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江门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江门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广东省江门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5五下·江门期中)桥梁出现裂缝一定是因为受到了过大的压力,和材料的老化没有关系。(  )
2.(2025五下·江门期中)对桥梁进行定期检查,只能发现表面的问题,对于内部结构的隐患无法察觉。(  )
3.(2025五下·江门期中)生锈的钢铁结构桥梁,其承重能力不会受到影响。(  )
4.(2025五下·江门期中)桥梁周边的地质变化不会导致桥梁出现病害。(  )
5.(2025五下·江门期中)在桥梁设计时,只要考虑美观,不用过多在意其坚固性和耐久性。(  )
6.(2025五下·江门期中)使用质量不达标的建筑材料,可能会让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  )
7.(2025五下·江门期中)桥梁受到的振动和冲击力不会对其结构造成损伤。(  )
8.(2025五下·江门期中)微生物都对人体有害,是导致人生病的罪魁祸首。(  )
9.(2025五下·江门期中)所有的细菌都能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被清晰观察到。(  )
10.(2025五下·江门期中)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它不属于微观生命。(  )
11.(2025五下·江门期中)真菌只能通过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获取营养。(  )
12.(2025五下·江门期中)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微生物图像和它们实际的样子是完全一样的。(  )
13.(2025五下·江门期中)酸奶中的乳酸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  )
14.(2025五下·江门期中)高温可以杀死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  )
15.(2025五下·江门期中)土壤中不存在微生物,只有动植物的残体。(  )
16.(2025五下·江门期中)只要保持环境干燥,就不会有任何微生物存在。(  )
17.(2025五下·江门期中)抗生素可以杀死所有的微生物,治疗各种疾病。(  )
18.(2025五下·江门期中)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都非常慢,所以很难大量滋生。(  )
19.(2025五下·江门期中)制作泡菜利用的是微生物发酵的原理。(  )
20.(2025五下·江门期中)研究微观生命世界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实际意义。(  )
21.(2025五下·江门期中)下列桥梁中,(  )属于梁桥。
A.赵州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卢沟桥
22.(2025五下·江门期中)桥梁的基本结构一般不包括(  )。
A.桥墩 B.桥面 C.灯塔
23.(2025五下·江门期中)悬索桥主要是依靠(  )来承受荷载的。
A.缆索 B.拱 C.梁
24.(2025五下·江门期中)在建造桥梁模型时,以下哪种材料适合用来制作桥墩(  )。
A.吸管 B.筷子 C.皱纹纸
25.(2025五下·江门期中)桥梁的跨度是指(  )。
A.桥梁的长度 B.桥墩之间的距离 C.桥面的宽度
26.(2025五下·江门期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  )形状的。
A.圆形 B.方形 C.不规则
27.(2025五下·江门期中)下列微生物中,(  )是细菌。
A.酵母菌 B.大肠杆菌 C.青霉菌
28.(2025五下·江门期中)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在载玻片上滴一滴(  )。
A.清水 B.盐水 C.碘酒
29.(2025五下·江门期中)细胞的发现者是(  )。
A.列文虎克 B.罗伯特·胡克 C.巴斯德
30.(2025五下·江门期中)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  )的角色。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31.(2025五下·江门期中)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应该(  )。
A.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
B.先用高倍镜,再用低倍镜
C.直接用高倍镜
32.(2025五下·江门期中)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B.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
C.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
33.(2025五下·江门期中)病毒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  )。
A.病毒比细菌小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C.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34.(2025五下·江门期中)在观察草履虫时,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我们可以在载玻片上放(  )。
A.棉花纤维 B.盐粒 C.糖粒
35.(2025五下·江门期中)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叶绿体 C.细胞膜
36.(2025五下·江门期中)下列哪种环境中微生物比较多(  )。
A.干净的教室 B.潮湿的土壤 C.干燥的沙漠
37.(2025五下·江门期中)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38.(2025五下·江门期中)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
A.正像 B.倒像 C.虚像
39.(2025五下·江门期中)巴斯德的主要贡献是(  )。
A.发现了细胞 B.发明了显微镜 C.提出了巴氏消毒法
40.(2025五下·江门期中)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B.微生物都生活在水中
C.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生产食品
41.(2025五下·江门期中)探究不同桥梁结构的承重能力
   →   →   →   →   
A.分别用拱桥模型和斜拉桥模型替换平板桥模型,重复步骤C,记录相应数据。
B.分析三种桥梁模型承载小砝码数量的数据,讨论不同桥梁结构对承重能力的影响。
C.逐个往平板桥模型上添加小砝码,观察并记录平板桥倒塌时所承载的小砝码数量。
D.准备相同规格的吸管、胶带、剪刀等材料,制作平板桥、拱桥、斜拉桥三种桥梁模型,以及若干相同质量的小砝码。
E.将平板桥模型放置在两个间距固定的支撑物上。
42.(2025五下·江门期中)探究不同营养物质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   →   →   →   
A.准备若干个相同的培养皿、含有不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如葡萄糖培养基、蛋白质培养基、脂肪培养基)、滴管、含有大肠杆菌的菌液。
B.每隔12小时,观察并记录不同培养基上细菌菌落的数量、大小等生长情况。
C.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设置适宜温度(如37℃)进行培养。
D.用滴管在每个培养皿的培养基上滴入等量的大肠杆菌菌液。
E.对比不同营养物质培养基上细菌的生长数据,总结营养物质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桥梁裂缝的成因具有多样性,并非仅由过大压力导致,材料老化是重要诱因之一。以混凝土桥梁为例,随着使用时间增长,混凝土会因碳化反应使性能降低,失去对钢筋的保护作用,钢筋锈蚀后体积膨胀,会撑裂混凝土表面;同时,混凝土自身也可能因干缩、冻融循环等发生老化,逐渐出现裂缝。钢结构桥梁中,钢材长期受湿度、温度变化及腐蚀性介质影响,会产生疲劳老化,进而形成裂缝。
2.【答案】正确
【知识点】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现代桥梁定期检查可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发现内部结构隐患,并非仅能察觉表面问题。例如,超声波检测能穿透混凝土,探测内部空洞、裂缝或钢筋锈蚀情况;雷达扫描可对桥面铺装层及结构内部进行无损探测,识别脱空、分层等缺陷;应力波技术能评估构件内部完整性。此外,还有回弹法、钻芯取样等方法,可深入分析材料强度与内部损伤。
3.【答案】错误
【知识点】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生锈会显著降低钢铁结构桥梁的承重能力。钢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会形成疏松的铁锈。铁锈体积比原金属大,会导致钢材表面剥落,有效截面积减小,直接削弱结构的承载能力。同时,铁锈质地脆弱,无法传递应力,使钢材受力时容易在锈蚀部位产生应力集中,加速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4.【答案】错误
【知识点】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桥梁周边的地质变化是导致桥梁病害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桥梁基础下方若发生地基沉降、不均匀下陷,会使桥梁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导致梁体开裂、支座错位甚至桥面变形;地质断层活动可能直接引发桥梁基础位移,破坏结构整体性;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的地面沉降,会改变桥梁的受力状态,引发墩台倾斜等问题。此外,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还可能直接冲击桥梁结构,造成更严重的损坏。
5.【答案】错误
【知识点】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桥梁设计需兼顾美观、坚固性与耐久性,其中坚固性和耐久性是核心前提。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首要功能是安全承载荷载,若忽视坚固性,可能因结构强度不足导致坍塌;耐久性不足则会使桥梁在自然环境和荷载作用下快速老化,缩短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和安全风险。美观设计应建立在结构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脱离坚固性和耐久性的美观毫无实际意义。历史上不乏因过度追求形式而忽视结构安全导致的工程事故,因此该说法错误。
6.【答案】正确
【知识点】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使用质量不达标的建筑材料会直接威胁桥梁安全,极易引发严重问题。例如,强度不足的混凝土可能导致结构承载力下降,出现早期开裂;劣质钢筋的屈服强度和韧性不达标,会在荷载作用下提前变形或断裂;不合格的防水材料会加速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缩短桥梁寿命。这些材料缺陷会从根本上削弱结构稳定性,可能引发桥面塌陷、支座失效甚至整体垮塌等严重事故。因此,材料质量是桥梁安全的基础,该说法正确。
7.【答案】错误
【知识点】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桥梁受到的振动和冲击力会对结构造成累积损伤。车辆行驶、强风等产生的振动,会使桥梁构件长期处于交变应力状态,引发材料疲劳,导致裂缝逐渐扩展;突发冲击力(如车辆超载冲击、船舶碰撞)则可能直接造成局部结构变形、连接件松动甚至断裂。例如,桥墩受反复冲击可能导致基础松动,梁体振动过大会加剧支座磨损。这些损伤若未及时处理,会逐步削弱结构整体性,最终影响桥梁安全。因此该说法错误。
8.【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微生物并非都对人体有害。自然界中多数微生物与人类共生,甚至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人体肠道内的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能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并抑制有害菌繁殖;皮肤上的某些微生物可维持皮肤微生态平衡,抵御病原体入侵。只有少数微生物(如结核杆菌、新冠病毒)是致病菌,会导致疾病。将所有微生物视为 “致病罪魁祸首”,忽略了其有益作用,因此该说法错误。
9.【答案】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通常在 200 纳米左右,这意味着它对直径大于 200 纳米的物体才能形成清晰影像。但细菌的大小差异显著,多数细菌直径在 0.5-5 微米之间,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但部分特殊细菌(如支原体)直径仅 0.1-0.3 微米,接近或低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难以清晰呈现其结构。此外,细菌本身多为透明体,若未经过染色处理,与背景对比度极低,即便尺寸达标也难以观察。而电子显微镜凭借更高分辨率,才能清晰显示这些微小或结构精细的细菌。因此,并非所有细菌都能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被清晰观察到,该说法错误。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病毒虽无细胞结构,但仍属于微观生命。判断是否为生命需结合其基本特征:病毒能传递遗传信息,可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具备生命的核心特征 —— 自我复制和进化能力。从尺度看,病毒直径多为 20-300 纳米,属于微观范畴。尽管它不能独立完成代谢,需依赖宿主存活,但生物学上仍将其归为特殊的微观生命形式。因此,“不属于微观生命” 的说法错误。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真菌的营养获取方式多样,并非只能寄生。多数真菌是腐生型,通过分解动植物遗体、排泄物等有机物获取营养,如蘑菇分解腐木、酵母菌分解糖类;部分真菌为共生型,与其他生物互利共生,例如地衣是真菌与藻类的共生体,真菌为藻类提供保护,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只有少数真菌是寄生型(如引起脚气的真菌),依赖宿主生存。因此 “只能通过寄生获取营养” 的说法错误。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下的微生物图像与实际样子并非完全一致。首先,显微镜成像会受光学原理影响,如普通光学显微镜可能产生畸变,电子显微镜的真空环境也会改变微生物的自然状态。其次,观察前的处理步骤(如染色、固定)会改变微生物的原有形态和颜色 —— 例如染色剂可能使细胞结构着色加深,固定剂可能导致细胞收缩。此外,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限制,也可能无法完全呈现微生物的细微结构。因此,显微镜下的图像是经过技术处理和设备解析的结果,并非其真实原貌。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酸奶中的乳酸菌是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能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为乳酸,有助于乳糖不耐受人群消化吸收;同时,它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繁殖,促进肠道健康。此外,乳酸菌还能合成维生素B族等营养物质,增强人体免疫力。这些功能使其被广泛认定为益生菌,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该说法正确。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高温虽能杀灭多数微生物,但无法杀死所有微生物,尤其是细菌芽孢。细菌芽孢是某些细菌在恶劣环境中形成的休眠体,其外壳厚实且含特殊物质,对高温、干燥等具有极强抵抗力。普通煮沸(100℃)难以破坏芽孢结构,需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才能彻底杀灭。若高温强度或持续时间不足,芽孢可存活并在适宜环境中复苏。因此 “高温可以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 的说法错误。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土壤中存在大量微生物,是微生物的重要栖息地。1克肥沃土壤中可含有数亿至数十亿个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等。这些微生物参与土壤中动植物残体的分解,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如氮、磷等),促进物质循环和土壤肥力形成。动植物残体只是土壤成分之一,微生物与之共同构成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因此 “土壤中不存在微生物” 的说法错误。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保持环境干燥虽能抑制多数微生物生长,但无法完全消除所有微生物。某些微生物(如耐旱霉菌、放线菌的孢子)可在干燥环境中形成休眠体,通过降低代谢活动长期存活。例如沙漠土壤中仍存在抗干旱的微生物,食品干燥后也可能残留少量耐干燥的微生物孢子。干燥只是减少微生物活性,而非使其完全消失。因此 “只要干燥就不会有任何微生物” 的说法错误。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抗生素不能杀死所有微生物,也无法治疗各种疾病。抗生素主要针对细菌起作用(如抑制细胞壁合成、干扰代谢等),对病毒(如流感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无效。此外,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其难以被杀灭。同时,抗生素仅能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对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压)或病毒感染(如感冒)毫无作用。因此该说法错误。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并非都很慢,多数微生物繁殖极快。例如细菌在适宜环境中(如温度适宜、营养充足),约 20-30 分钟就能繁殖一次,1 个细菌一天内可繁殖出数亿个后代,极易大量滋生。只有在营养匮乏、环境恶劣(如低温、高温)时,微生物繁殖才会受抑制。“繁殖速度都非常慢” 的表述不符合事实,因此该说法错误。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制作泡菜的核心原理是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蔬菜表面天然存在的乳酸菌(如乳杆菌)在无氧环境下,将蔬菜中的糖类分解为乳酸,使泡菜具有酸味并抑制腐败菌生长。这一发酵过程不仅改变蔬菜风味,还能延长保存时间,是典型的微生物转化应用。因此该说法正确。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研究微观生命世界对日常生活有重要实际意义。例如,利用微生物发酵可制作酸奶、面包等食品;研发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通过微生物分解处理污水;疫苗研制依赖对病毒的研究以预防疾病。此外,了解微生物特性能帮助我们保鲜食物、控制传染病传播。这些应用都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因此该说法错误。
21.【答案】B
【知识点】桥梁的种类
【解析】【分析】梁桥的主要承重结构是梁体,通过支座支撑在桥墩上,依靠梁的抗弯能力承重。南京长江大桥的正桥为铁路公路两用钢桁梁桥,其承重结构为钢梁,符合梁桥的特征。赵州桥是空腹式石拱桥,利用拱圈承重;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属于拱桥范畴。二者均以拱作为主要承重结构,不属于梁桥。因此正确答案为 B。
22.【答案】C
【知识点】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桥梁的基本结构是实现跨越功能的核心部分,包括桥墩、桥面,此外还有桥台、梁体等。而灯塔是辅助设施,主要用于导航或照明,并非所有桥梁都必需,也不属于桥梁实现基本跨越功能的结构组成。因此 “灯塔” 不包含在基本结构中,答案为 C。
23.【答案】A
【知识点】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悬索桥的核心承重结构是缆索(主缆),它通过两端的锚碇固定,将桥面的荷载传递到锚碇和桥塔。桥面通过吊杆悬挂在缆索上,缆索承受拉力并传递荷载,这是悬索桥的标志性受力特征。拱是拱桥的主要承重结构,梁是梁桥的核心承重部件,均与悬索桥的受力原理不符。因此正确答案为 A。
24.【答案】B
【知识点】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桥墩需要具备一定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筷子材质较坚硬,结构挺直,能较好承受垂直压力,适合模拟桥墩的支撑功能。吸管质地较软,纵向承重能力弱;皱纹纸轻薄易变形,无法承担荷载。二者均不适合制作需要承重的桥墩。因此正确答案为B。
25.【答案】B
【知识点】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跨度是桥梁设计中的核心参数,特指相邻两个桥墩(或桥台与桥墩)之间的水平距离,直接影响桥梁的受力结构和建造难度。桥梁的长度是指桥梁两端之间的总距离,桥面宽度是桥面横向尺寸,均与跨度定义不符。因此正确答案为B。
26.【答案】B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壁对细胞起支撑和保护作用,使细胞形态相对固定。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多呈现为近似方形或长方形的规则形状,排列紧密,这是其细胞壁结构和排列方式决定的。圆形常见于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不规则不符合洋葱表皮细胞的典型形态。因此正确答案为 B。
27.【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无成形细胞核。大肠杆菌是典型的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等结构,符合细菌的特征。酵母菌和青霉菌均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和复杂细胞器,与细菌的生物分类和结构特征不同。因此正确答案为 B。
28.【答案】A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保护,清水可维持细胞的充盈状态,便于观察细胞结构。盐水会导致细胞失水皱缩,影响观察;碘酒是染色剂,用于后续染色步骤,而非初始滴加液体。因此正确答案为A。
29.【答案】B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时,发现其由许多蜂窝状小室构成,将这些小室命名为 “细胞”,成为细胞的发现者。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活细胞(如细菌),但未命名 “细胞”;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奠基人,与细胞发现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B。
30.【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微生物中,多数细菌、真菌等能将动植物遗体、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供生产者重新利用,这一过程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因此它们主要扮演分解者角色。生产者多为绿色植物等自养生物,消费者是依赖其他生物获取能量的生物(如动物),均不符合微生物的主要生态角色。故正确答案为 C。
31.【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观察时,低倍镜视野范围大、视野亮,便于快速找到观察目标并初步定位。先用低倍镜调焦至物像清晰后,将需重点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进一步放大观察细节。若直接用高倍镜,由于视野范围小、视野暗,很难快速找到目标,且高倍镜镜头距装片近,易压坏装片或损坏镜头。因此正确操作是先低倍后高倍,答案为A。
32.【答案】B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不同细胞形态各异,如红细胞呈圆盘状利于运输氧气,肌肉细胞呈纤维状利于收缩,体现了形态与功能的统一。但并非所有细胞都有细胞核:原核生物(如细菌)的细胞无成形细胞核,只有拟核;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也无细胞核。因此 “所有细胞都有细胞核” 的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
33.【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病毒与细菌的核心区别在于结构: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等),属于原核生物;而病毒无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无法独立完成生命活动。选项 A(病毒更小)是二者的大小差异,但非本质区别;选项 C(病毒不能独立生活)是病毒的特性,但部分细菌也需寄生(如衣原体),因此不能作为主要区别。只有 “无细胞结构” 是病毒与细菌最根本的差异,故答案为B。
34.【答案】A
【知识点】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运动速度较快,直接观察时难以清晰观察其形态和结构。在载玻片上放置棉花纤维,可利用纤维形成的网络阻挡草履虫的快速移动,同时不影响其正常生命活动,便于观察。若放盐粒,会导致周围溶液浓度过高,使草履虫因失水而死亡;放糖粒虽可能吸引草履虫,但无法限制其运动,且高浓度糖溶液也可能影响其生存。因此,棉花纤维是限制草履虫运动的最佳选择,答案为A。
35.【答案】C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中,细胞膜是共有的关键结构。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是细胞维持独立生命活动的基础,所有细胞(包括植物和动物细胞)都必须具备。选项 A(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起支持和保护作用,动物细胞没有;选项 B(叶绿体)仅存在于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中(如叶肉细胞),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动物细胞完全不具备。因此,细胞膜是两者共有的结构,答案为 C。
36.【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的生存依赖适宜的水分、营养和温度。潮湿的土壤中,水分充足且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如腐殖质),同时温度相对稳定,为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繁殖环境,因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最多。选项A(干净的教室)环境干燥、有机物少,微生物数量较少;选项C(干燥的沙漠)缺水且营养匮乏,不利于微生物生存。因此,潮湿的土壤中微生物最丰富,答案为B。
37.【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均为凸透镜。目镜位于镜筒上端,作用是将物镜放大的实像进一步放大,形成虚像供人眼观察;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靠近被观察物体,能将标本进行第一次放大。凹透镜(B)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无法实现放大功能;平面镜(C)用于反射光线调节亮度,不参与成像放大。因此,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答案为 A。
38.【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通过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形成物像。物镜先将标本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实像再经目镜放大为正立、放大的虚像。但由于物镜的第一次成像为倒像,最终人眼观察到的整体物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倒像。选项 A(正像)不符合实际成像结果;选项 C(虚像)描述的是成像的性质(目镜最终成虚像),但题目问的是物像的方位特征,因此 “倒像” 是正确答案,选 B。
39.【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巴斯德是 19 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其主要贡献之一是提出巴氏消毒法。该方法通过较低温度(如 60-80℃)加热杀死液体中的致病菌,同时保留物品风味,广泛应用于牛奶、酒类等食品保鲜,对食品工业影响深远。选项 A(发现细胞)是罗伯特 胡克的成就;选项 B(发明显微镜)归功于列文虎克。因此,巴氏消毒法是巴斯德的标志性贡献,答案为 C。
40.【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对人类并非全有害(A 错误),许多微生物对人类有益,例如酵母菌用于酿酒、发面,乳酸菌用于制作酸奶、泡菜,这些都是微生物帮助生产食品的实例。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多样,不仅限于水中(B 错误),土壤、空气、动植物体内等都有微生物分布。因此,正确说法是 C。
41.【答案】D;E;C;A;B
【知识点】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此实验属于对照实验,需遵循 “准备→操作→重复→分析” 的科学探究逻辑。具体步骤如下:
D(准备阶段):实验首先需准备材料和模型。使用相同规格的吸管、胶带等材料制作三种桥梁模型,保证除 “结构” 外其他变量(如材料、尺寸)一致,同时准备相同质量的小砝码以确保测试标准统一,这是实验的基础。
E(搭建装置):将平板桥模型放置在间距固定的支撑物上,固定实验场景(如支撑物间距),为后续测试提供稳定的对照环境。
C(初次测试):对平板桥进行承重测试,逐个添加小砝码并记录倒塌时的数量,获取第一种结构的基础数据,作为后续对比的基准。
A(重复测试):替换为拱桥和斜拉桥模型,重复步骤 C 的操作。此步骤通过控制单一变量(仅桥梁结构不同),确保实验结果的可比性,排除其他因素干扰。
B(分析结论):汇总三种模型的承重数据,分析不同结构与承重能力的关系,最终得出实验结论。
此顺序严格遵循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步骤连贯且逻辑严谨,能有效探究不同桥梁结构的承重差异。
42.【答案】A;D;C;B;E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该实验遵循科学探究的逻辑流程,通过控制变量探究营养物质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具体步骤如下:
A(准备材料):实验起点,需准备相同培养皿、不同营养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质、脂肪)及等量菌液。此步骤通过控制培养皿规格、菌液量等无关变量,确保唯一变量为 “营养物质种类”,为对比实验奠定基础。
D(接种菌液):用滴管在各培养基滴入等量菌液,保证初始细菌数量一致。若菌液量不同,会导致生长差异源于接种量而非营养物质,违背单一变量原则。
C(恒温培养):将培养皿置于 37℃恒温箱(大肠杆菌适宜温度),排除温度波动对细菌生长的干扰,模拟稳定的生长环境,确保实验条件统一。
B(观察记录):每隔 12 小时记录菌落数量、大小,通过定时观察捕捉细菌在不同营养下的生长动态(如快速增殖期、稳定期),为后续分析提供连续数据支撑。
E(分析总结):对比不同培养基的生长数据,归纳营养物质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如葡萄糖可能促进快速繁殖,脂肪可能生长缓慢),将实验现象升华为结论,完成探究目标。
1 / 1广东省江门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5五下·江门期中)桥梁出现裂缝一定是因为受到了过大的压力,和材料的老化没有关系。(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桥梁裂缝的成因具有多样性,并非仅由过大压力导致,材料老化是重要诱因之一。以混凝土桥梁为例,随着使用时间增长,混凝土会因碳化反应使性能降低,失去对钢筋的保护作用,钢筋锈蚀后体积膨胀,会撑裂混凝土表面;同时,混凝土自身也可能因干缩、冻融循环等发生老化,逐渐出现裂缝。钢结构桥梁中,钢材长期受湿度、温度变化及腐蚀性介质影响,会产生疲劳老化,进而形成裂缝。
2.(2025五下·江门期中)对桥梁进行定期检查,只能发现表面的问题,对于内部结构的隐患无法察觉。(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现代桥梁定期检查可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发现内部结构隐患,并非仅能察觉表面问题。例如,超声波检测能穿透混凝土,探测内部空洞、裂缝或钢筋锈蚀情况;雷达扫描可对桥面铺装层及结构内部进行无损探测,识别脱空、分层等缺陷;应力波技术能评估构件内部完整性。此外,还有回弹法、钻芯取样等方法,可深入分析材料强度与内部损伤。
3.(2025五下·江门期中)生锈的钢铁结构桥梁,其承重能力不会受到影响。(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生锈会显著降低钢铁结构桥梁的承重能力。钢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会形成疏松的铁锈。铁锈体积比原金属大,会导致钢材表面剥落,有效截面积减小,直接削弱结构的承载能力。同时,铁锈质地脆弱,无法传递应力,使钢材受力时容易在锈蚀部位产生应力集中,加速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4.(2025五下·江门期中)桥梁周边的地质变化不会导致桥梁出现病害。(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桥梁周边的地质变化是导致桥梁病害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桥梁基础下方若发生地基沉降、不均匀下陷,会使桥梁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导致梁体开裂、支座错位甚至桥面变形;地质断层活动可能直接引发桥梁基础位移,破坏结构整体性;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的地面沉降,会改变桥梁的受力状态,引发墩台倾斜等问题。此外,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还可能直接冲击桥梁结构,造成更严重的损坏。
5.(2025五下·江门期中)在桥梁设计时,只要考虑美观,不用过多在意其坚固性和耐久性。(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桥梁设计需兼顾美观、坚固性与耐久性,其中坚固性和耐久性是核心前提。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首要功能是安全承载荷载,若忽视坚固性,可能因结构强度不足导致坍塌;耐久性不足则会使桥梁在自然环境和荷载作用下快速老化,缩短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和安全风险。美观设计应建立在结构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脱离坚固性和耐久性的美观毫无实际意义。历史上不乏因过度追求形式而忽视结构安全导致的工程事故,因此该说法错误。
6.(2025五下·江门期中)使用质量不达标的建筑材料,可能会让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使用质量不达标的建筑材料会直接威胁桥梁安全,极易引发严重问题。例如,强度不足的混凝土可能导致结构承载力下降,出现早期开裂;劣质钢筋的屈服强度和韧性不达标,会在荷载作用下提前变形或断裂;不合格的防水材料会加速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缩短桥梁寿命。这些材料缺陷会从根本上削弱结构稳定性,可能引发桥面塌陷、支座失效甚至整体垮塌等严重事故。因此,材料质量是桥梁安全的基础,该说法正确。
7.(2025五下·江门期中)桥梁受到的振动和冲击力不会对其结构造成损伤。(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桥梁受到的振动和冲击力会对结构造成累积损伤。车辆行驶、强风等产生的振动,会使桥梁构件长期处于交变应力状态,引发材料疲劳,导致裂缝逐渐扩展;突发冲击力(如车辆超载冲击、船舶碰撞)则可能直接造成局部结构变形、连接件松动甚至断裂。例如,桥墩受反复冲击可能导致基础松动,梁体振动过大会加剧支座磨损。这些损伤若未及时处理,会逐步削弱结构整体性,最终影响桥梁安全。因此该说法错误。
8.(2025五下·江门期中)微生物都对人体有害,是导致人生病的罪魁祸首。(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微生物并非都对人体有害。自然界中多数微生物与人类共生,甚至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人体肠道内的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能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并抑制有害菌繁殖;皮肤上的某些微生物可维持皮肤微生态平衡,抵御病原体入侵。只有少数微生物(如结核杆菌、新冠病毒)是致病菌,会导致疾病。将所有微生物视为 “致病罪魁祸首”,忽略了其有益作用,因此该说法错误。
9.(2025五下·江门期中)所有的细菌都能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被清晰观察到。(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通常在 200 纳米左右,这意味着它对直径大于 200 纳米的物体才能形成清晰影像。但细菌的大小差异显著,多数细菌直径在 0.5-5 微米之间,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但部分特殊细菌(如支原体)直径仅 0.1-0.3 微米,接近或低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难以清晰呈现其结构。此外,细菌本身多为透明体,若未经过染色处理,与背景对比度极低,即便尺寸达标也难以观察。而电子显微镜凭借更高分辨率,才能清晰显示这些微小或结构精细的细菌。因此,并非所有细菌都能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被清晰观察到,该说法错误。
10.(2025五下·江门期中)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它不属于微观生命。(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病毒虽无细胞结构,但仍属于微观生命。判断是否为生命需结合其基本特征:病毒能传递遗传信息,可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具备生命的核心特征 —— 自我复制和进化能力。从尺度看,病毒直径多为 20-300 纳米,属于微观范畴。尽管它不能独立完成代谢,需依赖宿主存活,但生物学上仍将其归为特殊的微观生命形式。因此,“不属于微观生命” 的说法错误。
11.(2025五下·江门期中)真菌只能通过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获取营养。(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真菌的营养获取方式多样,并非只能寄生。多数真菌是腐生型,通过分解动植物遗体、排泄物等有机物获取营养,如蘑菇分解腐木、酵母菌分解糖类;部分真菌为共生型,与其他生物互利共生,例如地衣是真菌与藻类的共生体,真菌为藻类提供保护,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只有少数真菌是寄生型(如引起脚气的真菌),依赖宿主生存。因此 “只能通过寄生获取营养” 的说法错误。
12.(2025五下·江门期中)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微生物图像和它们实际的样子是完全一样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下的微生物图像与实际样子并非完全一致。首先,显微镜成像会受光学原理影响,如普通光学显微镜可能产生畸变,电子显微镜的真空环境也会改变微生物的自然状态。其次,观察前的处理步骤(如染色、固定)会改变微生物的原有形态和颜色 —— 例如染色剂可能使细胞结构着色加深,固定剂可能导致细胞收缩。此外,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限制,也可能无法完全呈现微生物的细微结构。因此,显微镜下的图像是经过技术处理和设备解析的结果,并非其真实原貌。
13.(2025五下·江门期中)酸奶中的乳酸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酸奶中的乳酸菌是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能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为乳酸,有助于乳糖不耐受人群消化吸收;同时,它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繁殖,促进肠道健康。此外,乳酸菌还能合成维生素B族等营养物质,增强人体免疫力。这些功能使其被广泛认定为益生菌,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该说法正确。
14.(2025五下·江门期中)高温可以杀死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高温虽能杀灭多数微生物,但无法杀死所有微生物,尤其是细菌芽孢。细菌芽孢是某些细菌在恶劣环境中形成的休眠体,其外壳厚实且含特殊物质,对高温、干燥等具有极强抵抗力。普通煮沸(100℃)难以破坏芽孢结构,需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才能彻底杀灭。若高温强度或持续时间不足,芽孢可存活并在适宜环境中复苏。因此 “高温可以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 的说法错误。
15.(2025五下·江门期中)土壤中不存在微生物,只有动植物的残体。(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土壤中存在大量微生物,是微生物的重要栖息地。1克肥沃土壤中可含有数亿至数十亿个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等。这些微生物参与土壤中动植物残体的分解,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如氮、磷等),促进物质循环和土壤肥力形成。动植物残体只是土壤成分之一,微生物与之共同构成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因此 “土壤中不存在微生物” 的说法错误。
16.(2025五下·江门期中)只要保持环境干燥,就不会有任何微生物存在。(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保持环境干燥虽能抑制多数微生物生长,但无法完全消除所有微生物。某些微生物(如耐旱霉菌、放线菌的孢子)可在干燥环境中形成休眠体,通过降低代谢活动长期存活。例如沙漠土壤中仍存在抗干旱的微生物,食品干燥后也可能残留少量耐干燥的微生物孢子。干燥只是减少微生物活性,而非使其完全消失。因此 “只要干燥就不会有任何微生物” 的说法错误。
17.(2025五下·江门期中)抗生素可以杀死所有的微生物,治疗各种疾病。(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抗生素不能杀死所有微生物,也无法治疗各种疾病。抗生素主要针对细菌起作用(如抑制细胞壁合成、干扰代谢等),对病毒(如流感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无效。此外,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其难以被杀灭。同时,抗生素仅能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对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压)或病毒感染(如感冒)毫无作用。因此该说法错误。
18.(2025五下·江门期中)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都非常慢,所以很难大量滋生。(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并非都很慢,多数微生物繁殖极快。例如细菌在适宜环境中(如温度适宜、营养充足),约 20-30 分钟就能繁殖一次,1 个细菌一天内可繁殖出数亿个后代,极易大量滋生。只有在营养匮乏、环境恶劣(如低温、高温)时,微生物繁殖才会受抑制。“繁殖速度都非常慢” 的表述不符合事实,因此该说法错误。
19.(2025五下·江门期中)制作泡菜利用的是微生物发酵的原理。(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制作泡菜的核心原理是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蔬菜表面天然存在的乳酸菌(如乳杆菌)在无氧环境下,将蔬菜中的糖类分解为乳酸,使泡菜具有酸味并抑制腐败菌生长。这一发酵过程不仅改变蔬菜风味,还能延长保存时间,是典型的微生物转化应用。因此该说法正确。
20.(2025五下·江门期中)研究微观生命世界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实际意义。(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研究微观生命世界对日常生活有重要实际意义。例如,利用微生物发酵可制作酸奶、面包等食品;研发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通过微生物分解处理污水;疫苗研制依赖对病毒的研究以预防疾病。此外,了解微生物特性能帮助我们保鲜食物、控制传染病传播。这些应用都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因此该说法错误。
21.(2025五下·江门期中)下列桥梁中,(  )属于梁桥。
A.赵州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卢沟桥
【答案】B
【知识点】桥梁的种类
【解析】【分析】梁桥的主要承重结构是梁体,通过支座支撑在桥墩上,依靠梁的抗弯能力承重。南京长江大桥的正桥为铁路公路两用钢桁梁桥,其承重结构为钢梁,符合梁桥的特征。赵州桥是空腹式石拱桥,利用拱圈承重;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属于拱桥范畴。二者均以拱作为主要承重结构,不属于梁桥。因此正确答案为 B。
22.(2025五下·江门期中)桥梁的基本结构一般不包括(  )。
A.桥墩 B.桥面 C.灯塔
【答案】C
【知识点】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桥梁的基本结构是实现跨越功能的核心部分,包括桥墩、桥面,此外还有桥台、梁体等。而灯塔是辅助设施,主要用于导航或照明,并非所有桥梁都必需,也不属于桥梁实现基本跨越功能的结构组成。因此 “灯塔” 不包含在基本结构中,答案为 C。
23.(2025五下·江门期中)悬索桥主要是依靠(  )来承受荷载的。
A.缆索 B.拱 C.梁
【答案】A
【知识点】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悬索桥的核心承重结构是缆索(主缆),它通过两端的锚碇固定,将桥面的荷载传递到锚碇和桥塔。桥面通过吊杆悬挂在缆索上,缆索承受拉力并传递荷载,这是悬索桥的标志性受力特征。拱是拱桥的主要承重结构,梁是梁桥的核心承重部件,均与悬索桥的受力原理不符。因此正确答案为 A。
24.(2025五下·江门期中)在建造桥梁模型时,以下哪种材料适合用来制作桥墩(  )。
A.吸管 B.筷子 C.皱纹纸
【答案】B
【知识点】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桥墩需要具备一定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筷子材质较坚硬,结构挺直,能较好承受垂直压力,适合模拟桥墩的支撑功能。吸管质地较软,纵向承重能力弱;皱纹纸轻薄易变形,无法承担荷载。二者均不适合制作需要承重的桥墩。因此正确答案为B。
25.(2025五下·江门期中)桥梁的跨度是指(  )。
A.桥梁的长度 B.桥墩之间的距离 C.桥面的宽度
【答案】B
【知识点】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跨度是桥梁设计中的核心参数,特指相邻两个桥墩(或桥台与桥墩)之间的水平距离,直接影响桥梁的受力结构和建造难度。桥梁的长度是指桥梁两端之间的总距离,桥面宽度是桥面横向尺寸,均与跨度定义不符。因此正确答案为B。
26.(2025五下·江门期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  )形状的。
A.圆形 B.方形 C.不规则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壁对细胞起支撑和保护作用,使细胞形态相对固定。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多呈现为近似方形或长方形的规则形状,排列紧密,这是其细胞壁结构和排列方式决定的。圆形常见于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不规则不符合洋葱表皮细胞的典型形态。因此正确答案为 B。
27.(2025五下·江门期中)下列微生物中,(  )是细菌。
A.酵母菌 B.大肠杆菌 C.青霉菌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无成形细胞核。大肠杆菌是典型的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等结构,符合细菌的特征。酵母菌和青霉菌均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和复杂细胞器,与细菌的生物分类和结构特征不同。因此正确答案为 B。
28.(2025五下·江门期中)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在载玻片上滴一滴(  )。
A.清水 B.盐水 C.碘酒
【答案】A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保护,清水可维持细胞的充盈状态,便于观察细胞结构。盐水会导致细胞失水皱缩,影响观察;碘酒是染色剂,用于后续染色步骤,而非初始滴加液体。因此正确答案为A。
29.(2025五下·江门期中)细胞的发现者是(  )。
A.列文虎克 B.罗伯特·胡克 C.巴斯德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时,发现其由许多蜂窝状小室构成,将这些小室命名为 “细胞”,成为细胞的发现者。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活细胞(如细菌),但未命名 “细胞”;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奠基人,与细胞发现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B。
30.(2025五下·江门期中)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  )的角色。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微生物中,多数细菌、真菌等能将动植物遗体、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供生产者重新利用,这一过程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因此它们主要扮演分解者角色。生产者多为绿色植物等自养生物,消费者是依赖其他生物获取能量的生物(如动物),均不符合微生物的主要生态角色。故正确答案为 C。
31.(2025五下·江门期中)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应该(  )。
A.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
B.先用高倍镜,再用低倍镜
C.直接用高倍镜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观察时,低倍镜视野范围大、视野亮,便于快速找到观察目标并初步定位。先用低倍镜调焦至物像清晰后,将需重点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进一步放大观察细节。若直接用高倍镜,由于视野范围小、视野暗,很难快速找到目标,且高倍镜镜头距装片近,易压坏装片或损坏镜头。因此正确操作是先低倍后高倍,答案为A。
32.(2025五下·江门期中)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B.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
C.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不同细胞形态各异,如红细胞呈圆盘状利于运输氧气,肌肉细胞呈纤维状利于收缩,体现了形态与功能的统一。但并非所有细胞都有细胞核:原核生物(如细菌)的细胞无成形细胞核,只有拟核;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也无细胞核。因此 “所有细胞都有细胞核” 的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
33.(2025五下·江门期中)病毒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  )。
A.病毒比细菌小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C.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病毒与细菌的核心区别在于结构: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等),属于原核生物;而病毒无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无法独立完成生命活动。选项 A(病毒更小)是二者的大小差异,但非本质区别;选项 C(病毒不能独立生活)是病毒的特性,但部分细菌也需寄生(如衣原体),因此不能作为主要区别。只有 “无细胞结构” 是病毒与细菌最根本的差异,故答案为B。
34.(2025五下·江门期中)在观察草履虫时,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我们可以在载玻片上放(  )。
A.棉花纤维 B.盐粒 C.糖粒
【答案】A
【知识点】水中的微小生物
【解析】【分析】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运动速度较快,直接观察时难以清晰观察其形态和结构。在载玻片上放置棉花纤维,可利用纤维形成的网络阻挡草履虫的快速移动,同时不影响其正常生命活动,便于观察。若放盐粒,会导致周围溶液浓度过高,使草履虫因失水而死亡;放糖粒虽可能吸引草履虫,但无法限制其运动,且高浓度糖溶液也可能影响其生存。因此,棉花纤维是限制草履虫运动的最佳选择,答案为A。
35.(2025五下·江门期中)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叶绿体 C.细胞膜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中,细胞膜是共有的关键结构。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是细胞维持独立生命活动的基础,所有细胞(包括植物和动物细胞)都必须具备。选项 A(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起支持和保护作用,动物细胞没有;选项 B(叶绿体)仅存在于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中(如叶肉细胞),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动物细胞完全不具备。因此,细胞膜是两者共有的结构,答案为 C。
36.(2025五下·江门期中)下列哪种环境中微生物比较多(  )。
A.干净的教室 B.潮湿的土壤 C.干燥的沙漠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的生存依赖适宜的水分、营养和温度。潮湿的土壤中,水分充足且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如腐殖质),同时温度相对稳定,为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繁殖环境,因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最多。选项A(干净的教室)环境干燥、有机物少,微生物数量较少;选项C(干燥的沙漠)缺水且营养匮乏,不利于微生物生存。因此,潮湿的土壤中微生物最丰富,答案为B。
37.(2025五下·江门期中)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均为凸透镜。目镜位于镜筒上端,作用是将物镜放大的实像进一步放大,形成虚像供人眼观察;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靠近被观察物体,能将标本进行第一次放大。凹透镜(B)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无法实现放大功能;平面镜(C)用于反射光线调节亮度,不参与成像放大。因此,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答案为 A。
38.(2025五下·江门期中)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
A.正像 B.倒像 C.虚像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通过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形成物像。物镜先将标本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实像再经目镜放大为正立、放大的虚像。但由于物镜的第一次成像为倒像,最终人眼观察到的整体物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倒像。选项 A(正像)不符合实际成像结果;选项 C(虚像)描述的是成像的性质(目镜最终成虚像),但题目问的是物像的方位特征,因此 “倒像” 是正确答案,选 B。
39.(2025五下·江门期中)巴斯德的主要贡献是(  )。
A.发现了细胞 B.发明了显微镜 C.提出了巴氏消毒法
【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巴斯德是 19 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其主要贡献之一是提出巴氏消毒法。该方法通过较低温度(如 60-80℃)加热杀死液体中的致病菌,同时保留物品风味,广泛应用于牛奶、酒类等食品保鲜,对食品工业影响深远。选项 A(发现细胞)是罗伯特 胡克的成就;选项 B(发明显微镜)归功于列文虎克。因此,巴氏消毒法是巴斯德的标志性贡献,答案为 C。
40.(2025五下·江门期中)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B.微生物都生活在水中
C.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生产食品
【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对人类并非全有害(A 错误),许多微生物对人类有益,例如酵母菌用于酿酒、发面,乳酸菌用于制作酸奶、泡菜,这些都是微生物帮助生产食品的实例。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多样,不仅限于水中(B 错误),土壤、空气、动植物体内等都有微生物分布。因此,正确说法是 C。
41.(2025五下·江门期中)探究不同桥梁结构的承重能力
   →   →   →   →   
A.分别用拱桥模型和斜拉桥模型替换平板桥模型,重复步骤C,记录相应数据。
B.分析三种桥梁模型承载小砝码数量的数据,讨论不同桥梁结构对承重能力的影响。
C.逐个往平板桥模型上添加小砝码,观察并记录平板桥倒塌时所承载的小砝码数量。
D.准备相同规格的吸管、胶带、剪刀等材料,制作平板桥、拱桥、斜拉桥三种桥梁模型,以及若干相同质量的小砝码。
E.将平板桥模型放置在两个间距固定的支撑物上。
【答案】D;E;C;A;B
【知识点】桥梁的结构
【解析】【分析】此实验属于对照实验,需遵循 “准备→操作→重复→分析” 的科学探究逻辑。具体步骤如下:
D(准备阶段):实验首先需准备材料和模型。使用相同规格的吸管、胶带等材料制作三种桥梁模型,保证除 “结构” 外其他变量(如材料、尺寸)一致,同时准备相同质量的小砝码以确保测试标准统一,这是实验的基础。
E(搭建装置):将平板桥模型放置在间距固定的支撑物上,固定实验场景(如支撑物间距),为后续测试提供稳定的对照环境。
C(初次测试):对平板桥进行承重测试,逐个添加小砝码并记录倒塌时的数量,获取第一种结构的基础数据,作为后续对比的基准。
A(重复测试):替换为拱桥和斜拉桥模型,重复步骤 C 的操作。此步骤通过控制单一变量(仅桥梁结构不同),确保实验结果的可比性,排除其他因素干扰。
B(分析结论):汇总三种模型的承重数据,分析不同结构与承重能力的关系,最终得出实验结论。
此顺序严格遵循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步骤连贯且逻辑严谨,能有效探究不同桥梁结构的承重差异。
42.(2025五下·江门期中)探究不同营养物质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   →   →   →   
A.准备若干个相同的培养皿、含有不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如葡萄糖培养基、蛋白质培养基、脂肪培养基)、滴管、含有大肠杆菌的菌液。
B.每隔12小时,观察并记录不同培养基上细菌菌落的数量、大小等生长情况。
C.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设置适宜温度(如37℃)进行培养。
D.用滴管在每个培养皿的培养基上滴入等量的大肠杆菌菌液。
E.对比不同营养物质培养基上细菌的生长数据,总结营养物质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答案】A;D;C;B;E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该实验遵循科学探究的逻辑流程,通过控制变量探究营养物质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具体步骤如下:
A(准备材料):实验起点,需准备相同培养皿、不同营养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质、脂肪)及等量菌液。此步骤通过控制培养皿规格、菌液量等无关变量,确保唯一变量为 “营养物质种类”,为对比实验奠定基础。
D(接种菌液):用滴管在各培养基滴入等量菌液,保证初始细菌数量一致。若菌液量不同,会导致生长差异源于接种量而非营养物质,违背单一变量原则。
C(恒温培养):将培养皿置于 37℃恒温箱(大肠杆菌适宜温度),排除温度波动对细菌生长的干扰,模拟稳定的生长环境,确保实验条件统一。
B(观察记录):每隔 12 小时记录菌落数量、大小,通过定时观察捕捉细菌在不同营养下的生长动态(如快速增殖期、稳定期),为后续分析提供连续数据支撑。
E(分析总结):对比不同培养基的生长数据,归纳营养物质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如葡萄糖可能促进快速繁殖,脂肪可能生长缓慢),将实验现象升华为结论,完成探究目标。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