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测试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15 ACCAD BDDCB BACBD16.(10分)(1)玄奘西行,带回印度佛教文化。鉴真东渡,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2分)(2)发明:指南针(2分);意义: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发展了丝绸之路;增加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提高了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等。(2分,任答2点)(3)闭关政策(2分);影响: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分);启示:开放则兴,闭关则衰;坚持对外开放交流等。(1分,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17.(10分)(1)影响:各民族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1分);文成公主入藏(1分)。(2)回回(2分);宣政院(2分)(3) 示例1事件:大事记中任意两点以上(含两点)(2分)主题: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分)示例2事件:1411年明成祖设奴儿干都司,1571年明朝封蒙古俺答汗为王,并达成“隆庆和议”(2分)主题:明朝的民族关系(2分)示例3事件: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5年雅克萨之战(2分)主题:抗击外敌入侵(2分)示例4事件: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清朝设置驻藏办事大臣(2分)主题:清朝的边疆治理(2分)……2024 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测试七年级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第I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用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唐朝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国内贸易兴盛,出现 了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益州等大都市。据右图推断, 唐朝时扬州兴盛得益于A.隋朝开通大运河 B.垦田面积的增长C.政治局面的稳定 D.科举制度的推动2.唐代诗人杜牧《及第后寄长安故人》中的诗句“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描写的是A.开放的社会风气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科举中榜的喜悦D.长安城的节日气氛 3.他励精图治,重用贤能,使唐朝出现盛世局面。但他又沉湎享乐,怠理朝政,致使唐朝走向衰落。他是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 D.唐肃宗4.下图可以用来印证唐朝A.农业生产技术先进 B.手工生产技艺高超C.商业贸易高度繁荣D.市民生活丰富多彩5.“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材料反映宋朝A.军事力量强盛 B.海外贸易发达C.民族关系和谐 D.崇文抑武方针6.对右图所处的历史时期进行研究性学习,以下可以作为研究素材的是A.安史之乱 B.澶渊之盟C.南宋偏安 D.行省制度7.符合下表信息的最合适的主题是A.人口大量南迁 B.城市生活繁荣C.中央集权加强 D.经济重心南移8.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建立该朝代的民族是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9.历史地图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地理状况,包含着丰富的时空信息。下图反映了A.海陆丝绸之路的开通 B.宋朝繁荣的海外贸易C.元朝发达的中外交通 D.元朝加强对边疆治理10.这部书取材重在历代政治兴衰,意在使君主借鉴其中经验教训,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价值。该书是A.《梦溪笔谈》 B.《资治通鉴》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11.明朝科举制度发生重大变化,试题须出自“四书”“五经”,考生解答须以《四书章 句集注》为标准,答卷的文体格式为“八股文”。这些变化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B.脱离实际禁锢思想C.选拔真才实学的人才 D.促进文化教育发展12.明代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进犯南通,南通抗倭英雄曹顶率部参战,壮烈牺牲。下列人物与曹顶有同样贡献的是A.戚继光 B.郑成功 C.文天祥 D.渥巴锡13.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歌谣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导致A.元朝统一 B.宋金并立C.明朝灭亡 D.清朝建立14.关于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作为研究清朝社会经济发展的史料价值不太高B.清代农业的生产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C.体现商帮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D.反映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15.明清时期,市民文化繁荣,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 其中以“四大名著”最为著名。明清小说兴盛的根源在于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印刷技术的提高C.国家政策的重视 D.商品经济的发展第Ⅱ卷(非选择题)16.(10分)隋唐以来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成为我国历史的一道奇现。请回答材料一唐朝繁荣开放、兼收并蓄,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失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的两位唐朝高僧的事迹。(2分)材料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者。——天妃灵应之记碑文(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郑和船队能实现“昼夜星驰”得益于宋朝哪项科技的发明与应用,并简述郑和远航的重大意义。(4分)材料三(清朝前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 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美)基辛格《论中国》(3)材料三描述的是清朝实行的哪项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政策产生的消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得到的认识。(4分)17.(10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 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唐朝实行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请举一例说明。(2分)材料二 元朝的民族交融是空前的,这不但表现为各族文化习俗的相通,还表现 为旧有的民族纷纷融入汉族这个大染缸里,与汉族人已没有什么区别,甚至由于多民族杂居又产生了新的民族。——《中国通史》(2)材料二中“又产生了新的民族”是指哪个民族,元朝在中央设置了哪一机构管理西藏地区军政事务? (4分)材料三明清大事记(部分)时间 事件1411 年 明成祖设奴儿干都司1571 年 明朝封蒙古俺答汗为王,并达成“隆庆和议”1662 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 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1685 年 雅克萨之战1727 年 清朝设置驻藏办事大臣1771 年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3)请提取表格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并据此拟定一个探究性学习主题。(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docx 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