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5三下·信宜期中)空气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当我们吸气时,胸围会变小。(  )
2.(2025三下·信宜期中)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大声说笑。(  )
3.(2025三下·信宜期中)土壤的渗水性决定土壤肥力的大小。(  )
4.(2025三下·信宜期中)花生和水稻适合种植在相同的土壤里面。(  )
5.(2025三下·信宜期中)人体吸入的气体大部分是二氧化碳,而呼出来的大部分是氧气。(  )
6.(2025三下·信宜期中)仙人掌和芦荟适合种植在黏质土上。(  )
7.(2025三下·信宜期中)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的空气进行交换。(  )
8.(2025三下·信宜期中)植物的生长一般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
9.(2025三下·信宜期中)豆类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
10.(2025三下·信宜期中)我国幅员辽阔,但是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一致的。(  )
11.(2025三下·信宜期中)为了健康,我们的食物应该是丰富多样的。(  )
12.(2025三下·信宜期中)遇到喜欢的食物我们就会吃多一些,因为挑食的行为对我们的消化会起到帮助 。(  )
13.(2025三下·信宜期中)“平衡膳食宝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
14.(2025三下·信宜期中)用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测试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该物质遇到淀粉会变成蓝色。(  )
15.(2025三下·信宜期中)土壤中含有腐殖质,腐殖质含量较多时土壤的颜色会比较浅。(  )
16.(2025三下·信宜期中)西瓜适合种植在( )土壤中。
A.黏质土 B.沙质土 C.壤土
17.(2025三下·信宜期中)下列不属于保护消化系统的做法(  )。
A.细喝慢咽 B.不食零食 C.不按时吃饭
18.(2025三下·信宜期中)食物的消化过程是(  )。
A.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B.口腔、胃、食道、大肠、小肠、肛门
C.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19.(2025三下·信宜期中)( )通过蠕动,促进大部分食物的消化,并吸收大部分营养物质。
A.小肠 B.胃 C.大肠
20.(2025三下·信宜期中)土壤中有(  ),因为很多小动物可以生活在里面。
A.水 B.沙子 C.空气
21.(2025三下·信宜期中)( )是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场所。
A.口腔 B.肺 C.肚子
22.(2025三下·信宜期中)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土壤分成壤土,( ),黏质土。
A.石质土 B.砂砾土 C.沙质土
23.(2025三下·信宜期中)我们进行呼吸时呼吸器官会进行气体交换,吐气时( )的含量会变多。
A.空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24.(2025三下·信宜期中)保水性最好的土壤是( )。
A.壤土 B.黏质土 C.沙质土
25.(2025三下·信宜期中)口腔的主要功能是(  )。
A.消化蛋白质
B.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
C.咀嚼食物,初步消化淀粉
26.(2025三下·信宜期中)红砖的烧制需要大量的黏土,会让土地资源大量(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27.(2025三下·信宜期中)大肠的功能主要是( )。
A.消化淀粉
B.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
C.消化蛋白质
28.(2025三下·信宜期中)壤土适宜种植哪种植物( )。
A.蔬菜 B.骆驼刺 C.仙人掌
29.(2025三下·信宜期中)下列( )是备用能源物质。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30.(2025三下·信宜期中)将一勺新鲜土壤放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可以证明土壤中含有(  )。
A.水 B.空气 C.沙粒
31.(2025三下·信宜期中)使肺活量增大的有效方法是(  )
A.经常锻炼 B.多睡觉 C.努力学习
32.(2025三下·信宜期中)土壤中的有机质一般是由( )分解形成的。
A.岩石 B.水 C.动植物的残体糜烂
33.(2025三下·信宜期中)下列食物中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是( )。
A.米饭 B.鱼肉 C.花生
34.(2025三下·信宜期中)在呼吸过程中,肺不仅要摄入氧气,还要将体内代谢出的(  )排出。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氨气
35.(2025三下·信宜期中)下列环境中,比较容易取得黏粒的是( )。
A.河边沙滩中 B.水稻田中 C.沙漠地区
36.(2025三下·信宜期中)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土壤的性质与植物的生长有很大关系
B.土壤的渗水性决定土壤的肥力大小
C.土壤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37.(2025三下·信宜期中)在人体的消化器官中,没有消化和吸收功能的是(  )。
A.胃 B.大肠 C.食道
38.(2025三下·信宜期中)自制仪器测试肺活量时,排开的水越(  ),通常肺活量越大,肺功能越强。
A.少 B.多 C.一样
39.(2025三下·信宜期中)某学校餐厅为学生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排骨、麻辣豆腐。小明认为添加一道菜(  )才能让食物变得更加合理。
A.煮鸡蛋 B.炸河虾 C.素炒豆角
40.(2025三下·信宜期中)在检验壤土、黏质土和沙质土的渗水性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土壤的种类 B.土壤的数量 C.导入水的多少
(2025三下·信宜期中)宇宇在学校体能测试时测了肺活量,测试装置如图所示。他与班上的两位身材相近的男生强强和明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41.根据数据可以推断,他们三个人中,平时最爱运动的是( )。
A.宇宇 B.强强 C.明明
42.宇宇,强强和明明三人同时一起跑步。结合上图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会明显少于强强
B.强强每次吸入的空气比宇宇多
C.相同的速度跑完同样的距离后,明明最快恢复到平静状态
43.下列器官不属于呼吸系统的是( )。
A.肺部 B.胃 C.气管
44.呼吸时,外界空气进入肺的正确途径是(  )。
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C.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45.运动时呼吸速度会加快,下列关于呼吸和运动说法错误的是(  )。
A.运动过程中,人体需要消耗大量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B.经常运动,会增大肺活量,使每次呼吸可以获得更多的氧气
C.运动时呼吸会加快,是因为人在运动过程中感觉到累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错误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胸腔容积扩大: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前后径、左右径增大;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胸腔容积扩大导致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空气进入肺。此时,胸围会因胸廓扩大而变大,而非变小。呼气时,肌肉舒张,胸廓缩小,胸围随之变小。因此题干描述与实际生理过程相反,故错误。
2.【答案】正确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吃饭时细嚼慢咽和避免大声说笑,均与人体消化和呼吸的生理结构相关。细嚼慢咽能通过牙齿充分研磨食物,增加食物与唾液的接触面积。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初步分解淀粉,减轻胃肠消化负担,同时延缓进食速度,帮助大脑及时接收 “饱腹信号”,避免过量饮食。而大声说笑时,会厌软骨可能来不及盖住喉口。此时吞咽食物,易使食物误入气管,引发咳嗽甚至窒息。因为人体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说笑会干扰会厌软骨的闭合功能,增加危险风险。
3.【答案】错误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土壤肥力是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包括有机质含量、养分(氮、磷、钾等)储备、保水保肥性、通气性等。渗水性仅反映土壤透水能力,虽影响水分和空气流通(如渗水性过强易漏水漏肥,过弱易积水缺氧),但并非决定肥力的唯一因素。例如,肥沃的黑土肥力高,主要因其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而非单纯依赖渗水性。因此,渗水性是影响肥力的因素之一,但不能决定肥力大小,题干表述错误。
4.【答案】错误
【知识点】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
【解析】【分析】花生和水稻对土壤的要求差异显著。花生是耐旱、喜疏松透气土壤的作物,适宜生长在沙质土壤中,这类土壤排水性好,能避免根部积水,且通气性强,利于花生根系呼吸和荚果发育。而水稻是水生作物,需水量大,适合种植在黏质土壤或水稻土中。这类土壤保水性强,能维持田间积水环境,满足水稻生长对水分的持续需求。若将两者种在相同土壤中,会因土壤的保水、透气特性不匹配,导致花生烂根或水稻缺水,影响生长。因此,二者不适合种植在相同土壤里,题干错误。
5.【答案】错误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人体吸入的气体主要是空气,其中氧气约占 21%,二氧化碳仅约 0.03%;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降至约 16%,二氧化碳升至约 4%。因此,吸入气体中氧气占比最高,呼出气体中仍是氮气(约 78%)占比最大,二氧化碳只是比例升高而非 “大部分”。题干颠倒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次关系,故表述错误。
6.【答案】错误
【知识点】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
【解析】【分析】仙人掌和芦荟均为耐旱植物,其根系不耐积水,需要排水性和透气性良好的土壤。黏质土的特点是保水性强、透气性差,水分不易流失,容易导致植物根系缺氧、腐烂。这两种植物更适合生长在沙质土中,沙质土颗粒粗、空隙大,排水快且透气好,能满足其对干燥环境的需求。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7.【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解答】人体通过呼吸将废物从细胞中运出,把氧气吸收进细胞。
【分析】肺部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8.【答案】正确
【知识点】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生长通常依赖土壤提供的养分、水分和支撑,多数植物的根系需要土壤环境。不同土壤(如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保水性、透气性、肥力差异显著。沙质土适合耐旱植物(如仙人掌),黏质土适合需水多的植物(如水稻),壤土肥力均衡,适合多数作物。因此,题干表述正确。
9.【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豆类食物(如黄豆、黑豆、绿豆、红豆及豆腐、豆浆等豆制品)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以黄豆为例,其蛋白质含量约为 35%-40%,且含有人体必需的 8 种氨基酸,属于完全蛋白质。此外,豆类蛋白质消化率较高,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是素食者获取蛋白质的主要途径。因此,题干表述正确。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我国土壤颜色多样,并非一致。受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土壤呈现显著差异:东北平原是肥沃的黑土,富含腐殖质;南方丘陵多为红壤,因含铁元素呈红色;西北干旱区有荒漠土,颜色偏灰白;四川盆地则分布着紫色土,因富含矿物质呈紫色。这些多样的土壤类型共同构成了我国丰富的土壤资源,故题干说法错误。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而不同食物含有的营养素种类和比例不同。例如,谷物提供碳水化合物,肉类提供蛋白质和脂肪,蔬果提供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单一饮食难以满足全面营养需求,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或失衡。丰富多样的食物能覆盖各类营养需求,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因此题干表述正确。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挑食是指只偏爱某些食物而排斥其他食物,这种行为会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无法全面获取人体所需的各类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等),长期挑食还可能引发营养不良或发育问题,对消化功能并无帮助。此外,即使遇到喜欢的食物,也应适量食用,过量进食反而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消化。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平衡膳食宝塔” 是根据营养学原则设计的膳食指南图形化工具,自上而下将食物分为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油脂类等层级,每层代表一类食物,其面积或分量直观体现了该类食物在每日膳食中的建议摄入量比例。例如底层谷薯类占比最大,顶层油脂类占比最小,清晰反映了各类食物的膳食地位和比重,帮助人们合理搭配饮食,故题干正确。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测试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通常使用的是碘液(如碘酒),淀粉遇碘会变蓝色,这是淀粉的特征反应。而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其溶液呈紫红色,主要用于消毒、氧化等,并不会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因此,题干中关于用高锰酸钾溶液测试淀粉的说法错误。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腐殖质是土壤中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形成的深色物质,颜色多为黑褐色或暗棕色。当土壤中腐殖质含量较多时,会让土壤颜色变深,比如肥沃的黑土就是因为腐殖质丰富而呈现深黑色;反之,腐殖质少的土壤颜色较浅,比如沙土多呈浅黄色。因此 “腐殖质含量较多时土壤颜色比较浅” 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是错误的。
16.【答案】B
【知识点】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
【解析】【分析】西瓜的生长需要良好的排水性和透气性,以避免根部积水导致烂根。沙质土颗粒粗、孔隙大,排水和透气性强,能满足西瓜根系对氧气的需求,且升温快,利于果实糖分积累。黏质土保水性过强,易积水;壤土虽肥沃但排水性不及沙质土。因此,沙质土最适合西瓜种植。
17.【答案】C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保护消化系统需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细嚼慢咽可减轻胃肠消化负担;合理控制零食能避免扰乱消化规律;而不按时吃饭会打破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的生物钟,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长期可能引发胃炎、胃溃疡等问题,不属于保护消化系统的做法。因此选C。
18.【答案】C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食物消化遵循固定路径:先在口腔经咀嚼和唾液初步消化;通过食道进入胃,经胃液进一步分解;随后进入小肠(主要消化吸收场所),完成营养吸收;剩余残渣进入大肠,吸收水分后形成粪便;最后经肛门排出。A项颠倒大肠和小肠顺序,B项混淆食道和胃的先后,均错误。故正确路径为C。
19.【答案】A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内壁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面积,且能分泌多种消化液(如胰液、胆汁),通过蠕动促进食物充分消化。同时,小肠绒毛可吸收大部分营养物质(如糖类、蛋白质、脂肪分解产物及维生素等)。胃主要初步消化蛋白质;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少量维生素,无主要消化功能。因此选 A。
20.【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中的小动物(如蚯蚓、蚂蚁等)生存需要氧气进行呼吸。空气存在于土壤颗粒间的孔隙中,为这些生物提供呼吸所需的气体环境。水和沙子虽也是土壤成分,但小动物生存的关键是呼吸所需的空气。若土壤缺乏空气,生物会因缺氧无法存活。因此,土壤中有空气才能支持小动物生活,选 C。
21.【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呼吸的核心是气体交换,肺是完成这一功能的主要器官。肺由大量肺泡组成,肺泡壁薄且布满毛细血管,能高效实现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口腔是呼吸的通道之一,但仅起气体进出的作用;肚子是腹腔的俗称,包含胃肠等消化器官,与呼吸无关。因此,肺是呼吸的主要场所,选 B。
22.【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土壤分类主要依据大小颗粒(沙粒、粉粒、黏粒)的含量比例。沙质土含沙粒多,颗粒粗、透气性好;黏质土黏粒多,颗粒细、保水性强;壤土则是三者比例均衡的理想土壤。石质土以岩石碎屑为主,属特殊土壤类型;砂砾土并非标准分类术语。因此按颗粒含量划分的三类土壤为壤土、沙质土、黏质土,选 C。
23.【答案】C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在肺内完成。吸气时,富含氧气的空气进入肺部,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吐气时,这些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因此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高。氧气在吐气时含量减少,空气是混合气体,并非具体成分。故吐气时二氧化碳含量变多,选C。
24.【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土壤的保水性与其颗粒大小密切相关。黏质土的颗粒最细,颗粒间空隙小,水分不易渗透流失,因此保水性最强。沙质土颗粒粗、空隙大,水分易渗漏,保水性最差。壤土颗粒大小适中,保水性介于两者之间。这一特性影响植物生长:黏质土适合需水量大的植物,沙质土则适合耐旱植物。因此保水性最好的是黏质土,选B。
25.【答案】C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牙齿负责咀嚼食物,将其磨碎便于后续消化;唾液中含淀粉酶,可初步分解淀粉为麦芽糖,这是口腔的核心功能。消化蛋白质主要在胃中进行,由胃蛋白酶完成;吸收水和无机盐是小肠和大肠的功能。因此口腔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和初步消化淀粉,选C。
26.【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作用
【解析】【分析】黏土是重要的土地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可耕种或具有生态价值的土壤层。烧制红砖需大量开采黏土,会直接导致地表土壤层被剥离,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数量减少。这种开采还可能破坏耕地和植被,进一步加剧土地资源的损耗。因此,红砖生产会让土地资源大量减少,选A。
27.【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大肠是消化系统的末端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吸收食物残渣中剩余的水分、无机盐和少量维生素,使残渣逐渐形成粪便。消化淀粉主要在口腔和小肠进行,由淀粉酶完成;消化蛋白质主要在胃和小肠,依靠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因此大肠的核心功能是吸收部分水和无机盐,选B。
28.【答案】A
【知识点】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
【解析】【分析】壤土颗粒大小适中,透气性、保水性和肥力均处于中等水平,能兼顾植物对水分、空气和养分的需求,适合多数植物生长,尤其是蔬菜。蔬菜生长需要均衡的水分和养分供应,壤土的特性恰好满足这一需求。骆驼刺和仙人掌是耐旱植物,适合生长在保水性差但透气性强的沙质土中,以避免根部积水腐烂。因此壤土最适宜种植蔬菜,选 A。
29.【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人体的供能物质中,糖类是主要能源,优先被分解供能;脂肪储存于体内,当糖类不足时会被分解利用,起到备用能源的作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一般不作为主要供能物质,仅在极端情况下参与供能。因此,脂肪是备用能源物质,选B。
30.【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颗粒之间存在空隙,这些空隙中会填充空气。当新鲜土壤放入水中时,水会占据原本空气所在的空间,迫使空气以气泡的形式排出。这一现象直接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水无法通过气泡现象证明,需通过土壤湿润状态或加热后重量减少等方式判断;沙粒是土壤的固体成分,可通过过滤或沉淀观察到颗粒,与气泡无关。因此,气泡现象证明土壤中有空气,选B。
31.【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考查体育锻炼对肺活量的影响,体育锻炼可以加大肺活量。
32.【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如落叶、枯草、动物粪便及尸体等)。这些残体在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等)的分解作用下,逐渐腐烂、转化,形成富含碳、氮等元素的有机质,为土壤提供肥力。岩石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经风化作用形成土壤颗粒,不含有机质;水是土壤的组成部分,参与物质循环,但不会直接形成有机质。因此,有机质由动植物残体糜烂分解形成,选C。
33.【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物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来自动物性食品和部分植物种子。鱼肉属于动物性食物,含有丰富且优质的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接近,易于吸收利用。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花生富含脂肪和少量蛋白质,并非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因此,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是鱼肉,选B。
34.【答案】B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其核心是排出代谢废物并获取氧气。人体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肺作为呼吸器官,在吸入氧气供细胞利用的同时,会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呼气排出体外。一氧化碳是外界吸入的有毒气体,并非人体代谢产物;氨气主要来自蛋白质代谢,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与肺部呼吸无关。因此,肺排出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选B。
35.【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黏粒是土壤颗粒中最细小的部分,直径小于 0.002 毫米,具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常见于质地黏重的土壤中。水稻田因长期灌溉,土壤水分充足,细颗粒不易被冲刷,且多为耕作形成的黏质土壤,富含黏粒。河边沙滩和沙漠地区的土壤以沙粒为主,颗粒粗大,黏粒含量极少,这是因为沙粒易被水流或风力搬运堆积,细颗粒多被带走。因此,水稻田中更容易取得黏粒,选B。
36.【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水分、空气等条件的能力,由养分含量、保水保肥性、通气性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渗水性仅反映土壤排水能力,渗水性过强(如沙土)会导致养分流失,过弱(如黏土)会影响通气,但它并非决定肥力的唯一或核心因素。A 选项正确,不同性质的土壤(如黏重或疏松)适合不同植物生长;C 选项正确,土壤为植物提供扎根、养分和水分,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B 选项说法不正确。
37.【答案】C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食道是连接咽和胃的肌性管道,主要功能是通过蠕动将食物推送至胃,其内壁无消化腺,也没有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因此既无消化功能也无吸收功能。胃能通过胃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并吸收少量水和酒精,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大肠虽不参与消化,但可吸收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有吸收功能。因此,没有消化和吸收功能的是食道,选C。
38.【答案】B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自制测肺活量仪器的原理是:呼出的气体将容器中的水排出,排开的水量等同于呼出气体的体积。因此,排开的水越多,说明呼出的气体量越大,即肺活量越大,肺的通气功能越强。排开的水少则对应肺活量小,“一样”不符合实际逻辑。故答案为B。
39.【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合理膳食需包含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多种营养素,且搭配均衡。原食谱中,米饭提供糖类,清炖排骨和麻辣豆腐提供蛋白质和脂肪,但蔬菜类缺乏,维生素(如维生素 C、膳食纤维)不足。素炒豆角属于蔬菜,能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让食谱更均衡。煮鸡蛋和炸河虾仍属于蛋白质类,无法弥补蔬菜缺失的营养。因此,添加素炒豆角更合理,选 C。
40.【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该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类型土壤的渗水性差异,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即仅改变研究对象(土壤种类),其他条件保持一致,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若改变 B(土壤数量)或 C(导入水的多少),会引入额外变量,干扰实验结论,无法单纯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差异。只有固定土壤数量、水量、容器等条件,仅更换壤土、黏质土、沙质土,才能明确渗水性差异是由土壤种类导致的。因此,唯一需要改变的条件是土壤种类。
【答案】41.C
42.B
43.B
44.A
45.C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其中呼吸道从上到下依次为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空气进入肺的路径是:先经过鼻腔,接着依次通过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终进入肺。
41.肺活量是反映人体肺部通气能力的重要指标,经常运动的人,肺部功能更强,肺活量通常更大。表格中三人身材相近,排除了体型对肺活量的显著影响。数据显示明明的肺活量(2400)最大,宇宇(1972)次之,强强(1616)最小。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肺活量的差异主要与运动习惯相关。因此,可推断平时最爱运动的是明明。
42.肺活量反映肺部一次最大吸气后呼出的气体量,与呼吸效率直接相关。A 正确:明明肺活量最大(2400),肺部通气效率高,相同运动强度下,每分钟需呼吸次数少于肺活量小的强强(1616)。B 错误:强强肺活量(1616)小于宇宇(1972),说明其每次吸入的空气量比宇宇少,而非更多。C 正确:明明肺活量最大,心肺功能更强,运动后能更快恢复供氧平衡,最快回到平静状态。
43.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气体交换,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部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属于呼吸系统核心器官;气管是呼吸道的组成部分,负责输送气体,属于呼吸系统;胃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器官,主要功能是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与气体交换无关,不属于呼吸系统。
44.呼吸系统中,气体进入肺的通道具有固定顺序:空气首先通过鼻(过滤、温暖空气)进入;接着经过咽(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再进入喉(有声带,也是气体通道);随后进入气管(主干通道);气管分支为支气管,深入肺部;最终气体到达肺,完成气体交换。
45.运动时呼吸加快的本质是身体耗氧量增加,而非单纯 “感觉到累”。
A 正确:运动时肌肉耗能增加,细胞呼吸作用增强,需更多氧气,同时产生更多二氧化碳,需通过呼吸排出。
B 正确:经常运动可增强肺部功能,增大肺活量,提升每次呼吸的摄氧量。
C 错误:呼吸加快是人体的自动调节机制,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控,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求,并非由 “累” 的感觉驱动。
1 / 1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5三下·信宜期中)空气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当我们吸气时,胸围会变小。(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胸腔容积扩大: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前后径、左右径增大;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胸腔容积扩大导致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空气进入肺。此时,胸围会因胸廓扩大而变大,而非变小。呼气时,肌肉舒张,胸廓缩小,胸围随之变小。因此题干描述与实际生理过程相反,故错误。
2.(2025三下·信宜期中)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大声说笑。(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吃饭时细嚼慢咽和避免大声说笑,均与人体消化和呼吸的生理结构相关。细嚼慢咽能通过牙齿充分研磨食物,增加食物与唾液的接触面积。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初步分解淀粉,减轻胃肠消化负担,同时延缓进食速度,帮助大脑及时接收 “饱腹信号”,避免过量饮食。而大声说笑时,会厌软骨可能来不及盖住喉口。此时吞咽食物,易使食物误入气管,引发咳嗽甚至窒息。因为人体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说笑会干扰会厌软骨的闭合功能,增加危险风险。
3.(2025三下·信宜期中)土壤的渗水性决定土壤肥力的大小。(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土壤肥力是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包括有机质含量、养分(氮、磷、钾等)储备、保水保肥性、通气性等。渗水性仅反映土壤透水能力,虽影响水分和空气流通(如渗水性过强易漏水漏肥,过弱易积水缺氧),但并非决定肥力的唯一因素。例如,肥沃的黑土肥力高,主要因其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而非单纯依赖渗水性。因此,渗水性是影响肥力的因素之一,但不能决定肥力大小,题干表述错误。
4.(2025三下·信宜期中)花生和水稻适合种植在相同的土壤里面。(  )
【答案】错误
【知识点】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
【解析】【分析】花生和水稻对土壤的要求差异显著。花生是耐旱、喜疏松透气土壤的作物,适宜生长在沙质土壤中,这类土壤排水性好,能避免根部积水,且通气性强,利于花生根系呼吸和荚果发育。而水稻是水生作物,需水量大,适合种植在黏质土壤或水稻土中。这类土壤保水性强,能维持田间积水环境,满足水稻生长对水分的持续需求。若将两者种在相同土壤中,会因土壤的保水、透气特性不匹配,导致花生烂根或水稻缺水,影响生长。因此,二者不适合种植在相同土壤里,题干错误。
5.(2025三下·信宜期中)人体吸入的气体大部分是二氧化碳,而呼出来的大部分是氧气。(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人体吸入的气体主要是空气,其中氧气约占 21%,二氧化碳仅约 0.03%;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降至约 16%,二氧化碳升至约 4%。因此,吸入气体中氧气占比最高,呼出气体中仍是氮气(约 78%)占比最大,二氧化碳只是比例升高而非 “大部分”。题干颠倒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次关系,故表述错误。
6.(2025三下·信宜期中)仙人掌和芦荟适合种植在黏质土上。(  )
【答案】错误
【知识点】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
【解析】【分析】仙人掌和芦荟均为耐旱植物,其根系不耐积水,需要排水性和透气性良好的土壤。黏质土的特点是保水性强、透气性差,水分不易流失,容易导致植物根系缺氧、腐烂。这两种植物更适合生长在沙质土中,沙质土颗粒粗、空隙大,排水快且透气好,能满足其对干燥环境的需求。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7.(2025三下·信宜期中)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的空气进行交换。(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解答】人体通过呼吸将废物从细胞中运出,把氧气吸收进细胞。
【分析】肺部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8.(2025三下·信宜期中)植物的生长一般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生长通常依赖土壤提供的养分、水分和支撑,多数植物的根系需要土壤环境。不同土壤(如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保水性、透气性、肥力差异显著。沙质土适合耐旱植物(如仙人掌),黏质土适合需水多的植物(如水稻),壤土肥力均衡,适合多数作物。因此,题干表述正确。
9.(2025三下·信宜期中)豆类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豆类食物(如黄豆、黑豆、绿豆、红豆及豆腐、豆浆等豆制品)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以黄豆为例,其蛋白质含量约为 35%-40%,且含有人体必需的 8 种氨基酸,属于完全蛋白质。此外,豆类蛋白质消化率较高,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是素食者获取蛋白质的主要途径。因此,题干表述正确。
10.(2025三下·信宜期中)我国幅员辽阔,但是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一致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我国土壤颜色多样,并非一致。受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土壤呈现显著差异:东北平原是肥沃的黑土,富含腐殖质;南方丘陵多为红壤,因含铁元素呈红色;西北干旱区有荒漠土,颜色偏灰白;四川盆地则分布着紫色土,因富含矿物质呈紫色。这些多样的土壤类型共同构成了我国丰富的土壤资源,故题干说法错误。
11.(2025三下·信宜期中)为了健康,我们的食物应该是丰富多样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而不同食物含有的营养素种类和比例不同。例如,谷物提供碳水化合物,肉类提供蛋白质和脂肪,蔬果提供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单一饮食难以满足全面营养需求,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或失衡。丰富多样的食物能覆盖各类营养需求,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因此题干表述正确。
12.(2025三下·信宜期中)遇到喜欢的食物我们就会吃多一些,因为挑食的行为对我们的消化会起到帮助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挑食是指只偏爱某些食物而排斥其他食物,这种行为会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无法全面获取人体所需的各类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等),长期挑食还可能引发营养不良或发育问题,对消化功能并无帮助。此外,即使遇到喜欢的食物,也应适量食用,过量进食反而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消化。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13.(2025三下·信宜期中)“平衡膳食宝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平衡膳食宝塔” 是根据营养学原则设计的膳食指南图形化工具,自上而下将食物分为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油脂类等层级,每层代表一类食物,其面积或分量直观体现了该类食物在每日膳食中的建议摄入量比例。例如底层谷薯类占比最大,顶层油脂类占比最小,清晰反映了各类食物的膳食地位和比重,帮助人们合理搭配饮食,故题干正确。
14.(2025三下·信宜期中)用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测试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该物质遇到淀粉会变成蓝色。(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测试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通常使用的是碘液(如碘酒),淀粉遇碘会变蓝色,这是淀粉的特征反应。而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其溶液呈紫红色,主要用于消毒、氧化等,并不会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因此,题干中关于用高锰酸钾溶液测试淀粉的说法错误。
15.(2025三下·信宜期中)土壤中含有腐殖质,腐殖质含量较多时土壤的颜色会比较浅。(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腐殖质是土壤中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形成的深色物质,颜色多为黑褐色或暗棕色。当土壤中腐殖质含量较多时,会让土壤颜色变深,比如肥沃的黑土就是因为腐殖质丰富而呈现深黑色;反之,腐殖质少的土壤颜色较浅,比如沙土多呈浅黄色。因此 “腐殖质含量较多时土壤颜色比较浅” 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是错误的。
16.(2025三下·信宜期中)西瓜适合种植在( )土壤中。
A.黏质土 B.沙质土 C.壤土
【答案】B
【知识点】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
【解析】【分析】西瓜的生长需要良好的排水性和透气性,以避免根部积水导致烂根。沙质土颗粒粗、孔隙大,排水和透气性强,能满足西瓜根系对氧气的需求,且升温快,利于果实糖分积累。黏质土保水性过强,易积水;壤土虽肥沃但排水性不及沙质土。因此,沙质土最适合西瓜种植。
17.(2025三下·信宜期中)下列不属于保护消化系统的做法(  )。
A.细喝慢咽 B.不食零食 C.不按时吃饭
【答案】C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保护消化系统需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细嚼慢咽可减轻胃肠消化负担;合理控制零食能避免扰乱消化规律;而不按时吃饭会打破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的生物钟,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长期可能引发胃炎、胃溃疡等问题,不属于保护消化系统的做法。因此选C。
18.(2025三下·信宜期中)食物的消化过程是(  )。
A.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B.口腔、胃、食道、大肠、小肠、肛门
C.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答案】C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食物消化遵循固定路径:先在口腔经咀嚼和唾液初步消化;通过食道进入胃,经胃液进一步分解;随后进入小肠(主要消化吸收场所),完成营养吸收;剩余残渣进入大肠,吸收水分后形成粪便;最后经肛门排出。A项颠倒大肠和小肠顺序,B项混淆食道和胃的先后,均错误。故正确路径为C。
19.(2025三下·信宜期中)( )通过蠕动,促进大部分食物的消化,并吸收大部分营养物质。
A.小肠 B.胃 C.大肠
【答案】A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内壁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面积,且能分泌多种消化液(如胰液、胆汁),通过蠕动促进食物充分消化。同时,小肠绒毛可吸收大部分营养物质(如糖类、蛋白质、脂肪分解产物及维生素等)。胃主要初步消化蛋白质;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少量维生素,无主要消化功能。因此选 A。
20.(2025三下·信宜期中)土壤中有(  ),因为很多小动物可以生活在里面。
A.水 B.沙子 C.空气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中的小动物(如蚯蚓、蚂蚁等)生存需要氧气进行呼吸。空气存在于土壤颗粒间的孔隙中,为这些生物提供呼吸所需的气体环境。水和沙子虽也是土壤成分,但小动物生存的关键是呼吸所需的空气。若土壤缺乏空气,生物会因缺氧无法存活。因此,土壤中有空气才能支持小动物生活,选 C。
21.(2025三下·信宜期中)( )是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场所。
A.口腔 B.肺 C.肚子
【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呼吸的核心是气体交换,肺是完成这一功能的主要器官。肺由大量肺泡组成,肺泡壁薄且布满毛细血管,能高效实现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口腔是呼吸的通道之一,但仅起气体进出的作用;肚子是腹腔的俗称,包含胃肠等消化器官,与呼吸无关。因此,肺是呼吸的主要场所,选 B。
22.(2025三下·信宜期中)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土壤分成壤土,( ),黏质土。
A.石质土 B.砂砾土 C.沙质土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土壤分类主要依据大小颗粒(沙粒、粉粒、黏粒)的含量比例。沙质土含沙粒多,颗粒粗、透气性好;黏质土黏粒多,颗粒细、保水性强;壤土则是三者比例均衡的理想土壤。石质土以岩石碎屑为主,属特殊土壤类型;砂砾土并非标准分类术语。因此按颗粒含量划分的三类土壤为壤土、沙质土、黏质土,选 C。
23.(2025三下·信宜期中)我们进行呼吸时呼吸器官会进行气体交换,吐气时( )的含量会变多。
A.空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在肺内完成。吸气时,富含氧气的空气进入肺部,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吐气时,这些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因此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高。氧气在吐气时含量减少,空气是混合气体,并非具体成分。故吐气时二氧化碳含量变多,选C。
24.(2025三下·信宜期中)保水性最好的土壤是( )。
A.壤土 B.黏质土 C.沙质土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土壤的保水性与其颗粒大小密切相关。黏质土的颗粒最细,颗粒间空隙小,水分不易渗透流失,因此保水性最强。沙质土颗粒粗、空隙大,水分易渗漏,保水性最差。壤土颗粒大小适中,保水性介于两者之间。这一特性影响植物生长:黏质土适合需水量大的植物,沙质土则适合耐旱植物。因此保水性最好的是黏质土,选B。
25.(2025三下·信宜期中)口腔的主要功能是(  )。
A.消化蛋白质
B.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
C.咀嚼食物,初步消化淀粉
【答案】C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牙齿负责咀嚼食物,将其磨碎便于后续消化;唾液中含淀粉酶,可初步分解淀粉为麦芽糖,这是口腔的核心功能。消化蛋白质主要在胃中进行,由胃蛋白酶完成;吸收水和无机盐是小肠和大肠的功能。因此口腔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和初步消化淀粉,选C。
26.(2025三下·信宜期中)红砖的烧制需要大量的黏土,会让土地资源大量(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作用
【解析】【分析】黏土是重要的土地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可耕种或具有生态价值的土壤层。烧制红砖需大量开采黏土,会直接导致地表土壤层被剥离,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数量减少。这种开采还可能破坏耕地和植被,进一步加剧土地资源的损耗。因此,红砖生产会让土地资源大量减少,选A。
27.(2025三下·信宜期中)大肠的功能主要是( )。
A.消化淀粉
B.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
C.消化蛋白质
【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大肠是消化系统的末端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吸收食物残渣中剩余的水分、无机盐和少量维生素,使残渣逐渐形成粪便。消化淀粉主要在口腔和小肠进行,由淀粉酶完成;消化蛋白质主要在胃和小肠,依靠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因此大肠的核心功能是吸收部分水和无机盐,选B。
28.(2025三下·信宜期中)壤土适宜种植哪种植物( )。
A.蔬菜 B.骆驼刺 C.仙人掌
【答案】A
【知识点】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
【解析】【分析】壤土颗粒大小适中,透气性、保水性和肥力均处于中等水平,能兼顾植物对水分、空气和养分的需求,适合多数植物生长,尤其是蔬菜。蔬菜生长需要均衡的水分和养分供应,壤土的特性恰好满足这一需求。骆驼刺和仙人掌是耐旱植物,适合生长在保水性差但透气性强的沙质土中,以避免根部积水腐烂。因此壤土最适宜种植蔬菜,选 A。
29.(2025三下·信宜期中)下列( )是备用能源物质。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人体的供能物质中,糖类是主要能源,优先被分解供能;脂肪储存于体内,当糖类不足时会被分解利用,起到备用能源的作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一般不作为主要供能物质,仅在极端情况下参与供能。因此,脂肪是备用能源物质,选B。
30.(2025三下·信宜期中)将一勺新鲜土壤放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可以证明土壤中含有(  )。
A.水 B.空气 C.沙粒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颗粒之间存在空隙,这些空隙中会填充空气。当新鲜土壤放入水中时,水会占据原本空气所在的空间,迫使空气以气泡的形式排出。这一现象直接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水无法通过气泡现象证明,需通过土壤湿润状态或加热后重量减少等方式判断;沙粒是土壤的固体成分,可通过过滤或沉淀观察到颗粒,与气泡无关。因此,气泡现象证明土壤中有空气,选B。
31.(2025三下·信宜期中)使肺活量增大的有效方法是(  )
A.经常锻炼 B.多睡觉 C.努力学习
【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考查体育锻炼对肺活量的影响,体育锻炼可以加大肺活量。
32.(2025三下·信宜期中)土壤中的有机质一般是由( )分解形成的。
A.岩石 B.水 C.动植物的残体糜烂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如落叶、枯草、动物粪便及尸体等)。这些残体在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等)的分解作用下,逐渐腐烂、转化,形成富含碳、氮等元素的有机质,为土壤提供肥力。岩石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经风化作用形成土壤颗粒,不含有机质;水是土壤的组成部分,参与物质循环,但不会直接形成有机质。因此,有机质由动植物残体糜烂分解形成,选C。
33.(2025三下·信宜期中)下列食物中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是( )。
A.米饭 B.鱼肉 C.花生
【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物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来自动物性食品和部分植物种子。鱼肉属于动物性食物,含有丰富且优质的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接近,易于吸收利用。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花生富含脂肪和少量蛋白质,并非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因此,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是鱼肉,选B。
34.(2025三下·信宜期中)在呼吸过程中,肺不仅要摄入氧气,还要将体内代谢出的(  )排出。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氨气
【答案】B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其核心是排出代谢废物并获取氧气。人体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肺作为呼吸器官,在吸入氧气供细胞利用的同时,会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呼气排出体外。一氧化碳是外界吸入的有毒气体,并非人体代谢产物;氨气主要来自蛋白质代谢,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与肺部呼吸无关。因此,肺排出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选B。
35.(2025三下·信宜期中)下列环境中,比较容易取得黏粒的是( )。
A.河边沙滩中 B.水稻田中 C.沙漠地区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黏粒是土壤颗粒中最细小的部分,直径小于 0.002 毫米,具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常见于质地黏重的土壤中。水稻田因长期灌溉,土壤水分充足,细颗粒不易被冲刷,且多为耕作形成的黏质土壤,富含黏粒。河边沙滩和沙漠地区的土壤以沙粒为主,颗粒粗大,黏粒含量极少,这是因为沙粒易被水流或风力搬运堆积,细颗粒多被带走。因此,水稻田中更容易取得黏粒,选B。
36.(2025三下·信宜期中)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土壤的性质与植物的生长有很大关系
B.土壤的渗水性决定土壤的肥力大小
C.土壤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水分、空气等条件的能力,由养分含量、保水保肥性、通气性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渗水性仅反映土壤排水能力,渗水性过强(如沙土)会导致养分流失,过弱(如黏土)会影响通气,但它并非决定肥力的唯一或核心因素。A 选项正确,不同性质的土壤(如黏重或疏松)适合不同植物生长;C 选项正确,土壤为植物提供扎根、养分和水分,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B 选项说法不正确。
37.(2025三下·信宜期中)在人体的消化器官中,没有消化和吸收功能的是(  )。
A.胃 B.大肠 C.食道
【答案】C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食道是连接咽和胃的肌性管道,主要功能是通过蠕动将食物推送至胃,其内壁无消化腺,也没有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因此既无消化功能也无吸收功能。胃能通过胃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并吸收少量水和酒精,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大肠虽不参与消化,但可吸收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有吸收功能。因此,没有消化和吸收功能的是食道,选C。
38.(2025三下·信宜期中)自制仪器测试肺活量时,排开的水越(  ),通常肺活量越大,肺功能越强。
A.少 B.多 C.一样
【答案】B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自制测肺活量仪器的原理是:呼出的气体将容器中的水排出,排开的水量等同于呼出气体的体积。因此,排开的水越多,说明呼出的气体量越大,即肺活量越大,肺的通气功能越强。排开的水少则对应肺活量小,“一样”不符合实际逻辑。故答案为B。
39.(2025三下·信宜期中)某学校餐厅为学生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排骨、麻辣豆腐。小明认为添加一道菜(  )才能让食物变得更加合理。
A.煮鸡蛋 B.炸河虾 C.素炒豆角
【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合理膳食需包含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多种营养素,且搭配均衡。原食谱中,米饭提供糖类,清炖排骨和麻辣豆腐提供蛋白质和脂肪,但蔬菜类缺乏,维生素(如维生素 C、膳食纤维)不足。素炒豆角属于蔬菜,能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让食谱更均衡。煮鸡蛋和炸河虾仍属于蛋白质类,无法弥补蔬菜缺失的营养。因此,添加素炒豆角更合理,选 C。
40.(2025三下·信宜期中)在检验壤土、黏质土和沙质土的渗水性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土壤的种类 B.土壤的数量 C.导入水的多少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该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类型土壤的渗水性差异,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即仅改变研究对象(土壤种类),其他条件保持一致,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若改变 B(土壤数量)或 C(导入水的多少),会引入额外变量,干扰实验结论,无法单纯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差异。只有固定土壤数量、水量、容器等条件,仅更换壤土、黏质土、沙质土,才能明确渗水性差异是由土壤种类导致的。因此,唯一需要改变的条件是土壤种类。
(2025三下·信宜期中)宇宇在学校体能测试时测了肺活量,测试装置如图所示。他与班上的两位身材相近的男生强强和明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41.根据数据可以推断,他们三个人中,平时最爱运动的是( )。
A.宇宇 B.强强 C.明明
42.宇宇,强强和明明三人同时一起跑步。结合上图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会明显少于强强
B.强强每次吸入的空气比宇宇多
C.相同的速度跑完同样的距离后,明明最快恢复到平静状态
43.下列器官不属于呼吸系统的是( )。
A.肺部 B.胃 C.气管
44.呼吸时,外界空气进入肺的正确途径是(  )。
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C.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45.运动时呼吸速度会加快,下列关于呼吸和运动说法错误的是(  )。
A.运动过程中,人体需要消耗大量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B.经常运动,会增大肺活量,使每次呼吸可以获得更多的氧气
C.运动时呼吸会加快,是因为人在运动过程中感觉到累了
【答案】41.C
42.B
43.B
44.A
45.C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其中呼吸道从上到下依次为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空气进入肺的路径是:先经过鼻腔,接着依次通过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终进入肺。
41.肺活量是反映人体肺部通气能力的重要指标,经常运动的人,肺部功能更强,肺活量通常更大。表格中三人身材相近,排除了体型对肺活量的显著影响。数据显示明明的肺活量(2400)最大,宇宇(1972)次之,强强(1616)最小。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肺活量的差异主要与运动习惯相关。因此,可推断平时最爱运动的是明明。
42.肺活量反映肺部一次最大吸气后呼出的气体量,与呼吸效率直接相关。A 正确:明明肺活量最大(2400),肺部通气效率高,相同运动强度下,每分钟需呼吸次数少于肺活量小的强强(1616)。B 错误:强强肺活量(1616)小于宇宇(1972),说明其每次吸入的空气量比宇宇少,而非更多。C 正确:明明肺活量最大,心肺功能更强,运动后能更快恢复供氧平衡,最快回到平静状态。
43.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气体交换,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部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属于呼吸系统核心器官;气管是呼吸道的组成部分,负责输送气体,属于呼吸系统;胃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器官,主要功能是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与气体交换无关,不属于呼吸系统。
44.呼吸系统中,气体进入肺的通道具有固定顺序:空气首先通过鼻(过滤、温暖空气)进入;接着经过咽(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再进入喉(有声带,也是气体通道);随后进入气管(主干通道);气管分支为支气管,深入肺部;最终气体到达肺,完成气体交换。
45.运动时呼吸加快的本质是身体耗氧量增加,而非单纯 “感觉到累”。
A 正确:运动时肌肉耗能增加,细胞呼吸作用增强,需更多氧气,同时产生更多二氧化碳,需通过呼吸排出。
B 正确:经常运动可增强肺部功能,增大肺活量,提升每次呼吸的摄氧量。
C 错误:呼吸加快是人体的自动调节机制,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控,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求,并非由 “累” 的感觉驱动。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