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正数与负数教案 课件(2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正数与负数教案 课件(2份打包)

资源简介

第1章 有理数
1.1正数与负数
《正数与负数》是青岛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起始课,作为衔接小学自然数、分数知识与初中有理数体系的关键内容,教材通过气温、收支、方位等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及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明确0作为正负数分界点的基准意义,为后续学习有理数分类、数轴等奠定基础.
1.通过生活实例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通过实例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加深学生对于正、负数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理解相反意义的量及正负数表示方法.
难点:正负数在实际情境中的灵活应用.
本章引入
下面是我国部分城市1月某天的气温预报.
观察上图,图中出现了一些负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人已经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负数.如,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以盈余为正,亏欠为负;以增产为正,减产为负.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在“方程”一章中第一次“构造”出正数、负数,并给出了正数、负数的运算法则.在本章中,我们将认识、理解负数,并将对数的认识扩充至有理数的范围,研究数的分类、表示及大小关系等.
师生活动: 教师展示“部分城市气温预报”图片,提问:“图中气温与之前学过的数有何不同?哪些是负数?”引导学生观察并列举负数(如-10℃、-19℃).随后介绍我国古代负数的应用(如《九章算术》),提问:“为什么古人要引入负数?”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如区分收支、增减等).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和数学史引入,激发学生好奇心,建立负数与生活的关联,同时渗透数学文化,体现教材的育人价值.
复习回顾
为了记录物体的个数或顺序,产生了自然数;为了表示分配、测量的结果,产生了分数和小数.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对数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入.
观察温度计,0℃下方的2℃怎么读?也是读作2℃吗?上升2℃和下降2℃有什么关系,该怎样区分它们呢?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数的发展历程.展示温度计示意图,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引出“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需求.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通过温度计这一具体工具,直观呈现相反意义的量,为引入正负数做铺垫,体现知识的连贯性.
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相反意义的量
议一议
(1)消防战士在零上70℃的火场中救援,边防战士在零下40℃的严寒天气中巡逻.
(2)小亮妈妈某一天的账户记录显示收人92元,支出63.8元.
(3)小亮从天安门出发向东骑行了4km,小莹从天安门出发向西骑行了4km.
零上的温度与零下的温度、收入的钱数与支出的钱数、向东的路程与向西的路程,它们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它们是同一属性的量,如上升9米与向东运动了7米,因为表示的运动方式不同,所以不是同一属性.
2.它们的意义相反,如收入与支出,零上与零下,向东与向西,存入与支出,上升与下降,增加与减少,运进与运出,盈利与亏损等都表示相反的意义.
师生活动:教师呈现三组实例(温度、收支、方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中的两个量有何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归纳“相反意义的量”的两个条件(同属性、意义相反).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对比和反例辨析,帮助学生抽象出“相反意义的量”的本质特征,突破“同属性”这一难点,为正负数的表示奠定基础.
活动二: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如何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用符号“+”表示;把与其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用符号“-”表示.例如,用+70℃表示零上70℃,用-40℃表示零下40℃;用+92元表示收人92元,用-63.8元表示支出63.8元;用+4km表示向东骑行4km,用-4km表示向西骑行4km.
章引言中的-5 ℃表示零下5℃,6℃表示零上6℃.
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山东省人口增长5.99%,山西省人口减少2.23%.可以用+5.99%表示山东省人口增长5.99%,用-2.23%表示山西省人口减少2.23%.
一个月内,李明体重增加1.2kg,张华体重减少0.5kg,可以用+1.2kg表示李明体重增加1.2kg,用-0.5kg表示张华体重减少0.5kg.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以温度为例,示范用“+”“-”表示零上和零下,随后让学生尝试用符号表示收支、方位等实例.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的类似例子(如体重增减、人口变化等),强化符号表征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模仿—应用”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符号化的抽象过程,理解正负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发展应用意识.
活动三:正、负数的概念
像+70,+92,+4,+5.99%这样的数叫作正数(positive number).符号“+”称为正号,读作“正”,如“+70”读作“正七十”.一般来说,“+”可以省略.
像-40,-63.8,-4,-2.23%这样的数叫作负数(negative number).符号“-”称为负号,读作“负”,如“-40”读作“负四十”.
特别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思考:0表示“没有”吗?
  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它不再简简单单的只表示没有,它具有丰富的意义,0可以表示基准,也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例如,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师生活动:教师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实例,如海拔、盈亏等引导学生识别;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正负数应用情境.学生分享生活见闻,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见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例和讨论中理解正负数概念及其实际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与合作交流能力.
应用新知
(1)神舟飞船在太空飞行时,向阳的一面舱外温度超过100℃,背阳的一面舱外温度低于-100℃.-100℃表示什么?
(2)我国“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最大升空高度高于海平面9032m,“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最深潜水深度低于海平面10909m.如果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高度,那么高于海平面9032m怎样表示?低于海平面10909m呢?
分析:在温度问题中,以0℃为基准判断零上或零下;在高度问题中,以海平面为基准判断高于或低于.
解:(1)-100℃表示零下100℃.
(2)高于海平面9032m可表示为+9032m;低于海平面10909m可表示为-10909m.
总结:准确找到每个情境中的基准,并依据规定的正负表示规则进行判断和表示.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将各数用逗号分开)
-8,4.7,+63,3.14,12%,-0.85,-200.
正数:{ 4.7,+63,3.14,12% …}
负数:{ -8,,-0.85,-200. …}
分析: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小于0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筷子是我国的传统餐具.某种筷子的长度为240mm,该产品合格的标准240mm±2mm.这里的“240 mm±2 mm”表示什么?
分析:通过分别计算基准值加上和减去波动量,得出产品合格长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完整的合格长度范围.
解:如果筷子的长度超出240mm,则超出部分不多于2mm;如果子的长度不足240mm,则不足部分不多于2mm.
总结:准确把握“±”所代表的增减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某天,小华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公路上行走,他从家里出发,向东走了300m记作+300m,那么他原路返回行走200m表示什么意思?记作什么?这时他停下来休息,休息的地方在他家的什么方向上?距离家有多远?小华共走了多少米?
分析:首先明确了以向东走为正方向,即向东走的距离用正数表示,当小华原路返回行走时,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所以向西走的距离要用负数表示.
解:返回行走200m表示向西行走200m,记作-200m.休息的地方在他家的东方,距离家100m,小华共走了500m.
总结:路程是实际走过的距离总和,与方向无关.
师生活动:教师通过神舟飞船温度、海拔高度等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正负数含义,讲解例题时强调基准判断与正负表示规则;学生参与例题分析,理解不同情境中基准的确定及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借助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正负数在具体场景中的应用,强化对“基准”和“相反意义量”的理解,提升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
说出下列叙述中正数、负数各表示什么.
(1)某家用冰箱冷藏室的温度设置为+4℃,冷冻室的温度设置为-18℃;
(2)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86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为-154.31m.
分析:在温度方面,0℃是正负温度的分界;在海拔高度方面,海平面是正负高度的分界.
解:(1)冰箱冷藏室温度设置为+4℃,表示零上4摄氏度,是高于0摄氏度的温度;冷冻室温度设置为-18℃,表示零下18摄氏度,是低于0摄氏度的温度.
(2)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86m,表示高于海平面8848.86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为-154.31m,表示低于海平面154.31米.
总结:正负数可用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用正数、负数表示下列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如果将增长记为正,那么超市零售额同比增长9.8%记作+9.8% ,同比下降0.4%记作-0.4%;
(2)如果将弹簧伸长记为正,那么弹簧伸长5cm记作+5cm,缩短3cm记作-3cm;
(3)水文站在记录水位变化时,如果将水位上升记为正,那么水位上升25cm记作+25cm,水位下降18cm记作-18 cm.
注意:有单位的最后结果要带单位.
下列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37,81,-0.005,,0,4.23,-16.3,0.618,,-11.57.
  分析:根据正数与负数的定义判断下面的数.
  解:正数:81,4.23,0.618,.
    负数:-37,-0.005,,-16.3,-11.57.
总结: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小于0的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在判断数的正负性时,对于带有正负号的数,可直接根据符号判断,对于像小数、分数等形式的数,依据其与0的大小关系判断.
限时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加正号的数是正数,加负号的数是负数;②任意一个正数,前面加上“-”,就是一个负数;③0是最小的正数;④大于0的数是正数;⑤ 字母a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A.0 B.1 C.2 D.3
分析:①加正号的数不一定是正数,如,同样,加负号的数不一定是负数,故①不正确;②正确;③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故③不正确;④正确;⑤字母a可以表示正数,也可以表示负数,但不能既是正数又是负数,故⑤不正确.故选:C.
2.某校组织学生去劳动实践基地采摘橘子,并称重、封装.一箱橘子的标准质量为2.5kg.如果用正数表示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那么:
(1)比标准质量多65g和比标准质量少30g各怎么表示?
(2)50g,-27g各表示什么意思?
分析:依据给定的标准质量和正负数表示规则,正确表示质量差异以及理解正负数所代表的实际含义.
解:(1)比标准质量多65g用+65g表示,比标准质量少30g用-30g表示;
(2)50g表示这箱橘子的质量比标准质量多50g,-27g表示这箱橘子的质量比标准质量少27g.
总结:明确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里约奥运会勇夺冠军的中国女排的平均身高为187cm,如果以平均身高为标准,超过部分记为正数,不足部分记为负数,有5名队员分别记为+10,-5,0,+7,-2,则她们的实际身高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我们知道以平均身高187cm为标准,正数表示比平均身高高,负数表示比平均身高低,0表示正好是平均身高.
解:依题意,平均身高为187cm,+10表示比平均身高高10cm,即187+10=197cm,-5表示比平均身高矮5cm,即187-5=182cm,0表示正好是平均身高197cm,+7表示比平均身高高7cm,即187+7=194cm,-2表示比平均身高矮2cm,即187-2=185cm.
故答案为:197、182、187、194、185.
总结:解题时一定要先弄清“基准”,再把数据还原成原数据.
摩托车厂本周计划每天生产250辆摩托车,由于工人实行轮休,每天上班的人数不一定相等,实际每天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的增长值如下表:
星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增减 -5 +7 -3 +4 +10 -9 -25
 
据上面的记录,问:
(1)哪几天生产的摩托车比计划量多?
(2)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多,是多少辆?
(3)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少,是多少辆?
  分析:本题围绕摩托车厂一周内每天实际生产量与计划生产量的关系展开,核心在于理解正负数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即正数表示当天实际生产量比计划量多,负数表示比计划量少.
  解:(1)星期二,星期四,星期五. (2)星期五生产的摩托车最多,是260辆.(3)星期日生产的摩托车最少,是225辆.
  总结:从解题方法上看,关键在于明确增长值正负的含义,并正确运用有理数运算规则计算实际生产量,进而通过比较解决问题.
师生活动:教师布置多样化练习任务,如判断正负数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相反量、分类正负数等,引导学生结合温度、海拔、质量等实例分析;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交流思路,通过具体问题深化对正负数概念及基准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针对性练习巩固正负数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强化学生对“相反意义量”和“基准”的掌握,提升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与逻辑思维.
归纳总结
师生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如何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回顾知识,强化学生对正负数概念、相反意义量及实际应用的整体认知,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巩固学习效果.
实践作业
利用正数和负数,协助父母记录家庭一周内的收支情况.
要求: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如收入100元,记作+100,支出80元,记作-80.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收入
支出(共24张PPT)
第1章 有理数
数学青岛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观察上图,图中出现了一些负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人已经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负数.如,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以盈余为正,亏欠为负;以增产为正,减产为负.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在“方程”一章中第一次“构造”出正数、负数,并给出了正数、负数的运算法则.
下面是我国部分城市1月某天的气温预报.
在本章中,我们将认识、理解负数,并将对数的认识扩充至有理数的范围,研究数的分类、表示及大小关系等.
1.1正数与负数
1.通过生活实例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通过实例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加深学生对于正、负数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记录物体的个数或顺序,产生了自然数;为了表示分配、测量的结果,产生了分数和小数.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对数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入.
观察温度计,0℃下方的2℃怎么读 也是读作2℃吗 上升2℃和下降2℃有什么关系,该怎样区分它们呢?
活动一:认识相反意义的量
(1)消防战士在零上70℃的火场中救援,边防战士在零下40℃的严寒天气中巡逻.
(2)小亮妈妈某一天的账户记录显示收人92元,支出63.8元.
(3)小亮从天安门出发向东骑行了4km,小莹从天安门出发向西骑行了4km.
零上的温度与零下的温度、收入的钱数与支出的钱数、向东的路程与向西的路程,它们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活动一:认识相反意义的量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它们是同一属性的量,如上升9米与向东运动了7米,因为表示的运动方式不同,所以不是同一属性.
2.它们的意义相反,如收入与支出,零上与零下,向东与向西,存入与支出,上升与下降,增加与减少,运进与运出,盈利与亏损等都表示相反的意义.
活动二: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如何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用符号“+”表示;把与其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用符号“-”表示.例如,用+70℃表示零上70℃,用-40℃表示零下40℃;用+92元表示收人92元,用-63.8元表示支出63.8元;用+4km表示向东骑行4km,用-4km表示向西骑行4km.
章引言中的-5 ℃表示零下5℃,6℃表示零上6℃.
活动二: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山东省人口增长5.99%,山西省人口减少2.23%.可以用+5.99%表示山东省人口增长5.99%,用-2.23%表示山西省人口减少2.23%.
一个月内,李明体重增加1.2kg,张华体重减少0.5kg,可以用+1.2kg表示李明体重增加1.2kg,用-0.5kg表示张华体重减少0.5kg.
像+70,+92,+4,+5.99%这样的数叫作正数(positive number).符号“+”称为正号,读作“正”,如“+70”读作“正七十”.一般来说,“+”可以省略.
像-40,-63.8,-4,-2.23%这样的数叫作负数(negative number).
符号“-”称为负号,读作“负”,如“-40”读作“负四十”.
特别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思考:0表示“没有”吗?
活动三:正、负数的概念
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它不再简简单单的只表示没有,它具有丰富的意义,0可以表示基准,也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例如,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准确找到每个情境中的基准,并依据规定的正负表示规则进行判断和表示.
在温度问题中,以0℃为基准判断零上或零下;在高度问题中,以海平面为基准判断高于或低于.
解:(1)-100℃表示零下100℃.
(2)高于海平面9032m可表示为+9032m;低于海平面10909m可表示为-10909m.
教材
例题
分析
总结
经典例题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将各数用逗号分开):
4.7,+63,3.14,12%
-8,-0.85,-200
分析
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小于0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准确把握正数和负数与0的大小关系.
教材
例题
总结
准确把握“±”所代表的增减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解:如果筷子的长度超出240mm,则超出部分不多于2mm;如果子的长度不足240mm,则不足部分不多于2mm.
分析
通过分别计算基准值加上和减去波动量,得出产品合格长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完整的合格长度范围.
经典例题
某天,小华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公路上行走,他从家里出发,向东走了300m记作+300m,那么他原路返回行走200m表示什么意思 记作什么 这时他停下来休息,休息的地方在他家的什么方向上 距离家有多远 小华共走了多少米
解:返回行走200m表示向西行走200m,记作-200m.休息的地方在他家的东方,距离家100m,小华共走了500m.
首先明确了以向东走为正方向,即向东走的距离用正数表示,当小华原路返回行走时,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所以向西走的距离要用负数表示.
总结
路程是实际走过的距离总和,与方向无关.
分析
教材
练习
1.说出下列叙述中正数、负数各表示什么.
(1)某家用冰箱冷藏室的温度设置为+4℃,冷冻室的温度设置为-18℃;
(2)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86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为-154.31m.
在温度方面,0℃是正负温度的分界;在海拔高度方面,海平面是正负高度的分界.
正负数可用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解:(1)冰箱冷藏室温度设置为+4℃,表示零上4摄氏度,是高于0摄氏度的温度;冷冻室温度设置为-18℃,表示零下18摄氏度,是低于0摄氏度的温度.
(2)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86m,表示高于海平面8848.86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为-154.31m,表示低于海平面154.31米.
分析
总结
2.用正数、负数表示下列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如果将增长记为正,那么超市零售额同比增长9.8%记作 ,同比下降0.4%记作 ;
(2)如果将弹簧伸长记为正,那么弹簧伸长5cm记作 ,缩短3cm记作 ;
(3)水文站在记录水位变化时,如果将水位上升记为正,那么水位上升25cm记作 cm,水位下降18cm记作 cm.
教材
练习
+9.8%
-0.4%
+5cm
-3cm
+25
-18
注意
有单位的最后结果要带单位.
根据正数与负数的定义判断下面的数.
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小于0的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在判断数的正负性时,对于带有正负号的数,可直接根据符号判断,对于像小数、分数等形式的数,依据其与0的大小关系判断.
教材
练习
分析
总结
3 下列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限时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加正号的数是正数,加负号的数是负数;②任意一个正数,前面加上“-”,就是一个负数;③0是最小的正数;④大于0的数是正数;⑤ 字母a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A.0 B.1 C.2 D.3
C
分析
2.某校组织学生去劳动实践基地采摘橘子,并称重、封装.一箱橘子的标准质量为2.5kg.如果用正数表示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那么:
(1)比标准质量多65g和比标准质量少30g各怎么表示?
(2)50g,-27g各表示什么意思?
解:(1)比标准质量多65g用+65g表示,比标准质量少30g用-30g表示;
(2)50g表示这箱橘子的质量比标准质量多50g,-27g表示这箱橘子的质量比标准质量少27g.
依据给定的标准质量和正负数表示规则,正确表示质量差异以及理解正负数所代表的实际含义.
明确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分析
总结
限时训练
解:依题意,平均身高为187cm,+10表示比平均身高高10cm,即187+10=197cm,-5表示比平均身高矮5cm,即187-5=182cm,0表示正好是平均身高197cm,+7表示比平均身高高7cm,即187+7=194cm,-2表示比平均身高矮2cm,即187-2=185cm.
我们知道以平均身高187cm为标准,正数表示比平均身高高,负数表示比平均身高低,0表示正好是平均身高.
解题时一定要先弄清“基准”,再把数据还原成原数据.
3.里约奥运会勇夺冠军的中国女排的平均身高为187cm,如果以平均身高为标准,超过部分记为正数,不足部分记为负数,有5名队员分别记为+10,-5,0,+7,-2,则她们的实际身高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7、182、187、194、185
分析
总结
限时训练
4.摩托车厂本周计划每天生产250辆摩托车,由于工人实行轮休,每天上班的人数不一定相等,实际每天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的增长值如下表:
星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增减 -5 +7 -3 +4 +10 -9 -25
据上面的记录,问:
(1)哪几天生产的摩托车比计划量多
(2)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多,是多少辆
(3)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少,是多少辆
限时训练
本题围绕摩托车厂一周内每天实际生产量与计划生产量的关系展开,即正数表示当天实际生产量比计划量多,负数表示比计划量少.
4.摩托车厂本周计划每天生产250辆摩托车,由于工人实行轮休,每天上班的人数不一定相等,实际每天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的增长值如下表:
星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增减 -5 +7 -3 +4 +10 -9 -25
解:(1)星期二,星期四,星期五. (2)星期五生产的摩托车最多,是260辆.(3)星期日生产的摩托车最少,是225辆.
从解题方法上看,关键在于明确增长值正负的含义,并正确运用有理数运算规则计算实际生产量,进而通过比较解决问题.
分析
总结
限时训练
相反意义的量
正数与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像+70,+92,+4,+5.99%这样的数叫作正数.
像-40,-63.8,-4,-2.23%这样的数叫作负数.
知识点1相交线
属性相同,表示的意义却相反的量叫作相反意义的量.
正数与负数
利用正数和负数,协助父母记录家庭一周内的收支情况.
  要求: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如收入100元,
记作+100,支出80元,记作-80.
实践作业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收入
支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