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本试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作答。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共15分)1. 衡水内画是一种在玻璃瓶内壁进行绘画的艺术,作品题材广泛,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等。在制作衡水内画的过程中,支配手熟练完成绘画动作的神经系统结构是( )A. 小脑和脑干 B. 脑干和脊髓 C. 大脑和小脑 D. 大脑和脊髓2.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下图分别表示眼球的结构及在弱光下,眼球前后径的变化和阅读时间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眼球前后径增大,成像在视网膜后方B. 视觉在图中的③视网膜上形成C. 长期在弱光下阅读可能会导致近视D. ②曲度过大可以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3. 某学习小组以“膝跳反射”为原型,利用电路元器件模拟制作“反射弧”模型(如图)。按压压力传感器,产生电信号,经过集成电路板对电信号处理后,LED灯泡接收电信号,灯亮。下列关于这个“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压力传感器模拟“感受器”,在反射弧中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B. 集成电路板模拟“神经中枢”,模拟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质C. LED灯泡模拟效应器,在反射弧中与“传出神经”相连D. 断开开关,LED灯泡熄灭,说明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反射活动不能正常进行4. 某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从小白鼠的体内提取了一种激素,推测可能是胰岛素或甲状腺激素。实验小组为了探究该激素是何种激素,把生理状况相似的小鼠分成甲、乙、丙、丁四组,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小鼠饲喂含该激素的饲料,丁组小鼠饲喂不含该激素的饲料,过一段时间观察四组小鼠变化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如果甲组小鼠出现休克,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B. 如果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C. 如果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D. 如果丙组小鼠出现休克,注射适量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5. 流感高发期间,同学们绘制了流感传播示意简图作宣传,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唾液、鼻腔分泌物是传播途径B. 甲是易感人群C. 戴口罩可以减少飞沫传播带来的感染风险D. 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6. 当幽门螺杆菌在人体内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体随之陷入疾病的困扰。令人担忧的是,“一人感染,全家中招”。研究人员分别在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乳铁蛋 白培养液中接种幽门螺杆菌液进行实验,记录并绘制48小时OD 曲线(菌体密度越大,OD值越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幽门螺杆菌属于传染源B. 乳铁蛋白的浓度为0.25毫克/毫升时,抑菌效果最好C. 48 小时内,培养时间越长,抑菌效果越好D. 适量补充乳铁蛋白,可以抵制体内幽门螺杆菌的繁殖7. 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可以看家护院或者陪伴人们,但有时也会出现狗咬人等危险事件,如图为某人被狗咬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从免疫角度看,狂犬病毒属于抗原B. 狂犬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C. 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对机体抗体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D. 狂犬疫苗全部注射完毕后可阻止狂犬病毒再次进入人体8. 生活中人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伤害,学习急救知识十分必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发生意外时首先应拨打120,然后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实施现场急救B. 如图3,若伤者下肢静脉⑤处出血,在⑥处用止血带包扎止血C. 对伤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时,正确的按压部位是图1中②处D. 溺水急救时,发现溺水者停止呼吸,可立即进行图2所示人工呼吸9. 近期学校组织同学们学习包扎止血的方法。学习过程中出示了心脏与血管的位置关系图(如下图)。当圆点位置出血时,止血点应选取( )A. 甲、乙 B. 乙、丁 C. 甲、丙 D. 丙、丁10. 小凌同学手术后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用于缓解术后疼痛,预防创面出血,消肿并抑制过敏反应。以下药物中,他不需要使用的是( )药物名称 作用A 美索巴莫 缓解疼痛症状B 肝素 防止血液凝固C 卡络磺钠氯化钠 减少伤口出血D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 抗炎、抗过敏A. A B. B C. C D. D11. 为探究香烟的危害,某生物研究社团用不同浓度的香烟烟雾溶解液培养玻璃鱼,观察、记录玻璃鱼的心跳次数,并绘制了图示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研究的变量是玻璃鱼10秒内心跳次数B. 香烟烟雾溶解液浓度越高,玻璃鱼心率越快C. 溶解液浓度为50%时,玻璃鱼心率约为168次/分D. 实验说明香烟烟雾溶解液仅有减缓玻璃鱼心率的作用12. 在做馒头时,将酵母菌加入生面团中,酵母菌会产生二氧化碳,使生面团膨胀。下图表示温度对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B. 应把加酵母的面团放到冰箱冷藏C. 蒸馒头时面团中的酵母菌会被高温杀死D. 用30℃~45℃温水发面效果更好13. 支原体感染呼吸系统会引发咳嗽、发热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人感染支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B. 咳嗽是清除支原体的反应,为特异性免疫C. 青霉素会破坏细胞壁,可治疗支原体感染D. 从结构上分析,支原体属于真核生物14. 生物慢滤技术是通过滤料吸附微生物使滤料表层形成具有粘性的生物滤膜,使滤料间隙减小而截留水中杂质,生物滤膜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将杂质中的有机物降解,从而净化水质(装置如图1)。为比较两种滤料对微污染水(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研究人员每两天从某湖中取原水并检测有机物浓度,经生物慢滤装置处理后,在出水口位置再检测水中的有机物浓度,结果如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菌在滤料中通过分裂繁殖参与生物滤膜的形成B. 本实验检测原水中有机物浓度的目的是形成对照C. 相比活性炭,石英砂对原水中有机物具有更好的去除效果D. 滤料吸附能力和微生物降解能力均会影响装置的净水效果15. 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有些微生物在食品加工、发酵工业和制药等领域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酿酒、制作馒头和泡菜等食品需要酵母菌B. 酱油、腐乳的酿造过程离不开霉菌C. 噬菌体寄生在人体细胞内,会使人患病D. 青霉菌能够提取青霉素,用于治疗艾滋病二、非选择题(共35分)16.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了“制作可调节的眼球成像模型”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分三步进行:①学习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的有关理论,并查阅、学习物理学科的相关内容。②研讨眼球模型制作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制作眼球结构模型。③测试眼球模型,分析近视成因。(1)【视觉形成的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__________(填反射类型)的过程,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图中的[ ]________,该部位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图中的[ ]__________。(2)【模型设计、选材及制作】图丙是某小组制作的模拟眼球模型,透明塑料壳模拟的是眼球结构中的角膜,可以透过光线。小光盘模拟虹膜(即黑眼球),小光盘中间的小孔模拟瞳孔,气球A模拟的是图甲中的[ ]__________,牵拉气球A的弹簧模拟是图甲中的[ ]__________。(3)【模型模拟近视成因】眼球模型前方置一个蜡烛,为了模拟演示近视的成因,此时应________(拉伸、压缩)弹簧,理论上物像落在黄色铁丝(模拟视网膜)的________,形成近视。17.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分为两类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预防性疫苗主要用于疾病的预防,接受者为健康人或新生儿;治疗性疫苗主要用于已患病的人,接受者为患者。(1)从免疫的角度来说,疫苗相当于__________进入人体。接种疫苗能使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属于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2)研究人员利用癌细胞制备纳米疫苗及引发小鼠免疫反应的过程,如图1所示,注射纳米疫苗的小鼠会产生一类特殊的蛋白质与异常细胞__________结合,从而促进__________的吞噬作用。(3)研究人员对纳米疫苗能否预防黑色素瘤开展如下研究:①将品种相同、大小一致的健康小鼠随机平分为两组进行如下实验,a处的实验操作应该为__________。A组 B组注射PBS缓冲液 接种黑色素瘤纳米疫苗两周后,接种黑色素瘤细胞 a②分析图2和图3中的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接种纳米疫苗可减轻黑色素瘤带来的危害,判断依据是实验组肿瘤体积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对照组,生存时间______(填长于或短于)对照组。18. 《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系统记载酿醋技术的文献,书中收录了23种制醋法,其中的“动酒酢法”(“酢”同“醋”)酿醋是古人通过观察和实践总结的微生物发酵经验,为后世食醋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下表是“动酒酢法”酿醋步骤及相关描述。请分析回答:酿制步骤 原文描述 现代解释1.原料混合 大率酒一斗,用水三斗,合瓮盛 将酒与水按1:3的比例混合于陶瓮中。2.曝晒发酵 置日中曝之。七日后当臭,衣生。 将混合液置于阳光下曝晒7天,期间发酵液表面形成菌膜。3.静置与搅拌 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数十日,醋成。 静置发酵,期间定期搅拌,持续数十天至醋液形成。(1)对长期使用的制醋容器——陶瓮的微生物检测发现,醋酸菌占比超过60%。醋酸菌属于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其产生新个体的方式是______。(2)古人通过实践发现,制醋所用的酒与水比例为______时,制醋效果比较好,其科学原理是:酒精浓度过高,醋酸菌的活性受到抑制;酒精浓度过低,会导致制醋效率低。醋酸菌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8℃~33℃,在酿制步骤中,为醋酸菌提供适宜温度的操作是______。酿醋过程利用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酿制时使用开放式陶瓮和______确保氧气的供应。(3)传统酿醋过程中,发酵液表面会形成菌膜,菌膜的重要成分——纤维素是由某些醋酸菌合成并分泌到胞外,它具有保护菌群、维持氧气交换的功能。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这种纤维素纯度高、聚合性好,在医疗、环保、食品等领域被广泛应用。醋酸菌利用糖类合成纤维素,某科研团队检测了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甘露醇对醋酸菌合成纤维素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一所示,由最终发酵结果可知醋酸菌利用______生产的纤维素产量最高。pH值对醋酸菌的生长和纤维素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科研团队又进一步研究pH值对这种糖类生产纤维素产量的影响,将培养基初始pH值分别调至3、3.5、4、4.5、5、5.5、6、7,发酵结果如下图二所示,由图可知,当pH值为______时纤维素的产量最高。19. 请据微生物概念图(如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1)A代表微生物类群为______,其结构简单,由__________组成。(2)B类群从细胞的结构来看,它与真菌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3)酿酒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填字母),它在酿酒过程中产生酒精时需要“无氧”环境。(4)英国的科学家弗莱明发现__________(填字母)能产生抑制B类微生物生长的抗生素。(5)D、E的细胞结构中不含有叶绿体,是通过图中的[③]__________从外界吸收__________。20.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病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方法和过程如下表所示,如图是某科研人员绘制的人类疾病的防疫图,请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分组 第一次处理 第二次处理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甲组绵羊 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乙组绵羊 不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患炎疽(1)从传染病学上来看,引起炭疽炭疽杆菌属于传染病中的______,患炭疽的家畜和人属于图中的[ ]______,某人因和炭疽患者接触而感染,那么这个人在患病前,属于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上的[ ]______。(2)为了防止炭疽在人群中流行,有些国家在人群中注射脱毒病菌,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属于______。(3)根据表中的巴斯德的实验推论,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后,人类不再患炭疽的原因是:第一次注射的脱毒病菌刺激了人体第______道防线中的______,产生抵抗炭疽杆菌的抗体;当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时,人体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上述物质,它与强毒病菌结合,使其失去致病性,这种免疫类型属于图中的[ ]______。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本试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作答。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共15分)【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A【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35分)【16题答案】【答案】(1) ①. 条件反射 ②. ⑥大脑皮层 ③. ⑨神经元(2) ①. ④晶状体 ②. ⑤睫状体(3) ①. 压缩 ②. 前方【17题答案】【答案】(1) ①. 抗原 ②. 特异性(2) ① 抗原 ②. 吞噬细胞(3) ①. 接种黑色素瘤细胞 ②. 小于 ③. 长于【18题答案】【答案】(1) ①. 原核 ②. 分裂(2) ①. 1:3 ②. 将混合液置于阳光下曝晒 ③. 定期搅拌(3) ①. 甘露醇 ②. 4.5【19题答案】【答案】(1) ①. 病毒 ②. 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 (2)无成形的细胞核(3)C (4)E(5) ①. 营养菌丝 ②. 有机物【20题答案】【答案】(1) ①. 病原体 ②. ①传染源 ③. ②易感人群(2)保护易感人群 (3) ①. 三 ②. 淋巴细胞 ③. ③特异性免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