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科学八上 1.2声与听觉2 课件(24页ppt)+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4)科学八上 1.2声与听觉2 课件(24页ppt)+素材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鲜花吐芬芳,杨柳抚脸颊;泉水响叮咚,乐曲绕山梁 …...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眼睛感知了万物图景,而耳感知了声音世界。
那么,人的身体中有
哪些感觉器官?它们具有
怎样的感觉功能?它们是
怎样感觉周围环境的呢?
如果失去了感觉,人们的
生活将会怎样?
第2节声与听觉
树叶沙沙,乌鸣啾啾,流水潺潺,琴声瑟瑟....天籍之声给人以享受。那么,各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人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第2课时 声波
第2节声与听觉
二、声波
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那么,声音是以什么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
1.在水槽中加入水,放上一只软木塞。然后用铅笔不断轻触水面,水面上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向外传播。此时水槽中的软木塞会怎样运动?
木塞在原地附近上下浮动。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观察烛焰的摇晃情况。
答:烛焰摇晃起来。
喇叭振动引起周围空气波动,空气波动引起空气中的烛焰晃动。
铅笔点水
水面波动
软木塞振动
喇叭发声
空气波动
烛焰晃动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这种波叫声波。
喇叭的纸盘面向外侧运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
声音传递的是能而非物质。
打雷时,雷声以声波形式将能向四面八方传播,到达我们周围,使我们周围的空气振动,从而使我们能够听到雷声,但雷电发生处的空气并没有到达我们的周围。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
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m。
气温升高1℃,声速增加约0.6米/秒。
答: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当人耳贴在箭筒上席地而睡时,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由地面传播而来,能及时地发现敌情。
北宋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这是为什么?
有一根足够长的铁管,“胜哥”在铁管一端轻敲一下,小科用耳朵贴在另一端,小科能听到几次声音?为什么?
第一声是声音沿铁管传播的,第二声是声音沿空气传播的。因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传播快。
答:二次。
如图是声音在干燥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变化的图像。从图像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即,温度每上升1℃,声速约增加0.6 m/s。
回声
对着远处的山崖高声喊叫我们会听到回声。
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
利用回声可以测量海底的深度,比如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v,从发出声音到接收回声所用的时间t。那么 海水深度S的计算公式为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两者分开。那么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 米才能听到回声。
17
在雷雨交加的夏天,一声响雷后,往往是雷声轰隆不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答:是回声现象,这是因为雷声多次反射到我们耳朵的结果。
1.声音的传播形式:通过介质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
2.声音传播的速度:跟介质和温度有关。
5.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的现象。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快慢不同,一般是:固体>液体>气体
4.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温度升高1℃,声速增加约0.6米/秒。
6.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才能把两者分开。
1.如图所示为音叉共振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A
2.声音在干燥空气中的速度随
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是声
速与空气温度的关系图。从图
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
A.声音的传播必须有空气
B.声音在雨天比晴天更易传播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成正比
D.当气温为30℃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50米/秒
C
3.“胜哥”以同样的响度说话,但在教室比在旷野听起来更响亮?
答:在教室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4.为什么“胜哥”在教室里上课,同学们却听不到回声呢?
答:这是因为胜哥”离障碍物太近,不足17米,声音反射回来的时间太短, 短于0.1秒,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同学们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所以同学们听不到回声。
5.有一种叫作“鱼洗”的铜制容器, “鱼洗”内盛水,当用手搓动两侧的“耳朵”时,能看到水珠在水面上跳动,同时还能听到“嗞嗞”的声音。当手停止搓动后,仍能观察到这些现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P13
第2题
答: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当手搓动“鱼洗”两侧的耳朵时, 鱼洗开始振动,引起水振动,产生水珠在水面上跳动的现象,振动的物体发声,由空气传到耳朵,听到了嗞嗞声。当手停止搓动,它们还在振动,所以仍能观察到这些现象。
6.百米赛跑时,假如终点的计时员在听见起跑的枪声后才开始计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准确吗?为什么?
答:不准确。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当声音从起点传到计时员耳中时,记时的起始时间晚了,导致记录的时间减小,成绩偏好,所以不准确。
“胜哥课程”版权声明
“胜哥课程”工作室的课件资料的版权属于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购买下载的课件仅限购买者本人使用,可以用于自己研究学习、课堂教学,但无传播权,禁止传播,如传播造成的后果将负法律责任。带“胜哥课程”的教学视频仅限本课件使用,如移植其它课件请联系本人,限时免费。只要购买使用“胜哥课程”则视作同意本声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