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教材】5.1透镜课时同步练习-2025-2026年人教版【2024】八年物理上学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1.下列各镜片中,属于凹透镜的中A. B. C. D.2.下列光现象中,与“日环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凸面镜成像 B. “手影”游戏C.海巿蜃楼 D.水中的“倒影”3.如图所示,位于凸透镜主光轴上某发光点P发出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复色光,当用与主光轴相垂直的毛玻璃屏从透镜附近沿主光轴方向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在屏上将依次看到( )A.红、黄、绿亮点 B.红、绿、黄亮点C.黄、红、绿亮点 D.绿、黄、红亮点4.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 )A.潜望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5.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2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1点,则该元件一定是(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无法判断6.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B.凸透镜成实像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虚像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因为光的折射,我们观察水中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浅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岸边树木在地上的影子和在水中的倒影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用电简斜向下照射水中的鱼,必须照射看到的“鱼”的下方一点才能照到真实的鱼C.若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速度将变小传播方向可能不变D.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个透镜一定是凸透镜8.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激光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移动激光或凸透镜后,光路依然正确的是( )A.B.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9.将空纯净水瓶扔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了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山林火灾。这是因为,当下雨时纯净水瓶装入水后,就相当于一个 透镜。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光线会产生 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1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过一个透镜后相交于主光轴上的点,取走透镜后,光线相交于点,则该透镜起到 (会聚发散)作用,是 透镜,由此说明,能把光线相交于一点的透镜 (一定不一定一定不)是凸透镜。11.小强做了一个使如图光路图成立的光学实验,你认为他实验时在虚线框中放入的透镜应该是 (选填“凸 透镜”或“凹透镜”),你判断的依据是折射光线相对于原传播方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主光轴。12.早在我国西汉时期成书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清代科学家郑复光根据此书的记载,亲自动手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底部微凹的锡壶,内装沸水,用壶在不太厚的冰面上来回旋转,可从冰面上取出一个光滑的冰透镜,冰透镜制成的过程中,主要是水面上冰块的一部分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该现象是要 热,让制成的这个冰透镜正对太阳光,利用它对日光的 作用,可使纸点燃。13.如图甲所示,为玻璃熔化的过程图象,由此可知,玻璃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由于玻璃透光性良好,常被用于制造透镜,如图乙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光通过透镜后再发电,该透镜是一个凸透镜,它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14.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在图中画出凸透镜及右侧焦点位置。15.小明购买了实验器材,是三个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凸透镜,但材质不同,它们分别是由玻璃、塑料、水晶制成的,小明想探究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与材料有关,请你选用合适的器材,帮助他设计探究实验。(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实验结论: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16.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在光路图中凸透镜用图a中的双箭头竖直线表示,O点为光心,F为凸透镜的焦点。图b是凸透镜在O点时物体AB的成像光路图,是物体AB经透镜所成的像。现保持物体AB的位置不变,水平向右移动凸透镜并适当调节光屏的位置,发现当凸透镜移至O时,所成的像与物体AB大小相等,如图c所示。(1)请运用作图法在图c中画出此时凸透镜的右焦点;(2)试证明物体AB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相等。17.在实验探究中,测量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分析实验结果,得到更准确的结论。小七对所学测量工具进行了归纳,请你帮他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s。(2)如下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他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1个不同点: 。(只写区别,不用具体解释)(3)今年1月22日,我省漠河破我国历史最低气温,温度降至﹣53℃。请你结合下表信息选用 (选填“水银”“酒精”)温度计可测该极值温度。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18.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学综合实践活动。(1)如图甲所示,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 ,此时看见的 (选填“是”或“不是”)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制作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 (选填“膜”或“孔”)进行观察,可以看到 、缩小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3)如图丙所示是一次日全食图片,日食现象的成因可以用 规律来解释,观测日食时用肉眼直视太阳很容易灼伤眼镜,这是因为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 镜,对光有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参考答案【知识点】透镜及其分类1.【答案】C【详解】A. 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B. 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C. 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符合题意.D. 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故选C.【知识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2.【答案】B【详解】日环食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凸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与日环食形成的原理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B.“手影”游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与日环食形成的原理相同,故B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与日环食形成的原理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D.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平面镜成像形成的,属于光的反射,与日环食形成的原理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知识点】光的色散原理及现象、凸透镜的会聚作用3.【答案】D【详解】凸透镜是玻璃制成的,同一个凸透镜,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凸透镜对其折射率不同,绿、黄、红光的波长依次增大,折射率依此减小,即绿光的焦距最小,红光的焦距最大,所以在屏上将依次看到绿、黄、红亮点,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知识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4.【答案】C【详解】AB.潜望镜是平面镜的应用,平面镜对光线既不发散也不会聚,故AB不符合题意;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C符合题意;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知识点】凹透镜的发散作用5.【答案】C【分析】【详解】由题意可知,光线通过该元件发生了折射,故应为透镜,没有光学元件光线会聚于S1点,有光学元件时光线聚于主光轴上的S2点,说明光线经过透镜后散射了一些,而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使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2点。故ABD错误,不符合题意,C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知识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6.【答案】C【详解】A.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物体大小不变,所成的虚像不变,故A错误;B.不管凸透镜成实像还是成虚像,凸透镜对光线都有会聚作用,故B错误;C.水中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而眼睛是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会看到水中的“鱼”在鱼的实际位置上方,就会觉得鱼变浅了,故C正确;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C。【知识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7.【答案】C【分析】【详解】A.岸边树木在地上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B.根据折射光路是可逆的,用手电筒斜向下照射水中的鱼,必须照射看到的“鱼”,故B错误;C.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若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速度将变小,若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则传播方向不变,故C正确;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会推迟会聚,故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个透镜不一定是凸透镜,故D错误。故选C。【知识点】作透镜的光路图8.【答案】D【详解】A.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激光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焦距为两个单位长度,且焦距不变;而A中入射光线也平行主光轴但折射光线却过四个单位长度,故A错误;B.根据光折射时光路具有可逆性,B中入射光线过焦点,折射光线应平行主光轴,而B中折射光线过另一侧焦点,故B错误;C.入射光线过圆心,传播方向不改变,而C中折射光线沿主光轴,故C错误;D.入射光线平行主光轴,折射光线过另一侧焦点,故D正确。故选D。【知识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9.【答案】 凸 ;会聚【详解】[1][2]纯净水瓶装水后,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太阳光照射时,它对光线产生会聚作用,会引起枯叶着火。【知识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10.【答案】发散;凹;不一定。【分析】根据题目中放透镜与不放透镜的会聚点位置的变化确定该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从而得到此题的答案。【详解】解:放上透镜的会聚点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更要远离透镜,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该透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可以将光线会聚于一点;但在此种情况下,会聚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也会会聚于一点,由此可知,能够使光线会聚于一点的不一定是凸透镜。故答案为:发散;凹;不一定。【知识点】凹透镜的发散作用11.【答案】 凹透镜; 远离【分析】【详解】[1][2]由图可知,经过透镜后的光线相对于原直线传播方向是远离凸透镜的主光轴的,会聚点推后,变得发散了,故该透镜为凹透镜。【知识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12.【答案】 熔化 ;吸 ;会聚【详解】[1][2]装有沸水的壶在冰面上旋转时,冰面由于吸收热量及壶对冰面摩擦做功,冰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熔化,在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3]由于壶底的微凹的,所制成的冰透镜是微凸的,即是凸透镜,所以对日光有会聚作用。【知识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13.【答案】 非晶体 ; 会聚【详解】[1]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根据图甲所示,玻璃在熔化过程温度一直在上升,没有固定不变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故玻璃属于非晶体。[2]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属于会聚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知识点】作透镜的光路图14.【答案】见详解【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作图:(1)像点是由发光点通过凸透镜会聚而形成的。(2)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详解】解:连接与主光轴相交于一点,则为凸透镜的光心,从而确定凸透镜的位置。由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则通过凸透镜的会聚后过焦点而会聚在点。则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为焦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知识点】焦点、焦距、光心15.【答案】见详解【详解】答:(1)探究需要的器材是:平行光源、光屏、光具座;(2)实验步骤:①把平行光源、玻璃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让平行光源垂直照射玻璃凸透镜,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出现最亮最小的点,由光具座上的刻度尺测出焦距f1;②用水晶凸透镜替代玻璃凸透镜重复上面的实验记录f2;③用塑料凸透镜替代水晶凸透镜重复上面的实验记录f3。(3)若实验中,测得的f1=f2=f3,则结论是凸透镜的焦距与材料无关;若f1≠f2≠f3,则结论是凸透镜的焦距与材料有关。【知识点】作透镜的光路图16.【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1)由A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最终会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会经过焦点,因此焦点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连接,由过光心的光线经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知,A、、在同一直线上。因为所以又在和中即物体AB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相等。【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时间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焦点、焦距、光心17.【答案】(1)10.0;337.5;(2)量程(分度值、缩口);(3)酒精【详解】无【知识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18.【答案】(1)烛焰、三个小孔和人眼在一条直线上;不是;(2)膜;倒立;(3)光的直线传播;凸透;会聚【详解】(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当三个小孔与烛焰、眼睛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我们就能看到后面的蜡烛,通过三个小孔看见的是蜡烛,看见的不是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2)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成倒立的实像,故人的眼睛要对着膜进行观察,会看到倒立的实像。(3)日食是月亮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日食现象的成因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不能用肉眼直接观测太阳,容易灼伤眼球。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