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1.(2025四上·光明期末)古琴,是中国传统弹弦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1)古琴琴声悠扬,悦耳动听,以下和琴声一样都属于人类活动发出声音的是( )。A.打雷声 B.鸟叫声 C.读书声(2)古琴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递到人的耳朵里。A.水 B.琴弦 C.空气(3)琴声传到耳朵后,会抵达很薄且具有弹性的( ),使它产生振动。A.耳廓 B.鼓膜 C.耳蜗(4)古琴演奏结束,但琴声“余音未止”,这种现象是由于( )。A.人的错觉B.琴声太大C.琴弦和周围的空气还在振动(5)古琴演奏的声音能被教室所有同学听到,这说明声音是( )传播的。A.向左边 B.向右边 C.向四面八方(6)为了探索声音的奥秘,四(1)班科学兴趣小组开始对声音进行了研究。①他们找来了筷子和玻璃杯,发现用筷子敲击杯子时,敲击的力度越大,声音越 (强/弱),这与振动的 (幅度/快慢)有关。②他们往四个相同的杯子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水,并用柱状图表示水量与声音高低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分析此图,说说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图1③通过上面的实验,他们想让敲击三号杯子时发出的声音变高,请你帮忙想想办法如何解决? 【答案】(1)C(2)C(3)B(4)C(5)C(6)强;幅度;水越多,敲击发出的声音越低;把水倒掉一些、改变敲击的位置、更换杯子【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题目要求选出 “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A 选项打雷声是自然现象产生的声音,B 选项鸟叫声是动物发出的声音,均与人类活动无关。C 选项读书声是人类通过发声器官产生的声音,属于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与古琴琴声(人类弹奏产生)性质一致,故答案为 C。(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递。古琴发声时,琴弦振动产生声音,振动通过周围的空气形成声波,声波传播到人的耳朵,使人听到声音。A 选项水并非古琴声传播的常见介质;B 选项琴弦是发声体,而非传播介质。因此,古琴声音通过空气传递,选 C。(3)声音传入耳朵后,经过外耳道到达鼓膜。鼓膜是位于外耳道底部的一层很薄且有弹性的膜,声波撞击鼓膜时会使其产生振动,这是声音传导过程中的关键步骤(B 正确)。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A 错误);耳蜗则负责将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C 错误)。因此,琴声振动最终抵达并使其振动的是鼓膜,选 B。(4)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古琴演奏结束后 “余音未止”,是因为琴弦在停止拨弄后不会立刻停止振动,其振动会持续带动周围空气继续振动,从而持续产生声音。A 选项 “人的错觉” 不符合科学原理;B 选项 “琴声太大” 与余音现象无关。因此,余音未止的本质是振动未停,选 C。(5)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其传播方向是全方位的。古琴演奏时,振动产生的声波会通过空气向周围各个方向扩散,因此教室内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到声音。A 选项 “向左边” 和 B 选项 “向右边” 仅描述了单一方向,不符合声音传播的实际特点。只有 “向四面八方” 能解释声音被教室所有同学听到的现象,故答案为 C。(6)①声音的强弱(响度)由振动幅度决定。敲击杯子时,力度越大,杯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②往相同杯子加不同量的水后,杯子和水的整体振动频率不同。水量少则整体质量小,振动频率高,声音高;水量多则整体质量大,振动频率低,声音低。柱状图中水量与声音高低呈现反向关系,即水量增加,声音降低,反之亦然。③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振动频率越高,声音越高。实验中已发现,杯子水量越少,整体振动频率越高,声音越高;水量越多,振动频率越低,声音越低。因此,若要让敲击三号杯子时声音变高,需降低其整体质量以提高振动频率,最直接的方法是倒出部分水,减少水量。这样杯子和水的振动会更快,从而发出更高的声音。(1)打雷声和鸟叫声都是大自然的声音,而读书声和琴声一样都属于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2)声音能够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古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递到人的耳朵的。(3)耳朵的解剖结构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为三个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耳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中耳有鼓膜、听小骨;内耳有耳蜗。我们耳朵里的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然后传入中耳、内耳。(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停止拨琴弦,琴声还能持续产生,说明琴弦和周围的空气还在振动。(5)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时候是以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6)①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力度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力度越小,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②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用水瓶自制乐器,用敲击的方法发出声音,声音主要是依靠瓶子振动产生的,瓶子的轻重是影响声音高低的主要因素。瓶子里水越少,瓶子越轻,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水越多,瓶子越重,振动越慢,敲击发出的声音越低。③想让敲击三号杯子时发出的声音变高,应该把水倒掉一些、改变敲击的位置、更换杯子使瓶子振动的更快。2.(2025四上·光明期末)科学兴趣小组还找来了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和包装盒,自制了一个简易版古琴,设计图为图1(黑色竖条纹代表橡皮筋)。图1 图2(1)简易版古琴是通过让橡皮筋振动产生声音,如果用画图来表示橡皮筋发声时的运动状态,以下比较符合的图示是( )。A.受力弯曲B.曲线运动C.往复运动(2)简易版古琴是通过改变橡皮筋的 (填词语,长短/粗细/松紧),来改变声音的高低。(3)用相同的力度弹拨上面的橡皮筋,声音最高的橡皮筋是 (填字母,a/b/c/d/e/f/g)。(4)图2是《两只老虎》乐谱,如果想弹奏“两只老虎,跑得快”,可以依次弹拨a、b、 (填字母,a/b/c/d/e/f/g)。(5)音乐之声是生活中的美好点缀,但有些声音不仅无法带来愉悦,反而引人烦躁甚至危害我们的听力。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听力呢?请说说你的想法。 【答案】(1)C(2)粗细(3)g(4)c、a、c、d、e(5)不长时间佩戴耳机、不在耳边大喊大叫等【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保护听力【解析】【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是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橡皮筋发声时,会在被拨动后围绕原位置来回颤动,这种运动属于往复运动。A 选项 “受力弯曲” 是形变状态,未体现振动的动态过程;B 选项 “曲线运动” 是轨迹描述,不特指振动的往复特性。因此,橡皮筋发声时的运动状态符合往复运动,选 C。(2)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简易版古琴中,橡皮筋的振动频率受其自身特性影响:粗细不同:细橡皮筋质量小,振动快,频率高,声音高;粗橡皮筋振动慢,频率低,声音低。长短不同:短橡皮筋振动范围小,频率高,声音高;长橡皮筋则相反。松紧不同:紧的橡皮筋张力大,振动快,频率高,声音高;松的则振动慢,声音低。(3)要确定声音最高的橡皮筋,需明确:声音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声音越高。在相同力度下,橡皮筋的振动频率与其粗细、长短、松紧相关:细、短、紧的橡皮筋振动更快,声音更高。图 1 中橡皮筋 a/b/c/d/e/f/g 的粗细不同,橡皮筋越细,振动频率越高。所以g声音最高。(4)观察可知,如果abcdefg分别对应1234567,要弹奏“两只老虎,跑得快”,需要弹的是“1231345”,对应abcacde。(5)保护听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控制音量: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环境(如噪音工地、KTV),使用耳机时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 60%,每次佩戴不超过 1 小时。减少刺激:不用尖锐物品掏耳,防止耳道损伤;游泳或洗澡时戴耳塞,避免污水入耳引发感染。定期检查:听力出现异常(如耳鸣、耳痛)及时就医,长期处于噪音环境者定期做听力检测。听力损伤多由长期噪音刺激、物理损伤或感染导致。通过控制音量、避免耳道伤害、及时干预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听力受损风险,维护听觉健康。(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橡皮筋发声时,在不断做往复运动。用画图来表示发声时橡皮筋的运动状态,一定范围内做往复运动比较符合。(2)读图可知,用塑料盒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制作的古琴,通过改变橡皮筋的粗细来改变声音的高低。(3)粗的橡皮筋振动速度慢,发出的声音较低,细的橡皮筋振动速度快,发出的声音较高。用相同的力度弹拨上面的橡皮筋,声音最高的橡皮筋是g。(4)古琴能弹出12345这五个音,5这个音是最高的,《两只老虎》这首歌的曲子歌词“快”的音调对应的是最细的弦弹出的音。1是最低的音,“两”对应的是最粗的弦发出的音。(5)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根据对保护听力的认识,采取的措施有:不长时间佩戴耳机、不在耳边大喊大叫。(2025四上·光明期末)人体就像一个复杂而神奇的机器,多个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均衡饮食,为身体提供全面营养,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3.呼吸是人体每时每刻发生的事情,我们在吸气过程中,气体经过以下器官的先后顺序是( )。A.鼻腔→气管→肺 B.肺→气管→鼻腔 C.气管→肺→鼻腔4.人体运动后,呼吸次数会增多,是因为运动时需要消耗更多的(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5.在安静状态下,人每分钟呼吸( )次左右。A.20 B.80 C.1306.除了呼吸之外,我们从外界获取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是( )。A.运动 B.学习 C.饮食7.谷物能给我们人类提供所需要的能量,是因为谷物中含有较多(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答案】3.A4.A5.A6.C7.C【知识点】呼吸的形成;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食物中的营养【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其中肺是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的关键器官。吸气时,含氧气的空气从鼻腔或口腔进入,经气管抵达肺部,这一过程中胸腔会扩张,腹部则收缩。呼气时,完成交换的空气从肺部进入气管,再通过鼻腔或口腔排出,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恢复放松状态。3.吸气时,气体进入人体的路径是从呼吸道到肺。鼻腔是气体进入的起始通道,过滤、温暖和湿润空气;随后气体通过气管(及支气管)输送,最终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B、C 选项顺序颠倒,不符合吸气时气体的流向。因此,正确顺序为鼻腔→气管→肺,选 A。4.人体运动时,肌肉等组织的能量消耗增加,细胞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会增强。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参与,同时产生二氧化碳。为满足能量需求,身体需加快呼吸,吸入更多氧气供细胞利用,并排出更多二氧化碳。氮气是空气成分之一,但不参与人体能量代谢,因此运动时呼吸次数增多的核心原因是需要消耗更多氧气。5.安静状态下,成年人每分钟呼吸次数通常在 12-20 次左右,儿童略高,但总体接近 20 次。选项 B(80 次)和 C(130 次)远高于正常范围,更接近剧烈运动后的心率(非呼吸次数)。呼吸次数受代谢水平影响,安静时身体耗氧少,呼吸平缓,故 20 次左右为合理答案,选 A。6.人体获取能量的核心途径是通过呼吸获得氧气,结合饮食摄入的有机物(如糖类、脂肪等),经细胞呼吸作用释放能量。运动(A)是能量消耗的过程,学习(B)是脑力活动,也消耗能量,但二者均不直接从外界获取能量。饮食能从外界摄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为细胞提供能量来源,是除呼吸外获取能量的重要活动,故选 C。7.谷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摄入淀粉后,会将其消化分解为葡萄糖,通过细胞呼吸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需求。蛋白质主要用于构建和修复组织,脂肪是储能物质,而谷物中淀粉含量最高,是提供能量的核心成分,故选 C。8.(2025四上·光明期末)肺活量是人体发育健康的重要指标,下图数据(图1)为某校四(1)班学生利用肺活量测试仪测量的结果。图1:四(1)班同学肺活量测量表(单位:毫升)(1)下表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相关数据,根据此表,四(1)班女生中肺活量低于正常范围人数为 人。测试年级 肺活量男生正常范围 女生正常范围四年级 1100-2600毫升 900-2000毫升(2)请分析四(1)班同学肺活量测量表中的数据(图1),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 (3)我们还可以使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来测量肺活量,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深吸一口气,然后将气体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B.吹气时如一口气断了,可以吸一口气再继续吹C.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避免气体跑出(4)增大肺活量,能提高我们的心肺功能,让我们更健康。怎样能提高肺活量呢?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答案】(1)1(2)不是所有男生的肺活量都比女生高(3)B(4)从直接提升肺活量或从肺部健康的角度提供的建议皆可,如:进行体育锻炼、深呼吸练习、避免空气污染、健康饮食等。【知识点】测量肺活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解析】【分析】(1)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四年级女生肺活量正常范围为 900-2000 毫升,低于 900 毫升即为低于正常范围。观察表中数据可知,四(1)班女生肺活量低于正常范围的人数是1人。(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部分男生的肺活量比女生肺活量低,所有人的肺活量不一,肺活量与人的体质有关。(3)测量肺活量时,需一次性呼出肺部所有气体,以准确反映最大通气能力。选项 A 中深吸气后完整呼气,符合测量规范;选项 C 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可防止气体泄漏,保证数据准确。而选项 B 中 “断气后再吸气继续吹” 会导致测量的气体包含新吸入的空气,并非肺部原有最大气量,会使结果偏大,不符合测量要求,故做法不正确。(4)提高肺活量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坚持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跳绳等,这些运动能增强呼吸肌力量,促进肺部扩张,长期坚持可有效提升肺活量。进行呼吸训练:尝试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收紧)、缩唇呼吸(缓慢呼气时收拢嘴唇),能锻炼肺部通气效率。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有助于心肺功能恢复,避免熬夜导致的呼吸功能下降。改善生活环境:远离吸烟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吸入,保护肺部健康,为提升肺活量奠定基础。(1)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相关数据可知,女生的肺活量正常范围是900-2000毫升,所以四(1)班女生中肺活量低于正常范围人数为1人;(2)通过分析四(1)班同学肺活量测量表中的数据(图1),我们可以发现不是所有男生的肺活量都比女生高;(3)以下是使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来测量肺活量的具体步骤:1,展开测量袋;2.深吸一口气,然后通过通气管将气体呼入测量袋;3.待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4.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为毫升),这就是测得的肺活量。如果吹气时如一口气断了,不可以吸一口气再继续吹,否则测量结果不准,故选B;(4)增大肺活量,能提高我们的心肺功能,让我们更健康。我们可以通过进行体育锻炼、深呼吸练习、避免空气污染、健康饮食等方式提高肺活量。9.(2025四上·光明期末)吃饭是我们一天也离不开的事情,我们把食物吃下去后,它一离开我们的口腔,就被挤进了食道,再一点点地挤入胃里。胃就像一个可以变大,又可以变小的口袋,它会把食物磨得像浆糊一样,食物大约在胃里停留4-6小时,就进了小肠。食物在小肠里还遇到了很多新朋友,如胆汁、小肠液、胰液等,食物中的营养在这里充分被吸收后,就会进入大肠。大肠又短又粗,负责吸收水分,存放食物残渣。最后,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体外。到此,食物的旅行就结束了。(1)通过阅读以上材料,我们知道食物在人体内旅行的顺序是口腔→食道→ → → →肛门。食物中的营养主要在人体的 里被吸收的。(2)四(1)班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做了“模拟消化器官作用”实验。将一个塑料袋装上水、一小块馒头和煮熟的蔬菜,反复揉挤这个袋子,这个袋子模拟的是我们人体中的 。如果最初放入袋子里的食物不是小块的,也不柔软,会给这个器官带来哪些麻烦? (3)食物中蕴含着不同的营养成分。下表是四(1)班某位同学一天的食谱,你觉得合理吗?说说你的理由。 (合理/不合理), 。一天的食物 早餐 午餐 晚餐牛奶、鸡蛋、馒头 米饭、炸鸡翅、排骨汤 可乐、汉堡、薯条(4)不少同学喜欢吃零食,下表是某品牌辣条的营养成分表。请结合你学过的食物营养科学知识,分析这个辣条的营养价值,并给出针对同学食用此类零食的建议。 营养成分表项目 每100g 营养素参考值%能量 1809kJ 22%蛋白质 8.1g 14%脂肪 25g 42%反式脂肪酸 0g 碳水化合物 43.9g 15%钠 2468mg 123%【答案】(1)胃;小肠;大肠;小肠(2)胃;消化不充分、出现胃痛的情况、增加消化负担(3)不合理;缺少蔬菜、脂肪摄入过多(4)从辣条的营养成分表可以看出,其能量、脂肪和钠的含量较高,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的含量相对较低。建议尽量减少食用此类零食,选择更加健康、营养均衡的食物作为零食。【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消化器官及其作用【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食物经口腔进入后,依次进入食道,再被挤入胃中;在胃内停留 4-6 小时后进入小肠,小肠中胆汁、胰液等参与消化,是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之后食物进入大肠,大肠吸收水分并存放残渣,最后残渣由肛门排出。因此,旅行顺序为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营养主要在小肠被吸收。(2)塑料袋可通过揉挤模拟胃的蠕动作用,水模拟胃液,揉挤过程类似胃研磨食物,故模拟的是胃。若食物不是小块且不柔软,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胃需要更用力、更长时间地蠕动研磨,易导致胃疲劳;坚硬大块食物可能损伤胃黏膜,引发不适;还会延长食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影响后续消化环节的正常进行,降低消化效率。(3)该食谱存在明显营养失衡。早餐包含蛋白质(牛奶、鸡蛋)和碳水化合物(馒头),较为合理;但午餐炸鸡翅属于高脂油炸食品,晚餐可乐、汉堡、薯条均为高糖、高脂、高热量的快餐,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膳食纤维、维生素摄入不足。长期食用易导致营养不均衡,增加肠胃负担,不利于身体健康,故不合理。(4)营养价值分析:该辣条脂肪含量高(25g/100g,占营养素参考值 42%),钠含量严重超标(2468mg/100g,达 123%),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一般,且无反式脂肪酸。但整体而言,其营养结构单一,高油高盐,缺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必需营养素,不属于健康食品。建议:此类零食应尽量少吃或不吃。长期食用高油高盐零食易增加肥胖、高血压风险,还可能刺激肠胃。若选择零食,可替换为水果、坚果等营养均衡的食物,既能补充营养,又利于身体健康。(1)通过阅读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知食物在人体内旅行的顺序以及营养被吸收的主要位置。食物在人体内旅行的顺序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食物中的营养主要在人体的小肠里被吸收。(2)这个塑料袋模拟的是胃。胃在人体中起到一个关键的消化作用,它通过蠕动和分泌胃酸来分解食物,使其变得更容易被小肠吸收。如果最初放入袋子里的食物不是小块的,也不柔软,那么模拟的“胃”(即塑料袋)就会面临消化不充分、出现胃痛的情况、增加消化负担等问题。这些问题在真实的人体胃中同样存在,因此我们应该注意食物的质地和大小,避免给胃带来不必要的负担。(3)早餐包含了牛奶(提供蛋白质和钙质)、鸡蛋(提供高质量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馒头(提供碳水化合物)。这份早餐相对均衡,包含了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一些基本营养素;整体来看,午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而蔬菜等膳食纤维的摄入不足;晚餐的选择存在明显的问题。可乐是高糖饮料,汉堡和薯条则是高脂肪、高热量、低营养密度的食物。这样的晚餐缺乏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糖分和脂肪含量过高,不利于健康。总体来看,该同学的食谱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问题在于缺少蔬菜、脂肪摄入过多。长期这样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建议该同学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油炸和高糖食品的摄入,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建议该同学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油炸和高糖食品的摄入,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4)从辣条的营养成分表可以看出,其能量、脂肪和钠的含量较高,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的含量相对较低。长期食用此类零食可能导致能量过剩、脂肪堆积和钠摄入过多等问题,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建议尽量减少食用此类零食,选择更加健康、营养均衡的食物作为零食。同时,也要注意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确保身体健康。(2025四上·光明期末)2024年10月30日凌晨4时27分,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长征火箭的托举下,直刺苍穹,奔赴浩瀚宇宙。神舟十九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重要里程碑。10.火箭发射时,需点燃大量的推进剂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 ),使得火箭飞向高空。A.拉力 B.摩擦力 C.反冲力11.火箭上的整流罩会随着火箭升空,完成保护任务后脱落,最终落向地面,这是因为受到( )。A.拉力 B.重力 C.反冲力12.航天员在空间站时,不可能发生的情景是( )。A.直播授课B.与地球合影C.用普通钢笔在纸上写字13.为了减少摩擦力火箭的机身设计为流线型,以下哪个做法可以减小摩擦力?( )A.用毛巾包着拧开瓶盖B.在轴承中加润滑剂C.在轮胎上刻上凹凸不平的花纹14.航天员想在太空实验室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关于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测量的力可以超过刻度标出的最大数值B.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C.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单位是“牛顿”【答案】10.C11.B12.C13.B14.A【知识点】摩擦力【解析】【分析】火箭升空时,推进剂燃烧产生的反冲力推动火箭上升,体现了力的相互作用。整流罩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影响落向地面,重力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太空的失重环境让普通钢笔无法依靠重力使墨水流出写字。而在减小摩擦力方面,火箭设计为流线型,与在轴承中加润滑剂一样,都是通过优化物体表面或接触面来降低摩擦。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时,不能超量程,要规范使用。10.火箭发射时,推进剂燃烧后会高速向后喷出气体。根据反冲原理,当物体向一个方向喷出物质时,会受到相反方向的力,这个力就是反冲力。火箭依靠喷出气体产生的反冲力克服自身重力向上运动,这与气球放气时会向相反方向飞出去的原理相同。而拉力是物体被拉动时受到的力,摩擦力是物体运动时受到的阻碍力,都不符合火箭升空的受力情况。因此正确答案是 C。11.整流罩脱落后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 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会把地球上的物体拉向地面,比如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人跳起来后会落地,都是重力的作用。拉力是物体被牵拉时受到的力,反冲力是物体喷出物质时受到的反方向的力,这两个力都不符合整流罩脱落下落的原因。因此,正确答案是 B。12.在空间站处于失重环境,物体不会像在地面上那样受重力下落。普通钢笔写字依赖重力让墨水向下流动,失重时墨水无法顺利流出,所以不能用普通钢笔写字。而直播授课可通过通信设备实现,与地球合影能借助相机拍摄,这两项在空间站都能做到。因此,不可能发生的情景是 C。1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通常是让接触面更光滑或减少接触面的压力。在轴承中加润滑剂,能在接触面之间形成一层油膜,让接触面变得光滑,从而减小摩擦,这符合减小摩擦力的原理。而 A 选项用毛巾包着拧瓶盖,毛巾表面粗糙,会增大手与瓶盖的摩擦力;C 选项轮胎刻花纹,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防止打滑。这两个做法都是增大摩擦力的,所以正确答案是 B。14.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其能测量的最大力值,若超过最大数值,会导致弹簧永久形变,损坏测力计,无法准确测量,故 A 说法错误。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可保证读数准确(B 正确);弹簧测力计的单位通常是 “牛顿”。因此不正确的说法是 A。15.(2025四上·光明期末)为了研究“小车速度与能量大小的关系”,四(1)班科学兴趣小组做了模拟实验。下面表格是该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请分析作答。坡度 示意图 木块滑行距离(厘米) 平均距离(厘米)坡度一 第一次 8.0 8.1第二次 8.5第三次 7.8坡度二 第一次 17.7 17.3第二次 17.2第三次 17.0坡度三 第一次 22.2 22.6第二次 23.5第三次 22.1(1)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让小车滑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在小车撞击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A.木块的重力 B.小车的重力 C.斜面的坡度(2)在准备实验时,为了减小摩擦力,我们可以( )。A.把小车轮子拆掉B.用更光滑的斜坡实验C.在斜坡上垫一块有花纹的毛巾。(3)通过分析比较小车撞击实验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C(2)B(3)坡度越大,木块滑行的越远【知识点】斜面【解析】【分析】(1)实验目的是研究 “小车速度与能量大小的关系”。在对照实验中,需控制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一个变量。表格中明确呈现了 “坡度一”“坡度二”“坡度三” 三个不同坡度,且木块滑行距离(反映小车能量大小)随坡度变化而不同。木块重力、小车重力在实验中未被提及改变,属于控制不变的条件。因此,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斜面的坡度,选 C。(2)减小摩擦力的关键是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用滚动代替滑动等。选项 B 中,更光滑的斜坡能降低接触面粗糙程度,从而减小小车与斜坡间的摩擦力,符合题意。A 选项拆掉轮子,会使小车从滚动变为滑动,增大摩擦力;C 选项垫有花纹的毛巾,会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同样增大摩擦力。因此,能减小摩擦力的做法是 B。(3)坡度一的平均距离为 8.1 厘米,坡度二为 17.3 厘米,坡度三为 22.6 厘米,数据呈现明显递增趋势。在实验中,斜面坡度决定了小车滑下时的初始速度(坡度越大,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越快),而木块滑行距离是小车能量大小的直观体现(能量越大,对木块的推力越大,滑行越远)。由此可见,小车速度越大,其具有的能量就越大。(1)在小车撞击实验中,需要保持相同的条件是撞击木块的大小、小车质量的大小、斜面的光滑程度、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自由滑下来,坡度的大小是需要改变的量。(2)A.若把小车轮子拆掉,小车运动从滚动变为滑动,摩擦力会增大。错误。B.用更光滑的斜坡实验,可以减小小车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正确。C.在斜坡上垫一块有花纹的毛巾,斜面变得更为粗糙,摩擦力会增大。错误。故选B。(3)通过实验可知,坡度越大,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就越快,撞击后木块滑行的距离就越远。16.(2025四上·光明期末)四(1)班科学兴趣小组计划设计制作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1)在设计制作小车时,他们应该按照 → → → 的步骤进行。①明确问题 ②制定方案 ③实施方案 ④评估与改进(2)他们在设计制作小车时,做法错误的是( )。A.仔细观察小车模型,了解小车的结构B.可以绘制多角度的小车设计图,尽可能全面反映它的结构C.自己有什么想法就做,不用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3)下面(图1)是他们的作品,他们的小车是利用 (填词语,弹力/反冲力/摩擦力)作为动力。图1(4)在测试过程中,他们的小车半路就停下来了,没能抵达终点,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该如何进行改进呢?原因: ;改进: 。(5)某位同学觉得这次设计制作的小车没达到预想的结果,所以是一次毫无价值的活动。你觉得他说的对吗?说说你的想法和理由。 (对/不对), 。(6)如果让你设计一台具有动力的小车,你会怎么设计呢?请将你的设计绘制在下表中,并用文字对创新想法进行说明吧!我的设计单提供的材料 ①气球 ②马达 ③筷子 ④轮子 ⑤纸盒使用的材料 (可从提供的材料中选择,也可自行补充材料) 设计图 (注意图文结合,使用的材料与设计图要相符) 创意说明 (可从小车的动力、功能等方面说明。 【答案】(1)①;②;③;④(2)C(3)弹力(4)小车动力不足;把橡皮筋在车轴上多缠绕几圈(5)不对;不能简单地因为一个设计活动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就断定它是毫无价值的。设计的价值是多维度的,包括过程中的学习、创新和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重要的是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继续前进(6)①气球 ③筷子 ④轮子 ⑤纸盒 胶带 吸管;;用硬纸盒瓶做车身,在硬纸盒下部对齐钻孔,插上车轴,车轴上安装车轮,用硬质光滑的塑料轮子可以减小摩擦力,用气球提供动力,让小车行驶得更快更远【知识点】反冲力;弹力;设计小车;喷气小车【解析】【分析】(1)①明确问题是基础,需先确定小车的设计目标(如动力类型、行驶要求等),确保方向清晰;②制定方案是规划阶段,基于问题设计具体方案(如动力装置选择、结构搭建等),为实施提供依据;③实施方案是动手操作,按方案制作小车,将设计转化为实物;④评估与改进是优化环节,测试小车性能后,针对问题调整方案(如改进动力、减少阻力),提升小车效果。(2)设计制作小车是团队合作的探究过程。A 选项观察模型能帮助了解结构原理,为设计提供参考;B 选项绘制多角度设计图可清晰呈现结构,便于规划和修改,都是科学合理的做法。而 C 选项拒绝交流讨论,会导致思路局限,无法借鉴他人想法、发现自身设计漏洞,违背了科学探究中合作交流的原则,不利于优化设计,因此是错误的。(3)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试图恢复原状而产生的力。若小车通过橡皮筋、弹簧等弹性物体的形变来驱动(如橡皮筋缠绕后回弹带动车轮转动),则利用的是弹力。反冲力需通过喷出物质(如气球喷气)获得反作用力,摩擦力是阻碍运动的力,无法作为动力。结合常见小车动力装置,图中若为弹性元件驱动,即利用弹力,故填弹力。(4)小车停下通常因动力无法克服阻力。动力不足时,需强化动力源;摩擦力过大时,需优化结构减少阻力,通过针对性改进可提升小车续航能力,使其抵达终点。原因:1. 动力不足(如橡皮筋弹力不够、动力装置输出能量有限);2. 摩擦力过大(如车轮卡顿、车身与地面接触摩擦大)。改进:1. 增强动力,如更换弹性更强的橡皮筋、增加动力装置(如多组橡皮筋联动);2. 减小摩擦,检查车轮是否灵活(添加润滑油)、减轻车身重量、选用更光滑的车轮或接触面。(5)科学探究的价值不仅在于结果是否达标,更在于过程中的学习与成长。设计制作小车时,即使未达预期,同学们也在观察结构、绘制图纸、动手实践中掌握了小车原理、合作方法等知识,还锻炼了问题解决能力。失败能暴露设计漏洞(如动力不足、摩擦过大),这些经验是改进的关键,为后续成功积累了宝贵教训。因此,活动有重要价值,不能因结果未达预期就否定其意义。(6)使用的材料:②马达、④轮子、⑤纸盒、电池、导线、小开关设计图:(示意图文字描述:以纸盒为车身主体,底部安装 4 个轮子;车身内部固定电池和马达,马达通过导线连接电池与开关;马达轴与后轮轴通过齿轮(补充材料)联动,开关安装在车身侧面便于操控。)创意说明:动力上,采用马达驱动,通过电池提供持续电力,相比气球反冲力更稳定,续航更长;功能上,增设开关可随时控制小车启停,避免能源浪费;结构上,纸盒车身轻便且易加工,齿轮联动提升动力传输效率,整体设计兼顾动力稳定性与操作便捷性,适合长距离行驶测试。(1)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步骤是明确问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几个同学在讨论利用身边的材料来设计制作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他们在设计制作小车时,应该仔细观察小车模型,了解小车的结构;绘制多角度的小车设计图,尽可能全面反映它的结构;还要注意团队合作,及时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想法。(3)图中小车是以橡皮筋缠绕产生的弹力作为动力。(4)可能是小车的动力不足,所以半路就停下来了,没能抵达终点。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一定范围内,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力越大,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5)设计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最终的结果上,还包括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创新、学习和成长。不能简单地因为一个设计活动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就断定它是毫无价值的。设计的价值是多维度的,包括过程中的学习、创新和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重要的是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继续前进。(6)根据对小车设计的认识,用硬纸盒瓶做车身,在硬纸盒下部对齐钻孔,插上车轴,车轴上安装车轮,用硬质光滑的塑料轮子可以减小摩擦力,用气球提供动力,让小车行驶得更快更远。1 / 1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1.(2025四上·光明期末)古琴,是中国传统弹弦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1)古琴琴声悠扬,悦耳动听,以下和琴声一样都属于人类活动发出声音的是( )。A.打雷声 B.鸟叫声 C.读书声(2)古琴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递到人的耳朵里。A.水 B.琴弦 C.空气(3)琴声传到耳朵后,会抵达很薄且具有弹性的( ),使它产生振动。A.耳廓 B.鼓膜 C.耳蜗(4)古琴演奏结束,但琴声“余音未止”,这种现象是由于( )。A.人的错觉B.琴声太大C.琴弦和周围的空气还在振动(5)古琴演奏的声音能被教室所有同学听到,这说明声音是( )传播的。A.向左边 B.向右边 C.向四面八方(6)为了探索声音的奥秘,四(1)班科学兴趣小组开始对声音进行了研究。①他们找来了筷子和玻璃杯,发现用筷子敲击杯子时,敲击的力度越大,声音越 (强/弱),这与振动的 (幅度/快慢)有关。②他们往四个相同的杯子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水,并用柱状图表示水量与声音高低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分析此图,说说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图1③通过上面的实验,他们想让敲击三号杯子时发出的声音变高,请你帮忙想想办法如何解决? 2.(2025四上·光明期末)科学兴趣小组还找来了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和包装盒,自制了一个简易版古琴,设计图为图1(黑色竖条纹代表橡皮筋)。图1 图2(1)简易版古琴是通过让橡皮筋振动产生声音,如果用画图来表示橡皮筋发声时的运动状态,以下比较符合的图示是( )。A.受力弯曲B.曲线运动C.往复运动(2)简易版古琴是通过改变橡皮筋的 (填词语,长短/粗细/松紧),来改变声音的高低。(3)用相同的力度弹拨上面的橡皮筋,声音最高的橡皮筋是 (填字母,a/b/c/d/e/f/g)。(4)图2是《两只老虎》乐谱,如果想弹奏“两只老虎,跑得快”,可以依次弹拨a、b、 (填字母,a/b/c/d/e/f/g)。(5)音乐之声是生活中的美好点缀,但有些声音不仅无法带来愉悦,反而引人烦躁甚至危害我们的听力。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听力呢?请说说你的想法。 (2025四上·光明期末)人体就像一个复杂而神奇的机器,多个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均衡饮食,为身体提供全面营养,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3.呼吸是人体每时每刻发生的事情,我们在吸气过程中,气体经过以下器官的先后顺序是( )。A.鼻腔→气管→肺 B.肺→气管→鼻腔 C.气管→肺→鼻腔4.人体运动后,呼吸次数会增多,是因为运动时需要消耗更多的(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5.在安静状态下,人每分钟呼吸( )次左右。A.20 B.80 C.1306.除了呼吸之外,我们从外界获取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是( )。A.运动 B.学习 C.饮食7.谷物能给我们人类提供所需要的能量,是因为谷物中含有较多(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8.(2025四上·光明期末)肺活量是人体发育健康的重要指标,下图数据(图1)为某校四(1)班学生利用肺活量测试仪测量的结果。图1:四(1)班同学肺活量测量表(单位:毫升)(1)下表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相关数据,根据此表,四(1)班女生中肺活量低于正常范围人数为 人。测试年级 肺活量男生正常范围 女生正常范围四年级 1100-2600毫升 900-2000毫升(2)请分析四(1)班同学肺活量测量表中的数据(图1),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 (3)我们还可以使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来测量肺活量,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深吸一口气,然后将气体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B.吹气时如一口气断了,可以吸一口气再继续吹C.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避免气体跑出(4)增大肺活量,能提高我们的心肺功能,让我们更健康。怎样能提高肺活量呢?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9.(2025四上·光明期末)吃饭是我们一天也离不开的事情,我们把食物吃下去后,它一离开我们的口腔,就被挤进了食道,再一点点地挤入胃里。胃就像一个可以变大,又可以变小的口袋,它会把食物磨得像浆糊一样,食物大约在胃里停留4-6小时,就进了小肠。食物在小肠里还遇到了很多新朋友,如胆汁、小肠液、胰液等,食物中的营养在这里充分被吸收后,就会进入大肠。大肠又短又粗,负责吸收水分,存放食物残渣。最后,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体外。到此,食物的旅行就结束了。(1)通过阅读以上材料,我们知道食物在人体内旅行的顺序是口腔→食道→ → → →肛门。食物中的营养主要在人体的 里被吸收的。(2)四(1)班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做了“模拟消化器官作用”实验。将一个塑料袋装上水、一小块馒头和煮熟的蔬菜,反复揉挤这个袋子,这个袋子模拟的是我们人体中的 。如果最初放入袋子里的食物不是小块的,也不柔软,会给这个器官带来哪些麻烦? (3)食物中蕴含着不同的营养成分。下表是四(1)班某位同学一天的食谱,你觉得合理吗?说说你的理由。 (合理/不合理), 。一天的食物 早餐 午餐 晚餐牛奶、鸡蛋、馒头 米饭、炸鸡翅、排骨汤 可乐、汉堡、薯条(4)不少同学喜欢吃零食,下表是某品牌辣条的营养成分表。请结合你学过的食物营养科学知识,分析这个辣条的营养价值,并给出针对同学食用此类零食的建议。 营养成分表项目 每100g 营养素参考值%能量 1809kJ 22%蛋白质 8.1g 14%脂肪 25g 42%反式脂肪酸 0g 碳水化合物 43.9g 15%钠 2468mg 123%(2025四上·光明期末)2024年10月30日凌晨4时27分,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长征火箭的托举下,直刺苍穹,奔赴浩瀚宇宙。神舟十九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重要里程碑。10.火箭发射时,需点燃大量的推进剂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 ),使得火箭飞向高空。A.拉力 B.摩擦力 C.反冲力11.火箭上的整流罩会随着火箭升空,完成保护任务后脱落,最终落向地面,这是因为受到( )。A.拉力 B.重力 C.反冲力12.航天员在空间站时,不可能发生的情景是( )。A.直播授课B.与地球合影C.用普通钢笔在纸上写字13.为了减少摩擦力火箭的机身设计为流线型,以下哪个做法可以减小摩擦力?( )A.用毛巾包着拧开瓶盖B.在轴承中加润滑剂C.在轮胎上刻上凹凸不平的花纹14.航天员想在太空实验室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关于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测量的力可以超过刻度标出的最大数值B.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C.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单位是“牛顿”15.(2025四上·光明期末)为了研究“小车速度与能量大小的关系”,四(1)班科学兴趣小组做了模拟实验。下面表格是该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请分析作答。坡度 示意图 木块滑行距离(厘米) 平均距离(厘米)坡度一 第一次 8.0 8.1第二次 8.5第三次 7.8坡度二 第一次 17.7 17.3第二次 17.2第三次 17.0坡度三 第一次 22.2 22.6第二次 23.5第三次 22.1(1)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让小车滑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在小车撞击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A.木块的重力 B.小车的重力 C.斜面的坡度(2)在准备实验时,为了减小摩擦力,我们可以( )。A.把小车轮子拆掉B.用更光滑的斜坡实验C.在斜坡上垫一块有花纹的毛巾。(3)通过分析比较小车撞击实验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6.(2025四上·光明期末)四(1)班科学兴趣小组计划设计制作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1)在设计制作小车时,他们应该按照 → → → 的步骤进行。①明确问题 ②制定方案 ③实施方案 ④评估与改进(2)他们在设计制作小车时,做法错误的是( )。A.仔细观察小车模型,了解小车的结构B.可以绘制多角度的小车设计图,尽可能全面反映它的结构C.自己有什么想法就做,不用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3)下面(图1)是他们的作品,他们的小车是利用 (填词语,弹力/反冲力/摩擦力)作为动力。图1(4)在测试过程中,他们的小车半路就停下来了,没能抵达终点,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该如何进行改进呢?原因: ;改进: 。(5)某位同学觉得这次设计制作的小车没达到预想的结果,所以是一次毫无价值的活动。你觉得他说的对吗?说说你的想法和理由。 (对/不对), 。(6)如果让你设计一台具有动力的小车,你会怎么设计呢?请将你的设计绘制在下表中,并用文字对创新想法进行说明吧!我的设计单提供的材料 ①气球 ②马达 ③筷子 ④轮子 ⑤纸盒使用的材料 (可从提供的材料中选择,也可自行补充材料) 设计图 (注意图文结合,使用的材料与设计图要相符) 创意说明 (可从小车的动力、功能等方面说明。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C(2)C(3)B(4)C(5)C(6)强;幅度;水越多,敲击发出的声音越低;把水倒掉一些、改变敲击的位置、更换杯子【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题目要求选出 “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A 选项打雷声是自然现象产生的声音,B 选项鸟叫声是动物发出的声音,均与人类活动无关。C 选项读书声是人类通过发声器官产生的声音,属于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与古琴琴声(人类弹奏产生)性质一致,故答案为 C。(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递。古琴发声时,琴弦振动产生声音,振动通过周围的空气形成声波,声波传播到人的耳朵,使人听到声音。A 选项水并非古琴声传播的常见介质;B 选项琴弦是发声体,而非传播介质。因此,古琴声音通过空气传递,选 C。(3)声音传入耳朵后,经过外耳道到达鼓膜。鼓膜是位于外耳道底部的一层很薄且有弹性的膜,声波撞击鼓膜时会使其产生振动,这是声音传导过程中的关键步骤(B 正确)。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A 错误);耳蜗则负责将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C 错误)。因此,琴声振动最终抵达并使其振动的是鼓膜,选 B。(4)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古琴演奏结束后 “余音未止”,是因为琴弦在停止拨弄后不会立刻停止振动,其振动会持续带动周围空气继续振动,从而持续产生声音。A 选项 “人的错觉” 不符合科学原理;B 选项 “琴声太大” 与余音现象无关。因此,余音未止的本质是振动未停,选 C。(5)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其传播方向是全方位的。古琴演奏时,振动产生的声波会通过空气向周围各个方向扩散,因此教室内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到声音。A 选项 “向左边” 和 B 选项 “向右边” 仅描述了单一方向,不符合声音传播的实际特点。只有 “向四面八方” 能解释声音被教室所有同学听到的现象,故答案为 C。(6)①声音的强弱(响度)由振动幅度决定。敲击杯子时,力度越大,杯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②往相同杯子加不同量的水后,杯子和水的整体振动频率不同。水量少则整体质量小,振动频率高,声音高;水量多则整体质量大,振动频率低,声音低。柱状图中水量与声音高低呈现反向关系,即水量增加,声音降低,反之亦然。③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振动频率越高,声音越高。实验中已发现,杯子水量越少,整体振动频率越高,声音越高;水量越多,振动频率越低,声音越低。因此,若要让敲击三号杯子时声音变高,需降低其整体质量以提高振动频率,最直接的方法是倒出部分水,减少水量。这样杯子和水的振动会更快,从而发出更高的声音。(1)打雷声和鸟叫声都是大自然的声音,而读书声和琴声一样都属于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2)声音能够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古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递到人的耳朵的。(3)耳朵的解剖结构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为三个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耳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中耳有鼓膜、听小骨;内耳有耳蜗。我们耳朵里的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然后传入中耳、内耳。(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停止拨琴弦,琴声还能持续产生,说明琴弦和周围的空气还在振动。(5)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时候是以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6)①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力度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力度越小,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②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用水瓶自制乐器,用敲击的方法发出声音,声音主要是依靠瓶子振动产生的,瓶子的轻重是影响声音高低的主要因素。瓶子里水越少,瓶子越轻,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水越多,瓶子越重,振动越慢,敲击发出的声音越低。③想让敲击三号杯子时发出的声音变高,应该把水倒掉一些、改变敲击的位置、更换杯子使瓶子振动的更快。2.【答案】(1)C(2)粗细(3)g(4)c、a、c、d、e(5)不长时间佩戴耳机、不在耳边大喊大叫等【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保护听力【解析】【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是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橡皮筋发声时,会在被拨动后围绕原位置来回颤动,这种运动属于往复运动。A 选项 “受力弯曲” 是形变状态,未体现振动的动态过程;B 选项 “曲线运动” 是轨迹描述,不特指振动的往复特性。因此,橡皮筋发声时的运动状态符合往复运动,选 C。(2)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简易版古琴中,橡皮筋的振动频率受其自身特性影响:粗细不同:细橡皮筋质量小,振动快,频率高,声音高;粗橡皮筋振动慢,频率低,声音低。长短不同:短橡皮筋振动范围小,频率高,声音高;长橡皮筋则相反。松紧不同:紧的橡皮筋张力大,振动快,频率高,声音高;松的则振动慢,声音低。(3)要确定声音最高的橡皮筋,需明确:声音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声音越高。在相同力度下,橡皮筋的振动频率与其粗细、长短、松紧相关:细、短、紧的橡皮筋振动更快,声音更高。图 1 中橡皮筋 a/b/c/d/e/f/g 的粗细不同,橡皮筋越细,振动频率越高。所以g声音最高。(4)观察可知,如果abcdefg分别对应1234567,要弹奏“两只老虎,跑得快”,需要弹的是“1231345”,对应abcacde。(5)保护听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控制音量: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环境(如噪音工地、KTV),使用耳机时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 60%,每次佩戴不超过 1 小时。减少刺激:不用尖锐物品掏耳,防止耳道损伤;游泳或洗澡时戴耳塞,避免污水入耳引发感染。定期检查:听力出现异常(如耳鸣、耳痛)及时就医,长期处于噪音环境者定期做听力检测。听力损伤多由长期噪音刺激、物理损伤或感染导致。通过控制音量、避免耳道伤害、及时干预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听力受损风险,维护听觉健康。(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橡皮筋发声时,在不断做往复运动。用画图来表示发声时橡皮筋的运动状态,一定范围内做往复运动比较符合。(2)读图可知,用塑料盒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制作的古琴,通过改变橡皮筋的粗细来改变声音的高低。(3)粗的橡皮筋振动速度慢,发出的声音较低,细的橡皮筋振动速度快,发出的声音较高。用相同的力度弹拨上面的橡皮筋,声音最高的橡皮筋是g。(4)古琴能弹出12345这五个音,5这个音是最高的,《两只老虎》这首歌的曲子歌词“快”的音调对应的是最细的弦弹出的音。1是最低的音,“两”对应的是最粗的弦发出的音。(5)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根据对保护听力的认识,采取的措施有:不长时间佩戴耳机、不在耳边大喊大叫。【答案】3.A4.A5.A6.C7.C【知识点】呼吸的形成;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食物中的营养【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其中肺是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的关键器官。吸气时,含氧气的空气从鼻腔或口腔进入,经气管抵达肺部,这一过程中胸腔会扩张,腹部则收缩。呼气时,完成交换的空气从肺部进入气管,再通过鼻腔或口腔排出,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恢复放松状态。3.吸气时,气体进入人体的路径是从呼吸道到肺。鼻腔是气体进入的起始通道,过滤、温暖和湿润空气;随后气体通过气管(及支气管)输送,最终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B、C 选项顺序颠倒,不符合吸气时气体的流向。因此,正确顺序为鼻腔→气管→肺,选 A。4.人体运动时,肌肉等组织的能量消耗增加,细胞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会增强。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参与,同时产生二氧化碳。为满足能量需求,身体需加快呼吸,吸入更多氧气供细胞利用,并排出更多二氧化碳。氮气是空气成分之一,但不参与人体能量代谢,因此运动时呼吸次数增多的核心原因是需要消耗更多氧气。5.安静状态下,成年人每分钟呼吸次数通常在 12-20 次左右,儿童略高,但总体接近 20 次。选项 B(80 次)和 C(130 次)远高于正常范围,更接近剧烈运动后的心率(非呼吸次数)。呼吸次数受代谢水平影响,安静时身体耗氧少,呼吸平缓,故 20 次左右为合理答案,选 A。6.人体获取能量的核心途径是通过呼吸获得氧气,结合饮食摄入的有机物(如糖类、脂肪等),经细胞呼吸作用释放能量。运动(A)是能量消耗的过程,学习(B)是脑力活动,也消耗能量,但二者均不直接从外界获取能量。饮食能从外界摄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为细胞提供能量来源,是除呼吸外获取能量的重要活动,故选 C。7.谷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摄入淀粉后,会将其消化分解为葡萄糖,通过细胞呼吸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需求。蛋白质主要用于构建和修复组织,脂肪是储能物质,而谷物中淀粉含量最高,是提供能量的核心成分,故选 C。8.【答案】(1)1(2)不是所有男生的肺活量都比女生高(3)B(4)从直接提升肺活量或从肺部健康的角度提供的建议皆可,如:进行体育锻炼、深呼吸练习、避免空气污染、健康饮食等。【知识点】测量肺活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解析】【分析】(1)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四年级女生肺活量正常范围为 900-2000 毫升,低于 900 毫升即为低于正常范围。观察表中数据可知,四(1)班女生肺活量低于正常范围的人数是1人。(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部分男生的肺活量比女生肺活量低,所有人的肺活量不一,肺活量与人的体质有关。(3)测量肺活量时,需一次性呼出肺部所有气体,以准确反映最大通气能力。选项 A 中深吸气后完整呼气,符合测量规范;选项 C 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可防止气体泄漏,保证数据准确。而选项 B 中 “断气后再吸气继续吹” 会导致测量的气体包含新吸入的空气,并非肺部原有最大气量,会使结果偏大,不符合测量要求,故做法不正确。(4)提高肺活量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坚持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跳绳等,这些运动能增强呼吸肌力量,促进肺部扩张,长期坚持可有效提升肺活量。进行呼吸训练:尝试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收紧)、缩唇呼吸(缓慢呼气时收拢嘴唇),能锻炼肺部通气效率。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有助于心肺功能恢复,避免熬夜导致的呼吸功能下降。改善生活环境:远离吸烟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吸入,保护肺部健康,为提升肺活量奠定基础。(1)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相关数据可知,女生的肺活量正常范围是900-2000毫升,所以四(1)班女生中肺活量低于正常范围人数为1人;(2)通过分析四(1)班同学肺活量测量表中的数据(图1),我们可以发现不是所有男生的肺活量都比女生高;(3)以下是使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来测量肺活量的具体步骤:1,展开测量袋;2.深吸一口气,然后通过通气管将气体呼入测量袋;3.待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4.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为毫升),这就是测得的肺活量。如果吹气时如一口气断了,不可以吸一口气再继续吹,否则测量结果不准,故选B;(4)增大肺活量,能提高我们的心肺功能,让我们更健康。我们可以通过进行体育锻炼、深呼吸练习、避免空气污染、健康饮食等方式提高肺活量。9.【答案】(1)胃;小肠;大肠;小肠(2)胃;消化不充分、出现胃痛的情况、增加消化负担(3)不合理;缺少蔬菜、脂肪摄入过多(4)从辣条的营养成分表可以看出,其能量、脂肪和钠的含量较高,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的含量相对较低。建议尽量减少食用此类零食,选择更加健康、营养均衡的食物作为零食。【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消化器官及其作用【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食物经口腔进入后,依次进入食道,再被挤入胃中;在胃内停留 4-6 小时后进入小肠,小肠中胆汁、胰液等参与消化,是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之后食物进入大肠,大肠吸收水分并存放残渣,最后残渣由肛门排出。因此,旅行顺序为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营养主要在小肠被吸收。(2)塑料袋可通过揉挤模拟胃的蠕动作用,水模拟胃液,揉挤过程类似胃研磨食物,故模拟的是胃。若食物不是小块且不柔软,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胃需要更用力、更长时间地蠕动研磨,易导致胃疲劳;坚硬大块食物可能损伤胃黏膜,引发不适;还会延长食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影响后续消化环节的正常进行,降低消化效率。(3)该食谱存在明显营养失衡。早餐包含蛋白质(牛奶、鸡蛋)和碳水化合物(馒头),较为合理;但午餐炸鸡翅属于高脂油炸食品,晚餐可乐、汉堡、薯条均为高糖、高脂、高热量的快餐,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膳食纤维、维生素摄入不足。长期食用易导致营养不均衡,增加肠胃负担,不利于身体健康,故不合理。(4)营养价值分析:该辣条脂肪含量高(25g/100g,占营养素参考值 42%),钠含量严重超标(2468mg/100g,达 123%),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一般,且无反式脂肪酸。但整体而言,其营养结构单一,高油高盐,缺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必需营养素,不属于健康食品。建议:此类零食应尽量少吃或不吃。长期食用高油高盐零食易增加肥胖、高血压风险,还可能刺激肠胃。若选择零食,可替换为水果、坚果等营养均衡的食物,既能补充营养,又利于身体健康。(1)通过阅读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知食物在人体内旅行的顺序以及营养被吸收的主要位置。食物在人体内旅行的顺序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食物中的营养主要在人体的小肠里被吸收。(2)这个塑料袋模拟的是胃。胃在人体中起到一个关键的消化作用,它通过蠕动和分泌胃酸来分解食物,使其变得更容易被小肠吸收。如果最初放入袋子里的食物不是小块的,也不柔软,那么模拟的“胃”(即塑料袋)就会面临消化不充分、出现胃痛的情况、增加消化负担等问题。这些问题在真实的人体胃中同样存在,因此我们应该注意食物的质地和大小,避免给胃带来不必要的负担。(3)早餐包含了牛奶(提供蛋白质和钙质)、鸡蛋(提供高质量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馒头(提供碳水化合物)。这份早餐相对均衡,包含了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一些基本营养素;整体来看,午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而蔬菜等膳食纤维的摄入不足;晚餐的选择存在明显的问题。可乐是高糖饮料,汉堡和薯条则是高脂肪、高热量、低营养密度的食物。这样的晚餐缺乏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糖分和脂肪含量过高,不利于健康。总体来看,该同学的食谱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问题在于缺少蔬菜、脂肪摄入过多。长期这样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建议该同学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油炸和高糖食品的摄入,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建议该同学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油炸和高糖食品的摄入,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4)从辣条的营养成分表可以看出,其能量、脂肪和钠的含量较高,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的含量相对较低。长期食用此类零食可能导致能量过剩、脂肪堆积和钠摄入过多等问题,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建议尽量减少食用此类零食,选择更加健康、营养均衡的食物作为零食。同时,也要注意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确保身体健康。【答案】10.C11.B12.C13.B14.A【知识点】摩擦力【解析】【分析】火箭升空时,推进剂燃烧产生的反冲力推动火箭上升,体现了力的相互作用。整流罩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影响落向地面,重力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太空的失重环境让普通钢笔无法依靠重力使墨水流出写字。而在减小摩擦力方面,火箭设计为流线型,与在轴承中加润滑剂一样,都是通过优化物体表面或接触面来降低摩擦。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时,不能超量程,要规范使用。10.火箭发射时,推进剂燃烧后会高速向后喷出气体。根据反冲原理,当物体向一个方向喷出物质时,会受到相反方向的力,这个力就是反冲力。火箭依靠喷出气体产生的反冲力克服自身重力向上运动,这与气球放气时会向相反方向飞出去的原理相同。而拉力是物体被拉动时受到的力,摩擦力是物体运动时受到的阻碍力,都不符合火箭升空的受力情况。因此正确答案是 C。11.整流罩脱落后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 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会把地球上的物体拉向地面,比如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人跳起来后会落地,都是重力的作用。拉力是物体被牵拉时受到的力,反冲力是物体喷出物质时受到的反方向的力,这两个力都不符合整流罩脱落下落的原因。因此,正确答案是 B。12.在空间站处于失重环境,物体不会像在地面上那样受重力下落。普通钢笔写字依赖重力让墨水向下流动,失重时墨水无法顺利流出,所以不能用普通钢笔写字。而直播授课可通过通信设备实现,与地球合影能借助相机拍摄,这两项在空间站都能做到。因此,不可能发生的情景是 C。1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通常是让接触面更光滑或减少接触面的压力。在轴承中加润滑剂,能在接触面之间形成一层油膜,让接触面变得光滑,从而减小摩擦,这符合减小摩擦力的原理。而 A 选项用毛巾包着拧瓶盖,毛巾表面粗糙,会增大手与瓶盖的摩擦力;C 选项轮胎刻花纹,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防止打滑。这两个做法都是增大摩擦力的,所以正确答案是 B。14.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其能测量的最大力值,若超过最大数值,会导致弹簧永久形变,损坏测力计,无法准确测量,故 A 说法错误。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可保证读数准确(B 正确);弹簧测力计的单位通常是 “牛顿”。因此不正确的说法是 A。15.【答案】(1)C(2)B(3)坡度越大,木块滑行的越远【知识点】斜面【解析】【分析】(1)实验目的是研究 “小车速度与能量大小的关系”。在对照实验中,需控制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一个变量。表格中明确呈现了 “坡度一”“坡度二”“坡度三” 三个不同坡度,且木块滑行距离(反映小车能量大小)随坡度变化而不同。木块重力、小车重力在实验中未被提及改变,属于控制不变的条件。因此,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斜面的坡度,选 C。(2)减小摩擦力的关键是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用滚动代替滑动等。选项 B 中,更光滑的斜坡能降低接触面粗糙程度,从而减小小车与斜坡间的摩擦力,符合题意。A 选项拆掉轮子,会使小车从滚动变为滑动,增大摩擦力;C 选项垫有花纹的毛巾,会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同样增大摩擦力。因此,能减小摩擦力的做法是 B。(3)坡度一的平均距离为 8.1 厘米,坡度二为 17.3 厘米,坡度三为 22.6 厘米,数据呈现明显递增趋势。在实验中,斜面坡度决定了小车滑下时的初始速度(坡度越大,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越快),而木块滑行距离是小车能量大小的直观体现(能量越大,对木块的推力越大,滑行越远)。由此可见,小车速度越大,其具有的能量就越大。(1)在小车撞击实验中,需要保持相同的条件是撞击木块的大小、小车质量的大小、斜面的光滑程度、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自由滑下来,坡度的大小是需要改变的量。(2)A.若把小车轮子拆掉,小车运动从滚动变为滑动,摩擦力会增大。错误。B.用更光滑的斜坡实验,可以减小小车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正确。C.在斜坡上垫一块有花纹的毛巾,斜面变得更为粗糙,摩擦力会增大。错误。故选B。(3)通过实验可知,坡度越大,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就越快,撞击后木块滑行的距离就越远。16.【答案】(1)①;②;③;④(2)C(3)弹力(4)小车动力不足;把橡皮筋在车轴上多缠绕几圈(5)不对;不能简单地因为一个设计活动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就断定它是毫无价值的。设计的价值是多维度的,包括过程中的学习、创新和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重要的是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继续前进(6)①气球 ③筷子 ④轮子 ⑤纸盒 胶带 吸管;;用硬纸盒瓶做车身,在硬纸盒下部对齐钻孔,插上车轴,车轴上安装车轮,用硬质光滑的塑料轮子可以减小摩擦力,用气球提供动力,让小车行驶得更快更远【知识点】反冲力;弹力;设计小车;喷气小车【解析】【分析】(1)①明确问题是基础,需先确定小车的设计目标(如动力类型、行驶要求等),确保方向清晰;②制定方案是规划阶段,基于问题设计具体方案(如动力装置选择、结构搭建等),为实施提供依据;③实施方案是动手操作,按方案制作小车,将设计转化为实物;④评估与改进是优化环节,测试小车性能后,针对问题调整方案(如改进动力、减少阻力),提升小车效果。(2)设计制作小车是团队合作的探究过程。A 选项观察模型能帮助了解结构原理,为设计提供参考;B 选项绘制多角度设计图可清晰呈现结构,便于规划和修改,都是科学合理的做法。而 C 选项拒绝交流讨论,会导致思路局限,无法借鉴他人想法、发现自身设计漏洞,违背了科学探究中合作交流的原则,不利于优化设计,因此是错误的。(3)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试图恢复原状而产生的力。若小车通过橡皮筋、弹簧等弹性物体的形变来驱动(如橡皮筋缠绕后回弹带动车轮转动),则利用的是弹力。反冲力需通过喷出物质(如气球喷气)获得反作用力,摩擦力是阻碍运动的力,无法作为动力。结合常见小车动力装置,图中若为弹性元件驱动,即利用弹力,故填弹力。(4)小车停下通常因动力无法克服阻力。动力不足时,需强化动力源;摩擦力过大时,需优化结构减少阻力,通过针对性改进可提升小车续航能力,使其抵达终点。原因:1. 动力不足(如橡皮筋弹力不够、动力装置输出能量有限);2. 摩擦力过大(如车轮卡顿、车身与地面接触摩擦大)。改进:1. 增强动力,如更换弹性更强的橡皮筋、增加动力装置(如多组橡皮筋联动);2. 减小摩擦,检查车轮是否灵活(添加润滑油)、减轻车身重量、选用更光滑的车轮或接触面。(5)科学探究的价值不仅在于结果是否达标,更在于过程中的学习与成长。设计制作小车时,即使未达预期,同学们也在观察结构、绘制图纸、动手实践中掌握了小车原理、合作方法等知识,还锻炼了问题解决能力。失败能暴露设计漏洞(如动力不足、摩擦过大),这些经验是改进的关键,为后续成功积累了宝贵教训。因此,活动有重要价值,不能因结果未达预期就否定其意义。(6)使用的材料:②马达、④轮子、⑤纸盒、电池、导线、小开关设计图:(示意图文字描述:以纸盒为车身主体,底部安装 4 个轮子;车身内部固定电池和马达,马达通过导线连接电池与开关;马达轴与后轮轴通过齿轮(补充材料)联动,开关安装在车身侧面便于操控。)创意说明:动力上,采用马达驱动,通过电池提供持续电力,相比气球反冲力更稳定,续航更长;功能上,增设开关可随时控制小车启停,避免能源浪费;结构上,纸盒车身轻便且易加工,齿轮联动提升动力传输效率,整体设计兼顾动力稳定性与操作便捷性,适合长距离行驶测试。(1)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步骤是明确问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几个同学在讨论利用身边的材料来设计制作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他们在设计制作小车时,应该仔细观察小车模型,了解小车的结构;绘制多角度的小车设计图,尽可能全面反映它的结构;还要注意团队合作,及时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想法。(3)图中小车是以橡皮筋缠绕产生的弹力作为动力。(4)可能是小车的动力不足,所以半路就停下来了,没能抵达终点。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一定范围内,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力越大,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5)设计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最终的结果上,还包括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创新、学习和成长。不能简单地因为一个设计活动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就断定它是毫无价值的。设计的价值是多维度的,包括过程中的学习、创新和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重要的是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继续前进。(6)根据对小车设计的认识,用硬纸盒瓶做车身,在硬纸盒下部对齐钻孔,插上车轴,车轴上安装车轮,用硬质光滑的塑料轮子可以减小摩擦力,用气球提供动力,让小车行驶得更快更远。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