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

资源简介

《骑鹅旅行记(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障碍、缘故、无济于事、头晕目眩”等生词;
2.默读节选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3.通过插图和对部分篇章的阅读,了解书中的精彩情节,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默读节选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选读精彩片段、组织交流,了解故事的趣味性,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我们学过不少有趣的童话,今天要学习的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代表作《骑鹅旅行记》的节选部分。当你们第一次听到这个书名时,你们会想些什么呢?
2.作者简介: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于1909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年幼时因下肢患疾,行走艰难,主要与书籍和会讲故事的外祖母朝夕相伴,因此接触了大量的童话、民间传说等。这部小说是她在认真研究飞禽走兽的生活习性和规律,调查各地的风俗习惯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完成的。
3.背景介绍: 1887年,一位名叫达林的师范学院院长请长期担任地理、历史教师的塞尔玛,创作一本以小学生为对象的通俗读物,向瑞典儿童介绍祖国的历史和地理。她创作时,心中有一个明确的意图:教育瑞典儿童热爱自己的祖国。从教育学观点出发,她认为:只有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国家,熟悉祖国的历史,才能使他们真正热爱和尊重自己的祖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出生词。
2.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解决这些生词。
我会读
刨(páo)虫子 雀(què)斑 障(zhàng)碍 缘(yuán)故
报应(yìng) 环(huán)顾 腾(téng)空 无济(jì)于事
跃跃欲(yù)试 头晕目眩(xuàn)
多音字:待
①表示“等,等候”“对待,招待”“需要”“将,要”时,读dài,如待业、待客、自不待言、正待出门;
②表示“停留,逗留,迟延”时,读dāi,如待一会儿。
词语解释:
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
头晕目眩:头晕眼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乌合之众: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
跃跃欲试:形容内心急切地想试一试。
九牛二虎之力:比喻极大的气力。
近义词和反义词学习:
反义词
跃跃欲试—韬光养晦 九牛二虎之力—手无缚鸡之力
熟悉—陌生 无济于事—行之有效
近义词
立即一立刻 乌合之众一一盘散沙
熟悉一熟知 无济于事一杯水车薪
缘故一缘由 跃跃欲试一摩拳擦掌
3.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十四岁的少年尼尔斯受到了惩罚,被变成了一个只有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儿。之后受到了鸡,鹅,猫,牛群的威胁和攻击,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后为了阻止大雄鹅飞走,抱住大雄鹅飞上了天空。
三、品读课文,感知人物
1.故事的开始,当尼尔斯没有被变成小人儿前,他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
2.尼尔斯的穿着和这个年纪的我们一样吗?
3.什么样的孩子皮裤和袜子上会有补丁呀?
4.小组交流:课文围绕尼尔斯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5.全班分享:请同学们先小组之间合作学习,然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分享。
6.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了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①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关键句子,同桌互相交流。
②自由汇报,全班汇总。
7.小组讨论:对比前后变化,你认为尼尔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四、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1.展开想象,交流想法:如果你一觉醒来,也变成了和尼尔斯一样的小狐仙,你会做些什么呢?
2.交流想法:同桌交流想法,也可以告诉老师。
3.学生自由讨论:课文的最后尼尔斯为了不让雄鹅飞走,紧紧抱住雄鹅的脖子,却被雄鹅带去了高空。骑上鹅背的尼尔斯又会发生什么呢?
4.拓展读整本书:教材上的课文只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中的一个小故事。整本书中像这样的小故事还有许多。
书中的尼尔斯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呢?大家肯定都迫不及待地想阅读整本书了。
5.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把本课讲述的故事复述给父母听一听。
(2)发挥想象,以“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写一段话。
3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