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地理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超大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是阴山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为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内主要优势树种提供负离子物质量统计图,负离子能够净化空气,调节大气成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 提供负离子物质量功能主要体现了保护区内森林的( )A. 支撑服务 B. 调节服务C. 供给服务 D. 文化服务2. 影响保护区内不同优势树种提供负离子物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森林面积 B. 树木形态C. 叶片大小 D. 林地位置3. 保护区内森林的支撑服务主要体现在( )A. 生态旅游服务 B. 固碳释氧功能C. 保持水土功能 D. 提供林木资源四川省总面积48.6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8400万人,是我国粮食主产省之一。近年来,农民转变了仅靠耕作获取收益的生计方式,转向兼业、非农生产,耕地闲置现象持续发生。如图示意四川省土地利用概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4. 四川省耕地资源的主要特征是( )A. 人均耕地少,山地、丘陵占比高 B. 平原面积广阔,耕地连片分布C. 黑土肥沃,复种指数全国领先 D. 后备耕地充足,开发潜力巨大5. 耕地闲置现象对四川省粮食安全造成的直接威胁是( )A. 影响区域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B. 降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 影响粮食播种面积的稳定性 D. 加剧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石油资源储量丰富,是中国海外石油进口的主要源地。2010-2015年,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两国对中国的石油进口保障度分别为3.39%、9.19%。如图为亚洲部分国家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进口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石油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意义主要体现在( )A. 彻底解决中国能源短缺问题 B. 降低对单一能源进口通道的依赖C. 减少国内石油勘探开发压力 D. 缩短石油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7. 为提高俄罗斯对中国石油进口的保障度,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 扩大中俄边境油气田开发规模 B. 开辟北极航道运输石油C. 提高俄罗斯石油出口关税税率 D. 提升俄罗斯石油开采技术8. 从国家安全角度看,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深化能源合作需重点防范( )①油气价格剧烈波动②跨国生态污染转移③海外能源基地军事化④海上运输通道封锁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山东省海岸线长3000多千米,占全国海岸线的1/10,拥有海湾200余处,其中大型优良港湾70余处,海岸2/3以上为基岩质港湾式海岸。山东丰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烟台、威海、潍坊、东营、日照等六市及滨州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下图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海洋经济的优越性条件有( )①海岸线漫长,海域广阔②东北海域石油资源丰富③为亚热带气候,海洋渔业资源丰富④基岩质港湾式海岸占比高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10.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可供开发的可再生资源是( )A. 风能、太阳能、潮汐能 B. 风能、潮汐能、石油C. 太阳能、潮汐能、石油 D. 风能、太阳能、石油11. 为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综合发展,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 大力开发黄河湿地,发展旅游业B. 建设运煤专线,提高煤炭的外运能力C. 加强海岸保护,大量种植红树林D. 利用湾区及基岩海岸,发展海洋贸易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和管理限值,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下图为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区( )A. 空间分布较均匀 B. 海洋分布范围广C. 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D. 主要沿河、湖分布13. 江苏省划分生态保护红线区的意义表现在( )A. 促使生态面积速增 B. 增加海岸线的长度C. 促进生态系统稳定 D. 杜绝生态污染排放加纳每年都会从欧洲进口大约21.5万吨的废旧计算机、手机、微波炉、电冰箱、电视和其他电子产品,并且在阿格博格布洛西进行焚烧处理(如图)。焚烧的目的是去除产品表面的塑料,以获取里面少量具备回收价值的金属。人们在提取出垃圾中的金属(主要是铜和铝)后,便将剩下的东西随意丢弃,导致该地区的污染状况日益严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阿格博格布洛西成为全球电子垃圾主要处理区域的根本原因是( )A. 当地居民环保意识薄弱 B. 国际环境标准执行宽松C. 地理位置靠近发达国家 D.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15. 电子垃圾在阿格博格布洛西的粗放处理会( )A. 产生二次垃圾和污染物 B. 直接污染深层地下水C 熔化金属,破坏土壤结构 D. 增加土壤矿物质数量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锗元素主要赋存于花岗岩中,与褐煤矿共生,其氧化物二氧化锗常温下为白色粉末状。锗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我国锗资源储量丰富且产量居全球首位,锗资源主要从煤锗矿床中提取。下图示意旋涡炉燃烧褐煤提取锗的工艺流程。(1)简述我国从煤锗矿床中提取锗的优势条件。(2)说明在提取锗的工艺流程中,余热锅炉和粒化熔渣环节的意义。(3)请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为我国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滇池属于半封闭型湖泊,海口河是其唯一的出口。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由于人口增加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滇池出现了严重水污染问题,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下图示意滇池流域调水工程。(1)指出现阶段滇池的主要污染物来源。(2)简述牛栏江调水工程对改善滇池水质的作用。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我国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质量兴农,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下图示意我国高标准农田分布。指出我国高标准农田分布最少的区域。有人建议,在西南地区扩大高标准农田规模以提升粮食产量,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巴巴多斯是东加勒比海的珊瑚石灰岩海岛国家(如下图),生物物种稳定。受热带风暴影响,原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蓑鲉(有毒,以甲壳动物为食)被带入加勒比海,并大肆繁衍,威胁当地生态环境安全和旅游业发展。(1)分析蓑鲉在加勒比海地区迅速繁殖的自然原因。(2)说明蓑鲉入侵对巴巴多斯经济、生态环境安全的主要危害。(3)为应对蓑鲉入侵,请为巴巴多斯提出两项合理的治理措施。高二地理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题答案】【答案】1. B 2. A 3. C【4~5题答案】【答案】4. A 5. C【6~8题答案】【答案】6. B 7. A 8. C【9~11题答案】【答案】9 D 10. A 11. D【12~13题答案】【答案】12. B 13. C【14~15题答案】【答案】14. D 15. A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题答案】【答案】(1)我国锗资源储量丰富,为提取锗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我国工业体系完整,具备从煤锗矿床中提取锗的技术和设备;我国对锗的需求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提取锗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余热锅炉环节将生产过程中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转化为蒸汽,用于生产环节或其他用途,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粒化熔渣环节对提取锗过程中产生的废渣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废渣的堆放,降低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同时减少了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3)加强科技研发,提高锗的提取技术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加大对锗矿资源的勘探力度,增加锗资源的储备量;拓展锗在新兴领域的应用,提高锗产品的附加值;加强对锗产业的监管,规范开采和提取行为,避免资源浪费和过度开采。【17题答案】【答案】(1)城市生产污水、城乡居民生活污水、周围农业污水。(2)增加滇池水量,提高滇池的自净能力;稀释滇池污染物浓度,减轻污染程度;促进滇池水体更新,加快水循环,改善水质。【18题答案】【答案】最少区域:青藏区。赞同。理由:西南区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扩大高标准农田规模,可提高粮食自给率;河谷地区水热条件优越(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河谷),适合水稻、玉米等作物生长;建设高标准农田,可缓解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或反对。理由:西南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如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地势起伏大,平整土地成本高;喀斯特地貌广布(如云南、贵州),地表水易渗漏,水利设施维护难度大;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可能会破坏山区生态环境,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19题答案】【答案】(1)加勒比海海域温暖的海水和珊瑚礁生态系统与蓑鲉原生海域环境相似,适宜蓑鲉大量繁殖;地处热带地区,受热带风暴影响大,强风暴可能将大量蓑鲉带入加勒比海;珊瑚礁生态系统脆弱,本地缺乏蓑鲉的天敌。(2)大量捕食甲壳动物,导致珊瑚礁食物链断裂,生物多样性下降;蓑鲉有毒,威胁潜水游客安全,降低旅游业收入;珊瑚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弱,加剧海岛环境脆弱性。(3)鼓励渔民进行针对性捕捞蓑鲉,以减少种群数量,人工增殖放流本地甲壳动物,重建珊瑚礁生态平衡;建立入侵物种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公众宣传,避免人为扩散蓑鲉;与国际组织合作,共享防控技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