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2025-2026年人教版【2024】八年物理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2.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2025-2026年人教版【2024】八年物理上学期

资源简介

【新教材】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时同步练习-2025-2026年人教版【2024】八年物理上学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1.下列各物体中,不是声源的是(  )
A.呼啸的寒风 B.挂在胸前的哨子 C.空中飞行的蜜蜂 D.震动的手机
2.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 s、0.16 s、0.30 s、0.14 s、0.30 s。根据测得的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
A.   B.   C.   D.
3.天坛公园内的圜丘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如图所示,当有人在台中心喊叫一声,会觉得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圆丘能(  )
A.让声音反射使原声增强 B.改变声音的音色
C.提高声音的音调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4.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音色 D.传播声音的物质
5.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音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6.关于声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声速变小 B.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一定是
C. 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变大 D. 声音在钢铁中传播的比在水中快
7.“蜻蜓点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蜻蜓点水后在平静的水面上会出现波纹,某同学在研究蜻蜓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照片,照片反映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的水面波纹,如果蜻蜓飞行的速度恰好与水波的传播速度相等,不考虑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时间,在下列四幅图中,与照片相吻合的是(  )
A. B.C. D.
8.电影院的墙壁上都被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声音向不同方向反射来减弱回声,让人能听清楚原声 B.防止声音振坏墙壁
C.改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 D.能增大声音的响度使观众听清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9.如图所示,用细线将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拨打该手机时,在瓶外可以听到手机发出音乐声。把广口瓶内的空气抽走,再次拨打该手机,虽然看到手机屏幕显示有人呼叫,在瓶外却几乎听不到手机发出的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真空 传声。(填:“能”或“不能”)
10.2024年4月10日,雪龙号圆满完成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任务。雪龙号在科考活动中经过某海洋区域时,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为4s,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m;在月球表面不能用声波来探测距离,原因是 。
11.如图,扬声器播放音乐时,纸盆中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而没有播放音乐时纸片静止,这说明了 ;音量增大时,纸片跳动得更激烈,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这个实验中小纸片的作用是 。
12.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时,向正下方海底定向发射______,通过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来判断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若该海域海底大致形状如图所示,则在、、、、五个位置中,科考船从发射到回收信号时间最短的是位置____。
13.如图所示,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若在月球上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甲实验 看到,乙实验 看到(两空均选填“能”或“不能”),由此分析可知,我们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超声波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4.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15.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
(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16.周末,小明爸爸开车带小明到郊外的山上游玩.下图是小明爸爸开车到山前的示意图,一条笔直的公路通到山崖下,小明爸爸在开车向着山崖的方向匀速行驶,到达A处按响了喇叭,经过,汽车向前行驶了到达B处时,小明听到了喇叭的回声。求A处距山崖的距离有多远。(声速是)

17.用超声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6s后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此处海水约有多深?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
18.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好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声波信号后,经过10s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多少米?(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收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多少米?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时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和声源
1.【答案】B
【详解】A.空气振动发声,形成了呼啸的寒风,是声源,故A不符合题意;
B.挂在胸前的哨子,没有发出哨声,不是声源,故B符合题意;
C.飞行中的蜜蜂,翅膀振动,产生了声音,是声源,故C不符合题意;
D.手机振动发声,是声源,故D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2.【答案】C
【解析】根据v=的变形式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因为0.30 s>0.16 s>0.14 s,所以sA=sC=sE>sB>sD,故C符合题意。
【知识点】回声
3.【答案】A
【详解】由图可知,声音发出后,又被反射回来。此时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分辨不开,使原声得到加强,因此响度更大,会觉得声音格外响亮。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色、音调不会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声速
4.【答案】D
【详解】
由于音调、响度与音色是描述乐间的三个要素,它们不可能影响开发部的速度,而只有传播声音的物质才会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
故选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5.【答案】B
【详解】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故选B。
【知识点】声速
6.【答案】D
【详解】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声速不变,故错误;声音在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故错误;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所以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变小,声音在钢铁中传播的比在水中快,故错误,正确。
【知识点】声波
7.【答案】A
【详解】因为蜻蜓飞行的速度和水波的速度相同,那么蜻蜓的每一次点水的时候都会是在上一个水波的边线上,而第二个水波和第一个水波都在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所以每个圆都应该是内切的。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知识点】回声
8.【答案】 A
【解析】电影院的空间较大,当声音在电影院内传播时,遇到墙壁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声音经过较长时间(大于0.1 s)回到耳边,人耳会分辨出来回声和原声,这样就会造成电影院内的声音非常嘈杂,使人听不清楚原声,所以将电影院的墙壁修得粗糙不平,使声音向不同方向反射,以此来减弱回声,使人能听清楚原声。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9.【答案】不能
【详解】
我们能看见真空罩内的手机屏幕显示有人呼叫,是因为真空能传播光和电磁波;但我们听不到手机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
10.【答案】3000;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由题意可知,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为4s,则超声波传播到海底的时间为2s,则可得海洋深度为
h=vt=1500m/s×2s=3000m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表面是真空环境,声音无法传播,因此不能用声波来探测距离。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和声源
11.【答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幅度;放大纸盆的振动
【详解】扬声器播放音乐时,纸盆振动发出声音,带动纸盆中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而没有播放音乐时纸片静止,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增大,纸盆的振动幅度增大,纸片跳动得更激烈,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这个实验中小纸片的作用是放大纸盆的振动。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12.【答案】超声波;
【详解】声呐系统利用的是超声波。根据可知,收到回声的时间越长海底越深,时间越短海底越浅,则从发射到回收信号时间最短的是位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13.【答案】能;不能;不可以
【详解】
[1][2][3]甲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是振动的,所以泡沫塑料球接触音叉会被弹起。乙图是因为右边音叉的振动,使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产生共振,然后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若是在月球上,因为甲图泡沫塑料球与音叉直接接触,所以依然能看到对应的现象,而乙图因为缺少了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不能看到对应的现象。由此可知,我们不可以用超声波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和声源
14.【答案】乒乓球被弹起;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将微小振动放大;转换法;
【详解】
(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将微小振动放大,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知识点】探究真空不能传声
15.【答案】变小;介质
【详解】
(1)[1]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
(2)[2]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从而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16.【答案】710m
【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声音传播的距离,A处距山崖的距离
答:A处距山崖的距离为710m。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17.【答案】4500m
【详解】
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由得该处海水的深度为
s=vt=1500m/s×3s=4500m
答:此处海水约有4500m深。
【知识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18.【答案】 20Hz-20000Hz ; 7500m ; 8700m
【详解】解:(1)[1]人耳能够感知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次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到。
(2)①[2]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为
由可得,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
[3]②1分钟,潜艇B行驶的路程为
因为声波频率变低,所以潜艇B是远离声呐,现在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为
答:(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2)①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7500m;
②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8700m。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