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调查试卷地理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生地合场考试,考试时间共90分钟。祝同学们考试顺利!第Ⅰ卷 选择题(共4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 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不同的自然环境,多样的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亚洲文明。读亚洲地理位置、河流分布示意图及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亚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跨寒、温、热三带 ②入口众多,分布不均③四面环海,气候湿润 ④地形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亚洲大陆沿30°N由西向东,地势变化总的特点是 ()。A.高一低一高 B.低一高一低 C.低一低一高 D. 低-高-高3.某同学将亚洲的部分河流进行了分类(见下表,在左上图中分别用a、b、c、d等字母表示),他这样划分的依据是()。湄公河(a)、长江(b)、黄河(c) 鄠毕河(d)、勒拿河(e) 印度河(f)、恒河(g)A.河流长度 B.河流流向C.注入大洋 D.流经国家七年级地理试卷 第1页(共8页)读“俄罗斯和日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4.与日本相比,俄罗斯发展工业的最大优势是()。A.矿产资源丰富 B.科学技术发达C.海洋运输便利 D.资金力量雄厚5.俄罗斯东部地区有许多大河,但航运价值不高,其主要原因是()。①河流结冰期较长 ②河流流向与主要货流方向一致③流经地区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 ④内河航运运量小,运费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关于两国自然环境的特征,不正确的是()。A.两国均以温带气候为主 B.俄罗斯是唯一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C.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D.两国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7.关于两国工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国的工业区都位于太平洋沿岸地区 B.两国轻、重工业都很发达C.两国的工业区都位于内陆资源丰富地区 D.日本工业发展依托科技和交通中国的方便面,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果,新加坡的民用电,三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 下图为“探究小组的手绘地图报告”和“探究小组调查的世界棕榈油生产国产量占比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七年级地理试卷 第2页(共8页)8.印度尼西亚于2007年超过马来西亚,成为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下列关于印度尼西亚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北温带 B.与中国接壤 C.为赤道上的岛国 D.平原面积较广阔9.新加坡进口棕榈壳用来发电,这样做的好处是()、①增加可再生资源利用 ②减轻石油的进口压力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④彻底地消除环境污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棕榈果将三个国家联系在一起,可以()。A.减少中国方便面生产 B.增加新加坡灯具出口C.解决全球性能源问题 D.实现互利并协同发展11.下列旅游景点中,位于东南亚的是 ()。A.印度泰姬陵 B.法国埃菲尔铁塔C.仰光大金塔 D.日本鉴士山石油作为重要的生产、生活与战略物资,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强国、大国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黑金”之称,读石油输出线路图,回答下面小题。12.下列可以体现西亚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性的是()。A.沟通三大洋 B.联系三大洲 C.地处中低纬度 D.地跨东西半球13.西亚地区大量出产,且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然资源是()。A.煤炭 B.木材 C.铁矿 D.石油14.图中石油输出航线中,如果运输线路越粗代表运量越大,则运往西欧且运量最大的线路是()。A. 线路① B. 线路② C. 线路③ D. 线路④15.西亚的一些产油国在稳定生产的同时,努力使经济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促使西亚产油国努力朝经济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石油生产和销售被西方垄断集团控制 B.石油贸易的利润过于单薄C.全球对石油的需求急剧减少 D.石油资源数量有限,且不可再生七年级地理试卷 第3页 (共8页)16.读巴西地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巴西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B.北部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C.高原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D.地跨寒温热三带在“走进非洲”地理知识竞赛活动中,某同学抽取到如下图所示的题卡,请你作为场外援助,与他一起完成下面小题。17.图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序号分别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 ④18.缓解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地关系问题的最关键措施是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B.保护森林和草场,严禁乱伐和滥牧C.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粮食产量 D.增加耕地面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血橙喜温暖,喜光,较喜湿,但不耐水涝。意大利西西里岛是全球优质血橙产区,结合当地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七年级地理试卷 第4页(共8页)19.下列关于意大利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B.位于欧洲南部,西临太平洋C.位于北温带,东半球 D.位于北半卵赢纬度地区20.血橙生长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21.充足的光照,是血橙含糖量高的保证。该地夏季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 B.温暖湿润 C.高温多雨 D.寒冷干燥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秦岭站、长城站与中山站是我国在南极的三个常年考察站。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占比超过60%。下图为中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我国南极三个常年考察站共有的特点是()。A.2月气温最低 B.有北极 C.有极昼极夜现象 D.大气降水稀少23.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的主要原因是()。A.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B.南极洲缺少传统能源C.人口密度大耗能较多 D.注重绿色环保的理念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4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7空,每空2分)24.【总览亚洲】亚洲地域辽阔,文化多样。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据图2可知,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还有世界上最显著的 气候。【亚洲的河流】(2)亚洲多长河,世界十大长河中,亚洲独占一半,据图1判断,亚洲的 (填“东”或“中”)部多内流河,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风俗差异】中南半岛各国普遍种植水稻,稻米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水稻喜高温、喜湿,对土壤要求不严。(3)民以食为天,中南半岛居民喜欢吃米饭,是因为当地以 气候为主,雨热同期,适宜水稻的生长;但由于该气候降水不稳定,易发生 灾害,影响农业生产。(4)图3示意亚洲部分地区的居民生活习俗。人们的传统穿戴普遍注重防晒且喜欢戴白色头巾的地区主要位于图2中的 (填序号)处。25.作为世界上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欧洲西部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下图为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类型分布及部分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欧洲西部的北部地区,因纬度较 (高/低),可在此欣赏绚丽的极光; (纬线名称)以北的地区,属北寒带,7、8月份还可在此观察到 (极昼/极夜)现象。阳光沙滩(2)欧洲西部南临 海,沙滩广阔;欧洲西部的南部沿海地区气候特征是 , ,因此, (冬季/夏季)晴天多,阳光充足,形成海滨度假胜地。尽享美食(3)美食是旅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西部的饮食习惯与当地自然环境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完成知识框架。① ;② ;③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共同穿过甲、乙两国的重要纬线是 ,从南、北半球看,两国都位于 半球。(2)根据图,归纳巴西与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 ;并说出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共同自然条件 。(写出一条即可)(3)A地区拥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它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请列举一例:七年级地理试卷 第7页(共8页)27.开站南极秦岭领航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该站首创风能、太阳能、氢能、柴油发电多能互补体系,光伏和风电占总能源容量60%,采用钢结构、一体化墙板、实木等环保型建筑材料,对环境影响小,达到使用年限后可回收再利用。所有建筑垃圾都会分类保存,最终运回国内无害化处理;站内设有垃圾打包间和餐厨垃圾处理机。读我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图1)和泰岭站外观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1)秦岭站开站时,北半球正处在 季。(2)我国五座南极科考站中,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3)“绿色考察”理念贯穿于秦岭站的设计和施工全过程。其中,新能源的使用占比超过了60%,极昼时间里在南极地区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新能源是 。(4)秦岭站主体设计是一个“南十字星”造型,其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的设计(如图2所示),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5)秦岭站内部建有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其作用是 。七年级地理试卷 第8页(共8页)地理参考答案1-5DBCAB ;6-10BDCAD ;11-15CBDDD ;16-20BCACB ;21-23ADA24.(1)温带大陆性气候;季风(2)中;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3)热带季风;旱涝(4)西亚(或类似干旱炎热地区序号,因图缺失,按常识填典型区域 )25.(1)高; 北极圈; 极昼(2)地中;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3)①西;②温带海洋性;③畜牧业26.(1)南回归线; 南(2)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或地形平坦等合理自然条件 )(3)调节气候(或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雨林环境效益 )27.(1)冬(2)昆仑站(3)太阳能(4)防风、减少积雪堆积(或适应南极特殊环境,保护建筑等合理目的 )(5)减少对南极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