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教材】专题:物态变化综合课时同步练习-2025-2026年人教版【2024】八年物理上学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1.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B.用手沾些水去拿出笼的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C.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白雾”就是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液滴D.冬天吃火锅时,火锅上“热气”腾腾,火锅上的“热气”就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2.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B. 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都是吸热的;C. 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D. 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3.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A.“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4.如图所示,下列物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甲图中,壶口冒出的“白气”B.乙图中,北方冬天植物上的雾凇C.丙图中,夏天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D.丁图中,铁矿熔化成了铁水5.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A.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B.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C.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D.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6.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冰冻的河面消融 B.温泉上的“白气”C.树叶上的水珠 D.窗户上的冰花7.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描述的情景中都涉及物态变化过程,其中吸热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 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秋天,枝头挂上白霜 D.严冬,屋檐下的冰柱8.根据图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物质 凝固点/oC 沸点/oC酒精 -117 78水银 -39 357铅 328 1740A.80℃的酒精是液态B.-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C.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来测量液体D.铅的凝固点是-328℃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9.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其中小水珠是水蒸气 形成的,冰花是水蒸气 形成的,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 (选填“室内”或“室外”)一侧。10.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是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要放热,空气温度低时,才能使水蒸气放热,所以霜冻前空气温度一定很低,这就是“霜前冷”的现象。下雪后,雪要 (物态变化),要从周围空气中 热量,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感到雪后寒。11.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一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雪后寒”是因为雪在熔化过程中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12.PM2.5是漂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某方案提出:利用大型鼓风机向空中喷射大量水滴,吸附空气中的PM2.5下落至地面.但专家认为该方案欠妥:盛夏,喷射出的水滴还未落地就已 成水蒸气;寒冬,喷射出的水滴很快 成冰粒,危及道路安全.13.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罐装饮料请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饮料壁上有一些小水珠。(1)饮料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2)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 ;(3)下面事例与(1)中属同种现象的是 。(填字母代号)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 B.落到地上的雪化成水C.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D.夏天的清晨,河面上会出现雾气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14.体育比赛中,有时候运动员突然受伤,医护人员在实施急救时,常常会对着受伤部位喷一种雾状的药剂,如图所示。运动员如果伤得不太重,经过这种紧急救治,往往能重返赛场,坚持比赛。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神奇的药剂?为什么能对伤痛产生这么大的效果?原来,这是一种叫作氯乙烷()的有机物,它的沸点只有12.5,所以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通常它以液态形式被储存在压强较大的金属罐中。在喷出来的一刹那,压强减小且由于接触到温暖的皮肤,氮乙烷立刻变成气体,由液体变成气体的氯乙烷从运动员受伤部位的皮肤上吸收了大量热量,使受伤的部位温度迅速降低,神经被麻痹,于是疼痛就迅速缓解了,到比赛结束以后,运动员还要接受正式的治疗。(1)氯乙烷在常温常压下的存在形式是 态。储存在金属罐中的氯乙烷是 态;(2)氯乙烷喷到运动员受伤的部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在这个过程中氯乙烷从皮肤上 大量热量。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空气能热水器我们把温度较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称为内能,空气能热水器(图甲)是吸收空气的内能来制造热水的装置,其耗能约为电热水器的四分之一。空气能属于可再生的新能源,拥有先天的节能环保的优势。图乙是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它主要由储水箱、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等部件组成,制冷剂在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之间循环过程与我们所熟悉的电冰箱的制冷循环过程相同,其工作过程如下:A.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迅速 ,并从空气中吸收热能;B.制冷剂经过蒸发器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气进入冷凝器;C.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将内能传递给冷水后蒸气发生 。制冷剂依此不断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不断上升。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给短文中的①、②两处补写上适当的物态变化;(2)在循环过程中,制冷剂流经部件 时从空气中吸收热量;A.毛细管 B.冷凝器 C.压缩机 D.蒸发器(3)在循环过程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在冷凝器中通过 方法使气体液化;(4)制冷剂在工作循环过程中,将 中的内能不断地“搬运”至 中;(5)由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管中的“制冷剂”应具有沸点较 (高/低)的物理性质。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16.阅读短文变频空调的节能原理传统空调压缩机依靠其不断地“开”、“停”来调整室内温度,其一开一停之间容易造成室温忽冷忽热,并消耗较多电能,变频空调则依靠控制压缩机转速的快慢达到控制室温的目的,不但电能消耗少,而且室温波动小,舒适度大大提高。变频空调可根据环境温度自动选择制热、制冷和除湿运转方式,并在低转速、低能耗状态下,以较小的功率维持设定的温度,实现了高效、快速、节能和舒适控温的效果,采用了变频技术的智能变频集中式空调则集中了家用空调和中央空调的优点,可使中央空调的耗能降低30%至80%,成为近几年商用建筑的首选。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面问题:(1)空调机的制冷原理是:在室内,制冷液由于 吸收热量,而在室外则由于 放出热量,从而把室内的热量转移到室外,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以上两空均填写合适的物态变化)(2)在空调机制冷的过程中,压缩机的作用是 。(3)传统空调压缩机依靠其不断地“开”、“停”来调整室内温度,变频空调则依靠控制压缩机的 实现了高效、快速、节能和舒适控温效果。(4)根据自己的理解,空调是利用热敏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通过 作为电路的开关达到自动控制电路通断的目的。17.你也许注意过,天气预报中常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试说明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不一定带来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18.图中箭头表示水的物三态变化方向. (1)请根据箭头方向在图中的方框内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 )(2)在水的三态变化中放热的:参考答案【知识点】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的判断与应用1.【答案】D【详解】A.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时从人体吸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收了一部分热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火锅沸腾时会冒“热气”,是火锅内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答案】C。【解析】A.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A错误;B.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B错误;CD.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的露珠和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的“白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C正确,D错误。故选C。【知识点】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的判断与应用3.【答案】C【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详解】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错误;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错误;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正确;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错误。故选:C。【知识点】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的判断与应用4.【答案】D【详解】A.壶口附近的“白气”是壶中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B.北方的冬天,植物上的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铁矿熔化成铁水是熔化,熔化过程中吸热,故D符合题意。故选D。【知识点】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的判断与应用5.【答案】C【详解】A.撒盐是为了降低冰雪的熔点,使雪更容易熔化,故A错误;B.洒水时,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汽化吸热,故B错误;C.“白气”不是气,而是水蒸气液化所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D.窗花是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成了固态,属凝华现象,故D错误;应选C。【知识点】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的判断与应用6.【答案】D【详解】A.冰冻的河面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温泉上的“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C.树叶上的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不符合题意;D.窗户上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符合题意。故选D。【知识点】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的判断与应用7.【答案】A【详解】A.春天,冰雪融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B.夏天,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秋天,枝头挂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严冬,屋檐下的冰柱是由水凝固而成的,凝固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知识点】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的判断与应用8.【答案】B【详解】A.由图表可知,酒精的沸点是78℃,所以80℃的酒精是气态,故A错误;B.水银的熔点是-39℃,水银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B正确;C.水银的熔点是-39℃,当气温接近-50℃时,水银已经凝固了,因此不能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故C错误;D.铅的熔点是328℃,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所以铅的凝固点也是328℃,故D错误。故选B。【知识点】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的判断与应用9.【答案】 液化; 凝华; 室内【详解】[1]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附着在玻璃内表面液化形成的小水滴。[2][3]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这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非常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即窗玻璃的室内一侧凝华形成小冰晶。【知识点】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的判断与应用10.【答案】凝华;熔化;吸收;【详解】[1]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是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要放热,空气温度低时,才能使水蒸气放热,所以霜冻前空气温度一定很低,这就是“霜前冷”的现象。[2][3]下雪后,雪要熔化,为吸热过程,所以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感到雪后寒。【知识点】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的判断与应用11.【答案】吸收【详解】雪后寒是因为雪熔化时,要从周围空气中吸热,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知识点】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的判断与应用12.【答案】汽化;凝固;【分析】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据此即可解答.【详解】根据题意知道,盛夏,由于气温较高,喷射出的水滴变为水蒸气,即会发生了汽化现象;寒冬季节,由于气温较低,喷射出的水滴很快变为冰粒,即发生凝固现象,危及道路安全.【知识点】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的判断与应用13.【答案】液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详解】(1)饮料壁上有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壁液化成的小水珠。(2)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饮料壁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纸杯上。(3)A.固态的冰块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固态的雪化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的冰直接变为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河面出现的雾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变为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知识点】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的判断与应用14.【答案】 气 液 汽化 吸收【详解】(1)[1]由题意知,常温常压下的氯乙烷是气态。[2]氯乙烷被压缩体积后液化,变成液态,可储存在金属罐中。(2)[3][4]氯乙烷喷出来后,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时从皮肤上吸收大量热量。【知识点】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的判断与应用15.【答案】 汽化; 液化 ; D ;降低温度 ; 空气 ; 水 ; 低【详解】(1)[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由短文内容可知,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迅速汽化,并从空气中吸收热能。[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由短文内容可知,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将内能传递给冷水后蒸气发生液化。制冷剂依此不断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不断上升。(2)[3]液态制冷剂经过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迅速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并从空气中吸收热能,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4]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将热能传递给冷水并发生液化,即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气体液化。(4)[5][6]由短文内容可知,空气能热水器是吸收空气的热能,并传给水从而来制造热水。(5)[7]冷凝剂要求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所以应具有的主要物理性质是沸点低。【知识点】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的判断与应用16.【答案】 汽化 液化 将制冷剂由气体液化为液体 转速的快慢 热敏电阻【详解】(1)[1][2]空调器的基本原理为:制冷时在室内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从室内带走热量,制冷剂到室外时液化放热,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这样的过程制冷剂将热量从室内转移到了室外,达到了制冷的目的,制热时相反。(2)[3]空调系统中要将制冷剂由气态液化为液态,要通过压缩体积方式,所以在空调机中有压缩机,其作用就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将制冷剂由气体液化为液体。(3)[4]根据题意:变频空调则依靠控制压缩机的转速即功率的大小,实现了高效、快速、节能和舒适控温效果。(4)[5]热敏电阻有根据温度的高低自动调节电阻大小的作用,所以可以通过热敏电阻作为电路的开关达到自动控制空调电路通断及电流大小的目的。【知识点】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的判断与应用17.【答案】这是因为水的状态转化是需要~定条件的,水蒸气只有在遇到冷空气时,才能被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降雨【详解】暖湿气流中携带的水分是气态的水蒸气,水蒸气不能液化形成小水珠就不会降落下来形成雨;水蒸气与冷空气相遇,降低了暖湿气流的温度,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遇冷才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降雨.点睛:水蒸气液化遇冷才能液化,掌握这一点问题不难解决.【知识点】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的判断与应用18.【答案】 凝固 液化 凝华【详解】(1)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由图可知,像冰变为水那样,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熔化是吸热过程;像水变为冰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凝固是放热过程;像水变为水蒸气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熔化是吸热过程;像水蒸气变为水那样,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像冰变为水蒸气那样,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像水蒸气变为冰那样,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凝华是放热过程; (2)在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点睛】首先明确六种状态变化的名称: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水的循环过程实际就是水不断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结合水的物态变化以及放热和吸热情况分析解答.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