝聚成推动文明进步的正向力量。即便偶有“善意被误解”的情况,也不该否定善良本身,而应学会用智慧守护原则,让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焕发更强生命力,而非因个别挫折就放弃传承千年的价值底线。
五、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世界名著走进来。
【12题答案】
【答案】 ①. 英 ②. 丹尼尔·笛福 ③. 鲁滨逊 ④. 风暴 ⑤. 不畏艰险 ⑥. 机智坚强 ⑦. 聪明能干
六、读文化之书。
【13~15题答案】
【答案】13. C 14. ①. √ ②. √
15. ①. 黄色 ②. 蛇 ③. 食用
【16~18题答案】
【答案】16. 悔恨交加 又怕又委屈 思绪纷乱 失落
17. ①. ②. ×
18. 作者从环境、动作、心理多维度,层层推进,细腻勾勒出“我”等待时复杂又真实的心情,让读者能共情这份不安与悔恨。
七、中国传统文化——汉字。
【19题答案】
【答案】例文:
我和“明”字的故事
记得上二年级时,李老师教我们写“明”字。当她在黑板上写下这个字时,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明”字左边是个“日”,右边是个“月”,就像太阳和月亮在一起玩耍,多有意思啊!
“同学们,'明'字为什么这样写呢?”李老师微笑着问。我高高举起手:“老师,我知道!因为有了太阳和月亮,世界就明亮了!”李老师点点头:“小雨说得对,古人认为'日'和'月'是最明亮的东西,合在一起就是'明'。”
从那天起,我就特别爱写“明”字。每次写作业时,我都要把“明”字写得端端正正,左边的“日”字圆圆的像个小太阳,右边的“月”字弯弯的像个月牙。有一次,我在练字本上写了一整页的“明”字,爸爸看了笑着说:“我们家要变成'明亮'之家啦!”
最有趣的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早晨。那天雾特别大,我走在上学路上,连前面的路都看不清。突然,我想起了“明”字,就对着雾大喊:“'明'字快来吧,把雾赶走!”说来也怪,不一会儿,太阳真的出来了,雾气慢慢散去,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起来。我高兴地跳了起来,觉得一定是“明”字在帮我。
现在,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就会想起“明”字。写作业遇到难题,我就对自己说:“要像'明'字一样,让思路明亮起来。”和同学闹矛盾时,我也会想:“要让心里明亮,不要生闷气。”
“明”字就像我的好朋友,教会我用明亮的眼睛看世界,用明亮的心对待生活。这个由太阳和月亮组成的小小汉字,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大大的光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