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科学八上 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2 课件(25页ppt)+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4)科学八上 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2 课件(25页ppt)+素材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鲜花吐芬芳,杨柳抚脸颊;泉水响叮咚,乐曲绕山梁 …...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眼睛感知了万物图景,而耳感知了声音世界。
那么,人的身体中有
哪些感觉器官?它们具有
怎样的感觉功能?它们是
怎样感觉周围环境的呢?
如果失去了感觉,人们的
生活将会怎样?
第3节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悠扬、悦耳的歌声,使人们感到心情愉悦。尖锐的汽笛声,嘈杂的机器轰隆声,会让人焦躁不安。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声音为什么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
第2课时 声音的利弊
第3节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二、声音的利用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15℃时山崖离“胜哥”较远时,“胜哥”说话声经过较长时间(大于0. 1s)回到耳边,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那么“胜哥”离山崖至少多远?
v
s
t ÷ 2
=
解:
=
340米 / 秒
×0.1秒
÷2
=
17米
答: “胜哥”离山崖至少17米 。
音乐厅中采用消除回声的设计,获得更好的听觉感受。
穿孔吸音板
回声定位的应用
利用声呐测量海洋深度,绘制海底的地形图。
渔船用声呐获得鱼群信息。
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
超声波的应用
利用超声波查看内脏器官确诊病情
检查孕妇腹中胎儿的发育情况
还有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洗牙等。
次声波
大象用次声波传递信息,进行交流。
核爆炸、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次声波可传播很远的距离,在几千公里外,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从而确定现象发生的方位和强度等。
动物利用大地振动波互相联络
动物通过探测土壤、植物茎叶的小振动产生的波来识别环境、定位猎物、防备捕食者。对大地振动波敏感的动物有蛇、青蛙、蟾蜍、乌、大象、蠕虫,以及大多数昆虫。青蛙内耳中的有“球囊”器官,所以对大地振动波特别敏感。很多昆出的腿部都有探测振动的特殊器官。大象和猫,都有肥厚的脚垫,这有助于将振动信息传输到它们的大脑中。
很多动物用各种方式产生振动,包括敲打(用身体某一部分有节奏地轻拍或重击物体)抖动(全身振动)和刮擦(身体不同部住摩擦)等。动物产生的大地振动波通常专属于相应物种,能用来确认和追求潜在配偶、警告同伴附近存在捕食者、声明领地,或者协调社会成员的活动等。
三、噪声及其控制
悠扬的乐器声、悦耳的歌声、清脆的鸟鸣声使人感觉轻松愉快,我们把这一类声音叫做乐音。
令人感到烦躁不安的声音,叫噪声。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学习时,邻居发出的优美的音乐对你来说也许是噪声。
噪声被列为国际公害。许多国家都立法颁布了噪声污染标准。我国政府规定,学校、居民住宅区的环境噪声,白天不能超过55dB,夜间不能超过45 dB。
控制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入耳。
噪声控制三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
传播途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控制噪声的措施。
一、声源处减弱:
买低噪声电器: 购买家电时,选“低噪音”的产品。
轻柔操作: 轻关门窗、电视音量适中。
二、传播途中减弱:
隔声门窗: 安装双层或中空玻璃窗。
物理隔断: 邻里之间共用墙壁加装隔音层。
三、人耳入减弱:
佩戴防护用品: 在嘈杂环境时,佩戴耳塞或降噪耳机。
我国古代在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浙江余姚河姆渡地区出土的文物中有骨哨和骨笛,距今已有7000多年,仍能吹奏出和谐的旋律。
3000多年前的商代,人们已能制造弦乐器和管乐器,以及钟磬等打击乐器。如,近代出土的编钟是由一系列大小不同的钟组成的,能敲出高低不一而和谐的音调。我国古代对乐律的研究比西方早得多。
我国古代工匠在建筑声学技术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如四合院建筑,对隔离噪声很有效。又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巧妙地利用声的反射和聚焦现象,使声音能沿着环形壁面传播很远,并且在回音壁中心的三音石附近能清晰地分辨出三次回声。
声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
三要素
噪音
音调: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
音色:
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
①在声源处减弱(控制声源)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传播)
③在人耳处减弱(防噪入耳)
防止
乐音
1.在高墙前叫喊,要听到与原声分开的回声,人站的位置至少离墙(人耳能区分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 s) ( )
A.17m B.34m
C.10m 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A
2.一般情况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
A.工地的机器声
B.午夜时的汽车声
C.轰炸机经过的声音
D.郊外的鸟鸣声
D
3.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噪声一定会对人产生伤害
B.在家中,音响播放的音乐一定不是噪声
C.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D.从环保角度来看,不符合环保的声音都是噪声
D
4.“胜哥”教同学们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噪声防治,下列措施中属于从接收这一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
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 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
C. 公路两旁植树
D. 学校门口禁止鸣笛
B
5.科学家用超声波探测海洋某处的深度,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米 / 秒,如果在海面处发出超声波4秒钟后收到从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v
s
t ÷ 2
=
解:
=
1500米 / 秒
×4秒
÷2
=
3000米
答:该处海洋的深度是3000米 。
6.“胜哥”站在一座山崖的前面大喊一声,经3秒后, “胜哥”听到了自己喊声的回声。如果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则“胜哥”离山崖的距离为多?
510米
“胜哥课程”版权声明
“胜哥课程”工作室的课件资料的版权属于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购买下载的课件仅限购买者本人使用,可以用于自己研究学习、课堂教学,但无传播权,禁止传播,如传播造成的后果将负法律责任。带“胜哥课程”的教学视频仅限本课件使用,如移植其它课件请联系本人,限时免费。只要购买使用“胜哥课程”则视作同意本声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