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同步练习一(高教版职业模块)(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同步练习一(高教版职业模块)(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职同步练习(一)
【成语识记】
戛然而止:正在进行中的事物突然停下来。也形容眼前的物或景突然没有了,中断了。
砥砺前行: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往前进步的意思。
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夜不能寐:形容因心中有事,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或船只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到鸡鸣与狗叫的声音,指人烟稠密。
拔地而起:指山峰、植物、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形容从地面上突兀而起,非常陡峭、高耸。
焕然一新: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歪风邪气:指不良的作风和风气。
【素材诵读】
难舍诚信
古往今来,“诚信”便是英雄们惺惺相惜,成就大业的根本,无论儒法,还是老庄。“诚信”,“诚”总是作为君子最重要的美德出现的,古书上处处写着君王以诚治国,诸侯以诚得士的故事。信陵君正因诚信,打动了诸葛孔明,三分天下,成就霸业。而梁山上,那些英雄好汉,一诺千金,为诚信两肋插刀的豪情,更被写进才子名着,感动着千百万读书人。
诚信是对别人的尊重,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承诺,背上“诚信”,我们便会感到一种责任感,那是对自己的要求。“诚信”是一只背囊,背上它,我们便势必要面对一种可能,一种被抛弃,被欺骗,乃至被诋毁、被利用的可能。可诚信绝对会还你一份轻松,一片坦荡,一身磊落。
有了它,才有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承诺,才有了五关之前“赤兔胭脂兽”的一骑绝尘,才有了“三分天下有其一”能坐上聚义厅的头把交椅,将替天行道的大旗扯得迎风飘扬。因为诚信,平遥小城诞生出来的“日升昌”,才将分号开遍大江南北,将半个中国的财富汇集一堂。同样是因为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诚信之约,嘉兴南湖的微波,井冈山的星火终于汇成滔天巨浪,熊熊烈火,席卷了古老的神州大地,一个年青政党走过了八十载的漫漫征程。
【名句默写】
(1)《送瘟神·其一》中“ , 。”写一个小小的血吸虫竟使大好河山萧杀黯淡,就连华佗这样的名医奈之不何。
(2)《送瘟神·其二》中“ , 。”写暮春的落花飘入水中,随人的心意翻着锦浪,一座座青山相互连同,就象专为人们搭起的凌波之桥,整个中国呈现出一派兴盛的气象。
(3)随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人们寻遍长天,看过无数的星河,在《送瘟神·其一》“ , 。”道出人民这种强烈呼声。
(4)牛郎是劳动人民的化身神,他关心着人民的疾苦,要问“瘟神”肆虐之“事”,在《送瘟神·其一》中“ , 。”表现这种意思。
(5)《送瘟神·其二》中“ , 。”歌颂了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伟力,不论在祖国何处,皆是银锄齐挥、铁臂同摇,人民群众的凌云之志,山河动容。
黄金组合——动手提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讽刺(fěng)瘟神(wēn)弊端(bì)残垣(huán)断壁
B.颠覆(fù)褒扬(bāo)薜荔(bì)鳞次栉(zhì)比
C.铁臂(bì)银锄(chú)遗矢(shǐ)咎由自取(jiù)
D.瑰丽(guī)窈窕(yǎo)关卡(kǎ)戛然而止(ji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慰籍 糜烂 趋利避害 迫在眉睫
B.仓皇 肇事 一言九鼎 脱颖而出
C.急燥 炽烈 攻坚克难 碌碌无为
D.繁衍 暇疵 斩钉截铁 迷天大谎
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父母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我们应当学会感恩。
B.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老师牺牲休息时间,处心积虑地给他们辅导。
C.大家取得了好成绩但不能骄傲,需要再接再厉才能有更大的作为。
D.在2010年不同的背景上 ,我们在玉树、在盘曲、在世博展馆、在亚运赛场,在那些家喻户晓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饭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我们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
D.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的信任的重大问题。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问“月亮为什么会跟我走”“天有多高”“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坏人”这些问题。
B.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C.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粗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D.“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6.下列四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 )。
①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②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梨树被银丝般的细雨淋醒了。
③假如我们先他们(父母)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力之涨潮。
④芦苇,一片片,一簇簇,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A.排比 拟人 夸张 比喻 B.夸张 比喻 比喻 排比
C.排比 比喻 夸张 排比 D.反复 拟人 比喻 比喻
7.某中学将举行“生命与健康”主题班会,试结合本诗创作背景和内容,介绍劳动人民是如何消灭血吸虫病的,100字左右。
二、阅读理解
下面这首诗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资料来源: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七律长征》,《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
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写得很有气势;既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为全诗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又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B.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中“万水千山”,形象地概括出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无数崇山峻岭的事迹。
C.第五、六句紧扣“万水”一词描写红军渡江涉水的壮举。 一个“暖”,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事件的时令。
D.第七、八句是全诗的高潮,“喜”字包含了红军越过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启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五岭透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4.本诗巧妙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找出两种并简要分析。
5.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本诗展现的画面。
精神驿站——博览精进
[读故事 品哲理]
仰望天空与低头看路
有一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见星空晴朗,便在草地上观察星星。他一边仰头看天空,一边慢慢地走着,不料前面有个深坑,他一脚踩空,人便像石头般掉了下去,待他明白过来,身子已经泡在水里了,水虽仅流及他的胸部,但他距离路面却有两三米,出不来上不去,只有高呼救人。
当路人救他出了水坑,他抚摸着摔痛的身体对那人说:“明天会下雨!”那人笑着摇摇头走了,将他的预言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为他在气象方面的知识如此丰富而感到惊叹。有的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说:“他知道天象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而泰勒斯对这种讥讽的话只付之一笑,没有说什么。
两千多年后,德国的一位大哲学家黑格尔听到了这个故事,他想了想,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成大事者不必过于拘泥于小节,仰望星空观察天象,本就非同小可,非一般智慧者所能做到。不必苛求这些专注于事业的天才们,跌倒了也无妨,瑕不掩瑜,无伤大雅。]
【参考答案】
假期作业一
【名句默写】(1)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2)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3)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4)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5)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A[解析]A项,“残垣断壁”的“垣”应读yuán。
2.B[解析]A项,“慰籍”的“籍”应为“藉”;C项,“急燥”的“燥”应为“躁”;D项,“暇疵”不对,应为“瑕疵”,“迷天大谎”的“迷”不对,应为“弥”。
3.B[解析]B项,“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多含贬义。这里是老师给学生辅导作业,用在这里不恰当。
4.C[解析]A项,“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意思说反了,应该是“防止竟能事故再次发生”;B项,“睡眠三忌”是指睡前不要做的事情,而后面跟的三种现象又都加了“不可”,意思表达错误;D项,“保持为政清廉”是“重大问题”搭配不当,前面应该是“能否保证为政清廉”。
5.A【解析】B项选择问句,第一个问号改成逗号;C项大概数连用,“四、五百斤”不用顿号;D项冒号改成逗号。
6.A【解析】①句连用三个相同句式,构成排比,故排除B、D两项;②句“沉睡了一冬的梨树被银丝般的细雨淋醒了”,把梨树当作人来写,属于拟人手法,故再排除C项。故选A。
7.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了2000多年,对人民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1956年2月27日,毛泽东强调“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在全国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余江县人们,发挥冲天干劲,与瘟神作战,并大力兴修水利,填平沟壑,根绝血吸虫的滋生地,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根绝了血吸虫病。
二、阅读理解
  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等事件 的时令“”错误。这里的“暖”字和“寒”字并不是在交代时令,而是用“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生后的回味。故选C。
  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诗句的能力。④“透”,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②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悄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③"三军”,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尽开颜”,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答案】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脚下滚过的泥丸。②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水花,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带来阵阵寒意。③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和人物形象的能力。这首诗描写的景物包括:五岭、乌蒙山、金沙江、云崖、大渡河、铁索桥、岷山及千里雪。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斗争、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以及团结一致、最终取得胜利的喜悦和自豪。
  【答案】(1)这首诗写了“五岭”“金沙水””大渡桥”“岷山”“千里雪”等景物。(2)表达了红军不畏艰险、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巧妙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以下是两种简要分析:比喻、夸张手法:诗中“五岭透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把五岭山脉比喻成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把乌蒙山比作在脚下滚过的泥丸,把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展露无遗。对比手法:诗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以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来衬托红军的英勇顽强,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答案】(1)比喻、夸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将透迤的五岭比喻成“细浪”,将磅礴的乌蒙山比喻成“泥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红军将士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2)对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几句,将“远征难”与“只等闲”对比,“云崖暖”与“铁索寒”对比,突出了红军战士坚定的信念。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和微写作的能力。红军翻越五岭,逶迤的山岭在红军战士眼中不过如同腾起的小波浪一般,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上沪定桥横跨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令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答案】英勇的红军队伍行进在连绵起伏的五岭之上,将那蜿蜒曲折的山脉视为细小波浪,在脚下轻松穿越;而雄伟的乌蒙山,虽如巨龙磅礴,却在红军的豪迈步伐下,变成了可以信手拈来的泥丸。金沙江的水花在阳光下闪耀,拍打着两岸峭壁,给冰冷的岩石带去了一丝暖意,那是红军智取金沙江后的欢欣;而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寒光闪闪,见证了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的飞跃。最终,当红军将士们翻越了岷山,眼前展现出一片银装素裹的千里雪景,所有的艰辛与困苦都在那一刻化为了胜利的笑容,映照在每一个战士的脸上,三军齐心,共庆这来之不易的辉煌时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