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1.(2025八下·余姚期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四幅图是垃圾分类标志图案,每幅图案下配有文字说明.则四幅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有害垃圾 B.可回收物
C.厨余垃圾 D.其他垃圾
2.(2025八下·余姚期末) 在,,,0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
A. B. C. D.0
3.(2025八下·余姚期末) 我们从电视上看到一些大型比赛,通常有若干个评委现场打分,在公布得分时,主持人会说:“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的最后得分是”根据你的经验,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之后,统计量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平均数 B.众数 C.方差 D.中位数
4.(2025八下·余姚期末)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最小内角为,则该平行四边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是(  )
A. B. C. D.
5.(2025八下·余姚期末) 若反比例函数 () 的图象经过点 ,则图象必经过点(  )
A. B. C. D.
6.(2025八下·余姚期末)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根的个数与m的取值有关
7.(2025八下·余姚期末) 如图,已知,从下列四个条件中选两个作为补充条件,使成为正方形. ①;②;③;④ . 则下列四种选法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2025八下·余姚期末)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以线段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正方形ABCD,反比例函数 () 的图象恰好经过正方形ABCD的中心点E(即对角线的交点). 则k的值为(  )
A.4 B.8 C.12 D.16
9.(2025八下·余姚期末) 已知 ,,三点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当 时,
B.当 时,
C.当 时,
D.当 时,
10.(2025八下·余姚期末) 将四块直角三角形按图示方式围成,其中,,其内部四个顶点构成正方形EFGH,若要求出的面积,则只需知道(  )
A.AB的长 B.BC的长 C.AE的长 D.ED的长
11.(2025八下·余姚期末)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为   .
12.(2025八下·余姚期末) 已知 ,则 m 的值为   .
13.(2025八下·余姚期末) 在对物体做功一定的情况下,力F(N)与此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m)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其图象如图所示,则当力为40N时,此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    m.
14.(2025八下·余姚期末) 如图,在 ABCD中,,,的平分线交AD于点E,的平分线交AD于点F,则线段EF的长是   .
15.(2025八下·余姚期末) 如图,由两个全等菱形(菱形ABCD与菱形EFGH)组成的“四叶草”图案,其重叠部分是正八边形(阴影部分),点A,C在EG上,点F,H在BD上,若,则BD的长为   .
16.(2025八下·余姚期末) 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D,AB上,,把沿EF折叠,点A恰好落在边BC上的点G处,连接EG,FG,延长FE交CD的延长线于点H,若,则BF的长为   .
17.(2025八下·余姚期末)计算:
(1) .
(2) .
18.(2025八下·余姚期末)解方程:
(1) .
(2) .
19.(2025八下·余姚期末)如图,在 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 1,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按条件画图,要求所画图形的顶点均在格点上.
(1)在图 1 中以线段 AB 为边画一个面积为 12 的平行四边形 ABCD.
(2)在图 2 中以线段 AB 为边画一个面积为 8 的菱形 ABEF.
20.(2025八下·余姚期末)某校广播台要招聘一名编辑,甲、乙、丙三位同学报名参加了三项素质测试,各项得分如下表(单位:分).
语言文字能力 运用媒体能力 创意设计能力
甲 86 77 77
乙 84 89 73
丙 80 78 85
(1)计算得甲、乙的平均分分别为80分,82分,请求出丙的平均分,并根据三人的平均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2)如果学校认为这三项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每位应聘者的价格文字能力、运用媒体能力、创意设计能力的成绩应按5:2:3的比例计算成绩,并且每位应聘者的单项得分最低不能低于75分.问谁能成功应聘?
21.(2025八下·余姚期末)在中,点E,F分别在AB,CD上,且AE=CF.
(1) 求证: 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
(2) 求证: .
22.(2025八下·余姚期末)小明准备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把一根长为 32cm 的铁丝剪成两段,并以每一段铁丝的长度为周长各做成一个正方形.
(1)要使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 ,则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多少?
(2)小明认为,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不可能等于 . 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23.(2025八下·余姚期末)在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 ( 为常数,)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 (, 为常数,) 的图象交于点 ,.
(1) 求 m 的值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 当 时,直接写出 x 的取值范围.
(3) 若点 和点 在函数 的图象上,且 ,设 ,当 时,求 P 的取值范围.
24.(2025八下·余姚期末)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DC上,点F在边CB的延长线上,且,连接EF交边AB于点N,过点A作,垂足为H,交BC于点M,连结BH.
(1) 求的度数.
(2) 当,时,求BM的长.
(3) 若点M是BC的中点,求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A.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B.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C.是轴对称图形而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可知.
2.【答案】B
【知识点】实数的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解:∵,,
∴-3<0<3,

∴最大的数是:.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别计算每个数的值,再比较大小.
3.【答案】D
【知识点】中位数
【解析】【解答】解:得分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据不受影响,
∴中位数不变.
故答案为:D.
【分析】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后,只与最中的数据有关,去掉首尾数据不影响其中间数据即可.
4.【答案】B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根据平行四边形邻角互补,根据题意得:
该平行四边形最大角的度数为180°-60°=120°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即可.
5.【答案】B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解析】【解答】解:∵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经过点(-4,3),
∴k=3×(-4)=-12,
∴反比例函数,
∴当x=-3时,y=4,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当x=3时,y=-4,故选项B符合题意;
当x=-6时,y=2,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当x=2时,y=-6,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经过点(-4,3),可以得到k的值,从而可以判断各个选项是否符合题意.
6.【答案】C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一元二次方程x2+3x-m2=0,
∴Δ=32-4×1×(-m2)=9+4m2≥9>0,
∴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故答案为:C.
【分析】先计算根的判别式,再利用配方的办法确定根的判别式与0的关系,最后得结论.
7.【答案】C
【知识点】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A、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当①∠ABC=90°时,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
当②AC⊥BD时,矩形ABCD是正方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当①∠ABC=90°时,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
当③AB=BC时,矩形ABCD是正方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当②AC⊥BD时,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
当③AB=BC时,菱形ABCD不判定是正方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③AB=BC时,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
当④AC=BD时,菱形ABCD是正方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与区别,结合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分别判断得出即可.
8.【答案】D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同侧一线三垂直全等模型;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作DF⊥x轴于点F,
在y=-3x+6中,令x=0,则y=6,即B(0,6),
令y=0,则x=2,即A(2,0),
则OB=6,OA=2,
∵∠BAD=90°,
∴∠BAO+∠DAF=90°,
∵Rt△ABO中,∠BAO+∠DAF=90°,
∴∠DAF=∠OBA,
在△OAB与△FDA中,
∴△OAB≌△FDA(AAS),
∴AF=OB=6,DF=OA=2,
∴OF=8,
∴D(8,2),
∴正方形ABCD的中心点E的坐标为(4,4),
∵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经过点E,
∴k=4×4=16.
故答案为:D.
【分析】作DF⊥x轴于点F,先求出A、B两点的坐标,故可得出OB=6,OA=2,再根据AAS定理得出△OAB≌△FDA可得出OF的长,进而得出D点坐标,进一步求得点B的坐标,把B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求出k的值即可.
9.【答案】B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由题知,
当m<-1时,A,B,C三点都在第二象限,
∵m-2∴0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当-1∴y3<0故B选项符合题意.
当0∴y2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当m>2时,点A,B,C都在第四象限,
∴y1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对所给选项依次判断即可.
10.【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EF=FG=HG=EH,∠AFG=∠FEH=∠EHG=∠FGH=90°,
∴∠AED=∠AFB=∠CHD=∠AED=90°,
∵∠ABF=45°,
∴AF=BF,
∵△ABF≌△CDH
∴AF=BF=CH=DH,
设EF=FG=HG=EH=x,AF=BF=CH=DH=y,
∴BG=DE=x+y,AE=CG=x-y,AF2+BF2=2y2=AB2,
∴的面积=2△ABF的面积+2△BCG的面积+正方形EFGH的面积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EF=FG=HG=EH,∠AFG=∠FEH=∠EHG=∠FGH=90°,求得∠AED=∠AFB=∠CHD=∠AED=90°,得到AF=B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F=BF=CH=DH,设EF=FC=HG=EH=x,AF=BF=CH=DH=y,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勾股定理得到的面积= AB2,即可得到答案.
11.【答案】
【知识点】二次根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解析】【解答】解:∵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
解得:.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不能为负数”,列出关于字母x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
12.【答案】1
【知识点】完全平方公式及运用
【解析】【解答】解:(x-3)2+m=x2-6x+9+m,
∴9+m=10,
∴m=1
故答案为:1.
【分析】通过将左边二次多项式转化为右边的完全平方形式,比较两边的常数项来求解m的值.
13.【答案】15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解析】【解答】解:∵力F(N)与此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m)成反比例函数关系,
∴其函数关系式为(k≠0),
∵点(20,30)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
∴k=20×30=600,
∴此函数的解析式为,
把F=40N代入函数关系式得,
∴s=15m.
∴此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15m,
故答案为:15.
【分析】首先利用给定的点(20,30)求出常数k,然后利用求得的k值和给定的力F=40N计算出距离s.
14.【答案】3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DFC=∠FCB,
又∵CF平分∠BCD,
∴∠DCF=∠FCB,
∴∠DFC=∠DCF,
∴DF=DC,
同理可证:AE=AB,
∵AB=6,AD=BC=9,
∴2AB-BC=AE+FD-BC=EF=3
故答案为:3.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DFC=∠FCB,又因为CF平分∠BCD,所以∠DCF=∠FCB,则∠DFC=∠DCF,则DF=DC,同理可证AE=AB,那么EF就可表示为AE+FD-BC=2AB-BC,继而可得出答案.
15.【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设BC交EH于点L,连结CH,
∵菱形ABCD与菱形EFGH全等,且重叠部分是正八边形,
∴AB=FE,∠ABC=∠FEH,CB=HE,
在△ABC和△FEH中,
∴△ABC≌△FEH(SAS)
∴AC=FH,
∵AC⊥BD,,,
∴∠EOH=90°,OC=OH,
∴CL=HL,EH=GH,,

∴CH=CE=1,
∵,

∴,
在Rt△BOC和Rt△EOH中,
∴Rt△BOC≌Rt△EOH(HL),

∵OD=OB,

故答案为:.
【分析】设BC交EH于点L,连结CH,因为菱形ABCD与菱形EFGH全等,且重叠部分是正八边形,所以AB=FE,∠ABC=∠FEH,CB=HE,可证明△ABC≌△FEH得,AC=FH,推导出∠EOH=90°,OC=OH,由CL=HL, EH=GH,∠CLH=∠EHG=135°,求得∠CHE=∠LCH=∠CEH=∠HGE=22.5°,则CH=CE=1,由,求得,则,再根据“HL”证明Rt△BOC≌Rt△EOH,进而即可得出结论.
16.【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延长HF交BC的延长线于点M,过点E作EK⊥BC于K,则∠EKB=∠EKG=90°,如图: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C=∠ABC=∠BCD=90,AB//CD,AD//BC,AD=BC=9,
∴∠HDE=∠FBM=90°,∠H=∠BFM
∵DH=BF,
∴△DEH≌△BMF(ASA),
∴DE=BM=2,
∴CM=BC+BM=9+2=11,
∵AD=9,DE=2,
∴AE =7,
∵AD//BC,
∴∠AEM=∠M,
由折叠可得EG=AE=7,∠AEM=∠GEM,AF=GF,
∴∠M=∠GEM,
∴EG=MG=7,
∴BG=MG-BM=7-2=5,
∵∠ABC=∠A=∠EKB=90°
∴四边形ABKE是矩形,
∴AB=EK,BK=AE=7.
∴KG=BK-BG=7-5=2,
∴,
∴,
设BF=x,则,
∵BF2+BG2=GF2,
∴,
解得

故答案为:.
【分析】延长HF交BC的延长线于点M,过点E作EK⊥BC于K,则∠EKB=∠EKG=90°,证明△DEH≌△BMF(ASA),可得DE=BM=2,由折叠可得EG=AE=7,∠AEM=∠GEM,AF=GF,从而求得BG=MG-BM=7-2=5,再由勾股定理求出,设BF=x,由勾股定理列方程可求出BF.
17.【答案】(1)解:原式=
(2)解:原式= .
【知识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解析】【分析】(1)先化简二次根式,计算乘法,再算加法即可;
(2)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同时化简二次根式,然后算加减法即可.
18.【答案】(1)解:,,


(2)解:,
a=2,b=-3,c=-4,
,.
【知识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分析】(1)利用因式分解求解即可;
(2)利用公式法即可求解.
19.【答案】(1)解:如图,四边形ABCD 为所求作的四边形;
(2)解:如图,四边形 ABEF 为所求作的四边形.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
【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画图即可;
(2)根据菱形的判定作图即可.
20.【答案】(1)解:丙的平均分=(分).
平均分从高到低排序为:乙,丙,甲.
(2)解:因为乙的创意设计能力低于75分,所以乙首先被淘汰,
甲的加权平均分是:(分),
丙的加权平均分是:(分),
因为甲的加权平均分高,所以甲将成功应聘.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利用平均数的公式即可直接求解,即可判断;
(2)利用加权平均数公式求解,即可判断.
21.【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AE=CF,
∴BE=DF,
∴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
(2)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CB,∠A=∠C,
在△ADE和△CBF中,
∴△ADE≌△CBF(SAS),
∴∠AED=∠BFC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关系
【解析】【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B//CD,AB=CD,进而即可证明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
(2)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D=CB,∠A=∠C,再根据SAS证明△ADE≌△CBF,即可求解.
22.【答案】(1)解:设其中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则另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依题意列方程得.
整理得:,

解方程得,,
因此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3cm,5cm.
(2)解: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不可能等于.理由:
若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则



此方程无解,
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不可能等于.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设其中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则另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8-x)cm,根据题意得到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30cm2,得到x2+(8-x)2=30求出b2-4ac<0,得到此方程无解,于是得到结论.
23.【答案】(1)解:将点A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得:,
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将点B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得:,
所以点B的坐标为(-3,-2).
将A,B两点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得:
,解得,
所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2)解:由函数图象可知,当时,x的取值范围是:或.
(3)解:∵点M(a,b)和点N(c,d)在函数y1的图象上,
∴,,
由a+c=6得:c=6-a,
∴,
∴1∴1∴1∴,
∴P的取值范围为.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解析】【分析】(1)先将点A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后,再将点B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最后把A,B两点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即可解决问题;
(2)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即可解决问题;
(3)根据题意先推出推出124.【答案】(1)解:如图,连接AF,
在正方形ABCD中,,,


在和中

,,


.
(2)解:如图,作于点N,且,
∴四边形是矩形,
,,

,,
又,,



.
(3)解:如图,连接EM,
是BC的中点,

设BM=CM=a,DE=BF=b,
则AB=CD=BC=2a,EC=2a-b,FM=a+b,
由(1)知,AH垂直平分EF,

在中,,



又由(2)知,EI=BM,



取EC的中点K,连接HK,取FC的中点G,连接HG,
则HK,HG为的中位线,
,,可得四边形HGCK为矩形,
,,





.
.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1)连接AF,证明△ABF和△ADE全等得AE=AF,∠BAE=∠DAE,进而可证明∠EAF=90°,则△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AEF的度数;
(2)过点N作NI⊥CD于点I,则四边形BCIN是矩形,EI=CE-CI=10,证明△ABM和△NIE全等得BM=EI,由此即可得出BM的长;
(3)连接EM,设EC中点为K,连结HK,设FC中点为G,连结HG,设BM=a,DE=BF=b,则
BM=CM=a,AB=CD=BC=2a,EC=2a-b,FM=a+b,FC=2a+b,由(1)知AH垂直平分EF,则EM=FM=a+b,在Rt△EMC中,由勾股定理得2a=3b,进而得EC=2a-b=2b,FC=2a+b=4b,BC=CD=3b,由(2)知El=BM=a,则BN=IC=EC-El=a-b,继而得AN-BN=AB-2BN=2b,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四边形HGCK为矩形,则,,在Rt△BHG中,由勾股定理得,则,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1 / 1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1.(2025八下·余姚期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四幅图是垃圾分类标志图案,每幅图案下配有文字说明.则四幅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有害垃圾 B.可回收物
C.厨余垃圾 D.其他垃圾
【答案】A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A.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B.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C.是轴对称图形而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可知.
2.(2025八下·余姚期末) 在,,,0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
A. B. C. D.0
【答案】B
【知识点】实数的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解:∵,,
∴-3<0<3,

∴最大的数是:.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别计算每个数的值,再比较大小.
3.(2025八下·余姚期末) 我们从电视上看到一些大型比赛,通常有若干个评委现场打分,在公布得分时,主持人会说:“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的最后得分是”根据你的经验,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之后,统计量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平均数 B.众数 C.方差 D.中位数
【答案】D
【知识点】中位数
【解析】【解答】解:得分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据不受影响,
∴中位数不变.
故答案为:D.
【分析】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后,只与最中的数据有关,去掉首尾数据不影响其中间数据即可.
4.(2025八下·余姚期末)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最小内角为,则该平行四边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根据平行四边形邻角互补,根据题意得:
该平行四边形最大角的度数为180°-60°=120°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即可.
5.(2025八下·余姚期末) 若反比例函数 () 的图象经过点 ,则图象必经过点(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解析】【解答】解:∵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经过点(-4,3),
∴k=3×(-4)=-12,
∴反比例函数,
∴当x=-3时,y=4,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当x=3时,y=-4,故选项B符合题意;
当x=-6时,y=2,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当x=2时,y=-6,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经过点(-4,3),可以得到k的值,从而可以判断各个选项是否符合题意.
6.(2025八下·余姚期末)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根的个数与m的取值有关
【答案】C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一元二次方程x2+3x-m2=0,
∴Δ=32-4×1×(-m2)=9+4m2≥9>0,
∴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故答案为:C.
【分析】先计算根的判别式,再利用配方的办法确定根的判别式与0的关系,最后得结论.
7.(2025八下·余姚期末) 如图,已知,从下列四个条件中选两个作为补充条件,使成为正方形. ①;②;③;④ . 则下列四种选法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A、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当①∠ABC=90°时,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
当②AC⊥BD时,矩形ABCD是正方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当①∠ABC=90°时,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
当③AB=BC时,矩形ABCD是正方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当②AC⊥BD时,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
当③AB=BC时,菱形ABCD不判定是正方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③AB=BC时,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
当④AC=BD时,菱形ABCD是正方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与区别,结合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分别判断得出即可.
8.(2025八下·余姚期末)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以线段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正方形ABCD,反比例函数 () 的图象恰好经过正方形ABCD的中心点E(即对角线的交点). 则k的值为(  )
A.4 B.8 C.12 D.16
【答案】D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同侧一线三垂直全等模型;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作DF⊥x轴于点F,
在y=-3x+6中,令x=0,则y=6,即B(0,6),
令y=0,则x=2,即A(2,0),
则OB=6,OA=2,
∵∠BAD=90°,
∴∠BAO+∠DAF=90°,
∵Rt△ABO中,∠BAO+∠DAF=90°,
∴∠DAF=∠OBA,
在△OAB与△FDA中,
∴△OAB≌△FDA(AAS),
∴AF=OB=6,DF=OA=2,
∴OF=8,
∴D(8,2),
∴正方形ABCD的中心点E的坐标为(4,4),
∵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经过点E,
∴k=4×4=16.
故答案为:D.
【分析】作DF⊥x轴于点F,先求出A、B两点的坐标,故可得出OB=6,OA=2,再根据AAS定理得出△OAB≌△FDA可得出OF的长,进而得出D点坐标,进一步求得点B的坐标,把B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求出k的值即可.
9.(2025八下·余姚期末) 已知 ,,三点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当 时,
B.当 时,
C.当 时,
D.当 时,
【答案】B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由题知,
当m<-1时,A,B,C三点都在第二象限,
∵m-2∴0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当-1∴y3<0故B选项符合题意.
当0∴y2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当m>2时,点A,B,C都在第四象限,
∴y1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对所给选项依次判断即可.
10.(2025八下·余姚期末) 将四块直角三角形按图示方式围成,其中,,其内部四个顶点构成正方形EFGH,若要求出的面积,则只需知道(  )
A.AB的长 B.BC的长 C.AE的长 D.ED的长
【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EF=FG=HG=EH,∠AFG=∠FEH=∠EHG=∠FGH=90°,
∴∠AED=∠AFB=∠CHD=∠AED=90°,
∵∠ABF=45°,
∴AF=BF,
∵△ABF≌△CDH
∴AF=BF=CH=DH,
设EF=FG=HG=EH=x,AF=BF=CH=DH=y,
∴BG=DE=x+y,AE=CG=x-y,AF2+BF2=2y2=AB2,
∴的面积=2△ABF的面积+2△BCG的面积+正方形EFGH的面积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EF=FG=HG=EH,∠AFG=∠FEH=∠EHG=∠FGH=90°,求得∠AED=∠AFB=∠CHD=∠AED=90°,得到AF=B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F=BF=CH=DH,设EF=FC=HG=EH=x,AF=BF=CH=DH=y,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勾股定理得到的面积= AB2,即可得到答案.
11.(2025八下·余姚期末)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
【知识点】二次根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解析】【解答】解:∵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
解得:.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不能为负数”,列出关于字母x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
12.(2025八下·余姚期末) 已知 ,则 m 的值为   .
【答案】1
【知识点】完全平方公式及运用
【解析】【解答】解:(x-3)2+m=x2-6x+9+m,
∴9+m=10,
∴m=1
故答案为:1.
【分析】通过将左边二次多项式转化为右边的完全平方形式,比较两边的常数项来求解m的值.
13.(2025八下·余姚期末) 在对物体做功一定的情况下,力F(N)与此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m)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其图象如图所示,则当力为40N时,此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    m.
【答案】15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解析】【解答】解:∵力F(N)与此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m)成反比例函数关系,
∴其函数关系式为(k≠0),
∵点(20,30)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
∴k=20×30=600,
∴此函数的解析式为,
把F=40N代入函数关系式得,
∴s=15m.
∴此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15m,
故答案为:15.
【分析】首先利用给定的点(20,30)求出常数k,然后利用求得的k值和给定的力F=40N计算出距离s.
14.(2025八下·余姚期末) 如图,在 ABCD中,,,的平分线交AD于点E,的平分线交AD于点F,则线段EF的长是   .
【答案】3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DFC=∠FCB,
又∵CF平分∠BCD,
∴∠DCF=∠FCB,
∴∠DFC=∠DCF,
∴DF=DC,
同理可证:AE=AB,
∵AB=6,AD=BC=9,
∴2AB-BC=AE+FD-BC=EF=3
故答案为:3.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DFC=∠FCB,又因为CF平分∠BCD,所以∠DCF=∠FCB,则∠DFC=∠DCF,则DF=DC,同理可证AE=AB,那么EF就可表示为AE+FD-BC=2AB-BC,继而可得出答案.
15.(2025八下·余姚期末) 如图,由两个全等菱形(菱形ABCD与菱形EFGH)组成的“四叶草”图案,其重叠部分是正八边形(阴影部分),点A,C在EG上,点F,H在BD上,若,则BD的长为   .
【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设BC交EH于点L,连结CH,
∵菱形ABCD与菱形EFGH全等,且重叠部分是正八边形,
∴AB=FE,∠ABC=∠FEH,CB=HE,
在△ABC和△FEH中,
∴△ABC≌△FEH(SAS)
∴AC=FH,
∵AC⊥BD,,,
∴∠EOH=90°,OC=OH,
∴CL=HL,EH=GH,,

∴CH=CE=1,
∵,

∴,
在Rt△BOC和Rt△EOH中,
∴Rt△BOC≌Rt△EOH(HL),

∵OD=OB,

故答案为:.
【分析】设BC交EH于点L,连结CH,因为菱形ABCD与菱形EFGH全等,且重叠部分是正八边形,所以AB=FE,∠ABC=∠FEH,CB=HE,可证明△ABC≌△FEH得,AC=FH,推导出∠EOH=90°,OC=OH,由CL=HL, EH=GH,∠CLH=∠EHG=135°,求得∠CHE=∠LCH=∠CEH=∠HGE=22.5°,则CH=CE=1,由,求得,则,再根据“HL”证明Rt△BOC≌Rt△EOH,进而即可得出结论.
16.(2025八下·余姚期末) 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D,AB上,,把沿EF折叠,点A恰好落在边BC上的点G处,连接EG,FG,延长FE交CD的延长线于点H,若,则BF的长为   .
【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延长HF交BC的延长线于点M,过点E作EK⊥BC于K,则∠EKB=∠EKG=90°,如图: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C=∠ABC=∠BCD=90,AB//CD,AD//BC,AD=BC=9,
∴∠HDE=∠FBM=90°,∠H=∠BFM
∵DH=BF,
∴△DEH≌△BMF(ASA),
∴DE=BM=2,
∴CM=BC+BM=9+2=11,
∵AD=9,DE=2,
∴AE =7,
∵AD//BC,
∴∠AEM=∠M,
由折叠可得EG=AE=7,∠AEM=∠GEM,AF=GF,
∴∠M=∠GEM,
∴EG=MG=7,
∴BG=MG-BM=7-2=5,
∵∠ABC=∠A=∠EKB=90°
∴四边形ABKE是矩形,
∴AB=EK,BK=AE=7.
∴KG=BK-BG=7-5=2,
∴,
∴,
设BF=x,则,
∵BF2+BG2=GF2,
∴,
解得

故答案为:.
【分析】延长HF交BC的延长线于点M,过点E作EK⊥BC于K,则∠EKB=∠EKG=90°,证明△DEH≌△BMF(ASA),可得DE=BM=2,由折叠可得EG=AE=7,∠AEM=∠GEM,AF=GF,从而求得BG=MG-BM=7-2=5,再由勾股定理求出,设BF=x,由勾股定理列方程可求出BF.
17.(2025八下·余姚期末)计算:
(1) .
(2) .
【答案】(1)解:原式=
(2)解:原式= .
【知识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解析】【分析】(1)先化简二次根式,计算乘法,再算加法即可;
(2)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同时化简二次根式,然后算加减法即可.
18.(2025八下·余姚期末)解方程:
(1) .
(2) .
【答案】(1)解:,,


(2)解:,
a=2,b=-3,c=-4,
,.
【知识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分析】(1)利用因式分解求解即可;
(2)利用公式法即可求解.
19.(2025八下·余姚期末)如图,在 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 1,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按条件画图,要求所画图形的顶点均在格点上.
(1)在图 1 中以线段 AB 为边画一个面积为 12 的平行四边形 ABCD.
(2)在图 2 中以线段 AB 为边画一个面积为 8 的菱形 ABEF.
【答案】(1)解:如图,四边形ABCD 为所求作的四边形;
(2)解:如图,四边形 ABEF 为所求作的四边形.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
【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画图即可;
(2)根据菱形的判定作图即可.
20.(2025八下·余姚期末)某校广播台要招聘一名编辑,甲、乙、丙三位同学报名参加了三项素质测试,各项得分如下表(单位:分).
语言文字能力 运用媒体能力 创意设计能力
甲 86 77 77
乙 84 89 73
丙 80 78 85
(1)计算得甲、乙的平均分分别为80分,82分,请求出丙的平均分,并根据三人的平均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2)如果学校认为这三项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每位应聘者的价格文字能力、运用媒体能力、创意设计能力的成绩应按5:2:3的比例计算成绩,并且每位应聘者的单项得分最低不能低于75分.问谁能成功应聘?
【答案】(1)解:丙的平均分=(分).
平均分从高到低排序为:乙,丙,甲.
(2)解:因为乙的创意设计能力低于75分,所以乙首先被淘汰,
甲的加权平均分是:(分),
丙的加权平均分是:(分),
因为甲的加权平均分高,所以甲将成功应聘.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利用平均数的公式即可直接求解,即可判断;
(2)利用加权平均数公式求解,即可判断.
21.(2025八下·余姚期末)在中,点E,F分别在AB,CD上,且AE=CF.
(1) 求证: 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
(2) 求证: .
【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AE=CF,
∴BE=DF,
∴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
(2)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CB,∠A=∠C,
在△ADE和△CBF中,
∴△ADE≌△CBF(SAS),
∴∠AED=∠BFC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关系
【解析】【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B//CD,AB=CD,进而即可证明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
(2)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D=CB,∠A=∠C,再根据SAS证明△ADE≌△CBF,即可求解.
22.(2025八下·余姚期末)小明准备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把一根长为 32cm 的铁丝剪成两段,并以每一段铁丝的长度为周长各做成一个正方形.
(1)要使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 ,则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多少?
(2)小明认为,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不可能等于 . 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设其中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则另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依题意列方程得.
整理得:,

解方程得,,
因此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3cm,5cm.
(2)解: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不可能等于.理由:
若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则



此方程无解,
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不可能等于.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分析】(1)设其中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则另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8-x)cm,根据题意得到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30cm2,得到x2+(8-x)2=30求出b2-4ac<0,得到此方程无解,于是得到结论.
23.(2025八下·余姚期末)在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 ( 为常数,)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 (, 为常数,) 的图象交于点 ,.
(1) 求 m 的值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 当 时,直接写出 x 的取值范围.
(3) 若点 和点 在函数 的图象上,且 ,设 ,当 时,求 P 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将点A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得:,
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将点B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得:,
所以点B的坐标为(-3,-2).
将A,B两点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得:
,解得,
所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2)解:由函数图象可知,当时,x的取值范围是:或.
(3)解:∵点M(a,b)和点N(c,d)在函数y1的图象上,
∴,,
由a+c=6得:c=6-a,
∴,
∴1∴1∴1∴,
∴P的取值范围为.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解析】【分析】(1)先将点A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后,再将点B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最后把A,B两点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即可解决问题;
(2)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即可解决问题;
(3)根据题意先推出推出124.(2025八下·余姚期末)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DC上,点F在边CB的延长线上,且,连接EF交边AB于点N,过点A作,垂足为H,交BC于点M,连结BH.
(1) 求的度数.
(2) 当,时,求BM的长.
(3) 若点M是BC的中点,求证:.
【答案】(1)解:如图,连接AF,
在正方形ABCD中,,,


在和中

,,


.
(2)解:如图,作于点N,且,
∴四边形是矩形,
,,

,,
又,,



.
(3)解:如图,连接EM,
是BC的中点,

设BM=CM=a,DE=BF=b,
则AB=CD=BC=2a,EC=2a-b,FM=a+b,
由(1)知,AH垂直平分EF,

在中,,



又由(2)知,EI=BM,



取EC的中点K,连接HK,取FC的中点G,连接HG,
则HK,HG为的中位线,
,,可得四边形HGCK为矩形,
,,





.
.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1)连接AF,证明△ABF和△ADE全等得AE=AF,∠BAE=∠DAE,进而可证明∠EAF=90°,则△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AEF的度数;
(2)过点N作NI⊥CD于点I,则四边形BCIN是矩形,EI=CE-CI=10,证明△ABM和△NIE全等得BM=EI,由此即可得出BM的长;
(3)连接EM,设EC中点为K,连结HK,设FC中点为G,连结HG,设BM=a,DE=BF=b,则
BM=CM=a,AB=CD=BC=2a,EC=2a-b,FM=a+b,FC=2a+b,由(1)知AH垂直平分EF,则EM=FM=a+b,在Rt△EMC中,由勾股定理得2a=3b,进而得EC=2a-b=2b,FC=2a+b=4b,BC=CD=3b,由(2)知El=BM=a,则BN=IC=EC-El=a-b,继而得AN-BN=AB-2BN=2b,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四边形HGCK为矩形,则,,在Rt△BHG中,由勾股定理得,则,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