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17.山东地区的行政区划在历史长河中多次变迁,“?”处的名称应该是
琅琊郡、东海
属河南道与河
郡等(秦朝)
北道(唐朝)
(元朝)》
A.河南行省
B.江浙行省
C.中书省
D.辽东行省
18.《元史·地理志》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
行国中。”这说明元朝
A.地方割据威胁中央
B.官吏盘剥引发动荡
C.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D,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9.宋朝时,汴京、杭州等地印刷工坊超过百家,民间书商刊印白话小说、字帖、年画蔚
然成风,宋代印本书籍数量和质量均远远超过唐代。“超过”主要得益于
A.印刷技术发展B.科举制度完善C城市商业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0他“廓清了东西方海上交通道路,沟通了东西方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在中外文
明交流史上谱写了崭新的篇章”。“他”应是
A郑和
B.张赛
C.戚继光
D.郑成功
21书中强调:“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并被
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明代科技巨著是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梦溪笔谈》
22.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其作用不包括
A.使台湾回归祖国怀抱
B.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C.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D,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3乾隆时,在伊犁修建惠远城,并陆续在其周围建起惠宁城、绥定城、广仁城、宁远城、
瞻德城、拱宸城、熙春城、塔勒奇城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伊犁九城
的修建见证了
A.清朝东北边疆的稳定
B.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C.清朝前期经济的繁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4.据近代学者推算,清朝时期全国禁毁图书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达十五万册,销
毁版片总数一百七十余种、八万余块。这一现象出现是因为清朝
A.开始实行八股取士
B.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C.图书印刷破坏环境
D,实行文化开放政策
5清政府规定禁止建造双桅五百石载重以上的船只,凡违者以发边充军论处。清政府同
时也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禁止外国商人私雇中国人当差,禁止外国妇女进广
州城等。这些规定
A.抵御了西方殖民者侵略
B.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C.是重农抑商的具体体现
D.使中国落伍于世界进程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3页共6页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
分,共50分。
2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中华文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
题。(18分)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元朝大运河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运河走向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从政
治、经济两个方面分析隋元两代大运河的共同影响。(5分)
材料二
①(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一苏辙《栾城集》
②澶渊之盟…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
一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③神宗初即位,一日语及辽事,曰:“盖辽人乃不共戴天之仇,反捐金缯数十万,
且视之为叔父。为人子孙,当如是乎?”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7分)
材料序号
材料观点
你的看法
议和是北宋统治者的耻辱
议和不利于北宋的军事发展
议和有利于社会安定
材料三
明朝统治者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巩固统治…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
诛杀…并立下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不许立丞相”,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
改组。…到了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使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一摘编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
期末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
1.C 2.C 3.D 4.D 5.D 6.B 7.A 8.C 9.B 10.D
11.A 12.C 13.B 14.A 15.D 16.B 17.C 18.D 19.A 20.A
21.A 22.A 23.D 24.B 25.D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8分)
(1)原因:元朝定都大都(北京),为缩短南北距离,运河走向更偏向东北(2分)。
共同影响:政治上,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治;经济上,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推动了沿岸城市发展(3分)。
(2) (7分)
(3)举措: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2分)。
标志:军机处的设立(2分)。
(4)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制度创新和有效治理;民族间的和平交往有利于国家稳定和发展;中央集权的加强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保障(2分,合理即可)。
27.(16分)
(1)特点:规模大(人数多);次数多;学习内容广泛;推动了日本社会变革和中华文化传播(4分)。
(2)原因: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朝廷支持鼓励海外贸易;商业力量的参与;取代了穆斯林的海上优势(6分,任答三点即可)。
(3)方式:和平交往(如日本遣唐使、宋代海外贸易);暴力冲突(如戚继光抗倭)(2分)。
认识:和平交往是文明传播的主流,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面对外来侵略,应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4分,合理即可)。
28.(16分)
(1)时期:宋朝(2分)。
发明及影响: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发展;指南针用于航海,推动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2分,任举一例即可)。
(2)原因:北宋统治者强化封建统治的需要;儒、佛、道三教长期纷争与融合的结果(2分)。
学派:程朱理学(2分)。
(3)新变化: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思想;陆王心学的发展;西方科技知识传入中国(4分,任答两点即可)。
(4)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八股取士束缚思想;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2分,任答两点即可)。
感想:科技发展需要开放的环境和思想自由;国家应重视科技创新,与时俱进(2分,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